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6890U - 一种头戴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96890U
CN203596890U CN201320777313.9U CN201320777313U CN203596890U CN 203596890 U CN203596890 U CN 203596890U CN 201320777313 U CN201320777313 U CN 201320777313U CN 203596890 U CN203596890 U CN 203596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band
elastic construction
housing
utility
headpho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773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霁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7773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96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96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968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至少包括头带和设置于头带两端的耳机壳,所述耳机壳滑动连接于所述头带,头带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可增加头带和人体头部之间接触面积的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平坦或较为平坦的头带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可增加头带和人体头部之间接触面积的弹性结构,该结构可以很容易的依照配戴需要设计适当的弹性和柔软度,提供比传统软垫大得多的接触面积,该弹性结构伸入头发接触头皮,因此与头发和头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幅度增加,所以仅需要头带提供轻微的压力,即可产生相同大小的足够摩擦力将头带稳定地附着在人头部,从而减轻人佩戴时的压力,缓解长时间佩戴带来的明显不适。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善佩戴舒适度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终端的兴起和流行,与之相配套的无线耳机和有各种辅助功能的耳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使用场所已不再限于室内音响或电脑。但是,传统的几种耳机头垫和耳垫形式,均有其相应的缺点给使用者带来不适。
例如,普通的头戴式大耳机,由于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适用于各种头型尺寸,弯曲的头带都设计成带有伸缩滑臂或耳壳可以在头带上滑动的形式,在佩戴后,头带向两侧张开,这样头顶部位的头带形状变得比较平直,与头顶接触面积变得很小,对人头部产生很大压强(人体的感受由压强决定而非绝对压力)。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头带下方加入一个皮革或软胶包覆海绵的头垫,头垫的柔软和弹性变形,可以增加接触面积,令压力分散在更大面积让人感觉舒适些。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头带与头部接触面积仍然集中在头顶中部,接触面积的增加很有限,当想要进一步提高舒适度时,必须加大加厚加宽海绵软垫,令耳机外观设计十分臃肿丑陋,对于制造商来说是非常不愿采用的方式。同时,海绵头垫佩戴后十分闷热、容易出汗,两种不适相加,使用者的体验是不理想的,通常是勉强接受、忍受、或忽视这种不适。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较为舒适的头垫,其是在一个很大的固定的头带框架下面,增加一条片状的伸缩带,佩戴时,伸缩带变形伸缩,其同时具有头垫的作用和自动调整耳机尺寸以适应头部的作用。但这种耳机由于有一个很大的固定框架(为了适应最大头部尺寸的人,这个框架是比较大的),佩戴时就显得很夸张,并且框架的位置较高,从而重心也较高,戴上后人头部活动时,耳机容易产生晃动、偏离、甚至掉落,由于耳机越来越成为潮流用品,因此其越发强调外观装饰的作用,所以目前这种外观夸张并容易晃动的耳机设计仅用在一些专业场合的高端耳机上了。
此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头垫,也都无法在美观、功能、舒适三方面都同时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一方面,耳垫通常会包围耳朵周围,或者压在耳朵上,目前的耳垫均为不透气的软胶或皮革为表面,并内衬海绵,变形后增加接触面积充分接触人皮肤,改善佩戴舒适感。这种耳垫的缺点是不透气,容易闷热汗湿,并且形成封闭状态,对声音产生渲染和失真,对声学设计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增加产品的开发成本。
另外,对于包耳式的大耳垫来说,目前多使用皮革包裹海绵的方式,海绵的使用分为普通海绵和记忆海绵两种(记忆海绵是具有慢回弹力学性能的泡沫海绵,又称惰性海绵,慢回弹海绵,宇航棉、TEMPUR泰普尔海绵、低反弹海绵、粘弹海绵等等都是同一类东西),在使用记忆海绵时,如果使用弹力较大的品种,仍然会使人感到不够柔软的压迫感,如果使用很柔软的品种,由于太过柔软和慢回弹的特性,该海绵会被逐渐压缩到很薄,失去原有的厚度。耳垫变得很薄时,耳机喇叭面罩的硬壳就会直接压迫到耳骨上,短时间内就会让人感觉到疼痛。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佩戴舒适度的头戴式耳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佩戴舒适度的头戴式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头戴式耳机,至少包括头带和设置于所述头带两端的耳机壳,所述耳机壳滑动连接于所述头带(例如,耳机壳直接在头带上滑动或通过滑臂与头带连接),所述头带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可增加所述头带和人体头部之间接触面积的弹性结构。其中,头带的内侧表面是指头带在使用时接触人体头部的一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平坦或较为平坦的头带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可增加头带和人体头部之间接触面积的弹性结构,该结构可以很容易的依照配戴需要设计适当的弹性和柔软度,提供比传统软垫大得多的接触面积,该弹性结构伸入头发接触头皮,因此与头发和头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幅度增加,所以仅需要头带提供轻微的压力,即可产生相同大小的足够摩擦力将头带稳定地附着在人头部,从而减轻人佩戴时的压力,缓解长时间佩戴带来的明显不适。此外,其还具有透气凉爽,轻微按摩感和不改变发型等优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结构的形状设置为梳齿状或凸点状,并且所述弹性结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多个,并且相邻的所述弹性结构之间的距离为0.1mm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结构的形状设置为梳齿状、细圆柱状、圆锥状、片状或弯曲的条状(包括规则或不规则的环状或半环状),所述弹性结构与人体接触的一端可以设有圆头,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圆头,并且所述弹性结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弹性结构排列在所述头带的内侧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镂空的弹性缓冲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1至20个,并且所述弹性结构的的两端和中间均通过卡钩、卡扣或胶粘结构固设在所述头带的内侧表面上。同时在所述弹性结构的中间段,可以有更多连接件设置于头带或滑臂内侧表面上。连接件的结构可利用常规的孔状或钩状结构来安装缓冲带,连接件可以设置在头带上或两侧滑臂(在有滑臂的情况下)上,在滑臂或头带上可以有多个连接件让用户选择,用户可选择将缓冲带固定在合适的连接件,达到调节缓冲带的紧张度和形状的目的,用户选择了合适的弹性缓冲带长度,让佩戴时合乎头形和提供弹性。耳机在自然状态时,弹性缓冲带呈略微张紧状态并跟随头带整体保持稳固的位置和形状,设置合适的弹性缓冲带形状可以大大增加与头部的接触位置,不仅仅是头顶心与头垫接触,头顶两侧角位也能与头垫接触,并且也与海绵垫有相同的弹性,但不象海绵垫那样闷热和变形,同时镂空的结构特点在改善使用体验的同时不会破坏产品的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结构的表面还设置有凸点状或梳齿状的弹性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耳机壳包括壳体和软垫,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出音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喇叭,所述软垫包括软海绵层、硬海绵层和皮革层,所述软海绵层设置在所述硬海绵层和所述皮革层之间,并且所述硬海绵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在对内与皮肤的接触面使用软海绵层,配合表面的天然或人造皮革,给用户带来极端的柔软舒适感,在对外靠耳壳的一侧,使用硬度较大的硬海绵层,以保持耳垫有足够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软海绵层和所述硬海绵层粘接连接或互相嵌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种改进,所述耳机壳包括壳体和软垫,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出音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喇叭,所述软垫设置为从壳体向外硬度逐渐变小的海绵层。在海绵成形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海绵两侧温度和改变其它发泡条件产生不同密度和硬度弹力的海绵。
采用以上所述弹性结构,让皮肤和头垫耳垫之间产生适当的缝隙,增强空气对流,改善闷热汗湿感,增加耳机与人体之间的附着力,减少耳机对人体的压迫感和夹持力,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声音传播的路径没有完全封闭起来,而是留有缝隙,相对应的喇叭的频响曲线设计与常规耳塞喇叭不同,设计方式更接近于音箱喇叭,也就是说更加容易实现音箱的自然听感,这一点是过去封闭式耳垫的耳机很难达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正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正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正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的立体图(耳机壳部分被剖开)。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中耳机壳的立体图(耳机壳部分被剖开)。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中耳机壳的立体图(耳机壳部分被剖开)。
其中,1-头带,2-耳机壳,21-壳体,22-软垫,221-软海绵层,222-硬海绵层,223-皮革层,3-弹性结构,4-连接件,5-出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1和设置于头带1两端的耳机壳2,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可增加头带1和人体头部之间接触面积的弹性结构3。其中,头带1的内侧表面是指头带1在使用时接触人体头部的一侧。
其中,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梳齿状,并且梳齿状的弹性结构3的高度为3.0mm,而且,弹性结构3设置为多个,并且相邻的弹性结构3之间的距离为3.0mm。此处的距离是指梳齿状的弹性结构3的中心距。梳齿状的弹性结构3分三排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结构3可用常规的软胶成型工艺或植毛工艺等设置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半环状,并且半环状的弹性结构3的高度为10mm。其中,半环状的弧形一面靠近人体头部一侧,半环状的弹性结构3依次连接。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5和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弯曲的条状,并且弯曲的条状的弹性结构3的高度为10mm。相邻的弯曲的条状的弹性结构3之间的距离为1.0mm(此处的距离为中心距)。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如图7和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条带状的弹性缓冲带,条带状的弹性结构3设置为一个,其两端均通过连接件4固设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其中的连接件4为卡钩。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如图9和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条带状的弹性缓冲带,条带状的弹性结构3设置为两个,两个弹性结构3的一端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件4固设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其中的连接件4为卡扣。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如图11和1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半环状,并且半环状的弹性结构3的高度为10mm。而且,弹性结构3设置为多个,并且相邻的弹性结构3之间的距离为2.0mm。此处的距离是指弹性结构3的中心距。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如图13和1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条带状的弹性缓冲带,条带状的弹性结构3设置为三个,三个弹性结构3依次连接,连接处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位于两端的弹性结构3的靠近耳壳的一端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其中的连接件4为胶粘结构。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8
如图15和1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条带状的弹性缓冲带,条带状的弹性结构3设置为三个,每个条带状的弹性结构3的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的高度为2.0mm,相邻的凸点之间的距离为1.0mm,凸点设置为三排;三个弹性结构3依次连接,连接处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位于两端的弹性结构3的靠近耳壳的一端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其中的连接件4为胶粘结构。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9
如图17和1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性结构3的形状设置为条带状的弹性缓冲带,条带状的的弹性缓冲带设置为三个,三个的弹性缓冲带依次连接,连接处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位于两端的的弹性缓冲带的靠近耳壳的一端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头带1的内侧表面上。每个条带状的的弹性缓冲带的中心部设置有孔,其中的连接件4为卡钩。
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头带1上也可以设置滑臂,弹性缓冲带的两端也可以固定在滑臂上。
实施例10
如图19和2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耳机壳2包括壳体21和软垫22,壳体21的表面设置有出音孔5,壳体21内设置有喇叭,软垫22包括软海绵层221、硬海绵层222和皮革层223,软海绵层221设置在硬海绵层222和皮革223层之间,并且硬海绵层222设置在壳体21的表面,并且软海绵层221和硬海绵层222粘接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如图21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耳机壳2包括壳体21和软垫22,壳体21的表面设置有出音孔5,壳体21内设置有喇叭,软垫22设置为从壳体21向外硬度逐渐变小的海绵层。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凸点和条状的弹性结构也可以设置在软垫22上。
此外,弹性结构3的形状还可以是片状、凸点状或其他任何形状,不一而足,只要能达到增大头带1与人体的头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摩擦力就可以。
此外,弹性结构3的数量、排列方式和排列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而不限于以上实施例。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耳机,至少包括头带和设置于所述头带两端的耳机壳,所述耳机壳滑动连接于所述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可增加所述头带和人体头部之间接触面积的弹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的形状设置为梳齿状或凸点状,并且所述弹性结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的形状设置为梳齿状、细圆柱状、圆锥状、片状或弯曲的条状,并且所述弹性结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弹性结构排列在所述头带的内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镂空的弹性缓冲带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为1至20个,并且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和中间均通过卡钩、卡扣或胶粘结构固设在所述头带或滑臂的内侧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包括壳体和软垫,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出音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喇叭,所述软垫包括软海绵层、硬海绵层和皮革层,所述软海绵层设置在所述硬海绵层和所述皮革层之间,并且所述硬海绵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海绵层和所述硬海绵层粘接连接或互相嵌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包括壳体和软垫,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出音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喇叭,所述软垫设置为从壳体向外硬度逐渐变小的海绵层。
CN201320777313.9U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头戴式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77313.9U CN203596890U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头戴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77313.9U CN203596890U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头戴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96890U true CN203596890U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7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7731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890U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头戴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9689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942A (zh) * 2015-07-20 2015-10-07 天津德铃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105163219A (zh) * 2015-09-14 2015-12-16 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头带结构及头戴耳机
CN106162409A (zh) * 2016-08-16 2016-11-23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及其转动机构
CN106539266A (zh) * 2016-10-11 2017-03-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箍带及其加工方法、加工装置
CN109936788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支臂拉伸结构及耳机
WO2020172978A1 (zh) * 2019-02-27 2020-09-03 易力声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监察耳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942A (zh) * 2015-07-20 2015-10-07 天津德铃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105163219A (zh) * 2015-09-14 2015-12-16 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头带结构及头戴耳机
CN105163219B (zh) * 2015-09-14 2018-08-31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带结构及头戴耳机
CN106162409A (zh) * 2016-08-16 2016-11-23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及其转动机构
CN106539266A (zh) * 2016-10-11 2017-03-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箍带及其加工方法、加工装置
CN106539266B (zh) * 2016-10-11 2023-09-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箍带及其加工方法、加工装置
CN109936788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支臂拉伸结构及耳机
WO2020172978A1 (zh) * 2019-02-27 2020-09-03 易力声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监察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96890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TWM544746U (zh) 自由調節的人體工學骨導耳機架及其骨導耳機
CN202261724U (zh) 一种耳麦
JP2012160787A (ja) イヤパッド
WO2017142597A1 (en) An electronic headphone
CN203596889U (zh) 一种耳机
CN202406272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205081917U (zh) 多耳挂切换式耳机
CN204559839U (zh)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CN204090087U (zh) 头戴式耳机
CN202231843U (zh) 一种可拆卸耳机
CN207283766U (zh) 耳机
CN207399469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1123111Y (zh) 一种挂钩式耳机
KR20120017920A (ko) 백 헤드 밴드 이어폰
CN205081918U (zh) 耳挂式耳机
CN203289616U (zh) 头戴耳机自适应耳壳结构
CN103237278A (zh) 头戴耳机自适应耳壳结构
CN201388291Y (zh) 耳机罩
CN205017532U (zh) 一种耳机耳套结构
CN204929171U (zh) 一种降温耳机
CN208063411U (zh) 一种耳撑带有心率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10114279U (zh) 一种音乐保健枕头
CN202634670U (zh) 一种防夹耳的头戴式耳机
CN203289615U (zh) 配合耳朵形状的耳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