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84000U -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 Google Patents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84000U
CN203384000U CN201320420218.3U CN201320420218U CN203384000U CN 203384000 U CN203384000 U CN 203384000U CN 201320420218 U CN201320420218 U CN 201320420218U CN 203384000 U CN203384000 U CN 203384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ydraulic cylinder
clack box
hydraulic
oil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202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士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uangshe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huangshe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huangshe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huangshe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202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84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84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840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石油、矿山机械设备领域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不仅能够保证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该排浆泵包括多个油缸总成以及设置在油缸总成两端的阀箱组,油缸总成包括往复直线运动于液压缸内的双向活塞杆,双向活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与阀箱的内壁紧密配合的活塞,在双向活塞杆的中间部位还设有与液压缸内壁之间紧密配合的隔离部。该排浆泵在工作时,无论双向活塞杆向左运动还是向右运动,始终有两个阀箱在进行排浆工作,同时有两个阀箱在进行吸水工作,因此,这种结构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工作效率明显更高,而且也能够保证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

Description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矿山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背景技术
排浆泵(也称泥浆泵)是指在钻探过程中从钻孔里向外输送泥浆或水等冲洗液的机械,是钻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石油钻探领域,而在矿山开采中,井下排水时常用的是离心泵。石油钻探泥浆泵由动力机带动泵的曲轴回转,曲轴通过十字头再带动活塞或柱塞在泵缸中做往复运动,在吸入和排出阀的交替作用下,实现压送与循环冲洗液的目的。
实际操作过程中,额定流量85m3/h、仰程600m的离心泵需配备功率250Kw的电机,额定流量155m3/h、仰程600m的离心泵需配备功率450Kw的电机,额定流量500m3/h、仰程500m的离心泵需配备功率1120Kw的电机,工作压力35Mpa、额定流量155m3/h(以F1600泵为例)需配备1600马力的柴油机。因此,这种离心泵、泥浆泵的效率极低,耗费功率较大,非常的不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不仅能够保证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缸套,所述缸套的两端均开口;还包括阀箱和油缸总成;
每个所述的缸套两端均固定有一个阀箱,所述阀箱内开有阀腔,所述阀箱上还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
所述油缸总成与所述缸套之间一一对应,所述油缸总成包括液压缸、活塞杆、活塞;
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所述液压缸与对应的缸套同轴设置,所述液压缸的开口端固定于所述阀箱的外壁上,所述液压缸与对应的阀箱之间密封设置;
所述液压缸的外周面上开有两个液压油孔,两个所述的液压油孔分别位于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并分别连通液压源;
所述活塞杆贯穿对应的一个阀箱,其一端位于所述液压缸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缸套内,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套内并与所述缸套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所述活塞将所述缸套的内腔隔离为两个独立的分腔,两个所述的分腔分别与对应阀箱的阀腔相连通,所述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由所述活塞杆带动往复直线运动;
位于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液压缸内壁之间紧密配合,其与所述液压缸的封口端形成相对密封的第一液压油腔,所述第一液压油腔与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相连通;
所述活塞杆的中间一段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位于所述液压缸内的凹陷部与所述液压缸内壁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第二液压油腔,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另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相连通。
这种结构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的工作过程是:当液压源通过液压油孔向第一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时,由于第一液压油腔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液压油会推动活塞杆向左移动。此时:
1、第二液压油腔的容积会被压缩,其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油孔被挤入对应的液压源内。
2、位于活塞左边分腔的容积会被压缩,由于左边阀箱的进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以,左边阀箱阀腔内的泥浆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排水口排出。
3、位于活塞右边分腔的容积会被扩大,由于右边阀箱的排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所以,泥浆会通过进水口、进水单向阀被吸入右边阀箱的阀腔内。
当液压源停止向第一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同时液压源开始向第二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时,由于第二液压油腔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液压油会推动活塞杆向右移动。此时:
1、第一液压油腔的容积会被压缩,其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油孔被挤入对应的液压源内。
2、位于活塞右边分腔的容积会被压缩,由于右边阀箱的进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以,右边阀箱阀腔内的泥浆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排水口排出。
3、位于活塞左边分腔的容积会被扩大,由于左边阀箱的排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所以,泥浆会通过进水口、进水单向阀被吸入左边阀箱的阀腔内。
也就是说:当将该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投入到泥浆中后,通过控制,无论液压源是向第一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还是向第二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两个阀箱中总有一个处于排浆状态,从而利用这两个阀箱之间的配合保证了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而且排浆泵整体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固定连接为一体,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的阀腔相连通。
采用了上述实施方式后,其有益效果是: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固定连接为一体能够降低其制作难度,同时增加排浆泵整体的机械强度,而且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的阀腔相连通能够增大阀腔整体的容积,提高排浆泵的排浆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对应的液压源之间设有增压器。
之所以采取上述改进的原因是:第一液压油腔内没有其他的部件,液压源的动力可全部作用于活塞杆端部;但第二液压油腔是与活塞杆的凹陷部共处一室,所以液压油作用于活塞杆的作用会相对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同样动力的液压源来说,其驱动活塞杆向左运动的作用力要大于驱动活塞杆向右运动的作用力,为了消除这种不平衡,在第二液压油腔与对应的液压源之间设有增压器,从而使液压源对活塞杆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的作用力相同,同时也相对提高了排浆泵的排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不仅能够保证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包括多个油缸总成,每个所述的油缸总成包括液压缸、双向活塞杆,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均开口,所述双向活塞杆往复直线运动于所述液压缸内,所述双向活塞杆的两端均固定有活塞,多个所述的液压缸平行设置;
每个液压缸的两端均设有阀箱组,每个所述的阀箱组包括一个缸套和固定于所述缸套两端的阀箱;
所述阀箱内开有阀腔,所述阀箱上还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
所述双向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阀箱组的一个阀箱并伸入两个缸套内,所述液压缸的两端与对应的阀箱之间密封设置,所述活塞与所述缸套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所述活塞将对应缸套的内腔隔离为两个独立的分腔,两个所述的分腔分别与对应阀箱的阀腔相连通;
所述液压缸的外周面上开有两个液压油孔,两个所述的液压油孔分别位于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并分别连通液压源;
所述双向活塞杆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液压缸内壁之间紧密配合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将所述液压缸的内腔分为相对封闭的第一液压油腔、第二液压油腔,所述第一液压油腔与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另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连通。
这种结构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的工作过程是:当液压源通过液压油孔向第一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时,由于第一液压油腔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第一液压油腔内的液压油会推动双向活塞杆向右运动。此时:
1、第二液压油腔的容积会被压缩,其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油孔被挤入对应的液压源内。
2、位于油缸总成左边的阀箱组中,活塞左边的分腔容积被扩大,由于左边阀箱的排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所以,泥浆会通过进水口、进水单向阀被吸入左边阀箱的阀腔内。
3、位于油缸总成左边的阀箱组中,活塞右边分腔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右边阀箱的进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以,右边阀箱阀腔内的泥浆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排水口排出。
4、位于油缸总成右边的阀箱组中,活塞左边的分腔容积被扩大,由于左边阀箱的排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所以,泥浆会通过进水口、进水单向阀被吸入左边阀箱的阀腔内。
5、位于油缸总成右边的阀箱组中,活塞右边分腔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右边阀箱的进水口与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以,右边阀箱阀腔内的泥浆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排水口排出。
也就是说:当双向活塞杆向右运动时,处于第一和第三位置的阀箱会进行吸水,而处于第二和第四位置的阀箱会进行排浆。
当液压源通过液压油孔向第二液压油腔内注入液压油时,停止向第一液压油腔内注油,第二液压油腔内的液压油会推动双向活塞杆向左运动,此时,上述过程均会反向进行,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和第三位置的阀箱会进行排浆,而处于第二和第四位置的阀箱会进行吸水(其具体的动作过程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描述)。
这种结构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其在工作时,无论双向活塞杆是向左运动还是向右运动,始终有两个阀箱在进行排浆工作,同时有两个阀箱在进行吸水工作,因此,其工作效率明显更高,而且也能够保证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所述液压缸的同侧、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固定连接为一体;位于所述液压缸的同侧、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的阀腔相连通。
采用了上述实施方式后,其有益效果是:位于液压缸的同侧、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固定连接为一体能够降低其制作难度,同时增加排浆泵整体的机械强度;而且位于液压缸的同侧、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的阀腔相连通能够增大阀腔整体的容积,提高排浆泵的排浆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液压油腔与所述液压源之间、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所述液压源之间均设有增压器。
采用了上述改进后,其有益效果是能够增加液压油对双向活塞杆的作用力,明显地增加排浆泵的排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阀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缸套;11-第一分腔;12-第二分腔;2-阀箱;21-阀腔;22-进水口;23-排水口;24-进水单向阀;25-排水单向阀;3-油缸总成;31-液压缸;32-活塞杆;321-凹陷部;33-活塞;34-密封圈;35-液压油孔;36-液压源;37-第一液压油腔;38-第二液压油腔;39-增压器;310-双向活塞杆;311-隔离部;4-阀箱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该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缸套1(图中示出的为三个,其个数可根据所要求排浆泵的排浆效率进行设置),每个缸套1的两端均开口。下面就其中一个缸套1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余缸套的结构与其相同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3、图4、图9共同所示,在缸套1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阀箱2,该阀箱2整体呈四方体形,其内部开有阀腔21,在阀箱2上还开有进水口22和排水口23,进水口22与阀腔21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24,排水口23与阀腔21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25,此处的进水单向阀24和排水单向阀25所起的作用就是使泥浆只能沿一个方向流动,也就是泥浆只能从进水口22流入阀腔21内,同时只能从阀腔21流至排水口23并排出。而且进水单向阀24和排水单向阀25属于本技术领域内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该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还包括与缸套1一一对应的油缸总成3,即油缸总成3的个数也为三个,下面就油缸总成3的结构做详细说明:
油缸总成3包括液压缸31、活塞杆32和活塞33。其中,液压缸31的一端(即图中的左端)开口,另一端(即图中的右端)封口,而且液压缸31与缸套1之间同轴设置。液压缸31的开口端固定在右边阀箱2的外壁上,活塞杆32的右端往复直线运动于液压缸31内,活塞杆32的左端贯穿右边的阀箱2并伸入缸套1内。为了保证液压缸31与阀箱2之间能够绝对隔离,防止液压油与泥浆之间混合,该实施例中在阀箱2的内壁上设置了密封圈34。
在液压缸31的外周面上开有两个液压油孔35,这两个液压油孔35分别位于液压缸31的两端,每个液压油孔35上均连通有液压源36。
另外,位于液压缸31内的活塞杆32一端(即右端)与液压缸31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这样,活塞杆32的右端与液压缸31的封口端形成相对密封的第一液压油腔37,该第一液压油腔37与右端的液压油孔35相连通。
活塞杆32的中间一段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321,即凹陷部321的直径要小于活塞杆32右端的直径,这样,位于液压缸31内的凹陷部321与液压缸31的内壁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腔室—第二液压油腔38,该第二液压油腔38与左端的液压油孔35相连通。
活塞33设置在缸套1的内部并固定在活塞杆32的左端,由活塞杆32带动其往复直线运动,而且活塞33与缸套1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通过活塞33将缸套1的内腔隔离为两个独立的分腔,即图中的第一分腔11和第二分腔12,而且第一分腔11与左端阀箱2的阀腔21相连通,第二分腔12与右端阀箱2的阀腔21相连通。
下面就该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为了简单明了,只就其中一个缸套1和一个油缸总成3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当液压源36通过右端的液压油孔35向第一液压油腔37内注入液压油时,第一液压油腔37内的液压油会推动活塞杆32向左移动。此时,第二液压油腔38的容积被压缩,第二液压油腔38内的液压油通过左端的液压油孔35被挤入液压源36内。第一分腔11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左端阀箱2的阀腔21内的泥浆不能通过进水单向阀24,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25、排水口23排出,当然,在正式的工作过程中,排水口23处还安装有延伸到地表的排水管,从而将泥浆排到地表。另一方面,随着活塞杆32向左移动,第二分腔12的容积被扩大,泥浆就会通过进水口22、进水单向阀24流入右端阀箱2的阀腔21内。
然后,当液压源36停止向第一液压油腔37内注入液压油,同时另一个液压源36向第二液压油腔38内注入液压油时,第二液压油腔38的容积被扩大,第二液压油腔38内的液压油推动活塞杆32向右移动。此时,第一液压油腔37的容积被压缩,第一液压油腔37内的液压油通过右端的液压油孔35被挤入液压源36内。第二分腔12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右端阀箱2的阀腔21内的泥浆不能通过进水单向阀24,因此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25、排水口23、排水管排至地表。另一方面,随着活塞杆32向右移动,第一分腔11的容积被扩大,泥浆就会通过进水口22、进水单向阀24流入左端阀箱2的阀腔21内。
如此周而往复,无论液压源36是向第一液压油腔37内注入液压油,还是向第二液压油腔38内注入液压油,两个阀箱2中总有一个处于排浆状态,从而利用这两个阀箱2之间的配合保证了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而且排浆泵整体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另外,该实施例将位于缸套1同一端的所有阀箱2固定连接为一体,这样能够降低其制作难度,同时增加排浆泵整体的机械强度;而且位于缸套1同一端的所有阀箱2的阀腔21相连通,这样能够增大阀腔21整体的容积,提高排浆泵的排浆效率。
在该结构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一个问题:在两个液压源提供同等的液压作用力下,右端阀箱2的排浆能力要小于左端阀箱2的排浆能力。这是由于第一液压油腔37内没有其他的部件,而第二液压油腔38是与活塞杆32的凹陷部321共处一室的,所以,驱动活塞杆32向左运动的作用力自然要大于驱动活塞杆32向右运动的作用力,从而造成了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第二液压油腔38与对应的液压源36之间设置了增压器39,从而相对提高了液压油驱动活塞杆32向右运动的作用力,使液压源36驱动活塞杆32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的作用力相同,同时也相对提高了排浆泵的排浆效率。当然,此处的增压器39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所示,该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首先包括多个油缸总成3(图中示出的也为三个,其个数可根据所要求排浆泵的排浆效率进行设置),此处的油缸总成3与实施例一中的油缸总成3结构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区别。这三个油缸总成3的结构完全相同而且并排设置,下面只就其中一个油缸总成3的结构做说明: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油缸总成3包括液压缸31、双向活塞杆310,液压缸31的两端均开口,双向活塞杆310往复直线运动于液压缸31内,在双向活塞杆310的两端均固定有活塞33。在液压缸31的外周面上开有两个液压油孔35,这两个液压油孔35分别位于液压缸31的两端,每个液压油孔35上均连通有液压源36。
在液压缸31的两端均设置有阀箱组4,阀箱组4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阀箱组4包括一个缸套1和两个阀箱2,这两个阀箱2分别固定在缸套1的两端,阀箱2的内部开有阀腔21,在阀箱2上还开有进水口22和排水口23,进水口22与阀腔21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24,排水口23与阀腔21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25。
双向活塞杆310的两端分别贯穿阀箱2并伸入两端的缸套1内,而且该排浆泵以双向活塞杆310为中心左右对称,下面仅对液压缸31左端的阀箱组4进行说明:液压缸31与阀箱2之间密封设置,在缸套1内,活塞33与缸套1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从而将缸套1的内腔隔离为两个独立的分腔(即图7中的第一分腔11和第二分腔12),而且第一分腔11与左端阀箱2(即第一位置的阀箱)的阀腔21相连通,第二分腔12与右端阀箱2(即第二位置的阀箱)的阀腔21相连通。
如图8所示,在双向活塞杆310的中间部位设有一隔离部311,该隔离部与液压缸31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从而将液压缸31的内腔分为相对封闭的第一液压油腔37和第二液压油腔38,其中,第一液压油腔37与左侧的液压油孔35相连通,第二液压油腔38与右侧的液压油孔35相连通。
下面就该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为了简单明了,只就其中一个油缸总成3和两个阀箱组4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当液压源36通过左端的液压油孔35向第一液压油腔37内注入液压油时,第一液压油腔37内的液压油会推动双向活塞杆310向右移动。此时,第二液压油腔38的容积被压缩,第二液压油腔38内的液压油通过右端的液压油孔35被挤入液压源36内。
对于左端的阀箱组4来说,由于双向活塞杆310向右移动,第一分腔11的容积被扩大,泥浆就会通过左端阀箱2的进水口22、进水单向阀24流入左端阀箱2的阀腔21内;同时第二分腔12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右端阀箱2的阀腔21内的泥浆不能通过进水单向阀24,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25、排水口23排至地表。也就是说:当双向活塞杆310向右移动时,第一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第二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
对于右端的阀箱组4来说,由于双向活塞杆310向右移动,第一分腔11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右端阀箱2的阀腔21内的泥浆不能通过进水单向阀24,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25、排水口23排至地表;同时第二分腔12的容积被扩大,泥浆就会通过左端阀箱2的进水口22、进水单向阀24流入左端阀箱2的阀腔21内。也就是说:当双向活塞杆310向右移动时,第三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第四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
然后,当液压源36停止向第一液压油腔37内注入液压油,同时另一个液压源36向第二液压油腔38内注入液压油时,第二液压油腔38的容积被扩大,第二液压油腔38内的液压油推动双向活塞杆310向左移动。此时,第一液压油腔37的容积被压缩,第一液压油腔37内的液压油通过左端的液压油孔35被挤入液压源36内。
对于左端的阀箱组4来说,由于双向活塞杆310向左移动,第一分腔11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左端阀箱2的阀腔21内的泥浆不能通过进水单向阀24,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25、排水口23排至地表;同时第二分腔12的容积被扩大,泥浆就会通过右端阀箱2的进水口22、进水单向阀24流入右端阀箱2的阀腔21内。也就是说:当双向活塞杆310向左移动时,第一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第二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
对于右端的阀箱组4来说,由于双向活塞杆310向左移动,第一分腔11的容积被扩大,泥浆就会通过右端阀箱2的进水口22、进水单向阀24流入右端阀箱2的阀腔21内;同时第二分腔12的容积被压缩,由于左端阀箱2的阀腔21内的泥浆不能通过进水单向阀24,只能通过排水单向阀25、排水口23排至地表。也就是说:当双向活塞杆310向左移动时,第三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第四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
综上所述:
1、当双向活塞杆310向右移动时,第一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第二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第三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第四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
2、当双向活塞杆310向左移动时,第一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第二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第三位置的阀箱2处于排浆状态,第四位置的阀箱2处于吸水状态。
总之,无论双向活塞杆是向左运动还是向右运动,始终有两个阀箱在进行排浆工作,同时有两个阀箱在进行吸水工作,因此,这种结构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工作效率明显更高,而且也能够保证排出泥浆的流量稳定性。
另外,该实施例将位于液压缸31的同侧,同时位于缸套1同一端的所有阀箱2固定连接为一体,这样能够降低其制作难度,同时增加排浆泵整体的机械强度;而且位于液压缸31的同侧,同时位于缸套1同一端的所有阀箱2的阀腔21相连通,这样能够增大阀腔21整体的容积,提高排浆泵的排浆效率。
该实施例二相比于实施例一来说,由于其为对称结构,故在两个液压源36提供同等的液压作用力下,液压油驱动双向活塞杆310向右移动和向左移动的作用力是相同的,也就是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浆泵的排浆效率,可在第一液压油腔37与液压源36之间,以及第二液压油腔38与液压源36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增压器。
经实际检测,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在出水量85m3/h、仰程600m的情况下配备40Kw的电机,在出水量155m3/h、仰程600m的情况下配备70Kw的电机,在出水量500m3/h、仰程600m的情况下配备140Kw的电机,相比于离心泵来说能够节能84%左右。在出浆量155m3/h、工作压力35Mpa的情况下配备250Kw的电机或配备340马力的柴油机,相比于曲轴式泥浆泵能够节能78%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缸套,所述缸套的两端均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阀箱,每个所述的缸套两端均固定有一个阀箱,所述阀箱内开有阀腔,所述阀箱上还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
油缸总成,与所述缸套之间一一对应,所述油缸总成包括液压缸、活塞杆、活塞;
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所述液压缸与对应的缸套同轴设置,所述液压缸的开口端固定于所述阀箱的外壁上,所述液压缸与对应的阀箱之间密封设置;
所述液压缸的外周面上开有两个液压油孔,两个所述的液压油孔分别位于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并分别连通液压源;
所述活塞杆贯穿对应的一个阀箱,其一端位于所述液压缸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缸套内,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套内并与所述缸套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所述活塞将所述缸套的内腔隔离为两个独立的分腔,两个所述的分腔分别与对应阀箱的阀腔相连通,所述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由所述活塞杆带动往复直线运动;
位于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液压缸内壁之间紧密配合,其与所述液压缸的封口端形成相对密封的第一液压油腔,所述第一液压油腔与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相连通;
所述活塞杆的中间一段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位于所述液压缸内的凹陷部与所述液压缸内壁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第二液压油腔,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另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固定连接为一体,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的阀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对应的液压源之间设有增压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的个数为三个。
5.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油缸总成,每个所述的油缸总成包括液压缸、双向活塞杆,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均开口,所述双向活塞杆往复直线运动于所述液压缸内,所述双向活塞杆的两端均固定有活塞,多个所述的液压缸平行设置;
每个液压缸的两端均设有阀箱组,每个所述的阀箱组包括一个缸套和固定于所述缸套两端的阀箱;
所述阀箱内开有阀腔,所述阀箱上还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进水单向阀,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阀腔之间设有排水单向阀;
所述双向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阀箱组的一个阀箱并伸入两个缸套内,所述液压缸的两端与对应的阀箱之间密封设置,所述活塞与所述缸套的内壁之间紧密配合,所述活塞将对应缸套的内腔隔离为两个独立的分腔,两个所述的分腔分别与对应阀箱的阀腔相连通;
所述液压缸的外周面上开有两个液压油孔,两个所述的液压油孔分别位于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并分别连通液压源;
所述双向活塞杆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液压缸内壁之间紧密配合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将所述液压缸的内腔分为相对封闭的第一液压油腔、第二液压油腔,所述第一液压油腔与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另一个所述的液压油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液压缸的同侧、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固定连接为一体;
位于所述液压缸的同侧、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阀箱的阀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油腔与所述液压源之间、所述第二液压油腔与所述液压源之间均设有增压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总成的个数为三个。
CN201320420218.3U 2013-07-13 2013-07-13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84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0218.3U CN203384000U (zh) 2013-07-13 2013-07-13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0218.3U CN203384000U (zh) 2013-07-13 2013-07-13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84000U true CN203384000U (zh) 2014-01-08

Family

ID=4987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20218.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84000U (zh) 2013-07-13 2013-07-13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8400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2768A (zh) * 2013-07-13 2013-10-23 青岛双圣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CN103912309A (zh) * 2014-04-28 2014-07-0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动式大流量放水装置
CN104612928A (zh) * 2015-03-03 2015-05-13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双向作用泵送装置
CN105484963A (zh) * 2015-12-30 2016-04-13 李建刚 液压渣浆泵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2768A (zh) * 2013-07-13 2013-10-23 青岛双圣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CN103362768B (zh) * 2013-07-13 2016-03-09 青岛双圣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CN103912309A (zh) * 2014-04-28 2014-07-0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动式大流量放水装置
CN104612928A (zh) * 2015-03-03 2015-05-13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双向作用泵送装置
CN104612928B (zh) * 2015-03-03 2016-12-07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双向作用泵送装置
CN105484963A (zh) * 2015-12-30 2016-04-13 李建刚 液压渣浆泵
CN105484963B (zh) * 2015-12-30 2018-04-10 李建刚 液压渣浆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2768B (zh)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CN203384000U (zh) 矿山多缸双作用排浆泵
CN202301278U (zh) 一种伸缩油缸
CN202690570U (zh) 一种液压油缸、液压油路、物料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5823787U (zh) 双级复合液压油缸
CN201763722U (zh) 双作用式多级液压缸
CN103557131A (zh) 一种多排式压裂泵
CN206299532U (zh) 一种新型五缸泥浆泵
CN204532276U (zh) 液压联动双作用无杆采油装置
CN102678540B (zh) 一种液压油缸、液压油路、物料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4961255U (zh) 换向阀及应用该换向阀的新型防偏磨液力采油装置
CN108302033B (zh) 一种高水基柱塞式液压泵的轴向可伸缩缸组件
CN104675652A (zh) 一种高效节能往复泵
CN203906205U (zh) 一种高压注浆泵动力端
CN105041629A (zh) 新型防偏磨液力采油装置
CN205841130U (zh) 一种液动空压器
CN105298787A (zh) 三缸单作用柱塞泵
CN101839125A (zh) 增压注水装置
CN204532736U (zh) 一种高压水射流泵的动力驱动系统
CN103061717B (zh) 一种四缸式液压抽油机
CN211231094U (zh) 一种双活塞杆式液压油缸
CN103195397B (zh) 机械千斤顶式液压双井抽油机
CN202690411U (zh) 清洗机高压柱塞泵
CN203023168U (zh) 双作用多级油缸
CN104454426A (zh) 一种反向旋转钻井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iaozhou City, North Street offices of Pang Jia Zhuang Cun 266300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huangshe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A park road Binzhou Fuan Industrial Park in Jiao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No. 208, 266300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Shuangshe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9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