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7392U - 复合式转印膜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转印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7392U
CN203567392U CN201320699448.8U CN201320699448U CN203567392U CN 203567392 U CN203567392 U CN 203567392U CN 201320699448 U CN201320699448 U CN 201320699448U CN 203567392 U CN203567392 U CN 203567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rinting
hard conating
combined type
mold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994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福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K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M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M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994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67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7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73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在一膜片上覆盖有一模内咬花结构,且模内咬花结构远离膜片的另一面具有一立体结构面。并在模内咬花结构覆盖有一模内转印结构。模内转印结构具有一硬涂层,且硬涂层复制该立体结构面,以使硬涂层对应立体结构面而形成一外观立体图案面。藉由膜片上的模内咬花结构及模内转印结构,可使复合式转印膜用于模内转印(IMR)制程及模内咬花(IMT)制程。

Description

复合式转印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转印膜,特别是一种可用于模内转印制程及模内咬花制程的复合式转印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的普及,民众对于移动电话的外壳及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例如需具有多彩光滑面的外壳,以在外型及颜色上展现时尚及特殊美感。随着涂装技术的演进,模内装饰(In-MoldDecoration,IMD)是目前国际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模内装饰主要应用于家电产品的表面装饰及功能性面板,或是用在手机视窗镜片及外壳、洗衣机控制台、冰箱控制台、空调控制台、汽车仪表盘及电锅控制台多种领域的面板、标志等外观物件上。
以IMD领域中的模内转印(In-Mold Roller,IMR)为例,多半是运用于移动电话及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模内转印是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再通过送膜机将膜片与塑模型腔贴合以进行注塑,注塑后有图案的油墨层与薄膜分离,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装饰图案的塑件。模内转印的优势在于生产时的自动化程度高和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较低。
再者,另有一种压印制程,使用镭射雕刻在模具上产生不同角度、纹路、反射等各种立体图案,再将外壳的半成品送入模具中,藉由模具所设计的立体图案来压印半成品,以使外壳的半成品上形成一种具有立体纹路的薄膜图形效果,并且通过立体纹路来反射光线而形成立体的质感。若是要变更外壳的图案,就需要重新设计不同的模具。由于重新设计模具所费不赀,因而大幅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转印膜,可应用在模内装饰制程中,同时兼具转印及咬花的功能,就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转印膜,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兼具转印及咬花功能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包括一膜片、一模内咬花结构及一模内转印结构。其中,模内咬花结构覆盖在膜片上,且模内咬花结构远离膜片的另一面具有一立体结构面。模内转印结构具有一硬涂层。并使硬涂层覆盖在模内咬花结构上且复制立体结构面,以使硬涂层对应立体结构面而形成一外观立体图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包括一膜片及一模内转印结构。其中,模内转印结构具有一硬涂层。并使硬涂层覆盖在膜片上且复制立体结构面,以使硬涂层对应立体结构面而形成一外观立体图案面。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由于膜片上的模内咬花结构覆盖有模内转印结构,先以模内转印结构使用在模内转印(IMR)制程中。当模内转印制程完毕后,模内转印结构会脱离模内咬花结构。所以,可再以膜片上的模内咬花结构使用在模内咬花(IMT)制程中,且模内咬花结构可重复使用,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转印膜可同时用于模内转印(IMR)制程及模内咬花(IMT)制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F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3A至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用于模内转印制程(IMR)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用于模内咬花制程(IMT)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膜片
11   立体结构面
20   模内咬花结构
21   三维结构层
211  三维结构面
22   离型层
221  立体结构面
30   模内转印结构
31   硬涂层
311  外观立体图案面
32   油墨层
33   粘着层
40   树脂前趋物
41   树脂薄膜
50   基材
60   第一模座
70   第二模座
71   注料口
80   塑料
81   立体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的示意图。转印膜包含一膜片10、一模内咬花结构20及一模内转印结构30。
膜片10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玻璃纤维(PC-GF)、聚酰胺-玻璃纤维(PA-GF)、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或其组合。模内咬花结构20具有一三维结构层21及一离型层22。模内转印结构30具有一硬涂层31、一油墨层32及一粘着层33。
请参阅图2A到图2F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的制作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2A所示,先在膜片10的一面涂布一树脂前趋物40,使树脂前趋物40覆盖于膜片10整面。涂布的方式例如为旋转涂布(spin coating)、狭缝涂布或者是刮板涂布(blade coating)。其中,树脂前趋物40的材质为紫外线硬化树脂,树脂前趋物40例如包含低聚物(oligomer)、单体(monomer)以及光起始剂(photoinitiator),而低聚物例如为环氧丙烯酸酯(epoxy acrylate)、胺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聚酯丙烯酸酯(polyester acrylate),单体例如为乙烯基单体、丙烯基单体、丙烯基酸体,而光起始剂例如为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的自由基产生剂或是盐酸的阳离子产生剂。
然后,请参阅图2B所示,以紫外光照射树脂前趋物40而形成一树脂薄膜41。详细来说,以紫外光照射树脂前趋物40时,树脂前趋物40会进行化学固化反应而形成树脂薄膜41。藉由控制紫外光的强度、照射时间以及波长,可控制树脂薄膜41的固化程度(curing degree),并且照射紫外光可增强树脂薄膜41的结构强度,并且使树脂薄膜41维持流体的状态而具有可塑性。在本实施例中,树脂薄膜41的固化程度是50%,但并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2C所示,藉由压印模具(未绘示)压印树脂薄膜41,而使树脂薄膜41被压印出有立体表面,而立体表面匹配于压印模具的图案设计。然而,使树脂薄膜41形成立体表面的方法并不以压印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藉由例如蚀刻的方法而在树脂薄膜41上形成立体表面。然后,请参阅图2D所示,再固化树脂薄膜41进而在膜片10上形成有三维结构层21,并在三维结构层21的一面形成有一三维结构面211。
接着,请参阅图2E所示,再将离型层22涂布于三维结构层21上,涂布的方式例如为旋转涂布(spin coating)、狭缝涂布或者是刮板涂布(bladecoating)。离型层22的材料包含一美耐皿(melamine)以及一环氧树脂(epoxyresin),并使美耐皿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再进行研磨的方式来制备。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美耐皿与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例介于5:5至7:3之间。在较佳的实施例中,美耐皿与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例为6:4。由于离型层22于涂布时呈现为液态状,具有较佳的流动性,因而使离型层22可覆盖住三维结构面211。也就是说,当离型层22于固化后,使得离型层22依据三维结构面211的立体图案或立体纹路而同样形成有一立体结构面221。
由于模内咬花结构20的离型层22以美耐皿(melamine)及环氧树脂(epoxyresin)混合制成。其中,美耐皿材质可使得模内咬花结构20具有较佳的离型效果,亦即模内咬花结构20与另一基材接触之后,模内咬花结构20不易与另一基材沾粘而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另一方面,环氧树脂材质可使模内咬花结构20具有较佳的耐热性以及结构强度,而使得模内咬花结构20在防刮、抗磨损方面具有较佳的效果。如此一来,使得模内咬花结构20除了可耐高温(例如:高于250℃)外,还具有较佳的防刮、抗磨损等效果。
接着,请参阅图2F所示,再将模内转印结构30覆盖于模内咬花结构20之上。其中,先将硬涂层31覆盖于立体结构面221上,使得硬涂层31匹配立体结构面221而形成一外观立体图案面311。也就是说,外观立体图案面311依据立体结构面221的立体图案或立体纹路,而具有相同的立体外观。接着,将油墨层32涂布于硬涂层31上,再将粘着层33形成于油墨层32上,令油墨层32位于粘着层33与硬涂层31之间。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转印膜同时具有模内咬花结构20及模内转印结构30,使得复合式转印膜可分别用于IMR制程(模内转印制程)及IMT制程(模内咬花制程)。
请参阅图3A至图3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用于模内转印制程(IMR)示意图。于进行IMR制程(模内转印制程)时,可将模内转印结构30的粘着层与一基材50相结合。再进行脱模程序,将硬涂层与立体结构面221分离。如此,硬涂层31的外观立体图案面311即可成为基材50的外观表面。此外,油墨层32可提供基材50外观的图样及颜色。另外,本实施例得硬涂层31更可以添加一颜料,使硬涂层31具有颜色,并可取代油墨层32的设置,颜料用以提升硬涂层31于视觉上的立体面效果。
请参阅图4A至图4C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用于模内咬花制程(IMT)示意图。当IMR制程(模内转印制程)完成后,可使得模内转印结构30从模内咬花结构20上分离,如此,即可进行IMT制程(模内咬花制程)。先藉由彼此相匹配的一第一模座60以及一第二模座70。将具模内咬花结构20的膜片10放置在第一模座60上,并使模内咬花结构20的离型层22的三维结构面211面对第二模座70。接着,将一液态塑料80由注入到注料口71,使塑料80形成于模内咬花结构20上。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以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的方式将塑料80形成于模内咬花结构20的离型层22上。在本实施例中,塑料8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一热塑性塑胶或者是一热固性塑胶。热塑性塑胶例如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者是聚氯乙烯等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而可多次成型的塑胶,而热固性塑胶例如为环氧树脂或者是尿素甲醛树脂等只能成型一次的塑胶。
藉由离型层22具有美耐皿(melamine)及环氧树脂(epoxy resin)的材质特性,使得离型层22通过环氧树脂特性而可耐受液态塑料80的高温,并使液态塑料80完全充满在三维结构面211上,接着在固化液态塑料7。最后,将塑料80从离型层22的三维结构面211上分离。由于离型层22藉由美耐皿特性,使得塑料80与离型层22之间的具有良好的离型效果。如此一来,使得固化后的塑料80于离型后而在表面形有立体纹路81的三维结构。举例来说,使用者设计各种三维结构面211,使得塑料80的立体纹路81可以具有如各种线条密度图案或纹路图案,进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5所示,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的示意图。转印膜包含一膜片10及一模内转印结构30。其中,以压印方式、蚀刻方式或镭射雕刻方式在膜片10的一面形成有一立体结构面11。接着,再将模内转印结构30覆盖于膜片10之上。其中,先将硬涂层31覆盖于立体结构面11上,使得硬涂层31匹配立体结构面11而形成一外观立体图案面311。也就是说,外观立体图案面311依据立体结构面11的立体图案或立体纹路,而具有相同的立体外观。接着,将油墨层32涂布于硬涂层31上,再将粘着层33形成于油墨层32上,令油墨层32位于粘着层33与硬涂层31之间。如此一来,膜片10上的模内转印结构30可用于IMR制程(模内转印制程),而膜片10本身的立体结构面11可用于IMT制程(模内咬花制程)。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复合式转印膜,由于转印膜包含了模内转印结构及模内咬花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转印膜可同时用于模内转印(IMR)制程及模内咬花(IMT)制程,并制作出立体三维的图案。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膜片;以及
一模内咬花结构,覆盖在该膜片上,该模内咬花结构远离该膜片的另一面具有一立体结构面;以及
一模内转印结构,具有一硬涂层,该硬涂层覆盖在该模内咬花结构上且复制该立体结构面,令该硬涂层对应该立体结构面而形成一外观立体图案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该模内咬花结构更包括:
一三维结构层,固化成型在该膜片上,该三维结构层其中一面贴合在该膜片,另一面则形成有一三维结构面;以及
一离型层,涂布在该三维结构层上,该离型层依据该三维结构面而形成该立体结构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该离型层的材料包括一美耐皿及一环氧树脂,该美耐皿与该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例介于5:5至7:3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转印结构更包含一粘着层,设置在该硬涂层远离该外观立体图案面的另一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转印结构更包含一油墨层,设置于该硬涂层与该粘着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颜料,填入该硬涂层内。
7.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膜片,该膜片具有一立体结构面;以及
一模内转印结构,具有一硬涂层,该硬涂层覆盖在该膜片上且复制该立体结构面,令该硬涂层对应该立体结构面而形成一外观立体图案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转印结构更包含一粘着层,设置在该硬涂层远离该外观立体图案面的另一侧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转印结构更包含一油墨层,设置于该硬涂层与该粘着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颜料,填入该硬涂层内。
CN201320699448.8U 2013-11-06 2013-11-06 复合式转印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7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99448.8U CN203567392U (zh) 2013-11-06 2013-11-06 复合式转印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99448.8U CN203567392U (zh) 2013-11-06 2013-11-06 复合式转印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7392U true CN203567392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3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9944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7392U (zh) 2013-11-06 2013-11-06 复合式转印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673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060A (zh) * 2014-12-13 2015-03-25 陈旭斌 一种3d镂空转印膜及其使用方法
CN111497482A (zh) * 2019-12-30 2020-08-07 刘福助 一种复合式转印膜
CN112659709A (zh) * 2019-10-16 2021-04-16 嘉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具有表面触感和透明电镀效果的ins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060A (zh) * 2014-12-13 2015-03-25 陈旭斌 一种3d镂空转印膜及其使用方法
CN104442060B (zh) * 2014-12-13 2017-04-26 陈旭斌 一种3d镂空转印膜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59709A (zh) * 2019-10-16 2021-04-16 嘉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具有表面触感和透明电镀效果的ins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7482A (zh) * 2019-12-30 2020-08-07 刘福助 一种复合式转印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23799B1 (ko) 엠보싱 장식 사출 성형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2555652B (zh) 一种具有表面纹理触感的模内注塑装饰膜
TW201527070A (zh) 裝飾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加飾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JP6761048B2 (ja) プラスチック乗物付設部材の製造方法
TW201429754A (zh) 一種具立體效果的印刷裝飾膜及其裝飾產品
CN203651231U (zh) 转印箔及装饰成型品
CN101767403A (zh) 模内装饰制品的成形方法
CN203567392U (zh) 复合式转印膜
JP4691371B2 (ja) 転写シート
CN105915670A (zh) 单曲面盖板的加工方法、单曲面盖板和终端设备
CN102615771A (zh) 一种模内镶件注塑贴合方法
JP2016026924A (ja)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の3次元立体構造の製造方法
CN105955527A (zh) 一种触摸屏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821640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rtual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s in mouldings
CN107234896B (zh) 一种软陶装饰面硬壳笔记本的制作工艺
CN100548672C (zh) 利用模内成型的具高硬度的光学薄膜结构及制程
CN104002579A (zh) 转印膜、转印设备及其转印方法
CN104210266A (zh) 3d图案印刷方法和利用该方法获得的基材及其应用
KR20150086329A (ko) 3차원 인쇄 장식 박막 및 그것으로 만든 제품들
CN205704986U (zh) 模内双面转印装置
CN104015294A (zh) 一种膜内一体异型注塑件注塑工艺
CN108340541B (zh) Rpp汽车内外饰塑料件快速成型方法
JPH0818377B2 (ja) 眼鏡フレームの合成樹脂化粧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26784A (zh) 复合式转印膜
CN201525232U (zh) 复合材料物件表面之复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02

Address after: 215105, No. 36, Ann Road, Pu Zhuang village, Lake Town, Suzhou, Jiangsu, Wuzho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UZHOU SKY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Taoyuan County pingjen Ping Road No. 5 building 659 Lane 42-3

Patentee before: Form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