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77000U -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 Google Patents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77000U
CN203277000U CN201320304226.1U CN201320304226U CN203277000U CN 203277000 U CN203277000 U CN 203277000U CN 201320304226 U CN201320304226 U CN 201320304226U CN 203277000 U CN203277000 U CN 203277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circumferential recess
helical groove
coil rack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042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雪萍
顾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042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77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77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770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该线圈骨架包括:柱形的绕线芯,并具有大体上柱形的外表面,所述柱形外表面具有上端和下端,在所述上端和下端之间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形成一个绕线路径,所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一个周向凹槽区域,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在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的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的轴向延伸;以及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在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的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使得其上缠绕漆包线时,漆包线能够通过螺旋凹槽的引导准确地由上一圈周向凹槽进入下一圈周向凹槽中。

Description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背景技术
电路中常用的线圈一般是由漆包线缠绕在线圈骨架上形成的。线圈骨架上通常具有柱形的绕线芯,绕线芯的外表面上由多个凹槽形成绕线路径,漆包线沿着绕线路径从绕线芯的一端缠绕到另一端,由此构成线圈。
在现有技术中,形成绕线路经的绕线槽是垂直于绕线芯轴向延伸的周向凹槽。为了使漆包线能够沿绕线路径方向从上一圈凹槽进入下一圈凹槽,绕线芯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通常为平面的角度偏转区域,这样,漆包线在从上一圈绕线槽绕出来后先经过偏转区域,在偏转区域内向下偏转一定角度,然后再进入下一圈绕线槽。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使得漆包线在角度偏转区域内排列不整齐,容易造成乱层,从而不能准确地进入下一圈凹槽。这样绕制的线圈的外直径不容易满足要求,从而会影响产品所在系统的电磁性能和在线圈外面安装的部件,且如果线圈的外直径过大,则线圈会与其他部件接触或者干涉,存在造成漆皮损伤的风险。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角度偏转区域的平面区域通常是在绕线芯外表面上沿其轴向切割出的直槽,该直槽的侧壁垂直于槽底部,从而槽侧壁与绕线槽的槽壁之间会形成大体上尖直角的形状,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中,这样的尖直角容易被碰伤或者在绕线过程中,漆包线在经过角度偏转区域进入绕线槽时,其绝缘层容易被该尖直角刮伤,从而影响线圈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线圈骨架,其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骨架,包括柱形的绕线芯,并具有大体上柱形的外表面,所述柱形外表面具有上端和下端,在所述上端和下端之间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形成一个绕线路径,所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一个周向凹槽区域,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在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的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的轴向延伸;以及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在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的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
进一步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一个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包括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一个轴向凹槽;及轴向凹槽的两个轴向侧壁相互倾斜,以使所述轴向凹槽底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轴向凹槽开口部的横向宽度。
进一步地,螺旋凹槽区域在所述绕线路径方向位于相邻所述过渡区域的上游方向。
进一步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所述螺旋凹槽和所述轴向凹槽具有相同的槽深。
进一步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将柱形外表面分成所述第一段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段外表面;所述第一段外表面和第二段外表面均包括:一个周向凹槽区域,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在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的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轴向延伸;以及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在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的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包括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轴向凹槽;及所述轴向凹槽的两个轴向侧壁相互倾斜,以使所述轴向凹槽底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轴向凹槽开口部的横向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所述螺旋凹槽和所述轴向凹槽具有相同的槽深。
进一步地,第一过渡区域或第二过渡区域的一侧与一个所述周向凹槽区域邻接,另一侧与一个所述螺旋凹槽区域邻接。
进一步地,第一段外表面上的所述周向凹槽和第二段外表面上的所述周向凹槽在圆柱形轴向错开。
进一步地,螺旋凹槽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相邻,并在所述绕线路径方向分别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过渡区域或第二过渡区域的上游方向。
进一步地,周向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螺旋凹槽的长度。
进一步地,周向凹槽区域中的多个周向凹槽相互紧邻设置,并且所述螺旋凹槽区域中的多个螺旋凹槽相互紧邻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所述周向凹槽区域中的周向凹槽与所述螺旋凹槽区域中对应的螺旋凹槽相通并连续延伸。
进一步地,线圈骨架还包括设置在柱形外表面的上端和下端的凸缘。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绕线,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端子,所述绕线连接至所述线圈端子。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骨架,包括:柱形的绕线芯,并具有大体上柱形的外表面,所述柱形外表面具有上端和下端,在所述上端和下端之间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形成一个绕线路径,所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一个周向凹槽区域,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在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的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的轴向延伸;以及一个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包括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一个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两个轴向侧壁相互倾斜,以使所述轴向凹槽底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轴向凹槽开口部的横向宽度。
进一步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和所述轴向凹槽具有相同的槽深。
进一步地,柱形外表面上还具有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在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的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
进一步地,螺旋凹槽区域在所述绕线路径方向位于相邻所述过渡区域的上游方向。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绕线,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端子,所述绕线连接至所述线圈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由于具有螺旋凹槽作为绕线槽,当在其上缠绕漆包线时,漆包线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样由于在角度偏转区域中排列不整齐而造成乱层现象,而是能够通过螺旋凹槽的引导准确地由上一圈周向凹槽进入下一圈周向凹槽中。由该线圈骨架形成的线圈性能较好,且具有合乎要求的外形尺寸。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过渡区域中轴向凹槽的开口部宽度大于其底部的宽度,与现有技术中具有尖直角的轴向凹槽相比,绕线芯的外表面上不会出现尖角,这样,在运输和装配的过程中,绕线芯外表面不容易受到破坏,并且缠绕漆包线的过程中也不会刮坏漆包线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阅读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图4所示为具有图3中所示的绕线芯外表面的线圈骨架的横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等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线圈骨架100包括绕线芯110和连接在绕线芯上的凸缘108、109。绕线芯110为柱形,其具有大体上柱形的外表面112,柱形外表面112具有上端102和下端104。凸缘108、109分别位于柱形外表面112的上端102和下端104上。在柱形外表面112的上端102和下端104之间具有绕线路径,该绕线路径从柱形外表面112的上端102开始围绕绕线芯延伸到下端104。设置绕线路径后,可以沿着绕线路径在线圈骨架上缠绕线,例如漆包线,由此形成线圈。缠绕漆包线时,漆包线由绕线路径引导,从柱形外表面112的上端102缠绕至下端104。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线圈骨架根据其绕线芯外表面上绕线路径的不同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实施例,下面结合图2-6详细介绍其中的四个优选实施例。
下面参见图2。图2是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为形成上述绕线路径,柱形绕线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凹槽区域121,以及螺旋凹槽区域122。在周向凹槽区域121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的轴向延伸,也就是说,周向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柱形外表面的横截面的圆周方向一致。在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也就是说,这些螺旋凹槽围绕柱形外表面呈不完整的螺旋线形延伸。
图2箭头A显示了漆包线的绕线路径方向,而S代表绕线的起点。上述周向凹槽区域中的周向凹槽和螺旋凹槽区域中的螺旋凹槽共同形成绕线路径。为形成绕线路径,螺旋凹槽区域中的螺旋凹槽与周向凹槽区域中对应的周向凹槽相通并连续延伸。更具体地说,从柱形外表面112的上端102开始,第一圈周向凹槽的一端作为绕线的起始端,而其另一端与第一圈螺旋凹槽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圈螺旋凹槽的另一端则与第二圈周向凹槽的一端相连通,而第二圈周向凹槽的另一端再与第二圈螺旋凹槽的一端相连通,如此相继连通直至柱形外表面112的下端104,周向凹槽与螺旋凹槽便形成连续延伸的绕线路径。
当在图2所示的绕线芯外表面上缠绕漆包线以形成线圈时,漆包线沿着上述绕线路径中的周向凹槽和螺旋凹槽围绕绕线芯一圈一圈地从柱形外表面112的上端102缠绕至下端104。通过设置螺旋凹槽区域,漆包线能够在经过螺旋凹槽区域中的螺旋凹槽时向下偏转一定角度,从而漆包线能够通过螺旋凹槽的偏转作用从上一圈周向凹槽进入下一圈周向凹槽。由于漆包线通过螺旋凹槽的引导而偏转角度,漆包线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样由于在角度偏转区域中排列不整齐而造成乱层现象,而是能够通过螺旋凹槽的引导准确地进入下一圈周向凹槽中。
值得注意的是,图2仅示出了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本发明的线圈骨架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一个以上的螺旋凹槽区域,例如图4所示的两个螺旋凹槽区域。
下面参考图3。图3所示为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为形成绕线路径,柱形绕线芯的外表面212上设置有周向凹槽区域221以及作为角度偏转区域的过渡区域225,漆包线在过渡区域225中偏转角度。其中,周向凹槽区域221与如图2所示的周向凹槽区域121相类似,在此不赘述。
下面参考图4,图4所示为具有图3中所示的绕线芯外表面的线圈骨架的横截面示意图,截面沿着绕线芯外表面的其中一个周向凹槽而截取。如图4所示,过渡区域225包括在柱形外表面212上设置的一个轴向凹槽225a。轴向凹槽225a沿着柱形轴向延伸,并具有两个轴向延伸的侧壁225c、以及轴向延伸的凹槽底部225d和轴向延伸的开口部225K。这两个轴向侧壁225c相互倾斜一定角度,以使轴向凹槽底部的225d的横向宽度Wd小于轴向凹槽开口部225k的横向宽度Wk。轴向延伸的凹槽底部225d由部分柱形外表面212形成。
当在图3所示的绕线芯外表面212上缠绕漆包线时,漆包线沿着箭头A所示的绕线路径方向从靠近绕线芯外表面212上端的第一圈周向凹槽S处开始,沿第一圈周向凹槽围绕绕线芯外表面缠绕一圈,然后到达过渡区域225,通过轴向凹槽225a偏转一定角度后,漆包线进入第二圈周向凹槽并沿第二圈周向凹槽围绕绕线芯外表面缠绕一圈,接着再通过轴向凹槽225a偏转一定角度后进入第三圈轴向凹槽,如此连续缠绕直至到达绕线芯外表面212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中作为角度偏转区域的平面区域相比,由于在过渡区域中设置如上所述的轴向凹槽,绕线芯的外表面上不会出现尖角,这样,绕线芯外表面不容易受到破坏,并且缠绕漆包线的过程中也不会刮坏漆包线的绝缘层,由此提高了线圈的性能。
接下来参考图5。图5为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为形成上述绕线路径,柱形绕线芯的外表面312上设置有一个周向凹槽区域321、一个螺旋凹槽区域322以及一个过渡区域325。周向凹槽区域321和螺旋凹槽区域322分别与图2中所示的周向凹槽区域121和螺旋凹槽区域122相类似,而过渡区域325则与图3和图4中所示的过渡区域225相类似,在此不赘述。
以上三个区域以如下的方式设置:螺旋凹槽区域322在绕线路径方向上位于相邻过渡区域325的上游方向,周向凹槽区域321的一侧与螺旋凹槽区域322邻接,另一侧与过渡区域325邻接。周向凹槽区域321中的第一圈周向凹槽的一端作为绕线的起始点S,而其另一端与螺旋凹槽区域322中的第一圈螺旋凹槽的一端直接相连通,第一圈螺旋凹槽的另一端则通过过渡区域325中的轴向凹槽325a与第二圈周向凹槽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圈周向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圈螺旋凹槽的一端直接相连通,如此相继连通直至柱形外表面112的下端104,周向凹槽与螺旋凹槽以及轴向凹槽325a便形成连续延伸的绕线路径。
当在图5所示的绕线芯外表面312上缠绕漆包线时,漆包线从起始点S开始,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从靠近绕线芯外表面312上端的第一圈轴向凹槽开始,沿着绕线路径缠绕直至到达绕线芯外表面312的下端,然后结束绕线。
下面参考图6,图6为图1所示线圈骨架绕线芯外表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为形成上述绕线路径,柱形绕线芯的外表面412上设置有两个周向凹槽区域421、423,两个螺旋凹槽区域422、424,以及两个过渡区域425、426。周向凹槽区域421、423和螺旋凹槽区域422、424分别与图2中所示的周向凹槽区域121和螺旋凹槽区域122相类似,而过渡区域425、426则与图3和图4中所示的过渡区域225相类似,在此不赘述。
以上六个区域以如下方式设置:两个过渡区域425、426将绕线芯的外表面412分成两段,即第一段外表面和第二段外表面。第一段外表面上包括一个周向凹槽区域421和一个螺旋凹槽区域422,且第一段外表面上的周向凹槽区域421中的周向凹槽和螺旋凹槽区域422中对应的螺旋凹槽相通并连续延伸;第二段外表面上包括一个周向凹槽区域423和一个螺旋凹槽区域424,且第二段外表面上的周向凹槽区域423中的周向凹槽和螺旋凹槽区域424中的对应的螺旋凹槽相通并连续延伸。从图6中可以看到,第一过渡区域425的一侧与第一段外表面上的周向凹槽区域421邻接,另一侧与第二段外表面螺旋凹槽区域424邻接,而第二过渡区域426的一侧与第二段外表面上的周向凹槽区域423邻接,另一侧与第一段外表面上的螺旋凹槽区域422邻接。在箭头A所示的绕线路径方向上,第一过渡区域425位于相邻的螺旋凹槽区域424的下游方向,第二过渡区域426位于相邻的螺旋凹槽区域422的下游方向。另外,为形成绕线路径,第一段外表面上的周向凹槽和第二段外表面上的周向凹槽在圆柱形轴向错开。
当在图6所示的绕线芯外表面412上缠绕漆包线时,按照图6中箭头A所示的绕线方向,漆包线从靠近绕线芯421上端的第一段外表面的周向凹槽区域421中的第一圈周向凹槽的起始点S开始缠绕,先后经过第一段外表面的螺旋凹槽区域422中第一圈螺旋凹槽和第二过渡区域426,到达第二段外表面上的周向凹槽区域423中的第一圈周向凹槽,然后经过第二段外表面上的第一圈螺旋凹槽和第一过渡区域425到达第一段外表面上的第二圈周向凹槽,循此方向依次缠绕经过两段外表面上的每一圈周向凹槽后到达绕线芯421的下端,然后结束绕线。
在具有周向凹槽和螺旋凹槽的绕线芯外表面的各个实施例中,周向凹槽区域中的各个周向凹槽紧邻设置、且螺旋凹槽区域中的各个螺旋凹槽也相互紧邻设置,这样能够形成密实的线圈。
此外,在具有周向凹槽和螺旋凹槽的绕线芯外表面的各个实施例中,周向凹槽的长度大于螺旋凹槽的长度。而在具有轴向凹槽的绕线芯外表面的各个实施例中,周向凹槽的长度大于轴向凹槽的宽度。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周向凹槽与螺旋凹槽、轴向凹槽具有相同的槽深。
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既设置有螺旋凹槽区域也设置有过渡区域,其中,漆包线的偏转主要是依靠螺旋凹槽区域的,过渡区域的作用主要是使得漆包线在从螺旋凹槽区域进入周向凹槽区域时更加平缓。
下面参考图7,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的立体图。线圈300包括图1所示的线圈骨架100、缠绕在线圈骨架100上的由漆包线构成的绕线301,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100上的线圈端子302,绕线301的起始端和终端连接至所述线圈端子302。线圈300通过线圈端子302与外部设备相连。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圈中线圈骨架的外表面上的绕线路径包括螺旋凹槽,漆包线能够通过螺旋凹槽的偏转很好地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由此缠绕形成的线圈具有合乎要求的外形尺寸,从而使得线圈能够很好地与外部设备相配,并且由此形成的线圈性能较好。
尽管参考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教导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IC电路支架还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将意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参数,例如尺寸、形状、或元件或材料的类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和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线圈骨架,包括:柱形的绕线芯,并具有大体上柱形的外表面,所述柱形外表面具有上端和下端,在所述上端和下端之间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形成一个绕线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 
一个周向凹槽区域,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在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的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的轴向延伸;以及 
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在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的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一个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包括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一个轴向凹槽;及 
所述轴向凹槽的两个轴向侧壁相互倾斜,以使所述轴向凹槽底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轴向凹槽开口部的横向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在所述绕线路径方向位于相邻所述过渡区域的上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所述螺旋凹槽和所述轴向凹槽具有相同的槽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将柱形外表面分成所述第一段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段外表面;所述第一段外表面和第二段外表面均包括: 
一个周向凹槽区域,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在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的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轴向延伸;以及 
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在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的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包括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轴向凹槽;及 
所述轴向凹槽的两个轴向侧壁相互倾斜,以使所述轴向凹槽底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轴向凹槽开口部的横向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所述螺旋凹槽和所述轴向凹槽具有相同的槽深。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区域或第二过渡区域的一侧与一个所述周向凹槽区域邻接,另一侧与一个所述螺旋凹槽区域邻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外表面上的所述周向凹槽和所述第二段外表面上的所述周向凹槽在圆柱形轴向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相邻,并在所述绕线路径方向分别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过渡区域或第二过渡区域的上游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螺旋凹槽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凹槽区域中的多个周向凹槽相互紧邻设置,并且所述螺旋凹槽区域中的多个螺旋凹槽相互紧邻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所述周向凹槽区域中的周向凹槽与所述螺旋凹槽区域中对应的螺旋凹槽相通并连续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骨架还包括设置在柱形外表面的上端和下端的凸缘。 
15.一种线圈,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绕线,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端子,所述绕线连接至所述线圈端子。 
16.一种线圈骨架,包括:柱形的绕线芯,并具有大体上柱形的外表面,所述柱形外表面具有上端和下端,在所述上端和下端之间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形成一个绕线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外表面上具有: 
一个周向凹槽区域,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周向凹槽,在所述周向凹槽区域内的每个周向凹槽垂直柱形的轴向延伸;以及 
一个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包括在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一个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两个轴向侧壁相互倾斜,以使所述轴向凹槽底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轴向凹槽开口部的横向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和所述轴向凹槽具有相同的槽深。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外表面上还具有: 
一个螺旋凹槽区域,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包括多个螺旋凹槽,在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内的每个螺旋凹槽沿柱形轴向螺旋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凹槽区域在所述绕线路径方向位于相邻所述过渡区域的上游方向。 
20.一种线圈,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绕线,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端子,所述绕线连接至所述线圈端子。 
CN201320304226.1U 2013-05-29 2013-05-29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77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4226.1U CN203277000U (zh) 2013-05-29 2013-05-29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4226.1U CN203277000U (zh) 2013-05-29 2013-05-29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77000U true CN203277000U (zh) 2013-11-06

Family

ID=4950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0422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77000U (zh) 2013-05-29 2013-05-29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770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723A (zh) * 2013-11-25 2014-03-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罗氏线圈电流传感器的罗氏线圈传感头
CN103932659A (zh) * 2014-04-14 2014-07-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单光纤内窥镜扫描探头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723A (zh) * 2013-11-25 2014-03-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罗氏线圈电流传感器的罗氏线圈传感头
CN103932659A (zh) * 2014-04-14 2014-07-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单光纤内窥镜扫描探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2659B (zh) * 2014-04-14 2016-11-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单光纤内窥镜扫描探头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6817B1 (ko) 권선방법 및 코일유닛
CN202758715U (zh) 线圈部件
KR100323313B1 (ko) 차량용교류발전기의고정자
JP6162438B2 (ja) 中空円筒型空芯巻線
CN101277038B (zh) 具有相间绝缘体的定子
KR20120014221A (ko) 다층 권취 코일, 스테이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57096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il
US8373532B2 (en) Coil
CN105637738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1499685B (zh) 电枢
CN104167846A (zh) 制造自承式气隙绕组尤其是小型电机的斜绕组的成型线圈
US20100164320A1 (en) Method for the mechanical winding of a coil
CN203277000U (zh) 线圈骨架以及使用该线圈骨架的线圈
US20150228399A1 (en) Coil device
WO2019124382A1 (ja) コイルおよ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3534892A (zh) 扁平电缆布线结构
US11336141B2 (en) Insulator
US927645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nding coil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JP6545358B2 (ja) ステータの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コイル端末線導入方法
CN101567587B (zh) 定子
JP6971062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用コイルおよび非接触給電装置用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15167465A (ja) モータ固定子及び該モータ固定子の巻線部材
CN109586449A (zh) 导体段及其定子组件、电机
CN203941809U (zh) 变压器绕线结构
CN102437693B (zh) 一种汽车发电机定子漆包线绕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