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01534U - 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01534U CN203501534U CN201320595355.0U CN201320595355U CN203501534U CN 203501534 U CN203501534 U CN 203501534U CN 201320595355 U CN201320595355 U CN 201320595355U CN 203501534 U CN203501534 U CN 203501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solar energy
- water
- pump
-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包括通过管道和分集水器连通的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和末端装置,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和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太阳能采集系统包括集热器与蓄热水箱,末端装置并联有蓄能装置。通过将地热能和太阳能与蓄能装置的结合,在电力低谷时间段上利用蓄能装置将冷量或者热量储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要能量的时间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减少了用户成本,减轻了电力系统负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它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公共建筑、商业会所、私人别墅中均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由于一般的地源热泵系统仅仅使用地热能,适用范围大大受限制。而且利用清洁能源方式单一,节能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常年冷热负荷不均匀的地区,如果采用单一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连续从岩土体取热,将会使岩土体的温度场长期得不到有效恢复,从而造成岩土体温度不断降低,这不仅降低了热泵机组的COP值,同时由于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变化而使热泵运行工况不稳定。
太阳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量大、且资源丰富,绿色环保。然而由于太阳能的能流密度低,且因时因地而变,具有间歇性和不可靠性。太阳能的辐照度受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太阳能的供应就会中断。此外太阳能是一种辐射能,具有即时性,太阳能自身不易储存,必须即时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才能利用和储存。因此,尤其在寒冷地区,单独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一般很难满足要求。
现有的太阳能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可以解决单一地源热泵系统或单一太阳能系统运行时存在的部分问题,但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1.现有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在电力低谷期时一般处于停运行状态,而在空调负荷高峰期时又大量运行,在推行“分时电价”的地区,这样的运行方式使得用户的运行成本增加;2.现有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运行方式也增加了电力高峰期时电力系统的负担,难以实现能源的综合有效利用;3.现有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没有蓄能装置,在设计上须以最大冷负荷或是最大热负荷配置容量,地埋孔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太阳能复合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机组运行效能不足、增加用户成本、增加电力系统负担以及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包括通过管道和分集水器连通的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和末端装置,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和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太阳能采集系统包括集热器与蓄热水箱,末端装置并联有蓄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包括若干个并联的地埋管,蓄热水箱连接有生活热水设备。
集热器依次与蓄热水箱、集水器、末端装置和分水器连通且构成回路。
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出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集水器,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入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输入端均连接至分水器,集水器通过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和分水器连通,所述末端装置与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连通。
集热器与蓄热水箱通过管道连通且构成回路,地埋管换热器系统依次与集水器、末端装置和分水器连通且构成回路。
集热器与蓄热水箱通过管道连接且构成回路,地埋管换热器系统依次与集水器、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和分水器连通且构成回路,末端装置通过管道与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连通且构成回路。
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出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集水器,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入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输入端均连接至分水器,集水器通过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和分水器连通,所述末端装置与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连通且构成回路。
集热器依次与蓄热水箱、集水器、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和分水器连通且构成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地热能和太阳能与蓄能装置的结合,在电力低谷时间段上利用蓄能装置将冷量或者热量储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要能量的时间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减少了用户成本,减轻了电力系统负担,同时始终保持机组的效能最大化;本系统的适用范围大,起到了平衡国家电网和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的效果;本系统减少了设备配置容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了地埋孔的数量及占地面积;本系统设置了节能装置、蓄能装置,可有效提高整个装置的能效比,达到更有效的节能减排、节约成本、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初冬季节运行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冬季运行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初夏季节运行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夏季运行流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夏季夜晚集热器辅助散热流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热量回灌运行流程图。
图中,1.集热器,2.蓄热水箱,3.生活热水设备,4.集水器,5.分水器,6.热泵机组,7.地埋管换热器系统,8.蓄能装置,9.末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参见图1,包括通过管道和分集水器连通的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和末端装置9,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和热泵机组6,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包括若干个并联的地埋管,热泵机组6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太阳能采集系统包括集热器1与蓄热水箱2,蓄热水箱2连接有生活热水设备3,末端装置9并联有蓄能装置8。
参见图2,在初冬季节,集热器1依次与蓄热水箱2、集水器4、末端装置9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即单独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直接供暖。将蓄热水箱2中的热水直接送入末端装置9,进行制热循环来满足建筑物的热负荷要求,推迟了热泵机组6的启动时间,同时太阳能集热系统还可提供热水给生活热水设备3,蓄热水箱2可当作换热器使用。
参见图3,在深冬季节,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出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集水器4,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入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入端均连接至分水器5,集水器4通过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和分水器5连通,末端装置9与热泵机组6的冷凝器连通。由于冬季建筑物热负荷较大,而此时太阳能辐射照度低,集热器1的集热量和集热效率降低,使得集热器所提供的热量不能满足建筑物的热负荷要求,因此单独采用太阳能采集系统进行供暖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此时将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中的工质以及太阳能采集器1中的工质输入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通过热泵机组6中的制冷剂与进入蒸发器的载热工质进行热交换,热量传入热泵机组6冷凝器侧,由末端装置9中的工质进入冷凝器侧与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入空调末端装置9,从而完成制热循环。同时太阳能采集系统还可通过蓄热水箱2和生活热水设备3提供生活热水。当电力低谷期时,蓄能装置8可以将热泵机组6制得的热量进行储存,等到电力高峰期时,再将这部分热量释放出来,供末端装置9使用。
参见图4,在初夏季节,集热器1与蓄热水箱2通过管道连通且构成回路,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依次与集水器4、末端装置9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建筑物的冷负荷要求较小,而且经过冬季的蓄冷,地温较低,地埋管换热器中的介质温度能够满足空调系统的进水要求,将集热器1与蓄热水箱2通过管道连通且构成回路,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与末端装置9通过管道连接且构成回路,即直接将地埋管换热器7的出水作为末端装置9的进水,可以推迟热泵机组9的启动时间,节省能源,同时太阳能采集系统5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当电力低谷期时,蓄能装置8可以将地埋管换热器7提供的冷量进行储存,等到电力高峰期时,再将这部分冷量释放出来,供末端装置9使用。
参见图5,在夏季,集热器1与蓄热水箱2通过管道连接且构成回路,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依次与集水器4、热泵机组6的冷凝器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末端装置9通过管道与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连通且构成回路。地埋管换热器7经过初夏季节的运行,不断将热量带入土壤中,使得地温逐渐升高,不能满足建筑物冷符合要求,这时启动热泵机组6,将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通过管道与分集水器、冷凝器连接且构成回路,蒸发器通过管道与末端装置9连接且构成回路。此时,末端装置9的工质进入蒸发器,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中的工质进入冷凝器,进行制冷循环。同时太阳能集热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当电力低谷期时,蓄能装置8可以将热泵机组6制得的冷量进行储存,等到电力高峰期时,在将这部分冷量释放出来,供末端装置9使用。夏季制冷时可采用间歇运行的方式,使土壤温度场得到有效的恢复,从而提高热泵机组9的制冷或制热系数。若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或者太阳能提供的热量太少难以满足生活热水的要求时,可通过与热泵机组冷凝端的换热,使蓄热水箱中的水达到生活热水所需的温度要求。
参见图6,在夏季夜间运行时,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出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集水器4,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入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入端均连接至分水器5,集水器4通过热泵机组6的冷凝器侧和分水器5连通,末端装置9与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侧连通且构成回路。系统运行时,为保证生活热水的要求,蓄热水箱温度达到要求以后,夜间便从环路中断开,独立供生活热水。将太阳能采集系统与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并联,使集热器1当做辅助散热设备,减少了夏季向地下的排热量,使地下温度在数年内保持稳定,以保证机组在高效下运行。
参见图7,当冬季室内热负荷较小、集热器1温度较高时,在保证满足生活热水要求的前提下,集热器1依次与集水器4、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可以将集热器1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储存,这样可以使土壤的温度得到较快的恢复,又可以降低进入集热器1的流体温度,提高集热效率。对于只采用冬季单制热的地区,也可以在春、夏、秋季将集热器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储存,使土壤的温度场得到恢复,以保证地热源温度场的恒定。
图1为整个系统原理图,图2—图7为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工况时通过阀门的开闭而形成的各个对应的环路。
将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蓄能装置集成应用。初冬季节空调热负荷较低时,利用太阳能源直接供热;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深冬季节,太阳能源难以满足空调热负荷的要求,此时启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源辅助供热;初夏季节空调冷负荷较低时,采用地埋管换热器从地下换得的冷量直接供冷;夏季空调冷负荷较高时启动热泵机组利用制冷剂制冷以满足调冷负荷要求。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全年提供生活热水,系统运行工况处于电力低谷期时,利用蓄能装置将系统获得的冷量或者热量储存起来,到电力高峰期时将储存的能量输送到空调末端,通过蓄能装置减小电力系统的负担。本实用新型通过系统的联合运行,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整个系统节能最大化,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运行能效。
整个系统包括通过管道和分集水器连通的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和末端装置,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和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太阳能采集系统包括集热器与蓄热水箱,末端装置并联有蓄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由集热器1、蓄热水箱2、生活热水设备3、集水器4、分水器5、热泵机组6、地埋管换热器7、蓄能装置8、末端装置9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冷、热交换通过管道中的循环水和制冷剂的循环来实现,各种不同运行情况下系统的运行主要依靠分集水器的联接和相关阀门的开闭来实现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联合运行或者功能的转换。
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集热器1辅助热源供热时,热泵机组6的蒸发温度较高,使得热泵压缩机的耗电量减少,节省运行费用;在冬季运行时由于蒸发温度较高,使得用户侧出水或空气出口温度上升,舒适性提高;在系统设计时,使地源热泵机组6可以按照夏季工况进行设计,从而减小了地下换热器的容量,减少了地源热泵地下部分的投资;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地热能和太阳能均属绿色清洁能源,再结合蓄能技术,达到了有效的节能减排、节约成本、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蓄能装置8,在电力低谷时间段上利用蓄能装置冷量或者热量储存起来,在末端装置9需要能量的时间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从而起到平衡国家电网和合理利用能源效果,为用户节省了运行费用,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达到更有效的节能减排、节约成本、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该方案可以减少设备配置容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可以减少地埋孔的数量及占地面积。
Claims (8)
1.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和分集水器连通的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和末端装置(9),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和热泵机组(6),热泵机组(6)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的太阳能采集系统包括集热器(1)与蓄热水箱(2),所述的末端装置(9)并联有蓄能装置(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包括若干个并联的地埋管,所述的蓄热水箱(2)连接有生活热水设备(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1)依次与蓄热水箱(2)、集水器(4)、末端装置(9)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出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集水器(4),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入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入端均连接至分水器(5),集水器(4)通过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和分水器(5)连通,所述末端装置(9)与热泵机组(6)的冷凝器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1)与蓄热水箱(2)通过管道连通且构成回路,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依次与集水器(4)、末端装置(9)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1)与蓄热水箱(2)通过管道连接且构成回路,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依次与集水器(4)、热泵机组(6)的冷凝器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所述的末端装置(9)通过管道与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连通且构成回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出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出端均连接至集水器(4),太阳能采集系统的输入端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的输入端均连接至分水器(5),集水器(4)通过热泵机组(6)的冷凝器和分水器(5)连通,所述末端装置(9)与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连通且构成回路。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1)依次与蓄热水箱(2)、集水器(4)、地埋管换热器系统(7)和分水器(5)连通且构成回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95355.0U CN203501534U (zh) | 2013-09-25 | 2013-09-25 | 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95355.0U CN203501534U (zh) | 2013-09-25 | 2013-09-25 | 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01534U true CN203501534U (zh) | 2014-03-26 |
Family
ID=50332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9535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01534U (zh) | 2013-09-25 | 2013-09-25 | 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01534U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4526A (zh) * | 2014-06-11 | 2014-08-20 | 何森 | 一种使用热泵空调和太阳能的冷暖系统 |
CN104534734A (zh) * | 2014-12-04 | 2015-04-2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多源耦合的二氧化碳地源热泵系统 |
CN105465926A (zh) * | 2015-12-11 | 2016-04-06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 |
CN113124586A (zh) * | 2019-12-30 | 2021-07-16 | 天津中工环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地源热泵制冷制热蓄能再利用系统 |
CN113606633A (zh) * | 2021-06-29 | 2021-11-05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双玻双面pv/t组件与热泵耦合的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701266A (zh) * | 2020-05-20 | 2021-11-26 | 北京新元瑞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蓄能式换热系统及蓄能式换热系统的换热方法 |
CN114087804A (zh) * | 2021-11-25 | 2022-02-25 | 天津大学 | 复合式地源热泵蓄能分布式能源系统及供热方法 |
CN114688764A (zh) * | 2022-05-31 | 2022-07-01 | 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 | Pv/t耦合双源热泵的建筑综合供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962508A (zh) * | 2021-12-28 | 2023-04-14 | 重庆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利用的房屋温度调控系统 |
CN117490272A (zh) * | 2023-11-28 | 2024-02-02 | 广州市耀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系统 |
-
2013
- 2013-09-25 CN CN201320595355.0U patent/CN2035015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4526A (zh) * | 2014-06-11 | 2014-08-20 | 何森 | 一种使用热泵空调和太阳能的冷暖系统 |
CN104534734A (zh) * | 2014-12-04 | 2015-04-2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多源耦合的二氧化碳地源热泵系统 |
CN105465926A (zh) * | 2015-12-11 | 2016-04-06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 |
CN105465926B (zh) * | 2015-12-11 | 2022-07-19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 |
CN113124586A (zh) * | 2019-12-30 | 2021-07-16 | 天津中工环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地源热泵制冷制热蓄能再利用系统 |
CN113701266A (zh) * | 2020-05-20 | 2021-11-26 | 北京新元瑞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蓄能式换热系统及蓄能式换热系统的换热方法 |
CN113606633A (zh) * | 2021-06-29 | 2021-11-05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双玻双面pv/t组件与热泵耦合的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087804A (zh) * | 2021-11-25 | 2022-02-25 | 天津大学 | 复合式地源热泵蓄能分布式能源系统及供热方法 |
CN115962508A (zh) * | 2021-12-28 | 2023-04-14 | 重庆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利用的房屋温度调控系统 |
CN114688764A (zh) * | 2022-05-31 | 2022-07-01 | 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 | Pv/t耦合双源热泵的建筑综合供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3231726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 | Pv/t耦合双源热泵建筑综合供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7490272A (zh) * | 2023-11-28 | 2024-02-02 | 广州市耀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01534U (zh) | 一种蓄能式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的复合系统 | |
CN202253940U (zh) | 一种寒区用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能源系统 | |
CN101832682B (zh) | 太阳能吸收式储能制冷系统 | |
CN202382474U (zh) | 太阳能、地热一体化集成蓄电、加热、制冷系统 | |
CN101900387A (zh) | 一种新型的地热能太阳能中央空调系统 | |
CN205037401U (zh) | 一种分区补热的跨季节蓄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 |
CN104061717B (zh) | 一种季节性蓄热太阳能低温热发电复合地源热泵系统 | |
CN101893299A (zh) | 基于相变蓄冷的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 | |
CN204141897U (zh) | 太阳能低温热发电复合地源热泵系统 | |
CN110145796B (zh) | 一种太阳能支撑的微能源网 | |
CN201187827Y (zh) | 双向热泵太阳能供热系统 | |
CN109611937B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及相变蓄热耦合供热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204629871U (zh) | 一种分布式风能/光伏独立能源驱动的冷热双效蓄能空调系统 | |
CN101832611A (zh) | 一种光、电和地热一体化空调系统装置 | |
CN102679619B (zh) | 基于雨水蓄渗及太阳能蓄热—土壤源热泵一体化系统 | |
CN201032233Y (zh) | 蓄冷蓄热型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机 | |
CN106931674A (zh) | 一种太阳能与土壤源联合供能的双热源热泵及跨季节蓄能系统 | |
CN101769654B (zh) | 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以及供热方法 | |
CN104482691B (zh) | 一种从环境取热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201259282Y (zh) | 全热回收蓄能型地能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 |
CN209960601U (zh) | 一种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综合供热系统 | |
CN203757910U (zh) | 一种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热泵复合供暖空调系统 | |
CN103644591B (zh) | 一种采用太阳能蓄热水池及热泵的复合供暖空调系统 | |
CN101806515B (zh) | 太阳能空调热水三联供系统 | |
CN202675732U (zh) | 自适应匹配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