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7857U - 二轴混炼挤出机 - Google Patents

二轴混炼挤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7857U
CN203357857U CN2013202507859U CN201320250785U CN203357857U CN 203357857 U CN203357857 U CN 203357857U CN 2013202507859 U CN2013202507859 U CN 2013202507859U CN 201320250785 U CN201320250785 U CN 201320250785U CN 203357857 U CN203357857 U CN 203357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ing component
mixing
vibration
framing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507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下智德
上田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7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78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50Details of extruders
    • B29C48/505Screws
    • B29C48/67Screws having incorporated mix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29C48/52 - B29C48/6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395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using screws surrounded by a cooperating barrel, e.g. single screw extruders
    • B29C48/40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using screws surrounded by a cooperating barrel, e.g. single screw extruders u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screws or at least two parallel non-intermeshing screws, e.g. twin screw extruders

Abstract

一种二轴混炼挤出机,仅在框架构件的必要部位用振动降低构件加强,抑制配置在驱动部侧的框架构件及由其支承的混炼转子的振动。二轴混炼挤出机(1)具备内部为空洞的机筒(2)、插入机筒(2)内的左右一对混炼转子(3)、使该混炼转子(3)旋转的驱动部(4),在该混炼转子(3)的轴向上至少具备三个将混炼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框架构件(5、6、8),在至少三个框架构件(5、6、8)中,两个框架构件(5、6)配置在驱动部(4)侧,且在所述两个框架构件上设有使所述混炼转子(3)的旋转所产生的激振力引起的振动降低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振动降低构件以在两个框架构件(5、6)的上部架设的方式将两个框架构件紧固连结。

Description

二轴混炼挤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轴混炼挤出机。 
背景技术
二轴混炼挤出机是使PE或PP等树脂材料熔融并同时对它们进行混炼,且将混炼后的树脂挤出的装置。具体而言,将对树脂进行混炼的两根混炼转子(混炼螺杆)旋转自如地收容在内部成为空洞的机筒内。为了使这两根混炼转子旋转,在混炼转子的一端侧(驱动端侧)设有驱动部。将由该驱动部产生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器向混炼转子传递,使该混炼转子旋转,由此对树脂等材料进行混炼。 
并且,上述的混炼转子或对混炼转子进行收容的机筒安装在框架构件上,该框架构件通过地脚螺栓等紧固连结件直接固定在混凝土的地基基座上。 
然而,在通过这样的二轴混炼挤出机对树脂等材料进行混炼时,在混炼部分产生周期性的激振力。在现有的二轴混炼挤出机中,通过使用坚固的一体型的框架构件,来抑制激振力(对二轴混炼挤出机作用的振动力)。但是,近些年,对二轴混炼挤出机还存在低成本化或轻量化的需求,从而取代高成本的坚固的一体型的框架构件,而使用与轻量化且低成本对应的框架构件。在使用多个这样的轻量化的框架构件的二轴混炼挤出机中,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9562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也能抑制激振力。 
在专利文献1中,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在机筒内进行旋转的混炼转子,至少具备一个以上将混炼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框架构件,且框架构件固定在埋设于地基基座的振动降低构件上。优选框架构件具有两个以上在驱动侧支承混炼转子的驱动侧的框架构件,或在地基基座侧具备分支为两个以上的腿部,更优选该驱动侧的框架构件彼此或腿部彼此经由振动降低构 件而连结。 
若这样,则能够抑制作用在框架构件上的激振力。 
然而,近些年,伴随以削减生产成本为目的的装置的大型化、或用于确保多样化的树脂材料的混炼性能的最佳螺杆形状的开发,还出现了产生至今没有的大的激振力的事件。存在这样的大的激振力对二轴混炼挤出机的装置寿命产生影响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诸发明者进行了由在混炼转子的一端侧(驱动端侧、DE)进行两点支承且在混炼转子的另一端侧(供水端侧、WE)进行一点支承的这三点支承结构的二轴混炼挤出机产生激振力的分析预测(分析模拟)。分析模拟的结果是,本申请诸发明者发现在DE侧也产生大的振动。 
若为了抑制激振力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做,则将DE侧的框架构件与埋入地基基座的振动降低构件连结,因此框架构件与该振动降低构件成为一体而框架构件的刚性提高,从而能够抑制振动。另外,若预先将振动降低构件埋入地基基座,则混炼机的框架构件自身也能够轻量化,因此还能够使混炼机低成本化。 
但是,在为大的激振力的情况下,仅通过专利文献1的技术无法抑制DE侧的框架构件中的振动。 
另外,在使用动态吸收器等振动对策的情况下,存在不可避免部件个数的增加引起的成本上升,且性能调整等也成为大规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轴混炼挤出机,其即使在激振力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仅在框架构件的必要部位利用振动降低构件进行加强,来以低成本抑制在驱动部侧(DE侧)配置的框架构件及由该框架构件支承的混炼转子的振动,且安设、维护作业也能够容易进行。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二轴混炼挤出机具备内部为空洞的机筒、插入到该机筒内的左右一对的混炼转子、使该混炼转子旋转的驱动部,在该混炼转子的 轴向上至少具备三个将所述混炼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框架构件,所述二轴混炼挤出机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框架构件中,两个框架构件配置在驱动部侧,且在所述两个框架构件上设有使所述混炼转子的旋转所产生的激振力引起的振动降低的振动降低构件,所述振动降低构件以在所述两个框架构件的上部架设的方式进行紧固连结。 
优选所述振动降低构件以在所述两个框架构件的上部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紧固连结。 
优选所述振动降低构件在所述框架构件的上表面或框架构件的侧面的上部中的任一方进行紧固连结。 
优选所述振动降低构件以十字形状一体成形。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仅在框架构件的必要部位利用振动降低构件进行加强,就能够以低成本抑制配置在驱动部侧的框架构件及由该框架构件支承的混炼转子的振动,且安设、维护作业也能够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图1(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二轴混炼挤出机的支承结构的截面及振动降低构件的连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二轴混炼挤出机的振动模式的图。 
图3是表示框架构件的变形状态的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框架构件的连结状态的图。(事例1) 
图5是示意性表示框架构件的连结状态的图。(事例2) 
图6是示意性表示框架构件的连结状态的图。(事例3) 
图7是表示在框架构件内配置的轴承位置处的水平方向振动速度的图。 
【符号说明】 
1 二轴连续式混炼机(混炼机) 
2 机筒 
3 混炼转子 
4 驱动部 
5 第一框架构件(DE1) 
6 第二框架构件(DE2) 
7 连结构件 
8 第三框架构件(WE3) 
9 冷却水供给部 
10 第一螺杆室 
11 混炼室 
12 第二螺杆室 
13 料斗 
14 第一螺杆叶片部 
15 第二螺杆叶片部 
16 机筒支承构件 
17 混炼度调整部 
18 混炼叶片部 
19 动力传递轴 
20 联轴器 
21 轴承部 
22 振动降低构件(下侧) 
23 振动降低构件(上侧) 
24 振动降低构件(十字形状) 
25 振动降低构件(S字形状) 
26 梁部 
27 连结部 
M 地基基座 
S 紧固连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二轴混炼挤出机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二轴混炼挤出机1(以后,也称为混炼机1。)由 沿着水平方向且内部为空洞的机筒2、能够插入该机筒2内的左右一对的混炼转子3(混炼螺杆)、对该混炼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4构成。 
在该机筒2的一侧(图1(a)中为右侧)设置有第一框架构件5,且机筒2的一侧的面与第一框架构件5的另一侧的面以密接的方式连结。 
在第一框架构件5的一侧、即从机筒2离开的一侧,从第一框架构件5沿水平方向空出规定的距离而设置有第二框架构件6。 
在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之间配置有连结构件7,该连结构件7在内部形成有供混炼螺杆的轴部贯通的空孔,通过经由该连结构件7而将第一框架构件5和第二框架构件6一体地连结。 
并且,在第二框架构件6的一侧(图1(a)中,为右侧且最远离机筒2的部位)设有用于对混炼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4,驱动部4与混炼转子3直接连结。将由该驱动部4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向混炼转子3传递,来对该混炼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这样,混炼机1通过对左右一对的混炼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PE或PP等树脂材料熔融并同时对它们进行混炼。 
另一方面,在机筒2的另一侧(图1(a)中,为左侧且第一框架构件5的相反侧)设置有第三框架构件8,且第三框架构件8的一侧的面与机筒2的另一侧的面以密接的方式连结。另外,在第三框架构件8上设有冷却水供给部9,该冷却水供给部9将用于调整混炼转子3的温度的冷却水导入。上述的三个框架构件在具有水平面的地基基座M上立起设置。 
这样,若将插入到机筒2内的两根混炼转子3分给多个框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来进行支承,则在框架构件之间形成空间。因此,能够使混炼机1的重量轻量化,且能够对混炼机1的低成本化做出贡献。 
以后,对二轴混炼挤出机1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此外,在说明中,将图1(a)的纸面的右侧(一侧)作为说明混炼机1时的驱动端侧(DE侧),将纸面的左侧(另一侧)作为供水端侧(WE侧)。另外,将沿着混炼转子3的旋转轴的方向(沿着纸面的左右的方向)称为说明混炼机1时的轴心方向,将沿着纸面的前后的方向称为说明混炼机1时的左右方向。并且,将图1(a)的纸面的上侧及下侧称为说明混炼机1时的上侧及下侧。 
首先,机筒2呈长筒状的形状,眼镜孔状的空洞(左右一对的圆形形状的空孔)以其轴心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形成在该机筒2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机筒2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将三个筒状构件连结而构成。详细而言,由构成第一螺杆室10的筒构件、构成混炼室11的筒构件、构成第二螺杆室12的筒构件构成,该第一螺杆室10将插入后的材料送出,该混炼室11使材料熔融并对其进行混炼,该第二螺杆室12将混炼后的材料向外部排出。通过将上述的三个筒构件连结而形成为一体的机筒2。 
在第一螺杆室10的上部具备料斗13(漏斗型的口)。从该料斗13插入的树脂等材料通过后述的混炼转子3的第一螺杆叶片部14的旋转而穿过第一螺杆室10,并向混炼室11送出。 
在混炼室11的中途部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机筒2支承构件。该机筒2支承构件的下端侧形成为凸缘状,且该机筒2支承构件通过地脚螺栓或倒L字型的轨道状固定件等紧固连结件S直接固定在混凝土的地基基座M上。在混炼室11的供水端侧(另一侧)设有对混炼室11的内周面与混炼转子3之间形成的材料的流路进行开闭来调整材料的混炼度的闸门式的混炼度调整部17。在该空洞部中具备旋转自如的一对混炼转子3。 
上述的插入到机筒2中的混炼转子3以沿轴心方向贯通机筒2的内部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设有一对。各混炼转子3在轴向的中途部具有混炼叶片部18(转子部)、第一螺杆叶片部14、第二螺杆叶片部15。 
混炼叶片部18配置在相当于机筒2的混炼室11的位置。混炼叶片部18具有适合于混合材料的叶片,形成为在混炼室11内对材料进行混炼的结构。 
另外,第一螺杆叶片部14配置在相当于第一螺杆室10的位置。第二螺杆叶片部15配置在相当于第二螺杆室12的位置。即,第一螺杆叶片部14和第二螺杆叶片部15在夹着混炼叶片部18的位置配置。各螺杆叶片部以将材料朝向供水端侧送出的方式沿着轴心方向形成扭转的叶片。 
混炼转子3使用第一螺杆叶片部14向混炼室11输送材料,使用混炼叶片部18在混炼室11中进行混炼,并使用第二螺杆叶片部15将混炼后的材料向供水端侧输送。 
在混炼转子3中的驱动端侧的端部配置有对混炼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4。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该驱动部4的内部由产生旋转驱动力的驱动电动机、将由该驱动电动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减速的同时朝向一对混炼转子3分配的减速器构成。驱动部4在内部分配旋转驱动力,并将分配后的旋转驱动力从两根动力传递轴19输出。在动力传递轴19与混炼转子3之间分别设有传递旋转驱动力的联轴器20。 
比第一螺杆叶片部14靠驱动端侧的混炼转子3形成为直线圆筒状的轴部。在该圆筒状的轴部上设有将混炼转子3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多个轴承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处)。 
另外,比第二螺杆叶片部15靠供水端侧的混炼转子3形成为直线圆筒状的轴部。在该圆筒状的轴部设有将混炼转子3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部21。在混炼转子3的供水端侧的端部具备向混炼转子3的内部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水供给部9。通过从该冷却水供给部9向混炼转子3的内部供给冷却水,能够调整混炼转子3的温度。 
插入有一对混炼转子3的机筒2与多个框架构件连结并被这多个框架构件支承。 
在该机筒2的驱动端(DE)侧,第一框架构件5(DE1)和第二框架构件6(DE2)经由连结构件7一体地连结,在机筒2的供水端(WE)侧连结有第三框架构件8(WE3)。第一框架构件5与机筒2的驱动端侧端面直接连结,第二框架构件6配置在从第一框架构件5略微分隔开的位置(例如,1~1.5m左右的间隔)。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框架构件6与第一框架构件5的间隔因二轴混炼挤出机1的尺寸而不同。 
在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之间设有连结构件7。连结构件7将第一框架构件5和第二框架构件6沿轴心方向一体地连结。该连结构件7形成为筒状,在筒内部能够插入混炼转子3。在连结构件7的驱动端侧的端面连结有第二框架构件6,并且,在连结构件7的供水端侧的端面连结有第一框架构件5。 
在上述的第一框架构件5及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部侧沿着水平(轴心)方向而形成有轴孔,以使混炼转子3的直线筒状部能够插入。另外,在该轴孔的内周面具备分别将混炼转子3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部21。 
在第一框架构件5及第二框架构件6的下端侧从混炼转子3侧(上侧)朝向地基基座M侧(下侧)而具备腿部。该腿部的下端形成为凸缘状,能够使用多个紧固连结件S(例如,地脚螺栓)而固定在地基基座M上。 
另一方面,第三框架构件8与机筒2的供水端侧端面直接连结。 
在该第三框架构件8的上端侧沿着水平(轴心)方向而形成有轴孔,以使混炼转子3的直线筒状部能够插入。另外,在该轴孔的内周面具备分别将混炼转子3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部21。 
以上叙述的第一框架构件5~第三框架构件8都在水平的地基基座M上配置成立起状,且通过地脚螺栓或倒L字型的轨道状固定件等紧固连结件S直接固定于混凝土的地基基座M。第一框架构件5~第三框架构件8是将施加在混炼转子3或机筒2上的静载荷及动载荷相对于地基基座M进行支承的构件。并且,第二框架构件6~第三框架构件8之间、即、本实施方式的二轴混炼挤出机1的整体的长度(全长)约为7m。需要说明的是,二轴混炼挤出机1的整体的长度(全长)只要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二轴混炼挤出机的范围内即可,可以为任意的长度。例如,可以为约10m左右的长度。 
如图1(a)所示,若将施加在混炼转子3及机筒2上的静载荷及动载荷分给多个框架构件(第一框架构件5~第三框架构件8)来进行支承,则在框架构件之间形成空间,从而能够减轻框架构件的重量及混炼机1的重量。 
然而,近些年,伴随以生产成本削减为目的的装置的大型化、或用于确保多样化的树脂材料的混炼性能的最佳螺杆形状的开发,还出现了产生至今没有的大的激振力(对二轴混炼挤出机1作用的振动力)的事情。存在这样的大的激振力对二轴混炼挤出机1的装置寿命产生影响的问题。尤其是驱动端侧的框架构件(第一框架构件5、第二框架构件6)为了轻量化而小型化,从而容易受到混炼转子3的振动产生的影响。其结果是,驱动端侧的框架构件5、6可能挠曲且在轴承部21等各构件上作用有大的负载。 
为了寻找对这样的问题的对策,本申请诸发明者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进行混炼转子3的振动的数值分析。 
图2是表示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分析混炼转子3旋转时的振动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如图2所示,对于二轴混炼挤出机1的振动状态而言,第三框架构件8(WE3)与第一框架构件5(DE1)之间的振动大,且各混炼转子3在轴心方向的任意位置都以同相位进行振动。当在各部位进行观察时,可知第三框架构件8(WE3)与第一框架构件5(DE1)之间以同相位进行振动,第一框架构件5(DE1)与第二框架构件6(DE2)之间以反相位进行振动。 
如图3所示,在二轴的混炼转子3对树脂进行混炼时,混炼转子3的反作用力经由轴承部21向框架构件传递。因此,在轴承的特定的位置(图3中箭头所示的位置)作用有力。还确认了由于框架构件的下部相对于地基基座M固定而框架构件成为悬臂状态,因此框架构件的上端侧(上部)的振动变位大的情况。 
另外,如表1所示,根据对已设的二轴混炼挤出机1(实机)的振动进行测定的结果,还确认了在混炼转子3的振动中,水平方向的振动比上下方向的振动大(RMS振动速度比>1)。在表1中,DE1表示第一框架构件5,DE2表示第二框架构件6。WE表示第三框架构件8。 
【表1】 
已设实机轴承部的RMS的振动速度比(水平方向/上下方向) 
  WE DE1 DE2
R轴侧 3.6 2.8 2.3
L轴侧 3.9 3.1 1.9
※混炼机振动中,在任何部位水平方向振动都比上下方向振动大。 
为了抑制这样的振动,在第三框架构件8的情况下,通常的振动对策为将第三框架构件8自身强化,或使用动态吸振器(缓冲器、减震器)等。但是,在第一框架构件5及第二框架构件6的情况下,为以反相位进行振动的状态。因此,上述的通常的振动对策成本高,且在维护性上存在问题,因此难以在实际上适用。例如,在DE侧的两个框架5、6上需要各自的动态吸振器。 
因此,本申请诸发明者反复进行锐意研究,发现通过振动降低构件 22、23将框架构件的成为最大变位的位置、即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部及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部连结是最佳的振动对策。 
在本实用新型的二轴混炼挤出机1中,在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之间连结振动降低构件22、23,由此使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一体化来增加刚性,从而能够抑制混炼转子3的振动。 
接着,利用几个事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通过振动降低构件22、23将第一驱动端框架构件及第二驱动端框架构件连结的情况的效果。 
如上所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混炼机1具备第一框架构件5、第二框架构件6、机筒2支承构件、第三框架构件8这四个构件,是以通过这四个构件来支承混炼机1所产生的载荷的方式构成的二轴混炼挤出机1。 
[事例1] 
如图4所示,振动降低构件22、23为两根长条的构件,以在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部和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部架设的方式将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部和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部紧固连结。这两根振动降低构件22、23以分别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的角部侧朝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的不面对的角部侧交叉的方式固定。这样,由于振动降低构件22、23以在框架构件的上方交叉的方式将框架构件的上方连结,因此各振动降低构件22、23的形状不同。 
首先,两根振动降低构件22、23中配置在下侧的振动降低构件22由长方形状的长方体形成(截面形状:70mm×100mm),且在两端部设有多个圆筒状的孔,从而能够供螺栓等紧固连结件S贯通。图4中例示的配置在下侧的振动降低构件22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右端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左端架设。 
接着,配置在上侧的振动降低构件23与配置在下侧的振动降低构件22同样,由长方形状的长方体形成,且在两端部设有多个圆筒状的孔,从而能够供螺栓等紧固连结件S贯通。另外,该振动降低构件23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配置在下侧的振动降低构件干涉的突出部。通过将该突出部朝向下方形成,由此形成为配置在上侧的振动降低构件23通过配置在下侧的振动降低构件22的上部这样的配置,从而避免振动降低构件 22、23彼此的干涉。图4中例示的配置在上侧的振动降低构件23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左端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右端架设。 
上述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通过将位于两端部的圆筒状的孔贯通的紧固连结件S,而与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及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连结。 
[事例2] 
图5所示的振动降低构件24是将由图4所示那样的两根构成的长方形状(截面形状:70mm×100mm)的振动降低构件22以十字形状交叉的方式一体地成形的构件。即,该振动降低构件24以四个梁部从振动降低构件24的中央按大致相同的长度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通过将该振动降低构件24一体地成形为十字形状,由此能够使振动降低构件24的刚性进一步提高,且也不存在由两根构成的振动降低构件24彼此干涉的情况。 
如图5所示,成形为十字状的振动降低构件24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右侧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左侧架设,并且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左侧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右侧架设。与图4所示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同样,在图5所示的振动降低构件24的两端部设有多个圆筒状的孔,从而能够供螺栓等紧固连结件S贯通。成形为十字状的振动降低构件24通过将圆筒状的孔贯通的紧固连结件S而固定在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及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上。 
[事例3] 
图6所示的振动降低构件25为两根长条的构件,以将第一框架构件5的侧面和第二框架构件6的侧面相连的方式进行紧固连结。 
例如,一方的振动降低构件25以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左侧面(纸面跟前侧)朝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右侧面(纸面里侧)相连的方式进行紧固连结。另外,另一方的振动降低构件25以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右侧面(纸面里侧)朝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左侧面(纸面跟前侧)相连的方式进行紧固连结。即,事例3的两根振动降低构件25以在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之间交叉的方式相连。这样,由于两根振动降低构件25以相对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式相连,因此将各振动降低构件25在上下方向上 错开配置。 
事例3的振动降低构件25通过由长方形状的长方体(截面形状:70mm×100mm)形成的梁部26、将该梁部26和框架构件的侧面连结的连结部27构成。梁部26以将位于对角线上的各框架构件(DE1、DE2)5、6的角部彼此连结的方式配置。即,梁部26相对于框架构件(DE1、DE2)5、6的角部彼此以进行倾斜交叉那样的状态配置。将框架构件的侧面和梁部连结的连结部27在梁部26的两端部以突出的方式形成。 
连结部27沿着框架构件(DE1、DE2)5、6的侧面,且以与框架构件(DE1、DE2)5、6的侧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该连结部27上设有多个能够供螺栓等紧固连结件S贯通的圆筒状的孔,通过将圆筒状的孔贯通的紧固连结件S,将框架构件(DE1、DE2)5、6和振动降低构件25连结。 
上述的事例1~事例3的振动降低构件22~25的宽度及厚度形成为能够抑制由混炼机1产生的振动的大小或振动的速度的宽度及厚度。另外,优选上述的振动降低构件22~25由钢等金属形成。 
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作为抑制振动的方法,还存在将由长方形状的长方体(截面形状:70mm×100mm)形成的振动降低构件22以从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的角部侧朝向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的面对的角部侧架设成非交叉状的方式固定的方法。即,为将两根振动降低构件22以平行状态配置并将两根振动降低构件22分别固定的方法。列举出该方法也作为抑制振动的方法之一。 
以下,对使用上述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来抑制混炼转子3的振动的分析模拟的例子进行叙述。 
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对混炼转子3激振时的作用在DE侧的轴承部21上的载荷的数值分析。 
图7是将DE侧的轴承部21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振动速度的结果汇总而得到的图。 
首先,对图7所示的“未加强”进行叙述。 
“未加强”是指在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之间未使用振动降低构件22、23的情况,即,是指第一框架构件5和第二框架构件6为 分别独立的状态的情况。 
在这样的状态下使混炼转子3进行旋转时,作用在DE侧的轴承部21上的载荷最大。如图3所示,二轴混炼转子3旋转时的反作用力经由轴承部21向框架构件传递,从而在轴承的特定的位置作用有载荷。因此,框架构件(DE1、DE2)5、6成为悬臂状态,框架构件(DE1、DE2)5、6的上端侧(上部)的振动变位变大。将“未加强”的分析结果作为振动速度100%,且作为与后述的使用振动降低构件22、23时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时的基准。 
接着,对图7所示的“平行梁”进行叙述。 
“平行梁”是指在第一框架构件5的上表面左(右)侧与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表面左(右)侧之间将长方形的振动降低构件22架设在直线上的状态的情况,即,是指架设在第一框架构件5和第二框架构件6上的两根振动降低构件22沿着轴心方向的状态的情况。 
“平行梁”与“未加强”相比,将第一框架构件5和第二框架构件6连结成为一体,从而预想到具有加强的效果。但是,“平行梁”将振动降低构件22沿着轴心方向相连,而梁部的弯曲刚性不充分,因此对在第一框架构件5(DE1)与第二框架构件6(DE2)之间引起的反相位的振动进行抑制的作用弱。其结果是,对框架构件的加强效果几乎没有,未有助于振动的抑制。如图7所示,在“平行梁”时,振动速度相对于“未加强”仅限于减少几%,未表现出对框架构件的振动抑制效果。 
在此,对图7所示的“交叉梁”进行叙述。图7的“交叉梁”是指振动降低构件22、23以在第一框架构件5和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部架设的方式将第一框架构件5和第二框架构件6的上部紧固连结的情况(事例1),是指本申请实用新型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的情况。 
“交叉梁”与“平行梁”不同,在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之间连结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以交叉的方式架设,能够通过振动降低构件的伸缩刚性来承受与反相位的激振力相伴的剪切力。因此,能够防止两个框架构件(DE1、DE2)5、6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向反方向进行变形的情况。 
另外,将“交叉梁”等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的连结形状作为参数 而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数值分析时,能够确定形成为目标的振动速度所需要的振动降低构件22、23的粗细或宽度等构件形状,从而通过最小限度的加强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振动抑制效果。 
这样,通过振动降低构件22、23以交叉的方式将第一框架构件5(DE1)的上部与第二框架构件6(DE2)的上部之间连结,由此能够抑制设置在驱动部4侧(DE侧)的框架构件(DE1、DE2)5、6及由该框架构件(DE1、DE2)5、6支承的混炼转子3的振动。该振动降低构件22、23由钢等金属制的角材制作,从而能够降低制作的成本。另外,由于振动降低构件22、23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件S固定,因此装卸容易,且更换框架构件5、6所具备的轴承等维护作业也能够容易进行。 
并且,作为抑制框架构件5、6的振动的方法,还可以在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之间设置呈十字状地连结的振动降低构件(事例1),在此基础上设置上述的“平行梁”(事例2)。这样,第一框架构件5与第二框架构件6之间由四根振动降低构件固定,从而能够抑制在框架构件5、6上产生的旋转变形,且抑制对二轴混炼挤出机1作用的振动力的效果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操作条件、各种参数、构成物的尺寸、重量、体积等没有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领域,采用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事项。 

Claims (5)

1.一种二轴混炼挤出机,其具备内部为空洞的机筒、插入到该机筒内的左右一对混炼转子、使该混炼转子旋转的驱动部,在该混炼转子的轴向上至少具备三个将所述混炼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框架构件,所述二轴混炼挤出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至少三个框架构件中,两个框架构件配置在驱动部侧,且在所述两个框架构件上设有使所述混炼转子的旋转所产生的激振力引起的振动降低的振动降低构件,
所述振动降低构件以在所述两个框架构件的上部架设的方式进行紧固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轴混炼挤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降低构件以在所述两个框架构件的上部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紧固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轴混炼挤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降低构件在所述框架构件的上表面或框架构件的侧面的上部中的任一方进行紧固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轴混炼挤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降低构件以十字形状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轴混炼挤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降低构件以十字形状一体成形。
CN2013202507859U 2012-05-16 2013-05-10 二轴混炼挤出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78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2536A JP5792116B2 (ja) 2012-05-16 2012-05-16 2軸混練押出機
JP2012-112536 2012-05-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7857U true CN203357857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762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5078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7857U (zh) 2012-05-16 2013-05-10 二轴混炼挤出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92116B2 (zh)
CN (1) CN2033578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9314A (zh) * 2018-10-19 2019-01-0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三转子密炼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9377B2 (ja) * 2013-03-06 2016-10-1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2軸押出機の制振機構
JP6386932B2 (ja) * 2014-07-14 2018-09-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混練機の混練ロータに発生するロータ荷重を求める方法、ロータ荷重演算装置、および混練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4405B2 (ja) * 1994-06-20 1998-12-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連続混練機
DE10104311C1 (de) * 2001-01-22 2002-08-14 Berstorff Gmbh Compoundieranlage
JP5175757B2 (ja) * 2009-02-05 2013-04-0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2軸連続式混練機
JP4944925B2 (ja) * 2009-06-02 2012-06-0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二軸混練押出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9314A (zh) * 2018-10-19 2019-01-0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三转子密炼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92116B2 (ja) 2015-10-07
JP2013237218A (ja)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0222B (zh) 一种同步超静定网梁激振大型振动筛
CN203357857U (zh) 二轴混炼挤出机
AU2014357355B2 (en) Vibratory apparatus with dynamic balancer and balancing method
US8074805B2 (en) Extra-large vibrating screen with duplex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mesh beam
AU2008280515A2 (en) Unbalanced drive for screening machines
CN105728091A (zh) 内置驱动的颚式破碎机
CN104826699A (zh) 破碎机及其调整装置
CN102278308A (zh) 螺旋压缩机
CN201807416U (zh) 变刚度双质体振动电机式特大型振动磨
CN201669210U (zh) 单轴箱式振动器圆振动筛
CN103721820A (zh) 一种全程式单机破碎生产线
CN104612028B (zh) 一种用于共振破碎机的振动破碎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1310872B (zh) 三轴自同步椭圆振动筛
CN205269758U (zh) 一种圆锥破碎机
CN207025859U (zh) 快速更换式碟盘筛碟盘
CN203448289U (zh) 一种筛框与筛床分离的双质体近共振筛
CN204491386U (zh) 一种用于共振破碎机的振动破碎系统
CN115043151A (zh) 一种振动给料机
CN202717293U (zh) 一种螺旋输送机的中间吊轴承装置
CN204768928U (zh) 分级破碎精细制砂机
CN105621005A (zh) 筛分振动给料机
CN108480202B (zh) 一种模块化自平衡振动筛激振器及激振系统
CN207846185U (zh) 一种用于共振破碎机的分体式振动破碎系统
CN204911711U (zh) 双质体共振磨机
CN213996664U (zh) 一种外置偏心锤式振动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