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65849U -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65849U
CN203365849U CN 201320393382 CN201320393382U CN203365849U CN 203365849 U CN203365849 U CN 203365849U CN 201320393382 CN201320393382 CN 201320393382 CN 201320393382 U CN201320393382 U CN 201320393382U CN 203365849 U CN203365849 U CN 203365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section
optical film
film material
frame
lay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933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石
张财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3933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65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65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658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涉及机械设计领域,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而设计。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层状组件,包括边框和至少两个层状结构,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中的每个层状结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所述层状结构依次叠放在所述边框中并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固定于所述边框上;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所述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适用于机械组装应用中。

Description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将多个层状结构依次装配成某一组件的情况。当各个层状结构的形状、颜色、厚度或材质等相近时,操作者往往会将这些层状结构相互混淆,错误地组装在一起,从而造成一系列损失。 
以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为例,背光装置中的光学膜材可包括保护板、上棱镜片、下棱镜片和扩散板,这些光学膜材由胶框固定。背光装置中,为了给液晶显示器提供良好的光照,光源发出的光需要依次穿过扩散板、下棱镜片、上棱镜片和保护板。因此,这些光学膜材只有按照扩散板、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保护板的次序组装,才能保证背光装置的光具有期望的光学参数,从而为液晶面板提供高亮度和均匀性较好的光。 
然而,由于扩散板、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保护板结构相近,在组装过程中,操作者容易漏装其中某层或者将其中一些层的组装顺序颠倒,从而造成背光装置的光学参数不良。而且,一旦出现上述组装错误,对该组装错误的排查也非常困难,因而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能够使层状结构按照规定的次序组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状组件,包括边框和至少两个层状结构: 
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中的每个层状结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 
所述层状结构依次叠放在所述边框中并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固定于所述边框上; 
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 
优选的,同一个所述层状结构上的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成关于所述层状结构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都不对称。 
可选的,各个所述层状结构具有不同数量的第二卡合部。 
可选的,每个所述层状结构具有的第二卡合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层状组件所包括的层状结构的数量。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层状结构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卡合部,所述数量相同的第二卡合部在各个所述层状结构上的设置位置彼此对应; 
每一个所述层状结构上的所述数量相同的第二卡合部中有且只有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形状不同于与所述层状结构相邻的层状结构上的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形状。 
可选的,所述层状结构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层状结构的至少一条边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形状包括以下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或梯形。 
可选的,所述层状结构为光学膜材,所述边框为固定所述光学膜材的胶框。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层状组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由于层状组件的边框上设置的第一卡合部与每个层状结构上分别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是相互配合的,并且各个层状结构上的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这样,只有当层状结构按照规定的次序依次叠放在所述边框中时,所述边框上的第一卡合部才能与所述层状结构上的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从而 将该层状结构固定,而当各个层状结构不按照规定的次序叠放在所述边框中时,由于各个层状结构上的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这些层状结构无法恰当地放入边框中并与边框的第一卡合部相互配合,这样即可有效的防止层状结构在组装过程中出现的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层状结构漏装或组装顺序颠倒,因此,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两个层状结构按次序叠放到边框中的立体图; 
图2为两个层状结构依次叠放到边框中组成的层状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C-C线的剖视图; 
图4为各层光学膜材按次序组装到胶框中的立体图; 
图5为各层光学膜材7依次组装到胶框6中组成的层状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5的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5的d-d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漏装扩散板71时,对应于图6的位置A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漏装扩散板71时,对应于图7的位置B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漏装扩散板71时,对应于图9的位置D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扩散板71和下棱镜片72顺序颠倒时,对应于图6的位置A的局部剖视图; 
图14(a)为扩散板71的俯视图;图14(b)为扩散板71水平翻转后的俯视图;图14(c)为扩散板71旋转180°后的俯视图;图14(d) 为将图14(a)-(c)中的扩散板71叠放在一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层状组件,包括边框和至少两个层状结构,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中的每个层状结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所述层状结构依次叠放在所述边框中并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固定于所述边框上;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状组件,由于在层状组件的边框上设置的第一卡合部与每个层状结构上分别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是相互配合的,并且各个层状结构上的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这样,只有当层状结构按照规定的次序依次叠放在所述边框中时,所述边框上的第一卡合部才能与所述层状结构上的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从而将该层状结构固定,然而,当各个层状结构不按照规定的次序叠放在所述边框中时,由于各个层状结构上的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这些层状结构无法恰当地放入边框中并与边框的第一卡合部相配合,这样即可有效的防止层状结构在组装过程中出现的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层状结构漏装或组装顺序颠倒,因此,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层状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状组件。其中,图1为层状组件中两个层状结构、边框,以及层状结构按次序组装到边框中组成层状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层状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C-C线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层状组件包括边框1和两个层状结构21、22(总称为2),边框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卡合部15A、15B(总称为15),两个层状结构中的每个层状结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5,具体为:层状结构21上设置有一个 第二卡合部215,标记为215A,层状结构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合部225,分别标记为225A、225B,第一卡合部15与第二卡合部25是相互配合的;层状结构21、22依次叠放在边框1中并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合部15和第二卡合部25分别固定于边框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合部25是层状结构21及层状结构22上设置的第二卡合部的总称;第二卡合部215是设置在层状结构21上的第二卡合部的总称,第二卡合部225是设置在层状结构22上的第二卡合部的总称。其中,层状结构21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合部215A,层状结构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合部225A、225B,因此,整体上,层状结构21的第二卡合部215和层状结构22的第二卡合部225是互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各层上第二卡合部数量不同。 
在按规定的顺序将层状结构2组装到边框1的过程中,应首先将层状结构21放置在边框1围成的空间的底层,此时,边框1的第一卡合部15A的下半部分能够与层状结构21的第二卡合部215A相互配合,从而将层状结构21卡合固定在边框1上;然后将层状结构22放置在边框1中,此时,层状结构22位于层状结构21上,边框1的第一卡合部15A的上半部分能够与层状结构22的第二卡合部215A相互配合,同时第一卡合部15B能够与层状结构22的第二卡合部215B相互配合,从而将层状结构22卡合固定在边框1上。 
由于各个层状结构2上设置的第二卡合部数量不同,在将各个层状结构2依次叠放在边框1的过程中,各个层状结构2只有按照规定的次序叠放才能与边框1相互配合固定,否则,如果层状结构2的放置顺序错乱或漏装某层,则边框1与层状结构2无法配合固定。例如,如果首先将层状结构22放入边框1中,那么,由于层状结构22上设有两个第二卡合部225A和225B,而边框1中与底层的层状结构相对应的位置仅设置有一个第一卡合部15A,这两个卡合部无法完全配合,第二卡合部225B将会向上突出,从而提示操作者出现了操作错误。因此,通过在各个层状结构2上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二卡合部25,能够有效的防止组装过程中发生的漏装及顺序颠倒的现象。 
第一卡合部15和第二卡合部25可以是多种相互配合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25为分别设置在层状结构2的侧边上向外延伸的矩形凸起,凸起的 厚度和每个层状结构2的厚度相同。相应的,第一卡合部15为设置在边框1上的与该矩形凸起相对应的矩形凹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5和第二卡合部25还可以是相互配合的其他形状的凸起或凹槽,例如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梯形或其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只要能够通过该凸起或凹槽将层状结构2固定在边框1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层状结构21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合部215A,层状结构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合部225A、225B,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每个层状结构2上的第二卡合部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当层状结构2面积较大时,为了能将各个层状结构2更可靠地固定,层状结构2的第二卡合部25也可以设置成更多的数量。可选的,每个层状结构2的第二卡合部25的数量可以等于层状组件中层状结构2的层数,也可以大于层状结构2的层数。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卡合部25设置在层状结构2的不同侧边上,如设置在层状结构2的一边上、或两条边上、或更多的边上,以更好地固定各个层状结构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层状结构2的具体形状也不限于矩形,还可以是其他的多边形或圆形等。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层状组件能够很好地防止层状结构2的漏装或组装顺序颠倒,而为了更有效的防止层状结构2在组装过程中出现将某层装反的现象,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25在层状结构2上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成相对于层状结构2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不对称。这样,无论第二卡合部25怎样反转或旋转,都不会以错误的方位组装在边框1中。 
虽然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层状结构2上的第二卡合部25的互不相同都体现为第二卡合部25在各个层状结构2上设置的数量互不相同,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各个层状结构2上的第二卡合部25互不相同还可以表现为各个层状结构2的第二卡合部25的具体形状互不相同。 
下面通过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状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4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层状组件。 具体的,该层状组件为用于背光装置的光学膜材和胶框所组成的组件。其中,层状组件的边框具体为用于固定光学膜材的胶框,层状组件的层状结构具体为四层光学膜材。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层状组件中,在胶框6的不同位置A、B、C、D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合部65A、65B、65C、65D;光学膜材7具体包括扩散板71、下棱镜片72、上棱镜片73、保护板74四个层状结构。各个光学膜材7中与第一卡合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具体而言,与第一卡合部65A、65B、65C、65D在胶框6上的位置相对应,扩散板71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卡合部715A、715B、715C、715D,下棱镜片72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卡合部725A、725B、725C、725D,上棱镜片73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卡合部735A、735B、735C、735D,保护板74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卡合部745A、745B、745C、745D。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与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是相互配合的,各个光学膜材7依次叠放在胶框6中并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分别固定在胶框6上。各个光学膜材7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卡合部,这些第二卡合部在各个光学膜材7上的位置彼此对应,并且都与胶框6上的第一卡合部的位置相对应,各个光学膜材7上的第二卡合部的形状互不相同。也就是说,各个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之间的互不相同体现为各层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的形状互不相同。 
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扩散板71的第二卡合部715A、715B、715C、715D分别为扩散板71的相对的侧边上向外延伸的“凹”形凸起,即在普通的矩形凸起的一侧开一个缺口所形成的类似“凹”字的凸起;下棱镜片72的第二卡合部725B、725C、725D的形状分别与扩散板71的第二卡合部715B、715C、715D的形状相同,也为相对的侧边上向外延伸的“凹”形凸起,而第二卡合部725A的形状则为矩形凸起,该矩形凸起与扩散板71的第二卡合部715A相对应,只是没有第二卡合部715A的“凹”形凸起中的缺口;而上棱镜片73的第二卡合部735A、735B为矩形凸起,第二卡合部735C、735D为“凹”形凸起;保护板74的第二卡合部745A、745B、745C为矩形凸起,第二卡合部745D为“凹”形凸起。可见,每一层光学膜材7都比其下方相邻的一层光学膜材7多了一个矩形凸起同时少了一个“凹”形凸起,每一个光学膜材7上的第二卡合部中有且只有一个第二卡合部的形状 不同于与该光学膜材7相邻的光学膜材7上的第二卡合部的形状。 
可以理解的,由于光学膜材7的各个层上设置的第二卡合部的形状互不相同,并且胶框6上设置的第一卡合部是与按照规定顺序组装的光学膜材7上的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的,因此,只有将各个光学膜材7按照规定的顺序放置在胶框6中才能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从而使光学膜材7固定在胶框6上。 
图5为各层光学膜材7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叠放到胶框6中组成层状组件的俯视图,结合图4和图5,各层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依次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相互配合。图6至图9分别示出了在位置A、B、C、D处各层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的相互配合情况。 
图6为图5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结合图4至图6,光学膜材71在位置A处的第二卡合部715A为“凹”形凸起,而光学膜材72、73、74在位置A处的第二卡合部均为矩形凸起,因此,从a-a方向看,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A仅仅插入最下面的一层光学膜材71的第二卡合部715A的“凹”形凸起的缺口中,但并未插入上面的三层光学膜材72、73、74的第二卡合部725A、735A、745A中。 
图7为图5中b-b线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参考图4至图7,光学膜材71、72在位置B处的第二卡合部715B、725B分别“凹”形凸起,而光学膜材73、74在位置B处的第二卡合部735B、745B均为矩形凸起,因此,从b-b方向看,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B仅仅插入最下面的两层光学膜材71、72的第二卡合部715B、725B的“凹”形凸起的缺口中,但并未插入上面的两层光学膜材73、74的第二卡合部735B、745B中。 
图8为图5中c-c线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参考图4至图8,光学膜材71、72、73在位置C处的第二卡合部715C、725C、735C均为“凹”形凸起,而光学膜材74在位置C处的第二卡合部745C为矩形凸起,因此,从c-c方向看,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C插入下面的三层光学膜材71、72、73的第二卡合部715C、725C、735C的“凹”形凸起中,但并未插入最上面的光学膜材74的第二卡合部745C中。 
图9为图5中d-d线位置的局部剖视图。结合图4至图9,光学膜材71、72、73、74在位置D处的第二卡合部715D、725D、735D、745D 均为“凹”形凸起,因此,从d-d方向看,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C插入四层光学膜材71、72、73、74的第二卡合部715D、725D、735D、745D的“凹”形凸起中。 
现在,以漏装扩散板71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防止光学膜材7漏装的设计。漏装扩散板71后,位置A、B、D处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之间的配合情况如图10至图12所示。 
如图10所示,在位置A处,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A将直接与下棱镜片72的第一卡合部725A相接触,由于第一卡合部65A在此处为“凹”形凹槽,而下棱镜片72的第二卡合部725A为矩形凸起,二者不仅无法匹配,还会将下棱镜片72的第二卡合部725A顶起,因此,组装后的光学膜材7形成表面凸起h高度。 
如图11所示,在位置B处,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B可以和下棱镜72的第二卡合部725B相互配合,但是,第一卡合部65B的“凹”形凹槽无法和上棱镜片73的第二卡合部735B的矩形凸起相匹配,还将上棱镜片73的第二卡合部735B顶起,因此组装后的光学膜材7形成表面凸起h高度。同理,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配合的位置C处也将形成表面凸起h高度。 
如图12所示,在位置D处,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D可以和下棱镜片72的第二卡合部725D、上棱镜片73的第二卡合部735D、保护板74的第二卡合部745D相配合,但是,第一卡合部65D的“凹”形凹槽将外露。 
由此可见,假如漏装扩散板71,组装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与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的位置A、位置B、位置C三处将形成局部凸起h高度,位置D处将出现胶框6的“凹”形凹槽外露的情况,目测即可发现操作失误。 
同样道理,当漏装其他各层光学膜材7时,组装好的光学膜材7和胶框6的表面也会在不同的位置上凸起h高度,具体可参见表1。如表1所示,假如漏装下棱镜片72,组装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与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的位置B、位置C两处将形成局部凸起h高度,位置D处将出现胶框6的“凹”形凹槽外露的情况;假如漏装上棱镜片73,组装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与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的位置C处将形成局部凸起h高度,位置D处将出现 胶框6的“凹”形凹槽外露的情况;假如漏装保护片74,组装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与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的位置D处将出现胶框6的“凹”形凹槽外露的情况。 
因此,当出现光学膜材7表面凸起及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外露现象时,可根据表1很直观地判断漏装了光学膜材7的哪层。 
表1 
Figure BDA00003458231200101
下面以扩散板71和下棱镜片72顺序颠倒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防止光学膜材7顺序颠倒的设计。 
当扩散板71和下棱镜片72顺序颠倒时,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配合的位置A处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3所示。假如扩散板71和下棱镜片72顺序颠倒,在位置A处,胶框1的第一卡合部65A将直接与下棱镜片72的第二卡合部725A相接触,由于第一卡合部65A在此处为“凹”形凹槽,而下棱镜片72的第二卡合部725A为矩形凸起,二者无法匹配,并将下棱镜片72的第二卡合部725A顶起,组装后的光学膜材7形成表面凸起h高度。 
同理,当其它层的光学膜材7之间发生顺序颠倒的现象时,组装后的光学膜材7在不同位置处也将形成表面凸起h高度,具体参见表2。 
如表2所示,假如扩散板71和下棱镜片72顺序颠倒,组装后光学膜材7的位置A处表面凸起h高度;假如扩散板71和上棱镜片73顺序颠倒,组装后光学膜材7的位置A、B两处表面凸起h高度;假如扩散板71和保护板74顺序颠倒,组装后光学膜材7的位置A、B、C三处表面凸起h高度;假如下棱镜片72和上棱镜片73顺序颠倒,组装后光学膜材7的位置B处表面凸起h高度;假如下棱镜片72和保护板74顺序颠倒,组装后光学膜材7的位置B、C两处表面凸起h高度;假如上棱镜片73和保护板74顺序颠倒,组装后光学膜材7的位置C 处表面凸起h高度。这样,当出现光学膜材7表面凸起现象时,可根据表2很直观地判断光学膜材7的哪两层顺序装颠倒了。 
表2 
Figure BDA00003458231200111
本实施例提供的层状组件,不但在将光学膜材7组装到胶框6中时,能够通过光学膜材7与胶框6的失配来提示操作者出现了组装错误,及时纠正组装错误,而且在将全部光学膜材7组装至胶框6中后,还能够通过观察光学膜材7的表面是否有凸起以及凸起的数量和位置来确定是否有光学膜材7被漏装、漏装了哪层,以及是否有光学膜材7的组装顺序颠倒、哪几层的组装顺序出现了颠倒。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本实施例中,由于各个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的形状各不相同,当出现光学膜材7表面凸起及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凹”形凹槽外露现象时,即可判断有漏装光学膜材7的情况发生,并且根据表面凸起的数量和位置清楚的定位具体哪层光学膜材7漏装,当出现光学膜材7的表面凸起现象时,即可判断有光学膜材7的组装顺序颠倒了,并且根据表面凸起的数量和位置,可定位具体哪几层光学膜材7的顺序颠倒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不仅有效的防止光学膜材7组装过程中出现的漏装及顺序颠倒的现象,还能及时发现并排除错误操作,因此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各个光学膜材7上设置的第二卡合部相对于光学膜材7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均不对称,组装过程中,当出现各层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不重合现象时,即可判断其中某层光 学膜材7被反装了,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例如,如图4所示,由于各层光学膜材7的第二卡合部相对于各层光学膜材7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为非对称性设计,假如某层光学膜材7水平翻转或旋转180°,其第二卡合部无法与翻转或旋转前重合,故无法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相互配合,这样即可起到防止光学膜材7反装的效果。具体地,以扩散板71为例,图14直观的展示了非对称性设计的第二卡合部起到防止光学膜材7反装的效果:假如扩散板71水平翻转,如图14(b)所示,或旋转180°,如图14(c)所示,它的第二卡合部715A、715B、715C及715D均不相互重合,如图14(d)所示,所以翻转或旋转后的扩散板71也就不能与胶框6的第一卡合部65A、65B、65C、65D相互配合,从而无法组装在胶框6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中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层状组件,该背光装置可以为电视、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等。由于该背光装置中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层状组件,因此也能实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前文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中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任一种背光装置,因此也能实现所述背光装置能达到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层状组件,包括边框和至少两个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中的每个层状结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配合; 
所述层状结构依次叠放在所述边框中并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固定于所述边框上; 
所述至少两个层状结构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层状结构上的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成关于所述层状结构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都不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状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层状结构具有不同数量的第二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状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层状结构具有的第二卡合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层状组件所包括的层状结构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状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层状结构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卡合部,所述数量相同的第二卡合部在各个所述层状结构上的设置位置彼此对应; 
每一个所述层状结构上的所述数量相同的第二卡合部中有且只有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形状不同于与所述层状结构相邻的层状结构上的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层状结构的至少一条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形状包括以下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或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为光学膜材,所述边框为固定所述光学膜材的胶框。 
9.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状组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装置。 
CN 201320393382 2013-07-03 2013-07-03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65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93382 CN203365849U (zh) 2013-07-03 2013-07-03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93382 CN203365849U (zh) 2013-07-03 2013-07-03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65849U true CN203365849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13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933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65849U (zh) 2013-07-03 2013-07-03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65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5286A (zh) * 2015-09-23 2015-12-09 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5286A (zh) * 2015-09-23 2015-12-09 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572B (zh) 顯示面板
JP458712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US10018868B2 (en) Optical and positioning structures,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3197462B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042229B2 (en) Grating,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874791B2 (en) Display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TW200823515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panel assembling method
JP2013182187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バリア素子
CN103499068B (zh) 一种背光源、拼接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6444176A (zh) 液晶透镜阵列及立体显示装置
CN10457042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2736308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19011B (zh) 光学膜片组及应用此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块
CN110687715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3365849U (zh) 一种层状组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4865741A (zh) 一种液晶面板
CN108693597A (zh) 导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216690A5 (zh)
CN201547686U (zh) 光学膜层、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3487972A (zh) 显示装置
CN10148266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588045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552624U (zh) 一种奇偶阵偏振膜的led显示屏
CN205354548U (zh) 灯板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205920302U (zh) 膜材、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703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3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city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Beijing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