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22498U - 小型lc插头 - Google Patents

小型lc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22498U
CN203422498U CN201320101762.1U CN201320101762U CN203422498U CN 203422498 U CN203422498 U CN 203422498U CN 201320101762 U CN201320101762 U CN 201320101762U CN 203422498 U CN203422498 U CN 203422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casing
mount pad
plug
paw
s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017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永强
李卫可
郭会永
姚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017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22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22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224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LC插头。该插头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后壳体的顶部设有压爪,后壳体与压爪为分体式结构,压爪通过设于其后端的安装座卡装固定在后壳体上,并且压爪的后端位于后壳体的后方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LC插头的后壳体与压爪为分体式结构,压爪通过设于其后端的安装座卡装固定在后壳体上,并且压爪的后端位于后壳体的后方处,从而使得后壳体的长度尺寸不再受到压爪安装位置的制约,因此,在制造时可在不改变压爪的位置的前提下相应的缩短后壳体的长度尺寸,从而在使LC插头能够与现有插座配合使用的前提下缩小了其长度尺寸。

Description

小型LC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LC插头。
背景技术
在光连接器领域中,LC插头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如申请号为201020550508.6的中国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110248703.2的中国专利就分别公开了两种不同形式的LC插头,二者虽然有部分区别,但是其主要组成部件都包括前壳体、后壳体、LC插针(以下简称插针)、尾部护套等,其中前壳体与后壳体一前一后的插装固定在一起,插针固定装配在前壳体中,尾部护套固定装配在后壳体的尾部,前壳体的外壁面上设有锁紧弹指,锁紧弹指的前端位于前壳体上,并且锁紧弹指从前向后逐渐向前壳体的外围倾斜延伸,另外,锁紧弹指的中部设有锁块,与LC插头对应的插座具有插孔,插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锁块对应的锁槽,在LC插头与适配的插座插合时,锁紧弹指首先被插座插孔的孔壁前部下压,当LC插头与适配的插座插接到位时,锁紧弹指上的锁块正对插座插孔中的锁槽,从而使得锁紧弹指在其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回弹并使其锁块卡入相应的锁槽中,LC插头与适配的插座由此被锁定在一起,当需要二者解锁时,通过下压锁紧弹指的悬伸端(后端)即可,其中为了方便对锁紧弹指进行下压操作,后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锁紧弹指对应的压爪,压爪为弹爪,其后端位于后壳体上且从后向前朝后壳体的外围延伸,压爪的前端搭在锁紧弹指的后端上,需要下压锁紧弹指解锁时,仅需摁动压爪即可。
随着光电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LC插头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下,要求LC插头不仅具备原有的性能,而且尺寸,主要是长度尺寸能够达到足够小,然而LC插头发展至今已经趋于标准化,与之配套使用的插头也已经标准化,如何能够在保持LC插头仍能与现有插座配套使用的前提下缩小其尺寸已经成为了较为热点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若想使其能与现有的插座配合使用,则其前壳体以及锁紧弹指是不能改动的,因此,若想缩小LC插头的尺寸便只能从后壳体以及尾部护套着手。但是目前的LC插头中,所述压爪与后壳体均是采用一体式结构(如上文列举的两篇专利文献中公开的LC插头的压爪与后壳体就是一体的),因此,为了保证压爪的位置与现有LC插头的位置一致,后壳体的尺寸也无法缩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LC插头,以在使LC插头能够与现有插座配合使用的前提下缩小其长度尺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小型LC插头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小型LC插头,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后壳体的顶部设有压爪,后壳体与压爪为分体式结构,压爪通过设于其后端的安装座卡装固定在后壳体上,并且压爪的后端位于后壳体的后方处。
所述安装座和后壳体中的一个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抱紧另一个的弹性抱爪,同一对的两个弹性抱爪左右对置。
所述弹性抱爪位于后壳体的左右两侧处。
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与后壳体的后端面相对的台阶面,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分别向左右凸出的、横挡在弹性抱爪前侧的挡臂,安装座通过其底部的台阶面以及前部的挡臂与后壳体在前后方向上防窜动配合。
所述安装座和后壳体中的一个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置的弹性卡爪,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爪对应的配合结构,压爪通过所述弹性卡爪与钩挂结构的配合卡装固定在壳体上。
还包括尾部护套,尾部护套上设有用于为压爪的安装座让位的让位结构。
所述让位结构为设在尾部护套的外壁面上的让位槽或者由在尾部护套的外壁面上削出的空缺部位形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LC插头的后壳体与压爪为分体式结构,压爪通过设于其后端的安装座卡装固定在后壳体上,并且压爪的后端位于后壳体的后方处,从而使得后壳体的长度尺寸不再受到压爪安装位置的制约,因此,在制造时可在不改变压爪的位置的前提下相应的缩短后壳体的长度尺寸,从而在使LC插头能够与现有插座配合使用的前提下缩小了其长度尺寸。
更进一步的,采用弹性抱爪结构后,可在装配后壳体与压爪的安装座时采用推入式的安装方式,加快对LC插头的装配效率,即将安装座从两弹性抱爪推入二者之间时,弹性抱爪自动收紧并“抱死”安装座;由于安装座在现实中的厚度不可能达到后壳体的厚度,因此将弹性抱爪位于后壳体的左右两侧处可相应的缩短弹性抱爪的长度,从而保证其强度以及弹力;以所述挡臂即台阶面作为安装座的前后防窜动结构可使弹性抱爪与后壳体浑然一体,优化了LC插头的外观效果即结构紧凑性;尾部护套上的让位结构也是为了增加产品结构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LC插头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小型LC插头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小型LC插头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LC插头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3所示,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插针13、尾部护套14、防尘帽15和光缆16。前壳体11与后壳体12一前一后的插装固定在一起,插针13固定装配在前壳体11中,尾部护套14固定装配在后壳体12的尾部,前壳体11的顶部外壁面上设有锁紧弹指17,锁紧弹指17的前端位于前壳体11上,并且锁紧弹指17从前向后逐渐向前壳体11的外围倾斜延伸,另外,锁紧弹指17的中部设有锁块18;后壳体12上设有与锁紧弹指17对应的压爪19,压爪19为弹性爪,其从后向前朝后壳体12的外围延伸,压爪19的前端搭在锁紧弹指17的后端上,需要下压锁紧弹指17解锁时,仅需摁动压爪19即可,以上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压爪19与后壳体12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并且是通过其后端设置的安装座20以卡装的形式固定在后壳体12上的,另外,压爪19的后端位于后壳体12的后方处,具体地说,压爪19与安装座20为一体式结构,安装座20卡装固定在后壳体12上,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大致呈板状,压爪19位于安装座20的顶面上并向上延伸,后壳体12的后部设有一对弹性抱爪21,该两个弹性抱爪21分布在后壳体12的左右两侧处并且相互对置,二者的上端内侧分别具有相应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使得弹性抱爪21的上端形成钩状结构,在装配压爪19时,可通过向下摁压安装座20使其被“抱紧”在两弹性抱爪21之间,从而使得安装座20被固定卡装在后壳体12上,同时,为了保证对安装座20的固定的可靠性,安装座20与后壳体12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安装座20发生前后窜动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的底部设有与后壳体12的后端面相对的台阶面,安装座20的前端设有分别向左右凸出的、横挡在弹性抱爪前侧的挡臂,安装座20通过其底部的台阶面以及前部的挡臂与后壳体12在前后方向上防窜动配合,同时还可以防止尾部护套14向后窜动;尾部护套14上设有用于为压爪的安装座让位的让位结构,本实施例中,让位结构由在尾部护套的外壁面上削出的空缺部位形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我们对尾部护套14的长度也进行了相应的缩短,再加上后壳体12与压爪19采用分体式结构,后壳体12的长度尺寸也脱离了压爪的制约,该小型LC插头的长度尺寸被压缩到了30mm,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小空间场合的使用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小型LC插头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抱爪的数量还可以为两对以上,弹性抱爪还可以设在压爪的安装座上;还可在安装座和后壳体中的一个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置的弹性卡爪,在另一个上设置与所述弹性卡爪对应的配合结构,然后将压爪通过所述弹性卡爪与钩挂结构的配合卡装固定在壳体上,此处所述的配合结构可采用卡槽、挂环等结构;安装座上的防窜动结构还可以省略,此种情况下,可通过所述弹性抱爪来抱紧安装座,从而防止其前后窜动;另外,为了实现安装座与后壳体之间的卡装,还可以在后壳体上设置燕尾槽等相应的卡装结构;尾部护套上的让位结构还可以是设在其外壁面上的凹槽。

Claims (7)

1.小型LC插头,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后壳体的顶部设有压爪,其特征在于,后壳体与压爪为分体式结构,压爪通过设于其后端的安装座卡装固定在后壳体上,并且压爪的后端位于后壳体的后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L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后壳体中的一个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抱紧另一个的弹性抱爪,同一对的两个弹性抱爪左右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L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抱爪位于后壳体的左右两侧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L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与后壳体的后端面相对的台阶面,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分别向左右凸出的、横挡在弹性抱爪前侧的挡臂,安装座通过其底部的台阶面以及前部的挡臂与后壳体在前后方向上防窜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L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后壳体中的一个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置的弹性卡爪,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爪对应的配合结构,压爪通过所述弹性卡爪与钩挂结构的配合卡装固定在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小型LC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部护套,尾部护套上设有用于为压爪的安装座让位的让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L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结构为设在尾部护套的外壁面上的让位槽或者由在尾部护套的外壁面上削出的空缺部位形成。
CN201320101762.1U 2013-03-06 2013-03-06 小型lc插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22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01762.1U CN203422498U (zh) 2013-03-06 2013-03-06 小型lc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01762.1U CN203422498U (zh) 2013-03-06 2013-03-06 小型lc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22498U true CN203422498U (zh) 2014-02-05

Family

ID=5002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01762.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22498U (zh) 2013-03-06 2013-03-06 小型lc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224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6245A (zh) * 2013-03-06 2013-06-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lc插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6245A (zh) * 2013-03-06 2013-06-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lc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0774U (ja) 2型対応ソケットコレクタ
US20080194150A1 (en) Plug-In Connector
US20090156046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atch
US920956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i-mismating members
US759758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LED device thereon
JP201709177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85594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20140322958A1 (en) Resilient mounting member and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mounting member
KR20080114337A (ko) 레버변형방지용 리어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한 커넥터
CN103176245B (zh) 一种小型lc插头
CN203422498U (zh) 小型lc插头
JP7009976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US7828608B2 (en)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holding portion that contacts a mating terminal
KR200453511Y1 (ko)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플러그
JP3086642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96921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member thereof
US7396248B2 (en) Land grid array connector with latch portion
US105539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nut supportably held by metallic shell
CN102280768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5006681A (zh) 一种hdmi连接器
JP2006059597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KR200227805Y1 (ko) 커넥터
CN220692376U (zh) 一种新型hdmi连接器
CN210350295U (zh) 一种稳定性插接电连接器
CN219717328U (zh)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