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8637U - 一种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8637U
CN203288637U CN2013200890837U CN201320089083U CN203288637U CN 203288637 U CN203288637 U CN 203288637U CN 2013200890837 U CN2013200890837 U CN 2013200890837U CN 201320089083 U CN201320089083 U CN 201320089083U CN 203288637 U CN203288637 U CN 203288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light
type
layer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890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禹
缪炳有
陈起伟
邓觉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HENGUANG ANRU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XI'AN SHENGUANG HAORU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ENGUANG ANRU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XI'AN SHENGUANG HAORU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ENGUANG ANRU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XI'AN SHENGUANG HAORU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SHENGUANG ANRU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0890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8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8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86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使p型辅助电极部分或者全部置于透明导电层之内,可有效的避免外界化学物质腐蚀底部接触层金属,也降低了p型辅助电极于透明导电层之上的高度,使得难以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脱落、断裂等情况。尤其当p型辅助电极的高度小于透明导电层内凹槽高度,或者小于凹槽高度与绝缘保护层厚度之和时,p型辅助电极将全部被绝缘保护层所包覆,大大增加了器件的可靠性。如此,也可以减小金属辅助电极的线宽,从而减小遮挡出光的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LED芯片亮度。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尤其涉及一种p型辅助电极全部或者部分嵌入透明导电层中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当pn结处于正偏压情况下即会发光的半导体二极管。典型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可包括衬底、n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发光层)、p型半导体层、n型电极与p型电极。LE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牢固、抗冲击和抗震能力强、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已成为近年来最受重视的光源技术之一。
以目前主流的基于蓝宝石衬底的正装GaN基LED芯片为例,由于蓝宝石不具备导电性,所以必须通过刻蚀器件表面来形成负电极。因此,随着LED芯片尺寸的不断扩大,这种结构的LED芯片不可避免的存在电流的横向扩展,从而极易产生电流聚集效应,影响发光效率。
为了缓解和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在制作大尺寸大功率LED芯片的时候,除了应有的主电极用于焊线外,还额外的设计各种形状的辅助电极(Finger)来延长电流在横向的传导路径,用于帮助电流在位于p型GaN之上的透明导电层中的传导。而由于金属的遮光作用,所以当金属辅助电极的线宽被制作得比较大时,势必会遮挡掉一部分出光,从而影响亮度,而较小线宽的金属辅助电极,虽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出光不受影响,但是由于其与透明导电层的接触面积过小,所以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物理或者化学因素的综合作用而脱落,影响成品率和使用效果,尤其对于p型辅助电极来说,与其接触的透明导电层多数为氧化物材料,其粘附性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以解决p型辅助电极在加工以及封装过程中由于化学腐蚀、机械损伤等因素而造成的断裂、损伤、脱落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
衬底;
依次位于所述衬底上的n型半导体层、有源层、p型半导体层和透明导电层;
p型电极以及与所述p型电极电连接的p型辅助电极;
其中,所述p型辅助电极全部或者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p型电极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氧化锌、氧化镍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02861644300021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和n型半导体层之间的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衬底为蓝宝石衬底、碳化硅衬底或氮化镓衬底。
进一步的,所述n型半导体层的材料为n型掺杂的氮化镓;所述有源层包括多量子阱有源层,所述多量子阱有源层的材料包括铟氮化镓;所述p型半导体层的材料为p型掺杂的氮化镓。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深度延伸至所述n型半导体层中的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开口内的n型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覆盖所述p型辅助电极并暴露出所述p型电极和n型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导电层为台阶状的透明导电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p型辅助电极部分或者全部置于透明导电层之内,可有效的避免外界化学物质腐蚀底部接触层金属,也降低了p型辅助电极于透明导电层之上的高度,使其难以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脱落、断裂等情况。尤其当p型辅助电极的高度小于透明导电层内凹槽的高度,或者小于凹槽高度与绝缘保护层厚度之和时,p型辅助电极将全部被绝缘保护层所包覆,大大增加了器件的可靠性。如此,也可以减小金属辅助电极的线宽,从而减小遮挡出光的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LED芯片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种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第三种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第四种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100;依次位于衬底100上的缓冲层110、本征半导体层111、n型半导体层120、有源层130、p型半导体层140和透明导电层150;p型电极160以及与p型电极160电连接的p型辅助电极170;其中,所述p型辅助电极170全部或者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
所述衬底100例如为蓝宝石(Al2O3)衬底。然而应当认识到,所述衬底100的材料还可以是硅(Si)、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所述缓冲层110可采用低温条件下生长的氮化镓薄膜,所述缓冲层110可改善衬底100与氮化镓材料之间的晶格常数失配的问题。所述n型半导体层120、有源层130、p型半导体层140依次位于缓冲层110上方。所述n型半导体层120的材料例如为n型掺杂的氮化镓(n-GaN);所述有源层130包括多量子阱有源层,所述多量子阱有源层的材料包括铟氮化镓(InGaN),用于发出波长为470nm的蓝光;所述p型半导体层140的材料例如为p型掺杂的氮化镓(p-GaN)。所述n型半导体层120、有源层130和p型半导体层140构成发光二极管的管芯。
所述透明导电层150的材料优选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锌(ZnO)、氧化镍(NiO)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可通过电子束蒸镀的方式形成,其厚度例如为
Figure BDA00002861644300041
由于p型掺杂的氮化镓的电导率比较小,因此在p型半导体层140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的电流扩散层,有助于提高电导率。
所述发光二极管可以为垂直式或水平式发光二极管。以垂直式发光二极管为例,其还包括深度延伸至n型半导体层120的开口以及位于开口内的n型电极180。其中,所述n型半导体层120通过n型电极180(和n型辅助电极)与电源负极电连接,所述p型半导体层140通过p型电极160以及p型辅助电极170与电源正极电连接。n型电极180(和n型辅助电极)和p型电极160以及p型辅助电极170可在一步工艺中同时形成,其材料例如为Cr/Pt/Au三种自下而上的组合、钛铝合金(Ti/Al)或钛金合金(Ti/Au),但不限于上述材料。
其中,所述p型电极160可以在透明导电层150上,也可以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通常来说,透明导电层150的厚度越厚则其导电性越好,但是遮光也越多。本实施例中在导电性和遮光之间作权衡,透明导电层150的厚度最多为800nm,优选为180~500nm。而为了焊线牢固,p型电极的厚度需在1000nm以上,优选在1000~1500nm之间。但是,这个厚度仅限于p型和n型电极,对于其各自的辅助电极(延长线)来说,厚度可以做到200nm以下,因为辅助电极(延长线)的作用只是利用金属的超好导电性能帮助电流扩散,并不需要打线。因而,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p型电极160的厚度是大于透明导电层150的厚度,其并不能全部嵌入透明导电层150中,而p型辅助电极170的厚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透明导电层150的厚度,其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
图1示出了p型辅助电极170全部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而p型电极160在透明导电层150上的情形。图2示出了p型电极160和p型辅助电极170均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的情形。图3示出了p型电极160未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而p型辅助电极170全部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的情形。图4示出了p型辅助电极170全部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而p型电极160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的情形。
图5示出了p型电极160和p型辅助电极170均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150中的情形,并且透明导电层150是台阶状的。此种方案可解决透明导电层150过厚而遮光的问题,具体地说,假设p型辅助电极170的厚度为400nm,若将p型辅助电极170完全内嵌进透明导电层150中,那么预先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厚度势必要大于或等于400nm。若在某些场合下要求透明导电层的透光率最佳(厚度例如选为250nm),此时如图2至图4的情形就存在矛盾,如图5所示方案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通过光刻和蚀刻工艺可将透明导电层部分设计成台阶状,p型辅助电极170(和p型电极160)下方及其附近位置(p型辅助电极170左右两侧3~5μm)的透明导电层厚度大于或者等于400nm,而其他区域还是最佳的250nm,既保证了最佳出光,又实现了内嵌电极结构。
具体地说,所述内嵌式的p型电极160和p型辅助电极170结构可基于在透明导电层150上预设凹槽,凹槽的形状及位置依据预设的p型电极160和p型辅助电极170的形状和位置而定;凹槽的深度不超过(小于或者等于)透明导电层150的厚度,凹槽的宽度等于或者略大于预设的p型辅助电极170的宽度。再将p型辅助电极170通过光刻及镀膜的方式置于凹槽内。根据工艺的实施方式不同,所述凹槽深度可以大于p型辅助电极170的高度,也可以等于p型辅助电极170的高度。
其中,所述p型电极160可为一倒金字塔形或为一圆锥形,另外,也可为任何介于中间的形状,也就是说,金字塔形可具有使其趋向圆形的角,直到成为圆锥形。其他形状包括半球形、半椭圆球形、楔形、倒圆锥形或其他类似形状。可以理解的是,p型电极160形状可根据发光二极管的设计来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比不予限定。此外,所述p型电极160与p型辅助电极170电性连接即可,并不限定p型电极160与p型辅助电极170的具体布局方式。同样,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可以形成有n型辅助电极(未图示),所述n型电极180与n型辅助电极电性连接即可,并不限定n型电极与n型辅助电极的具体布局方式。
最后,还可在透明导电层150上形成绝缘保护层190,所述绝缘保护层190覆盖所述p型辅助电极170,但暴露出所述p型电极160和n型电极180(和n型辅助电极)。所述绝缘保护层19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SiO2,可利用PECVD沉积形成,厚度例如在
Figure BDA00002861644300051
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由于p型辅助电极被部分或者全部置于透明导电层之内,可有效的避免外界化学物质腐蚀底部接触层金属,也降低了p型辅助电极于透明导电层之上的高度,使得难以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脱落、断裂等情况。尤其当p型辅助电极的高度小于透明导电层内凹槽高度,或者小于凹槽高度与绝缘保护层厚度之和时,p型辅助电极将全部被绝缘保护层所包覆,大大增加了器件的可靠性。如此,也可以减小金属辅助电极的线宽,从而减小遮挡出光的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LED芯片亮度。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
衬底;
依次位于所述衬底上的n型半导体层、有源层、p型半导体层和透明导电层;
p型电极以及与所述p型电极电连接的p型辅助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辅助电极全部或者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电极部分嵌入所述透明导电层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氧化锌、氧化镍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0286164420001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和n型半导体层之间的缓冲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蓝宝石衬底、碳化硅衬底或氮化镓衬底。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的材料为n型掺杂的氮化镓;所述有源层包括多量子阱有源层,所述多量子阱有源层的材料包括铟氮化镓;所述p型半导体层的材料为p型掺杂的氮化镓。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深度延伸至所述n型半导体层中的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开口内的n型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覆盖所述p型辅助电极并暴露出所述p型电极和n型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为台阶状的透明导电层。
CN2013200890837U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发光二极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8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890837U CN203288637U (zh)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发光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890837U CN203288637U (zh)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发光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8637U true CN203288637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4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8908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8637U (zh)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86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722A (zh) * 2014-10-08 2016-04-13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52503A (zh) * 2017-08-11 2019-10-18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722A (zh) * 2014-10-08 2016-04-13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造方法
TWI583022B (zh) * 2014-10-08 2017-05-11 榮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發光二極體晶粒及其製造方法
US9660144B2 (en) 2014-10-08 2017-05-23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LED package and LED die
CN105489722B (zh) * 2014-10-08 2018-10-26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52503A (zh) * 2017-08-11 2019-10-18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CN111509098A (zh) * 2017-08-11 2020-08-07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CN111509099A (zh) * 2017-08-11 2020-08-07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US11296258B2 (en) 2017-08-11 2022-04-05 Seoul Viosys Co., Ltd. Light-emitting diod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621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patterned substrate
CN101656260B (zh) 一种抗静电氮化镓基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KR100867529B1 (ko) 수직형 발광 소자
CN101740700B (zh) 发光器件
CN106159057B (zh) 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20140A (zh) GaN基LED垂直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2790045A (zh) 发光二极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24514A (zh) 一种带有Ag反射层结构的倒装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37800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CN104037294A (zh) GaN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29208A (zh) 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60189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203288637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107068831A (zh) 发光装置
CN105336829A (zh) 倒装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4103723A (zh) 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TWI569471B (zh) 半導體發光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208240713U (zh)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复合膜组的led芯片
US8461619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428489A (zh) 一种薄膜led芯片的制备方法
CN104300057A (zh) 一种高亮度GaN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08321274A (zh) 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65780A (zh) 提高亮度的GaN基LED芯片的制作方法
CN102903817B (zh) 具有反射电极的发光装置
CN207993889U (zh) Led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