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4862U -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 Google Patents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4862U
CN203434862U CN201320575155.9U CN201320575155U CN203434862U CN 203434862 U CN203434862 U CN 203434862U CN 201320575155 U CN201320575155 U CN 201320575155U CN 203434862 U CN203434862 U CN 203434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inductance
storage capacitor
gain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51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张桂东
杨立强
丘东元
肖文勋
黄子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3205751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4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4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48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第一Z网络,第二Z网络,第三Z网络和输出电路。本实用新型以第一Z网络为第一级升压模块;以第三Z网络为第二级升压模块;以第二Z网络为开关切换模块;第九二极管、第二储能电容和负载为输出模块。开关管导通时,电源对第一Z网络中的两个感进行并联充电,第一储能电容对第二Z网络中的两个电感进行并联充电,第二储能电容对负载放电;开关管关断时,电源与第一电感串联后再与第二电感串联为第一储能电容充电,完成第一级升压;第一级升压模块与第三电感串联后再与第四电感串联给第二储能电容供电,完成第二级升压。整个电路只用一个开关管,且能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增益。

Description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和工业的发展,对电力电子电路的要求也日益苛刻。传统的Boost电路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的需要,工业上需要更高增益的升压电路。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多个Boost环节电路级联来升压,该方法成本较高,且由于开关管数目的增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若其中一个环节崩溃,整个系统将会崩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需要高增益的电力电子电路。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主要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Z网络、第二Z网络、第三Z网络和输出电路,其中第一Z网络由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构成;第二Z网络由开关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一储能电容构成;第三Z网络由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构成;输出电路由第九二极管、第二储能电容和负载构成。
上述的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直流电源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电感的另外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一储能电容的一端、第三电感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四电感的一端和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感的另外一端连接;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第四电感的另外一端、第八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二储能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一端连接;第二储能电容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负载的另外一端、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储能电容的另外一端和电源的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增益Z网络结构Boost电路,以第一Z网络为第一级升压模块;以第三Z网络为第二级升压模块;以第二Z网络为开关切换模块;第九二极管、第二储能电容和负载为输出模块。开关管导通时,电源对第一Z网络中的两个电感进行并联充电,第一储能电容对第三Z网络中的两个电感进行并联充电,第二储能电容对负载放电;开关管关断时,电源与第一电感串联后再与第二电感串联为第一储能电容充电,完成第一级升压;第一级升压模块与第三电感串联后再与第四电感串联给第二储能电容供电,完成第二级升压,同时对负载R供电。整个电路只用一个开关管,且能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增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相比传统的两个Boost电路级联所获得的电压增益,该电路所获得增益要更高,调压范围更宽,性能更好且该电路少用了一个开关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图2a、图2b分别是图1所示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在其开关管Q导通和关断时段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的主要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主要包括第一Z网络1,第二Z网络2,第三Z网络3和输出电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增益Z网络结构Boost电路,以第一Z网络1为第一级升压模块;以第三Z网络3为第二级升压模块;以第二Z网络2为开关切换模块;第九二极管D9、第二储能电容C2和负载R为输出模块。开关管Q导通时,电源同时对第一Z网络1中的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进行并联充电,第一储能电容C1同时也对第三Z网络3中的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进行并联充电,第二储能电容C2对负载R放电;开关管Q关断时,电源与第一电感L1串联后再与第二电感L2串联为第一储能电容C1充电,完成第一级升压;第一级升压模块与第三电感L3串联后再与第四电感L4串联给第二储能电容C2供电,完成第二级升压,同时给负载供电。整个电路只用一个开关管,且能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增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的具体连接如下:直流电源Vs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一电感L1的另外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第一储能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感L3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与第四电感L4的一端和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分别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和第三电感L3的另外一端连接;开关管Q的源极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四电感L4的另外一端、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第二储能电容C2的一端和负载R的一端连接;第二储能电容C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负载R的另外一端、开关管Q的漏极、第一储能电容C1的另外一端和电源Vs的负极连接。
图2a、图2b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工作过程图。图2a、图2b分别是开关管Q导通和关断时段的等效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阶段1,如图2a:开关管Q导通,此时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八二极管D8导通,第二二极管D2、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和第九二极管D9处于关断状态。电路形成单独的三个回路,分别是:电源对并联的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分别形成回路,进行充电;第一储能电容C1对并联的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分别形成回路,进行充电;第二储能电容C2与负载R形成回路,传递能量。
阶段2,如图2b:开关管Q关断,此时第二二极管D2、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和第九二极管D9导通,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八二极管D8处于关断状态。电路形成两个级联的升压电路,分别是:电源与第一电感L1串联后再与第二电感L2串联,对第一储能电容C1充电,完成第一级升压;第一级升压模块与第三电感L3串联后再与第四电感L4串联,对第二储能电容C2充电,完成第二次升压,同时对负载R供电。
综上情况,设开关管占空比为D。在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出电压为Uo。得出以下的电压增益推导过程。
开关管Q导通期间,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分别并联于电源Vs两端,两电感电压都等于输入电压Vs,有公式:VL1=VL2=Vs,导通时间为DT;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分别并联于第一储能电容C1两端,它们的电压都等于第一储能电容C1两端电压VC1。有公式:VL3=VL4=VC1,导通时间为DT。其中,T为开关周期,VL1、VL2、VL3和VL4分别是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电压。
开关管Q关断期间,电源与第一电感L1串联后再与第二电感L2串联,再并于第一储能电容C1两端为其充电,有公式:Vs+VL1+VL2=VC1,导通时间为T-DT;第一级升压模块与第三电感L3串联后再与第四电感L4串联,再并联于第二储能电容C2两端,有公式:Vs+VL1+VL2+VL3+VL4=VC1+VL3+VL4=VC2=Uo
由以上分析,根据电感伏秒数守恒原理,有:
对于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VL1+VL2)D=2Vs=(1-D)(VC1-Vs);
对于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VL3+VL4)D=2VC1=(1-D)(Uo-VC1);
联立以上两式子,可得到该电路的增益表达式为:
M = U o V s = ( 1 + D 1 - D ) 2 .
一般的Boost电路,其增益因子只有:
Figure BDA0000382849910000062
两个级联的Boost电路,其增益因子为:
Figure BDA0000382849910000063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增益因子明显高于级联Boost电路的增益因子。
如图3所示,图上方的波形图为开关管的驱动波形VQ,图下方的波形图中,上面的直线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形UO1,下面的直线为两个传统Boost电路级联后的输出电压UO2波形,由图中可见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明显比两个传统Boost电路级联后增加了的输出电压,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Boost电路的增益局限问题,提出一种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laims (2)

1.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Z网络(1)、第二Z网络(2)、第三Z网络(3)和输出电路,其中第一Z网络(1)由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构成;第二Z网络由开关管(Q)、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一储能电容(C1)构成;第三Z网络由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构成;输出电路由第九二极管(D9)、第二储能电容(C2)和负载(R)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Vs)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一电感(L1)的另外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第一储能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感(L3)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与第四电感(L4)的一端和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分别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和第三电感(L3)的另外一端连接;开关管(Q)的源极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四电感(L4)的另外一端、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第二储能电容(C2)的一端和负载(R)的一端连接;第二储能电容(C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负载(R)的另外一端、开关管(Q)的漏极、第一储能电容(C1)的另外一端和电源(Vs)的负极连接。
CN201320575155.9U 2013-09-16 2013-09-16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34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5155.9U CN203434862U (zh) 2013-09-16 2013-09-16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5155.9U CN203434862U (zh) 2013-09-16 2013-09-16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4862U true CN203434862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6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5155.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34862U (zh) 2013-09-16 2013-09-16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48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0619A (zh) * 2013-09-16 2014-01-01 华南理工大学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107979284A (zh) * 2017-12-29 2018-05-01 西南大学 一种3-z网络升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的估算方法及装置
CN109149925A (zh) * 2018-09-21 2019-01-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降压斩波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0619A (zh) * 2013-09-16 2014-01-01 华南理工大学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103490619B (zh) * 2013-09-16 2016-03-02 华南理工大学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107979284A (zh) * 2017-12-29 2018-05-01 西南大学 一种3-z网络升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的估算方法及装置
CN109149925A (zh) * 2018-09-21 2019-01-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降压斩波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0619B (zh)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103633839A (zh)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CN105391287A (zh) 基于双耦合电感和单开关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
CN205178878U (zh) 一种含倍压单元的单开关高增益变换器
CN104779790A (zh)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z源dc-dc变换器电路
CN103346672B (zh) 多级单开关升压变换器
CN203590031U (zh) 高效率高增益低电压电流应力的dc-dc变换器
CN104009633A (zh) 一种电流连续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电路
CN103066873A (zh) 新型降压式无桥Cuk 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
CN103997248A (zh) 具有高电压增益的开关耦合电感软开关单级可升压逆变器
CN203859682U (zh) 低输入电流纹波单开关高增益变换器
CN204442176U (zh)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z源dc-dc变换器电路
CN103825457A (zh) 一种准z源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电路
CN103607108A (zh) 全桥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器变压器原边多级无源箝位电路
CN108988634B (zh) 一种三相交错式双向大变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83673U (zh)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CN103391001A (zh) 用于光伏逆变器mppt环节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3066841B (zh) 一种基于电荷泵电容的倍压型直流变换器
CN203434862U (zh)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203722474U (zh) 一种准z源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电路
CN203590033U (zh) 用于光伏逆变器mppt环节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3490635B (zh) 一种改进型h桥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67313A (zh) 一种耦合电感型三电平Zeta变换器
CN103441668A (zh) 一种伪连续工作的高增益升压型dc-dc变换器
CN203434859U (zh) 一种伪连续工作的高增益升压型dc-dc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