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5887U - 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55887U CN203555887U CN201320685637.XU CN201320685637U CN203555887U CN 203555887 U CN203555887 U CN 203555887U CN 201320685637 U CN201320685637 U CN 201320685637U CN 203555887 U CN203555887 U CN 203555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vil roller
- producing medium
- cold
- centre bore
- r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062 medium 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一边使刀辊(2)与砧辊(3)相对旋转,一边将通过该两个辊(2、3)之间的第一片体(42)切断成小片(42a),并将小片(42a)的贴合面(a)贴合于第二片体(43)上进行复合。所述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设有使用制冷剂对刀辊(2)的刀部(12)与砧辊(3)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冷却的冷却组件(20、21)。据此,能够抑制贴合面的粘结剂附着于刀部,较高地维持刀部的切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7(a)所示,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使刀辊40与砧辊41相对旋转,并用刀辊40的刀部40a将通过该两个辊40、41之间的第一片体42切断成小片42a。并且,将小片42a的贴合面a贴合于第二片体43上而进行复合(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7-259952号)。
此外,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设置有压辊44,该压辊44经由第二片体将贴合于第二片体43上的小片42a按压于砧辊41的外周面。利用该压辊44,能够将小片42a的贴合面a牢固地贴合于第二片体43。
另外,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设置有用于在两个辊40、41之间输送第一片体42的传送带45以及在第一片体42涂敷粘结剂的涂敷装置46。
如图7(b)所示,例如由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7-259952号所记载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制造的复合片体能够适用于一次性穿着物品P。具体而言,在复合片体形成腿口L并将片体在宽度方向上对折,将片体彼此熔着,并在d处切断该熔着部分,由此能够制造一次性穿着物品P。
如图7(c)所示,小片42a例如可以被折叠成逆Z字状,a、b、c的面为贴合面。另外,一次性穿着物品P所使用的小片42a被称为一次性带(disposable tape)或废弃带。
而且,已使用的穿着物品P如双点划线e所示折叠,将小片42a如双点划线f所示展开,如箭头g所示缠绕于折叠后的穿着物品P,将小片42a的顶端侧的贴合面c贴合于穿着物品P。由此,能够将已使用的穿着物品P小巧且卫生地丢弃。
但是,第一片体42具有贴合面a,刀辊40的刀部40a需按照每个贴合面a切断第一片体42。因此,如果刀部40a带热,则贴合面a的粘结剂容易附着于刀部40a,因此,存在刀部40a的切断性能会逐渐降低的问题。尤其是从贴合面a侧切断第一片体42的情况下,粘结剂更容易附着于刀部40a。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贴合面的粘结剂附着于刀部来将刀部的切断性能维持得高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一边使刀辊与砧辊相对旋转,一边将通过该两个辊间的第一片体切断成小片,并将所述小片的贴合面贴合于第二片体上进行复合,所述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包括:冷却组件,利用制冷剂对所述刀辊的刀部与所述砧辊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冷却组件利用制冷剂对刀辊的刀部和砧辊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冷却,由此刀部不会带热。因此,抑制第一片体的粘结剂附着于刀部,所以,能够较高地维持刀部的切断性能。其结果,即使在从贴合面侧切断第一片体的情况下,也能始终干净利落地进行切断。
在所述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冷却组件利用在形成于所述刀辊的刀辊侧制冷剂流通部流通的制冷剂对所述刀部进行冷却。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制冷剂对刀部进行冷却。
在所述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冷却组件具备:在所述刀辊沿其轴向形成的刀辊侧中心孔;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隔开间隙而插入所述刀辊侧中心孔的刀辊侧制冷剂导入管;以及对所述刀辊侧制冷剂导入管前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刀辊侧垫件,所述刀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入口在所述刀辊侧垫件的前侧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连通,所述刀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出口在所述刀辊侧垫件的后侧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连通。
根据该结构,从制冷剂供给管的前端被导入到垫件的前侧的刀辊的中心孔的制冷剂,从刀部的制冷剂流通部的入口被导入到其制冷剂流通部,通过制冷剂流通部对刀部进行冷却。之后,从制冷剂流通部的出口被导出到垫件的后侧的刀辊的中心孔,并被排出到外部。如此,导入侧的低温制冷剂借助导出侧的制冷剂而与刀辊的热隔离,因此,刀辊的刀部的冷却效率提高。
在所述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冷却组件利用在形成于所述砧辊的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流通的制冷剂对所述砧辊进行冷却。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制冷剂对砧辊进行冷却。
在所述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冷却组件具备:在所述砧辊沿其轴向形成的砧辊侧中心孔;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隔开间隙而插入所述砧辊侧中心孔的砧辊侧制冷剂导入管;以及对所述砧辊侧制冷剂导入管的前端的外周面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砧辊侧垫件,在所述砧辊内沿半径方向形成有所述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所述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入口在所述砧辊侧垫件的前侧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连通,所述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出口在所述砧辊侧垫件的后侧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连通。
根据该结构,从制冷剂供给管的前端被导入到垫件的前侧的砧辊的中心孔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通部的入口被导入到其制冷剂流通部,通过制冷剂流通部对砧辊的外周面进行冷却。之后,从制冷剂流通部的出口被导出到垫件的后侧的砧辊的中心孔,而被排出到外部。如此,导入侧的低温制冷剂借助导出侧的制冷剂而与砧辊的热隔离,因此,砧辊的冷却效率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贴合面的粘结剂附着于刀部来较高地维持刀部的切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剖视图。
图3(a)是刀辊与砧辊的主要部分截面侧视图,(b)是刀辊侧的制冷剂供给管与制冷剂排出管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从顶板一侧观察刀辊、砧辊等切断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正视图。
图7(a)是背景技术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的正视图,(b)是将第一片体的小片贴合于第二片体上的俯视图,(c)是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对与背景技术具有相同结构与作用的部位标注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图1是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1的正视剖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剖视图。图3(a)是刀辊2与砧辊3的主要部分截面侧视图,图3(b)是刀辊2一侧的制冷剂供给管24与制冷剂排出管25的俯视图。
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第一纵基板4和第二纵基板5,第一纵基板4与第二纵基板5大致平行地相向。
在第一纵基板4与第二纵基板5之间,在上侧配置有刀辊2,在下侧配置有砧辊3。
刀辊2的两端的轴部2a、2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分别被第一纵基板4的轴承6a和第二纵基板5的轴承6b支承。砧辊3的两端的轴部3a、3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分别被第一纵基板4的轴承7a和第二纵基板5的轴承7b支承。
刀辊2与砧辊3以相对旋转的方式被驱动,即,在图2中,刀辊2逆时针旋转(参照左旋箭头m),砧辊3顺时针旋转(参照右旋箭头n),两者分别同步并以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即,刀辊2的轴部2a的带轮8a与砧辊3的轴部3a的带轮8b通过同步带9而连接,由马达10对刀辊2的轴部2b侧进行驱动,由此同步旋转。
如图3所示,刀辊2在侧视时呈三角形状,刀座11分别被固定于其各面(三个面),刀部12使用螺栓13而被分别安装于各刀座11。
在刀辊2的刀部12的顶端与砧辊3的外周面3c之间形成有指定的间隙或抵接于外周面3c,以切断第一片体42。
而且,使刀辊2与砧辊3相对旋转,并使第一片体42通过该两个辊2、3之间,在刀辊2的刀部12与砧辊3的外周面3c之间,将第一片体42切断为小片42a。
在砧辊3形成有暂时将切断的小片42a吸引保持的吸引孔3f(参照图6),在将小片42a的贴合面a贴合于第二片体43上进行复合时,解除该吸引保持。
第一片体42从贴合面a侧被刀辊2的刀部12切断。因此,如果刀部12带热,则贴合面a的粘结剂容易附着于刀部12,所以刀部12的切断性能降低。
对此,设置有利用制冷剂(例如冷却液)对刀辊2的刀部12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组件20以及利用制冷剂(例如冷却液)对砧辊3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组件21。
第一冷却组件20具备刀辊2的中心孔2c、制冷剂导入管22、垫件23、制冷剂供给管24、制冷剂排出管25及连通管26a、26b。参照图4,中心孔2c从刀辊2的轴部2a沿轴向形成。该中心孔2c是延伸至刀座11中略靠近轴部2b一侧的位置为止的有底孔。
制冷剂导入管22从轴部2a一侧被插入中心孔2c,直至刀座11的大致正下方位置为止。在制冷剂导入管22的外周面与中心孔2c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T。
制冷剂导入管22的插入前端的外周面与中心孔2c的内周面之间通过使用垫件23而被密封。
参照图3(b),向制冷剂导入管22供给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管24通过旋转接头(rotaryjoint)31与刀辊2的轴部2a连接。此外,在垫件23的后侧,将从制冷剂导入管22的外周面与中心孔2c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T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25通过旋转接头31连接于轴部2a。
此外,在刀座11形成制冷剂流通部11a,该制冷剂流通部11a的入口在垫件23的前侧通过连通管26a与中心孔2c连通。制冷剂流通部11a的出口在垫件23的后侧通过连通管26b与中心孔2c连通。
若如上所述地构成第一冷却组件20,则通过制冷剂供给管24,制冷剂从制冷剂导入管22的前端被导入到垫件23的前侧的刀辊2的中心孔2c。该制冷剂k经由连通管26a从入口被导入至刀座11的制冷剂流通部11a,通过制冷剂流通部11a将刀座11及刀部12冷却。之后,从制冷剂流通部11a的出口经由连通管26b被导出到垫件23的后侧的刀辊2的中心孔2c,通过制冷剂排出管25排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冷却组件20而使用制冷剂对刀辊2的刀部12进行冷却,由此刀部12不会带热。因此,第一片体42的粘结剂不会附着于刀部12,所以能够较高地维持刀部12的切断性能。其结果,即使从贴合面a侧也能始终干净利落地切断第一片体42。
另外,通过由制冷剂导入管22、垫件23等构成第一冷却组件20,导入侧的低温制冷剂借助导出侧的制冷剂与刀辊2的热隔离而维持为低温,因此,刀辊2的刀部12的冷却效率提高。
第二冷却组件21具备:砧辊3的中心孔3d、制冷剂导入管27、垫件28、制冷剂供给管29及制冷剂排出管30。参照图4,中心孔3d在砧辊3从轴部3a沿轴向形成。该中心孔3d是延伸至辊部分的位置为止的有底孔。
制冷剂导入管27从轴部3a一侧插入于中心孔3d,直至辊部分的大致中间位置为止。在制冷剂导入管27的外周面与中心孔3d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T。
制冷剂导入管27的插入前端的外周面与中心孔3d的内周面之间通过使用垫件28而被密封。
向制冷剂导入管27供给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管29通过旋转接头31而与砧辊3的轴部3a连接。此外,在垫件28的后侧,从制冷剂导入管27的外周面与中心孔3d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T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管30通过旋转接头连接于轴部3a。
此外,在砧辊3内,在图4中呈逆U字状的制冷剂流通部3e如图3(a)所示地以规定的角度间隔呈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该制冷剂流通部3e的入口3g在垫件28的前侧与中心孔3d连通。制冷剂流通部3e的出口3h在垫件28的后侧与中心孔3d连通。
若如上所述地构成第二冷却组件21,则通过制冷剂供给管29,从制冷剂导入管27的前端将制冷剂导入到垫件28的前侧的砧辊3的中心孔3d。该制冷剂j从入口3g被导入到制冷剂流通部3e,通过制冷剂流通部3e对砧辊3的外周面进行冷却。之后,从制冷剂流通部3e的出口3h被导出到垫件28的后侧的砧辊3的中心孔3d,通过制冷剂排出管30排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通过第二冷却组件21而使用制冷剂对砧辊3进行冷却,由此砧辊3的热不会传递到刀辊2的刀部12,所以刀部12不会带热。因此,第一片体42的粘结剂不会附着于刀部12,所以能够较高地维持刀部12的切断性能。其结果,即使从贴合面a侧也能始终干净利落地切断第一片体42。
此外,通过由制冷剂导入管27、垫件28等构成第二冷却组件21,导入侧的低温制冷剂借助导出侧的制冷剂与砧辊3的热隔离而维持为低温,因此,砧辊3的冷却效率提高。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刀辊2用第一冷却组件20与砧辊3用第二冷却组件21,但也可以设置任意其中之一。
下面,对经由第二片体43将贴合于第二片体43上的小片42a按压于砧辊3的外周面3c的压辊14的按压力调整机构19加以说明。
如图1、图2所述,在压辊14的外周面设置有缓冲性突起14a,其用于将小片42a经由第二片体43点对点地按压于砧辊3的外周面。压辊14以如下方式被驱动,即压辊14与刀辊2和砧辊3的旋转同步,将被切断的小片42a经由第二片体43按压于砧辊3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对支架15,该一对支架15将压辊14的中心轴的两端部14b、14c旋转自如地进行支承。支架15在第二片体43的输送方向上的一端部15a与另一端部15b之间,通过轴承14d对压辊14的两端部14b、14c进行支承。
各支架15的一端部15a通过配置于砧辊3的下方的框架16的铰链轴(支承部)17而上下摆动自如地被支承。
另外,在各支架15的另一端部15b连接有由框架16支承的汽缸(按压部件)18的活塞杆18a。
此外,在框架16设置有挡块16a,该挡块16a抵接而停止各支架15的下端部15c的轴15e的摆动,限制压辊14的按压力不会过大。该挡块16a通过调节螺栓16b的螺入量,来规定各支架15的摆动位置。
若如上所述地构成按压力调整机构19,则通过汽缸18的活塞杆18a的移动使各支架15绕铰链轴17而向上方摆动。由此,压辊14的突起14a经由第二片体43以指定的按压力点对点地将小片42a按压于砧辊3的外周面。
此时,挡块16a能够通过调节螺栓16b的螺入量来规定各支架15的摆动位置,因此,能够调整压辊14的按压力。
因此,即使在第一片体42的小片42a、第二片体43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为以适当的按压力来按压小片42a。由此,能够将小片42a的贴合面a牢固地贴合于第二片体43。
另外,通过针对压辊14设置支架15、作为支承部的铰链轴17、挡块16a,由此,按压力调整机构19能够机械地对压辊14的按压力进行调整。
在所述背景技术中,在传送带45上通过涂敷装置46在第一片体42涂敷了粘结剂。针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若用传送带50输送涂敷有粘结剂的贴合面a朝上的第一片体42,则第一片体42的贴合面a有可能贴合于传送带50。因此,在传送带50的外表面涂敷硅,防止贴合面a贴合于传送带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纵基板4与第二纵基板5的上部通过顶板35而连接成一体,将刀辊2、砧辊3等一体化为切断组件。
而且,如图5及图6所示,在沿生产线设置的支承框36以悬臂状支承有沿与生产线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梁部件37,利用该一对梁部件37支承顶板35。由此,组件化的刀辊2与砧辊3等能够沿一对梁部件37在与生产线成直角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参照图5箭头)。
在对第一片体42的切断位置、小片42a在第二片体43的贴合位置进行微调时使用该组件化的刀辊2、砧辊3等的移动。
此外,如果移动至离开生产线的一对梁部件37的端部,则能够在生产线外容易地对刀辊2、砧辊3等进行维护。
在顶板35安装有多个锁定杆38,通过对该锁定杆38的手动操作,能够将顶板35锁定于一对梁部件37,防止其不经意移动。
Claims (5)
1.一种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一边使刀辊与砧辊相对旋转,一边将通过该两个辊间的第一片体切断成小片,并将所述小片的贴合面贴合于第二片体上进行复合,所述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组件,利用制冷剂对所述刀辊的刀部与所述砧辊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组件,利用在形成于所述刀辊的刀辊侧制冷剂流通部流通的制冷剂对所述刀部进行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组件具备:在所述刀辊沿其轴向形成的刀辊侧中心孔;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隔开间隙而插入所述刀辊侧中心孔的刀辊侧制冷剂导入管;以及对所述刀辊侧制冷剂导入管前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刀辊侧垫件,
所述刀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入口在所述刀辊侧垫件的前侧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连通,所述刀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出口在所述刀辊侧垫件的后侧与所述刀辊侧中心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组件,利用在形成于所述砧辊的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流通的制冷剂对所述砧辊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组件具备:在所述砧辊沿其轴向形成的砧辊侧中心孔;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隔开间隙而插入所述砧辊侧中心孔的砧辊侧制冷剂导入管;以及对所述砧辊侧制冷剂导入管的前端的外周面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砧辊侧垫件,
在所述砧辊内沿半径方向形成有所述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所述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入口在所述砧辊侧垫件的前侧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连通,所述砧辊侧制冷剂流通部的出口在所述砧辊侧垫件的后侧与所述砧辊侧中心孔连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18947 | 2013-10-22 | ||
JP2013-218947 | 2013-10-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55887U true CN203555887U (zh) | 2014-04-23 |
Family
ID=50505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8563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5887U (zh) | 2013-10-22 | 2013-11-01 | 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558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3601A (zh) * | 2017-05-18 | 2017-07-28 | 杭州可靠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纸尿裤立体护围的成型设备 |
-
2013
- 2013-11-01 CN CN201320685637.XU patent/CN2035558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3601A (zh) * | 2017-05-18 | 2017-07-28 | 杭州可靠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纸尿裤立体护围的成型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55886U (zh) | 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 | |
CN107458029B (zh) | 一种塑料包装袋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2396524U (zh) | 一种整门幅粘衬剪切机 | |
CN203555887U (zh) | 复合片体的制造装置 | |
JP6497436B2 (ja) | 繊維集合体の切断装置、及び切断方法 | |
CN201800265U (zh) | 自动取盒、折盒、粘盒装置 | |
CN105936354B (zh) | 热封装置 | |
JP6503298B2 (ja) |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CN201002360Y (zh) | 包装盒贴窗机窗口薄膜的冲切装置 | |
CN207361469U (zh) | 一种薄膜收卷装置 | |
CN111348254A (zh) | 三维透明膜包装机 | |
CN205838094U (zh) | 纸张连续精准输送装置 | |
CN204054173U (zh) | 箱包用eva材料切割装置 | |
CN104827745B (zh) | 一种多料带用无溶剂复合机 | |
CN207387790U (zh) | 糖料开条装置 | |
CN104150033A (zh) | 一种用于包装机的边封装置 | |
CN210708052U (zh) | 转帖系统及复合系统 | |
CN204340332U (zh) | 一种封边机 | |
CN204021335U (zh) | 一种用于包装机的边封装置 | |
MXPA01013371A (es) | Aparato giratorio de fuerza ajustable para trabajar tramas. | |
CN204585319U (zh) | 胶带分切机的分切装置 | |
CN102633019A (zh) | 热封包装设备及其横封装置 | |
CN106272631A (zh) | 一种胶带分切机的分切装置 | |
CN106393924B (zh) | 一种冰箱vip板表面涂胶和贴膜的自动化设备 | |
CN107877926A (zh) | 一种贴窗机的裁切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