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8020U - 逻辑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逻辑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8020U
CN203588020U CN201320739852.3U CN201320739852U CN203588020U CN 203588020 U CN203588020 U CN 203588020U CN 201320739852 U CN201320739852 U CN 201320739852U CN 203588020 U CN203588020 U CN 203588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signal
data
inpu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398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灿耿
陈小艳
刘江
耿永刚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l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long Edu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long Edu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long Edu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398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8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8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80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其中,该电路包括:单片机,IO口扩展电路,包括:输入芯片组,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每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入状态信号;输出芯片组,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每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PLC的I/O点口越多价格越贵,导致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低成本的对单片机的I/O点口的扩展的效果。

Description

逻辑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逻辑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逻辑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是工业控制的核心部分。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采用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工业控制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混淆,所以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 
PLC自1969年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现,现行美国,日本,德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质量优良,功能强大。比如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200系列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由于其简单易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中小型控制系统。该型号有CPU 221、CPU 222、CPU 224 CPU 226,随着型号序号的增加,其输入输出的I/O点数也随之增加,其最高型号CPU226集成24路输入/16路输出共40个数字量I/O点,可连接7个扩展模块,最大扩展至248路数字量I/O点或35路模拟量I/O点。但是随着I/O点数的增加,价格也高的惊人,这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难以承受,其他类似的像美国、日本系列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也是有这个问题,随着I/O点数的增加,其价格也越昂贵。 
由上述分析可知,现有的PLC价格昂贵,尤其是可控制的I/O点口越多的PLC价格越是昂贵,并且由于核心硬件技术保密,阻碍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大规模运用和推广,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需要考虑到生产成本控制的应用场合。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逻辑控制电路,以至少解决PLC的I/O点口越多价格越贵,导致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IO口扩展电路,包括:输入芯片组,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每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入状态信号;输出芯片组,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每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选通电路,分别与输入芯片组、输出芯片组以及单片机连接,用于选通输入芯片组中的数据缓冲输入芯片,以及用于选通输出芯片组中的数据缓冲输出芯片。 
进一步地,选通电路包括:译码器,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连接,用于对地址总线上的选通地址进行译码产生选通信号;第一或门芯片,连接于译码器、数据缓冲输入芯片以及单片机的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命令总线上的输入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选通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第二或门芯片,连接于译码器、数据缓冲输出芯片以及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命令总线的输出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选通数据缓冲输出芯片。 
进一步地,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在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选通信号引脚被选中时通过数据总线输入状态信号;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与数据总线连接,用于在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选通信号和锁存信号引脚被选中时通过数据总线输出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光电隔离电路,与IO口扩展电路连接,用于将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和耦合;电平转换电路,与光电隔离电路连接,用于转换光电信号的电平。 
进一步地,光电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耦合器,与输入芯片组连接,用于对状态信号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得到第一子状态信号,其中,第一子状态信号为电信号;第二光电耦合器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耦合器,与数据缓冲输出芯片连接,用于将控制信号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得到第一子控制信号,其中,第一子控制信号为电信号。 
进一步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平子转换电路,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组连接,用于对第一子状态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得到低电平的第二子状态信号;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组连接,用于对第一子输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得到高电平的 第二子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功率驱动电路,与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连接,用于根据第二子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 
进一步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电流放大电路,与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将第二子控制信号放大得到驱动信号;驱动电路,与电流放大电路连接,用于使用驱动信号驱动继电器。 
进一步地,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通讯接口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用于控制单片机与控制器的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输入芯片组和输出芯片组可以实现对单片机的I/O口的扩展,并且上述实施例中的单片机和普通的数据缓冲输入芯片和数据缓冲输出芯片就可以完成对单片机的IO口的扩展,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LC的I/O点口越多价格越贵,导致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低成本的对单片机的I/O点口的扩展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逻辑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逻辑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可选的逻辑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 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可以包括:单片机10,IO口扩展电路30,包括:输入芯片组31,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每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入状态信号;输出芯片组33,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每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 
采用本实用新型,采用输入芯片组和输出芯片组可以实现对单片机的I/O口的扩展,并且上述实施例中的单片机和普通的数据缓冲输入芯片和数据缓冲输出芯片就可以完成对单片机的IO口的扩展,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LC的I/O点口越多价格越贵,导致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低成本的对单片机的I/O点口的扩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路可以作为基于51单片微型计算机的低成本的多I/O点口工业应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该电路所采用的设计方案)价格十分低廉,功能强大,小巧实用。该电路的输入输出I/O点接口多达24路输入以及24路输出,并具有一路高速脉冲输入计数功能,共计49个数字量I/O点且可通过串行接口来扩展更多的IO口数量,可用于工业控制的大部分场合,比如传送带生产线控制,灌装及包装机械控制,扶手电梯控制、还可应用于教学场合,通过对该设备的结构的了解可以让学习者了解PLC内部的基本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逻辑控制电路可以包括:选通电路50,分别与输入芯片组、输出芯片组以及单片机连接,用于选通输入芯片组中的数据缓冲输入芯片,以及用于选通输出芯片组中的数据缓冲输出芯片。 
具体地,选通电路50分别与输入芯片组、输出芯片组的选通信号引脚和锁存信号引脚以及单片机的命令总线及地址总线连接,用于选通输入芯片组中的数据缓冲输入芯片,以及用于选通输出芯片组中的数据缓冲输出芯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选通电路50可以包括:译码器,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连接,用于对地址总线上的选通地址进行译码产生选通信号;第一或门芯片,连接于译码器、数据缓冲输入芯片以及单片机的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命令总线上的输入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选通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第二或门芯片,连接于译码器、数据缓冲输出芯片以及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命令总线的输出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选通数据缓冲输出芯片。 
具体地,第一或门芯片和第二或门芯片可以为四个二输入或门芯片。具体地,第一四个二输入或门芯片,该或门芯片前三个或门连接于译码器、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选通信号引脚以及单片机的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命令总线上的读取输入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选通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第四个或门芯片连接于所述译码器、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以及所述单片机的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命令总线上的输出数据信号和所述选通信号选通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第二四个二输入或门芯片,该或门芯片前两个或门连接于译码器、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片选信号和锁存信号以及单片机的命令总线之间,用于在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选通信号和锁存信号引脚被选中时通过数据总线输出控制信号。 
如图2所示的单片机10(即CPU,中央处理单元)部分,可以由传统的51单片微型计算机作为CPU(中央处理单元)来实现输入数据的读取并进行处理与存储、输出数据的工业控制功能。在图2所示的IO口扩展电路中,输入芯片组31可以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输出芯片组33可以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例如,可以将3片数据缓冲芯片74LS244作为数字量数据的数据缓冲输入芯片,可以将3片数据缓冲芯片74LS377作为数字量的数据缓冲输出芯片,以实现多点数字I/O点口的数据暂存和扩展,从而可以实现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数字输入与输出接口即I/O点口的数量扩展到多达48路。 
图2所示的选通电路50可以通过译码器和两片或门芯片实现,例如,利用单片机总线技术对一片译码器74LS138和两片或门芯片74LS32进行时序控制实现了对24路数据输入数字量接口(即三片74LS244的数字量接口)的状态的分时选通采集以及24路数字量输出接口(即三片74LS377的数字量接口)的状态的分时选通控制,即总共可高达48个I/O点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在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选通信号引脚被选中时通过数据总线输入状态信号;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与数据总线连接,用于在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选通信号和锁存信号引脚被选中时通过数据总线输出控制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逻辑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光电隔离电路70,与IO口扩展电路30连接,用于将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和耦合;电平转换电路90,与光电隔离电路70连接,用于转换光电信号的电平。 
具体地,通过光电隔离电路70可以实现电气的隔离。 
具体地,光电隔离电路70可以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耦合器,与输入芯片组连接,用于对状态信号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得到第一子状态信号,其中,第一子状态信号为电信号;第二光电耦合器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耦合器,与数据缓冲输出芯片连接,用于将控制信号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得到第一子控制信号,其中,第一子控制信号为电信号。 
具体地,电平转换电路90可以包括:第一电平子转换电路,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组连接,用于对第一子状态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得到低电平的第二子状态信号;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组连接,用于对第一子输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得到高电平的第二子控制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外部各种工业传感器以及工业执行单元的供电电源和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平都是24V电平,而单片机的供电电源和控制信号的电平是5V,并且直流5V和直流24V这两路供电电源应该尽可能的不能互相干扰,因此可以使用光电隔离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对单片机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光电信号及电平的转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3片TLP521-4光电隔离耦合器与电平转换电路实现对来自外部各种工业传感器的输入的24V状态信号转换为5V的输入信号(即第二子状态信号)读入给单片机,可以使用3片TLP521-4光电隔离耦合器与电平转换电路实现对24路来自单片机的5V输出数据控制信号转换成24V输出控制信号(即第二子控制信号)对外部工业环境中的各种执行机构的输出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功率驱动电路110,与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连接,用于根据第二子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 
具体地,功率驱动电路110可以包括:电流放大电路,与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将第二子控制信号放大得到驱动信号;驱动电路,与电流放大电路连接,用于使用驱动信号驱动继电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流放大电路可以包括ULN2803电流放大器以得到驱动信号,驱动电路驱动继电器实现对继电器的常开常闭动作进行控制,以使装置的输出控制信号输出0与24V电平对外围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通讯接口电路130, 与单片机10连接,用于控制单片机与控制器的通信。 
具体地,通讯接口电路130用于实现单片机与其他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通信。 
更具体地,该电路是通过MAX232AESE芯片将单片机的串口输出信号电平进行电平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电平信号由PLC的PPI线缆的RS232通信信号转为RS485通信信号,再接到PLC的485通信接口上就可以与其他PLC进行数据通信了,当然该通讯接口电路130的接口也可以直接设置成RS232串口的。 
下面结合附图3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逻辑控制电路。 
在该实施例中,CPU(中央处理单元U7)可以采用传统的廉价的51单片微型计算机,具体型号可以为STC12C5A60S2,然后利用51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总线:数据总线(具体可以是单片机的P0口),地址总线(可以由单片机的P0口与P2口共同决定其地址)和命令总线(单片机的WR以及RD引脚口线),将51单片微型计算机的P2口(P2.0-P2.7)地址总线上的选通地址ADDR07-ADDR04提供给一片译码器74LS138(U8)进行译码产生选通信号Y0-Y5,然后由51单片微型计算机上的WR(P3.6)和RD(P3.7)引脚产生命令总线的数据信号WR与RD,将译码器74LS138产生的选通信号Y0-Y5和51单片微型计算机上的P3.6(WR)和P3.7(RD)引脚上产生的WR与RD命令总线的数据信号这两种信号作为两片或门电路74LS32(U9与U11)的输入,使得两片或门电路74LS32的输出组成选通电路来输出选通信号CS0-CS5给输入/输出缓冲芯片的选通信号和锁存信号引脚。当需要将来自外部任意24路工业传感器中的其中一路输入数字量接口信号IN0-IN23读入51单片微型计算机时,其中的一路工业传感器就会输出低电平有效信号,从而使得6片光电隔离耦合器TLP521-4(U1、U2、U3、U4、U5、U6)的24路输出中所对应的其中一路输出MCUIN00-MCUIN23也为低电平有效,然后由上面所述的由其中一片或门芯片U9 74LS32产生的芯片的选通信号CS0-CS2选通与6片光耦(即光电隔离耦合器)的输出MCUIN00-MCUIN23相连接的3片数据缓冲输入芯片74LS244的选通信号引脚来选通其中的一片数据缓冲输入芯片,将所对应的来自外部工业传感器的低电平有效数据输入并且锁存到所对应的3片数据缓冲输入芯片74LS244(U14、U15、U16)中,此时51单片微型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也就是51单片微型计算机的P0口(P0.0-P0.7)将3片数据缓冲输入芯片74LS244中的被选通的那一片锁存的数据从其输出数据信号口中将数据DATA00-DATA07输入到51单片微型计算机中进行加工与处理了。当需要控制外部24路24V电平控制信号的其中一路时,51单片微型计算机就会在数据总线上的P0口(P0.0-P0.7)输出低电平有效的数据控制信号,然后由上面所述的两片或门芯片U9 74LS32、U11 74LS32产生的芯片的选通信号CS3-CS5选通3片输出缓冲芯片74LS377的所对应的其中的一片,再由前面所述的译码器74LS138进行译码产生译码选通信号Y0-Y5中的Y3-Y5共同作用下将数据写入并锁存到3片输出缓冲寄存器74LS377(即数据缓冲输出芯片,U17、U13、U12)中所对应的那一片芯片的数据中去,3片74LS377输出的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信号MCUOUT0-MCUOUT23必须经过输出部分的6片光电隔离耦合器TLP521-4(U19、U20、U21、U23、U22、U18)中与输出信号相对应的某一片进行光电隔离耦合与电平转换,3片74LS377输出的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信号MCUOUT0-MCUOUT23中的某一路为低电平时,输出部分的6片光电耦合器TLP521-4的24路与之对应的输出O1-O24的其中一路会变成直流24V高电平有效,并且输出到电流放大器电路中,从而使得6片电流放大器ULN2803(U24、U25、U27、U29、U28、U26)的24路输出控制信号K1-K24中的任意一路输出电流放大信号,这些任意一路的电流放大信号将驱动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使得24路继电器(K2、K3、K4、K5、K6、K7、K8、K9、K10、K11、K12、K13、K14、K15、K16、K17、K18、K19、K20、K21、K22、K23、K24、K25)中的一路从常开状态跳变到常闭状态,从而控制想要控制的24路数字量输出口OUT1-OUT24中的任意一路,使其输出24V电平控制信号。当需要与其他型号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数据通信与交换的时候,利用51单片微型计算机配置的标准的RS232串口,通过该串口与外部的电平转换芯片MAX232AESE的连接将串口数据的收发进行电平转换,就可以由PLC的PPI线缆的RS232转RS485的功能进行51单片微型计算机与其他厂家的PLC进行数据通信与交换(U10与D型接口J9)。 
上述实施例中的逻辑控制电路有24路输入数字量接口、24路输出数字量接口、一路高速脉冲计数输入接口共49路工业控制口,单片机的I/O点口由I/O扩展芯片扩展到48路,输入的24路数字量接口由I/O扩展芯片以及光电耦合电路、输入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和单片机的输入接口电路组成,作用是作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现场控制用的数字量信号的输入通道,输出的24路数字量接口由I/O扩展芯片以及光电耦合电路、输出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组成和单片机的输出接口电路组成,作用是PLC通过输出接口电路向现场的执行部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入数字量接口为低电平有效检测,输出数字量接口有效的电平信号为DC24V,高速脉冲计数输入主要用于对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编码器的脉冲输出进行计数,以根据脉冲数以及通过相应的公式来计算电机带动传动带所走的距离。所有这49路工业应用控制接口均拥有状态指示灯以指示外围I/O口的状态。此外还配有传统的232输入输出数据通信口、485输入输出数据通信口,通信速率可人为设定,默认配置为9600bps,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通信速率。该系统不仅可以在工业应用环境中独立发挥工业控制方面的作 用还实现了与PLC-S200的相互通信,PLC-S200根据一定的通信协议将数据发送给单片机工业应用控制系统,单片机工业应用控制系统接收并解析该通信协议提取出有用信息后作出相应动作,反之亦然。 
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备已经成功可靠的运用于YL-335B型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备上,上述实施例中的逻辑控制电路可以作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装置之用,该电路可以采集各种传感器的状态信号,通过本基于51单片机系统的工业应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备采用上述的单片机IO扩展技术,使输入数字量接口的数量达到24路,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控制YL-335B型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备上的各种执行机构。使用上述的实施例改变了原来只能单单使用国外生产的高价格的PLC多点I/O数字量口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控制YL-335B型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备这种局面,使得整个控制成本大为降低。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片机,
IO口扩展电路,包括:
输入芯片组,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入芯片,每个所述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入状态信号;
输出芯片组,包括多个数据缓冲输出芯片,每个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
选通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入芯片组、所述输出芯片组以及所述单片机连接,用于选通所述输入芯片组中的所述数据缓冲输入芯片,以及用于选通所述输出芯片组中的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电路包括:
译码器,与所述单片机的地址总线连接,用于对所述地址总线上的选通地址进行译码产生选通信号;
第一或门芯片,连接于所述译码器、所述数据缓冲输入芯片以及所述单片机的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命令总线上的输入数据信号和所述选通信号选通所述数据缓冲输入芯片;
第二或门芯片,连接于所述译码器、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以及所述命令总线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命令总线的输出数据信号和所述选通信号选通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数据缓冲输入芯片的选通信号引脚被选中时通过所述数据总线输入所述状态信号;
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的选通信号和锁存信号引脚被选中时通过所述数据总线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
光电隔离电路,与所述IO口扩展电路连接,用于将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和耦合;
电平转换电路,与所述光电隔离电路连接,用于转换光电信号的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隔离电路包括:
第一光电耦合器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耦合器,与所述输入芯片组连接,用于对所述状态信号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得到第一子状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子状态信号为电信号;
第二光电耦合器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耦合器,与所述数据缓冲输出芯片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得到第一子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子控制信号为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电平子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组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子状态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得到低电平的第二子状态信号;
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组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子输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得到高电平的第二子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
功率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子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
电流放大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平子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子控制信号放大得到所述驱动信号;
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流放大电路连接,用于使用所述驱动信号驱动继电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
通讯接口电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单片机与控制器的通信。
CN201320739852.3U 2013-11-20 2013-11-20 逻辑控制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8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39852.3U CN203588020U (zh) 2013-11-20 2013-11-20 逻辑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39852.3U CN203588020U (zh) 2013-11-20 2013-11-20 逻辑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8020U true CN203588020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5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3985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8020U (zh) 2013-11-20 2013-11-20 逻辑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802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4268A (zh) * 2014-05-28 2014-08-13 大连美恒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逻辑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装置及信号逻辑控制器
CN106773854A (zh) * 2016-12-22 2017-05-31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多功能io模块
CN106827835A (zh) * 2015-12-07 2017-06-1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和同步信号控制板卡
CN107576883A (zh) * 2017-10-12 2018-01-12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检测电路
CN107942827A (zh) * 2017-12-22 2018-04-20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加工实训系统
CN110022101A (zh) * 2019-04-04 2019-07-16 苏州国科视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fsmc的多步进电机驱动方法、电路及装置
CN114115036A (zh) * 2021-11-25 2022-03-0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桶装水装载机控制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4268A (zh) * 2014-05-28 2014-08-13 大连美恒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逻辑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装置及信号逻辑控制器
CN106827835A (zh) * 2015-12-07 2017-06-1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和同步信号控制板卡
CN106773854A (zh) * 2016-12-22 2017-05-31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多功能io模块
CN107576883A (zh) * 2017-10-12 2018-01-12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检测电路
CN107942827A (zh) * 2017-12-22 2018-04-20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加工实训系统
CN110022101A (zh) * 2019-04-04 2019-07-16 苏州国科视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fsmc的多步进电机驱动方法、电路及装置
CN110022101B (zh) * 2019-04-04 2024-04-19 苏州国科视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fsmc的多步进电机驱动方法、电路及装置
CN114115036A (zh) * 2021-11-25 2022-03-0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桶装水装载机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88020U (zh) 逻辑控制电路
CN202583857U (zh) 分布式污水处理动态过程监控系统
CN104753406A (zh) 一种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
CN202166890U (zh) 一种环境在线自动监控智能数据采集仪
CN202067142U (zh) 矿井下皮带运输的智能监控系统
CN201345083Y (zh) 一种一体化通信接口
CN205247171U (zh) 一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运煤控制系统
CN205210868U (zh) 一种基于多核cpu的多任务分配
CN205910582U (zh) 全自动拉边机控制网络系统
CN202886926U (zh) 一种多伺服传动电镀线的控制系统
CN202196287U (zh)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的cpu插件
CN102244385A (zh) 基于dsp与fpga芯片的动态电压恢复器控制系统
CN104133797B (zh) 一种基于pc104总线的环境监测数据适配器
CN209560345U (zh) 一种有机肥生产环境检测系统
CN206505306U (zh) Plc端无线i/o模块、远程端无线i/o模块及plc系统
CN206431444U (zh) 一种数据采集接入装置
CN202141922U (zh) 一种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及主站模块
CN204667165U (zh) 一种智能通信模块
CN203455684U (zh) 一种EtherCAT现场总线的信息智能终端系统
CN204065790U (zh) 一种无线示教控制器
CN202994346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测功装置
CN202406107U (zh) 中继器
CN205430282U (zh) 本安型矿用信号转换器
CN202533194U (zh) 水泵电机保护温度巡检装置
CN202260994U (zh) Pwm控制板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5105 Yalong Industrial Park, two industrial zone, Ou Bei Town, Yongjia County, Wen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after: YAL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105 Yalong Industrial Park, two industrial zone, Ou Bei Town, Yongjia County, Wen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ALONG EDUCATIONAL EQUIPMENT JOINT-STOCK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