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92100U - 提盒结构 - Google Patents

提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92100U
CN203392100U CN201320336823.2U CN201320336823U CN203392100U CN 203392100 U CN203392100 U CN 203392100U CN 201320336823 U CN201320336823 U CN 201320336823U CN 203392100 U CN203392100 U CN 203392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aming plate
long
range
co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368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杏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3368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92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92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921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盒结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一近端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一近端围板、一左围板及一右围板,其中,该远程围板、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与该底板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从而该畚箕形结构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侧开口,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及一右围侧边,该左围侧边及该右围侧边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与该右挡板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该侧开口。借此产生可于侧面开启或关闭的侧门,以方便使用者对提盒中的物品进行收纳或拿取。

Description

提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盒结构,可用于包装对象,尤其涉及一种可由侧面开启而方便于用户从中取出该对象的提盒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提盒结构,如以经常在开会场合结束后所用到的手提餐盒为例,该餐盒在解开手提握环之后,便于上部形成一开口,然而由于开口朝着上方,不便于使用者伸手取用原本收纳于餐盒的物品,因为使用者的手指必须由开口向下探伸,但是餐盒的内部容置空间经常挤满物品,导致仅能用手指夹执物品的上端部分,除了容易失手滑落之外,若是要拿取小型蛋糕,还容易让手触碰到蛋糕本身,而不能从隔有包装纸的蛋糕底部取用,因此以公知的提盒结构而言,用户难以从物品的下部进行可靠的拿取,而且还容易让手部与食物接触,不方便也不卫生。
再者,上述公知的提盒,在从平面底材折成立体提盒形态后,其底部多是由数个卡扣结构所形成,换言之,其底部并非一单一纸板平面,而是多个纸板镶嵌卡扣而成,在支撑力上也容易引起疑虑。
综上所述,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性,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拿取提盒中的对象,并且底板具有足够支撑力的提盒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提盒结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一近端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一近端围板、一左围板及一右围板,其中,该远程围板、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与该底板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从而该畚箕形结构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侧开口,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及一右围侧边,该左围侧边及该右围侧边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与该右挡板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该侧开口。
其中该近端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包覆于所述呈彼此交叠扣合的左挡板及右挡板。
其中该远程围板及该近端围板的上侧边还各自延伸出一远程上围盖及一近端上围盖,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分别延伸出一彼此相对应的第一提板及第二提板,该第一提板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左卡扣凸抵及一第一右卡扣凸抵,该第二提板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左卡扣凸抵及一第二右卡扣凸抵,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用以下折,该第一提板与该第二提板相互抵贴,从而该第一左卡扣凸抵用以交叠于该第二左卡扣凸抵而形成一总左卡扣凸抵,且该第一右卡扣凸抵用以交叠于该第二右卡扣凸抵而形成一总右卡扣凸抵,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的上侧边还各自延伸出一具有左限位缝的左限位板及一具有右限位缝的右限位板,该左限位板及该右限位板用以下扣而分别将该左限位缝及该右限位缝扣合于所述总左卡扣凸抵及所述总右卡扣凸抵。
其中该第一提板及该第二提板还分别于其各自之中分割出一仅一边相连于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的第一活动折板及第二活动折板,该第一提板用以抵贴于该第二提板而形成一总提板,该第一活动折板及该第二活动折板可扳折地对该总提板定义出一提环部,该提环部包含一提把部及一镂空部。
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设有一第一折线及一第二折线,该底板、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共同定义出一第一顶点,该底板、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共同定义出一第二顶点,该第一折线以该第一顶点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该左围板,该第二折线以该第二顶点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该右围板,该远程围板及该近端围板以该第一折线、该第二折线及该远程侧边为共同的折线而朝彼此折叠叠合,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依该第一折线及该第二折线而各自令其自身表面相向折叠,该远程围板的左侧边与该底板的左侧边重叠于一直线,且该远程围板的右侧边与该底板的右侧边重叠于一直线。
其中该左挡板开设有一第一嵌扣部,该右挡板开设有一第二嵌扣部,该左挡板及该右挡板于交叠之际,该第一与该第二相互嵌扣。
其中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左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左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远程围板的左侧边,且该左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于该左围板的内壁。
其中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左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左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左围板的远程侧边,且该左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该远程围板的内壁。
其中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右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右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远程围板的右侧边,且该右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于该右围板的内壁。
其中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右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右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右围板的远程侧边,且该右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该远程围板的内壁。
通过上述的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借助于可彼此交叠扣合的左挡板与右挡板,进而让使用者得以从侧面开启提盒,以方便拿取提盒中的对象,并且还因此而使底板不需通过扣合的方式而形成,泯除了底板支撑力不足的疑虑。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的底材的平面展开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的底材的平面展开示意图(二);
图1C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一);
图1D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二);
图1E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三);
图1F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四);
图1G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五);
图1H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六);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七);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完成示意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前收纳的折叠示意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10底板
11远程围板
11a内壁
112远程上围盖
1121第一提板
1122第一左卡扣凸抵
1123第一右卡扣凸抵
1124第一活动折板
113左内侧连接部
1131黏贴部
114右内侧连接部
1141黏贴部
12近端围板
122近端上围盖
1221第二提板
1222第二左卡扣凸抵
1223第二右卡扣凸抵
1224第二活动折板
LK总左卡扣凸抵
RK总右卡扣凸抵
13左围板
13a内壁
131左挡板
1311第一嵌扣部
132左限位板
1321左限位缝
133第一折线
14右围板
14a内壁
141右挡板
1411第二嵌扣部
142右限位板
1421右限位缝
143第二折线
B畚箕形结构
B1上开口
B2侧开口
P1第一顶点
P2第二顶点
F10远程侧边
N10近端侧边
L10左侧边
R10右侧边
L11左侧边
R11右侧边
U11上侧边
U12上侧边
F13远程侧边
N13左围侧边
U13上侧边
F14远程侧边
N14右围侧边
U14上侧边
T总提板
T1提环部
T11提把部
T12镂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盒结构,包括:一底板10,在此底板10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F10、一近端侧边N10、一左侧边L10及一右侧边R10,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11、一近端围板12、一左围板13及一右围板14,其中请再配合图1C、图1D及图1E所绘示,远程围板11、左围板13及右围板14分别以远程侧边F10、左侧边L10、右侧边R10为折边,借此用以相对于底板10而向上(朝Y轴方向)折起直立并与底板10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B,从而在此畚箕形结构B形成有一上开口B1及一侧开口B2,换言之,所述畚箕形结构B1可理解为相当于大致上从一六面体上(图略,仅做文字说明),移除该六面体的一侧面而形成一侧开口,再移除一上顶面,而形成一上开口而其于该六面体所剩余的结构的轮廓,则相当于一畚箕形结构。请再参阅图1E、图1F及图1G所绘示,左围板13及右围板14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N13及一右围侧边N14,左围侧边N13及右围侧边N14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131及一右挡板141,左挡板131与右挡板141可被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侧开口B2,借此将侧开口B2围起。
请参阅图1G、图1H所绘示,在左挡板131与右挡板141彼此交叠扣合之后,近端围板12可以近端侧边N10为折边,借此用以相对于底板10而向上折起直立,并包覆于所述呈彼此交叠扣合的左挡板131及右挡板141。因此可以了解到,通过此一整体上的结构安排,底板10(如图1E)得以保有其完整片体结构。故提盒底部的形成毋须如公知技术一样须通过底下各边的多重卡扣,而位于侧开口B2(如图1E、图1F及图1G)的左挡板131以及右挡板141,在其打开或彼此叠合互扣的使用过程中,决定了侧开口B2的开启与关闭,也使提盒所装载的对象,能有可从侧面进出的管道。
较佳地请参阅图1E、图1F及图1G所绘示,左挡板131还开设有一第一嵌扣部1311,右挡板141开设有一对应于第一嵌扣部1311的第二嵌扣部1411,借此左挡板131及右挡板141于交叠之际,第一嵌扣部1311与第二嵌扣部1411彼此可相向地相互嵌扣,这也是一种卡扣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扣部1311为向下的母扣,而第二嵌扣部1411则为向上的母扣,两母扣可彼此对应相扣,但是不以此方向为限,也不以此母扣的形式为限,亦可以如第一嵌扣部1311为母扣、第二嵌扣部1411为对应于第一嵌扣部1311的公插。因此凡是可以让左挡板131及右挡板141彼此卡扣或嵌扣在一起的连接关系,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请再参阅图1D及图1E所绘示,左围板13及远程围板11之间还包含有一左内侧连接部113,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内侧连接部113延伸自远程围板11的左侧边L11,且左内侧连接部113具有一黏贴部1131,黏贴部1131用以贴向于左围板13的内壁13a。而另一方面,右围板14及远程围板11之间亦同样还包含有一右内侧连接部114,其中右内侧连接部114可延伸自远程围板11的右侧边R11,且右内侧连接部114同样也具有一黏贴部1141,黏贴部114用以贴向于右围板14的内壁14a。
而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类似地且同理可由上述的图1D及图1E推知(以下图略,但可参考图1D及图1E而推知),左围板13及远程围板11之间的左内侧连接部113还可以延伸自左围板13的远程侧边F13,且左内侧连接部113的黏贴部1131则用以贴向远程围板11的内壁11a。再有,右围板14及远程围板11之间的右内侧连接部114亦可以延伸自右围板14的远程侧边F14,且右内侧连接部114的黏贴部1141则用以贴向远程围板11的内壁11a。
请再参阅图1E所绘示,而在远程围板11及近端围板12的上侧边(U11,U12)还各自延伸出一远程上围盖112及一近端上围盖122,远程上围盖112及近端上围盖122分别延伸出一彼此相对应的第一提板1121、第二提板1221。第一提板1121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左卡扣凸抵1122与一第一右卡扣凸抵1123,而第二提板1221也于其两端凸设置有一第二左卡扣凸抵1222及一第二右卡扣凸抵1223。因此如图1G、图1H、图2A及图2B所绘示,当近端围板12向上折起后,可与事先交叠扣合的左挡板131及右挡板141共同加强对侧开口B2的闭合,以在侧开口B2形成更加巩固的墙面,之后,近端上围盖122因为近端围板12的向上折起而被带至上开口B1上方周边的附近,故近端上围盖122又可继续沿上侧边U12而朝底板10方向下折,进而可部分地盖住上开口B1,接着配合远程上围盖112也沿上侧边U11而朝底板10下折的同时,远程上围盖112则与近端上围盖122一同遮盖住上开口B1,并从而带动第一提板1121与该第二提板1221相互抵贴而呈直立且相互交叠的状态。此时第一左卡扣凸抵1122交叠于第二左卡扣凸抵1222而形成一总左卡扣凸抵LK,第一右卡扣凸抵1123也交叠于第二右卡扣凸抵1223而形成一总右卡扣凸抵RK。
请再参阅图1G、图1H、图2A及图2B所绘示,而且左围板13及右围板14的上侧边(U13,U14)还各自延伸出一开设有左限位缝1321的左限位板132及一开设有右限位缝1421的右限位板142。当远程上围盖112及近端上围盖122用以朝底板10下压,并从而带动第一提板1121与第二提板1221相互抵贴而形成总左卡扣凸抵LK及总右卡扣凸抵RK后,左限位板132及右限位板142还可接着用以下扣而分别将左限位缝1321及右限位缝1421扣合于所述总左卡扣凸抵LK及总右卡扣凸抵RK,如此即可完成上开口B1的闭合。
另外较佳地,请再参阅图1H、图2A及图2B所绘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握持、提执,第一提板1121及第二提板1221还分别于其各自之中分割出仅一边相连于远程上围盖112及近端上围盖122的第一活动折板1124及第二活动折板1224。借此于第一提板1121抵贴于第二提板1221而形成一总提板T之际,第一活动折板1124及第二活动折板1224可依一扇形而往复扳折地进而可分别抵贴于近端上围盖122及远程上围盖112地对总提板T定义出一提环部T1,又或者第一活动折板1124跟第二活动折板1224只要因为被扳折而离开各自的第一提板1121跟第二提板1221的平面亦可定义出该提环部T1,提环部T1包含一提把部T11及一镂空部T12。在本实施例中,则以图1G、图1H及图2A的第一活动折板1124为例以做示范,可了解到在形成总提板T的过程中,第一活动折板1124可朝近端上围盖122的上平面方向弯折或甚至抵贴于近端上围盖122的上平面,故在此前提下,不难直接联想到第二活动折板1224可在形成总提板T之际,先行依一扇形方向下折,而使第二活动折板1224可位于远程上围盖112的下方或甚至抵贴于远程上围盖112的下平面(图略,未绘示)。
再有,请参阅图1E及图3所绘示,左围板13及右围板14分别设有一第一折线133及一第二折线143,底板10、左围板13及远程围板11共同形成一角落而定义出一第一顶点P1,而底板10、右围板14及远程围板11共同形成另一角落而定义出一第二顶点P2。第一顶点P1与第二顶点P2之间的连线刚好就是底板10的远程侧边F10,第一折线133则以第一顶点P1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左围板13上,第二折线143则以第二顶点P2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右围板14上。第一折线133及第二折线143的斜向角度并不加以限制,只要可以达到借此以上述的第一折线133、远程侧边F10及第二折线143为共同的折线,进而使远程围板11朝近端围板12折叠而叠合,从而带动左围板13及右围板14分别依第一折线133及第二折线143而各自令其自身表面相向折叠。如图3所示,即可了解到左围板13及右围板14的内壁(13a,14a)(图1D)彼此相向的重叠着,从而使远程围板11的左侧边L11与底板10的左侧边L10重叠于一直线,且使远程围板11的右侧边R11与底板10的右侧边R10重叠于一直线,另外,远程围板11亦可因为折叠而抵贴于底板10,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之前可便于收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提盒结构,大体而言,借助于左挡板131及右挡板141可于侧面交叠扣合的结构,还有近端围板12的上折,进而可对侧开口B2进行关闭的动作,而当然在侧开口B2关闭之前,可让使用者便于从侧面进行物品的置放,而后再如上所述地关闭侧开口B2,然后再关闭上开口B1。反过来说,当要取出提盒中的物品时,还可以借助于近端围板12由上往下的掀放,以及之后对呈交叠扣合状态的左围板131、右围板141的解开,而让使用者得以从侧开口B2进行物品的拿取。故换言之,借助于可在侧面开启、关闭及扣合的左、右挡板的结构,从而达到可在侧面开启提盒而进行收纳或拿取物品的技术目的跟技术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可使提盒本身在使用之前能便于收纳、减少空间占用的第一折线133、第二折线143,大大地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或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特此说明。

Claims (10)

1.一种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该底板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一近端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一近端围板、一左围板及一右围板,其中, 
该远程围板、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与该底板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从而该畚箕形结构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侧开口,其中, 
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及一右围侧边,该左围侧边及该右围侧边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与该右挡板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该侧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近端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包覆于所述呈彼此交叠扣合的左挡板及右挡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远程围板及该近端围板的上侧边还各自延伸出一远程上围盖及一近端上围盖,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分别延伸出一彼此相对应的第一提板及第二提板,该第一提板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左卡扣凸抵及一第一右卡扣凸抵,该第二提板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左卡扣凸抵及一第二右卡扣凸抵,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用以下折,该第一提板与该第二提板相互抵贴,从而该第一左卡扣凸抵用以交叠于该第二左卡扣凸抵而形成一总左卡扣凸抵,且该第一右卡扣凸抵用以交叠于该第二右卡扣凸抵而形成一总右卡扣凸抵,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的上侧边还各自延伸出一具有左限位缝的左限位板及一具有右限位缝的右限位板,该左限位板及该右限位板用以下扣而分别将该左限位缝及该右限位缝扣合于所述总左卡扣凸抵及所述总右卡扣凸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提板及该第二提板还分别于其各自之中分割出一仅一边相连于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的第一活动折板及第二活动折板,该第一提板用以抵贴于该第二提板而形成一总提板,该第一活动折板及该第二活动折板可扳折地对该总提板定义出一提环部,该提环部包含一提把部及一镂空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围板及该 右围板分别设有一第一折线及一第二折线,该底板、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共同定义出一第一顶点,该底板、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共同定义出一第二顶点,该第一折线以该第一顶点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该左围板,该第二折线以该第二顶点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该右围板,该远程围板及该近端围板以该第一折线、该第二折线及该远程侧边为共同的折线而朝彼此折叠叠合,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依该第一折线及该第二折线而各自令其自身表面相向折叠,该远程围板的左侧边与该底板的左侧边重叠于一直线,且该远程围板的右侧边与该底板的右侧边重叠于一直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挡板开设有一第一嵌扣部,该右挡板开设有一第二嵌扣部,该左挡板及该右挡板于交叠之际,该第一嵌扣部与该第二嵌扣部相互嵌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左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左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远程围板的左侧边,且该左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于该左围板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左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左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左围板的远程侧边,且该左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该远程围板的内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右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右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远程围板的右侧边,且该右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于该右围板的内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右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右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右围板的远程侧边,且该右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该远程围板的内壁。 
CN201320336823.2U 2013-06-13 2013-06-13 提盒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92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36823.2U CN203392100U (zh) 2013-06-13 2013-06-13 提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36823.2U CN203392100U (zh) 2013-06-13 2013-06-13 提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92100U true CN203392100U (zh) 2014-01-15

Family

ID=49903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3682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92100U (zh) 2013-06-13 2013-06-13 提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921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0065A (zh) * 2014-07-30 2014-11-19 浙江理工大学 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109677743A (zh) * 2017-10-19 2019-04-26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包装箱及可折叠板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0065A (zh) * 2014-07-30 2014-11-19 浙江理工大学 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104150065B (zh) * 2014-07-30 2016-08-24 浙江理工大学 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109677743A (zh) * 2017-10-19 2019-04-26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包装箱及可折叠板材
CN109677743B (zh) * 2017-10-19 2020-05-01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包装箱及可折叠板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9544B1 (en) Suitcase or travelling bag
CN203392100U (zh) 提盒结构
USD830850S1 (en) Sealable wave bag
CN207191665U (zh) 一种自锁包装箱
CN206125758U (zh) 包装箱
CN204587502U (zh) 一种折叠分隔式包装盒
CN206485701U (zh) 一种环保型防盗包装箱
CN215157202U (zh) 一种多功能展示包装盒
CN202464423U (zh) 一种复合式香烟盒
CN103449011A (zh) 一种翻转式包装盒
CN206125688U (zh) 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式包装箱
CN203581668U (zh) 草莓包装盒
CN203467853U (zh) 多用旅行箱
CN206032002U (zh) 一纸成型的环保盘式折叠纸盒
CN205686737U (zh) 一种纸式手提箱
CN207360817U (zh) 包装容器
CN215922811U (zh) 一种全隐藏式手机包装盒
CN203497292U (zh) 一种包装箱
US10654612B2 (en) Packaging box
CN210137932U (zh) 一体式前口袋风琴片状的旅行箱
CN204250529U (zh) 盒杯
CN210883144U (zh) 多功能茶叶茶具包装盒
CN203946342U (zh) 可展示及摊平包装盒
CN205770610U (zh) 包装组件及家电组件
CN211108503U (zh) 一种旋转双层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