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2540U - 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2540U
CN203442540U CN201320533874.4U CN201320533874U CN203442540U CN 203442540 U CN203442540 U CN 203442540U CN 201320533874 U CN201320533874 U CN 201320533874U CN 203442540 U CN203442540 U CN 203442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surface
semi
coa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338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佑
林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Chuang Automobile Information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Chuang Automobile Information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Chuang Automobile Information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Chuang Automobile Information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338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42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2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25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灯具包含反光罩、光源及半透光件,反光罩具有轴线、底部与相对于底部的出光口,轴线自底部沿反光罩的出光方向延伸并穿出出光口,反光罩的内面自出光口至底部依序设置有围绕轴线的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光源设置于反光罩内且位于轴线上,第三反射面反射光源的光线至出光口;半透光件设置于反光罩内并围绕轴线,半透光件具有半反射面,设置于半透光件外周且对应面向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反射光源的光线至半反射面,进而光线于第一反射面及半反射面的间多重反射,可呈现多层光环并有明暗渐次变化效果。

Description

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兼具主要照明机能及在灯具的侧向位置形成特殊效果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建筑物内,如住家或办公室,或是各式车辆,如机车或汽车,皆装设有不同光源设备,以在夜晚或是光线昏暗时,让使用者能够如白天一般,照常作业。
在现有的照明设备中,反光罩设置于光源之后,光源的光线经反光罩反射后仅自单一出光方向射出,借此照亮所欲照射的物品或环境。特别是行驶时的车辆,借由上述的配置,车辆的照明装置提供驾驶人清楚安全的视野,不仅保护行人更保护驾驶人。然而若消费者自照明方向的侧向位置观察,如自45度角观察照明设备,消费者则仅能观察到光源的光线汇聚成光束后朝单一照明方向射出,对于站在灯具侧边的消费者,不易察觉灯具本身。
为使消费者于其它视易于察觉灯具本身,并使灯具光线所构成的图形或效果而更具吸引力,常增设其它附属光源,设置于灯具周围,如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图型于灯具周围。这样的配置方式,虽然可以使灯具整体看起来更为丰富而有吸引力,但是,为了增加效果,除了主光源外,还需要额外的附属光源配置。如此一来,不仅造成灯具的配电线路将更为复杂,而随额外增设的附属光源,亦会使成本随之上升。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额外附属光源的设置,以避免复杂的配电线路及额外成本增加等问题,且使位于侧向位置的消费者能易于观察灯具本身,并增加灯具的效果,实为市场应用上刻不容缓且亟需解决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照明灯具,包含反光罩、光源及半透光件,反光罩具有轴线、底部与相对于底部的出光口,轴线自底部沿反光罩的出光方向延伸并穿出出光口,反光罩的内面自出光口至底部依序设置有围绕轴线的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光源设置于反光罩内且位于轴线上,第三反射面反射光源的光线至出光口;半透光件设置于反光罩内并围绕轴线,半透光件具有半反射面,设置于半透光件外周且对应面向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反射光源的光线至半反射面的第一位置,其中光源的第一部分光线穿透半反射面,光源的第二部分光线被反射至第一反射面,进而被第一反射面再反射至半反射面上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
其中,该第二反射面的剖面为一双曲线断面。
其中,该第二反射面的剖面为一直线断面。
其中,该半反射面与该第一反射面至少其中一者的剖面为一弧形断面。
其中,该反光罩包含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该第一反射面及该第二反射面。
其中,该反光罩包含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该第二反射面及该第三反射面。
其中,该第二反射面的剖面为两双曲线断面。
其中,该反光罩包含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该两双曲线断面。
其中,该半反射面的表面设有一镀层,该镀层的材质选自金、银、铜、铝、铬、铅、铑、钛、铌、硅、前述材质的混合物、前述材质的氧化物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
其中,该半反射面的表面设有一镀层,该镀层为金镀层、银镀层、铜镀层、铝镀层、铬镀层、铅镀层、铑镀层、钛镀层、铌镀层、硅镀层或金氧化物镀层、银氧化物镀层、铜氧化物镀层、铝氧化物镀层、铬氧化物镀层、铅氧化物镀层、铑氧化物镀层、钛氧化物镀层、铌氧化物镀层、硅氧化物镀层。
其中,该镀层的厚度在3至30纳米的范围中。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特点在于,通过第二反射面将光线反射至半反射面,光线于半反射面与第一反射面之间多重反射。借此,光线经多重反射而逐渐自半反射面射出后,可呈现多层光环并有明暗渐次变化,使位于侧向位置的消费者能易于观察照明灯具,且照明灯具可呈现无限延伸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前视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前视示意图(二)。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一)。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二)。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一)。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二)。
图5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三)。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一)。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
1       反光罩
11      第一反射面
12      第二反射面
12a     双曲线断面
121     双曲面镜
121a    第一曲线
121b    第二曲线
122     另一双曲面镜
122a    第三曲线
122b    第四曲线
123     平面镜
13      第三反射面
14      轴线
14a     主光轴
15      连接件
151     第一连接槽
152     第二连接槽
16      底部
17      出光口
2       半透光件
21      半反射面
211     镀层
212a    第一位置
212b    第二位置
22      间距
3       底座
4       灯壳
7       光源
71      光线
71a     第一部分光线
71b     第二部分光线
72      光纹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前视示意图(一)及沿AA’的剖面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灯具包含反光罩1、光源7及半透光件2。
反光罩1具有轴线14、底部16与相对于底部16的出光口17,轴线14为一虚拟轴线,且轴线14自底部16沿反光罩1的出光方向延伸并穿出出光口17,反光罩1的内面自出光口17至底部16依序设置有围绕轴线14的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12及第三反射面13。第二反射面12位于第一反射面11及第三反射面13之间。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态样中,反光罩1概呈碗状,亦即如沿AA’剖面,反光罩1的剖面概呈U型断面或V型断面,第三反射面13设置于碗状反光罩1内面的底部16,且第三反射面13的剖面为弧形断面,用以将位于反光罩1内的光源7的光线71朝反光罩1的出光口17方向反射,亦即第三反射面13将反光罩1内的光源7的光线71沿照明方向反射,以使照明灯具具有主要的光照功能,而达到主照明的配光效果,故第三反射区13可视为照明灯具的主配光区;第一反射面11设置于碗状反光罩1内面的侧壁部分,并邻近于出光口17;而第二反射面12则设置于第一反射面11及第三反射面13之间,第二反射面12可连接第一反射面11及第三反射面13,亦可彼此分离。
光源7设置于反光罩1内且位于轴线14上。光源7可为灯泡、卤素灯、卤素红外线反射光源(HIR)、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冷阴极荧光灯源(CCFL)、发光二极管(LED)或上述光源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B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前视示意图(一)及(二)。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态样中,反光罩1的对外开口的轮廓概呈圆形或椭圆形,然亦可为其它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或星形,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续参照图1A、图1B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前视示意图(一)及沿AA’的剖面示意图。半透光件2设置于反光罩1内并围绕轴线14,半透光件2的轮廓对应反光罩1出光口17的轮廓,亦即若反光罩1出光口17的轮廓为圆形,则半透光件2的轮廓亦为圆形,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半透光件2具有半反射面21,设置于半透光件2外周且对应面向第一反射面11,半反射面21的表面设有镀层211,镀层211的材质选自金、银、铜、铝、铬、铅、铑、钛、铌、硅及其混合物或其氧化物组合所构成的群组。借此,第二反射面12反射光源7的光线71至半反射面21的第一位置212a,其中光源7的第一部分光线71a穿透半反射面21,光源7的第二部分光线71b被反射至第一反射面11,进而被第一反射面11再反射至半反射面21上不同于第一位置212a的第二位置212b。第二反射面12可将光线导入第一反射面11及半反射面21之间所构成的多次反射区内,故能将光线多次反射进而形成多层次无限延伸的光源感觉,故第二反射面12可视为照明灯具的无限延伸光源区。
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保持间距22,光线71于反光罩1与半透光件2之间运行的轨迹自第二反射面12反射至半反射面21的第一位置212a后,再自半反射面21反射至第一反射面11,然后光线71自第一反射面11反射至半反射面21的第二位置212b,相较于第一位置212a,第二位置212b更靠近出光口17。借此,光线71在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的间距22内进行多重反射,亦即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的间距22为光线71的多重反射区。且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二者至少其一的剖面为弧形断面,因此,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之间的间距22,将随弧形断面的弧度而改变,光线71于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之间进行多重反射时,每次反射亦随弧形断面的弧度而改变光线71的反射角度。随着光线71于半透光件2上的半反射面21多重反射,且反射位置自邻近底部16的反射位置,逐渐改变成邻近出光口17的反射位置,借此,每次反射有光源7的第一部分光线71a穿透半反射面21,以形成光纹效果72,且邻近于底部16的光纹效果72亮度最大;而越靠近出光口17的光纹效果72则亮度递减,而形成类似隧道无限延伸的效果,由此可知,第一反射面11为可使光线作多次全反射的反射区,故第一反射面11可视为照明灯具的无限延伸反射区,因此消费者可于半透光件2上观察到多重且延伸的光纹效果72,甚至是多重延伸并有明暗渐次变化的3D环状光纹效果72。
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前视示意图(一)及沿AA’的剖面示意图。承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态样,反光罩1的对外开口的轮廓概呈圆形,而自反光罩1的底部16沿照明方向延伸系有轴线14通过反光罩1的对称中心,亦即通过反光罩1对外开口的轮廓的圆心,此时,可称轴线14为反光罩1的对称轴。在一实施态样下,反光罩1内的光源7设置于轴线14(对称轴)上,沿照明方向,轴线14位于最大光强度的区域,轴线14为反光罩1的主光轴14a。在不限制反光罩1的外型轮廓的情况下,通过最大光强度的区域的轴线14为主光轴14a,亦即反光罩1的对称轴为主光轴14a。
承上述实施例及实施态样,第三反射面13邻设于主光轴14a(轴线14),反光罩1的对外开口的轮廓可概呈圆形,第三反射面13环设于主光轴14a(轴线14),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一反射面11及第二反射面12则逐渐远离主光轴14a(轴线14)。如图2所示,沿AA’的剖面,即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反光罩1的剖面概呈U型断面或V型断面,第三反射面13位于U型断面的底部16,光线71照射至第三反射面13后朝照明方向反射;继第三反射面13之后依次为第二反射面12,光线71照射至第二反射面12后朝半反射面21的方向反射;最后是位于U型断面开口附近的第一反射面11,光线71照射至第一反射面11后朝半反射面21的方向反射。
请参照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一)。承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关系,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态样中,第二反射面12的剖面为双曲线断面12a,亦即第二反射面12包含双曲面镜121,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第二反射面12的剖面形状为双曲线的第一曲线121a。光源7位于双曲线的第二曲线121b的焦点,光线71自第二曲线121b的焦点朝第二反射面12的方向前进,进而经断面为双曲线的第一曲线121a的第二反射面12反射至半反射面21。借此,借由双曲线的光学特性,若光源7位于双曲线的第二曲线121b的焦点,则形成一虚拟光源设置于第一曲线121a的焦点,光线71则自第一曲线121a的焦点朝半反射面21照射。
请参照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二)。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态样中,第二反射面12的剖面为直线断面,亦即第二反射面12为平面镜123,用以将光线71朝半反射面21的方向反射。在一实施态样中,平面镜123环设于主光轴14a,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5A及图5C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三)及(五)。在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态样中,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为分离,反光罩1包含连接件15,连接件15连接第一反射面11及第二反射面12。连接件15包含第一连接槽151及对应第一连接槽151的第二连接槽152,第一连接槽151连接第一反射面11,第二连接槽152连接第二反射面12。如图5A及图5B所示,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连接件15的剖面可概成H型断面,H型断面的上下开口分别连接第一反射面11及第二反射面12。
请参照图5B及图5C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四)及(五)。在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态样中,第二反射面12和第三反射面13为分离,反光罩1包含连接件15,连接件15连接第二反射面12及第三反射面13。连接件15包含第一连接槽151及对应第一连接槽151的第二连接槽152,第一连接槽151连接第二反射面12,第二连接槽152连接第三反射面13。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连接件15的剖面概成H型断面,H型断面的上下开口分别连接第二反射面12及第三反射面13。
请复参照图5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五)。在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实施态样中,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12及第三反射面13彼此皆分离,多个连接件15分别设置于第一反射面11与第二反射面12之间及第二反射面12及第三反射面13之间,连结彼此。
请复参照图6A及图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六)及(七)。在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态样中,第二反射面12的剖面为两双曲线断面12a,亦即第二反射面12包含双曲面镜121及另一双曲面镜122,双曲面镜121与另一双曲面镜122彼此相连,且皆位于第一反射面11及第三反射面13之间。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态样中,双曲面镜121与另一双曲面镜122彼此分离,反光罩1包含连接件15,连接件15连接双曲面镜121及另一双曲面镜122,亦即连接件15连接两双曲线断面12a。连接件15包含第一连接槽151及对应第一连接槽151的第二连接槽152,第一连接槽151连接双曲面镜121,第二连接槽152连接另一双曲面镜122。如图6B所示,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连接件15的剖面概成H型断面,H型断面的上下开口分别连接双曲面镜121及另一双曲面镜122。
承第四实施例及其实施态样,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双曲面镜121的剖面为双曲线的第一曲线121a断面,光源7位于双曲线的第二曲线121b的焦点,借由双曲线的光学特性,若光源7位于双曲线的第二曲线121b的焦点,则形成一虚拟光源设置于第一曲线121a的焦点,光线71则自第一曲线121a的焦点朝半反射面21照射。
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另一双曲面镜122的剖面为另一双曲线的第三曲线122a断面,光源7位于另一双曲线的第四曲线122b的焦点,借由双曲线的光学特性,若光源7位于另一双曲线的第四曲线122b的焦点,则形成一虚拟光源设置于第三曲线122a的焦点,光线71则自第三曲线122a的焦点朝半反射面21照射。
承上述实施例及实施态样,第二反射面12亦可包含多个双曲面镜,亦即,沿主光轴14a的轴向剖面,第二反射面12的剖面包含多个双曲线断面12a。当光源7位于对应双曲面镜的曲线上的焦点时,形成多个虚拟光源位于第二反射面12的多个双曲面镜各自的焦点上,光线71自多个双曲面镜各自的焦点朝半反射面21照射后,反射至第一反射面11,进而于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的间距22进行多重反射。由于光线71自多个双曲面镜各自的焦点入射,故来自不同焦点的多个光线71照射半反射面21的入射位置及入射角度皆不同,因此,在半透光件2上形成多个光源7所构成的光纹效果72。
请复参照图1A、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及沿AA’的剖面示意图。承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关系,本实用新型更包含底座3及灯壳4,底座3包含容置空间,反光罩1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灯壳4覆盖于底座3上。在一实施态样中,底座3及灯壳4的组合概呈圆柱型,反光罩1及半透光件2皆设置于灯壳4及底座3之间。
借由上述实施例及实施方式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特点在于,借由光线71自第二反射面12反射至半反射面21后,光线71在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的间距22内进行多重反射,且由于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二者至少其一的剖面为弧形断面,因此,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之间的间距22,将随弧形断面的弧度而改变,光线71于半反射面21与第一反射面11之间进行多重反射时,每次反射亦随弧形断面的弧度而改变光线71的反射角度,进而使光线自半透光件2透射时,于半透光件2上形成多重且延伸的光纹效果72进而解决额外附属光源的设置造成复杂的配电线路及额外成本增加等问题,借此,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具同时满除灯具的配旋光性能,且使位于侧向位置的消费者能易于观察灯具本身,并增加灯具的光纹效果72。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反光罩,具有一轴线、一底部与相对于该底部的一出光口,该轴线自该底部沿该反光罩的出光方向延伸并穿出该出光口,该反光罩的内面自该出光口至该底部依序设置有围绕该轴线的一第一反射面、一第二反射面及一第三反射面;
一光源,设置于该反光罩内且位于该轴线上,该第三反射面反射该光源的光线至该出光口;及
一半透光件,设置于该反光罩内并围绕该轴线,该半透光件具有一半反射面,设置于该半透光件外周且对应面向该第一反射面,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该光源的光线至该半反射面的一第一位置,其中该光源的一第一部分光线穿透该半反射面,该光源的一第二部分光线被反射至该第一反射面,进而被该第一反射面再反射至该半反射面上不同于该第一位置的一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面的剖面为一双曲线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面的剖面为一直线断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半反射面与该第一反射面至少其中一者的剖面为一弧形断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反光罩包含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该第一反射面及该第二反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反光罩包含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该第二反射面及该第三反射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面的剖面为两双曲线断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反光罩包含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该两双曲线断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半反射面的表面设有一镀层,该镀层为金镀层、银镀层、铜镀层、铝镀层、铬镀层、铅镀层、铑镀层、钛镀层、铌镀层、硅镀层或金氧化物镀层、银氧化物镀层、铜氧化物镀层、铝氧化物镀层、铬氧化物镀层、铅氧化物镀层、铑氧化物镀层、钛氧化物镀层、铌氧化物镀层、硅氧化物镀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镀层的厚度在3至30纳米的范围中。
CN201320533874.4U 2013-08-29 2013-08-29 照明灯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2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3874.4U CN203442540U (zh) 2013-08-29 2013-08-29 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3874.4U CN203442540U (zh) 2013-08-29 2013-08-29 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2540U true CN203442540U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9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3387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2540U (zh) 2013-08-29 2013-08-29 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425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0809A (zh) * 2014-05-16 2015-11-25 郑书山 真空反光一体式照明节能灯
CN107709870A (zh) * 2015-04-10 2018-02-16 爱明朗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式照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0809A (zh) * 2014-05-16 2015-11-25 郑书山 真空反光一体式照明节能灯
CN107709870A (zh) * 2015-04-10 2018-02-16 爱明朗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式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96370U (zh) 照明结构
CN102840529B (zh) 具有隐藏光源的反射器信号灯
EP1647764A3 (en) Projector type vehicle headlamp unit
JP5368233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03442540U (zh) 照明灯具
CN107289398A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led车灯
JP2002100217A5 (zh)
US2132784A (en) Lighting fixture
CN104421795B (zh) 车辆用灯具
JP6383583B2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CN109690176A (zh) 前照灯装置
CN105371208A (zh) 一种立体动态的信号灯
CN2396271Y (zh) 多功能手电筒
CN105020654B (zh) 具有横向光斑双重光照区域的大灯灯组结构
CN204853244U (zh) 具有横向光斑双重光照区域的大灯灯组结构
CN204650016U (zh) 一种光导及具有该光导的车辆
CN210740287U (zh) 一种能呈现立体点灯效果的机动车信号灯
CN208997979U (zh) 基于卤素灯实现立体点灯效果的车灯及汽车
CN103292233B (zh) 车灯
JP2015038826A (ja) 街路灯
CN203880608U (zh) Led车灯的透光镜及相应的led车灯、车辆
TW201209341A (en) Light collecting lens, module and lamp with multiple curvature surfaces
TW201307132A (zh) 導光透鏡及應用該透鏡的腳踏車前燈
CN217540628U (zh) 一种防眩光灯具
JP2015204228A (ja) 車両用灯具及びレンズ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