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6565U -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6565U
CN203586565U CN201320717793.XU CN201320717793U CN203586565U CN 203586565 U CN203586565 U CN 203586565U CN 201320717793 U CN201320717793 U CN 201320717793U CN 203586565 U CN203586565 U CN 203586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outside
discontinuities
row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177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真人
大西隆二
重松信义
仙波将
四宫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ura Indust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ree Pu Industrial Equipment (suzhou) Co Ltd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 Pu Industrial Equipment (suzhou) Co Ltds filed Critical Three Pu Industrial Equipment (suzhou) Co Ltds
Priority to CN2013207177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6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6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65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包括分别构成内、外侧水管列的数根内、外侧水管,内侧水管列上除内圈中断部之外,相邻内侧水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内侧纵鳍片封堵或者是水管间紧贴排列消除间隙,外侧水管列上除外圈中断部之外,相邻外侧水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外侧纵鳍片封堵,内、外侧水管列上,从圆周方向上内圈中断部到圆周方向上外圈中断部之间,仅在从中途开始到圆周方向上外圈中断部为止的区域内,内侧水管上装有内侧横鳍片,内侧横鳍片装在构成所述内侧水管列的外周表面的一面上,外侧横鳍片装在构成所述外侧水管列的内周表面的一面上,中途开始安装外侧横鳍片的外侧水管上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内侧水管列与外侧水管列之间燃烧烟气沿圆周方向流通的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为大家所熟知。在此类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上,有些时候需要对水管内的水垢(水中硬度成分析出的产物)附着量进行监视。
然而,容易附着水垢的水管并不局限于特定位置的某根水管。经过对成圆筒状排列的各水管进行热负荷分析之后,发现热负荷较大的部位存在两处以上,因此理想的就是对这些部位进行水垢附着情况的监视,尤其是当发生硬度严重超标的异常情况时,最早附着水垢的水管可能会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监视水管内水垢附着情况的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包括设置在上部集箱和下部集箱之间呈圆筒状排列构成内侧水管列的数根内侧水管,以及设置在上部集箱和下部集箱之间呈圆筒状排列且围在所述内侧水管列外侧构成外侧水管列的数根外侧水管,所述内侧水管列上除圆周方向上内圈中断部之外,相邻的内侧水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内侧纵鳍片封堵或者是水管之间紧贴排列消除间隙,所述外侧水管列上除圆周方向上外圈中断部之外,相邻的外侧水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外侧纵鳍片封堵,所述内、外侧水管列之间从内圈中断部到外圈中断部之间形成有前后两路燃烧烟气流路,内侧水管列和外侧水管列上,从燃烧烟气流路的中途开始到外圈中断部为止的区域内,所述内侧水管上装有内侧横鳍片,所述外侧水管上装有外侧横鳍片,所述内侧横鳍片装在构成所述内侧水管列的外周表面的一面上,所述外侧横鳍片装在构成所述外侧水管列的内周表面的一面上,中途开始安装所述外侧横鳍片的外侧水管上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开始安装横鳍片的位置由于受热量急剧上升,水容易浓缩,也就是说容易析出水垢。因此,通过在开始安装横鳍片的位置装设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地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水管列上靠近内圈中断部一侧的某一外侧水管上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来自内侧水管列内侧的高温烟气的出口附近,由于承受着比其他位置更高的温度,水垢容易析出并附着。因此,根据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实用新型,通过在从内侧水管列内侧过来的高温烟气的出口附近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前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一起,可以有效地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水管列相对内圈中断部正对位置上配置有一两根所述外侧水管,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与内圈中断部的正对位置相错开的某一外侧水管上。
来自内侧水管列内侧的高温烟气会被导入流路变窄后的内外水管列的间隙中,烟气刚被导入进来的位置上的水管暴露在高温当中,水垢容易析出并附着。第二温度传感器由于安装在与内侧开口部的正对位置相错开的位置上,因此不会与火焰直接接触,检测的温度也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有效地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开始安装横鳍片的位置装设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地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图1的横向剖面图;
图3为图2右上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锅炉;2罐体;3上部集箱;4下部集箱;5内侧水管;6外侧水管;7内侧水管列;8外侧水管列;9内侧纵鳍片;10内侧连通口;11外侧纵鳍片;12外侧连通口;13内包;14烟道;15隔热材料;16耐火材料;17凹部;18燃烧器;19燃烧室;20燃烧烟气流路;21内侧横鳍片;22外侧横鳍片;23第一温度传感器;24第二温度传感器;25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锅炉1是具有圆筒状罐体2的多管式贯流锅炉。本实施例中的罐体2由上部集箱3和下部集箱4之间通过成圆筒状排列的数根水管5、6将两者连接而成。
上部集箱3和下部集箱4上下相隔平行配置,成中空圆环状。上部集箱3和下部集箱4不但平行,而且也在同一轴线上。
各水管5、6垂直配置,上端部与上部集箱3连接,下端部与下部集箱4连接。各水管5、6按上部集箱3和下部集箱4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形成圆筒状的水管列。本实施例中,内侧水管列7和外侧水管列8成同心圆筒状安装。内侧水管列7由成圆筒状排列的内侧水管5构成,外侧水管列8包围在内侧水管列7外面,由成圆筒状排列的外侧水管6构成。
相邻的内侧水管5之间的间隙,除内侧水管列7的圆周方向上内圈中断部(图2中内圈中断部)之外,上下方向全区域均被封堵。此时,相邻的内侧水管5之间的间隙可以用内侧纵鳍片9封堵,也可以是相邻内侧水管5之间紧贴排列消除间隙。
图2中右侧端部,相邻的内侧水管5之间没有安装内侧纵鳍片9,自上而下整个区域形成间隙,形成内侧连通口10。通过此内侧连通口10,内侧水管列7的内侧与外侧连通。本实施例的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1上,外侧水管列8上在与内侧连通口10的正对位置上配置有一两根外侧水管6。并且,形成内侧连通口10时,成圆周排列的内侧水管5当中,在图2中右侧端部位置,可以省略一根或几根内侧水管5的安装。
相邻的外侧水管6之间的间隙,除外侧水管列8的圆周方向上外圈中断部(与前述圆周方向上的内侧开口处相反的位置,图2中左侧端部),上下方向全区域内均用外侧纵鳍片11封堵。图2中左侧端部,相邻的外侧水管6之间没有安装外侧纵鳍片11,自上而下整个区域形成间隙,形成外侧连通口12。通过此外侧连通口12,外侧水管列8的内侧与外侧连通。并且,形成外侧连通口12时,成圆周排列的外侧水管6当中,在图2中左侧端部位置,可以省略一根或几根外侧水管6的安装。
上部集箱3与下部集箱4之间,装有包围在外侧水管列8外部的圆筒状内包13。内包13的上端与上部集箱3连接,下端与下部集箱4连接,连接处的间隙均被封堵。内包13在图2左侧端部与烟道14连接。此时,罐体内包13与烟道14可在罐体2的上下方向上的任何一处连接。并且,外侧水管列8与内包13之间的圆筒状间隙处,除图2左侧端部位置之外,其他均用隔热材料15填充。
上部集箱3的下面以及下部集箱4的上面,集箱3、4与各水管5、6的连接处均浇筑了耐火材料16。此时,下部集箱14一侧的耐火材料16也将下部集箱4一侧的中央部分封堵住。下部集箱4一侧的耐火材料16的中央部分形成倒圆台形的凹部17。
在上部集箱3的中央部分,燃烧器18朝下安装。此燃烧器18同时供给燃料和燃烧用空气。通过运行燃烧器18,在罐体2的内部进行燃料的燃烧。此时,内侧水管列7的内侧发挥燃烧室19的功能。
在燃烧室19内燃烧燃料所产生的燃烧烟气通过内侧水管列7圆周方向上内圈中断部(图2中右侧)的内侧连通口10被导入内侧水管列7与外侧水管列8之间的燃烧烟气流路20,再通过外侧水管列8圆周方向上外圈中断部(图2中左侧)的外侧连通口12被导出外侧水管列8的外侧。
换言之,从燃烧室19经由内侧连通口10被导出外部的燃烧烟气,在圆周方向上分成两路,通过罐体2前后的燃烧烟气流路20后,从外侧连通口12被导出外部。在各燃烧烟气流路20上,从其中途开始到下游的设定区域内,分别装有内侧横鳍片21和外侧横鳍片22。
内侧横鳍片21安装在内侧水管5的上下整段区域内,在构成内侧水管列7的外周表面的一面上,沿内侧水管5的轴向向外成凸缘形状延伸,上下等间隔安装。另一方面,外侧横鳍片22则是安装在外侧水管6的上下整段区域内,在构成外侧水管列8的内周表面的一面上,沿外侧水管6的轴向向外成凸缘形状延伸,上下等间隔安装。并且,内侧水管5和外侧水管6沿罐体2的圆周方向相互错开排列,内侧横鳍片21和外侧横鳍片的大小、形状以及排列等也经过适当的调整以保证两者在罐体2的平面视图上互不重叠。
外侧水管6上装有热电偶类型的温度传感器(23、24)。此温度传感器23、24分别根据安装位置的温度,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本实施例中,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4。外侧水管6上的各温度传感器23、24的安装方法并不指定。图3展示的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先沿着外侧水管6的圆周方向将安装座25焊接固定,然后将温度传感器23、24插入到安装座25中即可。
如前所述,从燃烧烟气流路20的中途开始到外部连通口12为止的设定区域内装有外侧横鳍片22,第一温度传感器23安装在该设定区域的上游端部,开始安装外侧横鳍片22的外侧水管6上。开始安装外侧横鳍片22的位置,由于受热量急剧上升,水容易浓缩,也就是说容易析出水垢,因此通过在此位置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23,可以有效地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
第二温度传感器24安装在内侧连通口10中心周围的若干根中的某根外侧水管6上。比如,内侧连通口10中心周围的5根(2~3根以内更佳)当中的某根水管上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24。与内侧连通口10中心正对位置上的外侧水管6视作第一根外侧水管6。总之,第二温度传感器24安装在内侧连通口10一侧的没有外侧横鳍片22的外侧水管6上。
第二温度传感器24可以安装在内侧连通口10的正对位置上,也可以安装在与内部连通口10错开的位置上。来自内侧水管列7内侧的高温烟气被导入流路变窄后的水管列7、8之间的燃烧烟气流路20中,烟气刚被导入进来的位置上的水管暴露在高温当中,水垢容易析出并附着,因此通过在此位置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24,可以有效地监视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而且,第二温度传感器24由于安装在与内侧连通口10错开的位置上,因此不会与火焰直接接触,检测的温度也相对稳定。
各温度传感器23、24安装在外侧水管的中央偏下的位置,一般装在与外侧水管6中的水开始沸腾部位相对应的高度为宜。如此一来,能够迅速并准确地监视水管内的水垢附着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谓的水开始沸腾部位是指距离下部集箱4一侧的耐火材料16上表面有上部集箱3一侧的耐火材料16的下表面和下部集箱4一侧的耐火材料16的上表面之间间距的十分之一长度的位置。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1运行过程中,监视各温度传感器23、24的检测温度,从而监视水垢的附着情况。万一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温度超过第一设定温度,或第二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温度超过第二设定温度时,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将以预警的形式将此信息在显示屏上输出,提醒用户要尽快排出罐体2中的水,并使用药水等将水垢除去。
第一设定温度和第二设定温度可以根据燃烧器18的燃烧量的情况进行设定变更。比如,当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1是分高燃烧、低燃烧、停止三段控制时,在蒸汽压力处于规定压力以上的前提下,当切换至低燃烧并经过设定时间后,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温度超过低燃烧用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或者是第二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温度超过低燃烧用第二设定温度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则会判定水垢附着情况已超标。另外,但切换至高燃烧并经过设定时间后,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温度超过高燃烧用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或者是第二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温度超过高燃烧用第二设定温度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后,则会判定水垢附着情况已超标。
低燃烧用第一设定温度是指在低燃烧用第一设定值的基础上加上补正值之后的数值,低燃烧用第二设定温度是指在低燃烧用第二设定值的基础上加上补正值之后的数值;高燃烧用第一设定温度是指在高燃烧用第一设定值的基础上加上补正值之后的数值,高燃烧用第二设定温度是指在高燃烧用第二设定值的基础上加上补正值之后的数值。并且,各补正值是指根据当前蒸汽压力预先设定好的数值。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1,通过在水垢容易附着的数个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23、24,监视任意温度传感器23、24的检测温度是否超过设定温度,能够判定水管内表面的水垢附着情况是否超标。并且通过在水管容易附着的数个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23、24,假使发生硬度严重超标的异常情况,也能够迅速并正确地把握水垢附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还可以做适当变形。特别是在开始安装外侧横鳍片22的中途位置的外侧水管6上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23,并在内侧连通口10中心周围的若干根当中的某根外侧水管6上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24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适当变形。
比如,在前述实施例中,外部连通口12一侧的外侧水管6也可以像翅片管那样全周都装上鳍片。此时,全周带鳍片的外侧水管相比其他外侧水管6,排列在罐体2的轴向内侧为宜。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燃烧室19内也可以设置若干水管。
并且,在前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燃烧器18拿掉,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导入烟气,便可变成余热回收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上部集箱和下部集箱之间呈圆筒状排列构成内侧水管列的数根内侧水管,以及设置在上部集箱和下部集箱之间呈圆筒状排列且围在所述内侧水管列外侧构成外侧水管列的数根外侧水管,所述内侧水管列上除圆周方向上内圈中断部之外,相邻的内侧水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内侧纵鳍片封堵或者是水管之间紧贴排列消除间隙,所述外侧水管列上除圆周方向上外圈中断部之外,相邻的外侧水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外侧纵鳍片封堵,所述内、外侧水管列之间从内圈中断部到外圈中断部之间形成有前后两路燃烧烟气流路,内侧水管列和外侧水管列上,从燃烧烟气流路的中途开始到外圈中断部为止的区域内,所述内侧水管上装有内侧横鳍片,所述外侧水管上装有外侧横鳍片,所述内侧横鳍片装在构成所述内侧水管列的外周表面的一面上,所述外侧横鳍片装在构成所述外侧水管列的内周表面的一面上,中途开始安装所述外侧横鳍片的外侧水管上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水管列上靠近内圈中断部一侧的某一外侧水管上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水管列相对内圈中断部正对位置上配置有一两根所述外侧水管,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与内圈中断部的正对位置相错开的某一外侧水管上。
CN201320717793.XU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6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7793.XU CN203586565U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7793.XU CN203586565U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6565U true CN203586565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4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17793.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6565U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65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215A (zh) * 2016-11-14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箱的温度传感器监测方法和装置、热水系统
CN108954289A (zh) * 2018-05-28 2018-12-07 芜湖岭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锅炉用水垢清除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215A (zh) * 2016-11-14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箱的温度传感器监测方法和装置、热水系统
CN106766215B (zh) * 2016-11-14 2019-09-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箱的温度传感器监测方法和装置、热水系统
CN108954289A (zh) * 2018-05-28 2018-12-07 芜湖岭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锅炉用水垢清除装置
CN108954289B (zh) * 2018-05-28 2019-11-05 安徽省凤阳酿酒有限责任公司 机器锅炉用水垢清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7176C1 (ru) Труб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03586565U (zh) 一种能监视水管内水垢的锅炉
CN103298916B (zh) 气化反应器
CN101815904B (zh) 锅炉
CN102642455B (zh) 热交换装置
CN105972617B (zh) 热力后燃烧装置
JP6187747B2 (ja) ボイラ
KR101388344B1 (ko) 콘덴싱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한 보일러
JP2012220154A (ja) 熱交換装置
CN106190189A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
JP2011002222A (ja) 分解ガスの冷却のための熱交換器
CN107033970B (zh) 水煤浆气化炉
KR101424947B1 (ko) 콘덴싱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한 보일러
KR101636387B1 (ko) 펠렛 연소용 보일러
KR100798629B1 (ko) 연소가스 다중통과구조를 갖는 보일러 열교환장치
CN102692015A (zh) 锅炉
CN211503273U (zh) 冷凝式壁挂炉及水封组件
CN210544200U (zh) 活性炭吸附隔离脱附装置
CN111306799A (zh) 冷凝式壁挂炉、水封组件、冷凝水堵塞故障检测方法
JP5746850B2 (ja) 熱交換器
KR20190111404A (ko) 연소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소설비
CN205138288U (zh) 一种环动式气体热交换装置
CN209841224U (zh) 一种碳素厂火道专用热电偶
JP6537830B2 (ja) 水管汚れの検出を行うボイラ
JP2017015042A (ja) 排気熱回収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24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outh Lane 8

Patentee after: MIURA INDUSTRIES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24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South Lane 8

Patentee before: Miura Industries (Suzhou)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