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3536U -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3536U
CN203573536U CN201320792714.1U CN201320792714U CN203573536U CN 203573536 U CN203573536 U CN 203573536U CN 201320792714 U CN201320792714 U CN 201320792714U CN 203573536 U CN203573536 U CN 203573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electrode
water storage
water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927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静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BEIHU ROAD ELEMENTARY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BEIHU ROAD ELEMENTARY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BEIHU ROAD ELEMENTARY SCHOOL filed Critical NANNING BEIHU ROAD ELEMENTARY SCHOOL
Priority to CN2013207927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73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3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35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包括:排水箱;贮水箱,其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液面高度的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第一组电极包括公共端电极和高液位电极,第二组电极包括公共端电极和低液位电极,贮水箱中的液面高度高于高液位电极的检测部时,贮水箱排水,贮水箱中的液面高度低于低液位电极的检测部时,贮水箱进水;排水管,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n型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连接一吸液头并置于贮水箱底部,第一管段设有支管,支管上设有真空泵,第二管段的下端延伸至排水箱中且其上设置有排水阀;水泵,其吸水管与排水箱连通,其出水管与贮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自动进排水,易于观察,更好的演示了虹吸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背景技术
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差能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再流到低处。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等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
中小学的教学实验中经常会做虹吸现象的演示实验,传统上一般是需要老师或学生将软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内,另一端伸出容器外部向下,然后用洗耳球等油气装置抽取管中气体直至管中的水位低于容器内的水面后,松开软管,容器中的水自动从管中流出,但是这种演示方式导致学生误以为水是由于洗耳球等抽气装置的吸力而流过来的现象,不能完全演示虹吸现象,而且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教学装置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传统上抽真空装置设置在排水口一侧,为了防止学生误以为水是由抽气体的力吸进排水管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将真空泵斜向下设置在排水管的靠近吸液口的一侧,这样在教学上演示时为向下抽空气而水沿着排水管向上流,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虹吸现象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液位电极,可以检测水箱中液体的高度,并能实现水的自循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包括:
排水箱;
贮水箱,其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液面高度的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所述第一组电极包括公共端电极和高液位电极,所述第二组电极包括所述公共端电极和低液位电极,所述贮水箱中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高液位电极的检测部时,所述贮水箱排水,所述贮水箱中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低液位电极的检测部时,所述贮水箱进水;
排水管,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n型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连接一吸液头并置于所述贮水箱底部,所述第一管段设有一斜向下开口的支管,所述支管上设有真空泵,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排水箱中且其上设置有排水阀;
水泵,其吸水管与所述排水箱连通,其出水管与所述贮水箱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还包括:
铁架平台,其包括底座,支柱和旋接在所述支柱上的小台面,所述支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底座具有固定器皿装置,所述贮水箱设置于所述小台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所述高液位电极与高液位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高液位控制装置还连接所述排水阀;所述低液位电极与低液位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低液位控制装置还连接所述水泵和语音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所述吸液头为空心的锥形体,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穿过所述锥形体的顶点处深入吸液头内部,所述吸液头的底端设置有一圆盖,在圆盖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用于吸液。
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所述公共端电极,所述高液位电极和所述低液位电极外面均套有绝缘套管使之不能相互导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所述低液位电极的检测部设置在略高于虹吸结束时所述贮水箱和所述排水箱中液面的高度的位置,所述高液位电极的检测部设置在所述贮水箱内部近开口处。
优选的是,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所述贮水箱和所述排水箱均为透明箱体,便于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液位电极,可以检测水箱中液体的高度,并能实现水的自循环,同时设置有语音系统提示每次虹吸结束,时间上有一延迟,更容易理解虹吸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铁架平台,可用于方便地放置贮水箱和排水箱,完成虹吸实验;
本实用新型中真空泵设置在将真空泵设置在排水管的靠近吸液口的一侧,避免学生认为液体是被吸进水管的,演示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包括:排水箱1;贮水箱2,其内部设置有公共端电极3,低液位电极4和高液位电极5,所述公共端电极3,所述高液位电极5和所述低液位电极4外面均套有绝缘套管使之不能相互导通。公共端电极3与低液位电极4组成一对电极检测低液位液面,公共端电极3和高液位电极5组成一对电极检测高液位变化。所述高液位电极5的检测部设置在贮水箱2内部的近开口处,所述低液位电极4的检测部设置在略高于虹吸结束时所述贮水箱2和所述排水箱1中液面的高度的位置。排水箱1和贮水箱2为透明箱体,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排水管,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6,n型管段7和第二管段8,所述第一管段6的一端连接一吸液头11并置于所述贮水箱2底部,所述第一管段6设有一斜向下开口的支管9,所述支管上9设有真空泵10,真空泵10可用于抽取排水管中的空气,所述第二管段8的下端延伸至排水箱1中且其上设置有排水阀12。
水泵13,其吸水管14与所述排水箱1连通,其出水管15与所述贮水箱2连通。
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还包括:
铁架平台,其包括底座16,支柱17和旋接在所述支柱上的小台面18,所述支柱17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底座16具有固定器皿装置,所述贮水箱2设置于所述小台面18上,所述排水箱1可放在所述底座16上。
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所述高液位电极5与高液位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高液位控制装置还连接所述排水阀12;所述低液位电极4与低液位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低液位控制装置还连接所述水泵13和语音单元。
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中,所述吸液头11为空心的锥形体,所述第一管段6的一端穿过所述锥形体的顶点处深入吸液头内部,所述吸液头的底端设置有一圆盖,在圆盖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用于吸液。
演示时,打开真空泵10抽取掉排水管中的空气,这时可将排水箱1和贮水箱2均放在铁架平台的小台面18上,由于没有两个箱体之间没有液位差,不会发生虹吸现象,将排水箱1缓缓降低高度放在底座16上,如果贮水箱2中的水面高度高于高液位电极5的检测部,高液位电极5的检测部将信号传至高液位控制装置,高液位控制装置启动排水阀12打开,这时水沿着排水管流入排水箱1中,发生虹吸;当排水箱1中的液面高度和贮水箱2中的液面高度相等时,虹吸停止。这时低液位电极4的检测部检测到液面高度低于预设高度时,低液位电极4向低液位控制装置发送信号,低液位控制装置开启语音单元,语音单元会播放“虹吸结束,再次进水”的提示,然后启动水泵13从排水箱1中吸水泵进贮水箱2中,当贮水箱2中的液面高度高于高液位电极5时,再次发生虹吸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虹吸装置真空泵10设置为形式上的朝下抽取空气,抽取完空气后水流会沿着排水管向上发生虹吸现象,不会导致学生的误解;同时设置有语音单元提示虹吸终止,有一个时间上的延续,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虹吸现象。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箱;
贮水箱,其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液面高度的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所述第一组电极包括公共端电极和高液位电极,所述第二组电极包括所述公共端电极和低液位电极,所述贮水箱中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高液位电极的检测部时,所述贮水箱排水,所述贮水箱中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低液位电极的检测部时,所述贮水箱进水;
排水管,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n型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连接一吸液头并置于所述贮水箱底部,所述第一管段设有一斜向下开口的支管,所述支管上设有真空泵,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排水箱中且其上设置有排水阀;
水泵,其吸水管与所述排水箱连通,其出水管与所述贮水箱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铁架平台,其包括底座,支柱和旋接在所述支柱上的小台面,所述支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底座具有固定器皿装置,所述贮水箱设置于所述小台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液位电极与高液位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高液位控制装置还连接所述排水阀;所述低液位电极与低液位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低液位控制装置还连接所述水泵和语音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头为空心的锥形体,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穿过所述锥形体的顶点处深入吸液头内部,所述吸液头的底端设置有一圆盖,在圆盖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用于吸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端电极,所述高液位电极和所述低液位电极外面均套有绝缘套管使之不能相互导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液位电极的检测部设置在略高于虹吸结束时所述贮水箱和所述排水箱中液面的高度的位置,所述高液位电极的检测部设置在所述贮水箱内部近开口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箱和所述排水箱均为透明箱体,便于观察。
CN201320792714.1U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3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2714.1U CN203573536U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2714.1U CN203573536U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3536U true CN203573536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41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92714.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3536U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35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758A (zh) * 2013-12-02 2014-03-05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CN104294791A (zh) * 2014-08-22 2015-01-21 胡伟 一种易建易控的虹吸管道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758A (zh) * 2013-12-02 2014-03-05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CN103617758B (zh) * 2013-12-02 2016-03-02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CN104294791A (zh) * 2014-08-22 2015-01-21 胡伟 一种易建易控的虹吸管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7758B (zh)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CN203573536U (zh) 一种教学实验用自循环虹吸装置
EP3461387A3 (en) Liquid ex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873100B (zh) 一种无热胆电水壶
CN203882515U (zh) 一种二氧化碳制备及性质实验的装置
CN201689583U (zh) 物理教学用电流演示装置
CN206628162U (zh) 一种物理吸虹现象演示器用接液容器
CN204650890U (zh) 一种气举采油的教学演示模型
CN202018763U (zh) 一种物理压强演示装置
CN207966256U (zh) 一种基于船舶的液体压强-流速关系教学演示装置
CN204130063U (zh) 一种抽水机演示装置
CN202362984U (zh) 负气压烧瓶内喷水现象演示仪
CN104835390B (zh) 一种适用于物理教学用射流装置
CN204665954U (zh) 旋塞式冷凝管
CN205122075U (zh) 一种新型的化学灭火用演示教具
CN103803475A (zh) 用于真空环境向常压环境排水的装置
CN203299040U (zh) 一种恒压内循环酸化吹气吸收装置
CN206601374U (zh) 一种化学用红磷燃烧实验仪器
CN203880950U (zh) 冷凝水防漏气装置
CN204718746U (zh) 一种基板的气液密封检测装置
CN204945109U (zh) 一种微量滴定管装置
CN201584086U (zh) 教学用物理压强演示仪
CN104240583A (zh) 一种抽水机演示装置
CN202397910U (zh) 气泡抽取式静脉注射器
CN207316478U (zh) 一种排气补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