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93778U -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93778U
CN203493778U CN201320631191.2U CN201320631191U CN203493778U CN 203493778 U CN203493778 U CN 203493778U CN 201320631191 U CN201320631191 U CN 201320631191U CN 203493778 U CN203493778 U CN 203493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nvenient
parts
support portion
integrate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11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德嵘
陈晓丹
李玉茜
高小龙
李传民
胡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icro-Tech Co Ltd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icr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icr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icr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311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93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93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937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包括骨架部分,所述骨架部分由一根线材编制而成。所述骨架包括两端的开口部分、连接两端开口部分的两个以上的中间支撑部以及连接部;相邻开口部分和支撑部之间,以及相邻的支撑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开口部分、支撑部以及连接部由一根线材编制而成;其中开口部分和支撑部呈菱形网格,连接部呈Z形波浪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放置在人体各种器官管道(血管、气管以及消化道管道等)之内的医疗器材,特别是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领域里经常会出现人体内的管腔由于不同原因而引起狭窄或梗阻等疾病,为了减轻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介入疗法逐渐发展起来该疗法是用导管将药物或手术器材送到病变处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高弹性网状支架的导入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 
现在非血管管腔内的支架主要以单一编制方式支架为住,在一些病变情况下其弯曲性能不理想,径向支撑力不够,置入后轴向缩短率较大,从而产生较多并发症,严重时导致二次手术等问题。同时,此类支架的回收问题一直也比较困扰。 
起初,支架植入人体后是无法回收的,一旦支架放置位置不当或病人的并发症较严重,不能及时安全有效地取出支架,将会产生较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临床上对支架提出了可回收的技术要求,并且对于人体内的支架的植入期限的要求也需要支架具有可回收性,否则会在人体内产生组织增生、丝材因腐蚀而断裂导致官腔穿孔、出血等严重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包括骨架部分,所述骨架部分由一根线材编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骨架包括两端的开口部分、连接两端开口部分的两个以上的中间支撑部以及连接部; 
相邻开口部分和支撑部之间,以及相邻的支撑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所述开口部分、支撑部以及连接部由一根线材编制而成; 
其中开口部分和支撑部呈菱形网格,连接部呈Z形波浪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口部分背离支撑部一端的顶部设有一组收纳环结构,收纳 环内穿过回收线,方便医生取出支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材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者可降解材料材质的线材。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镍钛合金丝,高分子材料如PE(聚乙烯)、PU(聚氨基甲酸酯)、PTFE(聚四氟乙烯);或者可降解材料如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PLLA(聚乳酸)、PGA(聚乙二醇酸)等材质的线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回收线为高分子材料,如PE(聚乙烯)、PU(聚氨基甲酸酯)、PTFE(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骨架外围包覆有一层薄膜,防止增生组织向支架内生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优点如下:1、与单根丝材使用单一编制方式制作的支架或者由多根丝材编制的分段支架相比,本设计的顺应性更好,在人体腔道弯曲的部位能更好的的贴合腔道的壁,可以更好地发挥支撑体腔的作用。2、由于本设计使用一根丝材编制支架,支架作为一个整体,在放置人体数月后,需要回收支架时,由于支架变形中的阻力变小,该支架可以更方便的被拖入内窥镜中,有方便回收、安全性高的有益效果。3相比多根丝材编制的分段支架,该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变强。4由于支架整体仅由一根丝材编制完成,相对于多根丝材编制的支架来讲,丝材的收头变少,由丝材穿出支架造成穿孔的情况相应的变少,因而更加的安全。5、由于支架编制过程中收头变少,支架的定型工艺更加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编制过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编制过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编制过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编制过程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包括骨架部分,所述骨架部分由 一根线材编制而成。所述骨架包括两端的开口部分1,连接两端开口部分的两个以上的中间支撑部2,以及连接部3;相邻开口部分1和支撑部2之间,以及相邻的支撑部2之间通过连接部3连接;所述开口部分、支撑部以及连接部由一根线材编制而成。其中开口部分和支撑部呈菱形网格,连接部呈Z形波浪连接。所述开口部分背离支撑部一端的顶部设有一组收纳环4结构,收纳环4内穿过回收线5。 
所述线材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者可降解材料材质的线材。 
所述回收线为高分子材料。 
所述骨架外围包覆有一层薄膜。 
本实用新型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的编制方法,在圆柱体编制模具上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编制: 
步骤1,从骨架的任意一个开口部分或支撑部的菱形网格部分开始编制,以围绕模具在固定钉间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当前开口部分或支撑部单元的编制; 
步骤2,将丝材跨过相邻的连接部单元,以围绕模具在固定钉间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相邻的下一个开口部分或支撑部单元的编制,直到所有的开口部分和支撑部的菱形网格编制完成; 
步骤3,从当前的开口部分或支撑部开始做Z形波浪连接部单元的编制,将丝材呈Z形波浪来回穿过相邻开口部分或支撑部的菱形网格的邻近部分,绕过模具一个圆周之后,完成一个Z形波浪连接部的编制; 
丝材穿过相邻的支撑部,继续围绕模具编制下一个连接部,直到所有连接部编制完成,并在步骤1的开始位置收口。 
在模具头端的外圆周上缠绕一圈钢丝绳作为固定线圈,模具头端的径向的设置有一组凹槽,当丝材编制到骨架的开口部分的末端时,丝材穿过模具的凹槽,从钢丝绳下方穿过,绕一个圈返回,从而形成一个收纳环。 
最终编制结果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提高了支架的顺应性,在转弯的人体结构中有更高的形状顺应性。与现有的多根丝材编制而成的分段支架相比,本支架由一根丝材编制而成,方便支架的整体回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要编制一个包括首尾两个开口部分1,中间三个支撑部2以及四个连接部3构成的支架时,编制方法具体如下: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一体式支架的编制方法,在圆柱体编制模具6上进行编制。模具6包括两侧的头端6a以及中间部6b,其中头端6a与轴oo’同向的凹槽6a1,凹槽有多个,环绕头端6a间隔排列设置。在模具头端的顶部的外圆周上缠绕一圈钢丝绳6a2,中间部6b上设有一组小孔6b1,小孔6b1内设有固定钉,用于编制菱形网格进行定型。编制步骤如下: 
如图2所示,步骤1,从骨架的右边第一个支撑部的菱形网格部分开始编制,按照图中箭头方向,以围绕模具在固定钉间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当前开口部分或支撑部单元的编制。 
如图3所示,当右边第一个支撑部编制完成后,进行步骤2,按照图中箭头方向,将丝材跨过相邻的连接部单元,以围绕模具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相邻的左侧下一个支撑部单元的编制,如图4所示(图中省略两开口部分)。直到所有的开口部分和支撑部的菱形网格编制完成。当丝材编制到骨架的开口部分的末端时,丝材穿过模具的凹槽,从钢丝绳下方穿过,绕一个圈,从而形成一个收纳环。 
如图5所示(图中省略左侧菱格部分以及两开口部分示意图),当所有的开口部分和支撑部的菱形网格编制完成,进行步骤3,按照图中箭头方向,从当前的开口部分或支撑部开始Z形波浪连接部单元的编制,将丝材呈Z形波浪来回穿过相邻开口部分或支撑部的菱形网格的邻近部分,绕过模具一个圆周之后,完成一个Z形波浪连接部的编制;跳过相邻的开口部分或支撑部,继续围绕模具编制下一个连接部,直到所有连接部编制完成,并在步骤1的开始位置收口。 
最终的成型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6)

1.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包括骨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部分由一根线材编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两端的开口部分、连接两端开口部分的两个以上的中间支撑部以及连接部;
相邻开口部分和支撑部之间,以及相邻的支撑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所述开口部分、支撑部以及连接部由一根线材编制而成;
其中开口部分和支撑部呈菱形网格,连接部呈Z形波浪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分背离支撑部一端的顶部设有一组收纳环结构,收纳环内穿过回收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者可降解材料材质的线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线为高分子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外围包覆有一层薄膜。
CN201320631191.2U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93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1191.2U CN203493778U (zh)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1191.2U CN203493778U (zh)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93778U true CN203493778U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2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119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93778U (zh)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937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5310A (zh) * 2013-10-12 2014-01-15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CN107296668A (zh) * 2017-08-01 2017-10-27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非覆膜血管支架及其释放方法
CN107530176A (zh) * 2015-04-15 2018-01-02 M.I.泰克株式会社 支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5310A (zh) * 2013-10-12 2014-01-15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CN103505310B (zh) * 2013-10-12 2015-04-08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CN107530176A (zh) * 2015-04-15 2018-01-02 M.I.泰克株式会社 支架制造方法
CN107530176B (zh) * 2015-04-15 2019-08-16 M.I.泰克株式会社 支架制造方法
CN107296668A (zh) * 2017-08-01 2017-10-27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非覆膜血管支架及其释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5310B (zh)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CN102871700B (zh) 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
CN103099652B (zh) 一种左心耳封堵装置以及一种输送系统
CN106466196B (zh) 一种分体式左心耳封堵器
CN104434352B (zh) 一种顺应性可回收气道覆膜内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CN202724037U (zh) 一种治疗动脉瘤用的支架及其输送系统
CN203226856U (zh) 一种左心耳封堵装置以及一种输送系统
CN102335052A (zh) 抗再狭窄消化道内支架
CN204033540U (zh) 分段复合式支架型人造血管
CN203493778U (zh)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
CN203943701U (zh) 一种新型的可拆卸的输送系统
WO2013086868A1 (zh) 混合式结构管腔内可回收支架
CN204814031U (zh) 一种改进的左心耳封堵器
CN204181678U (zh) 左心耳封堵系统
CN108143447A (zh) 一种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封堵装置
CN204971418U (zh) 一种左心耳封堵器
CN103379882B (zh) 可移除式支架和生产方法
CN203988521U (zh) 一种非对称圆锥形血管支架
CN103948455A (zh) 一种腹主动脉支架
CN205041573U (zh) 支气管主干枝芽分杈型内支架
CN104546245A (zh) 医用支架、医用支架取出器及取出方法
CN106974694A (zh) 医疗器械执行端及介入治疗系统、使用方法
CN204379495U (zh) 医用支架取出器
CN206586978U (zh) 一种经导管介入治疗瓣周漏专用封堵器
CN206473354U (zh) 一种经导管介入治疗瓣周漏专用椭圆形封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08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