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5202U - 密闭型电池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5202U
CN203445202U CN201320554788.1U CN201320554788U CN203445202U CN 203445202 U CN203445202 U CN 203445202U CN 201320554788 U CN201320554788 U CN 201320554788U CN 203445202 U CN203445202 U CN 203445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se
cracking unit
cracking
enclosed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547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真由美
前园宽志
阿部浩史
藤原义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5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52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闭型电池。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电池盒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能够以优良的效率且安全地排出电池盒内的气体的密闭型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2)具备外装罐(3)和盖板(4)。外装罐(3)是在一端具有开口部的有底筒状。盖板(4)以堵塞外装罐(3)的开口部的状态与开口部接合。在外装罐(3)与盖板(4)的接合部(71),形成通过电池盒(2)的内压的上升而发生开裂的第1开裂部(7)。在接合部(71)以外,形成有因第1开裂部(7)开裂时的电池盒(2)的内压而能够开裂的第2开裂部(6)。

Description

密闭型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闭型电池。
背景技术
密闭型电池会有因充放电时电池盒的内压上升而电池盒变形的情形。作为这样的密闭型电池,已知有在电池盒中设置有开裂沟的密闭型电池,电池盒的内压一旦变得高于阈值则所述开裂沟发生开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这样的密闭型电池中,如果电池盒的内压上升,则电池盒膨胀变形。此时,电池盒表面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形成作为变形部分的峰的棱线。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盒中,将开裂沟形成为与棱线交叉。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密闭型电池中,如果电池盒的内压上升得高于阈值,在该电池盒的表面形成棱线,则开裂沟开裂。由此,电池盒内的气体被排出到电池盒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8773号公报
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池盒中,电池盒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时,若开裂沟不开裂,则电池盒的内压可能上升得超过阈值。
然而,由于近年的密闭型电池的高电压化和高容量化,密闭型电池内容易变为高温和高压。因此,电池盒中即使设置一个开裂沟,也难以以良好的效率将密闭型电池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另外,如果高温气体从一处被急剧地排出,则会有位于电池周边的构件受损伤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池盒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能够以良好的效率且安全地排出电池盒内的气体的密闭型电池。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具备在内部封入有电极体的柱状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具备:具有开口部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以及以堵塞所述外装罐的开口部的状态与所述开口部接合的盖板。在所述外装罐与所述盖板的接合部分,形成有由于所述电池盒的内压的上升而发生开裂的第1开裂部。在所述接合部分以外,形成有由于所述第1开裂部开裂时的所述电池盒的内压而能够开裂的第2开裂部(第1结构)。
具有上述结构的密闭型电池如果电池盒的内压上升,则外装罐的表面变形,在该表面形成棱线。所述密闭型电池中,如果电池盒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则电池盒的第1开裂部和第2开裂部双方都开裂。因此,与仅形成1个开裂部的电池盒相比,可以从各自的开裂部以良好的效率排出气体。
另外,在盖板与外装罐的接合部分设置第1开裂部而在该接合部分以外的部分设置第2开裂部,从而可以将多个开裂部设置在电池盒的不同位置上。由此,可以将气体从电池盒的不同位置排出,可以减少因气体带来的对电池周边的零件的影响。
进而,通过将第1开裂部设置在盖板与外装罐的接合部分,与在电池盒的侧面设置开裂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好的精度来控制开裂部开裂时的开裂长度。
在所述第1结构中,所述第2开裂部以开裂时与所述第1开裂部相连的方式设置(第2结构)。通过该结构,如果电池盒的内压超过阈值,则各自开裂的第1开裂部和第2开裂部相连接。由此,与一个开裂部开裂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电池盒在更广的范围内开裂。所以,通过上述的结构,可以以更良好的效率将电池盒内的气体排出。
在所述第1或第2结构中,所述盖板通过焊接而被接合于所述外装罐。所述第1开裂部是焊接强度比所述接合部分的其他部分低的脆弱部(第3结构)。
如果电池盒的内压超过阈值,在盖板与外装罐的接合部分,在焊接强度比其他部分低的脆弱部,盖板与外装罐的焊接脱开,电池盒内的气体被排出。
这里,脆弱部通过调整焊接强度而形成,以使得在电池盒的内压超过了阈值时,盖板与外装罐的焊接脱开。所以,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在与第2开裂部相同的压力下使第1开裂部开裂。
所述第1至第3结构中的任一个结构中,所述第2开裂部是设置于与所述电池盒因内压上升而膨胀时在所述外装罐的侧面形成的棱线交叉的位置上的开裂沟(第4结构)。
作为第2开裂部的开裂沟由于与电池盒变形时在外装罐的侧面形成的棱线交叉,因此容易在电池盒的内压上升时开裂。
在所述第4结构中,所述第2开裂部,在所述电池盒的侧视中,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开裂部重叠(第5结构)。第2开裂部的至少一部分由于在所述电池盒的侧视中与第1开裂部重叠,因此第2开裂部在开裂时与第1开裂部相连接。因此,与形成一个开裂部的电池盒相比,上述结构的电池盒发生大范围开裂。所以,可以以更优良的效率排出电池盒内的气体。
在所述第4或第5结构中,在所述电池盒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侧面的法线方向发生位移后的高低差部。所述高低差部以与所述棱线交叉的方式形成。所述第2开裂部形成为穿过所述高低差部的角部分和所述棱线(第6结构)。
一般来说,在电池盒的侧面形成有高低差部的结构中,即使电池盒的内压上升,电池盒也不易发生变形。上述结构中,由于在电池盒中设有第1开裂部和第2开裂部,因此即使在电池盒的变形量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优良的效率将电池盒内的气体排出。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通过电池盒的内压的上升,2个开裂部开裂,因此,与开裂部为1个的结构相比,可以以优良的效率且安全地将电池盒内的气体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的概略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密闭型电池的侧面图。
图4是第2开裂部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电池盒的内压上升,电池盒变形的情况下的整体立体图。
图6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的概略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VI-VI线剖面图。
符号说明
1,8:密闭型电池、2,81:电池盒、3,10:外装罐、4:盖板、6,102:第2开裂部、7:第1开裂部、9:凹部、33,101:平面部、36:开口部、71:接合部(接合部分)、94:高低差部、L,L1: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密闭型电池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各图中的结构构件的尺寸并未忠实表达实际的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各结构构件的尺寸比率等。
1.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密闭形电池1具备有底筒状的外装罐3、盖板4和电极体5。通过在外装罐3上安装盖板4,构成在内部具有空间的柱状电池盒2。在该电池盒2的该空间内收纳有电极体5。这里,在电池盒2内,除了电极体5以外,还封入了非水电解液(以下,简称为电解液)。
外装罐3是铝合金制的有底筒状构件,与盖板4一起构成电池盒2。外装罐3具备:具有平滑曲面的扁平筒状的侧壁32和覆盖侧壁32的筒轴方向的一方端部的底部31。在外装罐3中,侧壁32和底部31形成为一体。在侧壁32的筒轴方向的另一方端部(上端部),形成有被盖板4堵塞的开口部36(参照图2)。
侧壁32具有相对配置的矩形(本实施方式中是长方形)的一对平面部33和将一对平面部33彼此连接的半圆筒状的半圆筒部34。在平面部33的上部,如后所述,形成有第2开裂部6。
底部31具有长方形的长边侧为直线状且短边侧形成圆弧状的形状。即,底部31以在扁平筒状的侧壁32的筒轴方向上沿着一方端部的方式形成。
如上,外装罐3以下述方式形成扁平形状:底部31的短边方向所对应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底部31的长边方向所对应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盖板4与外装罐3同样地由铝合金制构件构成,具有长方形的短边侧沿着外装罐3的开口部36而形成圆弧状的形状。盖板4通过激光焊接、电阻焊接等而被接合于外装罐3的开口部36。由此,在盖板4与外装罐3的开口部36,形成接合部71。在该接合部71,如后所述地形成有第1开裂部7。
参照图2,在盖板4上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孔44。在贯通孔44内,穿插有聚丙烯制绝缘衬垫41和不锈钢制负极端子521。具体地,穿插有大致柱状的负极端子521的大致圆筒状的绝缘衬垫41被嵌合在贯通孔44的周缘部。
负极端子521具有圆柱部521a和在其轴线方向的两端上一体形成的平面部521b。负极端子521相对于绝缘衬垫41而配置,使得平面部521b露出到外部,而圆柱部521a位于绝缘衬垫41内。在负极端子521上连接有不锈钢制的引线板56。这里,在引线板56与盖板4和绝缘衬垫41之间配置有绝缘体58。
在盖板4上形成有与贯通孔44并列的电解液的注入口42。该注入口42以与盖板4的长度方向并列的方式相对于贯通孔44而形成。注入口42在俯视时形成略圆形。注入口42以在盖板4的厚度方向直径发生2阶段变化的方式具有小径部和大径部。注入口42通过对应该注入口42的直径的变化而形成台阶状的密封栓43而被密封。密封栓43的大径部侧的外周部和注入口42的周缘部通过激光焊接而被接合,以使得密封栓43和注入口42的周缘部之间不产生间隙。
如图2所示,电极体5具备正极51、负极52和隔膜53。电极体5是:将各自形成薄片状的正极51、负极52和2个隔膜53,通过例如将正极51、隔膜53、负极52、隔膜53顺次重叠,如图2所示地卷绕成漩涡状而形成的卷绕电极体。电极体5是在将正极51、负极52和隔膜53重叠的状态下卷绕后,按压而形成扁平状。
这里,图2中仅图示了电极体5的外周侧的数层。但是,该图2中,仅省略了电极体5的内周侧部分的图示,在电极体5的内周侧也存在正极51、负极52和隔膜53。
正极51是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分别设置在铝等金属箔制的正极集电体的两面而成的。具体而言,正极51通过将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和粘合剂等的正极合剂涂布在由铝箔等构成的正极集电体上,使其干燥而形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吸收、放出锂离子的含锂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锂氧化物,优选使用例如LiCoO2等锂钴氧化物、LiMN2O4等锂锰氧化物、LiNiO2等锂镍氧化物等锂复合氧化物。另外,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仅使用1种物质,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物质。另外,正极活性物质不限于上述物质。
负极52是将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分别设置在铜等金属箔制的负极集电体的两面上而成的。具体而言,负极52是将包含能吸收、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和粘合剂等的负极合剂涂布在由铜箔等构成的负极集电体上,使其干燥而形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使用例如能吸收·放出锂离子的碳材料(石墨类、热分解碳类、焦炭类、玻璃状碳类等)。负极活性物质不限于上述物质。
在电极体5的正极51上连接有正极引线54。负极52上连接有负极引线55。由此,正极引线54和负极引线55被拉出到电极体5的外部。然后,正极引线54的前端侧连接到盖板4。外装罐3由于与连接正极引线54的盖板4接合,因此也兼作为密闭型电池的正极端子。另一方面,负极引线55的前端侧通过引线板56与负极端子521电连接。由此,负极端子521通过引线板56和负极引线55与电极体5的负极52电连接。
开裂部
图3是电池盒2的侧面图。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电池盒2发生了变形时,在平面部33上形成表示变形部分的峰的棱线L。图3的例子中,如果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则棱线L形成在电池盒2的平面部33的四角。另外,图3中,棱线L用点划线表示。
如图3所示,在平面部33上形成有第2开裂部6,其在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因而电池盒2变形时发生开裂。第2开裂部6是直线状的开裂沟。第2开裂部6设置在与棱线L1交叉的位置,所述棱线L1是:在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之际形成于电池盒2的四角的棱线L中,形成在平面部33的右上的棱线。即,第2开裂部6形成在平面部33的右上角。
第2开裂部6设置为如下状态:在平面部33上,随着从外装罐3的上侧朝向下侧,以在外装罐3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倾斜。另外,第2开裂部6的一端延伸至平面部33的上端。即,第2开裂部6的一端,在电池盒2的侧视中,与后述的第1开裂部7重叠。由此,第2开裂部6以在发生开裂时与后述的第1开裂部7相连接的方式形成在平面部33上。
第2开裂部6通过压制加工而形成在平面部33上。如图4所示,第2开裂部6的剖面形状以例如倒梯形那样、从底部向开口侧沟宽度变宽的方式形成。第2开裂部6不限于压制加工,也可以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在平面部33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2开裂部6以在电池盒2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的情况下发生开裂的方式构成。即,构成第2开裂部6的开裂沟具有在电池盒2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的情况下发生开裂的沟宽度和沟深度。
如上所述,外装罐3的开口部36与盖板4通过激光焊接、电阻焊接等而接合。如此,通过将外装罐3的开口部36的周缘与盖板4的周缘接合,形成接合部71。在该接合部71的一部分,形成焊接强度比接合部71的其他部分低的第1开裂部7。这里,第1开裂部7由于形成在接合部71,因此从外部看不到,但图1和图3中,用阴影表示第1开裂部7。
第1开裂部7是通过例如使焊接的焊道宽度变窄或使焊透深度变浅而形成的脆弱部。第1开裂部7的焊接强度比接合部71的其他部分低。第1开裂部7以在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超过阈值时发生开裂的焊接强度形成。这里,通过减弱激光光线的照射输出功率或缩短照射时间来调整焊道宽度、焊透深度。
所述阈值是使第2开裂部6发生开裂的电池盒2的内压。即,在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超过阈值时,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6同时开裂。这里,同时开裂的意思是2个开裂部的开裂同时开始。另外,所谓同时,不仅是指完全同时,也包括在相同时刻进行气体的排出的时间。
对于应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而同时开裂的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6的具体例进行说明。电池盒2是:高H(参照图3)为48mm、宽度W(参照图3)为51mm、厚度T(参照图1)为5.1mm、接合部71的焊接的焊透深度Q(参照图3)为0.18mm、外装罐3的壁厚N(参照图4)为0.3mm。第2开裂部6的长度为10mm。参照图4,第2开裂部6是:开裂沟的沟深度Z为0.14mm、沟底的沟宽度Y为0.03mm、沟的侧壁彼此所成的角度X为20°。如果电池盒2的内压超过0.35MPa,则该第2开裂部6开裂。第1开裂部7的焊接的焊透深度为0.1mm、长度为7mm,以便在电池盒2的内压超过0.35MPa时开裂。具有以上这样结构的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6在电池盒2的内压超过0.35MPa时,同时开裂。
开裂部的开裂动作
图5是表示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电池盒2中形成的第2开裂部6和第1开裂部7开裂的状态的密闭型电池1的整体立体图。
如果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则电池盒2以平面部33膨胀的方式发生变形。具体地,一旦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首先,电池盒2的平面部33的中央部38向着电池盒2外部发生位移。一旦电池盒2的平面部33的中央部38如此位移,则与该平面部33相连的半圆筒部34被拉向平面部33侧,向电池盒2的内部发生变形。此时,外装罐3与盖板4的接合部71和外装罐3的底部31,由于刚性高于外装罐3的其他部分,因此不太发生变形,而半圆筒部3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向着电池盒2的内部大幅变形。
一旦电池盒2发生上述这样的变形,则在刚性较低的平面部33的中央部38,在法线方向大幅变形。另一方面,接近盖板4的平面部33的上部和接近底部31的平面部33的下部,由于刚性高于平面部33的中央部38,因此变形量小。由此,在电池盒2的平面部33以与棱线L交叉的方式形成的第2开裂部6被拉开,使得借助平面部33的中央部38侧和平面部33的上部而将沟打开。即,在第2开裂部6,借助要在平面部33的法线方向上变形的中央部38以及被接合部71固定着的平面部33的上部,剪切方向和拉伸方向的力发挥作用。由此,第2开裂部6通过电池盒2的变形而开裂。
另一方面,设置在外装罐3与盖板4的接合部71的第1开裂部7如下发生开裂。如果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电池盒2如上所述地膨胀变形,因此在外装罐3的侧壁32与盖板4的接合部71,力作用在使侧壁32与盖板4分离的方向上。由此,在接合部71中焊接强度最低的脆弱部(第1开裂部7),一旦电池盒的内压上升超过阈值,则侧壁32和盖板4分离。由此,第1开裂部7开裂。
如上所述,在电池盒2的侧视中,第2开裂部6的一部分形成为与第1开裂部7重叠,因此一旦电池盒2的内压上升从而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6开裂,则如图5所示,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6开裂而相连接。由此,与电池盒设置一个开裂部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电池盒2在大范围开裂。
实施方式1的效果
该实施方式中,在电池盒2中设置第1开裂部7,其在第2开裂部6开裂时的电池盒2的内压下发生开裂,因此在电池盒2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的情况下,第2开裂部6和第1开裂部7同时开裂。由此,因为可以从2个开裂部排出气体,所以可以以优于仅设一个开裂部的电池盒的效率排出气体。而且,因为可以将气体的排出分为两部分,所以与设一个开裂部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对电池周围的构件的影响。
形成于外装罐3的侧壁32的沟状的第2开裂部6,在电池盒2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而开裂时,有可能超过在侧壁32上形成的第2开裂部6的沟的长度而开裂。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1中,第2开裂部6和第1开裂部7在发生了开裂时相连接,而且第1开裂部7可以通过焊接强度来调整开裂长度,因此可以通过第1开裂部7来调整第2开裂部6的开裂长度。即,通过第1开裂部7,可以防止第2开裂部6在必要以上的长范围发生开裂。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盒2的侧视中,第2开裂部6的一部分与第1开裂部7重叠,因此即使在电池盒2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时一个开裂部不开裂的情况下,通过另一个开裂部发生开裂,从而能够使该一个开裂部也开裂。即,如果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6中的一个开裂部发生开裂,则与该一个开裂部重叠设置的另一个开裂部中也容易推进开裂,因此可以更确实地使2个开裂部开裂。
2.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8的概略结构的整体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外装罐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外装罐10的平面部101形成有凹部9,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以下的说明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中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仅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电池盒81的外装罐10的平面部101,以该平面部101的一部分位于电池盒81的内部的方式设置4个凹部9。
从平面部101的法线方向看去,4个凹部9各自形成略正方形。4个凹部9分别形成在平面部101的4角。各凹部9具有略正方形状的底面部92和形成为包围该底面部92的4个侧壁部91。在电池盒81中,由平面部101、侧壁部91和底面部92形成高低差部94。另外,在各凹部9中,在相邻的侧壁部91相连的部分,形成从所述法线方向看去为略直角的角部分93。即,各凹部9具有4个角部分93。
各凹部9以角部分93位于棱线L上的方式形成于平面部101。具体而言,各凹部9形成为4个角部分93中的一个角部分93位于平面部101的角侧(外装罐10的外周侧)且与棱线L交叉。另外,各凹部9以不仅角部分93而且各凹部9的平面部101的靠内一侧也与棱线L交叉的方式形成于平面部101。即,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凹部9在平面部101的角侧(外周侧)和靠内一侧两处与棱线L交叉。
图7是表示凹部9的剖面形状的部分剖面图。凹部9通过在将外装罐10压制成形时,与该外装罐10同时压制成形而形成。所以,凹部9的侧壁部91为,如图7所示,以凹部9从该凹部9的底面部92向开口侧向外方扩张的方式倾斜。通过该压制成形,构成凹部9的底面部92和侧壁部91的周边部分发生加工硬化,因此可以谋求该凹部9的周边部分的强度提高。所以,通过凹部9,可以抑制电池盒81的变形。
另外,凹部9优选为侧壁部91的倾斜是能压制成形的角度中最陡的斜度。另外,关于凹部9的深度,在不损害收纳在电池盒81内的电极体5等的功能的范围内,优选尽量深的深度。
在外装罐10的平面部10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有从电池盒2的侧面来看是略直线沟状的第2开裂部102。第2开裂部102,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为与电池盒81的内压上升时形成于平面部101的棱线L交叉且与凹部9的高低差部94交叉。另外,第2开裂部102形成在:图6中形成于平面部101右上的凹部9的角部分93之中位于该平面部101的角侧的角部分93的近旁。即,第2开裂部102以在凹部9中跨越形成角部分93的2个的侧壁部91的方式形成。
第2开裂部102,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于平面部101,以使得在电池盒2的侧视中,电池盒81的一端与第1开裂部7重叠。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通过第1开裂部7,可以防止第2开裂部102开裂时的开裂长度增长至必要以上。另外,构成第2开裂部102的开裂沟的剖面形状等与实施方式1的第2开裂沟6相同。
这里,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调整焊接强度,以使第1开裂部7在第2开裂部102开裂的电池盒81的内压下发生开裂。
接着,对于在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密闭型电池8中,电池盒81的内压上升时的电池盒81的变形进行说明。
如果电池盒81的内压上升,则与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电池1同样地,电池盒81以平面部101膨胀的方式发生变形。此时,在平面部101,由于设有凹部9,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平面部101不易发生变形。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平面部101的位移量少。
但是,即使是上述那样形成有凹部9的场合,如果电池盒81的内压上升,则与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电池1同样地,在平面部101形成棱线L。由于第2开裂部102以与棱线L交叉的方式形成,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如果电池盒81的内压变得高于阈值,则第2开裂部102开裂。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第1开裂部7与上述第2开裂部102的开裂同时地发生开裂。第1开裂部7的开裂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102同时开裂,从而可以使电池盒81在更广的范围开裂。由此,可以以优良的效率排出电池盒81内的气体。
实施方式2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在密闭型电池8的电池盒81的平面部101形成有凹部9的结构中,不仅在盖板4与外装罐10的接合部71设置第1开裂部7,而且在平面部101设置第2开裂部102。由此,即使是通过凹部9而抑制电池盒81变形的结构,通过使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102开裂,与设置一个开裂部的结构相比,可以使电池盒81在更广的范围开裂。由此,可以以优良的效率排出电池盒81内的气体。
而且,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将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102设置为在侧视中重叠,从而即使在如上所述因凹部9的影响而一个开裂部难以开裂的情况下,通过另一个开裂部的开裂,也能够使该一个开裂部开裂。所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容易使电池盒81的2个开裂沟开裂。
3.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例示。因而,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变形而实施。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电池盒2、81的侧视中,在电池盒2、81中以第1开裂部7与第2开裂部6、102重叠的方式形成。但是,第1开裂部和第2开裂部也可以设在电池盒的侧视中分离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下,第1开裂部和第2开裂部设置在各自开裂时相互连接的位置。另外,第1开裂部和第2开裂部也可以设置在即使开裂也不相连接的位置。即使是这时,第1开裂部7和第2开裂部6也以在电池盒的内压相同的内压下开裂的方式构成。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电池盒2、81形成直线状的开裂沟作为第2开裂部6、102。但是,可以通过例如形成圆弧状的曲线状的开裂沟、形成略S字状的开裂沟来构成第2开裂部。
所述实施方式2中,在电池盒81的平面部101的四角分别设置凹部9。但是,凹部9也可以设在平面部101的其他位置。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焊接将外装罐3的开口部36的周缘与盖板4的周缘接合,但外装罐3的开口部36的周缘与盖板4的周缘也可以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接合。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于电池盒2、81的平面部33、101的开裂沟来构成第2开裂部6、102。但是,第2开裂部只要是能够通过电池盒的内压的上升而开裂的结构,则也可以是开裂沟以外的结构。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锂离子电池而结构密闭型电池,但密闭型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以外的电池。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具备收纳电极体等的电池盒、在电池盒的侧面设有开裂沟的密闭型电池。

Claims (11)

1.一种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封入有电极体的柱状电池盒,
所述电池盒具备:具有开口部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以及以堵塞所述外装罐的开口部的状态与所述开口部接合的盖板,
在所述外装罐与所述盖板的接合部分,形成有通过所述电池盒的内压的上升而发生开裂的第1开裂部,
在所述接合部分以外,形成有因所述第1开裂部开裂时的所述电池盒的内压而能够开裂的第2开裂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开裂部以开裂时与所述第1开裂部相连接的方式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通过焊接而被接合于所述外装罐,
所述第1开裂部是焊接强度比所述接合部分的其他部分低的脆弱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开裂部是开裂沟,其设置于与所述电池盒因内压上升而膨胀时在所述外装罐的侧面形成的棱线交叉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开裂部是开裂沟,其设置于与所述电池盒因内压上升而膨胀时在所述外装罐的侧面形成的棱线交叉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开裂部,在所述电池盒的侧视中,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开裂部重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开裂部,在所述电池盒的侧视中,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开裂部重叠。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盒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侧面的法线方向发生位移后的高低差部,
所述高低差部以与所述棱线交叉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2开裂部以穿过所述高低差部的角部分和所述棱线的方式形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盒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侧面的法线方向发生位移后的高低差部,
所述高低差部以与所述棱线交叉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2开裂部以穿过所述高低差部的角部分和所述棱线的方式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盒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侧面的法线方向发生位移后的高低差部,
所述高低差部以与所述棱线交叉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2开裂部以穿过所述高低差部的角部分和所述棱线的方式形成。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盒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侧面的法线方向发生位移后的高低差部,
所述高低差部以与所述棱线交叉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2开裂部以穿过所述高低差部的角部分和所述棱线的方式形成。
CN201320554788.1U 2012-10-31 2013-09-06 密闭型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52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0867A JP2014093124A (ja) 2012-10-31 2012-10-31 密閉型電池
JP2012-240867 2012-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5202U true CN203445202U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96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5478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5202U (zh) 2012-10-31 2013-09-06 密闭型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93124A (zh)
CN (1) CN2034452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4134A (zh) * 2020-09-09 2020-12-08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盖板及含有该结构的锂电池焊接工艺
CN114830413A (zh) * 2019-12-27 2022-07-29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0413A (zh) * 2019-12-27 2022-07-29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模块
CN112054134A (zh) * 2020-09-09 2020-12-08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盖板及含有该结构的锂电池焊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3124A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06217B2 (ja) 二次電池
US9653722B2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KR100627374B1 (ko) 이차 전지
JP5137291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2次電池
JP6254102B2 (ja) 密閉型電池
CN103227309B (zh) 方形二次电池
JP2014022116A (ja) 二次電池用極板及び二次電池用極板の製造方法
CN106030855A (zh) 圆筒形密闭电池及电池组
JP2015505145A (ja) 活物質がパターン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ゼリーロール型電極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JP2010016043A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2011070916A (ja) 電極及び非水電解液電池
EP3024052B1 (en) Rectangular battery cell including battery case comprising two or more members
US10115938B2 (en) Battery case having anti-wrinkle pattern
US20150194640A1 (en) Secondary cell
CN103999259A (zh) 密闭型电池
WO2022247177A1 (zh) 电池外壳和锂电池
KR100795680B1 (ko) 이차전지
CN203445202U (zh) 密闭型电池
JP2014059954A (ja) 角型電池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48690B1 (ko)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EP3147963B1 (en) Battery case having anti-wrinkle pattern
US1067304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03260684U (zh)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US2022027134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CN203481304U (zh) 密闭型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