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3235U -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3235U
CN203303235U CN2013200726207U CN201320072620U CN203303235U CN 203303235 U CN203303235 U CN 203303235U CN 2013200726207 U CN2013200726207 U CN 2013200726207U CN 201320072620 U CN201320072620 U CN 201320072620U CN 203303235 U CN203303235 U CN 203303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ataract
elastica
instlated tubular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726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思泉
赵阳
李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3200726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03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3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32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出口端,所述容器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容器内的内容物从所述出口端挤压出的活塞;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两端敞口,其中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连接;和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设置在所述隔热管外封闭所述隔热管的另一端或者所述弹性膜为位于所述隔热管内的试管状,试管状的所述弹性膜的开口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连接,以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使所述弹性膜从所述隔热管的另一端膨出形成泡状物,其中,至少在所述弹性膜形成的泡状物的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所述装置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能够选择性地去除晶状体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后囊浑浊化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所述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去除晶状体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后囊浑浊化的发生。
背景技术
白内障摘除手术是眼科最普通的手术之一。白内障晶状体位于一个晶状体囊中,为了进入白内障晶状体,需要在眼的边缘开一个切口以便将一个手术器具伸入眼的前房。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需要进行一个撕囊的处理过程,即,用一个手术切割器具在晶状体前囊膜上制造一个孔作为从眼前房直接进入白内障晶状体的通道。接着,通过各种现有方法取出白内障晶状体,例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法等。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晶状体囊除了为了获得进入白内障晶状体的通道而切除的那部分外,晶状体囊基本上保持完整。在摘除了白内障晶状体后,通常需要向晶状体囊中移植人工晶状体,以模仿原始晶状体的折射功能。
虽然白内障晶状体摘除以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使大多数白内障患者显著受益,但是很多患者会在手术后五年内产生后囊浑浊化现象,即,后发性白内障(PCO)。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在儿童为100%,成人为30%~50%。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成因是白内障术后残留于前囊下或赤道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迁移至后囊,使视轴区的后囊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纤维化,从而影响视力。另外,晶状体上皮细胞还可发生纤维化,引起晶状体囊收缩。
眼科医生清楚这些由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引起的问题,一般会试图在人工晶体植入之前极其小心地去除所有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然而,尽管作了这些努力,通常也会有相当数量的上皮细胞留在晶状体囊的内表面上,这是因为上皮细胞难以辨认而且由于它们在晶状体囊的内表面上的位置的限制而经常难以触及。
目前,激光或手术后囊切开仍然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包括人工晶体损伤,术后眼压升高,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以及人工晶体脱位等。因此,研究如何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解决的根本。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很多防止后囊膜混浊发生的方法。例如,在人工晶体设计上进行了改良以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主要有:⑴改善人工晶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减轻后囊膜的纤维化反应,⑵人工晶体光学部边缘的直方边设计阻挡LEC向视轴方向迁移,但仍然不能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在这些方法中,有一类方法是通过各种器具向晶状体囊中灌注胰蛋白酶溶液从而杀伤晶状体囊内表面上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胰蛋白酶溶液可能会从事先对晶状体囊进行撕囊而形成的孔处溢出到房水或其他组织中,进而损伤眼内的其他组织。
固定化酶技术是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生物酶固定在一定区域内,并且保持生物酶的大部分活性,在保证酶的高效、专一、温和的催化特性的同时,克服了天然酶稳定性差、非定向催化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人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人发现,利用胰蛋白酶防止后囊膜混浊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胰蛋白酶的作用范围限制在晶状体囊内,并因此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既保证了胰蛋白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定向催化杀伤作用,又避免了胰蛋白酶对眼内其他组织的毒性伤害。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所述装置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能够选择性地去除晶状体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后囊浑浊化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包括:
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出口端,所述容器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容器内的内容物从所述出口端挤压出的活塞;
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两端敞口,其中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连接;和
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设置在所述隔热管外封闭所述隔热管的另一端或者所述弹性膜为位于所述隔热管内的试管状,试管状的所述弹性膜的开口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连接,以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使所述弹性膜从所述隔热管的另一端膨出形成泡状物,其中,至少在所述弹性膜形成的泡状物的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容器1和活塞6形成一种注射器结构。所述容器中的内容物可以为液体或气体。为了使胰蛋白酶更好地发挥活性,优选地,所述液体或气体的温度为30-40℃,优选37℃。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隔热管可为医用塑料材质,例如,在所述注射器是1mL注射器的情况下,所述隔热管的长为约6mm~7mm,厚度为约0.2mm~1mm,内径为约1.5mm~2.6mm,外径为约1.9mm~4.0mm。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隔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隔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可拆卸式连接。在固定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预先将液体或气体装入容器中;而在可拆卸式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在使用前使容器吸入液体或气体,再将隔热管的一端与容器的出口端连接在一起。同样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膜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或隔热管可以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泡状物为与所述晶状体囊的内壁相配合的椭球形,从而与晶状体囊的内壁充分贴合。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弹性膜可为,例如,橡胶、硅胶。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弹性膜的厚度可为0.04mm~0.07mm。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制备方便,优选地,可以在弹性膜的整个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胰蛋白酶可为固定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固定化的载体材料可以是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纤维素或其衍生物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物质,甚至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凝胶或硅胶。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弹性膜表面上固定的胰蛋白酶的单位活力平均为1635~2456U/g,优选为1786~2319U/g,最优选为2118U/g。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任何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将胰蛋白酶与载体结合从而制得固定化胰蛋白酶,所述方法例如为固定化酶方法。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任何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将所述固定化胰蛋白酶固定在所述弹性膜的表面上,所述方法例如为固定化酶方法。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有选择性的摧毁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残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避免损伤眼内的其它细胞和重要结构,防止后发障的发生。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在弹性膜膨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显示眼的晶状体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弹性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在弹性膜膨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而并不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制备实施例
胰蛋白酶(Sigma公司);硅胶(青岛市海洋化工厂);戊二醛(成都市华西生化制品厂);BSA(牛血清白蛋白,sigma公司);PBS(磷酸缓冲溶液,pH7.0)为实验室自行配制。
(1)取一烧杯,用五洁粉和双蒸水洗净,加入双蒸水,将硅胶弹性膜放入其中超声洗净5min*3,注意硅胶要全部沉至水底。
(2)取pH7的PBS(磷酸缓冲溶液),通过加KOH将pH值调成7.4。取50mg胰蛋白酶+1ml上述PBS(pH7.4)制成50mg/ml的酶溶液。
(3)取10mg BSA+990μl双蒸水制得1%BSA溶液。
(4)取20μl50%戊二醛溶液+980μl双蒸水制得1%戊二醛溶液。
(5)交联混合:依次混合200μl的步骤(2)制得的酶溶液、100μl的步骤(3)制得的1%BSA溶液、80μl的步骤(4)制得的1%戊二醛溶液,充分混匀。
(6)使用软毛刷子将上述步骤(5)制得的混合溶液涂至步骤(1)的硅胶弹性膜的外表面上,室温下自然晾干,可以涂三层,冰箱0~4°保存。
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由容器1、活塞6、隔热管2和弹性膜3组成,活塞6设置于容器1内,且容器1具有出口端11。其中,隔热管2两端敞口,隔热管2的一端与出口端11连接,弹性膜3设置在隔热管2上且封闭隔热管2的另一端,弹性膜3的材料为橡胶,活塞6与容器1组成可调节容积的一个封闭器具7,本实施例示出的封闭器具7构成注射器的结构。下压活塞6使可调节容积的封闭器具7的容积减少,弹性膜3自隔热管2的另一端呈椭球状膨出形成水泡31,即泡状物。
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过程中摧毁眼的晶状体囊中的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方法:参照图3和图4,将容器1内灌注37℃生理盐水,在向晶状体囊5中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前,将隔热管2的另一端伸入至晶状体囊5中,下压活塞6,使弹性膜3呈椭球状膨出形成水泡31,水泡31贴在晶状体囊5内表面,作用10秒钟,上提活塞6,拔出隔热管2。
实施例二
参照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由容器1、活塞6、隔热管2和试管状弹性膜4组成,活塞6设置于容器1内,且容器1具有出口端11。其中,隔热管2两端敞口,一端与出口端11连接,试管状弹性膜4位于隔热管2内,活塞6与容器1组成可调节容积的一个封闭器具7,试管状弹性膜4的材料为橡胶,试管状弹性膜4的一端为封闭盲端,另一端有开口端。试管状弹性膜4的开口端与容器1的出口端11连通,盲端位于隔热管2内。下压活塞6使可调节容积的封闭容器7的容积减少,试管状弹性膜4自隔热管2的另一端呈椭球状膨出形成气泡41,即泡状物。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管2没有与容器1的出口端11直接连接,而是隔热管2套在了弹性膜4的中下部,隔热管2是通过弹性膜4实现与容器1的出口端的连接。当然,将隔热管2套在整个弹性膜4外,并使隔热管2的一端直接连接在出口端11上也是可以的。
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过程中摧毁眼的晶状体囊中的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方法:将容器1内灌注37℃热空气,在向晶状体囊5中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前,将隔热管2的另一端伸入至晶状体囊5中,下压活塞6,试管状弹性膜4从隔热管的另一端呈椭球状膨出形成气泡41,气泡41贴在晶状体囊5内表面,作用10秒钟,上提活塞6,拔出隔热管2。
上面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了解释,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显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9)

1.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出口端,所述容器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容器内的内容物从所述出口端挤压出的活塞;
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两端敞口,其中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连接;和
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设置在所述隔热管外封闭所述隔热管的另一端或者所述弹性膜为位于所述隔热管内的试管状,试管状的所述弹性膜的开口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连接,以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使所述弹性膜从所述隔热管的另一端膨出形成泡状物,其中,至少在所述弹性膜形成的泡状物的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和所述活塞形成一种注射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中的内容物为液体或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隔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与所述容器的出口端或隔热管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状物为与晶状体囊的内壁相配合的椭球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选自橡胶或硅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的厚度可为0.04mm~0.07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膜的整个外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
CN2013200726207U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3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26207U CN203303235U (zh)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26207U CN203303235U (zh)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3235U true CN203303235U (zh) 2013-11-27

Family

ID=4960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7262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3235U (zh)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032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9705A (zh) * 2013-02-08 2013-05-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9705A (zh) * 2013-02-08 2013-05-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1676B2 (en) Light-adjustable hydrogel and bioanalogic intraocular lens
KESSLER Experiments in refilling the lens
EP2945569B1 (en) Bioanalogic intraocular lens
JP2013525028A5 (zh)
US20110029074A1 (en) Fixation of ophthalmic implants
JPS6145608B2 (zh)
WO2002043630A3 (en) A device for use in eye surgery
RU2006142861A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вязкоупругой композиции по новому назначению
AU2010292490A1 (en) Fixation of opthalmic implants
CN103156708A (zh) 襻上镶嵌有药物缓释微囊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造方法
US5022413A (en) Intralenticular cataract surgical procedure
CN203303235U (zh)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CN201782846U (zh) 人工角膜
CN100522162C (zh) 一种新的普拉洛芬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CA2738837C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oldable artificial vitreous body and mould thereof
CN203089455U (zh) 襻上镶嵌有药物缓释微囊的人工晶状体
CA2571884A1 (en) Hyaluronic acid in the enhancement of lens regeneration
CN201260732Y (zh) 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
CN110037853B (zh)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及其模具与制造方法
CN103099705A (zh)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装置
JP4344316B2 (ja) 眼手術に用いるキッ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11026779B2 (en) Intraocular len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ing the same
Yasar Lens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glaucoma in spherophakia: is it enough?
CN103099706B (zh)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Parel et al. Intraocular implants for the surgical correction of presbyop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