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77690U -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77690U
CN203477690U CN201320609134.4U CN201320609134U CN203477690U CN 203477690 U CN203477690 U CN 203477690U CN 201320609134 U CN201320609134 U CN 201320609134U CN 203477690 U CN203477690 U CN 203477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wivel joint
bearing
core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091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胜虎
李国超
王德元
刘叔伦
李忠彦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6091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77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77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776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旋转接头(12)的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多个向心轴承(5)和/或推力轴承(4)。装卸臂的内回转臂(13)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接头(12),外回转管路(16)的一端通过旋转单元(15)与内回转臂(13)连接。装卸设备的轴承(24)通过轴(29)与三通接头(20)连接,快速接头(25)与活动管路(17)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卸设备,通过旋转接头(12)及由旋转接头(12)构成的旋转单元(15),可以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任意的旋转,可使快速接头(25)灵活调整到装卸所需位置,耐压高,安全可靠、寿命长。

Description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城市越来越多,以天然气为能源的汽车也越来越多,压缩天然气的用量和加气站的数量不断增加,用于压缩天然气的装卸装置也在增多。由于压缩天然气的压力高达25MPa,存在储存容器和输送管道破裂爆炸的危险性,同时它也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性。目前,压缩天然气的装卸装置都是采用软管。但是,使用国外进口软管存在如下缺点:1、操作人员在装卸压缩天然气时,使用装置前放开和用后收起软管,需要拖着5米多长的软管调整装卸口的位置以便与压缩天然气装载车辆连接,由于软管有一定的硬度和重量,操作不灵活,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与钢管相比,软管的承压能力低,因此,在装卸压缩天然气过程中有时出现爆裂,泄露而造成安全事故;3、由于软管与管接头采用扣压的方式连接,二者容易发生拔脱现象,以致抗压力冲击能力低;4、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存在产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5、在使用中,由于需要经常收放软管,并且压缩天然气装载车辆的停放位置不固定,以致软管要经常在地上拖来拖去,与地面产生摩擦而造成磨损;6、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平铺拖拉在地上,如果用后忘记收起,甚至会被砸伤和被车辆轧坏;7、软管在使用时,受内部天然气腐蚀和外部风吹、日晒、雨淋的共同作用,容易老化,寿命短。国外进口软管,质保期仅为6个月,一般使用一年,则不允许继续使用;8、国外进口软管价格昂贵且需花费外汇,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又进一步增加了使用成本,若长期购买,将会增加国家的外汇负担。
由于软管具有能弯曲的特点,经常用于输送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的管路或设备上,目前,压缩天然气(CNG)的装卸装置就采用软管。为了使钢管构成的管路能够适用于输送流体,就需要将钢管构成的管路改造成能够活动和能够调整管路进出口位置,通用方法是使用既能相互旋转又能密封的旋转接头连接钢管。目前使用的旋转接头的结构通常存在如下缺点是:1、采用双滚道和钢球转动结构:即在转芯和外壳上加工双滚道,在滚道里安装钢球,但由于滚道加工的难度大,难以到达较高的几何精度和轴向位置尺寸精度,这种结构给旋转接头的安装和拆卸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仅设置一道端面密封件:即只在转芯和法兰压盖的端面之间安装单个端面密封件,只有一道端面密封,密封可靠性差,一旦失效就会产生泄露;3密封件的密封槽是在与密封件相接触的两个零件端面上加工止口的形式,端面凸凹不平,难以提高表面光滑度,密封件和端面的接触状况不良;4、用于制造旋转接头的材料不进行热处理,硬度太低,如果使用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也不会提高硬度。虽然有些材料热处理能提高硬度,但又存在变形的缺陷,对运动精度和运动平稳性存在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密封槽的尺寸精度,密封性难以保证。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当前的旋转接头只能用于2MPa以下的气体装卸设备中,不能在高压气体设备上使用,特别是不能适用于压力高达25MPa的压缩天然气的装卸臂。
针对现有技术中仅能通过软管装卸压缩天然气、由钢管制成的管路由于旋转接头存在结构上的缺陷无法装卸压缩天然气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仅能通过软管装卸压缩天然气、由钢管制成的管路由于旋转接头存在结构上的缺陷无法装卸压缩天然气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接头12,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多个向心轴承5和/或推力轴承4,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旋转接头12,其中,所述推力轴承4的一端固定置于向心轴承5壳体2底部与向心轴承5内环之间。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旋转接头12,其中,所述推力轴承4和向心轴承5装置之间设置有半圆卡环7;所述半圆卡环7套设在转芯3外部的环形槽内;所述半圆卡环7外部套装有卡环定位套8。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旋转接头12,其中,所述双道密封装置6包括圆环密封套9、端面内向密封10、密封支撑外套11;
所述转芯3端面内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法兰压盖1端面内侧边缘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对应的第二环形槽,所述圆环密封套9置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构成的腔室内;
所述转芯3端面外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环形槽,密封支撑外套11置于第三环形槽内,端面内向密封10置于密封支撑外套11、圆环密封套9、转芯3端面、法兰压盖1端面构成的腔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装卸臂,其包含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旋转接头12,其中,所述装卸臂包括内回转臂13、外回转臂14,内回转臂13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接头12;
所述外回转臂14包括由旋转接头12构成的可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的旋转单元15、外回转管路16、活动管路17,外回转管路16的一端通过旋转单元15与内回转臂13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单元15与活动管路17连接;
所述内回转臂13包括竖直管路18和水平管路19,所述竖直管路18上端通过三通接头20与水平管路19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装卸臂,其中,所述旋转单元15包括两个旋转接头12、三个弯头21,其中第一个旋转接头12的下端与第一个弯头21的向上端口连接、上端与第二弯头21的向下端口连接,第二个弯头21的水平端口与第二个旋转接头12的左端连接,第二个旋转接头12的右端与水平放置的第三个弯头21的其中一个水平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装卸臂,其中,所述装卸臂还包括弹簧平衡器22;所述弹簧平衡器22的缸体上的转轴29与固定在外回转臂14上的支座铰接,弹簧平衡器22的伸缩拉杆与固定在第二个旋转接头12上的拉板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装卸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装卸臂,其中,
所述装卸设备包括立柱架23、轴承壳体、轴承24、快速接头25、进出口接头26,所述轴承24通过安装在立柱架23上部的轴承壳体与立柱架23连接,所述轴承24通过轴29与装卸臂上的三通接头20连接,所述快速接头25与装卸臂上的活动管路17连接,所述进出口接头26通过支撑弯头轴27与装卸臂的内回转臂13下端的旋转接头12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装卸设备,其中,所述支撑弯头轴27与进出口接头26之间设置有球阀28。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装卸设备,其中,所述装卸设备是压缩天然气装卸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本实用新型,旋转接头12的壳体2与转芯3之间设置的多个轴承24,提高了转动性能和灵活性,径向力由向心轴承5承担,可由推力轴承4承担轴向力,承载更合理,减轻了向心轴承5的负荷,延长了轴承24的寿命,维修拆装方便;采用两道密封,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加了密封的可靠、安全性,进而适用于压力高达25MPa的压缩天然气的装卸臂的使用。通过旋转接头12及旋转接头12构成的旋转单元15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装卸臂在要求的范围内到达任意位置。装卸设备采用钢管框架结构,通过立柱架23固定在地面上,所有的重量由立柱架23承担,不用操作人员承担;钢管构成的竖直管路18、水平管路19和外回转管路16通过与旋转接头12及由旋转接头12构成的旋转单元15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装卸臂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任意旋转,可使快速接头25灵活调整到装卸所需位置,以便使快速接头25与运输天然气的车辆容器实现对接方便、灵活,并且钢管相对于软管的承压能力更高,在装卸压缩天然气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爆裂、泄露而造成安全事故,能耐受内部天然气腐蚀和外部风吹、日晒、雨淋的共同作用,不易老化;在使用时,由于不需要收放管路和装置,并且管路和旋转接头12等零部件悬空脱离地面,与地面不产生摩擦,避免了磨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接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接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接头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接头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接头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卸设备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A-A视图;
图8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卸设备的俯视图。
在图1、2、3、4、5中,3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所述旋转接头12,可以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多个向心轴承5和/或推力轴承4,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具体的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旋转接头12可以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一个推力轴承4和二个向心轴承5,所述二个向心轴承5中间设置有内支撑套、和外支撑套;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旋转接头12可以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一个推力轴承4和三个向心轴承5;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旋转接头12也可以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二个向心轴承5,所述二个向心轴承5中间设置有内支撑套、和外支撑套;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旋转接头12也可以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三个向心轴承5;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旋转接头12也可以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二个向心轴承5;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具体的,其中,所述旋转接头12也可以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4;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接触端面处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本实用新型,旋转接头12的壳体2与转芯3之间设置的多个轴承24,提高了转动性能和灵活性,径向力由向心轴承5承担,可由推力轴承4承担轴向力,承载更合理,减轻了向心轴承5的负荷,延长了轴承24的寿命,维修拆装方便;采用两道密封,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进而适用于压力高达25MPa的压缩天然气的装卸臂的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其中,所述推力轴承4的一端固定置于壳体2底部与向心轴承5内环之间。向心轴承5使两个对接部件能够相互灵活转动,承受管路及其上的零部件的重力和重力产生的弯曲力矩,推力轴承4的设置用以承受压力流体或气体在法兰压盖1和转芯3之间产生的轴向力。法兰压盖1和壳体2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形成坚固的外壳,使转芯3、向心轴承5、推力轴承4安装在转芯3上后并定位在里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推力轴承4和向心轴承5装置之间设置有半圆卡环7;所述半圆卡环7套设在转芯3外部的环形槽内;所述半圆卡环7外部套装有卡环定位套8。半圆卡环7的作用是固定向心轴承5在转芯3上的轴向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其中,所述双道密封装置6包括圆环密封套9、端面内向密封10、密封支撑外套11;
所述转芯3端面内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法兰压盖1端面内侧边缘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对应的第二环形槽,所述圆环密封套9置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构成的腔室内;所述转芯3端面外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环形槽,密封支撑外套11置于第三环形槽内,端面内向密封10置于密封支撑外套11、圆环密封套9、转芯3端面、法兰压盖1端面构成的腔室内。双道密封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并且这两道密封都是在内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使其更紧密的贴合在与其接触的零件上,压力越高,密封越紧。为了改善转芯3和法兰压盖1两个零件的密封端面的工艺性以便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将这两个零件的密封面设计成平面,没有止口,易于加工。为了径向固定端面内向密封10而增加了密封支撑外套11,同时密封支撑外套11还起到了轴向固定压紧向心轴承5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旋转接头12,其中,也可在所述壳体2和法兰压盖1之间设置有O型圈30;所述壳体2和转芯3之间设置有格莱圈3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卸臂,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旋转接头12,其中,所述装卸臂包括内回转臂13、外回转臂14,内回转臂13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接头12;该旋转接头12可使内回转臂13在水平面内绕立轴转动即绕Z轴回转。
所述外回转臂14包括由旋转接头12构成的可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的旋转单元15、外回转管路16、活动管路17,外回转管路16的一端通过旋转单元15与内回转臂13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单元15与活动管路17连接;
所述内回转臂13包括竖直管路18和水平管路19,所述竖直管路18上端通过三通接头20与水平管路19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本实用新型,旋转接头12的壳体2与转芯3之间设置的多个轴承24,提高了转动性能和灵活性,径向力由向心轴承5承担,可由推力轴承4承担轴向力,承载更合理,减轻了向心轴承5的负荷,延长了轴承24的寿命,维修拆装方便;采用两道密封,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加了密封的可靠、安全性,进而适用于压力高达25MPa的压缩天然气的装卸臂的使用。通过旋转接头12及旋转接头12构成的旋转单元15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装卸臂在要求的范围内到达任意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其中,所述旋转单元15包括两个旋转接头12、三个弯头21,其中第一个旋转接头12的下端与第一个管的向上端口连接、上端与第二弯头21的向下端口连接,第二个弯头21的水平端口与第二个旋转接头12的左端连接,第二个旋转接头12的右端与水平放置的第三个弯头21的其中一个水平端口连接。第一个旋转接头12使外回转臂14及与其相连接的零部件在水平面内绕立轴转动即绕Z轴回转;第二个旋转接头12使外回转臂14及与其相连接的零部件在竖直平面内绕水平轴转动即绕X/Y轴回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在所述立管和水平管之间设置斜支架32,斜支架32的两端分别于立管和水平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装卸臂还包括弹簧平衡器22;所述弹簧平衡器22的缸体上的转轴29与固定在外回转臂14上的支座铰接,弹簧平衡器22的伸缩拉杆与固定在第二个旋转接头12上的拉板铰接。弹簧平衡器22不但用来平衡外回转臂14及相连接零部件的重力,使其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还不影响在向上或向下操纵装卸臂时,使其上下摆动的功能,以便调整快速接头25的高低。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装卸设备,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的装卸臂,其中,
所述装卸设备包括立柱架23、轴承壳体、轴承24、快速接头25、进出口接头26,
所述轴承24通过安装在立柱架23上部的轴承壳体与立柱架23连接,所述轴承24通过轴29与装卸臂上的三通接头20连接,所述快速接头25与装卸臂上的活动管路17连接,所述进出口接头26通过支撑弯头轴27与装卸臂的内回转臂13下端的旋转接头12连接。其中,所述支撑弯头轴27也可以固定在立柱架23上。压缩天然气可以从固定在立柱架23上的进出口接头26进入,经过装卸臂从快速接头25输出,作为装车使用,也可以从快速接头25进入,从固定在立柱架23上的进出口接头26出来,作为卸车使用。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本实用新型,旋转接头12的壳体2与转芯3之间设置的多个轴承24,提高了转动性能和灵活性,径向力由向心轴承5承担,可由推力轴承4承担轴向力,承载更合理,减轻了向心轴承5的负荷,延长了轴承24的寿命,维修拆装方便;采用两道密封,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加了密封的可靠、安全性,进而适用于压力高达25MPa的压缩天然气的装卸臂的使用。装卸设备采用钢管框架结构,通过立柱架23固定在地面上,所有的重量由立柱架23承担,不用操作人员承担;钢管构成的竖直管路18、水平管路19和外回转管路16通过与旋转接头12及由旋转接头12构成的旋转单元15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装卸臂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任意旋转,实现装卸臂的进出口接头26和快速接头25在要求的范围内能够到达任意一个位置,以便与运输压缩天然气的车辆容器接口灵活、方便的对接。并且钢管相对于软管的承压能力更高,在装卸压缩天然气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爆裂、泄露而造成安全事故,能耐受内部天然气腐蚀和外部风吹、日晒、雨淋的共同作用,不易老化;在使用时,由于不需要收放管路和装置,并且管路和旋转接头12等零部件悬空脱离地面,与地面不产生摩擦,避免了磨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弯头轴27与进出口接头26之间设置有球阀28。在非工作状态时,关闭球阀28,可以在装卸设备中没有燃气介质,与快速接头25组成两道密封,更安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装卸设备,其中,所述装卸设备是压缩天然气装卸设备。压缩天然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平铺拖拉在地上,始终悬空脱离地面,不存在用后遗忘收起,被砸伤或被车辆扎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接头12、装卸臂、装卸设备,整个设备全部采用金属材料,不产生静电,避免与槽车口部发生碰撞产生火花,避免了由于静电产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旋转单元15的旋转接头12和弯头21之间、外回转臂14和旋转单元15之间、内回转单元和旋转单元15之间、内回转单元旋转接头12之间均是通过焊接连接,不产生拔脱,抗压力冲击能力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接头,包括法兰压盖(1)、壳体(2)、转芯(3),壳体(2)一端与法兰压盖(1)连接,另一端与置于其腔内的转芯(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芯(3)与壳体(2)之间安装有多个向心轴承(5)和/或推力轴承(4),所述转芯(3)和法兰压盖(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道密封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4)的一端固定置于壳体(2)底部与向心轴承(5)内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4)和向心轴承(5)装置之间设置有半圆卡环(7);所述半圆卡环(7)套设在转芯(3)外部的环形槽内;所述半圆卡环(7)外部套装有卡环定位套(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道密封装置(6)包括圆环密封套(9)、端面内向密封(10)、密封支撑外套(11);
所述转芯(3)端面内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法兰压盖(1)端面内侧边缘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对应的第二环形槽,所述圆环密封套(9)置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构成的腔室内;
所述转芯(3)端面外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环形槽,密封支撑外套(11)置于第三环形槽内,端面内向密封(10)置于密封支撑外套(11)、圆环密封套(9)、转芯(3)端面、法兰压盖(1)端面构成的腔室内。
5.一种装卸臂,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接头(12),其中,所述装卸臂包括内回转臂(13)、外回转臂(14),内回转臂(13)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接头(12);
所述外回转臂(14)包括由旋转接头(12)构成的可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的旋转单元(15)、外回转管路(16)、活动管路(17),外回转管路(16)的一端通过旋转单元(15)与内回转臂(13)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单元(15)与活动管路(17)连接;
所述内回转臂(13)包括竖直管路(18)和水平管路(19),所述竖直管路(18)上端通过三通接头(20)与水平管路(1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单元(15)包括两个旋转接头(12)、三个弯头(21),其中第一个旋转接头(12)的下端与第一个弯头(21)的向上端口连接、上端与第二弯头(21)的向下端口连接,第二个弯头(21)的水平端口与第二个旋转接头(12)的左端连接,第二个旋转接头(12)的右端与水平放置的第三个弯头(21)的其中一个水平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臂还包括弹簧平衡器(22);所述弹簧平衡器(22)的缸体上的转轴(29)与固定在外回转臂(14)上的支座铰接,弹簧平衡器(22)的伸缩拉杆与固定在第二个旋转接头(12)上的拉板铰接。
8.一种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卸臂,其中,
所述装卸设备包括立柱架(23)、轴承壳体、轴承(24)、快速接头(25)、进出口接头(26),所述轴承(24)通过安装在立柱架(23)上部的轴承壳体与立柱架(23)连接,所述轴承(24)通过轴(29)与装卸臂上的三通接头(20)连接,所述快速接头(25)与装卸臂上的活动管路(17)连接,所述进出口接头(26)通过支撑弯头轴(27)与装卸臂的内回转臂(13)下端的旋转接头(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弯头轴(27)与进出口接头(26)之间设置有球阀(28)。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设备是压缩天然气装卸设备。
CN201320609134.4U 2013-09-30 2013-09-30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77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9134.4U CN203477690U (zh) 2013-09-30 2013-09-30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9134.4U CN203477690U (zh) 2013-09-30 2013-09-30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77690U true CN203477690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26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0913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77690U (zh) 2013-09-30 2013-09-30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7769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370A (zh) * 2013-09-30 2014-01-01 张胜虎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CN105889754A (zh) * 2016-06-02 2016-08-24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可伸缩式岸基lng加注臂
CN107166119A (zh) * 2017-05-18 2017-09-15 芜湖映日科技有限公司 喷涂旋转靶材用的旋转接头
CN110005887A (zh) * 2019-04-30 2019-07-12 鞍山市昱虎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可拆装式防冰冻低温流体旋转接头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370A (zh) * 2013-09-30 2014-01-01 张胜虎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CN103486370B (zh) * 2013-09-30 2015-09-16 张胜虎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CN105889754A (zh) * 2016-06-02 2016-08-24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可伸缩式岸基lng加注臂
CN105889754B (zh) * 2016-06-02 2018-05-25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可伸缩式岸基lng加注臂
CN107166119A (zh) * 2017-05-18 2017-09-15 芜湖映日科技有限公司 喷涂旋转靶材用的旋转接头
CN110005887A (zh) * 2019-04-30 2019-07-12 鞍山市昱虎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可拆装式防冰冻低温流体旋转接头
CN110005887B (zh) * 2019-04-30 2024-03-12 鞍山市昱虎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可拆装式防冰冻低温流体旋转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370B (zh)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CN203477690U (zh) 旋转接头、包括该旋转接头的装卸臂、包括该装卸臂的装卸设备
CN206514066U (zh) 一种压缩天然气装卸臂
CN106090513A (zh) 一种波纹管密封球形旋转过球装置
CN110242812A (zh) 一种高压旋转接头
CN103148311B (zh) 球壳式万向角膨胀节
CN106838513A (zh) 一种高压旋转接头及带有该接头的高压万向装卸系统
CN104590923A (zh) 防漏的矿用星形卸灰阀
CN210637646U (zh) 一种高压旋转接头、高压万向装卸臂和装卸设备
CN207048874U (zh) 飞机发动机通气漏油管对接管路
CN201166194Y (zh) 管道滚动支座
CN206514062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液臂
CN103245381B (zh) 一种油气管道通径检测装置
CN201437852U (zh) 一种上装式气动球阀
CN206802570U (zh) 一种高压旋转接头及带有该接头的高压万向装卸系统
CN106870934A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液臂
CN206988563U (zh) 一种煤气管道用阀门定位器
CN202972352U (zh) 高温气冷堆用弯管压力平衡型过球膨胀节
CN208457404U (zh) 用于液体输送的旋转接头设备
CN205629979U (zh) B-c五轴转台
CN106523729A (zh) 一种低温上装式固定球阀
KR20140101892A (ko) 해양 플랜트의 플레어 시스템용 스위블 조인트
CN204300574U (zh) 一种lng加注臂用旋转接头
CN203131304U (zh) 球壳式万向角膨胀节
CN205479754U (zh) 一种防止管道水平相接处过度位移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1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