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1793U - 一种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1793U
CN203441793U CN201320520007.7U CN201320520007U CN203441793U CN 203441793 U CN203441793 U CN 203441793U CN 201320520007 U CN201320520007 U CN 201320520007U CN 203441793 U CN203441793 U CN 203441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me
mid
casing
blow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200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贵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200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41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1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17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风机,包括有机壳、电机和叶轮,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叶轮包括端圈、叶片和中盘,端圈设于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中盘设于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叶片固定在端圈和中盘上,在中盘上安装有能与中盘同步转动的滤油件,从进风口进入的烟油混合空气在机壳内部被碰撞捕集后在滤油件上形成油滴,且所述油滴在风机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机壳内壁上,滤除油滴后的空气穿过滤油件后从出风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风机通过在出风口的一侧设置中盘和滤油件,油烟混合空气经过碰撞捕集以及离心力作用下,油滴被甩至机壳内壁上,而分离净化后的空气穿过滤油件从出风口流出,可见分离结构简单且分离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及油烟分离、净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机。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焊接加工、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混合有油烟、油雾的混合气体,如果不对混合气体进行适当处理,不仅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比如,在目前的集成灶、油烟机普遍使用由风道蜗壳、风轮、电机组成的离心风机抽取、排放油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风轮旋转后产生的风压把烟油经风道蜗壳直接排到空气中。虽然,有些离心风机安装有金属过滤板过滤油烟,但大量油烟还是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而且,离心风机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风轮、风道蜗壳、金属过滤板会积累大量的油污,不仅造成排风量下降,而且使电机负荷增加,容易烧坏电机,从而降低离心风机的使用寿命。
如专利号为ZL91229442.6(授权公告号为CN2118901U)的中国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带集油器的定向抽风机》,该抽风机在现有抽风机的基础上,在顶部增设一个定向出风口,并在其底部增设一个集油器,在面罩的内层设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来净化和隔离油烟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佳
又如专利号为ZL200620024011.4(授权公告号为CN289323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电机冷却用离心式通风机》,该电机冷却用离心式通风机包含带有进、出风口的蜗壳,固定于蜗壳侧面的风机电机和位于蜗壳内并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叶轮,在蜗壳内进风口处固定有集流器,蜗壳进风口一侧固定有挡油罩。在进风口采用挡油罩后,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油烟和油雾进行净化,但是不少油烟和油雾还是能穿过挡油罩从风机进风口进入风机,从风机出风口出来的混合气体中还含有不少油烟和油雾,油烟和油雾的净化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又如专利号为ZL201220011453.0(授权公告号为CN20249348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风机》,该风机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安装底座、叶轮和电机,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壳体的相对侧,所述安装底座固定于壳体下方,所述叶轮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电机设于壳体外部并通过传动结构与壳体连接,其中,所述叶轮下方的壳体上设有若干漏油孔,所述漏油孔的下方设有一集油盘,所述集油盘一端设有一泄油阀。虽然,该风机通过设置漏油孔和集油盘后,在叶轮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合气体中的油烟和油雾被甩到壳体内壁上形成油滴,油滴进而通过漏油孔滴入到集油盘内。但是,由于油烟和油雾碰撞捕集不够充分,甩到壳体内壁上的油滴较为有限,仍有不少油烟和油雾从风机出风口流出,导致油烟和油雾的净化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分离结构简单且油烟分离效果好的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机,包括有机壳、电机和设于机壳内部并由电机驱动的叶轮,所述的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包括端圈、叶片和中盘,所述的端圈设于靠近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的中盘设于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叶片固定在端圈和中盘上,在所述的中盘上安装有能与中盘同步转动的滤油件,从进风口进入的烟油混合空气在机壳内部被碰撞捕集后在滤油件上形成油滴,且所述油滴在风机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机壳内壁上,滤除油滴后的空气穿过滤油件后从出风口流出。
滤油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一种方案是,所述的滤油件为一滤油环,所述的滤油环包括外固定环和导油条,所述的导油条的内端固定在中盘的边缘,所述导油条的外端固定在外固定环上,所述的外固定环与机壳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导油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导油条呈辐条状或者网格状。
滤油件的另一种方案是,所述的滤油件为一滤油环,所述的滤油环包括内固定环、外固定环和设于内固定环与外固定环之间的导油条,所述的内固定环固定在中盘的边缘,所述的外固定环与机壳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滤油件的再一种方案是,所述的滤油件为一滤油盘,所述滤油盘包括固定盘、导油辐条和固定圈,所述固定盘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导油辐条呈放射状排列,导油辐条的内端固定在固定盘的边缘,导油辐条的外端固定在固定圈上,所述的固定盘覆盖并固定在中盘朝向出风口的侧面上,所述固定圈与机壳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当然,滤油盘也可以是仅仅只包括有固定盘,并在固定盘的外周开有众多成环形分布的过滤孔,固定盘与机壳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风机的电机可以有多种安装结构,优选地,在所述机壳上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固定有一电机安装座,在所述的中盘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的电机为外转子电机,该外转子电机的定子固定在电机安装座上,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穿过安装孔并与中盘相固定。当然,电机也可以采用内转子电机,只要在电机的驱动下能实现叶轮的转动即可。
为了将叶片牢固地固定在端圈与中盘之间,在所述端圈和中盘上均设有卡口,所述叶片的两端设有卡设在所述卡口内的卡脚。当然,叶片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与端圈及中盘相固定,比如叶片可以焊接或者铆接在端圈及中盘上。
风机机壳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一种方案是,所述机壳在进风口的一侧向外形成有一缩颈部,所述的端圈设于缩颈部的内部且端圈的轮廓与缩颈部的轮廓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缩颈部的边缘向内弯曲形成安装槽,所述端圈朝向进风口的一端隐藏在该安装槽内。
风机机壳的另一种方案是,所述机壳在进风口的一侧向内形成有一喇叭口状的集风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风机通过在出风口的一侧设置中盘和滤油件,在电机的驱动下,油烟混合空气在机壳内部被端圈、叶片、中盘以及滤油件碰撞捕集后,在滤油件上形成油滴,并在风机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滴进而被甩至机壳内壁上,而分离净化后的空气穿过滤油件从风机出风口流出,可见,不仅该风机的油烟分离结构较为简单,而且烟油混合空气在机壳内部被叶轮和滤油件进行充分的碰撞捕集后,再由位于风机出风口处的滤油件进行分离,油烟分离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进风口朝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出风口朝上);
图3为图2所示风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风机进一步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风机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风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风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机包括机壳1、电机2、端圈3、叶片4、中盘5、滤油环6及电机安装座8。其中,机壳1的相对侧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端圈3和叶片4均设于机壳1内部,端圈3设于靠近风机进风口11的一侧,中盘5设于靠近风机出风口12的一侧,在端圈3和中盘5上均设有卡口9,叶片4的两端具有卡脚41,安装时,叶片一端的卡脚41卡入端圈3的卡口9内,另一端的卡脚41卡在中盘5的卡口9内,从而使叶片、端圈和中盘固定后形成叶轮。滤油环6包括外固定环61和导油条62,导油条62的内端固定在中盘5的边缘,导油条62的外端固定在外固定环61上,外固定环61与机壳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本实施例中,导油条62呈辐条状。电机安装座8固定在机壳1上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在中盘5上开有安装孔51,电机2采用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的定子21固定在电机安装座8上,外转子电机的转子22穿过安装孔51并与中盘5相固定。由上述各部件的安装结构可知,端圈3、叶片4、中盘5以及滤油环6固定在一起,并在外转子电机的驱动下在机壳1内部进行同步转动。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在进风口11的一侧向外形成有缩颈部13,端圈3位于缩颈部13的内部且其轮廓与缩颈部13的轮廓相一致。而缩颈部13的边缘向内弯曲形成安装槽14,端圈3朝向进风口的一端隐藏在该安装槽14内。
风机工作时,电机2驱动叶轮转动,将机壳1内的空气排出,使机壳1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利用叶轮转动产生的风压从进风口吸入烟油混合空气。由于滤油环6随叶轮同步转动,烟油混合空气进入机壳1内部后,在端圈3、叶片4、中盘5以及滤油环6的碰撞捕集下,油烟从混合空气中分离出来形成油滴并附着在导油条62上,并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滴顺着导油条62径向甩至机壳1内壁上。在机壳1内壁可以安装诸如集油环之类的集油器,以收集形成在机壳内壁上的油滴,集油环可以通过导油管流入油杯中,此为风机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展开描述。在烟油混合空气中的油滴被分离的同时,分离净化后的空气穿过导油条62之间的空隙从风机出风口12流出,只有极少量的油烟未被分离而从风机出风口12进入空气中,从而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此外,在风机工作过程中,电机2保持恒定转速以使风机产生恒定流量,从而使风机产生恒定的油烟分离效果。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滤油环6包括内固定环63、外固定环61和设于内固定环与外固定环之间的导油条62,其中,内固定环63固定在中盘5的边缘,外固定环61与机壳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滤油环6的导油条62采用网格状结构,采用网格状结构后,可以增加混合油烟空气中油烟的碰撞捕捉机率,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滤油件采用的是滤油盘7,该滤油盘7包括固定盘71、导油辐条72和固定圈73,固定盘71的中心具有通孔74,导油辐条72呈放射状排列,导油辐条72的内端固定在固定盘71的边缘,导油辐条72的外端固定在固定圈73上,固定盘71覆盖并固定在中盘5朝向出风口12的侧面上,固定圈73与机壳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安装电机时,电机的转子22穿过固定盘的通孔74。当然,滤油盘7除了采用导油辐条72外,也可以采用网格状的导油条,网格状的导油条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三和图7,在此不展开描述。
实施例五: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在进风口11的一侧向内形成有喇叭口状的集风圈15,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比如滤油件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给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的滤油环或者滤油盘,又比如风机的机壳除了采用上述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适合的结构,所有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机,包括有机壳(1)、电机(2)和设于机壳内部并由电机驱动的叶轮,所述的机壳(1)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包括端圈(3)、叶片(4)和中盘(5),所述的端圈(3)设于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所述的中盘(5)设于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所述叶片(4)固定在端圈(3)和中盘(5)上,在所述的中盘(5)上安装有能与中盘(5)同步转动的滤油件,从进风口(11)进入的烟油混合空气在机壳(1)内部被碰撞捕集后在滤油件上形成油滴,且所述油滴在风机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机壳(1)内壁上,滤除油滴后的空气穿过滤油件后从出风口(1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油件为一滤油环(6),所述的滤油环(6)包括外固定环(61)和导油条(62),所述的导油条的内端固定在中盘(5)的边缘,所述导油条的外端固定在外固定环上,所述的外固定环(61)与机壳(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条(62)呈辐条状或者网格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油件为一滤油环(6),所述的滤油环(6)包括内固定环(63)、外固定环(61)和设于内固定环与外固定环之间的导油条(62),所述的内固定环(63)固定在中盘(5)的边缘,所述的外固定环(61)与机壳(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油件为一滤油盘(7),所述滤油盘(7)包括固定盘(71)、导油辐条(72)和固定圈(73),所述固定盘(71)的中心具有通孔(74),所述导油辐条(72)呈放射状排列,导油辐条(72)的内端固定在固定盘的边缘,导油辐条(72)的外端固定在固定圈(73)上,所述的固定盘(71)覆盖并固定在中盘(5)朝向出风口(12)的侧面上,所述固定圈(73)与机壳(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1)上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固定有一电机安装座(8),在所述的中盘(5)上开有安装孔(51),所述的电机(2)为外转子电机,该外转子电机的定子(21)固定在电机安装座(8)上,外转子电机的转子(22)穿过安装孔(51)并与中盘(5)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圈(3)和中盘(5)上均设有卡口(9),所述叶片(4)的两端设有卡设在所述卡口(9)内的卡脚(4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在进风口(11)的一侧向外形成有一缩颈部(13),所述的端圈(3)设于缩颈部(13)的内部且端圈(3)的轮廓与缩颈部(13)的轮廓相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缩颈部(13)的边缘向内弯曲形成安装槽(14),所述端圈(3)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隐藏在该安装槽(1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在进风口(11)的一侧向内形成有一喇叭口状的集风圈(15)。
CN201320520007.7U 2013-08-23 2013-08-23 一种风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1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0007.7U CN203441793U (zh) 2013-08-23 2013-08-23 一种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0007.7U CN203441793U (zh) 2013-08-23 2013-08-23 一种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1793U true CN203441793U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9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2000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1793U (zh) 2013-08-23 2013-08-23 一种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417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0751A (zh) * 2013-08-23 2013-11-27 董贵生 一种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0751A (zh) * 2013-08-23 2013-11-27 董贵生 一种风机
CN103410751B (zh) * 2013-08-23 2016-05-18 董贵生 一种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7648A (zh) 油烟净化机
CN102654292A (zh) 一种环保循环式吸油烟机
CN205897261U (zh) 厨房空气净化系统
ES2630382T3 (es) Dispositivo de extracción de vapor
CN214275863U (zh) 一种双级风机的油烟净化结构
CN108980927B (zh) 抽油烟机
CN203441793U (zh) 一种风机
CN202598642U (zh) 高效除异味油烟净化装置
CN103410751A (zh) 一种风机
CN206001608U (zh) 一种厨房空气净化装置
CN105757755B (zh) 顶吸式抽油烟机
CN106225035B (zh) 一种油烟过滤器及其过滤方法
CN104197388A (zh) 油烟过滤装置
CN204043012U (zh) 具有油烟过滤功能的近吸式吸油烟机
CN104197389A (zh) 具有油烟过滤功能的近吸式吸油烟机
CN208566795U (zh) 一种旋转纤维板油烟净化装置
CN208742198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吸油滤芯的油烟净化器
CN109340850A (zh) 一种免更换过滤的高效离心式厨房排风脱油装置
CN107687670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3273998U (zh) 油烟净化机
CN211119556U (zh) 一种内循环式油烟机
CN210485815U (zh) 一种抽油烟机
CN204043011U (zh) 具有油烟过滤功能的塔式吸油烟机
CN208456898U (zh) 一种吸尘机构用离心式风机
CN203869120U (zh) 一种油烟机的活动除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