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4100U - 通风散热座垫 - Google Patents

通风散热座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4100U
CN203354100U CN 201320273925 CN201320273925U CN203354100U CN 203354100 U CN203354100 U CN 203354100U CN 201320273925 CN201320273925 CN 201320273925 CN 201320273925 U CN201320273925 U CN 201320273925U CN 203354100 U CN203354100 U CN 203354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heat
seat cushion
heat dissipation
pa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739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长兵
叶海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2739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54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4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41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散热座垫,适用于铺设于座椅上,其中,所述通风散热座垫包括垫体本体及送风装置,所述垫体本体呈柔性结构,且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呈网状的散热通道,所述送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垫体本体的背面,所述送风装置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送风装置产生的风吹入散热通道内,实现对垫体本体的通风散热,另,由于其呈柔性结构能,故能与座椅密切贴合,乘坐安全舒适。

Description

通风散热座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垫,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通风功能以达到散热效果的通风散热座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交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应地,人们在车上所度过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由于被座位的空间所限制,且需要专心驾驶车辆,驾驶者在汽车座椅上往往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不能随意移动,在炎热的夏天,这样长时间地保持与座椅的接触,会令驾驶者与座椅的接触部位通风不良,从而使驾驶者出现闷热、出汗等情况,这些情况在驾驶者的臀部及腰部尤为严重。即使使用车内空调,也无法很好地带走这些接触部位的热量。而对于需要长期保持坐姿来工作的办公室人员,也同样存在着散热不良导致感觉不舒适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具有通风功能的座垫产品,这些产品一般是在座垫上配置了一个小型风扇,并在座垫本体上设置多个透气孔及一引导气流的通道,将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通道吹送到座垫本体上,以此加强使用者与座垫之间接触部位的空气流通,加速热量的散热。
现有的座垫的垫体部分由于其大都为硬质材质制作,因此在铺设于座椅上时,很难与座椅密切贴合,从而使得乘坐时失去了座椅原有的舒适感,且座垫与座椅还容易发生相对滑动,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且能与座椅密切贴合,安全舒适的通风散热座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且能与座椅密切贴合,安全舒适的通风散热座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散热座垫,适用于铺设于座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座垫包括垫体本体及送风装置,所述垫体本体呈柔性结构,且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呈网状的散热通道,所述送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垫体本体的背面,所述送风装置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送风装置产生的风吹入散热通道内,实现对垫体本体的通风散热。
较佳地,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无刷电机、电机座及扇叶,所述电机座呈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电机座上并与所述中空结构连通,所述无刷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内,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电机座内且与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无刷电机能保持较为安静的运转,不易产生噪音;且所述无刷电机的寿命较长,并且降低了所述通风散热座垫的维护成本。
较佳地,所述垫体本体的正面凸伸出呈阵列分布的呈中空结构的凸部,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散热腔,所述凸部的背面呈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开口状。
较佳地,所述凸部的正面开设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较佳地,所述凸部沿所述垫体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纵散热口,位于同一列的凸部的纵散热口相互连通形成纵散热通道。
较佳地,每间隔一行的凸部沿所述垫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横散热口,位于同一行的凸部的横散热口相互连通形成横散热通道,所述纵散热通道与所述横散热通道相互交错连通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较佳地,相邻所述凸部之间呈柔性结构连接。
较佳地,所述通风散热座垫还包括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安装于所述垫体本体的背面上;当所述按摩装置振动时,可以带动所述垫体本体产生振动,从而产生按摩效果,增强了使用者的舒适感并有助于缓解疲劳。
较佳地,所述按摩装置包括偏心轮及提供动力的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固定于所述垫体本体的背面上,且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偏心轮连接;通过设置所述无刷电机及偏心轮,由所述无刷电机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可以产生振动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使用无刷电机作为提供振动的动力源,能保持较为安静的运转,不易产生噪音;且所述无刷电机的寿命较长,降低了所述通风散热座垫的维护成本。
较佳地,所述通风散热座垫还包括外罩套,所述外罩套可拆卸的套装于所述垫体本体外;套装于所述垫体本体外的外罩套有效的阻挡了杂物、灰尘等进入垫体本体内,确保了安装于垫体本体上的各种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外罩套的可拆卸,使得其可方便清洗及更换,也增加了本实用新型通风散热座垫的美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呈网状的散热通道,且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该散热通道连通,当需要通风散热时,启动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产生的风通过其出风口被吹入散热通道内,从而实现对垫体本体的通风散热;另,本实用新型的垫体本体由于呈柔性结构,因此在铺设于座椅上时,能与座椅密切贴合,从而也保持了座椅原有的舒适感,同时还有效的阻止了因与座椅发生滑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朝向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通风散热座垫朝向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的按摩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铺设于座椅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包括垫体本体1及送风装置2,所述垫体本体1呈柔性结构,即垫体本体1为柔软性,所述垫体本体1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呈网状的散热通道10,所述送风装置2安装于所述垫体本体2的背面1a,所述送风装置2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10连通的出风口20,所述送风装置10产生的风吹入散热通道10内,实现对垫体本体1的通风散热;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设置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送风装置2;以下结合图2-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做更详细的说明:
继续结合图2及图3所示,所述垫体本体1的正面1b凸伸出呈阵列分布的呈中空结构的凸部12,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散热腔(图中未标),所述凸部12的背面呈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开口状,所述开口状形成开口120,所述送风装置2产生的风通过出风口20进入垫体本体1的散热腔内及从开口120中吹出,垫体本体1上的热量通过散热腔被积聚,与此同时散热腔内被积聚的热量又随着气流(即,风)从开口120出被排出至垫体本体1外至外界,散热腔及开口120所形成的散热通道10有效的对垫体本体1的热量进行了散热和通风,从而提高了乘坐时的舒适度;更具体地,所述凸部12的正面开设散热孔121,所述散热孔121与所述开口120位于凸部12的两相对面上,所述散热孔121与所述散热腔连通,通过所述散热孔121使得送风装置2产生的风可直接通过散热孔121吹至人体上,使得人体坐于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上时,接触部位一直有流动的风在吹,使得人体与通风散热座垫100的接触部位温度不会升高,且干爽透气,从而乘坐舒适。
继续结合图4所示,所述凸部12沿所述垫体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纵散热口122,位于同一列的凸部12的纵散热口122相互连通形成纵散热通道;特别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所述垫体本体1的长度方向即Y轴方向,所述垫体本体1的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所述垫体本体1的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
继续结合图3及图4所示,每间隔一行的凸部12沿所述垫体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横散热口123,位于同一行的凸部12的横散热口123相互连通形成横散热通道,所述纵散热通道与所述横散热通道相互交错连通形成呈网状的散热通道10;具体地,相邻所述凸部12之间通过弧形片124形成呈柔性结构的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无刷电机21、电机座22及扇叶23,所述电机座22呈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20开设于所述电机座22上并与所述中空结构连通,所述无刷电机21安装于所述电机座22内,所述扇叶23设置于所述电机座22内且与所述无刷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具体地,所述电机座22包括相互卡合连接的第一壳体220及第二壳体221,第一壳体220与第二壳体221卡合形成中空结构的电机座22,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的两个送风装置由于呈对称的设置于垫体本体1的背面1a上,为了能产生更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因此将两个送风装置2进行了正反安装,即一个送风装置2的第一壳体220邻近垫体本体1的背面1a,另一送风装置2在第一送风装置2的状态下旋转180度进行安装,即第二壳体221邻近垫体本体1的背面1a,这样正反安装两个送风装置2,使得两个送风装置2的结构完全相同但是扇叶23的转动方向则相反,从而使得两送风装置2的风能比较集中的朝垫体本体1的中间输送,更加利于散热通风;所述无刷电机21能保持较为安静的运转,不易产生噪音;且所述无刷电机21的寿命较长,并且降低了所述通风散热座垫的维护成本。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还包括按摩装置3,所述按摩装置3安装于所述垫体本体1的背面1a上,具体地,所述按摩装置3设置于两所述送风装置2的中间;当所述按摩装置3的工作时,可以带动所述垫体本体1产生振动,从而产生按摩效果,增强了使用者的舒适感并有助于缓解疲劳。
继续结合图3及图5所示,所述按摩装置3包括偏心轮30及提供动力的无刷电机31,所述无刷电机31固定于所述垫体本体1的背面1a上,所述无刷电机31的输出端310与所述偏心轮30连接,更具体地,所述无刷电机31的壳体311的外围朝所述偏心轮30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卡扣312,一卡盖313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312卡合的卡口313,偏心轮30被收容于壳体311与卡盖313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内;通过设置所述无刷电机31及偏心轮30,由所述无刷电机31带动所述偏心轮30在封闭空间内转动,从而产生振动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按摩装置3的电子元器件及传动部件均封闭于上述封闭空间内,有效的防止了杂物及尘土进入封闭空间内对电子元器件及传动部件造成损伤及阻碍,确保了按摩装置3的工作稳定性;另,使用无刷电机31作为提供振动的动力源,能保持较为安静的运转,不易产生噪音;且所述无刷电机31的寿命较长,降低了所述通风散热座垫100的维护成本。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还包括外罩套4,所述外罩套可拆卸的套装于所述垫体本体1外;具体地,将本实用新型铺设于座椅100时,本实用新型通风散热座垫100可铺设于座椅100的座位上,也可铺设于座椅的背靠上,当然也可同时铺设于座椅的座位及被靠上,上述座椅100不仅限于汽车座椅、沙发及办公座椅等;套装于所述垫体本体1外的外罩套4有效的阻挡了杂物、灰尘等进入垫体本体内,确保了安装于垫体本体1上的各种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外罩套4的可拆卸,使得其可方便清洗及更换,也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的外罩套4根据通风散热座垫100实际所使用的载体而进行设计,以使得外罩套4能有效的将通风散热座垫100被罩于载体上并与载体外形相匹配,如当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散热座垫100使用于汽车座椅上时,则外罩套4的外形与该汽车座椅相互匹配;如当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散热座垫100使用于办公座椅上时,则外罩套4的外形与该办公座椅相互匹配;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关于外罩套4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结合图1-图6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呈网状的散热通道10,且送风装置2的出风口20与该散热通道20连通,当需要通风散热时,启动送风装置2的无刷电机21,如图3示的箭头可知,所述送风装置2产生的风通过其出风口20被吹入散热通道10内,从而实现对垫体本体1的通风散热;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的垫体本体1由于呈柔性结构,因此在铺设于座椅上时,能与座椅密切贴合,从而也保持了座椅原有的舒适感,同时还有效的阻止了因与座椅发生滑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另,所述无刷电机21、31能保持较为安静的运转,不易产生噪音;且所述无刷电机21、31的寿命较长,降低了所述通风散热座垫100的维护成本;通过在所述垫体本体1上设置所述按摩装置3,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1具有按摩功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舒适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座垫100所涉及的无刷电机21、31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作详细的描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风散热座垫,适用于铺设于座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座垫包括垫体本体及送风装置,所述垫体本体呈柔性结构,且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呈网状的散热通道,所述送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垫体本体的背面,所述送风装置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送风装置产生的风吹入散热通道内,实现对垫体本体的通风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无刷电机、电机座及扇叶,所述电机座呈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电机座上并与所述中空结构连通,所述无刷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内,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电机座内且与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本体的正面凸伸出呈阵列分布的呈中空结构的凸部,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散热腔,所述凸部的背面呈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开口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正面开设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所述垫体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纵散热口,位于同一列的凸部的纵散热口相互连通形成纵散热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每间隔一行的凸部沿所述垫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横散热口,位于同一行的凸部的横散热口相互连通形成横散热通道,所述纵散热通道与所述横散热通道相互交错连通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凸部之间呈弹性结构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座垫还包括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安装于所述垫体本体的背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包括偏心轮及提供动力的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固定于所述垫体本体的背面上,且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偏心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散热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座垫还包括外罩套,所述外罩套可拆卸的套装于所述垫体本体外。
CN 201320273925 2013-05-17 2013-05-17 通风散热座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4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73925 CN203354100U (zh) 2013-05-17 2013-05-17 通风散热座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73925 CN203354100U (zh) 2013-05-17 2013-05-17 通风散热座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4100U true CN203354100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0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7392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4100U (zh) 2013-05-17 2013-05-17 通风散热座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4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45831A1 (zh) 一种改进的通风散热型坐垫内芯
CN207089057U (zh) 智能吸风垫
CN203493214U (zh) 一种具有通风加热按摩功能的坐垫
CN203182440U (zh) 通风座垫
CN203354100U (zh) 通风散热座垫
CN20736017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多功能座椅
CN201856677U (zh) 一种风机中置的车用空气调节座垫
CN201977258U (zh) 床或椅的送风装置
CN201185780Y (zh) 冷热风按摩座垫
CN206826448U (zh) 一种座椅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6044084U (zh) 一种办公椅坐垫
CN207230738U (zh) 一种多功能通风空调风口
CN204838765U (zh) 一种通风及按摩保健腰垫海绵
CN202656895U (zh) 散热座椅
CN209381858U (zh)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加热装置
CN215423765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办公椅座垫
CN207754902U (zh) 带有空调通风功能的沙发
CN205273238U (zh) 一种多功能车垫
CN201624380U (zh) 吸排式通风座具垫子
CN201856678U (zh) 一种车用电动空气调节座垫
WO2011035524A1 (zh) 一种通风垫
CN204774810U (zh) 一种塑料汽车座垫
CN216969448U (zh) 通风垫装置、座椅及代步设备
CN203995815U (zh) 一种汽车坐垫导风板及汽车坐垫
CN218651086U (zh) 一种内风循环家用智能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