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15841U -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15841U
CN203315841U CN2013204018518U CN201320401851U CN203315841U CN 203315841 U CN203315841 U CN 203315841U CN 2013204018518 U CN2013204018518 U CN 2013204018518U CN 201320401851 U CN201320401851 U CN 201320401851U CN 203315841 U CN203315841 U CN 203315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pipe
cylinder body
secondary filter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018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华
隋金君
黄金星
张小涛
包亮
王军
黄立宁
张平
崔秀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3204018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15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15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158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上箱体下端的敞口与下箱体上端的敞口对接,下箱体内设有二级滤网,二级滤网上的排污口通过排污弯管与第二排污管相连;排污控制组件中的内套管内设置有动阀芯、复位簧和压柱,动阀芯左端的密封垫堵住排污弯管的出口端;杠杆上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支耳上,杠杆上端部伸入动阀芯上的竖直孔中,杠杆下端部的右表面与排污驱动组合滑动接触;引压管的出口端接在缸体外壁的接头上,接头与活塞右侧的缸体内腔相通。本清污过滤装置巧妙地利用压力差来完成清污过程,并同时将污水过滤净化成干净水,以便提供给喷雾泵等,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整个清污过程为自动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也不需要电源驱动。

Description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常用于煤矿井下的清污过滤器,具体说,尤其涉及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该清污过滤器可为喷雾泵、喷雾装置等提供清洁水。
背景技术
传统的煤矿井下乳化液泵站、巷道喷雾防尘、采掘机械冷却、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等需要大量用水,但煤矿井下水的水质差、多含有大量的颗粒杂质。为了对水质进行清污、过滤和净化,目前一般在煤矿井下的进水管道上接有清污过滤器,目前使用的水质过滤器主要为需要人工操作的手动反冲洗过滤器,因反冲洗的时间无法精确设定,可能有的过滤器在没有反冲洗之前就以失效,所以反冲洗过滤器在井下使用效果很不理想,甚至根本起不了水质过滤的作用。
若水质过滤器失效,杂质进入设备供水管路将导致如下后果:
1、进入泵站将加大泵体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泵体损坏;
2、进入喷雾管路将堵塞喷头使喷雾装置失效;
3、进入液压机械将导致液压机构失效,严重情况还会影响煤矿生产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好的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1)和排污控制组件,其中上箱体(1)的外壁上接有两根管道,并分别为进水管(2)和第一排污管(3),该上箱体内腔的下部水平设有一级滤网(4);所述上箱体(1)下端的敞口与下箱体(5)上端的敞口对接固定,该下箱体内腔的上部设有二级滤网(6),且二级滤网上开设的排污口(6a)通过一根排污弯管(7)与第二排污管(8)相连;通过所述进水管(2)注入上箱体(1)内的污水由一级滤网(4)初步过滤,初步过滤后的杂质通过所述第一排污管(3)排出,初步过滤后的水流向所述下箱体(5)上部,并被二级滤网(6)二次过滤,这次过滤后的杂质通过所述第二排污管(8)排出,而二次过滤后得到的清洁水通过所述下箱体(5)左侧壁下部的出水管(9)排出;
所述排污控制组件包括内套管(10)和杠杆(16),其中内套管(10)呈水平设置,该内套管的左端口与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对接固定,而所述第二排污管(8)的进口端固定在内套管(10)侧壁左部的安装孔中;所述内套管(10)内从左往右依次同轴设置有动阀芯(11)、复位簧(12)和压柱(13),其中动阀芯(11)左端的密封垫堵住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该动阀芯与内套管(10)滑动配合;所述压柱(13)的右端面被水平顶杆(14)左端的伸出端顶住,该水平顶杆右部同轴固定在连接套(15)内,该连接套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连接套(15)右端与所述下箱体(5)的右侧壁固定;
所述杠杆(16)上部通过销轴(17)铰接在支耳(18)上,该支耳竖直固定在所述内套管(10)外壁的下部,且杠杆(16)可绕所述铰接点左右摆动,杠杆(16)的上端部伸入所述动阀芯(11)上的竖直孔中,而杠杆(16)下端部的右表面与排污驱动组合滑动接触;
所述排污驱动组合包括缸体(19)和引压管(20),其中缸体(19)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并相互平行,且固设在所述下箱体(5)内腔的右下端,该缸体(19)内腔的左部与下箱体(5)内腔的下部相通,且缸体(19)的右端闭合;所述缸体(19)内以滑动配合方式装有一个活塞(21),该活塞的左端部为杆状部(21a),且杆状部(21a)的左端与所述杠杆(16)下端部的右表面滑动接触;
所述引压管(20)的出口端接在缸体(19)外壁右部的接头上,该接头与所述活塞(21)右侧的缸体(19)内腔相通;所述引压管(20)的进口端通过上箱体(1)侧壁上的过水孔与T字型的取压通道(2a)水平段相通,该取压通道的竖直段贯穿所述进水管(2)的内外壁,且竖直段的下部装有过滤筛网(22),该过滤筛网被柱塞(23)压紧,而柱塞(23)螺纹连接在所述取压通道(2a)的竖直段上部,且柱塞(23)上开有与取压通道(2a)水平段相通的过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所述活塞(21)受到的向左推力对应所述进水管(2)处的压力,而活塞(21)受到的向右推力对应所述下箱体(5)下部的压力,也就是所述二级滤网(6)网后侧的压力。本装置工作时,杂质会在堵塞住二级滤网(6)的网孔,从而使二级滤网(6)的网前和网后侧之间存在压力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塞(21)受到的向左推力永远大于其所受到的向右推动。
本实用新型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二级滤网(6)网前和网后侧的压力差,当压力差到达0.1MPa时,作用于活塞(21)左右端的推力差将达到设定的70牛顿,从而使活塞(21)在推力差的作用下克服自身摩擦阻力及水压张力将向左移动,进而推动所述杠杆(16)的下端左移,从而带动杠杆(16)的上端及动阀芯(11)右移,最终将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打开,进而使二级滤网(6)网前的杂质通过排污弯管(7)和所述第二排污管(8)排到下箱体(5)外。
随着排污的不断进行,二级滤网(6)网前和网后侧的压力差逐渐缩小,原来粘接到二级滤网(6)上的杂质会自动脱落,并自行排到下箱体(5)外,最终使二级滤网(6)网前和网后侧的压力差趋为零,此时动阀芯(11)在复位簧(12)的作用下左移复位,最终将上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堵住,从而完成一次自动清污过程。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将反复、自动地被打开或堵住,从而实现自动清污,且最终得到的干净水能够提供给喷雾泵、喷雾系统等,以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且整个清污、净化过程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更不需要任何电源驱动,这样就能保证本装置在煤矿井下自身的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本清污过滤装置巧妙地利用压力差来完成清污过程,并同时将污水过滤净化成干净水,以便提供给喷雾泵、喷雾装置等,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且整个清污过程为自动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也不需要任何电源驱动,这样就能保证本装置在煤矿井下自身的运行安全,因此本清污过滤装置可靠性好,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清污过滤装置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滤网(4)和二级滤网(6)的数目均为一层,其中一级滤网(4)为平面结构;所述二级滤网(6)为开口朝上的喇叭状结构,该二级滤网下端的中心部位开有一个所述排污口(6a),且二级滤网(6)上部位于水平顶板(24)上的安装过孔中,该二级滤网上端的外翻边通过螺钉与水平顶板(24)固定,而水平顶板(24)固设在所述下箱体(5)内腔的上端。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级滤网(4)能很好地起到初步过滤作用,而二级滤网(6)的喇叭状结构设计能够对大量的污水进行过滤、净化,从而大幅地提高本装置的过滤净化能力。当然,所述一级滤网(4)和二级滤网(6)的数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增加,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具体数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污弯管(7)由竖直段和水平段连接而成,其中竖直段上端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污口(6a)相接,水平段的右端为出口端,且水平段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采用结构设计,可以使杂质顺畅地通过排污弯管(7)流到所述第二排污管(8)处,进而排到所述下箱体(5)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平顶杆(14)与压柱(13)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该水平顶杆的左端面为凸出的半球面,且水平顶杆(14)右部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套(15)内,该连接套的右部固定在所述下箱体(5)右侧壁上的安装孔中。
采用以上结构,所述水平顶杆(14)与压柱(13)之间的接触面大,传力可靠。另外,所述水平顶杆(14)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连接套(15)相连,这样就可方便地调整水平顶杆(14)的伸出端长度,进而调整所述动阀芯(11)被顶紧的松紧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缸体(19)上方设有一个7字型的限位板(25),该限位板竖直段的下端与缸体(19)的外壁焊接固定;所述限位板(25)的水平段上开有条形限位孔(25a),该条形限位孔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缸体(19)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并相互平行,且所述杠杆(16)的下部穿设在该条形限位孔(25a)中。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通过条形限位孔(25a)对杠杆(16)进行限位,并控制杠杆(16)左右摆动的幅度。
作为优化设计,所述活塞(21)的杆状部(21a)上以滑动配合方式套装有一个导向套(26),该导向套的左端与端盖(27)的右表面固定,且端盖(27)固定在所述缸体(19)的左端口处,且端盖(27)上开有过孔。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对活塞(21)进行导向,防止活塞(21)左右移动时发生卡滞,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有益效果:本清污过滤装置巧妙地利用压力差来完成清污过程,并同时将污水过滤净化成干净水,以便提供给喷雾泵、喷雾装置等,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且整个清污过程为自动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也不需要任何电源驱动,这样就能保证本装置在煤矿井下自身的运行安全,因此本清污过滤装置可靠性好,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清污过滤装置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说明书中,各部件在各附图所对应的件号如下:
上箱体1、进水管2、第一排污管3、一级滤网4、下箱体5、
二级滤网6、排污弯管7、第二排污管8、出水管9、内套管10、
动阀芯11、复位簧12、压柱13、水平顶杆14、连接套15、
杠杆16、销轴17、支耳18、缸体19、引压管20、
活塞21、过滤筛网22、柱塞23、水平顶板24、限位板25、
导向套26和端盖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5所示,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主要由上箱体1、进水管2、第一排污管3、一级滤网4、下箱体5、二级滤网6、排污弯管7、第二排污管8、出水管9和排污控制组件等构成。其中,所述上箱体1的下端敞口,其余部位闭合,且上箱体1的外壁上水平接有两根管道,并分别为所述进水管2和第一排污管3,其中进水管2位于第一排污管3的右侧,而第一排污管3的出口端接有一个排污阀(图中未画出),使用时可通过打开该排污阀将所述一级滤网4初步过滤后的杂质排到第一排污管3。
所述上箱体1内腔的下部水平设有一层一级滤网4,该一级滤网4为外购件,并为平面结构,且一级滤网4与上箱体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上箱体1下端的敞口与下箱体5上端的敞口对接固定,且下箱体5内腔的上端固设有一块水平顶板24,该水平顶板24上开有一个用于安装所述二级滤网6的安装过孔。
并且,所述下箱体5内腔的上部设有一层二级滤网6,且二级滤网上开设的排污口6a通过一根排污弯管7与第二排污管8相连。作为优选,所述二级滤网6为外购件,其网孔的尺寸小于所述一级滤网4网孔的尺寸,且二级滤网6为开口朝上的喇叭状结构,该二级滤网6下端的中心部位开有一个所述排污口6a。并且,上述二级滤网6上部位于水平顶板24上的所述安装过孔中,该二级滤网6上端的外翻边通过螺钉与水平顶板24固定。
如图1至5所示,通过所述进水管2注入上箱体1内的污水由一级滤网4初步过滤,初步过滤的目的是过滤掉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被过滤掉的颗粒较大的杂质通过所述第一排污管3排到上箱体1外,初步过滤后的水流向所述下箱体5的上部。同时,流入所述下箱体5上部的污水被二级滤网6二次过滤,二次过滤的目的是过滤掉污水中颗粒较小的杂质,这次过滤后的颗粒较小的杂质通过所述第二排污管8排出,而二次过滤后最终得到的清洁水通过出水管9排到所述下箱体5外,而出水管9的出口端水平穿过下箱体5左侧壁下部的过孔后,伸到下箱体5外。
所述排污控制组件主要由内套管10、动阀芯11、复位簧12、压柱13、水平顶杆14、连接套15、杠杆16、销轴17、支耳18和排污驱动组合构成。其中,所述内套管10呈水平设置,该内套管10的右端口悬空,内套管10的左端口与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对接固定,而所述第二排污管8的进口端固定在内套管10侧壁左部的安装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排污弯管7由竖直段和水平段连接而成,其中排污弯管7的竖直段上端为进口端,其水平段的右端为出口端,且进口端与所述排污口6a相接,且水平段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从图1至5可看出,所述内套管10内从左往右依次同轴设置有动阀芯11、复位簧12和压柱13,即动阀芯11、复位簧12和压柱13的轴心线与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所述动阀芯11左端的密封垫堵住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该动阀芯11与内套管10滑动配合,且动阀芯11的外圆柱面与内套管10的内壁之间采用动密封方式密封。
所述压柱13的右端面被水平顶杆14左端的伸出端顶住,该水平顶杆14的右部同轴固定在连接套15内,该连接套15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连接套15右端与所述下箱体5的右侧壁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顶杆14与压柱13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该水平顶杆14的左端面为凸出的半球面。并且,所述水平顶杆14的右部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套15内,该连接套15的右部固定在所述下箱体5右侧壁上的安装孔中,这样就能方便快捷地调整水平顶杆14伸出端的长度,从而起到调节松紧的作用。
从图1至5可看出,所述杠杆16的上部通过销轴17铰接在支耳18上,该支耳18竖直焊接固定在所述内套管10外壁的下部,且杠杆16可绕与所述支耳18的铰接点左右摆动。同时,所述杠杆16的上端部伸入动阀芯11上的竖直孔中,而杠杆16下端部的右表面与排污驱动组合滑动接触,这样就能通过杠杆16的左右摆动来带动所述动阀芯11左右移动,从而堵住或打开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
所述排污驱动组合主要由缸体19、引压管20、活塞21、过滤筛网22和柱塞23等构成。其中,所述缸体19的轴心线与上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并相互平行,且缸体19固设在所述下箱体5内腔的右下端。所述缸体19内腔的左部与下箱体5内腔的下部相通,且缸体19的右端闭合。
所述缸体19内以滑动配合方式装有一个活塞21,该活塞21的右部为圆柱部,其左部为杆状部21a,这两部分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缸体19的杆状部21a左端与杠杆16下端部的右表面滑动接触,而缸体19圆柱部的外圆柱面与缸体19的内壁之间采用动密封方式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21的杆状部21a上以滑动配合方式套装有一个导向套26,该导向套26的左端与端盖27的右表面固定。并且,所述端盖27固定在缸体19的左端口处,该端盖27的中心处开有一个供所述活塞21的杆状部21a穿过的过孔。并且,在所述端盖27上开有多个过孔,所述下箱体5内腔的下部通过该过孔与所述缸体19内腔的左部相通,进而通过进入缸体19内腔左部的水对活塞21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
另外,所述缸体19上方设有一个7字型的限位板25,该限位板25竖直段的下端与缸体19的外壁焊接固定。所述限位板25的水平段上开有条形限位孔25a,该条形限位孔25a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缸体19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并相互平行。并且,所述杠杆16的下部穿设在该条形限位孔25a中,这样就能通过条形限位孔25a对杠杆16进行限位。
从图1至5还可看出,所述引压管20的出口端接在缸体19外壁右部的接头上,该接头与所述活塞21右侧的缸体19内腔相通。所述引压管20的进口端通过上箱体1侧壁上的过水孔与T字型的取压通道2a水平段相通,该取压通道2a开在所述进水管2上,且取压通道2a的竖直段贯穿所述进水管2的内壁和外壁。另外,为了保证压力相对稳定,所述取压通道2a的竖直段位于进水管2的出口端右侧。
所述取压通道2a的竖直段下部装有一层过滤筛网22,该过滤筛网22被柱塞23压紧。同时,所述柱塞23螺纹连接在取压通道2a的竖直段上部,且柱塞23上开有与取压通道2a水平段相通的过水孔。采用以上结构,这样本实用新型就能从所述进水管2处获取污水,并同时获取水压,获取的水压通过取压通道2a和引压管20传到所述活塞21右侧的缸体19内腔中,并对活塞21施加水平向左的推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活塞21受到的向左推力对应所述进水管2处的压力,而活塞21受到的向右推力对应所述下箱体5下部的压力,也就是所述二级滤网6网后侧的压力。本装置工作时,杂质会在堵塞住二级滤网6的网孔,从而使二级滤网6的网前和网后侧之间存在压力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塞21受到的向左推力永远大于其所受到的向右推动。
本实用新型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二级滤网6网前和网后侧的压力差,当压力差到达0.1MPa时,作用于活塞21左右端的推力差将达到设定的70牛顿,从而使活塞21在推力差的作用下克服自身摩擦阻力及水压张力将向左移动,进而推动所述杠杆16的下端左移,从而带动杠杆16的上端及动阀芯11右移,最终将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打开,进而使二级滤网6网前的杂质通过排污弯管7和所述第二排污管8排到下箱体5外。
随着排污的不断进行,二级滤网6网前和网后侧的压力差逐渐缩小,原来粘接到二级滤网6上的杂质会自动脱落,并自行排到下箱体5外,最终使二级滤网6网前和网后侧的压力差趋为零,此时动阀芯11在复位簧12的作用下左移复位,最终将上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堵住,从而完成一次自动清污过程。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将反复、自动地被打开或堵住,从而实现自动清污,且最终得到的干净水能够提供给喷雾泵、喷雾系统等,以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且整个清污、净化过程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更不需要任何电源驱动,这样就能保证本装置在煤矿井下自身的运行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1)和排污控制组件,其中上箱体(1)的外壁上接有两根管道,并分别为进水管(2)和第一排污管(3),该上箱体内腔的下部水平设有一级滤网(4);所述上箱体(1)下端的敞口与下箱体(5)上端的敞口对接固定,该下箱体内腔的上部设有二级滤网(6),且二级滤网上开设的排污口(6a)通过一根排污弯管(7)与第二排污管(8)相连;通过所述进水管(2)注入上箱体(1)内的污水由一级滤网(4)初步过滤,初步过滤后的杂质通过所述第一排污管(3)排出,初步过滤后的水流向所述下箱体(5)上部,并被二级滤网(6)二次过滤,这次过滤后的杂质通过所述第二排污管(8)排出,而二次过滤后得到的清洁水通过所述下箱体(5)左侧壁下部的出水管(9)排出;
所述排污控制组件包括内套管(10)和杠杆(16),其中内套管(10)呈水平设置,该内套管的左端口与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对接固定,而所述第二排污管(8)的进口端固定在内套管(10)侧壁左部的安装孔中;所述内套管(10)内从左往右依次同轴设置有动阀芯(11)、复位簧(12)和压柱(13),其中动阀芯(11)左端的密封垫堵住所述排污弯管(7)的出口端,该动阀芯与内套管(10)滑动配合;所述压柱(13)的右端面被水平顶杆(14)左端的伸出端顶住,该水平顶杆右部同轴固定在连接套(15)内,该连接套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连接套(15)右端与所述下箱体(5)的右侧壁固定;
所述杠杆(16)上部通过销轴(17)铰接在支耳(18)上,该支耳竖直固定在所述内套管(10)外壁的下部,且杠杆(16)可绕所述铰接点左右摆动,杠杆(16)的上端部伸入所述动阀芯(11)上的竖直孔中,而杠杆(16)下端部的右表面与排污驱动组合滑动接触;
所述排污驱动组合包括缸体(19)和引压管(20),其中缸体(19)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并相互平行,且固设在所述下箱体(5)内腔的右下端,该缸体(19)内腔的左部与下箱体(5)内腔的下部相通,且缸体(19)的右端闭合;所述缸体(19)内以滑动配合方式装有一个活塞(21),该活塞的左端部为杆状部(21a),且杆状部(21a)的左端与所述杠杆(16)下端部的右表面相滑动接触;
所述引压管(20)的出口端接在缸体(19)外壁右部的接头上,该接头与所述活塞(21)右侧的缸体(19)内腔相通;所述引压管(20)的进口端通过上箱体(1)侧壁上的过水孔与T字型的取压通道(2a)水平段相通,该取压通道的竖直段贯穿所述进水管(2)的内外壁,且竖直段的下部装有过滤筛网(22),该过滤筛网被柱塞(23)压紧,而柱塞(23)螺纹连接在所述取压通道(2a)的竖直段上部,且柱塞(23)上开有与取压通道(2a)水平段相通的过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滤网(4)和二级滤网(6)的数目均为一层,其中一级滤网(4)为平面结构;所述二级滤网(6)为开口朝上的喇叭状结构,该二级滤网下端的中心部位开有一个所述排污口(6a),且二级滤网(6)上部位于水平顶板(24)上的安装过孔中,该二级滤网上端的外翻边通过螺钉与水平顶板(24)固定,而水平顶板(24)固设在所述下箱体(5)内腔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弯管(7)由竖直段和水平段连接而成,其中竖直段上端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污口(6a)相接,水平段的右端为出口端,且水平段的轴心线与所述内套管(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顶杆(14)与压柱(13)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该水平顶杆的左端面为凸出的半球面,且水平顶杆(14)右部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套(15)内,该连接套的右部固定在所述下箱体(5)右侧壁上的安装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9)上方设有一个7字型的限位板(25),该限位板竖直段的下端与缸体(19)的外壁焊接固定;所述限位板(25)的水平段上开有条形限位孔(25a),该条形限位孔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缸体(19)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并相互平行,且所述杠杆(16)的下部穿设在该条形限位孔(25a)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1)的杆状部(21a)上以滑动配合方式套装有一个导向套(26),该导向套的左端与端盖(27)的右表面固定,且端盖(27)固定在所述缸体(19)的左端口处,且端盖(27)上开有过孔。
CN2013204018518U 2013-07-08 2013-07-08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15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18518U CN203315841U (zh) 2013-07-08 2013-07-08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18518U CN203315841U (zh) 2013-07-08 2013-07-08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15841U true CN203315841U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5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0185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15841U (zh) 2013-07-08 2013-07-08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158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1668A (zh) * 2013-07-08 2013-09-18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1668A (zh) * 2013-07-08 2013-09-18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1668B (zh) 一种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CN104474771B (zh) 一种反冲洗水质过滤系统
CN109915356B (zh) 一种油田注水用高压柱塞泵撬装装置
CN203315841U (zh) 无电型压差式自动清污过滤器
CN202876494U (zh) 反冲洗式水质过滤器
CN203874899U (zh) 一种供水系统用y型过滤器
CN205252657U (zh) 一种钻井泵用低压泥浆过滤器
CN104014186A (zh) 反冲洗过滤系统
CN201632137U (zh) 一种双通互补反冲水质过滤器
CN207970571U (zh) 一种管道过滤器
CN203469600U (zh) 一种煤矿井下供水管路免拆洗过滤装置
CN203145914U (zh) 高压自动排砂装置
CN203525402U (zh) 反冲过滤器和管道水过滤装置
CN103623630A (zh) 全自动高压反冲洗过滤站
CN203750281U (zh) 反冲洗过滤系统
CN201304293Y (zh) 分体水杂质过滤器
CN101975040B (zh) 冲砂防溢防喷装置
CN202108536U (zh) 矿用细水喷雾降尘装置
CN207391037U (zh) 高速射流自清洗过滤装置
CN214232493U (zh) 一种带有除藻功能的给排水消防水箱
CN203627900U (zh) 一种泄水阀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充气水池控制箱
CN103230700B (zh) 井下高压水过滤器
CN203835309U (zh) 一种水平井带压钻塞捕屑装置
CN102251794B (zh) 矿用细水喷雾降尘装置
CN203591630U (zh) 全自动高压反冲洗过滤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CO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00039 Chongqing Jiulongpo Branch City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hina Co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400037 Chongqing Jiulongpo Branch City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