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07737U -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07737U
CN203507737U CN201320505415.5U CN201320505415U CN203507737U CN 203507737 U CN203507737 U CN 203507737U CN 201320505415 U CN201320505415 U CN 201320505415U CN 203507737 U CN203507737 U CN 203507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yrinth
gland
type
plate
dust arr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054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冀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054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07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07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077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包括安装于架体上的尘降室,尘降室内沿轴线方向由左向右设有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尘降室下面对应设置有集灰斗,U型波浪除尘装置由倒置U型板和其槽底的多个导风翅连接组成,相邻导风翅之间的U型板上设有通风口,迷宫式除尘装置由多个片状孔板组成,相邻孔板上的孔交错布置,滚筒式除尘装置包括多个由动力设备带动的滤筒,各滤筒的筒体由骨架、聚四氟微孔薄膜和不锈钢膜网依次连接组成,进气口垂直于各筒体表面。本实用新型处理灰量大,可解决高湿度、高温、高腐蚀、高粘度粉尘,能适应各种工况环境使用,除尘效果好,适应新的环保排放标准,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器,特别是指一种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中国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空气污染不断加重的严竣局面。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烟气排放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问题,不断引起全世界广泛高度重视,发展高效、节能、高性价比的烟气净化设备(除尘设备)及技术是从根本解决发展与环保,当前与长远的不同诉求。
除尘器使用的种类很多,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对粉尘的除尘效率较高,但是由于布袋除尘器表面过滤不均匀,局部的过滤速度又过大,以及需要压缩空气通过脉冲阀进行清灰等,这些缺陷导致了除尘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处理灰量大,可以解决高湿度、高温度、高腐蚀性、高粘度粉尘,能适应各种不同工况环境使用,除尘效果好,适应新的环保排放标准,提高和保护了环境,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包括安装于架体上的尘降室,所述尘降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尘降室内腔沿轴线方向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有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所述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所述尘降室的底部与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位置对应的部位分别连接集灰斗,所述U型波浪除尘装置包括固定于尘降室内腔且沿尘降室轴线方向延伸的倒置U型板,所述U型板的槽底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翅,各所述导风翅与尘降室的轴线垂直或交叉,所述U型板上位于相邻两个导风翅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迷宫式除尘装置由多个由左向右间隔设置的片状孔板组成,各孔板与尘降室的轴线垂直或交叉,相邻孔板上的孔呈交错布置,所述滚筒式除尘装置包括多个安装于尘降室内腔且由动力设备及传动装置带动转动的滤筒,各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连接封堵端板和出气端板,所述筒体内腔沿轴向穿置有滚筒轴,所述滚筒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并固定于封堵端板和出气端板,各所述筒体由筒形骨架、包裹于骨架外表面的筒形聚四氟微孔薄膜和附着于聚四氟微孔薄膜外表面的筒形不锈钢膜网组成,所述进气口垂直于各筒体表面。
所述导风翅的纵截面呈抛物线形,且导风翅的悬置端朝右下方延伸。
所述U型板的一端设置于进气口右侧的尘降室内腔上端,所述U型板的另一端设置于靠近迷宫式除尘装置的尘降室内腔下端。
多个所述孔板相互平行,各孔板的下端相对其上端向右下方倾斜。
所述聚四氟微孔薄膜通过环形第一锁扣与所述骨架两端连接,所述不锈钢膜网通过环形第二锁扣与骨架的两端连接。
所述尘降室的内腔设置有两个呈前后分布且沿竖直方向放置的第一、二隔板,各所述筒体上靠近出气端板的一端密封固定于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二隔板上连接有多个带座轴承,各所述滚筒轴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后与对应的带座轴承连接。
所述出气端板由圆环板和位于圆环板内腔的十字形肋板连接而成,所述肋板与圆环板之间形成四个通孔,所述滚筒轴的一端垂直穿过肋板的中心。
所述传动装置为链轮或皮带轮传动机构,各所述滤筒的滚筒轴一端与链轮或皮带轮传动机构的链轮或皮带轮连接固定。
各所述滤筒的筒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调整压套、第一密封座套和第一密封压盖,各所述筒体与第一密封压盖之间分别设置有V型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压盖和第一密封座套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的前、后面,各所述第一密封压盖与第一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第二密封圈,各所述第一密封座套、第一密封压盖与第一隔板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所述第一调整压套的前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一密封座套后端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内,各所述第一调整压套、第一密封座套及筒体之间设置有O型第五密封圈,各所述第一调整压套与第一密封座套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
各所述滤筒的滚筒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密封压盖、第二密封座套和第二调整压套,各所述滚筒轴与第二密封压盖之间分别设置有V型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座套和第二密封压盖分别位于尘降室前板的前、后面,各所述第二密封压盖与前板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第四密封圈,各所述第二密封座套、第二密封压盖与前板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所述第二调整压套的后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二密封座套前端与滚筒轴之间的间隙内,各所述第二调整压套、第二密封座套与滚筒轴之间设置有O型第六密封圈,各所述第二调整压套与第二密封座套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通过在尘降室内腔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依次设置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含尘气体首先通过U型波浪除尘装置进行一级沉降,大颗粒粉尘受到U型板及各导风翅的撞击而向下,受惯性力作用、粉尘自然落在U型波浪除尘装置下方的集灰斗内;细小的粉尘随气流折向迷宫式除尘装置进行二级沉降,在多个孔板作用下气体流速下降且产生多项变化,粉尘在压力、撞击力、流速降低等因素作用下与气流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粉尘落入迷宫式除尘装置下方的集灰斗内;没有分解出的细微粉尘,随着气流向上,进入滚筒式除尘装置内部,经各滤筒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环绕力、摩擦力综合处理的含尘气体进入由聚四氟微孔薄膜和不锈钢膜网过滤,粉尘与烟气经完全分离后,清洁气体由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处理灰量大,除尘效果好,利用筒体由筒形骨架和包裹于筒形骨架外表面聚四氟微孔薄膜和不锈钢膜网制成,使超细不锈钢膜网附在聚四氟微孔薄膜之上,二者结合具有阻燃,耐高温,耐酸碱特点,可满足大多数场合废气排放温度的要求;聚四氟微孔薄膜具有很好的疏水性,水滴的滑落角>15.7°,在处理含湿量高的气体时,不糊袋、不堵塞,尘饼剥离率>95%;具有很强的耐酸碱性,避免了聚四氟微孔薄膜与空气的摩擦损坏,可以解决高湿度、高温度、高腐蚀性、高粘度粉尘,能适应各种不同工况环境使用,适应新的环保排放标准,提高和保护了环境,使用寿命长;另外三个除尘装置可根据现场工况环境的需要设计尺寸,尽可能减少除尘器的占地空间,真正做到最合理的空间布置;并且滚筒式除尘装置中各滤筒的不锈钢网膜及聚四氟微孔薄膜与现有的布袋除尘器的滤布比较更具耐老化性,它的使用寿命是布袋除尘器的滤布使用寿命的2-3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导风翅的纵截面设计为抛物线形,且导风翅的悬置端朝右下方延伸,这样设计使粉尘碰撞到导风翅上,受惯性力直接落入U型波浪除尘装置下方的集灰斗中,提高了集灰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各滤筒的筒体上安装第一调整压套、第一密封座套和第一密封压盖,使各第一密封座套、第一密封压盖与第一隔板连接在一起,各第一调整压套的前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一密封座套后端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内,各第一调整压套与第一密封座套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这样设计保证各滤筒筒体与第一隔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各筒体与第一密封压盖之间分别设置V型第一密封圈,各第一密封压盖与第二隔板之间分别设置O型第二密封圈,各第一调整压套、第一密封座套及筒体之间设置O型第五密封圈,保证各滤筒筒体与第一隔板之间及各部件之间的密封作用,并根据使用时间及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及第五密封圈的磨损情况,通过调整锁紧螺栓对密封圈施加压力,增加滤筒筒体与第一隔板之间的密封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各滤筒的滚筒轴上安装第二密封压盖、第二密封座套和第二调整压套,使各第二密封座套、第二密封压盖与尘降室前板连接,各第二调整压套后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二密封座套前端与滚筒轴之间的间隙内,各第二调整压套与第二密封座套连接固定,这样设计保证各滤筒的滚筒轴与尘降室前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各滚筒轴与第二密封压盖之间设置V型第三密封圈,各第二密封压盖与尘降室前板之间设置O型第四密封圈,各第二调整压套、第二密封座套与滚筒轴之间设置O型第六密封圈,这样设计保证各滤筒的滚筒轴与尘降室前板之间及各部件之间的密封作用,并根据使用时间及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及第六密封圈的磨损情况,通过调整锁紧螺栓对密封圈施加压力,增加滤筒滚筒轴与尘降室前板之间的密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的除尘气流分流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滤筒式除尘装置俯视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筒式除尘装置的出气端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包括安装于架体49上的筒形尘降室1,尘降室1的左侧设置有进气口2,尘降室1的后表面右侧设置有出气口3,尘降室1内腔沿轴向方向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有U型波浪除尘装置4、迷宫式除尘装置5和滚筒式除尘装置6,U型波浪除尘装置4、迷宫式除尘装置5和滚筒式除尘装置6位于进气口2和出气口3之间。尘降室1的底部与U型波浪除尘装置4、迷宫式除尘装置5和滚筒式除尘装置6位置对应的位置分别连接第一集灰斗7、第二集灰斗8和第三集灰斗9。
U型波浪除尘装置4包括固定于尘降室1内腔且沿尘降室轴线方向延伸的倒置U型板10,U型板10的一端设置于进气口2右侧的尘降室1内腔上端,另一端设置于靠近迷宫式除尘装置5的尘降室1内腔下端,U型板10的槽底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翅11,导风翅11的纵截面呈抛物线形,导风翅11的悬置端朝右下方延伸,各导风翅11与尘降室1的轴线垂直或交叉,U型板10上位于相邻两个导风翅11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通风口12。
迷宫式除尘装置5由多个由左向右间隔设置的片状孔板13组成,多个孔板13相互平行,各孔板13的下端相对其上端向右下方倾斜,各孔板13与尘降室1的轴线垂直或交叉,相邻孔板13上的孔14呈交错布置。
结合图5所示,滚筒式除尘装置6包括多个安装于尘降室1内腔的滤筒16,各滤筒16之间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于尘降室1的前板34。各滤筒16包括筒体17和穿置在筒体17轴心线位置的滚筒轴18,各筒体17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封堵端板19和出气端板20,各滤筒16的封堵端板19安装于各筒体17的前端,各滤筒16的出气端板20安装于各筒体17的后端。各滤筒16的滚筒轴18前端穿过各封堵端板19又穿过前板34后与链轮传动机构的链轮24连接,此处也可以采用皮带轮传动机构,使滚筒轴18前端与皮带轮连接。链轮传动机构由电机15和减速机带动,各滚筒轴18和各封堵端板19焊接在一起。结合图6所示,出气端板20由圆环板21和位于圆环板21内腔的十字形肋板22连接而成,肋板22与圆环板21之间形成四个通孔23,各滚筒轴18的后端分别垂直穿过肋板22的中心,各滚筒轴18与各肋板22之间焊接在一起。各筒体17是由筒形骨架25、包裹于骨架25外表面的筒形聚四氟微孔薄膜26和附着于聚四氟微孔薄膜26外表面的筒形不锈钢膜网27连接制成。聚四氟微孔薄膜26通过环形第一锁扣28与骨架25两端连接,不锈钢膜网27通过环形第二锁扣29与骨架25的两端连接。第一锁扣28是由第一开口环32和第一开口环32开口端上连接的第一锁销33组成。第二锁扣29的结构与第一锁扣28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进气口2垂直于各筒体17表面。位于滚筒式除尘装置6位置的尘降室1内腔设置有两个呈前后分布且沿竖直方向放置的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31。
如图7所示,各滤筒16的筒体17后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调整压套37、第一密封座套38和第一密封压盖39,各筒体17与第一密封压盖39之间分别设置有V型橡胶第一密封圈40,第一密封压盖39和第一密封座套38分别位于第一隔板30的前、后面,各第一密封座套38、第一密封压盖39与第一隔板30之间通过调整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第一密封压盖39与第一隔板30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橡胶第二密封圈41。各第一调整压套37的前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一密封座套38后端与筒体17之间的间隙内,各第一调整压套37与第一密封座套38之间通过调整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第一调整压套37、第一密封座套38及筒体17之间设置O型橡胶第五密封圈42。第二隔板31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35,排气孔35与出气口3相通,第二隔板31上连接有多个与各滤筒16位置对应的带座轴承36,各滚筒轴18后端穿过第二隔板31后与对应的带座轴承36连接。
结合图8所示,各滤筒16的滚筒轴18的前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密封压盖43、第二密封座套44和第二调整压套45,各滚筒轴18与第二密封压盖43之间分别设置有V型橡胶第三密封圈46,第二密封座套44和第二密封压盖43分别位于尘降室的前板34的前、后面,各第二密封压盖43与前板34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橡胶第四密封圈47。各第二密封座套44、第二密封压盖43与前板34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第二调整压套45的后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二密封座套44前端与滚筒轴18之间的间隙内,各第二调整压套45与第二密封座套44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第二调整压套45、第二密封座套44与滚筒轴18之间设置O型橡胶第六密封圈48。
使用时,含尘气体从尘降室1的进气口2进入,首先通过U型波浪除尘装置4进行一级沉降,大颗粒粉尘受到U型板10及各导风翅11的撞击而向下,受惯性力作用、粉尘自然落在U型波浪除尘装置4下方的第一集灰斗7内;细小的粉尘随气流折向迷宫式除尘装置5进行二级沉降,在多个孔板13作用下,气体流速下降且产生多项变化,粉尘在压力、撞击力、流速降低等因素作用下与气流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粉尘落入迷宫式除尘装置5下方的第二集灰斗8内;没有分解出的细微粉尘,随着气流向上,进入滚筒式除尘装置6内部进行三级沉降,经各滤筒16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环绕力、摩擦力综合处理的含尘气体进入由聚四氟微孔薄膜26和不锈钢膜网27过滤,粉尘与烟气经完全分离后,清洁气体由出气口3排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 一种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包括安装于架体上的尘降室,所述尘降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尘降室内腔沿轴线方向由左向右依次设置有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所述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所述尘降室的底部与U型波浪除尘装置、迷宫式除尘装置和滚筒式除尘装置位置对应的部位分别连接集灰斗,所述U型波浪除尘装置包括固定于尘降室内腔且沿尘降室轴线方向延伸的倒置U型板,所述U型板的槽底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翅,各所述导风翅与尘降室的轴线垂直或交叉,所述U型板上位于相邻两个导风翅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迷宫式除尘装置由多个由左向右间隔设置的片状孔板组成,各孔板与尘降室的轴线垂直或交叉,相邻孔板上的孔呈交错布置,所述滚筒式除尘装置包括多个安装于尘降室内腔且由动力设备及传动装置带动转动的滤筒,各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连接封堵端板和出气端板,所述筒体内腔沿轴向穿置有滚筒轴,所述滚筒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并固定于封堵端板和出气端板,各所述筒体由筒形骨架、包裹于骨架外表面的筒形聚四氟微孔薄膜和附着于聚四氟微孔薄膜外表面的筒形不锈钢膜网组成,所述进气口垂直于各筒体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翅的纵截面呈抛物线形,且导风翅的悬置端朝右下方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的一端设置于进气口右侧的尘降室内腔上端,所述U型板的另一端设置于靠近迷宫式除尘装置的尘降室内腔下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孔板相互平行,各孔板的下端相对其上端向右下方倾斜。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微孔薄膜通过环形第一锁扣与所述骨架两端连接,所述不锈钢膜网通过环形第二锁扣与骨架的两端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降室的内腔设置有两个呈前后分布且沿竖直方向放置的第一、二隔板,各所述筒体上靠近出气端板的一端密封固定于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二隔板上连接有多个带座轴承,各所述滚筒轴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后与对应的带座轴承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板由圆环板和位于圆环板内腔的十字形肋板连接而成,所述肋板与圆环板之间形成四个通孔,所述滚筒轴的一端垂直穿过肋板的中心。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链轮或皮带轮传动机构,各所述滤筒的滚筒轴一端与链轮或皮带轮传动机构的链轮或皮带轮连接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滤筒的筒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调整压套、第一密封座套和第一密封压盖,各所述筒体与第一密封压盖之间分别设置有V型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压盖和第一密封座套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的前、后面,各所述第一密封压盖与第一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第二密封圈,各所述第一密封座套、第一密封压盖与第一隔板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所述第一调整压套的前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一密封座套后端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内,各所述第一调整压套、第一密封座套及筒体之间设置有O型第五密封圈,各所述第一调整压套与第一密封座套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滤筒的滚筒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密封压盖、第二密封座套和第二调整压套,各所述滚筒轴与第二密封压盖之间分别设置有V型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座套和第二密封压盖分别位于尘降室前板的前、后面,各所述第二密封压盖与前板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第四密封圈,各所述第二密封座套、第二密封压盖与前板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各所述第二调整压套的后端分别塞入相应的第二密封座套前端与滚筒轴之间的间隙内,各所述第二调整压套、第二密封座套与滚筒轴之间设置有O型第六密封圈,各所述第二调整压套与第二密封座套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
CN201320505415.5U 2013-08-19 2013-08-19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07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5415.5U CN203507737U (zh) 2013-08-19 2013-08-19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5415.5U CN203507737U (zh) 2013-08-19 2013-08-19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07737U true CN203507737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66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0541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07737U (zh) 2013-08-19 2013-08-19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077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6832A (zh) * 2013-08-19 2013-12-18 冀文平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CN105852148A (zh) * 2016-04-11 2016-08-17 唐山市良机科技有限公司 板栗快速剥壳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6832A (zh) * 2013-08-19 2013-12-18 冀文平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CN103446832B (zh) * 2013-08-19 2015-01-14 冀文平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CN105852148A (zh) * 2016-04-11 2016-08-17 唐山市良机科技有限公司 板栗快速剥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07718U (zh) 滚筒式滤筒及除尘器
CN201735276U (zh) 一种带旋流进口的袋式除尘装置
CN103736604B (zh) 一种旋风湿式静电除尘器
CN106237745A (zh) 旋转格栅自动除尘装置
CN203507737U (zh)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CN106861911B (zh) 一种旋转滚刷式静电除尘器
CN109364665B (zh) 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
CN202179913U (zh) 一种多功能微动力除尘装置
CN107596840A (zh) 一种粮食粉尘负压除尘系统
CN201140009Y (zh) 长袋脉冲袋式除尘器
CN103446832B (zh) 迷宫环绕离心网膜式除尘器
CN103446824A (zh) 滚筒式滤筒及除尘器
CN204073663U (zh) 一种高效复挡旋风除尘器
CN206676538U (zh) 一种旋转滚刷式静电除尘器
CN209392942U (zh) 一种窑炉尾气处理装置
CN207950929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工业除尘器
CN105999910A (zh) 一种飞灰过滤器除尘装置
CN207342408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过滤装置
CN216023914U (zh) 一种自清洁湿式涡流除尘装置
CN202724958U (zh)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2237604U (zh) 一种气流均布的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5517040U (zh) 一种锅炉脱硫除尘装置
CN201182957Y (zh) 粉尘预分离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8436563U (zh) 一种烟气脱硫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CN206652344U (zh) 一种模块化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11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