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50266U - 鼠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鼠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50266U
CN203250266U CN2013200527970U CN201320052797U CN203250266U CN 203250266 U CN203250266 U CN 203250266U CN 2013200527970 U CN2013200527970 U CN 2013200527970U CN 201320052797 U CN201320052797 U CN 201320052797U CN 203250266 U CN203250266 U CN 203250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se
accommodating box
battery accommodating
mous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527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0527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50266U/zh
Priority to US13/867,637 priority patent/US2014021072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50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502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鼠标装置,包括一壳体、用以收容一电池的一电池容纳盒以及一环型盖体。电池容纳盒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池容纳盒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位于壳体的一侧边。而环型盖体由壳体的后方以及下方卡合于壳体,用以覆盖该开口。由于环型盖体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不需于壳体后端设置一转轴,因此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壳体长度较短,而具有较小的体积。

Description

鼠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尤其关于用以控制游标移动的鼠标装置。
背景技术
鼠标装置、键盘装置,轨迹球装置以及触控板装置等是目前常用的电脑输入装置。其中,由于鼠标装置可被使用者以手掌握持而控制游标的移动,符合大数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因此鼠标装置成为最普遍的输入装置。
首先说明现有鼠标装置的结构与功能,请同时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现有鼠标装置连接于电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而图2为现有鼠标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电脑系统2包括一电脑主机21以及一电脑屏幕22,电脑主机21分别连接于一鼠标装置1以及电脑屏幕22,且电脑主机21具有一连接端口211,电脑屏幕22用以显示一视窗221以及游标222。现有鼠标装置1用以控制游标222以使执行电脑主机21执行相对应的指令,且现有鼠标装置1包括一壳体10、一左键11、一右键12、一滚轮13、一连接线14以及一连接器15。壳体10用以支撑使用者的手掌,且壳体10被使用者移动而产生位移量,使鼠标装置1根据该位移量输出相对应的一游标位移信号,电脑主机21根据该游标位移信号而移动电脑屏幕22中的游标222。
左键11位于滚轮13的一第一侧且显露于壳体10之外,用以被使用者触压或点击,当左键11被触压时,现有鼠标装置1产生一左键信号,使电脑主机21执行对应于左键信号的指令。类似地,右键12位于滚轮13的一第二侧且显露于壳体10之外,用以被使用者触压或点击,当右键12被触压时,现有鼠标装置1产生一右键信号,使电脑主机21执行对应于右键信号的指令。显露于壳体10之外的滚轮13被使用者拨动时,滚轮13转动且产生一卷动信号。连接线14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器15,用以传输上述信号,且连接器15用以插接于电脑主机21的连接端口211而建立现有滚轮鼠标1与电脑主机21的信号连接,其中连接器17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es Bus,USB)接口。
然而,由于现有滚轮鼠标1是借由连接线14而连接于电脑主机21,故使用者的操作范围必须受限于连接线14的长度,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市面上推出一种无线鼠标装置,其利用无线信号发射器以及无线信号接收器取代传统的连接线,其使用上将便利许多。虽然无线鼠标装置可摆脱实体连接线于空间上的限制,但无线鼠标装置同时也产生了电力供应的问题。由于无线鼠标装置无法如有线鼠标装置般借由实体连接线而接收来自电脑的电力,因此,无线鼠标内部皆设置有储电元件,如电池或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
接下来说明现有无线鼠标装置的结构。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无线鼠标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现有无线鼠标装置3包括一底座31、一上盖32、一左键33、一右键34、多个电池室35以及多个电池36,左键33以及右键34与现有鼠标装置1的左键14以及右键15的功能大致上相同,而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左键33以及右键34并非设置于上盖31上。底座31包括一第一卡勾结构311以及一转轴312,第一卡勾结构311设置于底座31的一顶部313上,而转轴312设置于底座31的一后端314上。多个电池室35设置于底座31上且每一电池室35的一开口351接近于底座31的后端314,用以容纳电池36于其中。而多个电池36用以提供电力予现有无线鼠标装置3。
接下来请同时参阅图2以及图3,图3为现有无线鼠标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上盖32覆盖于底座31且遮蔽多个电池室35,上盖32包括一第二卡勾结构321以及一第三卡勾结构322,第二卡勾结构321接近于上盖32的一前端323,且对应于底座31的第一卡勾结构311。而第三卡勾结构322接近于上盖32的一后端324,且对应于底座31的转轴312。当上盖32与底座31结合时,上盖32的第二卡勾结构322勾合于底座31的转轴312上,使上盖32得以相对于底座31翻转。当使用者欲放置多个电池36于多个电池室35中时,先翻转上盖32以显露出多个电池室35的多个开口351,如图3所示。接下来,放置多个电池36进入相对应的电池室35中,最后,翻转上盖32,使上盖32覆盖多个电池室35以及底座31,同时,上盖32的第二卡勾结构321与底座31的第一卡勾结构311卡合,以避免多个电池36由多个电池室35中脱出。至于由多个电池室35中取出多个电池36的步骤同样先开启上盖32,再取出多个电池36,最后关闭上盖32。
虽然现有无线鼠标装置3可借由多个电池36而获得运作的动力,但由于设置有转轴312于底座31的后端312,因此现有无线鼠标装置3的长度较长,而无法进一步缩小现有无线鼠标装置3的体积。因此,需要一种可缩短鼠标装置的长度的鼠标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体积的鼠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鼠标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
一电池容纳盒,固定于该壳体上且位于该电路板的上方,该电池容纳盒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用以容纳一电池于其中且隔离该电池以及该电路板,该电池容纳盒具有一开口,设置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一侧壁,该开口用以供该电池通过而收纳该电池,或取出该电池;以及
一环型盖体,由该壳体的一后端以及该壳体的一底部卡合于该壳体,用以部分包覆该壳体且覆盖该开口;其中当该电池被收纳于该电池容纳盒中时,该电池与该电池容纳盒平行,而当该电池通过该开口时,该电池与该电池容纳盒之间形成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90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壳体包括:
一底座,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底座具有一第一固定结构,该第一固定结构用以固定该电池容纳盒于该底座上;以及
一上盖,覆盖于该底座,且该开口位于该底座的一侧边与该上盖的一侧边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池容纳盒还包括:
一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一底部,用以与该第一固定结构连接而固定该电池容纳盒于该底座上;以及
多个传导元件,用以于该电池容纳盒固定于该底座时建立该电池与该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且传输该电池的该电力予该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结构为一第一固定卡勾,且该第二固定结构为一第二固定卡勾,当该第一固定卡勾不与该第二固定卡勾卡合时,该电池容纳盒可由该底座上脱离,而当该第一固定卡勾与该第二固定卡勾卡合时,该电池容纳盒被固定于该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上盖包括:
一第三固定结构,设置于该上盖的一后端;以及
一第四固定结构,设置于该上盖的一前端;而该环型盖体包括:
一第五固定结构,设置于该环型盖体的一上缘且接近于该环型盖体的一后端,用以于该环型盖体的该上缘与该上盖的该后端接触时,与该第三固定结构连接;以及
一第六固定结构,设置于该环型盖体的一前端,用以于该环型盖体的该前端与该上盖的该前端接触时,与该第四固定结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三固定结构与该第五固定结构连接,且该第四固定结构与该第六固定结构连接时,该环型盖体包覆该底座的该侧边以及该底座的一后端,且该环型盖体覆盖该开口以保护该电池,而该环型盖体的该上缘与该上盖的一底部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位移感测装置,设置于该底座上且位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下方,该位移感测装置部分显露于该底座的一底座开孔之外,用以根据该底座于一工作面上的移动而输出一游标位移信号,以控制一电脑系统的一游标的移动,该位移感测装置包括:
一发光元件,用以产生一光束;
一光学镜片组,设置于该底座上且接近于该发光元件,用以供该光束通过且投射该光束于该工作面上;以及
一光学感测元件,接近于该光学镜片组,用以接收该光束并根据该光束而产生该游标位移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池容纳盒还包括一凹槽,设置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一底部,用以收纳部分该光学镜片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一卷动模块,设置于该上盖上,用以被触发而产生一卷动信号予该电脑系统;
一第一开关,位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一侧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用以被触发而产生一第一按键信号予该电脑系统;以及
一第二开关,位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二侧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用以被触发而产生一第二按键信号予该电脑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卷动模块为一触控模块、一光学手指导航)模块或一薄膜开关电路模块。
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壳体长度较短,而具有较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鼠标装置连接于电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无线鼠标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现有无线鼠标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连接于电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电池容纳盒与底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电池容纳盒与底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B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壳体与环型盖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结合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0A、图10B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组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5  鼠标装置   2、4  电脑系统
3  无线鼠标装置   10、31、501  底座
11、33  左键   12、34  右键
13  滚轮   14  连接线
15、59  连接器   21、41  电脑主机
22、42  电脑屏幕   32、502  上盖
35  电池室   36、521  电池
50  壳体   51、60  电路板
52  电池容纳盒   53  环型盖体
54  卷动模块   55  第一开关
56  第二开关   57  位移感测装置
58  无线信号发射器   59  无线信号接收器
211、411  连接端口   221、421  视窗
222、422  游标   522  开口
523  第二固定结构   524  传导元件
525  凹槽   526  电池容纳盒的侧壁
527  电池容纳盒的底部   531  第五固定结构
532  第六固定结构   533  环型盖体的上缘
534  环型盖体的后端   535  环型盖体的前端
571  发光元件   572  光学镜片组
573  光学感测元件   5011  底座开孔
5012  第一固定结构   5013  底座的侧边
5014  底座的后端   5021  第一按键部
5022  第二按键部   5023  上盖的侧边
5024  第三固定结构   5025  第四固定结构
5026  上盖的后端   5027  上盖的前端
5028  上盖的底部   A  夹角
S1  卷动信号   S2  第一按键信号
S3  第二按键信号   S4  游标位移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鼠标装置。请同时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连接于电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显示出一电脑系统4,且电脑系统4包括一电脑主机41以及一电脑屏幕42,电脑主机41分别连接于一鼠标装置5以及电脑屏幕42,且电脑主机41具有一连接端口411,电脑屏幕42用以显示一视窗421以及游标422。鼠标装置5用以控制电脑主机41的游标422的移动,鼠标装置5包括一壳体50、一电路板51、一电池容纳盒52、一环型盖体53、一卷动模块54、一第一开关55、一第二开关56、一位移感测装置57、一无线信号发射器58、一无线信号接收器59以及一另一电路板60(请参照图7)。图4中,无线信号发射器58设置于电路板51上,其借由电路板51而接收来自于卷动模块53、第一开关55、第二开关56以及位移感测装置57的多个信号,且通过一无线传输技术而传输该多个信号予无线信号接收器59。无线信号接收器59插接于电脑主机41的连接端口411上,且其借由无线传输技术而信号连接于无线信号发射器58,用以接收来自于无线信号发射器58的该多个信号,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无线信号接收器59是通过一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而连接于连接端口411。
壳体50中,壳体50包括一底座501以及一上盖502,电路板51设置于底座501上,底座501包括一底座开孔5011(请参照图6)以及一第一固定结构5012,第一固定结构5012用以固定电池容纳盒52于底座50上。上盖502覆盖于底座501,卷动模块54设置于上盖502上且电性连接于另一电路板60(为了清楚显示图中的各元件,其电性连接关未显示于图中),用以被使用者的手指触发而产生一卷动信号S1予电脑主机41,使电脑主机41根据卷动信号S1而执行视窗421的卷动指令。上盖502包括一第一按键部5021以及一第二按键部5022,第一按键部5021位于卷动模块54的一第一侧,而第二按键部5022则位于卷动模块54的一第二侧。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卷动模块54为一触控模块,而于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卷动模块亦可采用一光学手指导航(Optical Finger Navigation,OFN)模块或一薄膜开关电路模块,其皆可被使用者的手指触发而产生卷动信号。
图5中,第一开关55位于电路板51的一第一侧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51,用以被上盖502的第一按键部5021触发而产生一第一按键信号S2予电脑主机41,使电脑主机41根据第一按键信号S2而执行相对应的第一按键指令。第二开关56位于电路板51的一第二侧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51,用以被上盖502的第二按键部5022触发而产生一第二按键信号S3予电脑主机41,使电脑主机41根据第二按键信号S3而执行相对应的第二按键指令。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按键信号S2为一左键信号,且第一按键指令为一左键指令,而第二按键信号S3为一右键信号,且第二按键指令为一右键指令。
请同时参阅图5以及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电池容纳盒52固定于底座501上且位于电路板51的上方,电池容纳盒5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51,用以容纳至少一电池521(图5中显示二个)于其中且隔离至少一电池521以及电路板51。电池容纳盒52包括至少一开口522、一第二固定结构523、多个传导元件524以及一凹槽525,至少一开口522设置于电池容纳盒52的至少一侧壁526上,每一开口522对应于一电池521以及电池容纳盒52的一侧壁526。当电池容纳盒52固定于底座501上时,开口522位于底座501的一侧边5013与上盖502的一侧边5023之间。至少一开口522用以供至少一电池521通过而收纳至少一电池521于电池容纳盒52中,或由电池容纳盒52中取出至少一电池521。
第二固定结构523设置于电池容纳盒52的一底部527,且接近于该底部527的侧边,用以与第一固定结构5012连接而固定电池容纳盒52于底座501上。电池容纳盒52中,多个传导元件524用以于电池容纳盒52固定于底座501时建立至少一电池521与电路板51之间的电性连接,且传输至少一电池521的电力予电路板51,使鼠标装置5得以运作。凹槽525设置于电池容纳盒52的底部527且位于该底部527的中央处,用以收纳部分位移感测装置57。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5012为第一固定卡勾,且第二固定结构523为第二固定卡勾,多个传导元件524以金属材料所制成。
位移感测装置57设置于底座501上且位于电池容纳盒52的下方,位移感测装置57部分显露于底座501的底座开孔5011之外。位移感测装置57包括一发光元件571、一光学镜片组572以及一光学感测元件573,发光元件571用以产生一光束(未显示于图中),光学镜片组572设置于底座501上且接近于发光元件571,而部分光学镜片组572被收纳于电池容纳盒52的凹槽525中,光学镜片组572用以供光束通过且投射该光束于一工作面(未显示于图中)上,而光学感测元件573接近于光学镜片组572,用以接收该光束并根据该光束而产生一游标位移信号S4予电脑主机41,使电脑主机41根据游标位移信号S4而移动游标422。也就是说,当底座501于工作面上被使用者移动时,发光元件571所产生的光束经由光学镜片组572而被光学感测元件573接收,使光学感测元件573获得多个工作面影像,且每一工作面影像对应于鼠标装置5位于某一位置。光学感测元件573比较多个工作面影像而获得鼠标装置5于工作面上的位移量,并输出对应于该位移量的游标位移信号S4予电脑主机41。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发光元件571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卷动信号S1、第一按键信号S2、第二按键信号S3以及游标位移信号S4是借由无线信号发射器58以及一无线信号接收器59而传输至电脑主机41。而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鼠标装置亦可利用一连接线连接于电脑主机,并利用连接线传输上述信号。
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电池容纳盒与底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电池容纳盒与底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出电池容纳盒52与底座501分离的情形,图7中,当第一固定结构5012不与第二固定结构523卡合时,电池容纳盒52可由底座501上脱离。而当第一固定结构5012与第二固定结构523卡合时,电池容纳盒52被固定于底座501上,且另一电路板60位于电池容纳盒52上,如图8所示。此种设计是于多个传导元件524接触不良或损坏时,方便于更换。另外,此种设计亦可同时应用于无线鼠标装置以及有线鼠标装置上,当组装电池容纳盒52于底座501上时,其可应用于无线鼠标装置,而当电池容纳盒52脱离于底座501时,其则应用于有线鼠标装置。此种有线鼠标装置以及无线鼠标装置共用一底座的结构设计可便于鼠标制造商使用,而不需分别进行不同结构设计。
请再次参阅图5以及图6,上盖502更包括一第三固定结构5024(请参照图10A)以及一第四固定结构5025,第三固定结构5024设置于上盖502的一后端5026,而第四固定结构5025设置于上盖502的一前端5027。环型盖体53为一环状结构,且环型盖体53的一后端534形成一盖体结构,环型盖体53由壳体50的后方以及壳体50的下方卡合于壳体50,用以部分包覆壳体50且覆盖电池容纳盒52的至少一开口522,环型盖体53包括一第五固定结构531以及一第六固定结构532,第五固定结构531设置于环型盖体53的一上缘533且接近于环型盖体53的后端534,用以于环型盖体53的上缘533与上盖502的后端5026接触时,与第三固定结构5024连接。而第六固定结构532设置于环型盖体53的一前端535,用以于环型盖体53的前端535与上盖502的前端5027接触时,与第四固定结构5025连接。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三固定结构5024为一上盖凹槽,且第四固定结构5025为一磁性体,而第五固定结构531为一凸出片,第六固定结构532则为与第四固定结构5025互相吸引的另一磁性体。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四固定结构以及第六固定结构中的一者可采用磁性体,而另一者则采用金属元件而被磁性体吸引。于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六固定结构亦可采用一卡勾结构,而第四固定结构则为对应于卡勾结构的一另一上盖凹槽或另一卡勾结构。
接下来说明环型盖体53与壳体50结合的情形。请同时参阅图5、图6、图9A以及图9B,图9A以及图9B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壳体与环型盖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结合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当环型盖体53欲与壳体50结合时,环型盖体53先由上盖502的后端5026接近于上盖502,且环型盖体53的第五固定结构531伸入于上盖502的第三固定结构5024而互相连接,此时,环型盖体53的上缘533部分与上盖502的一底部5028接触,而环型盖体53包覆底座501的一后端5014且部分包覆底座501的侧边5013,亦即环型盖体53部分覆盖电池容纳盒52的至少一开口522,如图9A所示。接下来,摆动环型盖体53的前端535,使环型盖体53的第六固定结构532与上盖502的第四固定结构5025连接,此时,环型盖体53包覆底座501的侧边5013以及底座501的后端5014,且环型盖体53覆盖至少一开口522以保护至少一电池521,而环型盖体53的上缘533完全与上盖502的底部5028接触,如图9B所示。
请参阅图10A以及图10B,其为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组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当使用者欲放置电池521于电池容纳盒52中时,首先,将环型盖体53由壳体50上取下,以显露电池容纳盒52的至少一开口522于外。接下来,放置至少一电池522的一端通过至少一开口522中,此时,至少一电池521与电池容纳盒52之间形成一夹角A,且该夹角A小于90度,如图10A所示。接下来,将至少一电池522的一另一端推入至少一开口522中,使至少一电池522被收纳于电池容纳盒52中,且至少一电池522与电池容纳盒52平行,如图10B所示。最后,根据图9A以及图9B中所示的方式结合环型盖体53以及壳体50。至于将至少一电池522由电池容纳盒52中取出的步骤则与上述放入至少一电池521的步骤相反,而不再多加说明。
根据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设置有电池容纳盒,用以收纳电池于其中,且电池与电路板隔绝而互不接触,而电池容纳室的开口设置于电池容纳室的侧边。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并利用一环型盖体由壳体的后方以及其下方卡合于壳体,而覆盖电池容纳室的开口,以保护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壳体后端并未设置有转轴以及用以覆盖电池的盖体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鼠标装置的壳体长度比现有技术中设有转轴的鼠标装置的壳体长度短,可缩小鼠标装置的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 
一电池容纳盒,固定于该壳体上且位于该电路板的上方,该电池容纳盒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用以容纳一电池于其中且隔离该电池以及该电路板,该电池容纳盒具有一开口,设置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一侧壁,该开口用以供该电池通过而收纳该电池,或取出该电池;以及 
一环型盖体,由该壳体的一后端以及该壳体的一底部卡合于该壳体,用以部分包覆该壳体且覆盖该开口;其中当该电池被收纳于该电池容纳盒中时,该电池与该电池容纳盒平行,而当该电池通过该开口时,该电池与该电池容纳盒之间形成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9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 
一底座,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底座具有一第一固定结构,该第一固定结构用以固定该电池容纳盒于该底座上;以及 
一上盖,覆盖于该底座,且该开口位于该底座的一侧边与该上盖的一侧边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容纳盒还包括: 
一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一底部,用以与该第一固定结构连接而固定该电池容纳盒于该底座上;以及 
多个传导元件,用以于该电池容纳盒固定于该底座时建立该电池与该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且传输该电池的电力予该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结构为一第一固定卡勾,且该第二固定结构为一第二固定卡勾,当该第一固定卡勾不与该第二固定卡勾卡合时,该电池容纳盒可由该底座上脱离,而当该第一固定卡勾与该第二固定卡勾卡合时,该电池容纳盒被固定于该底座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包括: 
一第三固定结构,设置于该上盖的一后端;以及 
一第四固定结构,设置于该上盖的一前端;而该环型盖体包括: 
一第五固定结构,设置于该环型盖体的一上缘且接近于该环型盖体的一后端,用以于该环型盖体的该上缘与该上盖的该后端接触时,与该第三固定结构连接;以及 
一第六固定结构,设置于该环型盖体的一前端,用以于该环型盖体的该前端与该上盖的该前端接触时,与该第四固定结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三固定结构与该第五固定结构连接,且该第四固定结构与该第六固定结构连接时,该环型盖体包覆该底座的该侧边以及该底座的一后端,且该环型盖体覆盖该开口以保护该电池,而该环型盖体的该上缘与该上盖的一底部接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位移感测装置,设置于该底座上且位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下方,该位移感测装置部分显露于该底座的一底座开孔之外,用以根据该底座于一工作面上的移动而输出一游标位移信号,以控制一电脑系统的一游标的移动,该位移感测装置包括: 
一发光元件,用以产生一光束; 
一光学镜片组,设置于该底座上且接近于该发光元件,用以供该光束通过且投射该光束于该工作面上;以及 
一光学感测元件,接近于该光学镜片组,用以接收该光束并根据该光束而产生该游标位移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容纳盒还包括一凹槽,设置于该电池容纳盒的一底部,用以收纳部分该光学镜片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卷动模块,设置于该上盖上,用以被触发而产生一卷动信号予一电脑系统; 
一第一开关,位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一侧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用以被触发而产生一第一按键信号予该电脑系统;以及 
一第二开关,位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二侧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用以被触发而产生一第二按键信号予该电脑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动模块为一触控模块、一光学手指导航模块或一薄膜开关电路模块。 
CN2013200527970U 2013-01-30 2013-01-30 鼠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50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527970U CN203250266U (zh) 2013-01-30 2013-01-30 鼠标装置
US13/867,637 US20140210720A1 (en) 2013-01-30 2013-04-22 Mous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527970U CN203250266U (zh) 2013-01-30 2013-01-30 鼠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50266U true CN203250266U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7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5279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50266U (zh) 2013-01-30 2013-01-30 鼠标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10720A1 (zh)
CN (1) CN20325026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22713U (zh) * 2013-07-29 2014-02-0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
CN116601583A (zh) * 2020-12-31 2023-08-15 雷蛇(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电池操作的手持式装置
CN113534987B (zh) * 2021-08-31 2022-12-09 南阳市一通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湿环境用防水防爆鼠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2718A1 (en) * 2003-07-17 2005-01-20 Xing-Zhi Lin Wireless pointing device with power-supplying module
US20060044270A1 (en) * 2004-06-17 2006-03-02 Zhi-Ping Chen Wireless input device containing compartment for receiving additional device
US7659884B2 (en) * 2004-11-23 2010-02-09 Yuan-Jung Chang Battery-receiving structure of wireless mouse
US20060176276A1 (en) * 2005-02-09 2006-08-10 De-Wu Hu Computer mouse assembly
US7081612B1 (en) * 2005-04-13 2006-07-25 Pacer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proj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optical mouse
TWI319156B (en) * 2006-04-26 2010-01-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Wireless mouse
CN101441533A (zh) * 2008-12-18 2009-05-27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温控式鼠标
US20110141017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Allen Ku Waterproof mouse
TW201235894A (en) * 2011-02-25 2012-09-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Undirectional mo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10720A1 (en)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057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al member
CN110180170B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游戏控制器以及操作游戏控制器的方法
CN101675401A (zh) 电子设备插接系统
US9575577B2 (en) Stylus keyboard
WO2016133315A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케이스
WO2015178614A1 (ko) 초 슬림 터치 키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초 슬림 스마트 커버 장치
US11607608B2 (en) Gaming controller for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gaming controller
CN104272233A (zh) 使用接近感测的手势架构
CN203250266U (zh) 鼠标装置
CN102611767A (zh) 手机
US20150356051A1 (en) Modulariz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567021B (zh) 一种终端
CN203070234U (zh) 鼠标装置
CN107317138B (zh) 一种耳机插座组件及移动终端
US9738114B2 (en) Writing device with input unit
CN113434048B (zh) 多功能输入设备及其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切换装置
CN201732353U (zh) 手持式触控输入装置
US20120162059A1 (en) Handwriting input device with charger
US20070200824A1 (en) Wireless foldable mouse
CN102999092A (zh) 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
CN115904098A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103600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mera movement assembly
US20070024585A1 (en) Input device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data utilizing wired or wireless transission manners
US20170228082A1 (en) Touch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intelligent device
WO2023134408A9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1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