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4305U -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4305U
CN203434305U CN201320581284.9U CN201320581284U CN203434305U CN 203434305 U CN203434305 U CN 203434305U CN 201320581284 U CN201320581284 U CN 201320581284U CN 203434305 U CN203434305 U CN 203434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plicing ear
power cable
cabl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12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江疆
石英
杨进全
张鸣
孙殿宏
黄争
马庆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3M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3M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812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4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4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43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包括具有导电特性的第一和第二腔体,一电绝缘的连接结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第一和第二腔体分别对应收容一第一和第二电力电缆。连接结构将第一和第二腔体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端子附着于第一腔体的外表面且与第一腔体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附着于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且与第二腔体电连接。一第一连接端子和一第二连接端子位于同一轴向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力电缆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电力电缆、同轴电缆和所述的接地装置。在应用本电力电缆接地装置时,接地同轴电缆的开剥距离短,而且采用插入式,密封绝缘性能好,性能稳定,在整个电缆系统搬动过程中不容易松动。

Description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为中压或高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进行接地保护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线路发生过电压及短路故障时,在电缆的金属护套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可能使电缆外护套绝缘层发生电击穿。故根据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要求,电缆金属护套必须接地,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层发生击穿现象,从而保障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 
当前,业界通常在两段高压电缆连接时或者高压电缆进行护层交叉互联接地时,在电缆中间接头的外面用到接地铜胆。在业界,电力电缆接地装置也俗称为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铜胆接地系统或接地铜胆。接地铜胆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对两段高压电缆进行分别接地保护;(2)对中间接头提供机械保护,密封防水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现有接地铜胆结构的接地端子分散于铜胆结构的不同外侧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1)同轴电缆开剥距离长,造成材料的浪费;(2)连接处采用胶带和热缩管,操作麻烦,密封性能不是很好;(3)采用连接管压接的方式,在电缆移动过程中容易松动,使得接触电阻变大,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以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包括具有导电特性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一电绝缘的连接结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可分别对应收容一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机械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腔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腔体电连接,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一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位于同一轴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力电缆系统,包括第一电力电缆、第二电力电缆、同轴电缆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所述第一电力电缆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与所述第一腔体电接触;所述第二电力电缆穿过所述第二腔体且与所述第二腔体电接触。所述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经一接续组件接续在一起。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一同轴的内导体和外导体,且至少部分所述同轴电缆收容在位于同一轴向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内,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外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之一对应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在应用本电力电缆接地装置时,去除绝缘外护套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内导体可分别与位于同一轴向上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收容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的接地通路形成,即第一电力电缆→第一腔体→第一连接端子→同轴电缆外导体(或内导体),第二电力电缆→第二腔体→第二连接端子→同轴电缆内导体(或外导体)。通过这种方式,接地同轴电缆的开剥距离短,密封绝缘性能好,性能稳定,在整个电缆系统搬动过程中不容易松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地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而且,这些附图也不应理解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任何限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的半剖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力电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力电缆系统的部分结构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4示意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的大致结构。如图1和2所示,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包括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以及连接结构30、第一连接端子40、第二连接端子50。连接结构30将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可分别收容一根电力电缆(以下分别简称“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具有导电特性,但连接结构30具有电绝缘特性。第一连接端子40附着于第一腔体10的外表面 且与第一腔体10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50附着于第二腔体20的外表面且与第二腔体20电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位于同一轴向上。 
如图2和3所示,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典型地大致成圆柱形,腔体的两端可有收缩的端头以方便装入的电缆和端头间的密封。一般地,第一、第二腔体的形状依据待装入的电缆的外形而定。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分别可容纳一定长度的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未图示)。进一步地,第二腔体20还可收容一接续组件(未图示),该接续组件可将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在第二腔体20内接续在一起。因此,第一腔体10的径向尺寸比第二腔体20的至少一端的径向尺寸小。 
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经连接结构30机械地连接在一起。连接结构30有多种结构设计,例如,如图3所示,连接结构30包括多个肋条31,该等肋条一端与第一腔体10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腔体20的一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的连接处填充有绝缘物质以隔绝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间的电接触。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腔体10位于第二腔体20内以使两者的结合更紧凑。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0包括一非导电的连接管32,将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的一端连接起来。 
第二腔体20有一个或两个或多个灌胶口21,用于接地装置100和电缆安装好后灌封胶料起绝缘密封作用。整个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最外层用塑料喷塑或者滚塑形成一层塑料外绝缘层。 
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可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金属铜、铜合金、铝合金等,具有导电特性。连接结构30可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如橡胶、塑料等,具有电绝缘特性。 
第一连接端子40附着于第一腔体10的外表面且与第一腔体10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50附着于第二腔体20的外表面且与第二腔体20电连接。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可分别通过一连接结构如支架固定在腔体的外壁 面上,或者端子可直接焊接在腔体的外壁面上。其中,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位于同一轴向上。考虑到第一腔体10的径向尺寸比第二腔体20的至少一端的径向尺寸小,因此可将第二连接端子50直接焊接在第二腔体20的外壁面上,第一连接端子40可通过一连接结构如支架45固定在第一腔体10的外壁面上,这样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可位于同一轴向上。 
第一连接端子40具有通道41(以下简称“第一通道”),第二连接端子50具有一通道51(以下简称“第二通道”),该等通道可收容一电缆或电线。该等通道的形状依据待装入的电缆的外形而定,一般地电缆为圆柱形,故相应地该等通道的形状一般地为圆柱形。该等通道的壁面,至少部分壁面,具有导电特性,可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金属铜、铜合金、铝合金等。这样,在电缆或电线设置于通道内时,通道可与电缆或电线形成电接触。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分别由电绝缘材料包裹着。 
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经一绝缘隔断60连接以避免两者电连接。绝缘隔断60也具有一通道61(以下简称“第三通道”),以使电缆或电线经其由第一通道41延伸到第二通道51。绝缘隔断60可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如橡胶、塑料等,具有电绝缘特性。 
在如图3和图4(为方便观看,图4去除了绝缘隔断6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51位于同一轴向上,具有同一中心线,为同轴通道以可收容一同轴电缆(未图示)。可选择地,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51具有不同的径向尺寸,例如第一通道41的内径较大,而第二通道51的内径较小,具体尺寸取决于带装入的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和外导体的外径而定。这样,在应用时,去除绝缘外护套的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和外导体通过第一通道41后,在进入第二通道51时再去除外导体而使内导体部分收容在于第一通道41位于同一轴向上的第二通道51内。可选择地,外导体可与第一通道41的壁面直接接触而形成电连接,而内导体与第二通道51的壁面直接接触而形成电连接。 
在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51的壁面(如上壁面)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42、52以可和连接螺栓或螺钉相配合,而使连接螺栓或螺钉可抵顶在收容于第一通道41内的外导体和第二通道51内的内导体上,进而将同轴电缆轴向固定在通道内而几乎无法轴向移动。 
在有些实施例中,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和外导体也可不与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51的壁面对应直接接触。与通孔42、52相配合的连接螺栓或压紧螺钉可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内导体分别与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51的壁面对应电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1还可内置弹性定位套(未图示)套着在装入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弹性定位套的材质要求是导电的,如铜。在应用时,弹性定位套与同轴电缆外导体电连接,连接螺栓或压紧螺钉抵顶在弹性定位套上。第一连接端子40通过连接螺栓或压紧螺钉与弹性定位套电连接,进而与同轴电缆外导体电连接。弹性定位套能确保构成同轴电缆外导体(通常由多根铜导线编织成网状的结构,套设在内导体的绝缘层上)的每根导线均与第一连接端子40电连接。 
如前所述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在应用时,同轴电缆开剥出外导体后伸入到第一连接端子40的第一通道41内,连接螺栓或压紧螺钉经通孔42抵顶在外导体(或弹性定位套)上,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第一连接端子40电连接,同时第一电力电缆与第一腔体10电连接,因而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第一电力电缆实现电连接。第一电力电缆的接地通路形成,即第一电力电缆→第一腔体10→第一连接端子40→同轴电缆外导体。同理,第二电力电缆的接地通路形成,即第二电力电缆→第二腔体20→第二连接端子50→同轴电缆内导体。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两条电缆分别接地。 
通过这种方式,接地同轴电缆的开剥距离短,而且采用插入式,密封绝缘性能好,性能稳定,在整个电缆系统搬动过程中不容易松动。 
可选择地,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也可包括二个或者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该等第一、二连接端子分别附着于所述第一、 第二腔体的外表面的不同周向位置。优选地,其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子40和一个第二连接端子50位于同一轴向上以如前所描述的可收容一同轴电缆。其他第一、二连接端子的位置无严格限制。这样,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可通过一根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内导体分别与位于同一轴向上的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分别建立电连接,进而与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以及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分别实现电连接。同时,基于不同需要,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也可通过两根电缆分别与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分别建立电连接,进而与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20,以及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分别实现电连接。这样,施工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形,选择同轴电缆接地或者使用两个独立的电缆接地。 
图5和6示意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力电缆系统的大致结构。电力电缆系统200包括根据前述实施例之一所述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第一电力电缆210、第二电力电缆220和同轴电缆230。第一电力电缆210穿过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的第一腔体10且与第一腔体10电接触。第二电力电缆220穿过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的第二腔体20且与第二腔体20电接触。第一电力电缆210和第二电力电缆220在第二腔体20内经一接续组件250接续在一起。同轴电缆230包括一同轴的外导体231和内导体232,且至少部分同轴电缆230收容在位于同一轴向上的电力电缆接地装置100的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内。外导体231和内导体232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40和第二连接端子50之一对应电连接。如前所述,外导体231伸入到第一连接端子40的第一通道41内,连接螺栓或压紧螺钉经通孔42抵顶在外导体(或弹性定位套)上,同轴电缆的外导体231与第一连接端子40电连接。同理,同轴电缆的内导体232与第二连接端子50电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描述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和变形,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上述的修改和变形被认为是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此外, 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动词“包括”和其变形不排除出现权利要求中声明以外的其他的元件或步骤。在元件或步骤之前的不定冠词“一”不排除出现多个这样的元件或步骤。 

Claims (13)

1.一种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包括:
具有导电特性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可分别对应收容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
具有电绝缘特性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机械地连接在一起;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腔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腔体电连接,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一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位于同一轴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端子具有一通道,所述通道可收容一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轴向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一同轴通道,所述通道可收容至少部分同轴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通道具有不同的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经一绝缘隔断连接以避免两者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分别由电绝缘材料包裹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径向尺寸比所述第二腔体的至少一端的径向尺寸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还可收容一接续组件,该接续组件可将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接续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二个第一连接端子和二个第二连接端子,二个所述第一、二连接端子分别附着于所述第一、第二腔体的外表面的不同周向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端子具有一通道,在所述通道的壁面上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可和连接螺栓或螺钉相配合而使连接螺栓或螺钉可抵顶在收容于所述通道的电缆导体上。
13.一种电力电缆系统,包括第一电力电缆、第二电力电缆、同轴电缆和根据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力电缆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与所述第一腔体电接触;所述第二电力电缆穿过所述第二腔体且与所述第二腔体电接触;
所述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经一接续组件接续在一起;
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一同轴的内导体和外导体,且至少部分所述同轴电缆收容在位于同一轴向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内,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外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之一对应电连接。
CN201320581284.9U 2013-09-18 2013-09-18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34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1284.9U CN203434305U (zh) 2013-09-18 2013-09-18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1284.9U CN203434305U (zh) 2013-09-18 2013-09-18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4305U true CN203434305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6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128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34305U (zh) 2013-09-18 2013-09-18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4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0530B2 (en) Termin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power cable
US6227908B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US7450363B2 (en) Combin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513468A (zh) 電纜連接裝置
US8866014B2 (en) Dead front cable terminal with isolated shield
JP4690378B2 (ja) コネクタ
CN203434305U (zh) 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和电力电缆系统
CA2835889C (en) Dead front cable terminal with isolated shield
JP5238016B2 (ja) 接続母線
RU188619U1 (ru) Секц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кабельная
JP2019193515A (ja) ケーブル接続部
CN109768441B (zh) 一种抗干扰电缆
CN216597069U (zh) 线缆组件
JP5297446B2 (ja) ゴム母線
KR20180056981A (ko) 절연유 차단구조를 포함하는 xlpe-of 케이블간 이종 케이블 접속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