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26911U - 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26911U
CN203326911U CN2013200020966U CN201320002096U CN203326911U CN 203326911 U CN203326911 U CN 203326911U CN 2013200020966 U CN2013200020966 U CN 2013200020966U CN 201320002096 U CN201320002096 U CN 201320002096U CN 203326911 U CN203326911 U CN 203326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verter
control signal
measuring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020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西摩
A.里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26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269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7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可再生功率源的逆变器控制器,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测量信号和基准信号的输入;以及用于提供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输出,其中,计算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定积分,并且基于定积分来确定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并且部分地基于根据定积分和基准信号所确定的误差水平来修改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功率转换器,并且具体而言涉及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功率转换器用来从分布式发生源提供功率,以用于本地负载,或者用于输送到电网。这样的功率转换器在诸如用于从功率源(例如风力发电机)提供AC功率的应用中是有帮助的。由于社会对人类环境退化、特别是关于温室气体(GHG)和某些其它排放的关注增加,分布式可再生发电趋势已经增加。例如,在近几年,对电网提供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场的数量急剧升高。这样的分布式发电源可能需要高效、廉价、可靠且具有最小形状因数的功率转换器。
用于可再生功率源的功率转换器可包括逆变器,逆变器由提供调制信号的逆变器控制器调制。逆变器能具有各种拓扑结构,包括二级或三级逆变器。在二级逆变器中,提供给逆变器的各个电桥(bridge)的调制信号能具有两个电压电平,并且逆变器的各个电桥的输出功率能具有二级,诸如两个电压电平。同样,在三级逆变器中,提供给逆变器的各个相的调制信号能具有三个电压电平,并且逆变器的各个电桥的输出功率能具有三级,诸如三个电压电平。大体上,产生三级调制的三个逆变器可更高效,从而比具有二级调制的二级逆变器在逆变器中产生减小的热损失。换句话说,与二级逆变器调制相比,对于类似的调制频率和功率输出,三级逆变器调制在每个通信周期可以低失真产生减少的切换损失。
逆变器控制器典型地通过使用来自逆变器的输入和输出的反馈来确定提供给逆变器相脚的控制信号或调制信号。对三级调制实现较高精度水平的逆变器控制是困难的,因为提供给逆变器的反馈信号在逆变器控制信号的一个周期与逆变器控制信号的下一个周期之间可能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三级调制实现较高精度水平的逆变器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能提供一种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能将控制信号提供给三级逆变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逆变器控制器所需的控制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能提供具有较低的调制频率的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其它实施例能进一步补偿在产生三级逆变器的逆变器控制信号时的误差。在一方面,补偿可由逆变器控制器执行。在另一方面,可基于反馈回路中提供的测量信号来执行补偿。在又一方面,可基于测量信号的数学运算和测量信号的数学运算与基准信号的比较来执行补偿。另外,可通过对测量信号执行一个或多个定积分来检测在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时的误差。测量信号一方面可为电流测量反馈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力发电系统能包括至少一个功率源、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功率源的功率输入和输出功率输出的逆变器,以及用于控制逆变器的逆变器控制器。逆变器控制器能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测量信号和基准信号的输入,以及用于将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提供给逆变器的输出,其中,计算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定积分,并且基于该定积分来确定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并且部分地基于根据定积分和基准电流信号所确定的误差水平来修改至少一个电流信号。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可再生功率源的逆变器控制器,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测量信号和基准信号的输入;以及用于提供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输出,其中,计算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定积分,并且基于该定积分来确定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并且部分地基于根据定积分和基准信号所确定的误差水平来修改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在本文中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认为它们是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可参照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来理解其它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表和附图,附图未按比例绘制,以及其中:
图1是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来运行的示例功率系统的简明示意图;
图2是作为图1的功率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三级逆变器的简明示意图,示例三级逆变器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来运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图2的逆变器的示例逆变器控制器的简明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由图3的逆变器控制器提供的示例逆变器控制信号的图示;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将控制信号提供给逆变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部件列表
100 功率系统
102 风力发电机组
104 DC输入滤波器
106 DC升压转换器
108 逆变器
110 逆变器控制器
112 负载
114 电流传感器
116 电流传感器
118 电流传感器
120 电流传感器
122 电流传感器
108 逆变器
130 解调器
132 解调器
134 锁相回路(PLL)
136 幅度计算框
138 VAR计算框
140 DC电压调整器
142 解调器
144 电流调整器
146 VAR调整器
148 AC电压调整器
150电流调整器
152 旋转器
154 调制器
170 基准信号
172 控制信号
174 控制信号
176 控制信号
178 控制信号
200 方法
202 框
204 框
206 框
208 框
210 框
212 框
214 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将在下文中更加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而且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同标号在整个图中指示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用于从一系列电路板中移除热能的设备、系统和方法。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进一步使得通过对流冷却和传导冷却两者来改进冷却成为可能。改进可在包含电路板和电子构件的外壳内提供降低的温度。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
现在参照图1,描述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来运行的功率系统100。功率系统100能包括功率供应(诸如风力发电机组102)、电连接到功率供应(诸如102)上且接收来自功率供应的功率的DC输入滤波器104,DC输入滤波器104能进一步电连接到AC-DC转换器上,将AC-DC转换器描绘成DC升压转换器106。DC升压转换器106能连接到逆变器108上,逆变器108能将AC功率输出到负载112,电容器C1和C2在DC升压转换器106和逆变器108之间从功率分流到地线。
逆变器108的输出可具有多个相,诸如三个相A、B和C,如图1中示出的那样。相A、B和C中的各个可彼此分开大约120˚,并且可将它们提供到负载112。在这个示例实施例中,为了说明,将负载示为Y形构造,但负载可为任何已知构造,包括三角形构造。
逆变器108可进一步包括逆变器控制器110或逆变器调整器,以产生用于逆变器108的运行以及控制逆变器108的输出的控制信号。逆变器控制器110能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电压或电流传感器114、116、118、120和122的测量信号,以及基于来自传感器114、116、118、120和122的测量信号,提供逆变器控制信号。传感器114和122可提供在逆变器108的输入处测得的DC电压、DC反馈电压(VdcFbk)。对于三个相A、B和C中的各个,传感器116、118和120中的各个可进一步提供在逆变器108的输出处测得的AC线路反馈电流(L_IFbk)、AC电流、AC电压、电压反馈(VFbk)以及第二AC电流、反馈电流(IFbk)。换句话说,传感器116可测量对应于相A的信号L_IFbk_A、VFbk_A、IFbk_A,以及将信号L_IFbk_A、VFbk_A、IFbk_A提供给逆变器控制器110,以便至少部分地基于这些信号来产生逆变器108控制信号。类似地,传感器118可测量对应于相B的信号L_IFbk_B、VFbk_B、IFbk_B,以及将信号L_IFbk_B、VFbk_B、IFbk_B提供给逆变器控制器110。最后,传感器120可测量对应于相C的信号L_IFbk_C、VFbk_C、IFbk_C,以及将信号L_IFbk_C、VFbk_C、IFbk_C提供给逆变器控制器110。在某些实施例在中,可基于一个或多个测量中的其它测量来估计前述测量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将功率源示为风力发电机组102,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功率源可为任何DC功率源,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电解电池,或者它们的组合。作为另外的实施例,功率源能是诸如来自风力水力收集源或太阳热(太阳能集中器)源的经整流的非DC功率源。额外的功率源能包括经整流的涡轮发电机输出,其中,使用任何多种已知的方法来驱动涡轮,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燃烧矿物燃料和其它烃、核能、水电或它们的组合。
DC输入滤波器104能包括感应器Ldc和电容器Cdc。DC输入滤波器104的一个目的能是防止具有升压转换器106的斩波频率的电流流到功率源102,以及从而中断功率源102的运行。感应器Ldc和电容器Cdc可在大小上合适地设置成过滤掉升压转换器106的斩波频率。DC输入滤波器104也可由示出的LC配置之外的任何已知的备选配置实现。
DC升压转换器106的一个目的可为升高DC电压。换句话说,DC升压转换器106可以某些DC输入电压接收功率,以及以大于DC输入电压的电压输出的功率。DC升压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可选择为特定电平,以输入到逆变器108,以进一步从逆变器108提供特定输出。
电容器C1和C2的一个目的可为在将信号提供给逆变器108之前,在DC升压转换器106的输出处过滤掉任何高频分量。将具有升高的电压的DC功率提供给逆变器108,并且逆变器108在其输出处将DC功率转换成AC功率。
现在参照图2,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来运行的示例三级逆变器108能设有正电压(V+)、负电压(V-)和DC中间电压连接(0)。通过电容器C1和C2和二极管D1,能将逆变器108的输入电压V+和V-提供给对应于输出功率的三个相A、B和C的三个电桥S1、S2和S3,以控制通过相脚S1、S2和S3的电流流。可存在分别设置在相脚S1、S2和S3中的各个的输出处的感应器L1、L2和L3,以便平滑和除去逆变器108的输出的噪声。相脚S1、S2和S3中的各个可具有多个晶体管Q,诸如绝缘栅双级晶体管(IGBT)和二极管D。在运行期间,可将如由逆变器控制器110产生的控制信号提供给晶体管Q的栅极,以选择性地使得通过逆变器108的各个电桥S1、S2和S3的各种电流路径成为可能。
在一方面,提供给逆变器108的控制信号可以特定序列打开和关闭逆变器108的各个相脚S1、S2和S3内的各种晶体管,使得在逆变器104的各个相A、B和C处的输出可从大约V+至0至V-至0转变,并且重复地遵照同一序列。在另一方面,相A、B和C中的各个可以按大约V+至0至V-至0的同一序列转变,但可在时间上相对于彼此相移大约120˚。在又一方面,三个相A、B和C中的各个的输出频率可为基本相同的。
为了运行三相和三级逆变器108,以对三个输出相A、B和C中的各个提供期望的幅度、频率和相对相位,逆变器控制器110可将合适的控制信号提供给逆变器108。大体上,与在类似的条件下运行的二级逆变器相比,三级逆变器108能提供由于开关晶体管Q而引起的减小的开关损失或减小的失真中的至少一个。但是,提供给三级逆变器108的控制信号能比提供给二级逆变器的控制信号更复杂。因此,产生用于三级逆变器108的控制信号比产生用于二级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可需要更多控制工作。
逆变器控制器110可接收例如逆变器108的各个输出相的一个或多个测量信号,并且对该一个或多个测量信号应用数学算法,以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在一方面,逆变器控制器110可在一个信号周期上对传感器116、118和120测得的测量信号之一进行积分,以及基于测量信号在一个周期上的值而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
现在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逆变器控制器110。在一方面,逆变器控制器110能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按时间序列接收来自传感器114、116、118、120和122的电压和电流测量,以及操纵测量结果来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逆变器控制信号可为用以调节固态开关(诸如逆变器108内的IGBT)的信号。这样的信号可进一步是用于选通逆变器108内的相脚S1、S2和S3的脉宽调制(PWM)信号。产生的信号可进一步使逆变器108基于如本文描述的那样由逆变器控制器110提供的控制信号来提供三级输出。为了清楚和简洁,将通过考虑来自逆变器输出108的多个相A、B、C中的一个相的测量信号来描述逆变器控制器110的运行。换句话说,提供给逆变器控制器110的反馈信号一般称为L_IFbk、VFbk、IFbk,示出逆变器控制器110的运行。应当注意,对于多相逆变器108,对应于各个相A、B和C的反馈信号能提供给逆变器控制器110,并且可针对功率系统100的相A、B和C中的各个来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
VFbk和IFbk分别能提供给解调器框130和132,以在旋转参考系中提供两个测量VFbk和IFbk的分解信号。在一方面,解调器130和132可接收来自锁相回路(PLL)134的角信息,以产生正交信号,以产生输入信号VFbk和IFbk的正交分解。VFbk测量可分解成两个正交信号VxFbk和VyFbk,并且IFbk测量可分解成两个正交信号IxFbk和IyFbk
信号VxFbk和VyFbk能提供给幅度计算框136,以确定VFbk的幅度作为VregFbk。另外,VxFbk、VyFbk、IxFbk和IyFbk能提供给VAR计算框128,以确定电流和电压叉积作为信号VARFbk。信号VyFbk还提供给PLL 134,以产生由解调器130和132、以及解调器142和旋转器(rotator)154使用的角信息。
可从提供给逆变器控制器110的DC基准电压VdcRef减去测量VdcFbk,并且差能提供给DC电压调整器140。测量L_IFbk提供给解调器142。解调器142与解调器130和132类似地运行,其中,输入测量L_IFbk能分解成两个正交信号L_IxFbk 和L_IyFbk。从DC电压调整器140的输出减去L_IxFbk信号,并且差能提供给电流调整器144,电流调整器144产生命令信号L_VxCmd。电流调整器144能是已知调整器类型中的任何一个,包括(但不限于)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积分微分(PID)或者它们的组合。在一方面,L_VxCmd可为净电流调整器144输出或所有分量输出的总和。
继续图3,可提供标称电压电流无功(VAR)基准信号。可从例如公用事业公司提供标称VAR基准信号,以控制由功率系统100提供的无功功率的量。标称VAR基准可与来自反馈回路的信号加总,以产生命令信号VARCmd。可从VARCmd信号减去VARFbk信号,并且提供给VAR调整器146,以提供另一个命令信号VregCmd。VAR调整器146能调整功率系统100提供多少无功功率。可从VregCmd信号减去VregFbk信号,并且提供给AC电压调整器148。能从AC电压调整器的输出减去信号L_IyFbk,并且提供给电流调整器150。像电流调整器144一样,电流调整器150可为任何已知类型,并且可产生若干个分量信号,诸如积分信号或微分信号。电流调整器150的分量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与DC电压调整器140的输出、标称反应器电感和标称电网频率的乘积以及AC电压调整器148的输出和标称反应器电阻的乘积加总,以产生命令信号L_VyCmd。如这里论述的那样使用调整器输出与乘积信号可被称为调整器前馈。
旋转参考系中的命令信号L_VyCmd 和L_VxCmd可提供给旋转器152,以产生结合了L_VyCmd 和L_VxCmd两者的信号,以在非旋转参考系中产生命令信号UCmd。然后命令信号UCmd能提供给调制器154,以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在调制器154的输出处的逆变器控制信号能是例如用于选通逆变器108的电桥的脉宽调制(PWM)信号。
在一方面,命令信号UCmd取决于电流调整器144和150的输出。电流调整器144和150可产生积分输出,该积分输出是确定逆变器控制信号UCmd的分量。电流调整器144和150的积分输出可为来自传感器114、116、118、120和122的输入测量信号在周期上进行积分的定积分。定积分能是电流的定积分,如图3中描绘的那样。能将电流作为通过在其两端具有时变电压的感应器的电流来进行测量。定积分另外能用来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
如果从电流调整器144和150输出的定积分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有变化,则逆变器控制器110可设法自然地补偿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的变化。但是,变化可为用于用电流调整器144和150中的一个或两者中的反馈信号L_IFbk来产生定积分的积分时间周期的调制的伪像。在一些方面,在二级逆变器中,逆变器控制器对于电压在时间周期里的这种不精确积分可更稳定可靠。但是,在三级逆变器108中,逆变器控制器110以及特别是调制器154可通过提高从调制器154输出的逆变器控制信号复杂性,来设法补偿来自调整器144和150的定积分输出的变化。提高逆变器的信号复杂性(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较高频率的分量)可大体提高三级逆变器108的IGBT Q中的失真。备选地,由于重复地修改逆变器控制信号UCmd,调制器154可过度补偿定积分中的这样的变化,这可导致逆变器108的整体功率输出失真。
实际上,可比较在电流调整器144和150中产生的定积分与基准信号,诸如基准电流信号。可计算误差水平可作为定积分和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异。例如,如果确定了电流测量信号的定积分,并且能将误差水平确定为定积分和电流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异。则能比较误差水平与预定阈值,以确定是否应当修改逆变器控制信号。在一方面,如果计算误差信号超过预定阈值,则可修改逆变器控制信号。可在逆变器控制器110的调制器154内配置预定阈值。在一方面,预定阈值可为定积分在测量信号的若干个周期里的平均数。在一些情况下,预定阈值可为零。可在调制器154处基于误差水平来修改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换句话说,可在逆变器控制器110处确定一个或多个测量信号(诸如任何多个VAR电流或电压反馈信号)在信号的周期里的定积分。一个或多个定积分可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有变化,这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由于测量信号的积分时间不完全对应于信号周期的开始和结束。三级逆变器能对积分周期相对于对应的反馈测量信号的这种微小的相位失配或频率失配更敏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能部分地对应于上面描述的相位失配或频率失配来确定误差水平。换句话说,误差水平可为可预测的,因此,误差水平可用来减少信号中的失真。能至少部分地基于误差水平和对误差水平的预测来修改由逆变器控制器110产生的控制信号。对控制信号的修改能包括改变控制信号的幅度、相对相位或频率。
虽然以产生电流信号的各种数学运算(诸如电流测量信号的定积分)的电流调整器144和150来描述逆变器控制器110,但备选地,电流调整器144和150能用对其提供有反馈电压的电压调整器代替。
应当再次注意,在多相功率系统100中,逆变器控制器110可接收功率系统100的各个相的测量,以及对功率系统100的各个相提供控制信号。例如,在三相功率系统中,逆变器控制器110可接收对应于功率系统的相A、B和C中的各个的DC电压VdcFbk,以及第一AC电流L_IFbk_A和L_IFbk_C和L_IFbk_C,AC电压VFbk_A、VFbk_B和VFbk_C,以及第二AC电流IFbk_A、IFbk_B和IFbk_C测量。逆变器控制器110可进一步产生对应于各个相的中间信号,以及对功率系统的各个相UCmd_A、UCmd_B和UCmd_C提供控制信号。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对逆变器108的各个相提供如图3中描绘的那样的逆变器控制器110。换句话说,如果逆变器108提供三相功率,其中各个相具有120˚的相对相位,则可存在如图3中描绘的那样的三个单独的逆变器控制器110,每一个控制逆变器108输出的各个相A、B和C。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中描绘的那样的逆变器控制器110可仅使用单个AC电流测量以及DC电压测量和AC电压测量来产生逆变器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估计而非测量第二AC电流信号。
还应当注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可用各种方式修改逆变器控制器110的电路拓扑结构。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可消除一个或多个电路构件,或者用等效或几乎等效的电路元件代替一个或多个电路构件。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其它电路元件添加到逆变器控制器110中,或者在逆变器控制器110中可存在其它电路元件。
现在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产生的示例逆变器控制信号172能包括用于相A至N的逆变器控制信号174、相B至N的逆变器控制信号176和相C至N的逆变器控制信号178。指示逆变器控制信号的频率的基准信号170被覆盖,以显示调制周期T。三个控制信号174、176和178能具有用于控制三级逆变器108的三个幅度水平。更特别地,各个控制信号能具有介于时间0和t1之间的第一幅度、介于时间t1和t2之间的第二幅度,以及介于时间t2和t3之间的第三幅度。在时间t3和t4之间,时间t1和t2之间的幅度可重复。因此,能看到用于三级逆变器108的控制信号172、174和176内的一些幅度水平可具有大于整体控制信号172、174和176的频率的频率。在某些实施例中,特定水平的频率可两倍于该信号的频率。
现在参照图5,公开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对逆变器提供控制信号的示例方法200。在框202处,接收至少一个电流测量。如参照图3论述的那样,电流测量可由逆变器控制器110接收。在框204处,计算至少一个电流测量的定积分。如参照图3论述的那样,能在诸如电流调整器框144和150中计算定积分。接下来,在框206处,部分地基于该定积分来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由调制器154产生。在208处,可接收基准电流信号。在一方面,基准电流信号可来自较高水平的控制回路。在另一方面,基准电流信号可根据至少一个电流测量(例如在至少一个电流测量的不止一个时钟周期里)的数学运算来产生。在框210处,可部分地基于定积分和基准电流信号来预测误差水平。在框212处,可至少部分地基于确定的误差水平来修改控制信号。在框214处,控制信号可提供给逆变器。因此,框210、212和214的组合能使得将具有小于预定阈值的误差水平的控制信号提供给三级逆变器108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对逆变器108的控制是基于利用反馈信号的定积分而产生的控制信号的。
应当注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可用各种方式修改方法200。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可消除方法200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或者不按顺序执行方法200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可对方法200添加其它操作。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最实际的各种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但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本实用新型意于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虽然在本文中采用具体术语,但仅在一般性和描述性的意义上使用它们,而不是为了限制。
本书面描述使用示例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包括最佳模式,并且还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实行任何结合的方法。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的可取得专利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示例。如果这样的其它示例具有不异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的结构要素,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无实质性差异的等效结构要素,则它们意于处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可再生功率源的逆变器控制器,包括:
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测量信号和基准信号的输入;以及,
用于提供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输出,
其中,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定积分,并且基于所述定积分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并且部分地基于根据所述定积分和所述基准信号所确定的误差水平来修改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控制器,其中,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所述定积分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电流测量信号的时钟周期上对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进行积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控制器,所述逆变器控制器进一步包括提供用于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所述定积分的调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控制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是脉宽调制(PWM)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控制器,其中,所述确定误差水平包括计算所述定积分和所述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控制器,其中,修改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i)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幅度;(ii)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频率;或(iii)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相对于时钟信号的相位。
7.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功率源;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功率源的功率输入和输出功率输出的逆变器;以及,
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的逆变器控制器,其包括:
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测量信号和基准信号的输入;以及,
用于将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提供给所述逆变器的输出,
其中,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定积分,并且基于所述定积分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并且部分地基于根据所述定积分和所述基准电流信号所确定的误差水平来修改所述至少一个电流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中,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所述定积分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时钟周期上对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进行积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所述风力发电系统进一步包括提供用于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所述定积分的调整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是脉宽调制(PWM)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中,所述确定误差水平包括计算所述定积分和所述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异。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中,修改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i)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幅度;(ii)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频率;或(iii)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相对于时钟信号的相位。
CN2013200020966U 2012-01-06 2013-01-05 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269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45343 2012-01-06
US13/345,343 US9036380B2 (en) 2012-01-06 2012-01-06 Multi-level inverter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a wind generation power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26911U true CN203326911U (zh) 2013-12-04

Family

ID=4766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0209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26911U (zh) 2012-01-06 2013-01-05 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36380B2 (zh)
EP (1) EP2613433A1 (zh)
CN (1) CN20332691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0523A2 (en) * 2010-03-31 2011-10-06 Vestas Wind Systems A/S Method of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wind turbine, wind turbin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processing system
KR101822280B1 (ko) * 2016-05-04 2018-01-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저전압 직류 변환기의 출력전압 센싱 오차 보정 방법
US10097109B1 (en) * 2017-07-19 2018-10-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Three-level voltage bus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5174A (en) 1991-10-18 1993-10-19 Allied-Signal Inc. Regulated bi-directional DC-to-DC voltage converter which maintains a continuous input current during step-up conversion
AU5503194A (en) 1993-02-22 1994-08-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ngle phase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system and method
EP2122821A1 (en) * 2007-02-26 2009-11-25 Newcastle Innovation Limited Integrated wind turbine controller and inverter
US20100315091A1 (en) 2009-06-12 2010-12-16 Heimo Hartlieb Detecting a Short Circuit in an Inductive Load Current Path
US9369035B2 (en) 2011-02-10 2016-06-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9843191B2 (en) * 2011-09-28 2017-12-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 converter for executing anti-islanding procedures upon detecting an islanding cond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3433A1 (en) 2013-07-10
US9036380B2 (en) 2015-05-19
US20130176762A1 (en) 201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oh et al. Autonomous control of interlinking converter with energy storage in hybrid AC–DC microgrid
Zhang et al. Nonlinear direct control for three-level NPC back-to-back converter PMSG wind turbine systems: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with FPGA
CN106230257B (zh) 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反馈线性化反步滑模控制方法
Wang et al. Fault ride-through enhancement for grid-tied PV systems with robust control
Hadjidemetriou et al. A new hybrid PLL for interconnecting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to the grid
US20140192567A1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inverters and electrical inverters and systems using the same
CN103296693A (zh) 用于控制并网转换器的方法和设备
Görbe et al. Reduction of power losses with smart grids fueled with renewable sources and applying EV batteries
CN103208815A (zh)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的d-q轴参数辨识方法
CN105006825A (zh) 一种高电能质量输出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86187A (zh) 一种基于降维观测的lcl并网逆变器阻尼控制方法
CN107154646A (zh) 基于微源最大输出功率的串联型微电网功率协调方法
CN105006839A (zh) 并网发电系统的弱电网网源荷阻抗模型分析方法
Dai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voltage support control under unbalanced grid faults and grid harmonic voltage disturbances
CN203326911U (zh) 逆变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Narang et al. Dynamic reserve power point tracking in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CN103280835B (zh) 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发电状态控制方法
Yu et al.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cascaded H-bridge converter controlled by proportional resonant
Liu Control design of a single-phase dc/ac inverter for PV applications
Barote et al. Software method for harmonic content evaluation of grid connected converters from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Nguyen et al. A simple and robust method for designing a multi-loop controller for three-phase VSI with an LCL-filter under uncertain system parameters
Mahdavi et al. Fuzzy chopper-based load emulator for AUT microgrid
CN104319758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局稳定的指数收敛控制方法
CN105406749A (zh) 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
Reznik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smart-inver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interconnection to the 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