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47535U -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47535U
CN203547535U CN201320190431.XU CN201320190431U CN203547535U CN 203547535 U CN203547535 U CN 203547535U CN 201320190431 U CN201320190431 U CN 201320190431U CN 203547535 U CN203547535 U CN 203547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pur gear
sleeve
connect
drill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904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崇平
田家
王瑞振
李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ZHENGYA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ZHENGY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ZHENGY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AN ZHENGY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904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47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47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475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包含有具有钻杆套(93)并带动钻杆旋转的钻机本体、设置为与钻杆套(10)联接并对钻杆产生冲击力的振动装置、与振动装置和钻杆套(93)联接的传动装置,在钻杆进行转动时,可以有一个冲击力,对坚硬的岩层进行破坏,不再使用旋转力进行研磨式钻孔,因此提高了钻孔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国家对煤矿开采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安全的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开采工作面的推进,巷道也随着延伸,为了保障安全,需要大量的支护,这就需要钻大量的用于支护的锚杆安装孔以及检测用孔,因此巷道钻孔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设备,在现有的巷道钻孔装置中,一般就是一个钻杆,当在煤巷和软岩作业时,由于存在着软岩中存在硬岩夹层及局部坚硬的岩层,若使用旋转锚杆钻机,钻进施工进度较慢,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是巷道钻孔装置的一个重要部件,在现有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只是一个齿轮传动装置,只能带动钻杆转动,从而形成钻孔,当在坚硬的岩层上进行钻孔时,由于只有钻杆的旋转力,因此转孔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因此提高了钻孔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钻杆套并带动钻杆旋转的钻机本体、设置为与钻杆套联接并对钻杆产生冲击力的振动装置、与振动装置和钻杆套联接的传动装置。
把钻杆对准钻孔部位,使支腿伸缩缸与巷道底面接触,通过钻孔装置本体,从而使钻杆套带动钻杆旋转打孔,通过振动装置对钻杆产生冲击力,由于设计了传动装置本体、振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在钻杆进行转动时,可以有一个冲击力,对坚硬的岩层进行破坏,不再使用旋转力进行研磨式钻孔,因此提高了钻孔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产生柔性作用力的缓冲部件。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弹簧、钻杆套、弹簧座和套筒,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组锥齿轮Ⅰ、第一组锥齿轮Ⅱ、第一组偏心轴、第一组转动轮、第一组直齿轮Ⅰ和第一组直齿轮Ⅱ,
钻杆套设置在套筒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联接,活塞筒设置在套筒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在弹簧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座,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组锥齿轮Ⅰ和第一组直齿轮Ⅰ,第一组偏心轴设置为与第一组锥齿轮Ⅱ联接,第一组转动轮设置为与第一组偏心轴联接,第一组直齿轮Ⅱ设置为与套筒联接,第一组锥齿轮Ⅰ设置为与第一组锥齿轮Ⅱ啮合联接,第一组直齿轮Ⅰ设置为与第一组直齿轮Ⅱ啮合联接,第一组转动轮设置为与活塞筒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组转动轮设置为滚柱式轴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弹簧、钻杆套、弹簧座和套筒,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组锥齿轮Ⅰ、第二组锥齿轮Ⅱ、第二组偏心轴、第二组转动轮、第二组直齿轮Ⅰ和第二组直齿轮Ⅱ,
钻杆套设置在套筒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联接,活塞筒设置在套筒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在弹簧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座,
第二组锥齿轮Ⅱ设置为与第二组直齿轮Ⅰ同一个轴联接,第二组直齿轮Ⅱ设置为与第二组偏心轴联接,第二组转动轮设置为与第二组偏心轴联接,第二组锥齿轮Ⅰ设置为与套筒联接,第二组直齿轮Ⅰ和第二组直齿轮Ⅱ设置为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联接,第二组锥齿轮Ⅰ设置为与第二组锥齿轮Ⅱ啮合联接,第二组转动轮设置为与活塞筒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组转动轮设置为滚柱式轴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弹簧、钻杆套、弹簧座和套筒,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三组转动轮Ⅰ、第三组转动轮Ⅱ、第三组摆动轴、第三组连杆、第三组直齿轮Ⅰ和第三组直齿轮Ⅱ,
钻杆套设置在套筒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联接,活塞筒设置在套筒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在弹簧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座,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组转动轮Ⅰ和第三组直齿轮Ⅱ,第三组摆动轴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Ⅱ联接,第三组摆动轴的一端设置为与钻机壳体铰接,第三组连杆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Ⅱ铰接并另一端设置为与活塞筒铰接,第三组直齿轮Ⅰ设置为与套筒联接,第三组转动轮Ⅱ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Ⅰ接触式联接,第三组直齿轮Ⅱ设置为与第三组直齿轮Ⅰ啮合联接,第三组转动轮Ⅰ设置有沿周边方向变厚度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三组转动轮Ⅱ设置为滚柱式轴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弹簧、钻杆套、弹簧座和套筒,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四组直齿轮Ⅰ、第四组直齿轮Ⅱ、第四组转动轮、第四组直齿轮Ⅲ和第四组直齿轮Ⅳ,
钻杆套设置在套筒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联接,活塞筒设置在套筒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在弹簧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座,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四组直齿轮Ⅰ,第四组直齿轮Ⅱ、第四组转动轮和第四组直齿轮Ⅲ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四组直齿轮Ⅳ设置为与套筒联接,第四组直齿轮Ⅰ设置为与第四组直齿轮Ⅱ啮合联接,第四组直齿轮Ⅲ设置为与第四组直齿轮Ⅳ啮合联接,第四组转动轮设置为与活塞筒接触式联接,第四组转动轮设置有沿周边方向变厚度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第四组转动轮和活塞筒之间设置有滚柱式轴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钻杆套、主锤、副锤和套筒,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五组锥齿轮Ⅰ、第五组锥齿轮Ⅱ、第五组偏心轴、第五组连杆、第五组直齿轮Ⅰ、第五组直齿轮Ⅱ、第五组直齿轮Ⅲ和第五组直齿轮Ⅳ,
钻杆套设置在套筒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联接,活塞筒设置在套筒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和钻杆套之间设置有主锤和副锤,主锤设置为与活塞筒接触式联接,副锤设置为与钻杆套接触式联接,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组直齿轮Ⅰ,第五组直齿轮Ⅱ和第五组直齿轮Ⅲ设置为与第五组偏心轴联接,第五组直齿轮Ⅳ和第五组锥齿轮Ⅰ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五组连杆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五组偏心轴铰接并另一端设置为与活塞筒铰接,
第五组直齿轮Ⅰ设置为与第五组直齿轮Ⅱ啮合联接,第五组直齿轮Ⅲ设置为与第五组直齿轮Ⅳ啮合联接,第五组锥齿轮Ⅰ设置为与第五组锥齿轮Ⅱ啮合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钻杆套、阀门和套筒,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气动源、第六组直齿轮Ⅰ、第六组直齿轮Ⅱ、第六组直齿轮Ⅲ和第六组直齿轮Ⅳ,
钻杆套设置在套筒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联接,阀门设置在套筒的另一端,活塞筒设置在套筒中并设置为与套筒滑动式联接,活塞筒设置为与钻杆套接触式联接,阀门设置为与气动源连通,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六组直齿轮Ⅰ,第六组直齿轮Ⅱ和第六组直齿轮Ⅲ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六组直齿轮Ⅳ设置为与套筒联接,第六组直齿轮Ⅰ设置为与第六组直齿轮Ⅱ啮合联接,第六组直齿轮Ⅲ设置为与第六组直齿轮Ⅳ啮合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振动装置的缓冲部件是指弹簧、有主锤和副锤的锤体、气动源产生的高压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中,钻杆套的振动幅度设计为AA-aamm,钻杆设计为复合片状结构(是否公开具体的结构),在保证钻杆套的高速旋转的性能下,对岩石产生一个软挤冲的作用力,不同于凿岩机的低转速和钻杆只能为合金钢,相对于凿岩机的冲击方式成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旋转切削方式成孔,不但提现出了钻孔效率高、而且成孔的形状也精确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套筒95、第一组锥齿轮Ⅰ11、第一组锥齿轮Ⅱ12、第一组偏心轴13、第一组转动轮14、第一组直齿轮Ⅰ15和第一组直齿轮Ⅱ16,
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组锥齿轮Ⅰ11和第一组直齿轮Ⅰ15,第一组偏心轴13设置为与第一组锥齿轮Ⅱ12联接,第一组转动轮14设置为与第一组偏心轴13联接,第一组直齿轮Ⅱ16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一组锥齿轮Ⅰ11设置为与第一组锥齿轮Ⅱ12啮合联接,第一组直齿轮Ⅰ15设置为与第一组直齿轮Ⅱ16啮合联接,第一组转动轮14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转动轮14设置为滚柱式轴承。
把钻杆对准钻孔部位,通过第一组直齿轮Ⅰ15和第一组直齿轮Ⅱ16转动,从而使套筒95带动钻杆旋转打孔,通过第一组锥齿轮Ⅰ11和第一组锥齿轮Ⅱ12,带动第一组偏心轴13转动,通过第一组转动轮14对活塞筒91产生推力,通过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对钻杆产生冲击力。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套筒95、第二组锥齿轮Ⅰ21、第二组锥齿轮Ⅱ22、第二组偏心轴23、第二组转动轮24、第二组直齿轮Ⅰ25和第二组直齿轮Ⅱ26,
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
第二组锥齿轮Ⅱ22设置为与第二组直齿轮Ⅰ25同一个轴联接,第二组直齿轮Ⅱ26设置为与第二组偏心轴23联接,第二组转动轮24设置为与第二组偏心轴23联接,第二组锥齿轮Ⅰ21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二组直齿轮Ⅰ25和第二组直齿轮Ⅱ26设置为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联接,第二组锥齿轮Ⅰ21设置为与第二组锥齿轮Ⅱ22啮合联接,第二组转动轮14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组转动轮14设置为滚柱式轴承。
把钻杆对准钻孔部位,通过第二组锥齿轮Ⅰ21和第二组锥齿轮Ⅱ22转动,从而使套筒95带动钻杆旋转打孔,通过第二组直齿轮Ⅱ26,带动第二组偏心轴23转动,通过第二组偏心轴23对活塞筒91产生推力,通过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对钻杆产生冲击力。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套筒95、第三组转动轮Ⅰ31、第三组转动轮Ⅱ32、第三组摆动轴33、第三组连杆34、第三组直齿轮Ⅰ35和第三组直齿轮Ⅱ36,
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组转动轮Ⅰ31和第三组直齿轮Ⅱ36,第三组摆动轴33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Ⅱ32联接,第三组摆动轴33的一端设置为与钻机壳体铰接,第三组连杆34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Ⅱ32铰接并另一端设置为与活塞筒91铰接,第三组直齿轮Ⅰ3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三组转动轮Ⅱ32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Ⅰ31接触式联接,第三组直齿轮Ⅱ36设置为与第三组直齿轮Ⅰ35啮合联接,第三组转动轮Ⅰ31设置有沿周边方向变厚度的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组转动轮Ⅱ32设置为滚柱式轴承。
把钻杆对准钻孔部位,通过第三组直齿轮Ⅰ35和第三组直齿轮Ⅱ36转动,从而使套筒95带动钻杆旋转打孔,通过第三组转动轮Ⅰ31,使第三组转动轮Ⅱ32带动第三组摆动轴33摆动,通过第三组连杆34带动活塞筒91运动,通过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对钻杆产生冲击力。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套筒95、第四组直齿轮Ⅰ41、第四组直齿轮Ⅱ42、第四组转动轮43、第四组直齿轮Ⅲ44和第四组直齿轮Ⅳ45,
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四组直齿轮Ⅰ41,第四组直齿轮Ⅱ42、第四组转动轮43和第四组直齿轮Ⅲ44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四组直齿轮Ⅳ45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四组直齿轮Ⅰ41设置为与第四组直齿轮Ⅱ42啮合联接,第四组直齿轮Ⅲ44设置为与第四组直齿轮Ⅳ45啮合联接,第四组转动轮43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第四组转动轮43设置有沿周边方向变厚度的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四组转动轮43和活塞筒91之间设置有滚柱式轴承。
把钻杆对准钻孔部位,通过第四组直齿轮Ⅲ44和第四组直齿轮Ⅳ45转动,从而使套筒95带动钻杆旋转打孔,通过第四组转动轮43对活塞筒91产生推力,通过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对钻杆产生冲击力。
图五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活塞筒91、钻杆套93、主锤96、副锤97、套筒95、第五组锥齿轮Ⅰ56、第五组锥齿轮Ⅱ57、第五组偏心轴55、第五组连杆58、第五组直齿轮Ⅰ51、第五组直齿轮Ⅱ52、第五组直齿轮Ⅲ53和第五组直齿轮Ⅳ54,
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主锤96和副锤97,主锤96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副锤976设置为与钻杆套93接触式联接,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组直齿轮Ⅰ51,第五组直齿轮Ⅱ52和第五组直齿轮Ⅲ53设置为与第五组偏心轴55联接,第五组直齿轮Ⅳ54和第五组锥齿轮Ⅰ56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五组连杆58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五组偏心轴55铰接并另一端设置为与活塞筒91铰接,
第五组直齿轮Ⅰ51设置为与第五组直齿轮Ⅱ52啮合联接,第五组直齿轮Ⅲ53设置为与第五组直齿轮Ⅳ54啮合联接,第五组锥齿轮Ⅰ56设置为与第五组锥齿轮Ⅱ57啮合联接。
把钻杆对准钻孔部位,通过第五组直齿轮Ⅲ53和第五组直齿轮Ⅳ54、第五组锥齿轮Ⅰ56和第五组锥齿轮Ⅱ57转动,从而使套筒95带动钻杆旋转打孔,通过第五组直齿轮Ⅰ51和第五组直齿轮Ⅱ52,带动第五组偏心轴55转动,通过第五组连杆58对活塞筒91产生推力,通过活塞筒91、钻杆套93、主锤96、副锤97和套筒95对钻杆产生冲击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活塞筒91、钻杆套93、阀门98、套筒95、气动源、第六组直齿轮Ⅰ61、第六组直齿轮Ⅱ62、第六组直齿轮Ⅲ63和第六组直齿轮Ⅳ64,
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阀门98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中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活塞筒91设置为与钻杆套93接触式联接,阀门98设置为与气动源连通,
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六组直齿轮Ⅰ61,第六组直齿轮Ⅱ62和第六组直齿轮Ⅲ63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六组直齿轮Ⅳ64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六组直齿轮Ⅰ61设置为与第六组直齿轮Ⅱ62啮合联接,第六组直齿轮Ⅲ63设置为与第六组直齿轮Ⅳ64啮合联接。
把钻杆对准钻孔部位,通过第六组直齿轮Ⅰ61、第六组直齿轮Ⅱ62、第六组直齿轮Ⅲ63和第六组直齿轮Ⅳ64转动,从而使套筒95带动钻杆旋转打孔,通过阀门98与气动源连通开闭,使高压气体对活塞筒91产生推力,通过活塞筒91、钻杆套93、阀门98、套筒95和气动源对钻杆产生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传动装置本体、缓冲装置和推力装置,在钻杆进行转动时,可以有一个冲击力,对坚硬的岩层进行破坏,不再使用旋转力进行钻孔,因此提高了钻孔效率。
2、由于设计了传动装置本体,又避免了单纯冲击力成孔时,孔的周边石块松动的现象发生,增大了孔的承载力。
3、由于设计了弹簧,冲击力的缓冲性能好,而从使钻杆与钻杆套93为柔性联接,减轻了对钻杆的角度刃口的破坏,延长了钻杆的使用寿命。
4、由于设计了弹簧,当钻杆受到强的外界冲击力时,吸收了冲击力,减轻了对传动齿轮的破坏。
在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钻杆套93并带动钻杆旋转的钻机本体、设置为与钻杆套10联接并对钻杆产生冲击力的振动装置、与振动装置和钻杆套93联接的传动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钻杆套(93)并带动钻杆旋转的钻机本体、设置为与钻杆套(10)联接并对钻杆产生冲击力的振动装置、与振动装置和钻杆套(93)联接的传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产生柔性作用力的缓冲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组锥齿轮Ⅰ(11)、第一组锥齿轮Ⅱ(12)、第一组偏心轴(13)、第一组转动轮(14)、第一组直齿轮Ⅰ(15)和第一组直齿轮Ⅱ(16),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组锥齿轮Ⅰ(11)和第一组直齿轮Ⅰ(15),第一组偏心轴(13)设置为与第一组锥齿轮Ⅱ(12)联接,第一组转动轮(14)设置为与第一组偏心轴(13)联接,第一组直齿轮Ⅱ(16)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一组锥齿轮Ⅰ(11)设置为与第一组锥齿轮Ⅱ(12)啮合联接,第一组直齿轮Ⅰ(15)设置为与第一组直齿轮Ⅱ(16)啮合联接,第一组转动轮(14)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组转动轮(14)设置为滚柱式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组锥齿轮Ⅰ(21)、第二组锥齿轮Ⅱ(22)、第二组偏心轴(23)、第二组转动轮(24)、第二组直齿轮Ⅰ(25)和第二组直齿轮Ⅱ(26),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第二组锥齿轮Ⅱ(22)设置为与第二组直齿轮Ⅰ(25)同一个轴联接,第二组直齿轮Ⅱ(26)设置为与第二组偏心轴(23)联接,第二组转动轮(24)设置为与第二组偏心轴(23)联接,第二组锥齿轮Ⅰ(21)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二组直齿轮Ⅰ(25)和第二组直齿轮Ⅱ(26)设置为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联接,第二组锥齿轮Ⅰ(21)设置为与第二组锥齿轮Ⅱ(22)啮合联接,第二组转动轮(14)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三组转动轮Ⅰ(31)、第三组转动轮Ⅱ(32)、第三组摆动轴(33)、第三组连杆(34)、第三组直齿轮Ⅰ(35)和第三组直齿轮Ⅱ(36),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组转动轮Ⅰ(31)和第三组直齿轮Ⅱ(36),第三组摆动轴(33)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Ⅱ(32)联接,第三组摆动轴(33)的一端设置为与钻机壳体铰接,第三组连杆(34)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Ⅱ(32)铰接并另一端设置为与活塞筒(91)铰接,第三组直齿轮Ⅰ(3)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三组转动轮Ⅱ(32)设置为与第三组转动轮Ⅰ(31)接触式联接,第三组直齿轮Ⅱ(36)设置为与第三组直齿轮Ⅰ(35)啮合联接,第三组转动轮Ⅰ(31)设置有沿周边方向变厚度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91)、弹簧(92)、钻杆套(93)、弹簧座(94)和套筒(95),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四组直齿轮Ⅰ(41)、第四组直齿轮Ⅱ(42)、第四组转动轮(43)、第四组直齿轮Ⅲ(44)和第四组直齿轮Ⅳ(45),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92),在弹簧(92)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弹簧座(94),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四组直齿轮Ⅰ(41),第四组直齿轮Ⅱ(42)、第四组转动轮(43)和第四组直齿轮Ⅲ(44)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四组直齿轮Ⅳ(45)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四组直齿轮Ⅰ(41)设置为与第四组直齿轮Ⅱ(42)啮合联接,第四组直齿轮Ⅲ(44)设置为与第四组直齿轮Ⅳ(45)啮合联接,第四组转动轮(43)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第四组转动轮(43)设置有沿周边方向变厚度的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在第四组转动轮(43)和活塞筒(91)之间设置有滚柱式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91)、钻杆套(93)、主锤(96)、副锤(97)和套筒(95),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五组锥齿轮Ⅰ(56)、第五组锥齿轮Ⅱ(57)、第五组偏心轴(55)、第五组连杆(58)、第五组直齿轮Ⅰ(51)、第五组直齿轮Ⅱ(52)、第五组直齿轮Ⅲ(53)和第五组直齿轮Ⅳ(54),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在活塞筒(91)和钻杆套(93)之间设置有主锤(96)和副锤(97),主锤(96)设置为与活塞筒(91)接触式联接,副锤(976)设置为与钻杆套(93)接触式联接,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组直齿轮Ⅰ(51),第五组直齿轮Ⅱ(52)和第五组直齿轮Ⅲ(53)设置为与第五组偏心轴(55)联接,第五组直齿轮Ⅳ(54)和第五组锥齿轮Ⅰ(56)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五组连杆(58)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五组偏心轴(55)铰接并另一端设置为与活塞筒(91)铰接,第五组直齿轮Ⅰ(51)设置为与第五组直齿轮Ⅱ(52)啮合联接,第五组直齿轮Ⅲ(53)设置为与第五组直齿轮Ⅳ(54)啮合联接,第五组锥齿轮Ⅰ(56)设置为与第五组锥齿轮Ⅱ(57)啮合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振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活塞筒(91)、钻杆套(93)、阀门(98)和套筒(95),传动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气动源、第六组直齿轮Ⅰ(61)、第六组直齿轮Ⅱ(62)、第六组直齿轮Ⅲ(63)和第六组直齿轮Ⅳ(64),钻杆套(93)设置在套筒(95)的一端并设置为通过花键与套筒(95)联接,阀门(98)设置在套筒(95)的另一端,活塞筒(91)设置在套筒(95)中并设置为与套筒(95)滑动式联接,活塞筒(91)设置为与钻杆套(93)接触式联接,阀门(98)设置为与气动源连通,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六组直齿轮Ⅰ(61),第六组直齿轮Ⅱ(62)和第六组直齿轮Ⅲ(63)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第六组直齿轮Ⅳ(64)设置为与套筒(95)联接,第六组直齿轮Ⅰ(61)设置为与第六组直齿轮Ⅱ(62)啮合联接,第六组直齿轮Ⅲ(63)设置为与第六组直齿轮Ⅳ(64)啮合联接。
CN201320190431.XU 2013-04-16 2013-04-16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47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90431.XU CN203547535U (zh) 2013-04-16 2013-04-16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90431.XU CN203547535U (zh) 2013-04-16 2013-04-16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47535U true CN203547535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6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90431.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47535U (zh) 2013-04-16 2013-04-16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475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4698A (zh) * 2013-04-16 2013-10-02 泰安正阳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CN106223834A (zh) * 2016-09-18 2016-12-14 广州市中潭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持续散热功能的液压式凿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4698A (zh) * 2013-04-16 2013-10-02 泰安正阳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CN103334698B (zh) * 2013-04-16 2015-11-25 泰安正阳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CN106223834A (zh) * 2016-09-18 2016-12-14 广州市中潭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持续散热功能的液压式凿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4698B (zh)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US20210231013A1 (en) Hard rock roadway and tunnel boring machine with actively rotating hobs
CN202745687U (zh) 往复冲击钻掘机
CN203701943U (zh) 全断面钻具和旋挖钻机
CN104675325A (zh) 岩土层打桩的全液压潜孔旋转冲击组合钻头
CN204532059U (zh) 岩土层打桩的全液压潜孔旋转冲击组合钻头
CN104234713A (zh) 一种复合旋切的采掘机
CN203547535U (zh) 用于巷道钻孔装置的传动装置
CN106988673A (zh) 一种减震式进气回旋装置
CN202832187U (zh) 一种液压破碎锤式旋挖钻机
CN103195421B (zh) 往复冲击钻掘机
CN104912476A (zh) 一种液压打桩设备的旋挖打桩机构
CN203321314U (zh) 气动弹性挤压式锚杆钻机
CN203257326U (zh) 气动锚杆凿岩机
CN201908565U (zh) 煤矿巷道底板锚索钻机
CN201679500U (zh) 旋挖截齿
CN203362034U (zh) 一种螺杆钻具冲击器
CN206801455U (zh) 凿岩机
CN203769646U (zh) 气动振动式锚杆钻机
CN204081986U (zh) 液压切削式冲击钻机
CN201738805U (zh) 一种切削钻机回转动力头
CN202990850U (zh) 一种架柱式气动锚孔钻机
CN201288504Y (zh) 一种挖掘机型式钻机
CN205025354U (zh) 一种适用于矿业开采的全液压旋挖钻机
CN209586273U (zh) 高频转矩振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2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