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2408U - 一种声屏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声屏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2408U
CN203462408U CN201320434448.5U CN201320434448U CN203462408U CN 203462408 U CN203462408 U CN 203462408U CN 201320434448 U CN201320434448 U CN 201320434448U CN 203462408 U CN203462408 U CN 203462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retaining element
body end
plate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344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爱森
王乾锁
叶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etro Technology Co ltd
Center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er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er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er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344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2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2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24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声屏障,包括多个沿着水平方向彼此搭接的隔声元件,隔声元件包括面板和背板,面板和背板搭接后形成可以填充隔吸声组件的中空板材壳体,面板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面板同侧延伸的第一面端板和第二面端板,第一面端板、第二面端板分别与面板呈直角设置,背板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背板同侧延伸的第一背端板和第二背端板,第一背端板、第二背端板分别与背板呈直角设置,第一面端板、第二面端板、第一背端板和第二背端板上设有搭接结构,第一面端板和第二面端板分别与第一背端板和第二背端板通过搭接结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面板与背板的直角搭接方式,显著提高了声屏障板的安装效率,降低人工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声屏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屏障,其具有多个隔声元件,其主要应用高速铁路或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沿线上。
背景技术
已知结构形式的声屏障通常由立柱构成,这些立柱以均匀的间距例如沿着道路、工业设备或铁路竖放,并且之间放入板状隔声元件。这种隔声元件包括一个铝板制成的板材壳体,在该板材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固定有隔吸声组件。为了形成板材壳体,金属板在轧机上通过辊压等被多维地成型并且拼装成一个板材壳体。
用于铁路的声屏障距离轨道较近地设置。在高速铁路的情况下,隔声元件将承受脉动的空气压力荷载,该空气压力荷载是由驶过的列车产生的压力波而产生的,考虑到出现的空气动力学的载荷,隔声元件的制造和声屏障的安装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文献CN101349040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其具有多个隔声元件,其中,隔声元件在其纵轴线的方向上具有至少1800mm的长度,隔声元件包括一个具有一隔吸声组件的板材壳体,该板材壳体具有一横向于其纵轴线的空心横截面,该板材壳体在一个窄的周壁上具有一个槽,并且在相对侧的窄的周壁上具有一个键,用于使各个隔声元件彼此连接,该板材壳体的周壁由两个根据该空心横截面弯折的板构成,其中,轨道侧的板在所属的周壁的区域中是一平的孔板,这两个板由料厚度至少为1.5mm的铝光板构成,这两个板在预加载下形锁合地相互夹紧;这两个弯折的板在该槽和该键的区域中形锁合地搭接;这两个板为了形成所述窄的周壁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弯折了一个折角的边,其中,一个板的折角与另一板的折角偏差3°到8°,将两个板设置为带有折角偏差的结构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连接的紧密性,但是,安装费时费力,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安装成本,降低了声屏障的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高声屏障板的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声屏障。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声屏障,包括多个沿着水平方向彼此搭接的隔声元件,所述隔声元件包括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和背板搭接后形成可以填充隔吸声组件的中空板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面板同侧延伸的第一面端板和第二面端板,所述的第一面端板、第二面端板分别与所述面板呈直角设置,所述背板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背板同侧延伸的第一背端板和第二背端板,所述的第一背端板、第二背端板分别与所述的背板呈直角设置,所述的第一面端板、第二面端板、第一背端板和第二背端板上设有搭接结构,所述的第一面端板和第二面端板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背端板和第二背端板通过所述的搭接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的搭接结构为成型于所述面板和背板连接端上的凹凸自锁搭接结构。
所述的搭接结构包括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面端板和第一背端板上的凸起部、成型于所述第二背端板上的凹部及成型于第二面端板上的搭接勾,所述第二面端板与所述第二背端板的凹部一侧的凸起相搭接,所述第一面端板的凸起部内侧搭接面与所述的第一背端板的凸起部外侧搭接面通过扣合搭接。
或优选,所述的搭接结构包括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面端板和第一背端板上的凸起部,成型于所述第二面端板上的凹部及成型于所述第二背端板上的搭接勾,所述第二背端板与所述第二面端板的凹部一侧的凸起相搭接,所述第一背端板的凸起部内侧搭接面与所述的第一面端板的凸起部外侧搭接面通过扣合搭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板材壳体内设有用于固定隔吸声组件两端的固定元件,隔吸声组件通过所述固定元件被夹紧地固定在所述板材壳体的空心横截面中。
所述的固定元件包括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背板和面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端板与第一背端板的连接端处,所述第二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端板与所述第二背端板的连接端处,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上成型有与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凹面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上成型有与所述凹部的内侧凸面相配合连接的第二支撑凸起部,所述第一支撑凸起部的内侧凹面和所述的第二支撑凸起部的内侧凹面分别与所述隔吸声组件的两端部固定连接。
最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一支撑凸起部的内侧凹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部的内侧凹面中分别成型有一隔板,用于限定所述隔吸声组件的前后位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面板和背板的两个连接端进行直角折弯处理时,面板和背板的两个连接端通过其上的搭接结构实现搭接固定,面板与背板间通过直角折弯的第一面端板和第一背端板、第二面端板与第二背端板之间的搭接,实现快速组合安装,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声屏障截面图;
图2是图1中所提供的其中一种隔声元件的放大细节图;
图2-1是图2中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中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提供的另一种隔声元件的放大细节图;
图3-1是图3中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中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和图3中的第一固定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和图3中的第二固定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隔声元件,11-面板,12-背板;2-隔吸声组件,21-吸声材料,22-纤维增强水泥板;3-第一面端板;4-第二面端板;5-第一背端板;6-第二背端板;7-搭接结构,71-凸起部,72-凹部,73-搭接勾;8-固定元件,81-第一固定元件,811-第一支撑凸起部,82-第二固定元件,821-第二支撑凸起部;9-隔板;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声屏障是有多个沿着水平方向彼此搭接的隔声元件1,其中的隔声元件1如图2所示,其包括面板11和背板12,面板11和背板12搭接后形成可以填充隔吸声组件2的中空板材壳体,面板11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面板11同侧延伸的第一面端板3和第二面端板4,如图2和图3结构所示。第一面端板3、第二面端板4分别与面板11成直角设置,背板12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背板12同侧延伸的第一背端板5和第二背端板6,第一背端板5、第二背端板6分别与背板12呈直角设置,第一面端板3、第二面端板4、第一背端板5和第二背端板6上设有搭接结构7,第一面端板3和第二面端板4分别与第一背端板5和第二背端板6通过搭接结构7固定连接。
这里的搭接结构7为成型于面板11和背板12连接端上的凹凸自锁搭接结构,面板和背板通过凹凸搭接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结构的搭接结构7,主要包括成型于第一面端板3和第一背端板5上的凸起部71、成型于第二背端板6上的凹部72及成型于第二面端板4上的搭接勾73,其面板11和背板12的具体结构如图2-1和图2-2结构所示。组装时,只需将第二面端板4与凹部72一侧的凸起相搭接,第一面端板3的凸起部71内侧搭接面与第一背端板5的凸起部71外侧搭接面通过扣合搭接,从而实现面板和背板的组合安装,只需将隔吸声组件2设置于面板和背板所形成的中空壳体内,这里的隔吸声组件2主要包括吸声材料21和纤维增强水泥板22,然后通过螺栓10将吸声材料21和纤维增强水泥板22安装在一起,即可组合成一个隔声元件1。上述第一面端板3和第一背端板5上的凸起部71、及第二面端板4上的搭接勾73均通过挤压成型而成。在第一面端板3和第一背端板5上所成型的凸起部71结构相同,且第一面端板3上的凸起部的内侧凹面能很好地搭接于第一背端板5的凸起部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形式的搭接结构,如图3结构所示,其搭接方式正好与图2所示出的搭接方式正好相反,其具体结构如图3-1和图3-2结构所示。搭接结构7包括分别成型于第一面端板3和第一背端板5上的凸起部71,成型于第二面端板4上的凹部72及成型于第二背端板6上的搭接勾73,第二背端板6与第二面端板4的凹部72一侧的凸起相搭接,第一背端板5的凸起部71内侧搭接面与所述的第一面端板3的凸起部71外侧搭接面通过扣合搭接,此种搭接方式采用背板搭接面板的方式。
为了很好地对吸声材料21及纤维增强水泥板22的位置进行定位,在中空的板材壳体内设有固定元件8,吸声材料21和纤维增强水泥板22可以通过固定元件8将其位置定位,通过固定元件8被夹紧地固定在板材壳体的空心横截面中。
固定元件8的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第一固定元件81和第二固定元件82,第一固定元件81和第二固定元件82设置于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且第一固定元件81设置于第一面端板3与第一背端板5的连接端处,第二固定元件82设置于第二面端板4与第二背端板6的连接端处,第一固定元件81上成型有与凸起部71的内侧凹面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凸起部811,第二固定元件82上成型有与凹部72的内侧凸面相配合连接的第二支撑凸起部821,第一支撑凸起部811的内侧凹面和第二支撑凸起部821的内侧凹面分别与隔吸声组件2的两端部固定连接。为了更好地将吸声材料21和纤维增强水泥板22进行分别定位,在第一支撑凸起部811的内侧凹面与第二支撑凸起部821的内侧凹面中分别成型有隔板9,用于准确限定吸声材料21和纤维增强水泥板22的前后位置。
组装时,只需将第一固定元件81和第二固定元件82分别安装于吸声材料21和纤维增强水泥板22的两端,然后将面板11和背板12的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元件81和第二固定元件82形成凹凸扣合搭接,使面板11、背板12、固定元件8及吸声材料21、纤维增强水泥板22形成一个隔声元件,然后将组装好的多个隔声元件1平行搭接起来即可形成完整的声屏障。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声屏障,包括多个沿着水平方向彼此搭接的隔声元件(1),所述隔声元件(1)包括面板(11)和背板(12),所述面板(11)和背板(12)搭接后形成可以填充隔吸声组件(2)的中空板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1)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面板(11)同侧延伸的第一面端板(3)和第二面端板(4),所述的第一面端板(3)、第二面端板(4)分别与所述面板(11)呈直角设置,所述背板(12)的两连接端分别成型一向着背板(12)同侧延伸的第一背端板(5)和第二背端板(6),所述的第一背端板(5)、第二背端板(6)分别与所述的背板(12)呈直角设置,所述的第一面端板(3)、第二面端板(4)、第一背端板(5)和第二背端板(6)上设有搭接结构(7),所述的第一面端板(3)和第二面端板(4)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背端板(5)和第二背端板(6)通过所述的搭接结构(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结构(7)为成型于所述面板(11)和背板(12)连接端上的凹凸自锁搭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结构(7)包括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面端板(3)和第一背端板(5)上的凸起部(71)、成型于所述第二背端板(6)上的凹部(72)及成型于第二面端板(4)上的搭接勾(73),所述第二面端板(4)与所述第二背端板(6)的凹部(72)一侧的凸起相搭接,所述第一面端板(3)的凸起部(71)内侧搭接面与所述的第一背端板(5)的凸起部(71)外侧搭接面通过扣合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结构(7)包括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面端板(3)和第一背端板(5)上的凸起部(71),成型于所述第二面端板(4)上的凹部(72)及成型于所述第二背端板(6)上的搭接勾(73),所述第二背端板(6)与所述第二面端板(4)的凹部(72)一侧的凸起相搭接,所述第一背端板(5)的凸起部(71)内侧搭接面与所述的第一面端板(3)的凸起部(71)外侧搭接面通过扣合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材壳体内设有用于固定隔吸声组件(2)两端的固定元件(8),隔吸声组件(2)通过所述固定元件(8)被夹紧地固定在所述板材壳体的空心横截面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元件(8)包括第一固定元件(81)和第二固定元件(82),所述第一固定元件(81)和第二固定元件(82)设置于所述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81)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端板(3)与第一背端板(5)的连接端处,所述第二固定元件(82)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端板(4)与所述第二背端板(6)的连接端处,所述第一固定元件(81)上成型有与所述凸起部(71)的内侧凹面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凸起部(811),所述第二固定元件(82)上成型有与所述凹部(72)的内侧凸面相配合连接的第二支撑凸起部(821),所述第一支撑凸起部(811)的内侧凹面和所述的第二支撑凸起部(821)的内侧凹面分别与所述隔吸声组件(2)的两端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凸起部(811)的内侧凹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部(821)的内侧凹面中分别成型一隔板(9),用于限定所述隔吸声组件(2)的前后位置。
CN201320434448.5U 2013-07-19 2013-07-19 一种声屏障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2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34448.5U CN203462408U (zh) 2013-07-19 2013-07-19 一种声屏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34448.5U CN203462408U (zh) 2013-07-19 2013-07-19 一种声屏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2408U true CN203462408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4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3444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2408U (zh) 2013-07-19 2013-07-19 一种声屏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24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1617A (zh) * 2016-05-11 2016-09-21 刘静 一种多功能声屏障单元
CN110629693A (zh) * 2019-09-12 2019-12-31 安徽中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插板式声屏障及安装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1617A (zh) * 2016-05-11 2016-09-21 刘静 一种多功能声屏障单元
CN110629693A (zh) * 2019-09-12 2019-12-31 安徽中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插板式声屏障及安装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1243U (zh) 一种角位移型金属屈服耗能阻尼器
CN101349040B (zh) 特别是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
KR101129086B1 (ko) 커튼월 시스템
CN201502171U (zh) 合页式模板
CN105696851A (zh) 全预制组装式施工围挡及其施工方法
CN203462408U (zh) 一种声屏障
CN108756022B (zh) 一种型钢框架内填轻钢墙体快速连接单元及其装配方法
CN115075424B (zh) 一种预制式保温墙体
CN203238808U (zh) 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
CN203066309U (zh) 隐框隔热幕墙
CN102287046A (zh) 一种建筑用模板
CN10328047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CN203514640U (zh) H型钢柱结构
CN204850943U (zh) 一种双层玻璃连接件
CN201802066U (zh) 一种阴角模板
CN219298441U (zh) 连接座及工字梁连接结构
CN203782970U (zh) 一种轻钢住宅的钢楼层梁
CN211200988U (zh) 转角墙面墙板组件
CN106760202B (zh) 内部叉状连接凹凸槽方矩管组合柱
CN211488141U (zh) 一种拼装式阳极管
CN205000544U (zh) 一种轻质高强多层复合内隔墙条板
CN104314210B (zh) 一种增强边框岩棉板隔音轻质楼板
CN205116529U (zh) 旋转拼接型墙体型材
CN203403545U (zh) 波形钢腹板t型抗剪连接键
CN211738612U (zh) 一种新型槽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9

Address after: 100176 101, floor 1, building 1, courtyard 10, Yongchang East Four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ENTER INT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ICHUAN METR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 BDA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Avenu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CENTER INT GROUP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