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0842U - 电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0842U
CN203300842U CN2013203247204U CN201320324720U CN203300842U CN 203300842 U CN203300842 U CN 203300842U CN 2013203247204 U CN2013203247204 U CN 2013203247204U CN 201320324720 U CN201320324720 U CN 201320324720U CN 203300842 U CN203300842 U CN 203300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electric connector
connector structure
terminals
j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247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家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247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00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0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08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转接件及排线,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连接部,多个端子组装于连接部,每个端子具有一接触部。转接件组装于绝缘本体上,转接件由一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的塑料本体及形成于塑料本体上的一电路图案所构成,该电路图案包含一搭接部以及一导接部,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接触于搭接部。排线设置于转接件上,排线具有多个接点,该些接点电性连接于导接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易占空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转变导电端子间距大小及节省使用空间的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速附加技术)连接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笔记型计算机、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等,其是一种创新的硬盘传输接口,它采用序列传输模式,可以让信号传输距离加长,并避免高速并行传输所造成的电子干扰现象,提供了计算机性能成长的空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性能及可靠性,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整体动态特性。
一般,应用于SATA的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前端设置有信号端口及与信号端口间隔设置的输电端口,于信号端口与输电端口内设有多个端子,二条独立排线的前端分别插置于绝缘本体后端的两插槽内并与组装于信号端口及输电端口的多个端子搭接,然后将盖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以将二条独立排线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如此即可完成SATA连接器的结构。
然而,此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前后两端的间距皆为相等,因此,排线的接点的间距就必须配合导电端子前后两端的间距,所以无法有效降低排线的宽度,如此容易导致占空间的问题。另外,此种连接器于制作上需要使用到二条独立排线,如此也容易造成占空间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再者,此种连接器的二条排线的另一端所搭接的线端连接器也要配合二条排线的接点设计而无法缩小横向空间,如此导致产品无法缩小化,实不符合现今市场轻薄短小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结构设计所使用到的排线必须要配合导电端子前后两端的间距大小,进而容易导致占空间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其他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一端子,组装于该第一连接部,每个该第一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转接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转接件由一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的塑料本体及形成于该塑料本体上的一电路图案所构成,该电路图案包含一搭接部以及一导接部,该第一端子的该接触部弹性接触于该搭接部;以及一排线,该排线设置于该转接件上,该排线具有多个接点,该些接点电性连接于该导接部。
可选地,该电路图案由多条导线所构成,该些导线于该搭接部形成多个搭接点,该些导线于该导接部形成多个导接点,该些搭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该些导接点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该电路图案由多条导线所构成,该些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电路图案的该些导线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该电路图案的该搭接部与该导接部位于不同平面上。
可选地,该些接点的数量小于该些第一端子的数量。
可选地,该电连接器结构更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与该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的一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二端子组装于该第二连接部,该电路图案由多条导线所构成,部份该些第一端子与部份该些第二端子共同电性连接于同一条该导线上。
可选地,该排线的该些接点与该导接部之间设有一异方向性导电胶带,该些接点藉由该异方向性导电胶带与该导接部形成电性连接。
可选地,该电连接器结构更包括:一保护层,覆盖于该排线的该些接点上。
可选地,该塑料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该基部突出延伸的至少一舌部,该搭接部设置于该舌部上,该绝缘本体设有连通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凹槽,该接触部延伸至该凹槽,该舌部插入该凹槽并使得该搭接部电性接触于该接触部。
可选地,该塑料本体包括一连接于该基部的延伸部,该导接部设置于该延伸部上,该延伸部与该舌部位于不同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结构,利用增设一转接件于导电端子与排线之间的设计,并使得转接件前后两端的接点的间距大小变得不相等,由于转接件后端接点的间距变小而使得连接的排线接点的间距也跟着变小,如此可以缩小排线的宽度,因此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容易导致占空间的问题,符合现今市场轻薄短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结构的部份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电连接器结构沿着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转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组件标号说明:
1       电连接器结构
2       绝缘本体
21      第一连接部
211     信号端口
22      第二连接部
221     输电端口
23      后表面
24      沟槽
25      凹槽
3       第一端子
31      对接部
32      固定部
33      接触部
4       第二端子
5       转接件
51      塑料本体
511     基部
512     舌部
513     延伸部
52      电路图案
521     搭接部
522     导接部
53      导线
6       排线
61      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此电连接器结构1包括一绝缘本体2、多个第一端子3、多个第二端子4、一转接件5及一排线6。
绝缘本体2具有一第一连接部21及与第一连接部21间隔设置的一第二连接部22,绝缘本体2的后端具有一后表面23,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皆设有多个沟槽24以连通绝缘本体2的前后两端及后表面23,第一连接部21前端设有一信号端口211,第二连接部22前端设有一输电端口221。
多个第一端子3组装于第一连接部21的该些沟槽24内,第一端子3具有一对接部31、一固定部32及一接触部33,其中,对接部3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绘示)连接,固定部32用以将第一端子3干涉固定于沟槽24内,接触部33突出于后表面23以供与转接件5电性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每个第一端子3都可以顺利电性接触到转接件5上的电路图案51,所以每个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33的长度形状设计都不会相同一致,以配合于电路图案51与第一端子3之间的相对位置,该些第一端子3依其功用包括有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多个第二端子4组装于第二连接部22的该些沟槽24内,且第二端子4的结构类似于第一端子3故不再赘述,该些第二端子4依其功用包括有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
转接件5面对绝缘本体2后端的后表面23而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此转接件5为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的塑料本体51及形成于塑料本体51上的电路图案52所构成,该电路图案52包含一搭接部521以及电性连通于搭接部521的一导接部522,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33直接弹性接触于搭接部521。排线6具有多个接点61且设置固定于转接件5上,该些接点61电性连接于导接部522。
在本实施例中,此电路图案52由平行排列的多条导线53所构成且直接面向于绝缘本体2的后表面23设置,该些平行排列导线5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绝缘本体2的后表面23的长度方向,因此多个用以接地的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可共同电性连接于同一条导线53上,亦即排线6的该些接点61的数量会小于该些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的数量总和,如此设计可减少电路图案52所占据的空间,并可减少转接件5的材料使用成本。此外,该些第一端子3以及该些第二端子4之间的间距大于电路图案52的该些导线53之间的间距,如此转接件5就可以达到转变端子间距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转接件5的塑料本体51为利用射出成型技术来制造,所以可形成复杂的结构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机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塑料本体51为工程塑料PC/ABS或PA46所组成,且塑料中添加一种有机金属复合物,例如是有机铜复合物(Cu-Organic-Complex),其形成电路图案52于塑料本体51上的方法为雷射直接成型技术(LDS)。此转接件5的制作可利用自动化设备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此排线6的接点61直接焊接固定于导接部522上以形成电性连接,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另一种选择是,此排线6的该些接点61与导接部522之间设有一异方向性导电胶带(ACF)(未绘示),该些接点61藉由异方向性导电胶带与导接部522形成电性连接且黏结固定在一起。此外,为了保护排线6的该些接点61可另外增设一保护层(未绘示)覆盖于排线6的该些接点61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5的外形可配合绝缘本体2的后端及其后表面23的形状而跟着变化设计,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结构1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在绝缘本体2上增设有连通于第一连接部21的多个沟槽24的一凹槽25,每个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33可延伸至凹槽25内,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每个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33的长度形状设计将会相同一致,以配合于凹槽25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的相对位置。同理第二连接部22也适用于类似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此转接件5的塑料本体51包括一基部511、自基部511突出延伸的二舌部512及连接于基部511的一延伸部513,延伸部513与舌部512位于不同平面上,搭接部521设置于舌部512上,舌部512可插入凹槽25内并使得搭接部521电性接触于接触部33,导接部522设置于延伸部513上,搭接部521与导接部522位于不同平面上,且延伸部513可延伸突出外露于绝缘本体2的侧壁,如此以配合客户不同的设计需求与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排线6的接点61焊接固定于导接部522上,亦即随着延伸部513的位置设计的不同,即可随意调整排线6的出线延伸方向,如此针对不同电子产品的空间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5在结构外形上更能提供较佳的配合度与弹性。在本实施例中,此电路图案52中的该些导线53于搭接部521形成多个搭接点,该些导线53于导接部522形成多个导接点,该些搭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该些导接点之间的间距,如此可使得连接于导接部522的排线6的接点61的间距也跟着变小,如此可达到缩小排线6宽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利用增设一转接件于导电端子与排线之间的设计,并使得转接件前后两端的接点的间距大小变得不相等,由于转接件后端接点的间距变小使得连接的排线接点的间距也跟着变小,如此可以缩小排线的宽度,因此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易占空间的问题。此外,转接件的设计可将多个接地端子整合成电性连接单一条接地导线后再与排线连接,并且将二组间隔设置的不同功用的多个端子整合在同一区块后再与排线连接,如此一来可以减少一条排线的使用量,解决占空间的问题,以符合现今市场轻薄短小的要求。再者,转接件能够配合绝缘本体的形状作出复杂的结构设计,并使得搭接部与导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有更大的设计空间与弹性,具有足够的机构强度、成本低且能够快速大量生产的优点,所以可符合现今市场与客户的需求。
上述实施例仅列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
多个第一端子,组装于该第一连接部,每个该第一端子具有一接触部;
一转接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转接件由一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的塑料本体及形成于该塑料本体上的一电路图案所构成,该电路图案包含一搭接部以及一导接部,该第一端子的该接触部弹性接触于该搭接部;以及
一排线,该排线设置于该转接件上,该排线具有多个接点,该些接点电性连接于该导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图案由多条导线所构成,该些导线于该搭接部形成多个搭接点,该些导线于该导接部形成多个导接点,该些搭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该些导接点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图案由多条导线所构成,该些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电路图案的该些导线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图案的该搭接部与该导接部位于不同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接点的数量小于该些第一端子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与该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的一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二端子组装于该第二连接部,该电路图案由多条导线所构成,部份该些第一端子与部份该些第二端子共同电性连接于同一条该导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排线的该些接点与该导接部之间设有一异方向性导电胶带,该些接点藉由该异方向性导电胶带与该导接部形成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层,覆盖于该排线的该些接点上。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该基部突出延伸的至少一舌部,该搭接部设置于该舌部上,该绝缘本体设有连通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凹槽,该接触部延伸至该凹槽,该舌部插入该凹槽并使得该搭接部电性接触于该接触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本体包括一连接于该基部的延伸部,该导接部设置于该延伸部上,该延伸部与该舌部位于不同平面上。
CN2013203247204U 2013-06-06 2013-06-06 电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0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247204U CN203300842U (zh) 2013-06-06 2013-06-06 电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247204U CN203300842U (zh) 2013-06-06 2013-06-06 电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0842U true CN203300842U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76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2472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0842U (zh) 2013-06-06 2013-06-06 电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00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9827A (zh) * 2018-01-11 2018-06-0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盖板的制作方法和背面盖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9827A (zh) * 2018-01-11 2018-06-0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盖板的制作方法和背面盖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55668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690546U (zh) 连接器
CN204167540U (zh) 电连接器
CN203813127U (zh)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
CN203631881U (zh) 电连接器
CN105098529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2997165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3300842U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02153592U (zh) 线缆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4179317U (zh) 复合式连接器
CN204966762U (zh) 可于插接时防止端子翘曲的插座电连接器
CN201498794U (zh) 带有屏蔽系统的高速连接器组合
CN203166139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3774494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201608297U (zh) Usb母头连接器
CN209526299U (zh) 计算机外设用数据连接线
CN202949075U (zh) 连接器结构
US20080030925A1 (en) Power connector
CN203607576U (zh) 电连接器
CN202906122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496676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2817373U (zh) 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02977781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5790595U (zh) 电连接器
TWM505087U (zh) 電連接器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