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5361U - 一种色谱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色谱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5361U
CN203355361U CN 201320411122 CN201320411122U CN203355361U CN 203355361 U CN203355361 U CN 203355361U CN 201320411122 CN201320411122 CN 201320411122 CN 201320411122 U CN201320411122 U CN 201320411122U CN 203355361 U CN203355361 U CN 203355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feed liquor
plug
adapter sleev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4111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英丽
孙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GZH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GZ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GZH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GZ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4111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55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5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53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色谱柱,包括一分离柱本体,所述分离柱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和出液端,其特征在于:进液柱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进液柱头的另一端与进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另一端与出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具有良好的耐压性及防渗漏性能,承受持续不断的压力,寿命长,并且便于拆卸,因此可以更换固定相吸附剂而重复使用,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色谱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色谱柱。
背景技术
色谱柱是通过泵产生压力,提高流动相通过柱体内的固定相吸附剂的洗脱速度,加快分离纯化混合油混合物的样品。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各组分将以不同的速率流过固定相吸附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色谱柱在使用时是封闭的,并且色谱柱在工作时要承受持续不断的压力,因此需要制造设计具有良好的耐溶剂腐蚀性、耐压性及防渗漏性能,并且能够方便、快速地安装、拆卸以及更换固定相吸附剂的色谱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耐溶剂腐蚀性、耐压性及防渗漏性能,并且能够方便、快速地安装、拆卸以及更换固定相吸附剂,并且可以调整固定相吸附剂的用量的色谱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色谱柱,包括一分离柱本体,所述分离柱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和出液端,其特征在于:进液柱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进液柱头的另一端与进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另一端与出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
所述进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进液连接套、进液外套管、第二进液连接套、进液内套管、进液管、进液塞和第三进液连接套;所述进液塞具有一贯穿所述进液塞的塞体的进液通孔;所述进液塞的一端镶嵌有进液过滤片,所述进液过滤片压紧所述进液通孔的一端;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为向内凹进形成的第一塞孔段和位于第一塞孔段外侧的第二塞孔段;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连接环状平台,所述环状平台上设有向内凹进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插孔;进液管位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管腔内,两端分别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管腔伸出,并均被压制为具有中心微孔的扁平片状的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所述内连接片一端外套进液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内连接片一端伸入所述进液塞的第一塞孔内,并且通过所述进液第一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内连接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塞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进液通孔的另一端;所述进液内套管为不锈钢金属管,位于所述进液外套管的管腔内,其一端从所述进液外套管的管腔的一端伸出,插入所述第二塞孔,所述进液内套管的一端的底部设有一对突出柱,所述突出柱进一步插入所述环状平台的插孔中,外套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一端的进液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进液内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塞孔内;所述进液内套管的另一端从所述进液外套管的管腔的另一端伸出,并进一步穿过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后,其端部进一步与进液接头连接固定;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进液端外;所述进液外套管的一端自所述进液端伸入所述分离柱本体;所述进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由一体成型的中空的第一套筒段和第二套筒段构成;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径,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壁和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壁之间形成环状连接面;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进液外套管,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一套筒段与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进液外套管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进液外套管螺纹连接处的位置确定所述进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的深度;所述进液塞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径,所述进液塞的一端的外壁向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形成环状台;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和压环;调整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使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的一侧端面压紧所述进液外套管的另一端的侧端面,继而使套设在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外侧的所述进液外套管的一端的端面压紧所述压环,所述压环进一步压紧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压紧在所述环状台和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密封圈受压变形,其外径增加,顶抵所述分离柱本体的内壁,形成密封。
所述出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出液连接套、出液外套管、第二出液连接套、出液内套管、出液管、出液塞和第三出液连接套;所述出液塞具有一贯穿所述出液塞的塞体的出液通孔;所述出液塞的一端镶嵌有出液过滤片,所述出液过滤片压紧所述出液通孔的一端;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为向内凹进形成的第一塞孔段和位于第一塞孔段外侧的第二塞孔段;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连接环状平台,所述环状平台上设有向内凹进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插孔;出液管位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管腔内,两端分别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管腔伸出,并均被压制为具有中心微孔的扁平片状的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所述内连接片一端外套出液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内连接片一端伸入所述出液塞的第一塞孔内,并且通过所述出液第一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内连接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塞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出液通孔的另一端;所述出液内套管为不锈钢金属管,位于所述出液外套管的管腔内,其一端从所述出液外套管的管腔的一端伸出,插入所述第二塞孔,所述出液内套管的一端的底部设有一对突出柱,所述突出柱进一步插入所述环状平台的插孔中,外套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一端的出液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出液内套管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塞孔内;所述出液内套管的另一端从所述出液外套管的管腔的另一端伸出,穿过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后,其端部进一步与出液接头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出液端外;
所述出液外套管的一端自所述出液端伸入所述分离柱本体;所述出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由一体成型的中空的第一套筒段和第二套筒段构成;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径,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壁和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壁之间形成环状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套外套于所述出液外套管,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一套筒段与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出液外套管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出液外套管螺纹连接处的位置确定所述出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的深度;所述出液塞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径,所述出液塞的一端的外壁向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形成环状凸台;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和压环;调整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使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的一侧端面压紧所述出液外套管的另一端的侧端面,继而使套设在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外侧的所述出液外套管的一端的端面压紧所述压环,所述压环进一步压紧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压紧在所述环状台和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密封圈受压变形,其外径增加,顶抵所述分离柱本体的内壁,形成密封。
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所述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进液垫圈;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所述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出液垫圈。
所述进液接头由进液连接件和进液快接接头构成;所述进液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凹进形成通过中心通孔连通的内进液凹孔和外进液凹孔;所述进液内套管的另一端进入所述进液连接件的内进液凹孔,与所述内进液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并且将所述进液管的所述外连接片压紧固定在所述内进液凹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进液连接件的中心通孔的一端;所述进液快接接头与所述外进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进液快接接头、进液连接件、进液管、进液塞的中心通孔连通构成液体的进液通道;所述出液接头由出液连接件和出液快接接头构成;所述出液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凹进形成通过中心通孔连通的内出液凹孔和外出液凹孔;所述出液内套管的另一端进入所述出液连接件的内进液凹孔,与所述内出液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并且将所述出液管的所述外连接片压紧固定在所述内出液凹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出液连接件的中心通孔的一端;所述出液快接接头与所述外出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出液快接接头、出液连接件、出液管、出液塞的中心通孔连通构成液体的出液通道。
再进一步地,
所述出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出液连接套、第二出液连接套、出液塞和第三出液连接套;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出液端外;所述出液塞位于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与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连接固定,将所述出液塞密封压紧在所述出液端的开口处;所述出液塞具有一贯穿所述出液塞的塞体的出液通孔;所述出液塞的靠近所述出液端的一端镶嵌有出液过滤片,所述出液过滤片压紧所述出液通孔的一端;所述出液塞的远离所述出液端的另一端与出液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液接口的中心的出液孔与所述出液通孔的远离所述出液过滤片的另一端相对应;所述出液塞的远离所述出液端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伸出且与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所述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进液垫圈;所述出液塞与所述出液端压接一环形的出液密封垫圈。
所述出液塞的远离所述出液端的另一端有向内凹进的出液凹孔;所述出液接口与所述出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
所述进液端的柱体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进液端防滑凸台;进液端压套外套于所述进液端外且与所述本体的外壁压接;所述进液端压套由一体成型的进液端压套压接部和进液端压套挤压部构成;所述进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所述进液端压套挤压部压接所述进液端防滑凸台;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进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且略小于所述进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压接套设在所述进液端压套压接部外;所述出液端的柱体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出液端防滑凸台;出液端压套外套于所述出液端外且与所述本体的外壁压接;所述出液端压套由一体成型的出液端压套压接部和出液端压套挤压部构成;所述出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所述出液端压套挤压部压接所述出液端防滑凸台;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出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且略小于所述出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压接套设在所述出液端压套压接部外。
所述进液端压套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豁口,所述进液端压套为一C型环状部件;所述出液端压套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豁口,所述出液端压套为一C型环状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具有良好的耐溶剂腐蚀性、耐压性及防渗漏性能,所有与溶剂接触的部件均为非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适用性,能够承受持续不断的压力,寿命长,进液和出液采用快接进液、出液接头,进液塞和出液塞可以拆卸,方便清洗,因此可以更换固定相吸附剂而重复使用还可以调整进液塞和或出液塞在分离柱本体内的深度,进而改变液体通过分离柱,发生分离吸附的有效反应距离,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1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1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1的进液柱头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1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B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2的出液柱头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C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2的出液柱头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C-C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3的出液柱头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D-D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色谱柱的实施例4的进液塞与进液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E-E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离柱本体  1.1、进液端  1.2、出液端  2、第一进液连接套  3、进液外套管  3.1、凹陷孔  4、第二进液连接套  4.1、第一套筒段  4.2、第二套筒段  4.3、环状连接面  5、进液内套管  5.1、圆环突台  5.2、突出柱  6、进液管  7、进液塞  7.1、中心通孔  7.2、进液过滤片  7.3、第一塞孔  7.4、第二塞孔  7.5、环状平台  7.6、环状台  7.7、凸出柱  8、第三进液连接套  9、进液第一固定部件  10、第二固定部件  11、密封圈12、压环  13、第一出液连接套  14、出液外套管  15、第二出液连接套15.1、第一套筒段  15.2、第二套筒段  15.3、环状连接面  16、出液内套管  16.1、圆环突台  17、出液管  18、出液塞  18.1、出液通孔  18.2、出液过滤片  18.3、第一塞孔段  18.4、第二塞孔段  18.5、环状平台18.6、环状台  18.7、出液凹孔  19、第三出液连接套  20、出液第一固定部件  21、出液第二固定部件  22、密封圈  23、压环  24、进液垫圈  25、出液垫圈  26、进液连接件  26.1、中心通孔连通  26.2、内进液凹孔  26.3、外进液凹孔  27、进液快接接头  28、出液连接件  28.1、中心通孔  28.2、内出液凹孔  28.3、外出液凹孔  29、出液快接接头30、进液端防滑凸台  31、进液端压套  31.1、进液端压套压接部  31.2、进液端压套挤压部  31.3、豁口  32、出液端防滑凸台  33、出液端压套  34、出液密封垫圈  35、螺钉  36、螺母  37、凹孔  3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的本例的一种色谱柱,包括一分离柱本体1,在分离柱本体内填充固定相吸附剂(图中未显示),分离柱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1.1和出液端1.2,其中,进液柱头的一端与进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进液柱头的另一端与进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一端与出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另一端与出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
本例中,进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进液连接套2、进液外套管3、第二进液连接套4、进液内套管5、进液管6、进液塞7和第三进液连接套8。
进液塞具有一贯穿进液塞的塞体的中心通孔7.1;进液塞的一端镶嵌有进液过滤片7.2,进液过滤片压紧进液塞的中心通孔的一端;进液塞的另一端为向内凹进形成的第一塞孔7.3和位于第一塞孔外侧的第二塞孔7.4;第一塞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塞孔的孔径;第二塞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连接环状平台7.5。
进液管为耐压、耐腐蚀的四氟管,位于进液内套管的管腔内,两端分别从进液内套管的管腔伸出,并均被压制为具有中心通孔的扁平片状的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以增加接触面积;进液管的内连接片的一端外套进液第一固定部件9;进液管的内连接片的一端伸入进液塞的第一塞孔内,并且通过进液第一固定部件与第一塞孔螺纹连接,由于内连接片为外径大于进液管的外径,也大于进液第一固定部件的内径,因此内连接片被进液第一固定部件压紧在固定在第一塞孔内,并使其顶抵进液塞的中心通孔的另一端,并且不能从进液第一固定部件的内腔抽出。
进液内套管为不锈钢金属管,位于进液外套管的管腔内,其一端从进液外套管的管腔的一端伸出,在该端的端部外径增加,形成凸出的圆环突台5.1,插入第二塞孔。
本例中,进液塞环状平台上设有向内凹进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插孔(图中未显示),进液内套管的形成圆环突台5.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一对突出柱5.2,突出柱进一步插入环状平台的插孔中,防止进液内套管的转动。
本例中,外套于进液内套管的具有圆环突台一端的外侧的第二固定部件10与第二塞孔螺纹连接,将进液内套管的具有圆环突台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塞孔内,并且由于圆环突台的外径大于第二固定部件的中空内腔的内径,使得进液内套管不能从第二固定部件的内腔抽出。
本例中,进液内套管的另一端从进液外套管的管腔的另一端伸出,并进一步穿过第一进液连接套并与第一进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后,其端部进一步与进液接头连接固定。
本例中,连接有进液塞的进液外套管的一端自进液端伸入分离柱本体,进液塞位于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
第三进液连接套外套于进液端外。
第二进液连接套由一体成型的中空的第一套筒段4.1和第二套筒段4.2构成;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径大于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径,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壁和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壁之间形成环状连接面4.3、
第二进液连接套外套于进液外套管,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一套筒段与第三进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固定,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进液外套管螺纹连接;进液外套管的外管壁上具有螺纹,转动进液外套管,可以改变通过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进液外套管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从而调节确定进液塞位于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的深度。
进液塞的一端的外径大于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径,因此,进液塞的一端的外壁向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形成环状台7.6;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11和压环12;旋转第一进液连接套,使其沿进液内套管的外壁直线运动,可以调整第一进液连接套与进液内套管的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使第一进液连接套的一侧端面压紧进液外套管的另一端的侧端面,继而使套设在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外侧的进液外套管的一端的端面压紧压环,压环进一步压紧密封圈,密封圈被压紧在环状台和压环之间,密封圈为弹性部件,其受压变形,外径增加,顶抵分离柱本体的内壁,形成进液端的密封。
本例中,出液柱头的结构与进液柱头的结构相同,相互对称,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出液连接套13、出液外套管14、第二出液连接套15、出液内套管16、出液管17、出液塞18和第三出液连接套19。
出液塞具有一贯穿出液塞的塞体的出液通孔18.1;出液塞的一端镶嵌有出液过滤片18.2,出液过滤片压紧出液通孔的一端;出液塞的另一端为向内凹进形成的第一塞孔段18.3和位于第一塞孔段外侧的第二塞孔段18.4;第一塞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塞孔的孔径;第二塞孔的孔壁与第一塞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连接环状平台18.5。
出液管为耐压、耐腐蚀的四氟管,位于出液内套管的管腔内,两端分别从出液内套管的管腔伸出,并均被压制为具有中心微孔的扁平片状的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出液管的内连接片一端外套出液第一固定部件20;出液管的内连接片一端伸入出液塞的第一塞孔内,并且通过出液第一固定部件与第一塞孔螺纹连接,由于内连接片为外径大于出液管的外径,也大于出液第一固定部件的内径,因此内连接片被出液第一固定部件压紧固定在第一塞孔内,并使其顶抵出液塞的中心通孔的另一端,并且不能从出液第一固定部件的内腔抽出。
本例中,出液内套管为不锈钢金属管,位于出液外套管的管腔内,其一端从出液外套管的管腔的一端伸出,在该端的端部外径增加,形成凸出的圆环突台16.1,插入出液塞的第二塞孔。
出液内套管的形成圆环突台16.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一对突出柱(图中未显示),出液塞的环状平台上设有向内凹进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插孔(图中未显示),突出柱进一步插入环状平台的插孔中,防止进出内套管的转动。
外套于出液内套管的具有圆环突台的一端的外侧的出液第二固定部件21与第二塞孔螺纹连接,将出液内套管的具有圆环突台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塞孔内,并且由于圆环突台的外径大于出液第二固定部件的中空内腔的内径,使得出液内套管不能从出液第二固定部件的内腔抽出。
出液内套管的另一端从出液外套管的管腔的另一端伸出,穿过第一出液连接套并与第一出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后,其端部进一步与出液接头连接固定。
第三出液连接套外套于出液端外。
出液外套管的一端自所述出液端伸入所述分离柱本体;所述出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
第二出液连接套15由一体成型的中空的第一套筒段15.1和第二套筒段15.2构成;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径大于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径,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壁和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壁之间形成环状连接面15.3。
第二出液连接套外套于出液外套管,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一套筒段与第三出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固定,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出液外套管螺纹连接;出液外套管的外管壁上具有螺纹,转动出液外套管,可以改变通过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出液外套管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从而调节确定出液塞位于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的深度。
出液塞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径,因此,出液塞的一端的外壁向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形成环状台18.6;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22和压环23。
旋转第一出液连接套,使其沿出液内套管的外壁直线运动,可以调整第一出液连接套与出液内套管的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使第一出液连接套的一侧端面压紧出液外套管的另一端的侧端面,继而使套设在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外侧的出液外套管的一端的端面压紧压环23,压环进一步压紧密封圈22,密封圈22被压紧在环状台18.6和压环23之间,密封圈为弹性部件,其受压变形,外径增加,顶抵分离柱本体的内壁,形成出液端的密封。
本例中,通过进液柱头和出液柱头的上述结构,使得进液塞和出液塞在分离柱本体内的深度可调整,适应性强。
本例中,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进液垫圈24,第二出液连接套的所述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出液垫圈25,从而可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好。
本例中,进液接头由进液连接件26和进液快接接头27构成;进液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凹进形成通过中心通孔26.1连通的内进液凹孔26.2和外进液凹孔26.3;进液内套管的另一端进入进液连接件的内进液凹孔,与内进液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并且将进液管的外连接片压紧固定在内进液凹孔内,并使其顶抵进液连接件的中心通孔的一端。进液快接接头与外进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进液快接接头、进液连接件、进液管、进液塞的中心通孔连通构成液体的进液通道。
出液接头由出液连接件28和出液快接接头29构成;出液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凹进形成通过中心通孔28.1连通的内出液凹孔28.2和外出液凹孔28.3;出液内套管的另一端进入出液连接件的内进液凹孔,与内出液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并且将出液管的外连接片压紧固定在内出液凹孔内,并使其顶抵出液连接件的中心通孔的一端;出液快接接头与外出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出液快接接头、出液连接件、出液管、出液塞的中心通孔连通构成液体的出液通道。
本例中,进液端的柱体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进液端防滑凸台30;进液端压套31外套于进液端外且与本体的外壁压接;进液端压套由一体成型的进液端压套压接部31.1和进液端压套挤压部31.2构成;进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大于进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进液端压套挤压部压接进液端防滑凸台;第三进液连接套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进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且略小于进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第三进液连接套压接套设在进液端压套压接部外。进液端压套与第三进液连接套的压接配合将第三进液连接套卡在进液防滑凸台的远离进液端的一侧,从而可以防止整个进液柱头从进液端的脱落,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出液端的柱体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出液端防滑凸台32;出液端压套33外套于出液端外且与本体的外壁压接;出液端压套的结构与进液端压套的结构相同,由一体成型的出液端压套压接部和出液端压套挤压部构成;出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大于出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出液端压套挤压部压接出液端防滑凸台;第三出液连接套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出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且略小于出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第三出液连接套压接套设在出液端压套压接部外。出液端压套与第三出液连接套的压接配合将第三出液连接套卡在出液出液防滑凸台的远离出液端的一侧,从而可以防止整个出液柱头从出液端的脱落,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例中,进液端压套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豁口31.3,进液端压套为一C型环状部件;出液端压套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豁口(图中未显示),出液端压套为一C型环状部件。进液端压套和出液端压套的C型环状结构增加了进液端压套和出液端压套的柔性和弹性,使得其与分离柱本体的套设更加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进液塞的靠近镶嵌有进液过滤片的一端还可以设计为有凹槽型的分液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出液塞的靠近镶嵌有出液过滤片的一端有凹槽型的分液结构,有利于液体的均匀分散。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柱本体外壁还可以紧密包附有一层防爆膜(图中未显示)。
本例中,进液柱头和出液柱头的各部件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或者通过插接、卡接方式防止相对位移,连接方式简单有效,密封防漏。
进液塞与进液外套管连接的另一端的环状端面上有一对凸出柱7.7,进液外套管的一端套设在进液塞的该另一端的外壁外侧,且自进液外套管与进液塞连接的一端的管腔在距该端端部一定距离时,其管壁突然变厚,形成一个向内凸出的环台,该环台上形成一对凹陷孔3.1,该对凹陷孔与进液塞的凸出柱相匹配,当在进液塞上套设进液外套管时,使凹陷孔与凸出柱相对应,从而可以使进液塞与外进液套管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以有效的挤压密封圈11,形成耐压的密封体系,有利于分离吸附作用的有效进行。
相同地,出液塞与出液外套管的连接也可以采取上述结构,保证出液塞与出液外套管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实施例2
如图9-12所示的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出液柱头的结构不同,并且本例中的出液柱头固定在分离柱本体的出液端,出液塞相对于分离柱本体的位置不可调。
本例中,出液柱头的结构是这样的:
出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出液连接套13、第二出液连接套15、出液塞18和第三出液连接套19。
本例中,出液接头为一出液快接接头29。
第三出液连接套外套于出液端1.2外;出液塞位于第二出液连接套的内腔中,第二出液连接套与第三出液连接套连接固定,将出液塞密封压紧在出液端的开口处;出液塞具有一贯穿出液塞的塞体的中心通孔18.1;出液塞的靠近出液端的一端镶嵌有出液过滤片18.2,出液过滤片压紧出液塞的中心通孔的一端;出液塞的远离出液端的另一端与出液快接接头29可拆卸连接;出液快接接头29的中心通孔与出液塞的中心通孔的远离出液过滤片的另一端相对应;出液塞的远离出液端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自第二出液连接套伸出且与第一出液连接套连接固定。
本例中,出液塞与出液端压接一环形的出液密封垫圈34。
本例中,出液塞的远离出液端的另一端有向内凹进的出液凹孔18.7;出液快接接头与出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
本例中,出液塞的远离出液端的另一端的外螺纹与第一出液连接套的内螺纹相匹配,将出液塞与第一出液连接套连接固定。该结构设计将出液塞牢固地固定在出液端,并且可以防止出液塞在出液端的移动,保证自进液接头、进液管、进液塞、分离柱本体、出液塞、出液接头的连通,确保持续不断的液相分离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色谱柱具有良好的耐溶剂腐蚀性、耐压性及防渗漏性能,所有与溶剂接触的部件均为非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适用性,能够承受持续不断的压力,寿命长,进液和出液采用快接进液、出液接头,进液塞和出液塞可以拆卸,方便清洗,因此可以更换固定相吸附剂而重复使用还可以调整进液塞和或出液塞在分离柱本体内的深度,进而改变液体通过分离柱,发生分离吸附的有效反应距离,还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进液垫圈24、出液垫圈25、出液密封垫圈34、密封圈11,22、进液过滤片7.2和出液过滤片18.2。当色谱柱内的固定相吸附剂的量只填充部分分离柱本体的内腔时,进液柱头和出液柱头中至少一个的相对于进液端和/或出液端的位置可以调整,从而使进液过滤片和出液过滤片始终与固定相吸附剂接触,保证分离吸附的正常进行,实用性强。
本例中,进液柱头和出液柱头的各部件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或者通过插接、卡接方式防止相对位移,连接方式简单有效。
实施例3
如图13-14所示的本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例中的第二出液连接套与第三出液连接套还可以通过螺钉35、螺母36配合连接固定,螺钉和螺母的数量根据分离柱本体的直径尺寸来决定,一般分别为3组或4组或者6组。
实施例4
实施例1的结构优选适用于分离柱本体的直径较大的情况,本例的结构不仅适用于分离柱本体的直径较大的情况,而且还适用于分离柱本体的直径较小的情况,因此实用性更强。本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上的区别在于:进液内套管和进液塞、出液内套管和出液塞固定方式不同。具体地说,在本例中,第二固定部件为螺钉,在进、出液塞的与进液、出液内套管连接的一端的塞体上设有贯穿塞体壁的通孔,在进液、出液内套管的管壁上设置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凹孔,螺钉自各通孔穿过塞体进入凹孔,从而将进液、出液内套管与进、出液塞相对固定。如图15-16示出了本例中,进液内套管和进液塞的结构。进液塞的塞体上设有贯穿塞体壁的通孔(图中未显示),在进液内套管的管壁上设置与进液塞的通孔相对应的凹孔37,螺钉38自各通孔穿过塞体进入凹孔,从而将进液内套管与进液塞相对固定。
通孔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2个或3个,因此相应地,螺钉的数量为1个,或2个或3个。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色谱柱,包括一分离柱本体,所述分离柱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和出液端,其特征在于:进液柱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进液柱头的另一端与进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端可拆卸活动连接,出液柱头的另一端与出液接头可拆卸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进液连接套、进液外套管、第二进液连接套、进液内套管、进液管、进液塞和第三进液连接套;
所述进液塞具有一贯穿所述进液塞的塞体的进液通孔;所述进液塞的一端镶嵌有进液过滤片,所述进液过滤片压紧所述进液通孔的一端;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为向内凹进形成的第一塞孔段和位于第一塞孔段外侧的第二塞孔段;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连接环状平台,所述环状平台上设有向内凹进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插孔;
进液管位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管腔内,两端分别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管腔伸出,并均被压制为具有中心微孔的扁平片状的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所述内连接片一端外套进液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内连接片一端伸入所述进液塞的第一塞孔内,并且通过所述进液第一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内连接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塞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进液通孔的另一端;
所述进液内套管为不锈钢金属管,位于所述进液外套管的管腔内,其一端从所述进液外套管的管腔的一端伸出,插入所述第二塞孔,所述进液内套管的一端的底部设有一对突出柱,所述突出柱进一步插入所述环状平台的插孔中,外套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一端的进液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进液内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塞孔内;所述进液内套管的另一端从所述进液外套管的管腔的另一端伸出,并进一步穿过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后,其端部进一步与进液接头连接固定;
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进液端外;
所述进液外套管的一端自所述进液端伸入所述分离柱本体;
所述进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
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由一体成型的中空的第一套筒段和第二套筒段构成;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径,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壁和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壁之间形成环状连接面;
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进液外套管,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一套筒段与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进液外套管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进液外套管螺纹连接处的位置确定所述进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的深度;
所述进液塞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径,所述进液塞的一端的外壁向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形成环状台;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和压环;
调整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与所述进液内套管的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使所述第一进液连接套的一侧端面压紧所述进液外套管的另一端的侧端面,继而使套设在所述进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外侧的所述进液外套管的一端的端面压紧所述压环,所述压环进一步压紧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压紧在所述环状台和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密封圈受压变形,其外径增加,顶抵所述分离柱本体的内壁,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出液连接套、出液外套管、第二出液连接套、出液内套管、出液管、出液塞和第三出液连接套;
所述出液塞具有一贯穿所述出液塞的塞体的出液通孔;所述出液塞的一端镶嵌有出液过滤片,所述出液过滤片压紧所述出液通孔的一端;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为向内凹进形成的第一塞孔段和位于第一塞孔段外侧的第二塞孔段;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塞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塞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连接环状平台,所述环状平台上设有向内凹进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插孔;
出液管位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管腔内,两端分别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管腔伸出,并均被压制为具有中心微孔的扁平片状的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所述内连接片一端外套出液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内连接片一端伸入所述出液塞的第二塞孔内,并且通过所述出液第一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内连接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塞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出液通孔的另一端;
所述出液内套管为不锈钢金属管,位于所述出液外套管的管腔内,其一端从所述出液外套管的管腔的一端伸出,插入所述第二塞孔,所述出液内套管的一端的底部设有一对突出柱,所述突出柱进一步插入所述环状平台的插孔中,外套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一端的出液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塞孔螺纹连接,将所述出液内套管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塞孔内;所述出液内套管的另一端从所述出液外套管的管腔的另一端伸出,穿过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后,其端部进一步与出液接头连接固定;
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出液端外;
所述出液外套管的一端自所述出液端伸入所述分离柱本体;
所述出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
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由一体成型的中空的第一套筒段和第二套筒段构成;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径,所述第一套筒段的内筒壁和第二套筒段的内筒壁之间形成环状连接面;
所述第二连接套外套于所述出液外套管,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一套筒段与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出液外套管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第二套筒段与所述出液外套管螺纹连接处的位置确定所述出液塞位于所述分离柱本体的腔体内的深度;
所述出液塞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径,所述出液塞的一端的外壁向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形成环状凸台;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密封圈和压环;
调整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与所述出液内套管的螺纹连接处的位置,使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的一侧端面压紧所述出液外套管的另一端的侧端面,继而使套设在所述出液塞的另一端的外壁外侧的所述出液外套管的一端的端面压紧所述压环,所述压环进一步压紧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压紧在所述环状台和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密封圈受压变形,其外径增加,顶抵所述分离柱本体的内壁,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所述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进液垫圈;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所述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出液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接头由进液连接件和进液快接接头构成;所述进液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凹进形成通过中心通孔连通的内进液凹孔和外进液凹孔;所述进液内套管的另一端进入所述进液连接件的内进液凹孔,与所述内进液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并且将所述进液管的所述外连接片压紧固定在所述内进液凹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进液连接件的中心通孔的一端;所述进液快接接头与所述外进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进液快接接头、进液连接件、进液管、进液塞连通构成液体的进液通道;
所述出液接头由出液连接件和出液快接接头构成;所述出液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凹进形成通过中心通孔连通的内出液凹孔和外出液凹孔;所述出液内套管的另一端进入所述出液连接件的内进液凹孔,与所述内出液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并且将所述出液管的所述外连接片压紧固定在所述内出液凹孔内,并使其顶抵所述出液连接件的中心通孔的一端;所述出液快接接头与所述外出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出液快接接头、出液连接件、出液管、出液塞连通构成液体的出液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液柱头包括中心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出液连接套、第二出液连接套、出液塞和第三出液连接套;
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外套于所述出液端外;
所述出液塞位于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与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连接固定,将所述出液塞密封压紧在所述出液端的开口处;
所述出液塞具有一贯穿所述出液塞的塞体的出液通孔;所述出液塞的靠近所述出液端的一端镶嵌有出液过滤片,所述出液过滤片压紧所述出液通孔的一端;所述出液塞的远离所述出液端的另一端与出液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液接口的中心的出液孔与所述出液通孔的远离所述出液过滤片的另一端相对应;所述出液塞的远离所述出液端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第二出液连接套伸出且与所述第一出液连接套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连接套的所述环状连接面上压接一进液垫圈;所述出液塞与所述出液端压接一环形的出液密封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塞的远离所述出液端的另一端有向内凹进的出液凹孔;所述出液接口与所述出液凹孔螺纹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端的柱体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进液端防滑凸台;进液端压套外套于所述进液端外且与所述本体的外壁压接;所述进液端压套由一体成型的进液端压套压接部和进液端压套挤压部构成;所述进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所述进液端压套挤压部压接所述进液端防滑凸台;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进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且略小于所述进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所述第三进液连接套压接套设在所述进液端压套压接部外;
所述出液端的柱体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出液端防滑凸台;出液端压套外套于所述出液端外且与所述本体的外壁压接;所述出液端压套由一体成型的出液端压套压接部和出液端压套挤压部构成;所述出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所述出液端压套挤压部压接所述出液端防滑凸台;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出液端压套压接部的外径、且略小于所述出液端压套挤压部的外径,所述第三出液连接套压接套设在所述出液端压套压接部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端压套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豁口,所述进液端压套为一C型环状部件;所述出液端压套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豁口,所述出液端压套为一C型环状部件。
CN 201320411122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色谱柱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5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411122 CN203355361U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色谱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411122 CN203355361U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色谱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5361U true CN203355361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03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41112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5361U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色谱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53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237A (zh) * 2014-06-24 2014-09-03 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 可与离子迁移谱仪联用的FastGC柱改进装置
CN109068420A (zh) * 2018-07-17 2018-12-21 中山市康舒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石英加热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237A (zh) * 2014-06-24 2014-09-03 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 可与离子迁移谱仪联用的FastGC柱改进装置
CN109068420A (zh) * 2018-07-17 2018-12-21 中山市康舒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石英加热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80905A (en) Chromatography column
CN201379989Y (zh) 层析柱组件
CN203355361U (zh) 一种色谱柱
CN203570270U (zh) 用于油管内清洗的刮刀组件
CN203355360U (zh) 中压色谱柱
CN201954060U (zh) 一种止回阀
CN204973611U (zh) 膜过滤壳螺纹紧固斜面密封结构
CN2911683Y (zh) 凝胶色谱柱
CN206262189U (zh) 一种鲁尔锁紧式可换滤膜过滤器
CN203227759U (zh) 多功能液压涨管器
CN106348367A (zh)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及密封装置
CN202040155U (zh) 一种大流量反冲洗过滤器
CN205155263U (zh) 新型由壬式单流阀
CN202145204U (zh) 一种液相色谱柱
CN202629410U (zh) 一种单向气液直通式旋转接头装置
CN105570591A (zh) 一种二通可变多通液压管接头
CN202141702U (zh) 一种液相色谱柱
CN208888201U (zh) 一种液相色谱柱
CN217328493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平衡阀
CN202141703U (zh) 一种液相色谱柱
CN212790061U (zh) 一种过滤器
CN207094017U (zh) 一种齿轮式转向油泵进出油口接头组件结构
CN202605779U (zh) 液相色谱分离柱
RU17452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прыска жидкости в газопровод
CN212491680U (zh) 不锈钢自密封凝胶净化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