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8765U -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8765U
CN203468765U CN201320578744.2U CN201320578744U CN203468765U CN 203468765 U CN203468765 U CN 203468765U CN 201320578744 U CN201320578744 U CN 201320578744U CN 203468765 U CN203468765 U CN 203468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tooth
cavity orthodontic
bracket
cr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87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斌
赵晓光
项露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787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8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8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87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使牙冠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包括均为柱状的钩体、基台部和用于栓插于牙齿托槽内竖管中的固位部,基台部的两端分别与钩体和固位部互相垂直连接,并组成一个台阶形状;基台部位于水平台阶面上,钩体顶端设有弯钩;固位部的下端为经退火处理过的变形端,变形端穿过竖管后能折弯。本实用新型采用基台部的两端分别与钩体和固位部互相垂直连接,并组成一个台阶形状,通过固位部栓插于牙齿托槽内的竖管中将牵引钩固定,基台部紧贴在托槽的上方,当钩体顶端的弯钩受到一个方向的牵引力时,该牵引力该牵引拉力的作用点接近目标牙齿的阻抗中心,使得托槽所固定的牙齿产生整体平移效果,实现目标牙齿的整体移动。

Description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使用该牵引钩的口腔正畸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常常需要做正畸治疗。牵引钩作为施加矫治力的载体是口腔矫治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常使用的固定矫治器还包括托槽、颊面管、弓丝和种植钉等。托槽和颊面管分别粘接于牙冠表面;弓丝穿过不同牙冠上的托槽或颊面管将其连接起来,作为排齐牙齿的施力装置和牙齿移动过程中的“轨道”;而种植钉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目标牙齿移动。根据牵引钩安放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安装于托槽上的牵引钩和安装于弓丝上牵引钩两种,其中,安放于托槽上的牵引钩可以使矫治力直接作用于牙齿,使目标牙齿产生定向移动,同时,根据牵引钩安装于托槽上方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与托槽一体成型的牵引钩;第二种为利用结扎丝一端成型的牵引钩;第三种为插于托槽竖管中的牵引钩。这三种安装方式牵引钩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牵引钩的弯钩距离托槽的高度仅为2mm左右,这样使矫治力能够直接作用于目标牙,且牵引钩体积小和对周围组织刺激小患者较为舒适;但是,由于其施力点均位于牙冠水平,而牙齿的阻抗中心位置大概位于牙根的根上1/3与根中1/3的交界处,这样牙齿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倾斜移动,即牙冠向受力方向移动,而牙根向远离受力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方式不但不是医生所希望的牙齿向目标位置的整体推进,而且会影响邻近牙齿的位置,甚至导致咬合平面的变化。
近些年,在口腔正畸领域临床上广泛引入支抗种植钉技术,种植钉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合金种植钉植入牙槽骨中,作为施加矫治力的固定点,矫治医生可以更加直接和有效地对目标牙施加作用力。由于支抗种植钉通常置于上下颌颊侧的牙槽骨中,这样由于作为固定点的种植钉与目标牙冠的受力点不处于同一水平,其位置比通常用的牵引钩更加偏向牙龈的方向,牙齿会受到明显的龈向分力,该分力势必会产生上述倾斜移动的副作用,对正畸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有效实现目标牙齿平稳地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包括均为柱状的钩体、基台部和用于栓插于牙齿托槽内竖管中的固位部;基台部的两端分别与钩体和固位部互相垂直连接,并组成一个台阶形状;钩体顶端设有弯钩;牵引钩通过固位部栓插于牙齿托槽内的竖管中实现固定,基台部紧贴在托槽的上方,当钩体顶端的弯钩受到一个方向的牵引力时,该牵引拉力的作用点接近目标牙齿的阻抗中心,使得托槽所固定的牙齿产生整体平移效果,实现目标牙齿的整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钩与水平台阶面的垂直距离D为6mm~8mm;使弯钩基本位于牙齿阻抗中心水平,从而使得牵引钩的弯钩受到牵引力时牙齿能整体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位部的下端为经退火处理过的可变形端;可变形端穿过竖管后能折弯或回复原状;固位部下端经退火处理后,韧性增加,便于弯折或回复原状;在将牵引钩固定与托槽上时,医生可将固定部的可变形端弯折90度,在需要取出牵引钩时,将固位部的可变形端折回直条状恢复原形。
优选地,侧面观所述钩体与基台部所在的水平垂直面之间形成倾斜角度结构,倾斜角度α为10度~15度,从而使牵引钩尽量接近牙冠的阻抗中心的同时也尽量避免了对周围组织牙弓的刺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钩的朝向与作用于弯钩上的牵拉力方向相反,使得受力稳定,不容易脱钩。所述弯钩的钩长呈3/4圆形。
为了使牵引钩具有足够的强度,在100g-150g正畸牵引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明显的形变,本实用新型所述钩体、基台部和固位部的材质均为18-8型号的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口腔正畸装置,该装置采用上述牵引钩,装置包括托槽、牵引钩、弓丝、拉簧和种植钉,托槽粘接于牙冠表面,通过弓丝穿过托槽将不同牙冠上的若干个托槽连接起来,托槽设置有所述竖管,牵引钩的固位部栓插在竖管中;种植钉固定在牙槽骨上,拉簧两端分别与种植钉和牵引钩的弯钩连接,这样拉簧通过牵引钩对目标牙齿施加持续的牵引拉力;由于该实用新型的牵引钩改变了牵引拉力的作用点的高度,即接近目标牙齿的阻抗中心,使得托槽所固定的牙齿在一个持续水平向轻力的作用下产生整体平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基台部的两端分别与钩体和固位部互相垂直连接,并组成一个台阶形状,通过固位部栓插于牙齿托槽内的竖管中将牵引钩固定在目标牙齿上,基台部紧贴在托槽的上方,当钩体顶端的弯钩受到一个方向的牵引力时,由于作用力点接近目标牙的阻抗中心,使得目标牙齿产生整体平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栓插在托槽的竖管中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栓插在托槽的竖管后折弯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口腔正畸装置上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钩体1,基台部2,固位部3,牙根4,牙冠5,弓丝6、拉簧7,托槽8,种植钉9,牙弓10,竖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它包括钩体1、基台部2和固位部3,钩体1、基台部2和固位部3均为柱状,钩体1上端设有3/4圆形的弯钩,弯钩的朝向与作用于牵拉弯钩上的牵拉力方向相反,钩体1下端与基台部2一端垂直相连,基台部2另一端与固位部3上端垂直相连,固位部3下端栓插在牙齿托槽8内的竖管11中,由钩体1、基台部2和固位部3从上向下组成一个台阶形状,基台部2位于水平台阶面上,钩体1为向上垂直于基台部2的部分,固位部3为向下垂直于基台部2的部分,固位部3的下端为经退火处理过的可变形端,可变形端穿过竖管11后能够根据需要折弯90度或折回直条状回复原状;如图4和图5所示,当固位部3栓插在托槽8的竖管11中时,牵引钩的上部由基台部2卡住,下部由固位部3的下端折弯卡住,使得牵引钩固定在托槽8上。如图5和图6所示,钩体1与基台部2所在的水平垂直面之间形成倾斜角度结构,倾斜角度α为10度~15度,将牵引钩栓插入托槽8时,使得钩体1向外倾斜,尽量避免了钩体对周围组织牙弓的刺激,具体倾斜角度α也可由医生临床操作时根据目标牙齿颊侧粘膜的倾斜程度做适当弯制和调节。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牵引钩各组成部分的材质均可选用18-8型号的方形弓丝不锈钢,且托槽8的竖管11与固位部3之间为小间隙配合,如果托槽8的竖管11管内的尺寸(单位英寸)为0.0165*0.0165,则牵引钩材质截面的尺寸(单位英寸)为0.016*0.016,这样使得固位部3可以插入托槽8的竖管11中就位,且就位后可动度非常有限,使用时牵引钩比较稳定,不会过度倾斜或旋转。如图4和图5所示,弯钩与水平台阶面的垂直距离D为6mm~8mm,具体高度可由医生根据目标牙齿临床牙冠的长度进行挑选,使牵引弯钩约位于从牙冠端算起的目标牙齿牙根4高度的三分之一处,刚好与牙齿的阻抗中心位置吻合,使得牵引钩的牵引弯钩受到牵引力时目标牙齿能整体平稳移动。
采用上述牵引钩的口腔正畸装置,如图 7所示,该装置包括托槽8、牵引钩、弓丝6、拉簧7和种植钉9,托槽8粘接于牙冠5表面,通过弓丝6穿过托槽8将不同牙冠5上的若干个托槽8连接起来,托槽8设置有竖管,牵引钩的固位部3栓插在竖管中,拉簧7两端分别与种植钉9和牵引钩的牵引弯钩连接,种植钉9固定在牙槽骨上,种植钉通过拉簧的弹性恢复力,对牵引钩的弯钩产生一个持续牵引拉力,该牵引拉力的作用点接近目标牙齿的阻抗中心,使得目标牙齿在一个持续水平牵引力作用下产生整体平稳移动。在图7中,10为牙弓。
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柱状的钩体(1)、基台部(2)和用于栓插于牙齿托槽(8)内竖管(11)中的固位部(3),基台部(2)的两端分别与钩体(1)和固位部(3)互相垂直连接,并组成一个台阶形状,基台部(2)位于水平台阶面上,钩体(1)顶端设有弯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与水平台阶面的垂直距离D为6mm~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部(3)的下端为经退火处理过且能折弯的变形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1)与基台部所在的水平垂直面之间形成倾斜角度结构,倾斜角度α为10度~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的朝向与作用于弯钩上的牵拉力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的钩长呈3/4圆形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1)、基台部(2)和固位部(3)的材质均为18-8型号的不锈钢。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牵引钩的口腔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粘接于牙冠表面的托槽(8)、牵引钩、弓丝(6)、拉簧(7)和种植钉(9),通过弓丝(6)穿过托槽(8)将位于不同牙冠(5)上的若干个托槽(8)连接起来,托槽(8)设置有竖管(11),牵引钩的固位部(3)栓插在竖管(11)中,所述拉簧(7)两端分别与种植钉(9)和牵引钩的弯钩连接。
CN201320578744.2U 2013-09-18 2013-09-18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8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8744.2U CN203468765U (zh) 2013-09-18 2013-09-18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8744.2U CN203468765U (zh) 2013-09-18 2013-09-18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8765U true CN203468765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17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874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8765U (zh) 2013-09-18 2013-09-18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87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5293A (zh) * 2013-09-18 2014-01-15 蔡斌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CN110087577A (zh) * 2016-11-30 2019-08-02 锐珂牙科技术顶阔有限公司 用于从牙列网格去除牙箍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5293A (zh) * 2013-09-18 2014-01-15 蔡斌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CN110087577A (zh) * 2016-11-30 2019-08-02 锐珂牙科技术顶阔有限公司 用于从牙列网格去除牙箍的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5293A (zh)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Önçağ et al.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with pendulum springs for maxillary molar distalization: a cephalometric study
JP2007502648A (ja) 歯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CN104921821B (zh)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CN111419439A (zh) 一种牵引竖直游离端阻生磨牙的矫治装置及其矫治方法
CN101019780B (zh) 上颌埋伏阻生牙导杆式矫治器
CN104000662B (zh) 一种多向扩弓器
CN204337063U (zh) 上颌磨牙压低装置
CN203468765U (zh) 使牙齿整体移动的口腔正畸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CN206333973U (zh) 辅助下颌前伸及内收上前牙的矫正装置
CN105877856B (zh) 牙齿矫治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4293276U (zh) 一种轻力低摩擦直丝弓矫治器
CN105662611B (zh) 下颌前磨牙残根牵引装置
CN205795829U (zh) 牙齿矫治器
CN205433948U (zh) 下颌前磨牙残根牵引装置
CN205569097U (zh) 直立近中向倾斜磨牙装置
CN204765980U (zh)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CN201029946Y (zh) 上颌埋伏阻生牙导杆式矫治器
CN203988434U (zh) 粘接式磨牙推进器后推固定颊面管
CN108670455B (zh) 用于上颌腭扩大的自动加力功能性矫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417307B (zh) 可摘式托槽牵引钩及其牵引结构
CN206995355U (zh) 利于控制牙齿垂直向位置的颊面管
KR200411875Y1 (ko) 치열교정용 마이크로 임프란트 지지장치
CN217611478U (zh) 一种阻生磨牙直立装置
CN202060910U (zh) 一次性口腔治疗开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