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91568U - 免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免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91568U
CN203391568U CN201320480327.4U CN201320480327U CN203391568U CN 203391568 U CN203391568 U CN 203391568U CN 201320480327 U CN201320480327 U CN 201320480327U CN 203391568 U CN203391568 U CN 203391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re
inflation
ring plate
flange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803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4803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91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91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915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轮毂(1)和外胎(3),所述外胎为形成有空腔的敞口结构,弹性连接组件(2)一端固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对应固定定位于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设有一免充气内胎,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设于弹性连接组件(2)朝向外胎内圆周面的另一端上;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沿轮毂轴向呈背向受力后能够推动所述免充气内胎向所述外胎内圆周面方向移动。该轮胎避免了充气的繁琐,且可以有效保障在不同路面安全放心使用。

Description

免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行驶用轮胎,具体地,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在使用时会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夏天使用充气轮胎时经常由于日照的原因需要频繁充气,甚至在日照温度过高时出现爆胎的现象。或者当遇到路面不够平坦时,轮胎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人为的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现破损漏气即需要立即更换整个轮胎,延误行程。目前,也有相关免充气轮胎的报道,但多数都限于理论,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无法正常运行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充气轮胎,该结构可以有效保障轮胎在不同路面安全放心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轮毂和外胎,所述外胎为形成有空腔的敞口结构: 
弹性连接组件一端固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对应固定定位于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设有一免充气内胎,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设于弹性连接组件朝向外胎内圆周面的另一端上;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沿轮毂轴向呈背向受力后能够推动所述免充气内胎向所述外胎内圆周面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和第一、二支撑环片; 
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对应固定嵌设于所述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上;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向轮毂中心倾斜; 
所述免充气内胎的宽度小于轮毂轴向宽度,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跨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为复数个,均呈均匀间隔对应设于所述轮毂外圆周上,且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呈交叉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为对应绕轮毂两侧外圆周上设置一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沿其两侧外圆周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自轮毂本体两侧圆周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之间的轮毂本体上分别固设有对应的第一、二挡片,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分别对应靠近第一、二挡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背向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侧壁且向所述外胎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免充气内胎分别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上的固定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结构相同,均为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金属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外胎敞口端两侧圆周面的外壁设置有防褶皱压片,所述外胎敞口端两侧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防褶皱压片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免充气内胎内设置有柔性填充物,所述免充气内胎与外胎内圆周面之间设有柔性填充物,所述柔性填充物能够随免充气内胎的扩张而扩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轮毂轴向宽度大于内胎宽度,实现在轮毂与第一、二弹性支撑板锁定时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与第一、二支撑环片连接位置受力背向受力张开,以及通过支撑环片与外胎锁定,使得免充气内胎径向朝向外胎内圆周底部移动;使用时,当轮胎接触地面后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获得平衡,从而维持轮胎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地, 通过在第一、二支撑环片的外圆周设置第三、四凸缘,可以很好的将免充气内胎夹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与外胎之间;通过在外胎外圆周以扣合方式设置防褶皱压片以维持外胎和环片的贴合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轮毂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支撑环片与外胎位置关系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第一、二支撑环片与外胎位置关系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与第一、二支撑环片及免充气内胎位置关系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的免充气轮胎,包括轮毂1、弹性连接组件2、外胎3和免充气内胎4,其中,外胎3为形成有空腔的敞口结构: 
弹性连接组件2一端固接于轮毂1的两侧外圆周上,弹性连接组件2另一端两侧对应固定定位于外胎3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免充气内胎4定位设于弹性连接组件2朝向外胎3内圆周面的另一端上,弹性连接组件2另一端两侧沿轮毂1轴向呈背向受力后能够推动免充气内胎4向外胎3内圆周面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看图2和图3所示,弹性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二 弹性支撑板23,24和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对应固定嵌设于外胎3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定位连接于轮毂1的两侧外圆周上,其另一端分别对应定位连接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上,且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均向轮毂中心倾斜,目的是当轮毂1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锁定时实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连接的端部受力张开;其中,固定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 
免充气内胎3的宽度小于轮毂1轴向宽度,免充气内胎3定位跨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上,且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互相呈背向受力后推动免充气内胎4向外胎3内圆周面方向移动,即免充气内胎4从松弛到绷紧的过渡。免充气内胎4设置时呈松弛定位跨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上,装配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背向受力使两者距离增大后,免充气内胎4呈紧绷,从而使免充气内胎4向外胎3内圆周面方向移动。 
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为复数个,均呈均匀间隔对应设于轮毂1外圆周上,且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呈交叉设置。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均为对应绕轮毂两侧外圆周上设置一圈,即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均呈环状。 
请参看图1、图4和图5所示,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1,轮毂本体11沿其两侧外圆周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2和第二凸缘13,第一凸缘12和第二凸缘13分别自轮毂本体11两侧圆周面向外延伸。 
具体地,以独立弹性支撑板及独立支撑环片为例作如下说明: 
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方式,其中第一弹性支撑板23与第一支撑环片21 的连接,相对的第二弹性支撑板24与第二支撑环片22的连接。更优选地,第一弹性支撑板23的一端与第一凸缘12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环片21外壁固定定位连接,与第一弹性支撑板23相对的第二弹性支撑板24一端与第二凸缘13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环片22外壁固定定位连接。 
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之间的轮毂本体11上分别固设有对应的第一、二挡片(图中未示出),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1,22分别对应靠近第一、二挡片,以此能够防止车辆在转弯时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1,22向一侧方向倾斜时超过设定值。 
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背向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外侧壁且向外胎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14和第四凸缘15,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免充气内胎4分别固定定位连接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上的固定件。其中,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图中未示出)结构相同,均为呈阶梯状结构,固定件为金属丝如铁丝即可,铁丝可以将免充气内胎4箍紧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的外圆周上。 
本实施例中,外胎3敞口端两侧圆周面的外壁设置有防褶皱压片(图中未示出),目的是防止外胎3敞口端两侧圆周面外壁发生皱起,具体为在外胎敞口端两侧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凹槽,防褶皱压片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免充气内胎4内设置有柔性填充物,免充气内胎4与外胎3内圆周面之间也设有柔性填充物,柔性填充物能够随免充气内胎3的扩张而扩张;免充气内胎4通过聚氨酯发泡胶作为柔性材料填充,使得轮胎具有耐高温、防水及高绝缘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弹性。 
本实施例中免充气轮胎的优先装配过程是: 
首先,免充气内胎4定位固定跨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上,此时内胎呈松弛状态;免充气内胎4外周绕设柔性填充物,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对应用螺丝固定锁固于外胎3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接着,将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的一端分别用螺丝对应固定定位连接于轮毂1的两侧外圆周上。 
然后,外胎3套于轮毂1上,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处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外侧,最后再用螺丝把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对应锁固于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上,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由于受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的张开力而两者间开口变大,由此使得免充气内胎4紧绷,故免充气内胎4朝外胎内圆周底部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均为绕轮毂外圆周上设置一圈,这样可省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免充气内胎4直接定位设于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外圆周上,是本实施例等同技术方案,同样为本实施例要求保护范围。其中,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上与免充气内胎4、柔性填充物可一体成型,是本实施例等同技术方案,同样为本实施例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轮毂(1)和外胎(3),所述外胎为形成有空腔的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弹性连接组件(2)一端固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对应固定定位于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设有一免充气内胎,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设于弹性连接组件(2)朝向外胎内圆周面的另一端上;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沿轮毂轴向呈背向受力后能够推动所述免充气内胎向所述外胎内圆周面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和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 
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对应固定嵌设于所述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上;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向轮毂中心倾斜; 
所述免充气内胎的宽度小于轮毂轴向宽度,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跨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为复数个,均呈均匀间隔对应设于所述轮毂外圆周上,且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呈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为对应绕轮毂两侧外圆周上设置一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1),所述轮毂本体沿其两侧外圆周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2)和第二凸缘(13),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自轮毂本体两侧圆周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之间的轮毂本体上分别固设有对应的第一、二挡片,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分别对应靠近第一、二挡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背向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侧壁且向所述外胎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14)和第四凸缘(15),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免充气内胎分别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上的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结构相同,均为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金属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外胎敞口端两侧圆周面的外壁设置有防褶皱压片,所述外胎敞口端两侧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防褶皱压片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免充气内胎内设置有柔性填充物,所述免充气内胎与外胎内圆周面之间设有柔性填充物,所述柔性填充物能够随免充气内胎的扩张而扩张。 
CN201320480327.4U 2013-08-07 2013-08-07 免充气轮胎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1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80327.4U CN203391568U (zh) 2013-08-07 2013-08-07 免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80327.4U CN203391568U (zh) 2013-08-07 2013-08-07 免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91568U true CN203391568U (zh) 2014-01-15

Family

ID=4990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032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1568U (zh) 2013-08-07 2013-08-07 免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915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6861A (zh) * 2013-08-07 2013-11-13 吴银龙 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6861A (zh) * 2013-08-07 2013-11-13 吴银龙 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
CN103386861B (zh) * 2013-08-07 2015-10-21 吴银龙 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0421U (zh) 洗碗机
CN203391568U (zh) 免充气轮胎
CN103386861B (zh) 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
CN204732999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及其应用的空调室内机
CN203793046U (zh) 免充气式车轮
CN203374644U (zh) 用于汽车转向轴上的组合轴承
CN104089022B (zh) 改进的分瓣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CN204696821U (zh) 一种组合式安装的电机转子
CN205204354U (zh) 薄膜真空镀铝设备用气胀轴的安装结构
CN202833834U (zh) 液压衬套总成
CN204624383U (zh) 一种内置分段式加强筋结构的油罐
CN202912264U (zh) 链片组装改良结构
CN212708734U (zh) 一种对开式车轮
CN102967324B (zh)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CN202790512U (zh) 密封装置
CN204355688U (zh) 一种耐压流利条
CN202016371U (zh) 一种带有加强筋的无内胎车轮轮辋
CN20684107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毂
CN204231067U (zh) 一种起动机端盖
CN204936713U (zh) 一种钢厂矿山专用实芯轮胎
CN203681141U (zh) 一种新型的支承桥轮毂结构
CN202138150U (zh) 电动摩托车车轮
CN204663743U (zh) 一种内侧安装固定式密封伸缩节结构
CN204322941U (zh) 简易防扎轮胎
CN104074951A (zh) 一种单向离合器皮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02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