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1440U - 模温机 - Google Patents

模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1440U
CN203611440U CN201320617294.3U CN201320617294U CN203611440U CN 203611440 U CN203611440 U CN 203611440U CN 201320617294 U CN201320617294 U CN 201320617294U CN 203611440 U CN203611440 U CN 203611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heat
matchmaker
die he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172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野坂雅昭
孙殿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TSU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TSU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TSU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TSU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172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1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1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14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温机,至少包括介质容具、送媒泵及控制电路,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介质容具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模具的换热管路进口连通的送媒管,一端与所述介质容具的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模具的换热管路出口连通的返媒管;所述介质容具与进水口之间还连通有给水管道;在所述给水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冷却换热支管接头。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为后续使用中模温机的加热冷却模式的转换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Description

模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模具加温冷却的模温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模温机一般由水箱、加热冷却系统、动力传输系统、液位控制系统以及温度传感器、注入口等部件或器件组成。模温机的工作原理是,动力传输系统中的泵使热流体从装有内置加热器和冷却器的水箱中到达模具,再从模具回到水箱,以加温模具或带走模具上的热量。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热流体的温度并把数据传送到控制部分的控制器。控制器调节热流体的温度,从而间接实现调节模具的温度。如果在生产中,模具的温度超过控制器的设定值,控制器就会打开电磁阀接通进水管,直到热流液的温度(基本即等于模具的温度)回到设定值。如果模具温度低于设定值,控制器就会打开加热器。
现有模温机的种类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导热流体(水或导热油)来划分的。导热流体采用水的水式模温机通常最大出口温度90℃。导热流体采用油的油式模温机一般用于工作温度≥200℃场合。
在上述基础上,又衍生了一种使用压力的模温机,其可允许的出口温度为160℃或更高。由于在温度高于90℃时候,水的热传导性比同温度下的油好很多,因此这种模温机有着突出的高温工作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强制流动的模温机。出于安全因素,这种模温机的设计工作温度为150℃以上,使用导热油。为了防止模温机加热器里的油过热,这种机器使用了强制流动泵送系统,且加热器由一定数量的管子堆叠组成,管子里装有翅片的加热元件用于导流。
根据加热冷却介质的开放性质,模温机还有另一种分类方式。如图1所示为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模温机的原理图,在需要降低介质温度时直接通过给水口经增压泵向介质容具补水,实现降温目的。图1中示出了进水口1、增压泵2、介质容具3、加热器4、模具5、送媒泵6、排水口7、返媒阀8、送媒阀9、送媒管10、返媒管11、压力计12、排水电磁阀13、浮子开关14等。再具体如ZL200620064119.6公开的一种模温机,采用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其加热冷却系统基本的组成配件有电泵和浸没式电热器。电泵负责把换热流体(水或油)运行于模具的换热管道。换热流体的温度不断被测量着,若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热器便关上。若温度继续升高稍为超过某一设定点时,电磁阀被打开使部份过热的换热流体排走,所损失的水量由外来水源补充。这种系统之所以被普遍采用是因为它有着设计简单和制造成本低廉(与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相比)的优点。但其缺点是,这种直接式加热冷却系统需要不断补充新的换热流体(如外来低温水)。如此一来,一方面,模温机的使用就被限定在有外来水源处,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有更多溶解了化学物质的水被一并加入加热冷却系统内,使换热管道的沉积问题(例如水垢)加速恶化。再者,为了减少换热流体的温度升降幅度,使换热流体的温度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电热器的电源控制和温度测量的准确度都必须很高。
与此对应的是一种采用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如图2所示为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模温机的原理图,在需要降低介质温度时,通过将部分介质导入换热器降温后再导回介质容具,实现降温目的。除了进水口1、增压泵2、介质容具3、加热器4、模具5、送媒泵6、排水口7、返媒阀8、送媒阀9、送媒管10、返媒管11、压力计12、排水电磁阀13、浮子开关14等外,还包括换热器15、冷媒进口22、冷媒出口23、热媒进口24、热媒出口25,以及排水管道及排水电磁阀16等。再具体如ZL201020152898.1公开了一种间接冷却模温机,采用独立的板式换热器交换热量。在间接式加热冷却系统中,被换热流体带来的热量经由热交换系统(例如设有较大热交换面积的线图式热交换器或板式换热器,并有电磁阀控制散热的过程)散去后,再回到加热冷却系统中,因此模温机的整个工作流程中无需补充外来水源。如此,模温机就可以在没有外来水源的环境中工作,也不会加剧换热管道的沉积问题,使得模温机的应用环境更为广泛。
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者事先无法对模温机的使用环境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无法事前确定冷却方式。例如在有些情况下,由于水质原因无法使用既有的外来水源,或需要将模温机从有外来水源的使用地搬迁到没有外来水源的使用地等情况。由于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与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互不兼容,也不可变通,用户在采购时只能选择其一,这就导致使用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模温机的用户在没有外来水源的使用环境下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设备以换用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这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投入。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在后续使用中可以灵活转换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后续使用中可以灵活转换模温机的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温机,至少包括介质容具、送媒泵及控制电路,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介质容具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模具的换热管路进口连通的送媒管,一端与所述介质容具的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模具的换热管路出口连通的返媒管;所述介质容具与进水口之间还连通有给水管道;在所述给水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冷却换热支管接头。
较佳地,还包括一可拆卸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热媒进口与所述送媒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热媒出口与所述返媒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却换热支管接头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媒出口与排水管道连通。
较佳地,所述换热装置为板式换热器或列管换热器或螺旋板换热器。
较佳地,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排水电磁阀,所述排水管道与出水口连通。
较佳地,所述送媒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较佳地,所述送媒管上还设置有送媒阀。
较佳地,所述返媒管上还设置有返媒阀。
较佳地,所述给水管道上还设置有增压泵。
较佳地,所述给水管道上还设置有逆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由于上述结构设计,为后续使用中模温机的加热冷却模式的转换提供了可能性。用户在无法确定模温机的使用环境时,可以先单独采购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以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工作。当使用环境的水质不能符合要求或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没有外来水源时,可以补充采购配套的换热装置及管阀,通过在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上增设补充采购的换热装置,使原有的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模温机转换为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模温机,而客户仅需要投入购买换热装置的资金。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可拆卸的换热装置的模温机,用户可以根据使用环境(例如水源质量或有无外来水源)的不同,使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在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或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中任意转换,以更好地适应使用环境的要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模温机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在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在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在又一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的原理图及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结构可实现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5所示的结构可实现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
在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至少包括与现有技术类似的控制电路(图3中未示出)、进水口1、介质容具3、加热器4、送媒管10、返媒管11、出水口7,还可以包括增加泵2、送媒泵6,压力计12、温度传感器、根据需要设置的诸多阀体等。
送媒管10的一端与介质容具3的出口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模具5的换热管路进口连通,其管路中设置有送媒阀9。返媒管11的一端与介质容具3的进口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模具5的换热管路出口连通,其管路中设置有返媒阀8。
介质容具3与进水口1之间还连通有给水管道20,该给水管道20上设置有逆止阀、增压泵2等。在给水管道20上通过三通设置有冷却换热支管接头21。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冷却换热支管接头21处于堵塞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送媒管10、返媒管11为模具5提供换热,实现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还可以包括一可拆卸的换热装置15,换热装置15的热媒进口24与送媒管10连通,换热装置15的热媒出口25与返媒管11连通。换热装置15的冷媒进口22与冷却换热支管接头21连通,换热装置15的冷媒出口23与排水管道及排水电磁阀16连通。排水管道与出水口7连通。
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15可以为板式换热器,或列管换热器,或螺旋板换热器。
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送媒管路上,尤其是,靠近水泵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预留的上述冷却换热支管接头21用于与附加结构的冷媒进口22连通,以为后期改变模温机的工作模式提供可能和便利。
当用户由于水质原因、或使用地变化等原因,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改造为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时,只需再另购一套如图4所示的换热装置15及配套的管阀,将换热装置15的热媒进口24与送媒管10连通,换热装置15的热媒出口25与返媒管11连通。换热装置15的冷媒进口22与冷却换热支管接头21连通,换热装置15的冷媒出口23与排水管道及排水电磁阀16连通。
打开相应的管阀,结合本技术领域的公知技术,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模温机原有的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参照图3所示)转换为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参照图5所示)。
由于转换为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本实用新型具有受水质影响小,设备积垢少,使用寿命延长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使模温机可以便利地、低成本地由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转换为间接式加热冷却模式。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兼具上述两种工作模式,能够更灵活地适应使用环境的需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模温机,至少包括介质容具、送媒泵及控制电路,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介质容具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模具的换热管路进口连通的送媒管,一端与所述介质容具的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模具的换热管路出口连通的返媒管;所述介质容具与进水口之间还连通有给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水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冷却换热支管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拆卸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热媒进口与所述送媒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热媒出口与所述返媒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却换热支管接头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媒出口与排水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为板式换热器或列管换热器或螺旋板换热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排水电磁阀,所述排水管道与出水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媒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媒管上还设置有送媒阀。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媒管上还设置有返媒阀。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道上还设置有增压泵。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道上还设置有逆止阀。
CN201320617294.3U 2012-12-27 2013-10-08 模温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1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17294.3U CN203611440U (zh) 2012-12-27 2013-10-08 模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734449 2012-12-27
CN2012207344497 2012-12-27
CN201320617294.3U CN203611440U (zh) 2012-12-27 2013-10-08 模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1440U true CN203611440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4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1729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1440U (zh) 2012-12-27 2013-10-08 模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14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494A (zh) * 2019-08-02 2019-09-27 川田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模温机的水位控制方法
CN114035620A (zh) * 2022-01-10 2022-02-11 南京欧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模温机的智能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494A (zh) * 2019-08-02 2019-09-27 川田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模温机的水位控制方法
CN114035620A (zh) * 2022-01-10 2022-02-11 南京欧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模温机的智能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035620B (zh) * 2022-01-10 2022-04-01 南京欧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模温机的智能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1440U (zh) 模温机
CN203408012U (zh) 一种洗碗机的加热系统
CN102200491A (zh) 水源热泵试验台
CN103017434A (zh) 一种与lng气化换热系统配套的蓄冷装置
CN203116135U (zh) 太阳能锅炉供热系统
CN202793073U (zh) 全自动恒温换热装置
CN206930458U (zh) 一种热交换器油—水试验台
CN102854212B (zh) 海水-淡水换热器检验测试试验装置
CN102005861A (zh) 用于风力双馈发电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06582934U (zh) 一种直补智能换热机组
CN206725241U (zh) 一种大型水—水热交换设备试验装置
CN103940272B (zh) 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及方法
CN205919521U (zh) 一种导热油余热再利用系统
CN104405731A (zh) 液压油液加热系统
CN211800738U (zh) 一种制药用的供能系统
CN201396939Y (zh) 一种有机热载体热水器
CN206683039U (zh) 一种相变储热式供热系统
CN203797763U (zh) 太阳能、电能、燃烧介质互补的采暖和生活热水供给装置
CN203240654U (zh) 常压式水-水换热器
CN202188638U (zh) 一种新型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5620338U (zh) 生产超导散热器用性能检测装置
CN102921658A (zh) 一种热水泵高压清洗机
CN203881189U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
CN201754047U (zh) 一种无垢型换热机组
CN203342803U (zh) 非接触液氮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