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6807U -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46807U
CN203246807U CN 201320245842 CN201320245842U CN203246807U CN 203246807 U CN203246807 U CN 203246807U CN 201320245842 CN201320245842 CN 201320245842 CN 201320245842 U CN201320245842 U CN 201320245842U CN 203246807 U CN203246807 U CN 203246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type
type conveying
discharge end
conveying mechanism
conve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458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2458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46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46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468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构,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两侧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于带式输送机构两侧的液压撑杆、设于液压撑杆底部的用于扩大支撑面的支撑座,所述液压撑杆与输送机构的框架活动连接;两个液压撑杆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同时伸缩,升降机构与带式输送机构的活动连接适于使支撑座在带式输送装置升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支撑面平行。本实用新型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通过升降机构提高或降低出料端的高度,不仅使得带式输送装置能够方便地转移到更高的地方以进行传输货物,而且能够随着货物堆积的高度缓慢提升输送高度,方便人工转移货物。

Description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带式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一般是固定的,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出料端处的物料高度增加,需要将出料端转移到较高或其他位置时很不方便。因此,提供一种转移方便、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将有助于解决该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该带式输送装置能够随着货物的堆积提高出料端的高度,方便堆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构,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两侧设有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于带式输送机构两侧的液压撑杆、设于液压撑杆底部的用于扩大支撑面的支撑座,所述液压撑杆与输送机构的框架活动连接;两个液压撑杆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同时伸缩,升降机构与带式输送机构的活动连接适于使支撑座在带式输送装置升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支撑面平行。
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两侧设有用于站人以整理货物的站台,该站台的中部与带式输送机构的框架活动连接,且站台一侧与带式输送机构的框架之间铰接有一液压缸,在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升降过程中,通过调节液压缸的伸缩使站台在带式输送装置升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不会发生晃动,确保使用安全。
为了便于转移带式输送装置,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入口及出口底部设有前支架、后支架,所述前、后支架与支撑座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所述支架底部的万向轮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站台的底面,防止所述站台与底面直接刮擦。
通过万向轮使得带式输送装置可进行360度旋转,当一地点的货物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旋转带式输送装置使出料端转移到另一地点,从而便于转移货物。
另一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构,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底部铰接有剪刀叉升降装置。
所述剪刀叉升降装置的两侧固定设有用于站人以整理货物的站台,站台随着剪刀叉升降装置同时升高或降低,因而站台始终保持水平,人站在上面安全可靠。
为了便于转移带式输送装置,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入口及出口底部设有前支架、后支架,所述前、后支架与剪刀叉升降装置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剪刀叉在进入车厢时,靠自身作用将出料端升高,先由后支架的底部轮子进入车厢,进入后由剪刀叉收缩到小于后支架的底部轮子高度即可进入车厢。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案,所述前支架与带式输送机构之间设有液压缸,以便于增加或减少进料端的高度。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案,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入口端部与前支架的侧面铰接,使带式输送机构的传输带前端与前支架的顶面等高。
所述前支架与一带式上料装置对接,带式上料装置包括:带式上料机构和设于该带式上料机构顶端前侧的平台,平台的高度与所述前支架的顶部一致。
两者进行对接时,能进行直接对接或90度对接,不管直接对接或90度对接,都实行在一个平面上对接,可使物料在上下运送过程中,平稳移动、转向。
为使带式上料装置适于移动,所述带式上料装置的底部设有支架,该支架的前后端底部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通过升降机构提高或降低出料端的高度,不仅使得带式输送装置能够方便地转移到更高的地方以进行传输货物,而且能够随着货物堆积的高度缓慢提升输送高度,方便人工转移货物;另一方面,通过万向轮使输送装置能够进行360度旋转,便于带式输送装置的转移,当一地点的货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旋转带式输送装置的出料端至另一地点,便于转移货物。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更清楚地被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的水平输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的倾斜输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图5是第二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的右视图;
图8是连接带式上料装置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本实施例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构1,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的两侧设有升降机构2。
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对称设于带式输送机构1两侧的液压撑杆21、设于液压撑杆21底部的用于扩大支撑面的支撑座22,所述液压撑杆21与输送机构1的框架活动连接;两个液压撑杆21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同时伸缩,升降机构2与带式输送机构1的活动连接适于使支撑座22在带式输送装置升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支撑面平行。
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两侧设有用于站人以整理货物的站台3,该站台3的中部与带式输送机构1的框架活动连接,且站台3一侧与带式输送机构1的框架之间铰接有一液压缸4,在带式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升降过程中,通过调节液压缸4的伸缩使站台3在带式输送装置升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不会发生晃动,确保使用安全。
为了便于转移带式输送装置,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入口及出口底部设有前支架7、后支架5,所述前、后支架与支撑座22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6,所述支架5底部的万向轮6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站台3的底面,防止所述站台3与底面直接刮擦。
通过万向轮6使得带式输送装置可进行360度旋转,当一地点的货物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旋转带式输送装置使出料端转移到另一地点,从而便于转移。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案,所述前支架7与带式输送机构1之间设有液压缸,以便于增加或减少进料端的高度。
实施例2
如图5-7,本实施例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构1,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的底部铰接有剪刀叉升降装置8。
所述剪刀叉升降装置8的两侧固定设有用于站人以整理货物的站台3,站台3随着剪刀叉升降装置8同时升高或降低,因而站台3始终保持水平,人站在上面安全可靠。
为了便于转移带式输送装置,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入口及出口底部设有前支架7、后支架5,所述前、后支架和剪刀叉升降装置8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6;剪刀叉在进入车厢时,靠自身作用将出料端升高,先由后支架的底部轮子进入车厢,进入后由剪刀叉收缩到小于后支架的底部轮子高度即可进入车厢。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案,所述前支架7与带式输送机构1之间设有液压缸,以便于增加或减少进料端的高度。
具体使用时,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入口与一带式上料装置9对接,带式上料装置9包括:带式上料机构91和设于该带式上料机构91顶端前侧的平台92,平台92的高度与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入口一致。
实施例3
如图8-9,作为优化的实施方案,所述带式输送机构1的入口端部与前支架7的侧面铰接,使带式输送机构1的传输带前端与前支架7的顶面等高。
具体使用时,所述前支架7与一带式上料装置9对接,带式上料装置9包括:带式上料机构91和设于该带式上料机构91顶端前侧的平台92,平台92的高度与所述前支架7的顶部一致。
两者进行对接时,能进行直接对接或90度对接,不管直接对接或90度对接,都实行在一个平面上对接,可使物料在上下运送过程中,平稳移动、转向。
为使带式上料装置9适于移动,所述带式上料装置9的底部设有支架,该支架的前后端底部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两侧设有升降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于带式输送机构两侧的液压撑杆、设于液压撑杆底部的用于扩大支撑面的支撑座,所述液压撑杆与输送机构的框架活动连接;两个液压撑杆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同时伸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两侧设有用于站人以整理货物的站台,该站台的中部与带式输送机构的框架活动连接,且站台一侧与带式输送机构的框架之间铰接有一液压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入口及出口底部设有前支架、后支架,所述前、后支架与支撑座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所述支架底部的万向轮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站台的底面。
5.一种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底部铰接有剪刀叉升降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叉升降装置的两侧固定设有用于站人以整理货物的站台;
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入口及出口底部设有前支架、后支架,所述前、后支架与剪刀叉升降装置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与带式输送机构之间设有液压缸。
8.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输送机构的入口端部与前支架的侧面铰接,带式输送机构的传输带前端与前支架的顶面等高,所述前支架与一带式上料装置对接,带式上料装置包括:带式上料机构和设于该带式上料机构顶端前侧的平台,平台的高度与所述前支架的顶部一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上料装置的底部设有支架,该支架的前后端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
CN 201320245842 2013-05-08 2013-05-08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6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5842 CN203246807U (zh) 2013-05-08 2013-05-08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5842 CN203246807U (zh) 2013-05-08 2013-05-08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46807U true CN203246807U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73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4584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6807U (zh) 2013-05-08 2013-05-08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46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954A (zh) * 2013-05-08 2014-11-12 陆建忠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954A (zh) * 2013-05-08 2014-11-12 陆建忠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61937U (zh) 一种粮食输送机
CN203652825U (zh)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CN107381122B (zh) 一种物流卸货装置
CN104003201B (zh) 软体包装件拆垛装置
CN104527842B (zh) 报废汽车拆解上线系统
CN109264433A (zh) 自动装货设备及装货方法
CN203246807U (zh)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CN204978768U (zh) 一种仓储物流运送车
CN204137465U (zh) 一种物流箱
CN103171901A (zh) 集装箱鹅颈槽正反相叠出料系统
CN104139954A (zh) 出料端可升降的带式输送装置
CN103738708A (zh) 热处理上料装置
CN205686972U (zh) 一种带有升降平台的仓库
US20100003116A1 (en) Transport vehicle for raising and transporting ULDs and cargo pallets
CN203996321U (zh) 输送线装置及物料小车
CN205087208U (zh) 一种口罩包装输送计量装置
CN203997765U (zh) 垂直输送机
CN105438568A (zh) 自动放陶瓷砖隔片装置
CN206901273U (zh) 物料转运装置
CN203996328U (zh) 餐具运输车
CN204022339U (zh) 半自动水平折臂起重装置
CN203064843U (zh) 移动式手动液压装卸工作台
CN207956759U (zh) 一种仓储机械用万向平移装置
CN207258684U (zh) 一种用于物流的双层输送装置
RU180881U1 (ru) Модульная погрузочно-разгрузочная тележ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5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