CN203612996U - 原废水共用容器 - Google Patents

原废水共用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2996U
CN203612996U CN201320658020.9U CN201320658020U CN203612996U CN 203612996 U CN203612996 U CN 203612996U CN 201320658020 U CN201320658020 U CN 201320658020U CN 203612996 U CN203612996 U CN 203612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pace
dividing plate
container
inner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580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玲
李力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FLOW (XIAM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FLOW (XIAM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FLOW (XIAM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FLOW (XIAM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580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2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2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29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废水共用容器,包括:一容器壳体,其具有一内底面及一环形内壁面,该内底面与该环形内壁面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具有一容纳深度;一隔板,该隔板与内底面、环形内壁面对应的边端分别与内底面、环形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空间分为一左空间和一右空间;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容纳深度;所述左空间和右空间分别在低于所述隔板高度的内底面上和/或环形内壁面上设有水孔。本实用新型可以兼具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及可维持正常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和功效,且结构简单耐用。

Description

原废水共用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原废水共用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刚开始通常原水和废水是分别装在独立的容器中,用一逆渗透装置抽取原水,然后通过逆渗透装置后排出废水至废水容器中,废水不重复使用,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另外,使用两种容器,则需要两种作业程序,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且占空间。
后来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将原水和废水直接共用一个容器中,逆渗透装置抽取原水,然后通过渗透装置后排出至原废水共用容器中,但是排入的废水具有较高的杂质浓度,杂质容易吸附于该逆渗透装置的过滤膜膜面上或膜孔中,造成膜孔的阻塞或结垢,导致滤速及处理量大幅下降,使得过滤膜常需要清洗或更换,不但耗费时间,且容易损坏,具有增加使用成本及降低使用寿命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原废水共用容器,其兼具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及可维持正常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和功效,且结构简单耐用。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原废水共用容器,包括:
一容器壳体,其具有一内底面及一环形内壁面,该内底面与该环形内壁面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具有一容纳深度;
一隔板,该隔板与内底面、环形内壁面对应的边端分别与内底面、环形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空间分为一左空间和一右空间;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容纳深度;
所述左空间和右空间分别在低于所述隔板高度的内底面上和/或环形内壁面上设有水孔。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容纳深度的20%-9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容纳深度的50%-8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容纳深度的60%-70%。
优选地,所述左空间和右空间分别在其内底面上设有一个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水孔是用于连接一逆渗透装置,该逆渗透装置是包括一进水管、一纯水出水管、一废水出水管及一帮浦;该进水管连接左空间或右空间的水孔,而该废水出水管则相应地连接右空间或左空间的水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一个低于容器容纳深度的隔板,该隔板将容器分为左右两个空间,从而可以兼具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及可维持正常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和功效,且结构简单耐用。
在以下部分,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作过程、所具备的优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第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一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二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三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四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之前,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两个现有技术通过结合附图进行说明,然后引出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示出了第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逆渗透装置950具有一进水管951、一废水排水管952及一纯水管953,该进水管951是连接一原水容器91,而该废水排水管952是连接一废水容器92;先抽取该原水容器951中的原水70进行过滤,过滤后,是产生一纯水71及一废水72,该纯水71是由该纯水管953排出,而供使用者使用,而过滤后所排放出的废水72,则由该废水排水管952流至该废水容器92中,不重复使用。
但该原水70经该逆渗透装置950过滤后,所产生的该纯水71及该废水72比例约为1比3,也就是说,过滤一公升的原水70,则仅约产生0.25公升的纯水71,而废水72量是高达0.75公升;由此可知,这样的废水72产生比例,在用水量上是造成相当大的浪费。
另外,使用两种容器(该原水容器91及该废水容器92),则需要两种作业程序(补充原水70及倒掉废水71),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且占空间;且该原水容器91及该废水容器92的容量有限,在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补充原水70及倒掉废水72的次数也相对较为频繁,造成使用上相当不便。
为了克服第一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参见图2,图2示出了针对第一种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第二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该逆渗透装置950亦可只连接一容器93,先将该容器93中装满该原水70,供该逆渗透装置950抽取过滤;该逆渗透装置950过滤所产生的废水72,再经由该废水排水管952流回该容器93,与该原水70混合后,供该逆渗透装置950抽取,达到该废水72回收利用的目的。将该废水72流回装有原水70的容器93中,虽可借由与原水70的混合而达到稀释淡化,但该逆渗透装置950的进水管951仍可能抽取到尚未扩散稀释的废水72,而这样的废水72是具有较高的杂质浓度,杂质容易吸附于该逆渗透装置950的过滤膜膜面上或膜孔中,造成膜孔的阻塞或称之为结垢(fouling),导致滤速及处理量的大幅下降,使得过滤膜常需要清洗或更换,不但耗废时间,且容易损坏,具有增加使用成本及降低使用寿命等缺点。
为了克服第二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参见图3与图4,图3与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原废水共用容器,包括:
一容器壳体1,其具有一内底面2及一环形内壁面3,该内底面2与该环形内壁面3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具有一容纳深度;
一隔板4,该隔板4与内底面2、环形内壁面3对应的边端分别与内底面、环形内壁面3密封连接,所述隔板4将所述容纳空间分为一左空间5和一右空间6;所述隔板4的高度小于所述容纳深度;优选地,该隔板4垂直于内底面2,以隔板所在的平面将容纳空间平均分成两半,形成均等的左空间和右空间(其中左空间或右空间即是内底面、环形内壁面及隔板所在的垂直平面共同形成的空间)。
所述左空间5和右空间6可以分别在低于所述隔板高度的内底面上和/或环形内壁面上设有水孔,在本实施例的图3与图4中,所述左空间和右空间分别在其内底面上设有一个水孔7。
其中,所述隔板的高度可以进一步为所述容纳深度的20%-90%,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可以进一步优选为50%-80%,最佳为60%-70%,以达到最佳的延缓时间。
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孔是用于连接逆渗透装置,该逆渗透装置是包括一进水管8、一纯水出水管9、一废水出水管10及一帮浦11(可参见图5);该进水管连接左空间或右空间的水孔,而该废水出水管则相应地连接右空间或左空间的水孔。
然后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逆渗透装置的进水管与左空间的内底面上的水孔固定连接,将废水出水管与右空间的内底面上的水孔固定连接,然后,将准备过滤的原水70倒入该容器壳体中,使该原水充满整个容器壳体中,即充满左空间和右空间。
参见图6所示,利用帮浦将左空间的原水自该进水管抽进该逆渗透装置进行过滤,使该原水的高度(以左空间的水位高度为基准,下同)由一第一高度H1降低至一第二高度H2,该原水过滤后,是产生一预定比例的纯水及废水,该纯水是由该纯水出水管排出,供使用者使用,而该废水则由该废水出水管流回至右空间内。
参见图7所示,该原水持续地被抽进该逆渗透装置,水位则由该第二高度持续下降至一第三高度H3(假设抽第二次时,此时第三高度H3等于隔板的高度),该废水流回右空间内,是与右空间的原水进行混合,形成一混合水;
参见图8所示,当水位由第三高度H3下降至一第四高度H4时,该混合水是逐渐扩散,不断与该原水混合,杂质浓度也相对稀释淡化(该混合水73的杂质浓度以虚线的疏密程度表示,浓度愈高则虚线愈密);
参见图9所示,水位由该第四高度H4下降至一第五高度时,该混合水73经由该右空间S2而扩散至该左空间S1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该原水70混合,杂质浓度不断的被该原水70所稀释,且左空间的水孔与右空间的水孔通过隔板作用,加长了距离,可达到最大范围的稀释过程;也就是说,该逆渗透装置的进水管51抽取的混合水73,杂质浓度较低,可减少对该逆渗透装置的过滤膜造成伤害,以维持使用寿命。当然,在该逆渗透装置对该左空间S1的混合水73进行抽取过滤后,排放的该废水72是再由该废水出水管53流回该右空间内,使该废水72与该混合水73混合,达到该废水72的稀释淡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可归纳为:
1、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现有技术使用两种容器,则需要补充原水及倒掉废水两种作业程序,在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补充原水及倒掉废水的次数也相对较为频繁,在使用上相当不便且占空间;而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单一容器来达到废水的稀释淡化,且废水的回收利用,大大降低用水量,补充原水的次数自然降低,更省去倒掉废水的程序,在使用上较为方便且节省空间。
2、废水回收利用。现有技术将逆渗透装置排放出的废水集中至该废水容器,不重复使用,造成用水量的浪费;而本实用新型是将该废水流回该左空间或右空间,稀释淡化后再由该逆渗透装置进行过滤,达到废水回收利用的目的。
3、降低使用成本。废水具有较高的杂质浓度,若将废水回收利用,直接以逆渗透装置抽取废水进行过滤,则杂质容易吸附于逆渗透装置的过滤膜膜面上或膜孔中,造成膜孔的阻塞,使得过滤膜常需要清洗或更换,不但耗废时间,且容易损坏,使用成本自然增加;而本实用新型的废水,流回右空间并与该原水混合,达到稀释淡化,进而降低膜孔的阻塞,使得过滤膜的清洗或更换频率降低,损坏率也相对降低,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4、可维持正常的使用寿命。废水回收利用后,若直接以逆渗透装置抽取废水进行过滤,则杂质容易吸附于逆渗透装置的过滤膜膜面上或膜孔中,造成膜孔的阻塞,使得过滤膜常需要清洗或更换,不但耗废时间,且容易损坏,造成使用寿命降低;而本实用新型的废水,流回右空间并与该原水混合,达到稀释淡化,进而降低膜孔的阻塞,使得过滤膜的清洗或更换频率降低,损坏率也相对降低,可维持过滤膜的正常使用寿命。相比于第二种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隔板的作用在于延缓回收的废水直接以逆渗透装置抽取废水进行过滤,当抽取时,已经是经过原水稀释淡化过形成的混合水。
5、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原容器上加装一个隔板和通两个水孔即可实现,简单耐用。可以批量生产,也可以在原有容器上加工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只要使用一个隔板即可,无需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隔板,一来,一个隔板就可以实现上述优点,二来,多增加一个隔板,不论增加的隔板如何设置,都会增加安装或生产的强度,而且其效果并不能比本实用新型更好。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原废水共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容器壳体,其具有一内底面及一环形内壁面,该内底面与该环形内壁面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具有一容纳深度;
一隔板,该隔板与内底面、环形内壁面对应的边端分别与内底面、环形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空间分为一左空间和一右空间;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容纳深度;
所述左空间和右空间分别在低于所述隔板高度的内底面上和/或环形内壁面上设有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废水共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容纳深度的20%-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废水共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容纳深度的50%-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废水共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容纳深度的60%-70%。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原废水共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空间和右空间分别在其内底面上设有一个水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废水共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孔是用于连接一逆渗透装置,该逆渗透装置是包括一进水管、一纯水出水管、一废水出水管及一帮浦;该进水管连接左空间或右空间的水孔,而该废水出水管则相应地连接右空间或左空间的水孔。
CN201320658020.9U 2013-10-23 2013-10-23 原废水共用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2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58020.9U CN203612996U (zh) 2013-10-23 2013-10-23 原废水共用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58020.9U CN203612996U (zh) 2013-10-23 2013-10-23 原废水共用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2996U true CN203612996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5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5802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2996U (zh) 2013-10-23 2013-10-23 原废水共用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2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854A (zh) * 2018-06-29 2018-09-18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机及净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854A (zh) * 2018-06-29 2018-09-18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机及净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88018U (zh) 一种具有多层过滤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4198512U (zh) 三级过滤器
CN204073635U (zh) 多介质过滤器
CN209378597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03612996U (zh) 原废水共用容器
CN106219861A (zh) 一种带式磁分离污水处理系统
CN204310884U (zh) 一种易冲洗拆卸式过滤装置
CN203568883U (zh) 一种原废水共用容器
CN103785296A (zh) 一种生物膜单元及膜生物反应器
CN204400637U (zh) 一种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三层工业用水过滤器
CN203922869U (zh) 造纸废水浆水分离系统
CN207227083U (zh) 一种冲洗式污水净化塔
CN206473911U (zh) 一种搅拌站污水处理装置
CN203602430U (zh) 钻井污水快速处理装置
CN201082377Y (zh) 一种纤维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CN104649463A (zh) 一种用于处理油田污水的过滤装置
CN204325012U (zh) 一种户外饮水净化装置
CN204107101U (zh) 一种气液固三相分离沉淀器
CN201737747U (zh) 原废水共用容器
CN102764535B (zh) 用于城市污水资源化预处理的一体化混凝直滤滤布反应器
CN203564863U (zh) 一种纤维过滤器
CN204848514U (zh) 一体化气浮过滤装置
CN204325071U (zh) 一种污水循环利用净化系统
CN205340250U (zh) 一种高效纤维过滤池
CN204958576U (zh) 一种家庭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