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3407U -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53407U
CN203553407U CN201320649288.6U CN201320649288U CN203553407U CN 203553407 U CN203553407 U CN 203553407U CN 201320649288 U CN201320649288 U CN 201320649288U CN 203553407 U CN203553407 U CN 20355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ws
upper arm
conducting terminal
fpc
under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492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xin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KEXIN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KEXIN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KEXIN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492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53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5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534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包括本体、盖子和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上臂、下臂和支杆,支杆连接于上臂的中部和下臂的中部之间,形成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对应每个导电端子,第一夹口侧的上臂和下臂中的至少一个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朝向待插接FPC的导电触点,盖子上设有复位结构。盖子装设于本体上,在开启位置,复位结构能够抵压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第二夹口合拢复位;在闭合位置,盖子能够撑开第二夹口,使第一夹口合拢并夹持住待插接FPC,导电触点接触待插接FPC的金手指。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提高电连接器连接的可靠性,且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导电端子变形无法自动回弹而产生的功能隐患。

Description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FPC或FFC的电连接器,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软性线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挠性线路板和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统称为FPC。FPC连接于PCB板时,通常需要通过电连接器实现夹持、快速连接,以便实现FPC与电连接器内部配对元件的信号连接和传递。
用于FPC连接的电连接器的主流结构通常采用前插后掀式结构,主要包括本体、并排间隔定位于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与本体配合实现夹持连接FPC的盖子。导电端子通常呈“工”字型,包括间隔设置的上臂、下臂和一个连接该上臂和下臂的支杆。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旋转盖子,使盖子上的部分结构插置于导电端子一侧的上臂和下臂之间,将导电端子该侧的上臂和下臂撑开,则用于插接FPC的导电端子的另一侧的上下臂合拢,使导电端子该另一侧的上臂和下臂上对应的导电触点合拢并夹持住FPC,从而实现FPC的金手指部与导电端子导电连通。具体实施时,通常将导电端子的下臂贴紧定位于本体上,导电端子的上臂与本体间留有一定间隙。这样,闭合盖子时,盖子上的部分结构撑起支杆一侧的上臂,使另一侧的上臂向下臂合拢,从而夹持住FPC;开启盖子时,支杆一侧的上臂回弹,使另一侧的上臂放开FPC,即可实现将FPC拔出。
这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具有工字型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撑开导电端子的上臂和下臂,即撑起上臂,因此,容易使导电端子的上臂产生变形,致使打开盖子时导电端子的上臂无法回弹,即导电端子的上臂和下臂仍处于夹持住FPC的状态。此时,如果强行拔出FPC,将会造成FPC及导电端子损坏或者功能不良,并且导电端子的上臂的这种变形无法纠正,难以检出,无法满足电连接器零插入力的要求。此外,生产及运输过程中或盖子装入本体中时也都可能使导电端子产生变形。因此,如何克服由于导电端子因上述原因变形无法自动回弹而产生的功能隐患等问题,已成为用于连接FPC或FFC的电连接器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外,这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具有工字型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导电触点往往设计成一个,即FPC电连接器连接FPC时,是单接触点,因此,存在接触可靠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导电端子产生变形时,无法保证导电端子与FPC导通连接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组装和操作方便,能够保证导电连接时导电触点与FPC的可靠连接,提高电连接器连接的可靠性;且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导电端子变形无法自动回弹而产生的功能隐患,降低电连接器长期使用后因导电端子变形而引起的失效风险,确保电连接器的性能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包括本体、盖子和若干个导电端子,若干个导电端子间隔定位于本体上。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上臂、下臂和支杆,支杆连接于上臂和下臂之间,形成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本体一侧设有插接口,导电端子的第一夹口侧的上臂和下臂中的至少一个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朝向待插接FPC的导电触点,且对应每个导电端子,盖子上设有复位结构;盖子装设于本体上,其可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在开启位置,待插接FPC能够穿过插接口容置于第一夹口内,且复位结构能够抵压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第二夹口合拢复位;在闭合位置,盖子能够撑开第二夹口,使第一夹口合拢并夹持住待插接FPC,导电触点接触待插接FPC的金手指;从开启位置向闭合位置转动时,盖子是朝向本体的另一侧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导电端子的第一夹口侧的上臂和下臂中的至少一个上间隔设有朝向待插接FPC的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两个导电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导电触点靠近导电端子的第一夹口侧的上臂的末端,第二导电触点位于导电端子的第一夹口侧的上臂的中部;沿第一夹口合拢方向,以第一夹口侧的下臂的水平高度为基准,第一导电触点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触点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复位结构为与盖子一体成型的凸块,在开启位置,凸块位于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凸块抵压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与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复位结构为一可拆卸固定于盖子上的柱体,在开启位置,柱体位于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的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柱体抵压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与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盖子上设有隔栏,隔栏容置定位于第二夹口内,盖子转动能够带动隔栏转动;沿第二夹口的开合方向,在闭合位置,隔栏的高度大于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和下臂之间的预设距离;在开启位置,隔栏的高度不大于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和下臂之间的预设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下臂上间隔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末端朝向下臂折弯形成弧形倒钩,盖子上靠近隔栏处设有让位槽孔;在闭合位置,隔栏位于第二夹口内,且位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倒钩钩住隔栏;在盖子转动开启时,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能够穿过让位槽孔;在开启位置,隔栏恰可容置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凸块包括抵压面和斜面,抵压面与容置面相对设置,抵压面和隔栏的容置面之间形成让位槽孔,斜面位于让位槽孔插入方向的一侧,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穿过让位槽孔时,抵压面抵压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与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盖子通过枢轴可旋转地装设于本体上;沿待插接FPC的宽度方向,隔栏与枢轴一体成型,隔栏包括容置面和顶抵面,容置面与顶抵面相互垂直并且两者通过弧面过渡连接;FPC电连接器另设有两个焊脚,本体的插接口两侧分别设有一插接槽,每个焊脚卡接于对应的插接槽内,且每个焊脚朝向枢轴延伸形成一弹性臂,弹性臂末端设有卡钩,枢轴定位于弹性臂和本体之间,且卡钩钩住枢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应每个导电端子,沿待插接FPC的插入方向,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导电端子的第一夹口侧的下臂上朝向上臂设有突起;沿待插接FPC的宽度方向,本体中部设有止档,止档位于导电端子的第一夹口侧的上臂和下臂之间;下臂容置定位于第一限位槽内,上臂容置定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支杆止挡于止档背向插接口的一侧,突起抵紧止档朝向下臂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下臂背向插接口的一端设有接合部,接合部能够卡住和脱离本体。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a、采用前插后掀式电连接器结构,即电连接器的供待插接FPC插接的插接口位于本体的一侧,电连接器的盖子枢接于本体,并且盖子从其开启位置转向闭合位置时是朝向本体的另一侧翻转。因此,盖子不会对FPC的插接构成影响,组装和操作非常方便。
b、利用杠杆原理,导电端子的上臂、下臂和支杆整体呈工字型,形成位于支杆两侧的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通过旋转盖子,给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一个撑开的力。根据杠杆原理,以支杆为杠杆支点,导电端子的第一夹口就会向下移动,牢固地夹持住FPC,操作方便,并可有效节省端子材料。
c、在第一夹口侧的上臂和下臂的至少一个上设置至少两个导电触点,可以有效提高导电端子与FPC导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的,设置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两个导电触点,其中,第一导电触点靠近第一夹口侧的上臂的末端,第二导电触点位于第一夹口侧的上臂的中部,沿第一夹口合拢方向,以第一夹口侧的下臂的水平高度为基准,第一导电触点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触点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导电触点与FPC的有效连接,进一步提高导电端子与FPC导电连接的可靠性。
d、在盖子上增加强制复位结构,在开启位置,通过该复位结构抵压第二夹口侧的上臂,能够使第二夹口强制合拢复位,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导电端子变形无法自动回弹而产生的功能隐患,降低电连接器长期使用后因变形而引起的失效风险,确保电连接器的性能稳定。该复位结构可以是与盖子一体成型的凸块,在开启位置,凸块位于第二夹口侧的上臂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凸块抵压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与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从而实现在开启位置强制第二夹口合拢复位的功能。具体凸块结构可以设计成包括抵压面和斜面,抵压面与隔栏的容置面相对,抵压面和容置面之间形成让位槽孔;斜面位于让位槽孔插入方向的一侧,方便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插入和退出。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穿过让位槽孔时,抵压面抵压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导电端子的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与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该复位结构还可以是一可拆卸固定于盖子上的柱体,在开启位置,柱体位于第二夹口侧的上臂的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柱体抵压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使第二夹口侧的上臂与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从而实现在开启位置强制第二夹口合拢复位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闭合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闭合位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开启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开启位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本体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盖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焊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开启位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闭合位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本体                   11——插接口
12——插接槽                13——第一限位槽
14——第二限位槽            15——止档
2——盖子                   21——凸块
211——抵压面               212——斜面
22——柱体                  23——隔栏
231——容置面               232——顶抵面
233——弧面                 24——让位槽孔
25——枢轴                  3——导电端子
31——上臂                  311——倒钩
32——下臂                  321——接合部
33——支杆                  34——第一夹口
35——第二夹口              36——导电触点
37——第一凸起              38——第二凸起
39——突起                  4——待插接FPC
5——焊脚                   51——弹性臂
52——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包括本体1、盖子2、若干个导电端子3和两个焊脚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电端子3的结构请参见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和图12。每个导电端子3整体呈工字型,包括上臂31、下臂32和支杆33,支杆33连接于上臂31和下臂32之间,支杆33两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相对,分别形成第一夹口34和第二夹口35,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至少两个朝向待插接FPC4的导电触点36。较佳的,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上间隔设有朝向待插接FPC4的第一导电触点36和第二导电触点36两个导电触点36。第一导电触点36靠近导电端子3的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的末端,第二导电触点36位于导电端子3的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的中部。沿第一夹口34合拢方向,以导电端子3的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的水平高度为基准,第一导电触点36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触点36的高度。这样,待插接FPC4插入第一夹口34内时,能够保证两个导电触点36有效接触待插接FPC4的金手指,从而实现大大提高导电端子3和待插接FPC4连接的可靠性。上述结构中,上臂31以支杆33为支点,形成了一杠杆,当撑开第二夹口35时,根据杠杆原理,第一夹口34合拢并夹持住待插接FPC4,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上的两个导电触点36接触待插接FPC的金手指。当朝向下臂32抵压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时,第二夹口35合拢复位。根据杠杆原理,第一夹口34打开,从而能够实现拔出插入第一夹口34内的待插接FPC4的功能。第二夹口35侧的下臂32上间隔设有第一凸起37和第二凸起38,用于容置定位插入第二夹口35内,且位于第一凸起37和第二凸起38之间的盖子2的隔栏23。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末端朝向下臂32折弯形成弧形倒钩311,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上朝向上臂31设有突起39;第二夹口35侧的下臂32背向插接口11的一端设有接合部321,接合部321能够卡住和脱离本体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本体1的结构请参见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本体1整体呈方形,本体1上插接口11的尺寸与待插接FPC4相匹配,插接口11两侧设有插接槽12,用于插接焊脚5;本体1上方开设有凹槽16,用于容置盖子2;对应每个导电端子3,沿待插接FPC4的插入方向,本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第一限位槽13用于容置定位导电端子3的下臂32,第二限位槽14用于容置定位导电端子3的上臂31,沿待插接FPC4的宽度方向,本体1中部设有止档15,较佳的,止档15贯穿整个本体1,止档15配合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用于容置定位导电端子3;凹槽16两侧分别设有卡槽17,用于卡接定位盖子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盖子2的结构请参见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和图11。盖子2一侧设有一体成型的枢轴25和隔栏23,该盖子2容置于本体1的凹槽16内时,该枢轴25与本体1的凹槽16的两侧枢接,使盖子2能够相对本体1翻转,从而带动隔栏23相对本体1翻转。隔栏23容置定位于导电端子3第二夹口35内时,沿第二夹口35的开合方向,在闭合位置,隔栏23的高度大于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之间的如图12所示预设距离;在开启位置,隔栏23的高度不大于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之间的预设距离。隔栏23包括顶抵面232和容置面231,隔栏23相对本体1翻转时,使容置面231和顶抵面232择一朝向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较佳的,容置面231与顶抵面232相互垂直,盖子2处于开启位置时,使隔栏23的容置面231朝向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盖子2处于闭合位置时,使隔栏23的顶抵面232朝向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容置面231和顶抵面232通过弧面233过渡连接,实现盖子2翻转带动隔栏23翻转时,容置面231和顶抵面232的平滑过渡。盖子2上靠近隔栏23处设有让位槽孔24;较佳的,让位槽孔24包括开口部分和通孔部分,开口部分对应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呈开口槽状,用于让位容置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侧35的上臂31;通孔部分对应导电端3子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的末端,用于转动盖子2开启时,供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的末端穿过让位。对应每个导电端子3,盖子2上设有复位结构,作为优选实施例1,该复位结构为与盖子2一体成型的凸块21,该凸块21设于让位槽孔24内,凸块21与隔栏23的距离预先设定好,保证在开启位置时,凸块21位于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35,且凸块21能够抵压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侧35的上臂31,使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与下臂3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较佳的,凸块21包括抵压面211和斜面212,抵压面211与隔栏23的容置面231相对设置,抵压面211抵压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时,能够使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与下臂3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抵压面211和容置面231之间形成让位槽孔24,斜面212位于让位槽孔24插入方向的一侧,这样,便于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穿过让位槽孔2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焊脚5的结构请参见图2、图4、图6、图8和12。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焊脚5,每个焊脚5能够卡接于对应的插接槽12内,用于将FPC电连接器焊接在PCB板上。每个焊脚5延伸形成一个弹性臂51,弹性臂51末端设有卡钩52,弹性臂51配合卡钩52用于钩住定位盖子2的枢轴25,防止枢轴25脱离本体1。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1的本体1、盖子2、导电端子3和焊脚5组合使用时,参见图1、图3、图4、图5、图7和图8。首先,将导电端子3装入本体1内,然后将两个焊脚5分别装入对应的插接槽12内,最后将盖子2装入本体1上。装配好的电连接器的盖子2处于开启位置时,两个焊脚5卡接于对应的插接槽12内。盖子2以竖直状态枢设于本体1中部远离插接口11的一侧,盖子2的隔栏23容置于本体1上方的凹槽16内,并定位于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内,且隔栏23恰可容置于第一凸起37和第二凸起38之间;隔栏23的容置面231朝向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盖子2两侧与凹槽16内侧通过枢轴25连接,枢轴25的两端分别容置定位在焊脚5的弹性臂51和本体1的底壁之间,且卡钩52钩住枢轴25。导电端子3的下臂32容置定位于本体1上的第一限位槽13内,导电端子3的上臂3容置定位于本体1上的第二限位槽14内,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的尺寸分别与导电端子3下臂32和上臂31的尺寸相匹配;导电端子3的支杆33止挡于本体1上的止档15背向插接口11的一侧;导电端子3的突起39抵紧本体1上的止档15朝向下臂的一侧,导电端子3的接合部321卡住本体1的底部,该接合部321、支杆33和突起39相互配合,使导电端子3容置定位于本体1上;导电端子3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末端形成的弧形倒钩311穿过盖子2上的让位槽孔24。此时,由于隔栏23的高度不大于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之间的距离,因此为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向下臂32合拢提供了让位空间。因此,在盖子2的凸块21的强制抵压作用下,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向下臂32合拢,第二夹口35处于合拢状态。根据杠杆原理,导电端子3的第一夹口34则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待插接FPC4能够穿过插接口11容置于第一夹口34内,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之间距离大于待插接FPC的厚度,第一夹口侧的上臂31上的两个导电触点36无法抵紧连通FPC的金手指,导电端子3与FPC4处于未夹持连通状态。
需要夹持待插接FPC4时,背向本体1设有插接口11的一侧翻转盖子2,盖子2翻转带动盖子2上的隔栏23转动,且盖子2翻转带动其上的凸块21转动,凸块21滑过第二夹口35的上臂31,不再抵压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使得隔栏23的顶抵面232朝向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此时,由于隔栏23的高度大于第二夹口侧35的上臂31和下臂32之间的距离,因此,隔栏23能够撑开第二夹口35,导电端子3的倒钩311钩住隔栏23,防止隔栏23脱离第二夹口35,从而保持第二夹口35处于撑开状态。根据杠杆原理,导电端子3的第一夹口34则处于合拢状态,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上的两个导电触点36抵紧连通FPC的金手指,夹持住并导通连接穿过插接口11容置于第一夹口34内的待插接FPC4,导电端子3与FPC4处于夹持连通状态。
实施例2
参见图14和图15,实施例2具有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唯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的复位结构为一可拆卸地固定在盖子2上的柱体22,在开启位置,柱体22位于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的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35,柱体22抵压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使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与下臂3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即实施例2用可拆卸地固定在盖子2上的柱体22取代实施例1中与盖子2一体成型的凸块21。
实施例3
实施例3具有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唯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上间隔设有朝向待插接FPC4的第一导电触点36和第二导电触点36两个导电触点36。第一导电触点36靠近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的末端,第二导电触点位于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的中部;沿第一夹口34合拢方向,以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的水平高度为基准,第一导电触点36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触点36的高度。两个导电触点36设于下臂32上,同样可以实现多点夹持待插接FPC4的功能,只是待插接FPC4插入电连接器时,待插接FPC的金手指面应朝向插入。
实施例4
实施例4具有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唯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上分别间隔设有朝向待插接FPC4的相对的第一导电触点36和第二导电触点36两个导电触点36。下臂32上第一导电触点36靠近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的末端,第二导电触点36位于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的中部;上臂31上的第一导电触点36靠近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的末端,并与下臂32上的第一导电触点36相对,第二导电触点36位于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的中部,并与下臂32上的第二导电触点36相对;沿第一夹口34合拢方向,相对的两个第一导电触点36间的距离大于相对的两个第二导电触点36间的距离。这样,上臂31和下臂32上分别设有两个导电触点36,在实现多点夹持FPC4的功能,大大提高FPC与导电端子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保证电气性能不受FPC的正反插影响,解决了反插错误操作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a、采用前插后掀式电连接器结构,即电连接器的供待插接FPC4插接的插接口11位于本体1的一侧,电连接器的盖子2枢接于本体1,并且盖子2从其开启位置转向闭合位置时是朝向本体1的另一侧翻转。因此,盖子2不会对FPC的插接构成影响,组装和操作非常方便。
b、利用杠杆原理,导电端子3的上臂31、下臂32和支杆33整体呈工字型,形成位于支33杆两侧的第一夹口34和第二夹口35,通过旋转盖子2,给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一个撑开的力。根据杠杆原理,以支杆33为杠杆支点,导电端子3的第一夹口34就会向下移动,牢固地夹持住FPC,操作方便,并可有效节省端子材料。
c、在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和下臂3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至少两个导电触点36,可以有效提高导电端子3与FPC导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的,设置第一导电触点36和第二导电触点36两个导电触点36,其中,第一导电触点36靠近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的末端,第二导电触点位于第一夹口34侧的上臂31的中部,沿第一夹口34合拢方向,以第一夹口34侧的下臂32的水平高度为基准,第一导电触点36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触点36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导电触点36与FPC的有效连接,进一步提高导电端子3与FPC导电连接的可靠性。
d、在盖子上增加强制复位结构,在开启位置,通过该复位结构抵压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能够使第二夹口35强制合拢复位,而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导电端子3变形无法自动回弹而产生的功能隐患,降低电连接器长期使用后因变形而引起的失效风险,确保电连接器的性能稳定。该复位结构可以是与盖子2一体成型的凸块21,在开启位置,凸块21位于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35,凸块21抵压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使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与下臂3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从而实现在开启位置强制第二夹口35合拢复位的功能。该复位结构还可以是一可拆卸地固定在盖子2上的柱体22,在开启位置,柱体22位于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的外侧且正对第二夹口35,柱体22抵压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31,使导电端子3的第二夹口35侧的上臂与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从而实现在开启位置强制第二夹口35合拢复位的功能。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包括本体(1)、盖子(2)和若干个导电端子(3),所述若干个导电端子间隔定位于所述本体上,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上臂(31)、下臂(32)和支杆(33),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形成第一夹口(34)和第二夹口(35);所述本体一侧设有插接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夹口侧的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中的至少一个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朝向待插接FPC(4)的导电触点(36),且对应每个导电端子,所述盖子上设有复位结构;所述盖子装设于所述本体上,其可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开启位置,待插接FPC能够穿过所述插接口容置于所述第一夹口内,且所述复位结构能够抵压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使所述第二夹口合拢复位;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盖子能够撑开所述第二夹口,使所述第一夹口合拢并夹持住所述待插接FPC,所述导电触点接触所述待插接FPC的金手指;从开启位置向闭合位置转动时,所述盖子是朝向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夹口侧的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中的至少一个上间隔设有朝向待插接FPC的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两个导电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靠近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夹口侧的所述上臂的末端,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夹口侧的所述上臂的中部;沿所述第一夹口合拢方向,以所述第一夹口侧的所述下臂的水平高度为基准,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为与所述盖子一体成型的凸块(21),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外侧且正对所述第二夹口,所述凸块抵压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使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与所述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为一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盖子上的柱体(22),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柱体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的外侧且正对所述第二夹口,所述柱体抵压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使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与所述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上设有隔栏(23),所 述隔栏容置定位于所述第二夹口内,所述盖子转动能够带动所述隔栏转动;沿所述第二夹口的开合方向,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隔栏的高度大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的预设距离;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隔栏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的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下臂上间隔设有第一凸起(37)和第二凸起(38),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末端朝向所述下臂折弯形成弧形倒钩(311),所述盖子上靠近所述隔栏处设有让位槽孔(24);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隔栏位于所述第二夹口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倒钩钩住所述隔栏;在所述盖子转动开启时,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能够穿过所述让位槽孔;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隔栏恰可容置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包括抵压面(211)和斜面(212),所述抵压面与所述隔栏的所述容置面相对设置,所述抵压面和所述容置面之间形成所述让位槽孔,所述斜面位于所述让位槽孔插入方向的一侧,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穿过所述让位槽孔时,所述抵压面抵压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使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 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上臂与所述下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通过枢轴(25)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本体上;沿待插接FPC的宽度方向,所述隔栏与所述枢轴一体成型,所述隔栏包括容置面(231)和顶抵面(232),所述容置面与所述顶抵面相互垂直并且两者通过弧面(233)过渡连接;所述FPC电连接器另设有两个焊脚(5),所述本体的所述插接口两侧分别设有一插接槽(12),每个焊脚卡接于对应的插接槽内,且每个焊脚朝向所述枢轴延伸形成一弹性臂(51),所述弹性臂末端设有卡钩(52),所述枢轴定位于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本体之间,且所述卡钩钩住所述枢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应每个导电端子,沿所述待插接FPC的插入方向,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夹口侧的所述下臂上朝向所述上臂设有突起(39);沿所述待插接FPC的宽度方向,所述本体中部设有止档(15),所述止档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夹口侧的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之间;所述下臂容置定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上臂容置定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支杆止挡于所述止档背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突起抵紧所述止档朝向所述下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 FP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夹口侧的所述下臂背向所述插接口的一端设有接合部(321),所述接合部能够卡住和脱离所述本体。 
CN201320649288.6U 2013-10-18 2013-10-18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3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9288.6U CN203553407U (zh) 2013-10-18 2013-10-18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9288.6U CN203553407U (zh) 2013-10-18 2013-10-18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53407U true CN203553407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7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4928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3407U (zh) 2013-10-18 2013-10-18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534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1942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东莞市好电子有限公司 单扣双面接触fpc转接连接器
CN108346897A (zh) * 2017-01-21 2018-07-31 东莞市好电子有限公司 掀盖式fpc转接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1942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东莞市好电子有限公司 单扣双面接触fpc转接连接器
CN108346897A (zh) * 2017-01-21 2018-07-31 东莞市好电子有限公司 掀盖式fpc转接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6750A (zh) 连接器
CN203553495U (zh)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fpc电连接器
CN203553407U (zh)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多夹持点fpc电连接器
CN109510007B (zh) 插拔式接线端子
CN103078208A (zh) 多点夹持双面接触式fpc连接器
CN103531963A (zh) 具有强制复位功能的fpc电连接器
CN208489391U (zh) 一种fpc连接器
CN201018028Y (zh) 电连接器
CN107658602B (zh) 一种弹片连接器
CN205657216U (zh) 具有稳固结构的电池连接器
CN201498672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9896292U (zh) Fpc连接器
CN204156163U (zh) 一种电子接插件
CN110534943B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629425U (zh) 电连接装置
CN203707386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CN216624596U (zh) 一种杠杆式接线端子
CN203339326U (zh) 一种电路板专用电插接件
CN209001177U (zh) 电池连接器
CN208385747U (zh) 连接器卡榫结构
CN202695785U (zh) Sim卡连接器
CN202759033U (zh) 一种电源接线柱
CN207217830U (zh) 一种预压高弹力弹片连接器
CN203445332U (zh) 一种电插接件
CN204480978U (zh) 一种接线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0, Yingbin Road, 1688, Pakistan Town,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exin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Yingbin Road, 1688, Pakistan Town,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ocentra 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