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77166U - 压差式流量开关 - Google Patents
压差式流量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77166U CN203377166U CN201320439270.3U CN201320439270U CN203377166U CN 203377166 U CN203377166 U CN 203377166U CN 201320439270 U CN201320439270 U CN 201320439270U CN 203377166 U CN203377166 U CN 2033771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ortion
- section
- described upper
- described lower
- differential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用于根据管路中流体的压力差异而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压差式流量开关包括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上盖壳体包括上连接部和从上连接部向上延伸的上凸起部,下盖壳体包括下连接部和从下连接部向下延伸的下凸起部,压差式流量开关还包括自上凸起部的外表面延伸至上连接部的上筋部,和/或自下凸起部的外表面延伸至下连接部的下筋部。在该压差式流量开关中,上盖壳体上形成的上筋部以及下盖壳体上形成的下筋部能够提高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抗压强度,延长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水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差式流量开关。
背景技术
通常在大中小型水冷机组的换热器、蒸发器或者冷凝器上安装有压差式流量开关,压差式流量开关通过感知管路中出现的压力差异而对管路中的流体的流量进行实时控制和保护,从而为企业的绿色生产保驾护航。
传统压差式流量开关的壳体一般是金属材料的,制造时对坯料锻压或铸造,然后经过铣削和攻丝等工序生产而成,整个制造过程工序多、效率低。另外,这种金属壳体的压差式流体开关对从中通过的流体介质有要求,不同的介质要求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做壳体以提高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使用寿命并且保证从中通过的流体介质不被污染。例如,淡水、盐水和氨介质需要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
针对上述情况,市场上的压差式流量开关也出现了塑料材料的壳体,但是其抗压强度较差,允许的压力值不能太大,并且产品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变形,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制品的寿命不超过5年。特别地,有些压差式流量开关采用玻纤增强聚酰胺材质(PA),但是聚酰胺材料易吸水,吸水后强度降低、尺寸变化大,在压力比较大、水温比较高的场所应用会产生渗漏,影响生产。
因此,需要一种压差式流量开关,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差式流量开关,用于根据管路中流体的压力差异而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压差式流量开关包括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所述上盖壳体包括上连接部和从所述上连接部向上延伸的上凸起部,所述下盖壳体包括下连接部和从所述下连接部向下延伸的下凸起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上凸起部和所述下凸起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流体通过的上管道部,所述下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流体通过的下管道部,并且所述上管道部和所述下管道部分别与所述空腔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压差式流量开关还包括自所述上凸起部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上连接部的上筋部,和/或自所述下凸起部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连接部的下筋部。
优选地,所述上凸起部、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上管道部和所述上筋部形成为一体,所述下凸起部、所述下连接部、所述下管道部和所述下筋部形成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上筋部为多个,分别自所述上凸起部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发散地延伸至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筋部为多个,分别自所述下凸起部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发散地延伸至所述下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下凸起部包括设置在其外表面的中心位置的下圆环部,所述下筋部自所述下圆环部延伸至所述下连接部;所述上凸起部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套管,所述上筋部自所述套管外周延伸至所述上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上凸起部和所述上连接部之间形成上圆角过渡部,所述下凸起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形成下圆角过渡部,并且所述上圆角过渡部和所述下圆角过渡部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mm。
优选地,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上筋部和所述下筋部相对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的接触面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多个上凸台,所述下连接部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多个下凸台,所述多个上凸台分别延伸至所述上凸起部,所述多个下凸台分别延伸至所述下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上筋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多个上凸台中的相邻两个上凸台之间,所述下筋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多个下凸台中的相邻两个下凸台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筋部和所述下筋部的数量分别为6个,所述上凸台和所述下凸台的数量也分别为6个,所述上筋部和所述下筋部的高度分别为6mm至9mm。
优选地,所述上盖壳体和所述下盖壳体是由玻纤增强聚苯硫醚制成。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在上盖壳体上形成上筋部和/或在下盖壳体上形成下筋部,能够减小该压差式流量开关在受压时的变形,从而分别提高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抗压强度,延长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使用寿命。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压差式流量开关沿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上盖壳体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上盖壳体的正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上盖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上盖壳体沿B-B线的截面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下盖壳体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下盖壳体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下盖壳体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下盖壳体沿C-C线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下盖壳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差式流量开关。如图1和图2所示,该压差式流量开关包括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上盖壳体1包括上连接部12和从上连接部12向上延伸的上凸起部11,下盖壳体2包括下连接部22和从下连接部22向下延伸的下凸起部21,如图4所示,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22固定连接,使得上凸起部11和下凸起部21之间形成空腔3。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上连接部12上设置有供流体通过的上管道部16;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下连接部22上设置有供流体通过的下管道部26,并且如图4所示,上管道部16和下管道部26分别与空腔3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与传统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基本相同,其能够用于感知管路中出现的流体的压力差异而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压差式流量开关还包括自上凸起部11的外表面延伸至上连接部12的上筋部13,和/或如图13所示,自下凸起部21的外表面延伸至下连接部22的下筋部23。可以了解,上盖壳体1包括上筋部13,或者下盖壳体2包括下筋部23即可使得当压差式流量开关安装在管路上承受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上盖壳体和/或下盖壳体的应力变形。在一种优选的情况下,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上都设置有筋部,即上盖壳体1上设置有上筋部13并且下盖壳体2上设置有下筋部23,此时能够提高压差式流量开关整体的压力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上凸起部、上连接部、上管道部和上筋部形成为一体,下凸起部、下连接部、下管道部和下筋部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避免由于焊接、铣削或者拼接在各个部件的连接处产生缺陷,从而当压差式流量开关安装在管路上时能够减少各个部件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筋部13为多个,分别自上凸起部11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发散地延伸至上连接部12。如图13所示,下筋部23为多个,分别自下凸起部21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发散地延伸至下连接部22。由此,使得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的各个部分的压力承载能力均能提高,因此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的抗压强度得到增强。
优选地,如图13所示,下凸起部21包括设置在其外表面的中心位置的下圆环部25,下筋部23自下圆环部25延伸至下连接部22。因此当将压差式流量开关安装在管路上在承受较大压力的情况下,下盖壳体2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所承受的多个下筋部23的牵拉力能够部分抵消,从而能够降低下盖壳体所承受的压力,同时能够减少下凸起部21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的应力集中,提高产品的抗压强度。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上凸起部11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套管15,上筋部13自套管15外周延伸至上连接部12。套管15用于容纳传递压差信号的部件(其例如为尼龙棒),常规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壳体上均有套管。上筋部13自套管15外周延伸至上连接部12可以减少上凸起部11上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上盖壳体1的抗压强度,延长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示方向术语“向上”是指将压差式流量开关水平放置,使其套管的开口远离地面的方向,“向下”是指与“向上”相反的方向。
如图3所示,上凸起部11和上连接部12之间形成上圆角过渡部,如图13所示,下凸起部21和下连接部22之间形成下圆角过渡部,优选地,上圆角过渡部和下圆角过渡部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mm。由此能够减少上凸起部11和上连接部12的连接处以及下凸起部21和下连接部22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压差式水流开关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2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并且上筋部13和下筋部23相对于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22的接触面对称设置。因此保证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22的接触面的优良结合度,提高接触面的压紧力,增强压差式流量开关的安全性能。
上连接部12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多个上凸台14,下连接部22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多个下凸台24,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上凸台14分别延伸至上凸起部11,如图13所示,多个下凸台24分别延伸至下凸起部21。在常规的压差式流量开关中,上、下凸台与上、下凸起部通常是分开设置的,因而上盖壳体1最先发生断裂的部位常常位于上连接部12上的上凸台14和上凸起部11之间。类似地,下盖壳体2最先发生断裂的部位常常位于下连接部22上的下凸台24和下凸起部21之间。针对这种情况,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差式流量开关中,采用上凸台14延伸至上凸起部11和下凸台24延伸至下凸起部21的设置方式,由此使得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最易产生断裂的部位的压力承载能力得到加强。
此外,如图3所示,上筋部13间隔设置在多个上凸台14中的相邻两个上凸台14之间,如图13所示,下筋部23间隔设置在多个下凸台24中的相邻两个下凸台24之间,由此避免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22在接触面发生翘曲,增加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22的接触面的压紧力,提高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整体的压力承载能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上筋部13的数量为6个,上凸台14的数量也为6个,如图13所示,下筋部23的数量为6个,下凸台的数量也为6个。通过实际使用情况的反映,数量少于6个对于提高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的抗压强度效果并不明显,而多于6个则会使得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的外表面的结构复杂,而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并没有显著提升。
进一步地,上筋部和下筋部的高度分别为6mm至9mm。从而在能够实现显著提高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的抗压强度的情况下而又不会因为上筋部和下筋部的高度过高而影响压差式流量开关的安装。
优选地,上盖壳体1和下盖壳体2均是由玻纤增强聚苯硫醚制成。由于聚苯硫醚耐腐蚀,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塑料。另外,玻璃纤维作为补强材料应用的最大特征是抗拉强度大,因此通过玻纤增强聚苯硫醚制成的压差式流量开关的抗压强度增强,耐腐蚀,能够适用于不同介质的流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在上盖壳体上形成上筋部和/或在下盖壳体上形成下筋部,能够减小该压差式流量开关在受压时的变形,从而分别提高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抗压强度,延长压差式流量开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压差式流量开关,用于根据管路中流体的压力差异而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式流量开关包括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所述上盖壳体包括上连接部和从所述上连接部向上延伸的上凸起部,所述下盖壳体包括下连接部和从所述下连接部向下延伸的下凸起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上凸起部和所述下凸起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流体通过的上管道部,所述下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流体通过的下管道部,并且所述上管道部和所述下管道部分别与所述空腔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压差式流量开关还包括自所述上凸起部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上连接部的上筋部,和/或自所述下凸起部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连接部的下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部、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上管道部和所述上筋部形成为一体,所述下凸起部、所述下连接部、所述下管道部和所述下筋部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筋部为多个,分别自所述上凸起部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发散地延伸至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筋部为多个,分别自所述下凸起部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发散地延伸至所述下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起部包括设置在其外表面的中心位置的下圆环部,所述下筋部自所述下圆环部延伸至所述下连接部;所述上凸起部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套管,所述上筋部自所述套管外周延伸至所述上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部和所述上连接部之间形成上圆角过渡部,所述下凸起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形成下圆角过渡部,并且所述上圆角过渡部和所述下圆角过渡部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上筋部和所述下筋部相对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的接触面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多个上凸台,所述下连接部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多个下凸台,所述多个上凸台分别延伸至所述上凸起部,所述多个下凸台分别延伸至所述下凸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筋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多个上凸台中的相邻两个上凸台之间,所述下筋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多个下凸台中的相邻两个下凸台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筋部和所述下筋部的数量分别为6个,所述上凸台和所述下凸台的数量也分别为6个,所述上筋部和所述下筋部的高度分别为6mm至9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差式流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壳体和所述下盖壳体是由玻纤增强聚苯硫醚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39270.3U CN203377166U (zh) | 2013-07-22 | 2013-07-22 | 压差式流量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39270.3U CN203377166U (zh) | 2013-07-22 | 2013-07-22 | 压差式流量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77166U true CN203377166U (zh) | 2014-01-01 |
Family
ID=4983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3927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77166U (zh) | 2013-07-22 | 2013-07-22 | 压差式流量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77166U (zh) |
-
2013
- 2013-07-22 CN CN201320439270.3U patent/CN2033771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34156U (zh) | 一种齿轮箱端盖 | |
CN203377166U (zh) | 压差式流量开关 | |
CN103541805B (zh) | 一种具有加强型水室结构的汽车散热器 | |
CN201316763Y (zh) | 一种330ml两片钢罐底部模具抗褶皱结构 | |
CN202140605U (zh) | 分体组装式排污球阀 | |
CN205309260U (zh) | 一种压铸模分流锥螺旋充分冷却结构 | |
CN203013450U (zh) | 大口径片式散热器 | |
CN202659856U (zh) | 一种变速箱箱体 | |
CN204187174U (zh) | 对焊法兰 | |
CN201192236Y (zh) | 双层玻璃杯 | |
CN201476657U (zh) | 三角形换热器钢管 | |
CN206054739U (zh) | 一种高速线材精轧机密封构件 | |
CN202993960U (zh) | 一种散热器芯体与水室的连接方式 | |
CN205228251U (zh) | 一种耐冲刷的石墨换热器 | |
CN202157778U (zh) | 聚氨酯简易自封芯子 | |
CN221626850U (zh) | 桥面负弯矩注浆止浆装置 | |
CN204213511U (zh) | 一种高压法兰 | |
CN203770494U (zh) | 一种用于双电机混合动力制动离合器的气动膜片 | |
CN201497411U (zh) | 星形换热器钢管 | |
CN201764872U (zh) | 弧状导热片 | |
CN207935504U (zh) | 一种便安装的精加工阀体 | |
CN202171414U (zh) | 一种换热器壳体与芯体的连接结构 | |
CN204942151U (zh) | 一种油缸前导 | |
CN206347909U (zh) | 一种冷却器组件 | |
CN201000292Y (zh) | 一种立式热交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