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0461U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60461U CN203260461U CN 201320203493 CN201320203493U CN203260461U CN 203260461 U CN203260461 U CN 203260461U CN 201320203493 CN201320203493 CN 201320203493 CN 201320203493 U CN201320203493 U CN 201320203493U CN 203260461 U CN203260461 U CN 2032604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erminal
- insulating resin
- combustion engine
- internal combus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通过使绝缘树脂(7)侵入形成于高压端子(5)的槽(52),高压端子(5)与绝缘树脂(7)卡合一体化,高压端子(5)追随绝缘树脂(7)的膨胀而位移。因此,即使壳体(4)和绝缘树脂(7)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高压端子(5)与二次接头(6)的相对位移也被防止或抑制,高压端子(5)与二次接头(6)的接触状态得以维持,因而能够防止由高压端子(5)与二次接头(6)的分离导致的导通不良的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成使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的电压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以往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构成为,通过从壳体的开口侧组装铁芯、一次线圈及二次线圈,连接于二次线圈的高压侧的二次接头与高压端子的头部抵接。
高压端子直接固定在壳体上,二次接头经由绝缘树脂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在壳体和绝缘树脂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时,高压端子追随壳体的膨胀而位移,二次接头追随绝缘树脂的膨胀而位移。
而且,一般来说,由于壳体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绝缘树脂的线膨胀系数更大,因此存在以下问题:随着温度上升,高压端子和二次接头在分离方向上相对地位移,由于高压端子和二次接头的分离,产生导通不良,从而由性能损失或微放电导致无线电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防止由高压端子和二次接头的分离而导致的导通不良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制的壳体(4);一次线圈(1)及二次线圈(2),容纳在壳体的容纳空间(41)内,高压端子(5),插入壳体的贯通孔(43),并且一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中,与火花塞电连接;二次接头(6),一端与二次线圈接合,并且另一端与高压端子接触;以及绝缘树脂(7),填充在容纳空间中,覆盖一次线圈、二次线圈、二次接头、以及高压端子的周围;高压端子与绝缘树脂卡合而一体化。
由此,因为高压端子与绝缘树脂卡合一体化,所以高压端子追随绝缘树脂的膨胀而位移。因此,即使壳体和绝缘树脂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高压端子与二次接头的相对位移也被防止或抑制,高压端子与二次接头的接触状态得以维持,因而能够防止由高压端子和二次接头的分离而导致的导通不良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特征在于,高压端子具备绝缘树脂侵入而卡合的卡合部。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特征在于,卡合部是形成于高压端子的外周部的槽。
此外,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特征在于,壳体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绝缘树脂的线膨胀系数及高压端子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更大。
再有,在该栏以及权利要求所述的各单元的括弧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具体的单元的对应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点火线圈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卷绕一次铜线的圆筒状的一次线圈1的外周侧配置有卷绕二次铜线的圆筒状的二次线圈2,在一次线圈1的内周侧配置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铁芯3。在下文中,将一次线圈1、二次线圈2及铁芯3称为线圈部1~3。
而且,在向一次线圈1进行通电时,形成通过铁芯3的磁场。接下来,在切断向一次线圈1的通电时,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在二次线圈2中产生高电压的感应电动势。
例如,由PBT树脂那样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壳体4具备:有底筒状的主体筒部42,形成有容纳线圈部1~3的容纳空间41;以及圆筒状的高压塔44,从主体筒部42的底部向外侧突出且形成有贯通孔43。
在贯通孔43中,插入有例如由黄铜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圆柱状的高压端子5。在将点火线圈装载在内燃机(未图示)中时,该高压端子5经由弹簧端子(未图示)与火花塞(未图示)电连接。
在高压端子5的外周部,形成有压入嵌合在贯通孔43上的环状的密封用凸缘部51。此外,高压端子5的一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41中,在与高压端子5的外周部上的密封用凸缘部51相比靠容纳空间41一侧,形成有多个作为卡合部的环状的槽52。该槽52位于容纳空间41内。
由导电金属制的板材形成的二次接头6的一端与二次线圈2的高压侧接合。此外,二次接头6的另一端与高压端子5的容纳空间41侧的端部接触。
在将高压端子5插入贯通孔43、并且线圈部1~3及二次接头6容纳在容纳空间41中之后,将例如环氧树脂那样的热固性且富有电绝缘性的绝缘树脂7填充至容纳空间41中。由此,由绝缘树脂7覆盖线圈部1~3、二次接头6、以及与高压端子5的外周部上的密封用凸缘部51相比靠容纳空间41一侧的周围。此外,绝缘树脂7侵入高压端子5的槽52,由此,高压端子5和绝缘树脂7卡合并一体化。再有,通过密封用凸缘部51,防止绝缘树脂7向贯通孔43侧的泄漏。此外,壳体4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绝缘树脂7的线膨胀系数更大。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点火线圈中,壳体4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于高压端子5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此外,高压端子5的密封用凸缘部51并未相对于壳体4粘接固定。因此,在高温时,与密封用凸缘部51的外径放大量相比,贯通孔43的内径放大量更大,在密封用凸缘部51与贯通孔43之间产生间隙,高压端子5与壳体4能够相对位移。即,壳体4不约束高压端子5的移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绝缘树脂7侵入槽52,高压端子5与绝缘树脂7卡合并一体化,此外,如上述那样,壳体4不约束高压端子5的移动,所以高压端子5追随绝缘树脂7的膨胀而位移。因此,即使壳体4和绝缘树脂7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高压端子5与二次接头6的相对位移也被防止或抑制,高压端子5与二次接头6的接触状态得以维持,因而能够防止由高压端子5与二次接头6的分离而导致的导通不良的产生。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绝缘树脂7所卡合的卡合部形成了槽52,但只要能够可靠地与绝缘树脂7卡合,也可以是槽52以外(例如滚花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述范围内适当地改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认为是特别地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确为必须的情况等之外,当然不是一定为必须的要素。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言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的数值的情况下,除特别地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确地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言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特别地明示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Claims (4)
1.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具备:
树脂制的壳体(4);
一次线圈(1)及二次线圈(2),容纳在上述壳体的容纳空间(41)内,
高压端子(5),插入上述壳体的贯通孔(43),并且一部分容纳在上述容纳空间中,与火花塞电连接;
二次接头(6),一端与上述二次线圈接合,并且另一端与上述高压端子接触;以及
绝缘树脂(7),填充在上述容纳空间中,覆盖上述一次线圈、上述二次线圈、上述二次接头、以及上述高压端子的周围;
上述高压端子与上述绝缘树脂卡合而一体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高压端子具备上述绝缘树脂侵入而卡合的卡合部(5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是形成于上述高压端子的外周部的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上述绝缘树脂的线膨胀系数及上述高压端子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更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03493 CN203260461U (zh) | 2013-04-22 | 2013-04-22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03493 CN203260461U (zh) | 2013-04-22 | 2013-04-22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60461U true CN203260461U (zh) | 2013-10-30 |
Family
ID=4947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0349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0461U (zh) | 2013-04-22 | 2013-04-22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60461U (zh) |
-
2013
- 2013-04-22 CN CN 201320203493 patent/CN2032604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12203B2 (en) |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6597006B2 (ja) |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 |
US9353722B2 (en) |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WO2013051654A1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JP2008053204A (ja) | 点火コイル | |
US7212092B2 (en) | Device for energy storage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 |
JP2009038199A (ja) | 点火コイル | |
JP2012174829A (ja) |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 |
CN103426619B (zh) |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 |
JP4658168B2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7077962B (zh)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
CN203260461U (zh)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
JP5948839B2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JP5847112B2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JP5294209B2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JP2011077485A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CN203277073U (zh)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
JP2009135207A (ja) | 点火コイル | |
US20160111206A1 (en) | Transformer | |
JPS6134912A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JP7567273B2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JP2007188959A (ja) | 点火コイル | |
JP2009299552A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 |
JP2008270392A (ja)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
JP2008277459A (ja) | 点火コイ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