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1178U - 轮胎带束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轮胎带束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1178U
CN203511178U CN201320517482.9U CN201320517482U CN203511178U CN 203511178 U CN203511178 U CN 203511178U CN 201320517482 U CN201320517482 U CN 201320517482U CN 203511178 U CN203511178 U CN 203511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zero
belted layer
bracing ply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174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军
陆炯
杨其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174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1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1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11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胎体,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所述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其中第一带束层贴合设置于胎体上,第二带束层贴合于第一带束层上端面,且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的宽度,第一零度带束层和第二零度带束层依次贴合设置于第二带束层上,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能使得轮胎箍筋效果更好,有效保证轮胎胎冠受力均匀,防止了不规则磨损。

Description

轮胎带束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轮式车辆,尤其是大型货运载重车辆和矿区车辆,它们行驶的路况较为恶劣,所以除了轮胎的安全性能要有保证外,其次也要求轮胎的胎冠部位能很好的控制变形量,让轮胎尽量处于不偏磨的状态,这样轮胎寿命才能更长,这些目标对载重车辆的轮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对轮胎带束层结构作出相应的更改。轮胎带束层又称支撑层、硬缓冲层或稳定层。它是沿胎面中心线方向箍紧胎体的材料层,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缓和冲击,二是箍紧胎体,所以对于轮胎来说它是主要受力部件。
目前各轮胎企业中轮胎带束层结构普遍采用四层带束层结构或者三层带束层结构和一层零度带束层的复合结构,以四层带束层结构为例(如图1、图2所示),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2使用高强度、同方向的小角度排列的帘线覆以高硬度胶料,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同样使用高强度、同方向的小角度排列的帘线覆以高硬度胶料,这样的结果就是遇到恶劣的路况小角度带束层会局部过于拉伸造成轮胎的不规则磨损,影响轮胎使用寿命,且容易引起爆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采用该带束层结构能使得轮胎箍筋效果更好,有效保证轮胎胎冠受力均匀,防止了不规则磨损。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胎体,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所述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其中第一带束层贴合设置于胎体上,第二带束层贴合于第一带束层上端面,且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的宽度,第一零度带束层和第二零度带束层依次贴合设置于第二带束层上,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的宽度,且小于第二带束层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内置钢丝帘线,且所述钢丝帘线围绕轮胎设置一圈,钢丝帘线中的每一圈钢丝均与轮胎同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胎冠偏磨保护设计,可以保护胎冠受力均匀,很好的预防不规则磨损发生,增加使用寿命;(2)本实用新型带束层结构可以起到更好的箍紧胎体的作用,防止由于带束层的局部过度变形而引起的各类如胎侧鼓包等胎体病象;(3)本实用新型易于实现,在不改变现有工装下,可以进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轮胎带束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3、图4中,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一零度带束层3、第二零度带束层4、胎面5、胎体6、内衬层7等。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7、胎体6,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5,所述胎体6和胎面5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一零度带束层3、第二零度带束层4,其中第一带束层1贴合设置于胎体6上,第二带束层2贴合于第一带束层1上端面,且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1的宽度,第一零度带束层3和第二零度带束层4依次贴合设置于第二带束层2上,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3、第二零度带束层4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3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1的宽度,且小于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
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3内置钢丝帘线,且所述钢丝帘线围绕轮胎设置一圈,钢丝帘线中的每一圈钢丝均与轮胎同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制造过程中,先在成型机带束层贴合鼓上正常贴合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且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2在贴合时与轮胎圆周方向成一固定小角度,两层零度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3、第二零度带束层4)依次贴合设置于第二带束层2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贴合设置零度带束层时要保证零度带束层设置于轮胎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以保证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受力时,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偏载现象,在设置好上述部件后,再贴合设置其他部件,如胎面5等。
实践中,零度带束层通常采用钢丝帘线覆以高强度胶料制成,首先对零度带束层进行相应所需宽度的压延处理,然后正常卷取。
本实用新型产品经过轮胎室内机床实验以及外部路面测试,确定能更好的防止轮胎的偏磨及有效的预防轮胎胎体病象。本实用新型产品易于实现,在不改变现有工装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生产,适用于所有全钢子午线载重型轮胎,可以很好的推广利用。

Claims (3)

1.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7)、胎体(6),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5),所述胎体(6)和胎面(5)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一零度带束层(3)、第二零度带束层(4),其中第一带束层(1)贴合设置于胎体(6)上,第二带束层(2)贴合于第一带束层(1)上端面,且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1)的宽度,第一零度带束层(3)和第二零度带束层(4)依次贴合设置于第二带束层(2)上,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3)、第二零度带束层(4)结构相同。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3)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1)的宽度,且小于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3)内置钢丝帘线,且所述钢丝帘线围绕轮胎设置一圈,钢丝帘线中的每一圈钢丝均与轮胎同心设置。
CN201320517482.9U 2013-08-23 2013-08-23 轮胎带束层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1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7482.9U CN203511178U (zh) 2013-08-23 2013-08-23 轮胎带束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7482.9U CN203511178U (zh) 2013-08-23 2013-08-23 轮胎带束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1178U true CN203511178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1748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1178U (zh) 2013-08-23 2013-08-23 轮胎带束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11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331A (zh) * 2013-08-23 2013-11-27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5015274A (zh) * 2015-08-05 2015-11-04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5058831A (zh) * 2015-08-25 2015-11-18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零度带束层散线的方法
CN107709041A (zh) * 2015-07-10 2018-02-1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含具有低水平硫的弹性体混合物的轮胎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331A (zh) * 2013-08-23 2013-11-27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3407331B (zh) * 2013-08-23 2016-01-20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7709041A (zh) * 2015-07-10 2018-02-1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含具有低水平硫的弹性体混合物的轮胎
CN107709041B (zh) * 2015-07-10 2019-09-03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含具有低水平硫的弹性体混合物的轮胎
CN105015274A (zh) * 2015-08-05 2015-11-04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5058831A (zh) * 2015-08-25 2015-11-18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零度带束层散线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9182B1 (en) Air-less tire
CN203511178U (zh) 轮胎带束层结构
US5048584A (en) Radial tire for constuction vehicle
CN105263725B (zh) 充气轮胎
CN103407331B (zh) 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8698445A (zh) 由两个工作胎冠层构成的轮胎胎冠增强件
EP3643515A1 (en) Tire
CN205768387U (zh) 低变形高承载轮胎带束层结构
EP3546245B1 (en) Tire
JP2015504809A (ja) 航空機用タイヤのためのクラウン
CN102874055A (zh) 一种双刚圈结构航空轮胎
CN103648800B (zh) 用于轻型车辆的轮胎
CN106660399A (zh) 用于飞机轮胎的胎冠增强件
JP6343398B2 (ja) 航空機用タイヤ
CN204978110U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03864341U (zh) 使用缠绕带束层补强结构的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
CN210591240U (zh)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6739838A (zh) 军用全钢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CN107074024A (zh) 具有非对称胎体帘布层结构的轮胎
CN106142995A (zh) 一种胎体增强型轮胎
CN206653867U (zh) 军用全钢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CN105835625B (zh) 低变形高承载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04055168U (zh) 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
EP2870000B1 (en) Tyre for motorcycle wheels
CN202944156U (zh) 用于工程车上的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