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8953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48953U CN203348953U CN2013200673801U CN201320067380U CN203348953U CN 203348953 U CN203348953 U CN 203348953U CN 2013200673801 U CN2013200673801 U CN 2013200673801U CN 201320067380 U CN201320067380 U CN 201320067380U CN 203348953 U CN203348953 U CN 2033489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body
- flow
- air
- lamp
- body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41000883990 Flabellum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5000012489 doughnu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设置于该照明装置的灯体内的一流场装置。该流场装置于灯体上的第一空气通口与第二空气通口之间形成可流经一高功率灯源、但不流经灯体内其它热源的一强制空气流,且第一空气通口、第二空气通口以及流场装置设置于灯体内的同一气室中。如此可将高效率灯源发光所产生的热迅速传送至灯体外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节能照明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以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灯作为灯源的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炽灯是一种非常耗电的光源,每瓦发光效率只有15流明(lumen),因此,近来以荧光灯(fluorescent lamp)以及发光二极管取代白炽光作为照明灯源。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四倍之多,发光二极管相当甚至可以更高。
然而,散热是限制发光二极管的流明输出非常关键的因素,比起传统的白炽灯泡,发光二极管灯泡的能量消耗率可高达80%,但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驱动电子元件会产生相当量的热,若此些热不能适当地散出,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的质量以及寿命期望值都会严重地减少。
对于低流明发光二极管而言,散热器(heat sink)解决了热管理问题,对于相当于20~100瓦的灯而言确实是如此。另一方面,合并强制热流和散热器是一种可行的做法,例如美国专利号US6793374揭露一种发光二极管灯,于灯体内设置风扇来强制散热,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于同一灯柱中,又灯柱包覆于灯罩中,其散热效果实恐有限,且不易安装风扇。
因此,对于利用强制热流散热的方式,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灯的应用上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内设置流场装置,藉以于灯体内产生一强制空气流流经发光二极管,以迅速带走高功率灯源产生的热,如此可避免灯源在高温下操作而影响效能。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将灯体内的内部空间分成两气室,用以使释出高功率灯源的热的强制空气流不会经过灯体内的其它热源组件,如此可避免灯源在高温下操作而减少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利用组件构成灯体以及将灯体内的内部空间分成两气室,以方便组装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强制空气冷却组件(assembly ofenforced air cooling),其中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至少包括一第一空气通口;第一灯体部件,其连接于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的一第一端;灯源,其连接于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的一第二端;以及第二空气通口,其中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在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
较佳地,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灯体部件、气室隔板以及流场装置,该第一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中,该第二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一灯体部件两者至少之一与该气室隔板建构出该第二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产生该强制空气流。
较佳地,该气室隔板将该第一灯体部件与该第二灯体部件包围的一内部空间分成彼此空气不流通(free of air flow between each other)的两气室,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皆位于该两气室其中之一。
较佳地,该气室隔板包括板体以及突出于该板体的一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隔板,该第一空气通口形成于该隔板与该板体之间。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电源组,该电源组容置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中,该电源组藉由该气室隔板散热,或该第一灯体部件还包括第三通风孔。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该灯罩连接于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的该第二端,并且该灯罩覆盖该灯源。
较佳地,该灯罩具有一导光结构,藉以将该灯源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且该灯罩的外观是花瓣型、堆栈甜甜圈状、椭圆形状或球状。
较佳地,该第二灯体部件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较佳地,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藉由一承载轴枢接该承载座,该承载座则固定于该气室隔板上。
较佳地,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灯体,该灯体包括组配的第一灯体部件以及第二灯体部件,且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提供一内部空间于该灯体内;灯源,其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流场装置,其容置于该内部空间中,其中该流场装置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经过该内部空间的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以及气室隔板,其容置于该灯体之中,并且该气室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成彼此空气不流通的两气室;其中,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皆位于该两气室其中之一。
较佳地,该第一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两者至少之一与该气室隔板建构出该第二空气通口。
较佳地,该第一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该第二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上,且该气室隔板容置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中。
较佳地,该流场装置包括扇叶本体以及支撑该扇叶本体的承载座,该承载座定位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上。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螺接该第一灯体部件并远离该第二灯体部件的一电源灯头,以及位于该电源灯头与该气室隔板之间的至少一电源导线,或该第一灯体部件中更包括一第三空气通口。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灯体内的电源组,其中包括该电源组的该两气室之一无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
较佳地,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该基部上的一承载轴以及多个扇叶,该风扇组藉由该承载轴对位并枢接该承载座。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灯体上的灯罩,该灯罩覆盖该灯源。
较佳地,该灯罩具有一导光结构,藉以将该灯源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该第二灯体部件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且该灯罩的外观是一花瓣型、堆栈甜甜圈状、椭圆形状或球状。
较佳地,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该第二灯体部件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且该灯体的材料是金属、金属合金、陶瓷或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灯体,其提供一内部空间于该灯体内;电源灯头(Cap),其设置于该灯体的一第一端;灯源,其设置于该灯体的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分别为该灯体的一顶端与一底端中的一者与另一者;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流场装置,其容置于该内部空间中,其中该流场装置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经过该内部空间的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以及气室隔板,其容置于该灯体之中,并且该气室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成两气室;其中,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皆位于该两气室中位于该灯源与该气室隔板之间的气室。
较佳地,该灯体包括第一灯体部件以及第二灯体部件,该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并且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与该气室隔板之间,或是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
较佳地,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该基部上的承载轴以及多个扇叶,该风扇组藉由该承载轴对位并枢接该承载座。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的至少一锁固螺丝,或者,该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的卡扣结构。
较佳地,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
较佳地,该第二灯体部件更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设置于该灯体中,且该电源模块介于该电源灯头与该灯源之间,该电源模块所在的该气室中无该流场装置,并且该灯体还包括于该内部空间中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该灯罩连接于该灯体的该第二端并覆盖该灯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灯体,至少具有彼此气室空间分离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电源灯头(Cap),其设置于该灯体中该第一气室的一第一端;灯源,其设置于该灯体中该第二气室的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气室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气室的该第二端分别为该灯体的一顶端与一底端中的一者与另一者;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的该第二气室,并连通该第二气室与外界;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的该第二气室,并连通该第二气室与外界;以及流场装置,其容置于该第二气室之中;其中,该流场装置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经过该第二气室内部的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
较佳地,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该基部上的承载轴以及多个扇叶,该风扇组藉由该承载轴对位并枢接该承载座。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支柱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之间的板体,其中该支柱于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之间建构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
较佳地,该支柱固定于该板体上或是连接于该灯体上。
较佳地,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
较佳地,该灯体包括第一灯体部件以及第二灯体部件,该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并且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该第二灯体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介于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之间的板体。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气室中并接触该板体。
较佳地,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灯体上的灯罩,该灯罩覆盖该灯源,且该灯罩具有一导光结构,藉以将该灯源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强制空气冷却组件设置于照明装置的灯体内的设计,于照明装置的灯体内产生一强制空气流并流经发光二极管灯板,可以迅速带出照明装置运作所产生的热,如此可避免灯源在高温下操作而影响效能。且本实用新型将灯体内的内部空间分成两气室,用以使释出高功率灯源的热的强制空气流不会经过灯体内的其它热源元件,如此可避免灯源在高温下操作而减少工作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组件构成灯体以及将灯体内的内部空间分成两气室,该组件式灯体部分方便组装及拆卸。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或特点,当可由此得到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照明装置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实施第二灯体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导风或导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导风或导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导风或导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实施第二灯体部件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实施第二灯体部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流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照明装置(Illumination Device),其灯源(lighting)可以是一发光二极管灯板,或是一小型荧光灯管(compact fluorescent lamp,CFL)。相较于传统白炽灯(incandescent lamp)而言,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灯的发光效率皆较优,甚至为白炽灯的发光效率的数倍之多。举例来说,100瓦的白炽灯,其亮度约1800流明,而荧光灯的仅需约30瓦以下,发光二极管仅需约20瓦以下即可产生相近的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亦属于一种高功率灯(high power lamp)。其次,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可应用于商场、停车场或家庭等室内或室外。
可以理解的,当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以小型荧光灯管作为灯源时,其灯源的模式(model),举例但不限地,例如U型(U form)、螺旋型(Spiral)(包括半螺旋(half spiral)或全螺旋(full spiral)、莲花型(Lotus shape)、球体型(globalbulb)等等。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发光二极管灯板,其至少包括一载板以及载板上的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载板可以是一单层或多层板,加上绝缘设计的金属、金属合金或是电路板,并且载板用以承载发光二极管,亦可负责发光二极管的电连接以及散热之用。发光二极管则可以是相同或相异的单色光发光二极管、相同或相异功率的发光二极管等。当存在多个发光二极管时,发光二极管在载板上的分布可以是任何形式,例如对称或不对称排列等等。可以理解的,除了发光二极管,载板上亦可以承载其它的元件,例如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或感应元件以及与该元件搭配的电路模块等等。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灯体或灯体部件,其材料可以是金属、金属合金、陶瓷或复合材料等等。灯体或灯体部件的外型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状,其内部则可形成一内部空间以提供容置其它元件之用。再者,灯体或灯体部件以其体壁定义其内部空间,体壁亦可形成其它的结构并暴露于内部空间之中,其它结构,举例但不限地,例如散热隔板、散热鳍片、导流结构、定位结构或槽、止挡结构或槽等等。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强制空气冷却组件,其相对于以温度梯度造成的热对流而言,采用外加能量以驱动空气的流动,例如利用风扇的转动带动气流,因此空气流动不限于温度梯度造成或空气分子内能所造成的扰动。其次,强制空气冷却组件利用能量所产生的空气流于此处谓之强制空气流,此强制空气流会通过强制空气冷却组件的内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强制空气流的空气入口以及空气出口则可设置于强制空气冷却组件上或其它结构上。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强制空气冷却组件是以外加能量的方式产生强制空气流,因此上述的空气入口与空气出口亦可以互换,为不限定其作用,本实用新型以下以第一空气通口以及第二空气通口代替上述的空气入口与空气出口。
又,本实用新型上述以及之后所称的第一空气通口以及第二空气通口,其可以是任何形式,例如在一连续壁体上制作目视可见的穿孔或透孔,以使得该连续壁体的两侧相通。另一种形式是在一平面上制作目视可见的隔板突起于该平面,当另一结构接触或邻接隔板时,与该平面保持一间距,该些间距亦可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通口。再者,空气通口的形状与大小则不限制,例如圆形、椭圆形等等。此外,如需要的话,亦可于空气通口的周缘形成导流结构或其它用途结构的设计。又,本实用新型称为第一空气通口以及第二空气通口,其数量以及位置虽无限制,但其配置数量以及位置需足以让强制空气冷却组件产生强制空气流以带走发光二极管灯板运作时所产生的热。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气室,为灯体或灯体部件所定义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基本上有一定的结构框围出目视可辨识的一限定空间,该限定空间中可包括或不包括实体结构,实体结构不会充满整个限定空间;因此,气室本身具有至少一部分空间作为上述强制空气流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电源灯头,属于市售的标准灯头(或称为灯座base,holder),举例但不限地,例如E型(E26,E27,E40等等)或B型(B22)。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组装、锁固结构,其可利用相同材料的结构形状本身的相互匹配完成,例如凹凸纹或卡扣结构,或是利用不同材料的结构组装而成,例如以金属螺丝配合塑料螺孔形成,以下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照明装置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则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部分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与图3,照明装置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灯板10、灯体12、以及电源灯头14。发光二极管灯板10包括发光二极管,可发光照明或营造气氛所需的光线亮度;电源灯头14用以电连接外界的座体(图上未绘),并连接外界的电源以及自外界引入电力供照明装置运作之用;灯体12则设置于发光二极管灯板10与电源灯头14之间,用以支撑该发光二极管灯板10以及提供容置空间设置元件或结构之用,其中灯体12的第一端121设置电源灯头14,灯体12的第二端123则设置发光二极管灯板10。要说明的是,依据照明装置的使用环境而定,灯体12的第一端121可被称为顶端或底端,则灯体12的第二端123相对地称为底端或顶端。
续参照图1、图2与图3,灯体12包括相互组配的一第一灯体部件122以及一第二灯体部件124,其中组配一起的第一灯体部件122的体壁以及第二灯体部件124的体壁包围一内部空间,藉以提供容置其它结构或部件之用。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灯体12由多个部件组配而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灯体12亦可为一件式的结构。其次,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灯体部件122以及第二灯体部件124的外型大小相当,但可因设计以及其它结构配置而异,亦可以是两者的外型大小有显著差异。另外,一灯罩16连接于灯体12的第二端123上并覆盖发光二极管灯板10,其中,灯罩16的第一端161组配至灯体12的第二端123,灯罩16的第二端163则多为封闭的,灯罩16的灯壁165与第二端163的外型无特别限制,可制作具有导光效果的纹路或形状,或是导光结构(例如弧形表面或曲面的花瓣形状),藉以将该发光二极管灯板10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
其次,一强制空气冷却组件18包括第二灯体部件124、容置于第二灯体部件124之中的一流场装置182以及设置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一端1241的一气室隔板184,其中流场装置182包括风扇组1822以及承载座1824。再者,承载座1824支撑并定位风扇组1822,承载座1824可藉由锁固或连接结构固定于气室隔板184、第一灯体部件122、第二灯体部件124三者至少之一。又,第一实施例中,气室隔板184将灯体12的内部空间分隔,一部分(第一气室)位于第一灯体部件122内,另一部分(第二气室)则位于第二灯体部件124内,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待后再叙。
图4与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俯视与仰视示意图,图6则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灯体部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到图6,于第一实施例中,作为灯体12的第二端123是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二端1243,其中第二端1243为可承载与接触发光二极管灯板10的一平板的第一面1246,并设有一或多个卡扣结构1244以与灯罩16卡扣,并且于接近第二端1243的位置设有一或多的第一空气通口1248。于第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空气通口1248排列成一排环绕第二灯体部件124的体壁1242上以及设置于第二气室1245上,并且连通第二气室1245与外界。又,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体壁1242上亦可设置锁固用的锁固孔1248’,于第一实施例中,锁固孔1248’分布于多个第一空气通口1248之间,但本实用新型的锁固孔1248’的分布与形状并不限于第一实施例。是以,第二灯体部件124内的第二气室1245可容置流场装置182,第二灯体部件124的体壁1242上则可形成一或多个导风或导流结构1247,导流结构1247的几何形状、大小、数量、配置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体壁1242的方式不拘,其可以自与体壁1242相近或短于体壁1242的长度。
其次,第二灯体部件124的平板朝向第二气室1245的第二面可作为一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其与第二灯体部件124一体成型,并且其轮廓的设计可以减少紊流的产生。于第一实施例中,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平板的中心区域较凸伸至第二气室1245中,于较接近第一空气通口1248或体壁1242的部分则低于中心区域。可以理解地,如相对于流场装置182而言,则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的中心区域较边缘区域接近流场装置182。
是以,当流场装置182设置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一端1241以产生强制空气流时,强制空气流由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一端1241流向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二端1243时会先经过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的轮廓可以减少强制空气流于接近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二端1243时的紊流,因而顺势随着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的轮廓流向第一空气通口1248。可以理解的,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的轮廓并不限于上述形状,请参考图7、图8及图9,分别为不同导风或导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导风或导流结构1231a、1231b、1231c的轮廓可以为连续或不连续的斜率变化,或是弧度变化,或是上述的组合,只要能减少强制空气流的紊流情形,形成中心高于边缘的轮廓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范围。
又,续参考图6,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可包括凸起结构1249,其可实现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的中心高于边缘的轮廓,亦可用于承载流场装置182。依据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接触发光二极管灯板10的平板的第一面1246可将发光二极管灯板10产生的热辐射/对流至第二气室1245中。当流场装置182运作而于第二气室1245中产生一强制空气流时,强制空气流可通过导风或导流结构1230(或更包括导风或导流结构1247),并从平板处、将热快速地通过第一空气通口1248输送至外界,或通过第一空气通口1248由外界吸入冷空气进入第二气室1245中。
图10、图11则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灯体部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第二灯体部件424与图6的第二灯体部件124的差异在于,第二灯体部件424的外观为圆弧形。其次,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导风或导流结构1247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灯体部件424的导风或导流结构2247为第二灯体部件424的一半高度,其余的部分则可应用第一实施例中的其它部件,于此不赘述。
再者,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流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4、图5与图12,关于流场装置182,其承载座1824包括一支架部分1826以及一底座1828,其中底座1828为一环状中空构造,支架部分1826突起于底座1828上并设置于环状中空构造中。风扇组1822定位于支架部分1826上,并可以支架部分1826为一转轴旋转。可以选择的,底座1828包括可与导风或导流结构1247卡合的若干卡合结构1821,以及可与锁固孔1248’匹配的穿孔1823,以提供锁固结构,例如螺丝穿设之用。又,底座1828的环状大小与第二灯体部件124匹配,如此使得流场装置182可容置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二气室1245中。
其次,风扇组1822包括一基部18221、由基部18221周缘横向延伸的多个扇叶18222、以及由基部18221纵向延伸的承载轴18223,其中,基部18221、扇叶18222、承载轴18223三者可为一体成型的。组装风扇组1822与承载座1824时,只要将风扇组1822的承载轴18223正对承载座1824,藉由承载轴18223枢接承载座1824,使得风扇组1822定位于承载座1824内,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流场装置182的组装。如此的流场装置182改善一般结构的繁琐制程,进而可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流场装置182的制作成本、简化组装程序,并能提高结合强度以及增加使用寿命的优点。
其次,请同时参考图1到图5,关于气室隔板184,于第一实施例中,气室隔板184包括一板体1842以及突出于板体1842的一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隔板1844。其中,板体1842的大小与流场装置182的底座1828以及第二灯体部件124匹配,并且板体1842覆盖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一端1241上。当板体1842覆盖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一端1241上时,仅露出底座1828的卡合结构1821的部分以作为连接之用;其次,气室隔板184的隔板1844被止挡在底座1828上并且与卡合结构1821并排。其次,除了间隔设置的隔板1844外,板体1842上更包括若干定位结构容设卡合结构1821的凹槽1841。是以,气室隔板184在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一端1241建构出一或多个第二空气通口1848,并且第二空气通口1848、第二气室1245、第一空气通口1248三者相通,第二气室1245仅以第二空气通口1848和第一空气通口1248与外界相通空气。是以,流场装置182运作所产生的强制空气流可以以第一空气通口1248与第二空气通口1848两者之一作为空气进口,另一则为空气出口。再者,第二空气通口1848与第一空气通口1248分别位于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一端1241以及第二端1243,第二空气通口1848与第一空气通口1248之间保持一距离,因此可形成流场装置182运作所产生强制空气流的通道。因此,第一空气通口1248、流场装置182以及第二空气通口1848设置于同一气室,且位于发光二极管灯板10与气室隔板184之间的气室。要说明的是,第一空气通口1248、流场装置182以及第二空气通口1848虽设置于同一气室,但第二空气通口1848由第二灯体部件124与气室隔板184建构得到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空气通口1248和第二空气通口1848并非形成于同一元件(第一实施例中系指第二灯体部件124)中。
关于第一灯体部件122,其第一端1221作为灯体12的第一端121,并且螺接电源灯头14,其第二端1223则用以连接第二灯体部件124,第一灯体部件122的体壁1228则连接第一端1221与第二端1223。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灯体部件122的第二端1223为开放式的,其包括一或多个凹部1222与凸部1224交替配置,体壁1228框围出灯体12的部分内部空间,称为第一气室1225。再者,第一灯体部件122的体壁1228上包括一或多个定位结构1228’,该些定位结构1228’对应第二灯体部件124上的锁固孔1248’,藉由螺丝(图上未绘)等锁固结构可固定第一灯体部件122以及第二灯体部件124。
接着,当强制空气冷却组件18组装至第一灯体部件122的第二端1223时,气室隔板184会进入第一灯体部件122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1225中,第一灯体部件122的第二端1223的凹部1222可暴露出第二空气通口1848。其次,气室隔板184的板体1842隔开第一灯体部件122的第一气室1225以及第二灯体部件124的第二气室1245。要说明的是,基于气室隔板184的板体1842的大小和灯体12的大小匹配,除了匹配流场装置182的卡合结构1821外,板体1842为无其它透空或镂空的设计。因此,第一气室1225与第二气室1245于巨观上彼此空气不流通,且第一气室1225亦不会和第二空气通口1848或第一空气通口1248相通。
又,气室隔板184位于第一灯体部件122的第一气室1225上端,第一气室1225内可设置电路板等其它部件。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气室1225内至少包括可电连接电源灯头14的电源线(图上未绘)。又,第一气室1225内更包括容置电源模块与电路板。其中,气室隔板184的板体1842利用导热材料制作时,板体1842可作为一散热板接触第一气室1225内的电源模块,则第一气室1225内的电源模块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则藉由接触板体1842而传导出去。对于发光二极管灯板10而言,其主要是藉由强制空气冷却组件18的强制空气流的对流来散热,并非由气室隔板184的传导来散热。但对于第一气室1225内的电源模块而言,板体1842为主要的传导散热结构,而板体1842传导出的热则亦可藉由强制空气流的对流来加速释出至外界。要说明的是,在设计和使用的考虑下,包括平板的第二灯体部件124可能以导热效率较差的材料形成,此时照明装置的散热片仅为气室隔板184的板体1842,但作为散热片的板体1842是用以排出电源模块运作时的热,并非主要用以排出发光二极管灯板10运作时的热。即使包括平板的第二灯体部件124以导热效率较佳的材料形成,此时除了强制空气流外,发光二极管灯板10亦可藉由传导散热的方式来散热,但主要的散热仍为强制空气流。
依据上述,发光二极管灯板10运作时产生的热,藉由配置强制空气冷却组件18、由发光二极管灯板10向外界释放。亦可谓,强制空气冷却组件18搭配空气通口的设置,产生强制空气流,并藉由强制空气流将发光二极管灯板10的热迅速带出到照明装置的外界。其次,强制空气冷却组件18所产生的强制空气流,其无法经过或仅微小的一部分经过第一灯体部件122所提供的第一气室1225,如此可避免第一气室1225中的电源模块所产生的热影响发光二极管灯板10。其次,分隔第一气室1225与第二气室1245的另一优点是,在流场装置182失效的情形下,电源模块所产生的热不会影响发光二极管灯板10,可避免发光二极管灯板10的发光功率劣化。可以理解的,流场装置182的运作是否正常的信号亦可作为控制发光二极管灯板10的发光功率之用,当流场装置182无法正常运作时,该无法正常运作的信号可用以控制发光二极管灯板10,减少发光二极管灯板10的发光功率以延长发光二极管灯板10的寿命。
又,依据上述,组件式的第一灯体部件122、第二灯体部件124以及气室隔板184,提供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简易的安装以及拆卸方式,方便制作以及后续更换内部部件之用。其次,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空气通口1848是由气室隔板184与第二灯体部件124所建构形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又,第一空气通口2248与第二空气通口2848基本上不会位于同一水平面(当照明装置的电源灯头在垂直线上)上或同一垂直面(当照明装置的电源灯头在水平线上)上。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灯体22包括第一灯体部件222以及第二灯体部件224,其中第一空气通口2248设置于第二灯体部件224上,第二空气通口2848则设置于第一灯体部件222上并由第一灯体部件222的体壁开孔所形成的。则,流场装置(图上未绘)容置于灯体22中,并介于第一空气通口2248与第二空气通口2848之间,此时流场装置可被放置于第一灯体部件222以及第二灯体部件224两者之一或介于两者之间。其次,仅包括板体的气室隔板284(图上以虚线表示其位置)的流场装置设置于第一灯体部件222内,并介于第二空气通口2848与电源灯头24之间。如此一来,第一空气通口2248、流场装置以及第二空气通口2848仍位于同一气室中,且此气室位于气室隔板284与发光二极管灯板(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位置)之间。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灯体32包括组件式的第一灯体部件322以及第二灯体部件324。第二灯体部件324上设有第一空气通口3248,第二灯体部件324的第一端3241为开放端。第一灯体部件322的第二端3223则为封闭端(可作为气室隔板),多个支柱3844连接第一灯体部件322的第二端3223以及第二灯体部件324的第一端3241。其次,流场装置(图上未示)可位于第二灯体部件324,或是介于第一灯体部件322以及第二灯体部件324之间但与第一空气通口3248和第二灯体部件324的第一端3241位于同一气室。是以,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空气通口3848是由支柱3844隔开第一灯体部件322以及第二灯体部件324所建构而成。如此仍符合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其次,第三实施例的灯罩36具有一椭圆光滑面,仍可以达到导光的效果。
图15、图16、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五、六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15、图16、图17的灯体和电源灯头可参考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第四、五实施例的灯罩46、56的导光结构是有如堆栈的甜甜圈表面,第六实施例的灯罩66则是球状灯罩,目的皆为了将发光二极管灯板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以上举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次,图15中除了第一空气通口4248和第二空气通口4844外,第四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尚包括设置于第一灯体部件422上、邻近电源灯头44位置的至少一第三空气通口4228,例如一隐藏式通风孔。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灯体部件422中的电路板、电路板上的电路模块等等(图上未绘)的热可藉由第三空气通口4228释出,但第三空气通口4228没有和第一空气通口4248与第二空气通口4844分别相通。
依据上述,当发光二极管应用于高功率的照明装置时,若仅依赖热梯度趋动的传导、自然对流和辐射方式来移除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势必无法快速地使得照明装置维持于一较低的温度下运作。此种情形下,高温环境会明显且迅速地劣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并减少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高功率的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强制空气冷却组件设置于照明装置的灯体内的设计,于照明装置的灯体内产生一强制空气流并流经发光二极管灯板,如此迅速带出照明装置运作所产生的热。虽然,除了发光二极管外,照明装置的热源尚包括电源模块或电路板等其它元件,但相较之下,将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发光所产生的热迅速移出灯体外是应该优先被处理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强制空气冷却组件运作时所产生的强制空气流不会经过电源模块等设置于接近电源灯头的元件,如此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发光二极管发光所产生的热。至于一般设计中,藉由热梯度趋动的传导、自然对流和辐射方式所采用的散热片、散热板等,于本实用新型中若仅存在单一散热片或散热板时则应用于释出电源模块等其它元件运作时的热;若存在可分开设置的多个散热片或散热板时,则散热片或散热板亦可应用于释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发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强制空气冷却组件亦可搭配一般的散热片或散热板来将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发光所产生的热迅速带至灯体外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37)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强制空气冷却组件,其中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至少包括一第一空气通口;
第一灯体部件,其连接于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的一第一端;
灯源,其连接于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的一第二端;以及
第二空气通口,其中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在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灯体部件、气室隔板以及流场装置,该第一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中,该第二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一灯体部件两者至少之一与该气室隔板建构出该第二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产生该强制空气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室隔板将该第一灯体部件与该第二灯体部件包围的一内部空间分成彼此空气不流通的两气室,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皆位于该两气室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室隔板包括板体以及突出于该板体的一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隔板,该第一空气通口形成于该隔板与该板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电源组,该电源组容置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中,该电源组藉由该气室隔板散热,或该第一灯体部件还包括第三通风孔。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该灯罩连接于该强制空气冷却组件的该第二端,并且该灯罩覆盖该灯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罩具有一导光结构,藉以将该灯源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且该灯罩的外观是花瓣型、堆栈甜甜圈状、椭圆形状或球状。
8.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灯体部件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9.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藉由一承载轴枢接该承载座,该承载座则固定于该气室隔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
1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该灯体包括组配的第一灯体部件以及第二灯体部件,且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提供一内部空间于该灯体内;
灯源,其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
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
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
流场装置,其容置于该内部空间中,其中该流场装置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经过该内部空间的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以及
气室隔板,其容置于该灯体之中,并且该气室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成彼此空气不流通的两气室;其中,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皆位于该两气室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两者至少之一与该气室隔板建构出该第二空气通口。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该第二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上,且该气室隔板容置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中。
14.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场装置包括扇叶本体以及支撑该扇叶本体的承载座,该承载座定位于该第一灯体部件上。
15.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螺接该第一灯体部件并远离该第二灯体部件的一电源灯头,以及位于该电源灯头与该气室隔板之间的至少一电源导线,或该第一灯体部件中更包括一第三空气通口。
16.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灯体内的电源组,其中包括该电源组的该两气室之一无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
17.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该基部上的一承载轴以及多个扇叶,该风扇组藉由该承载轴对位并枢接该承载座。
18.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灯体上的灯罩,该灯罩覆盖该灯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罩具有一导光结构,藉以将该灯源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该第二灯体部件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且该灯罩的外观是一花瓣型、堆栈甜甜圈状、椭圆形状或球状。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该第二灯体部件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且该灯体的材料是金属、金属合金、陶瓷或复合材料。
2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其提供一内部空间于该灯体内;
电源灯头,其设置于该灯体的一第一端;
灯源,其设置于该灯体的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分别为该灯体的一顶端与一底端中的一者与另一者;
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
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并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
流场装置,其容置于该内部空间中,其中该流场装置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经过该内部空间的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以及
气室隔板,其容置于该灯体之中,并且该气室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成两气室;其中,该第一空气通口、该流场装置以及该第二空气通口,皆位于该两气室中位于该灯源与该气室隔板之间的气室。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体包括第一灯体部件以及第二灯体部件,该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并且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位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与该气室隔板之间,或是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该基部上的承载轴以及多个扇叶,该风扇组藉由该承载轴对位并枢接该承载座。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的至少一锁固螺丝,或者,该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该第一灯体部件以及该第二灯体部件的卡扣结构。
25.如权利要求21、22、23或2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
26.如权利要求22、23或2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灯体部件更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1、22、23或2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设置于该灯体中,且该电源模块介于该电源灯头与该灯源之间,该电源模块所在的该气室中无该流场装置,并且该灯体还包括于该内部空间中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28.如权利要求21、22、23或2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该灯罩连接于该灯体的该第二端并覆盖该灯源。
29.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至少具有彼此气室空间分离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
电源灯头,其设置于该灯体中该第一气室的一第一端;
灯源,其设置于该灯体中该第二气室的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气室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气室的该第二端分别为该灯体的一顶端与一底端中的一者与另一者;
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的该第二气室,并连通该第二气室与外界;
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其设置于该灯体上的该第二气室,并连通该第二气室与外界;以及
流场装置,其容置于该第二气室之中;其中,该流场装置于该第一空气通口与该第二空气通口之间产生经过该第二气室内部的一强制空气流,该强制空气流将来自该灯源的热传送至外界。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场装置包括风扇组以及承载座,该风扇组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该基部上的承载轴以及多个扇叶,该风扇组藉由该承载轴对位并枢接该承载座。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支柱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之间的板体,其中该支柱于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之间建构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柱固定于该板体上或是连接于该灯体上。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板。
34.如权利要求29、30、31或3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体包括第一灯体部件以及第二灯体部件,该至少一第一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并且该至少一第二空气通口设置于该第二灯体部件上,该第二灯体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至少一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朝向该流场装置以及该强制空气流流经过该导流结构,并且该导流结构的一中心区域较该导流结构的一边缘区域接近该流场装置。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介于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之间的板体。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气室中并接触该板体。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灯体上的灯罩,该灯罩覆盖该灯源,且该灯罩具有一导光结构,藉以将该灯源发出的光导引至外界的一角度范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0673801U CN203348953U (zh) | 2013-02-05 | 2013-02-05 | 照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0673801U CN203348953U (zh) | 2013-02-05 | 2013-02-05 | 照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48953U true CN203348953U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974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06738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48953U (zh) | 2013-02-05 | 2013-02-05 | 照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4895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8274A (zh) * | 2013-02-05 | 2014-08-06 | 诠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CN104501000A (zh) * | 2014-11-25 | 2015-04-08 |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 带有叶轮的led灯 |
-
2013
- 2013-02-05 CN CN2013200673801U patent/CN2033489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8274A (zh) * | 2013-02-05 | 2014-08-06 | 诠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WO2014121750A1 (zh) * | 2013-02-05 | 2014-08-14 | 诠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 |
CN104501000A (zh) * | 2014-11-25 | 2015-04-08 |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 带有叶轮的led灯 |
CN104501000B (zh) * | 2014-11-25 | 2016-05-11 |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 带有叶轮的led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06458U (zh) | 灯具及其散热器 | |
CN201897162U (zh) | 大功率led吸顶灯 | |
CN203162753U (zh) | 一种气流散热式led射灯 | |
CN102261572B (zh) | 灯具 | |
CN203348953U (zh) | 照明装置 | |
CN102287794B (zh) | 用于led灯的散热器及led灯 | |
CN106764533A (zh) | 带散热装置的led灯 | |
CN202221070U (zh) | 一种用于led灯的散热器及led灯 | |
CN207146016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泡 | |
CN2937826Y (zh) |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灯用半导体冷却装置 | |
CN201593709U (zh) | 一种自散热安全型led灯具 | |
CN103968274A (zh) | 照明装置 | |
CN202691687U (zh) | 一种led灯泡 | |
CN201599624U (zh) | 安全型自散热led灯具 | |
CN209458686U (zh) | 一种灯体内外上下多孔贯通散热led灯具 | |
CN203176869U (zh) | 一种对流散热式led灯 | |
CN206708762U (zh) | 带散热装置的led灯 | |
CN203223831U (zh) | Led路灯散热结构 | |
CN208186068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展示柜led灯具 | |
CN202972723U (zh) | 一种对流散热的led照明灯 | |
CN202216024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球泡灯 | |
CN201964208U (zh) | Led照明装置 | |
CN203533234U (zh) | 鳍片式led庭院灯 | |
CN203615152U (zh) | 一种全方向led灯 | |
CN203442752U (zh) | 一种球泡灯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