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11321U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11321U CN203211321U CN 201320119750 CN201320119750U CN203211321U CN 203211321 U CN203211321 U CN 203211321U CN 201320119750 CN201320119750 CN 201320119750 CN 201320119750 U CN201320119750 U CN 201320119750U CN 203211321 U CN203211321 U CN 2032113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lly
- crossbeam
- pipe link
- braking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包括焊接构架、制动装置、轮对和轮对连接装置,其中轮对与轮对连接装置相连,在轮对连接装置的上方设有焊接构架,所述的制动装置与焊接构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焊接构架包括两个侧梁、一个横梁、制动吊杆、二系减振装置,所述的两个测梁之间连接有一个横梁,在横梁的下方设有减振托盘,在横梁的两侧设有制动吊杆。由于采用了焊接结构的构架,使得转向架整体重量较轻;由于转向架辆侧梁之间通过制动吊杆实现有效连接,使得转向架整体抗菱刚度大大提高,提高了转向架的临界速度;转向架采用的弹性承载鞍使得转向架实现了低动力作用,降低轮轨之间的作用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货车应用的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背景技术
我国国内现阶段运行的主要货车转向架为转K6型转向架,该转向架采用铸造三大件结构、斜楔式摩擦减振器、下交叉支撑装置,K6型转向架在直线有着良好的运行性能,但是在过曲线时车轮与轨道的磨耗情况很严重。
国内后续推出的转K7型径向转向架,该转向架采用铸造三大件结构、轮对连接装置、斜楔式摩擦减振器,缓解了过曲线时车轮和轨道的磨耗问题,但由于转向架摇枕和侧架采用铸造结构,因此该转向架重量较大。
以上转向架都属于铸造三大件式结构,由于存在转向架自重大、簧下质量大,造成轮轨动作用力较大、轮轨磨耗严重等问题;同时铸造产品污染大、单位能耗大等缺点。
在专利(CN200880117322.7)中公开了一种铁道车辆用径向转向架、铁道车辆和连接车辆,该专利通过径向拉杆将车辆通过曲线时车体通过摇枕相对构架的转角传递给转向架的前后轮对,迫使轮对趋于曲线的径向位置,为迫导向转向架,其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径向转向架技术结构复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转向架采用了轮对自导向径向原理,由于无需摇枕和轮对之间加装迫导向连接杆装置,仅依靠铰接式轮对连接装置将轮对连接起来,通过过曲线时前后轮对的耦合作用,使轮对过曲线时处于径向位置。该转向架采用焊接结构,速度等级可达到120km/h、轴重可达到30t。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包括焊接构架、制动装置、轮对和轮对连接装置,所述的轮对连接装置包括四个弹性承载鞍和径向连接杆机构,所述的弹性承载鞍分别与径向连接杆机构相连,其中轮对与轮对连接装置相连,在轮对连接装置的上方连接有焊接构架,所述的制动装置与焊接构架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焊接构架包括两个侧梁、一个横梁、制动吊杆和二系减振装置,所述的两个测梁之间焊接有一个横梁,在横梁的下方设有二系减振装置,在横梁的两侧焊接有制动吊杆。
所述的制动吊杆是将构架的两个侧梁实现径向连接的杆,且在制动吊杆上设有制动吊座,用于安装基础制动装置。
所述的二系减振装置为变摩擦减振装置,其包括几组钢圆弹簧和一个减振托盘,所述的钢圆弹簧设于减振托盘上,且减振托盘的底部是半圆形面底部结构,通过半圆形面底部结构座于侧梁之上,减振托盘上钢圆弹簧的垂向力使减振托盘产生转动,产生减振托盘和横梁之间的夹紧力,进而产生减振装置的摩擦减振力。
所述的横梁为双腹板结构,在横梁两端各设一对相对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位于横梁的侧面,且与侧梁相配合。
所述的侧梁为双腹板U型结构。
所述的轮对连接装置包括四个弹性承载鞍和径向连接杆机构,所述的弹性承载鞍分别与径向连接杆机构相连。
所述的弹性承载鞍为八字形,弹性承载鞍上分布有弹性橡胶垫。
所述的径向连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径向连接杆与一个交叉杆,所述的两个径向连接杆为U型,且两个径向连接杆的开口端向外对称设置,中间通过交叉杆连接在一起,两个径向连接杆的两端与弹性承载鞍连接。
所述的制动装置为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
所述的轮对连接装置通过四个轴承与两个轮对连接。
所述的径向连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径向连接杆,所述的两个径向连接杆交叉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为现有的装置,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焊接构架的侧梁和横梁之间安装有二系减振装置,每个二系减振装置分别由钢弹簧组和一个减振托盘组成,满足了转向架的减振性能,提高了空重车的动力学性能。
轮对连接装置由四个弹性承载鞍和径向连接杆机构组成,其中,弹性承载鞍为八字形,弹性承载鞍上分布有弹性橡胶垫,达到了减振的效果,同时使两个轮对处于径向位置,提高了转向架过曲线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焊接结构的构架,使得转向架整体重量较轻;由于转向架两侧梁之间通过制动吊杆实现有效连接,使得转向架整体抗菱刚度大大提高,提高了转向架的临界速度;转向架采用的弹性承载鞍使得转向架实现了低动力作用,降低轮轨之间的作用力;在制动吊杆上设置了制动吊座,使得转向架采用盘形制动装置变为可能,提高的车辆的制动性能;采用了径向连接杆机构,使得转向架通过曲线时具有自导向功能,降低了轮轨之间的磨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示意图(俯视);
图2为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示意图(仰视);
图3为轮对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4为焊接构架示意图;
图5为侧梁示意图;
图6为横梁示意图;
图7为二系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8为斜楔式摩擦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9为径向连接杆机构(一)示意图;
图10为径向连接杆机构(二)示意图;
图11为吊挂式闸瓦制动装置示意图。
图中:1、轮对,2、焊接构架,3、制动装置,4、轮对连接装置,5、径向连接杆机构,6、弹性承载鞍,7、侧梁,8、横梁,9、制动吊杆,10、二系减振装置,11、钢圆弹簧组,12、减振托盘,13、第一径向连接杆,14、交叉杆,15、第二径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焊接构架2、制动装置3、轮对1和轮对连接装置4,其中轮对1与轮对连接装置4相连,在轮对连接装置4的上方设有焊接构架2,所述的制动装置3与焊接构架2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焊接构架2包括两个侧梁7、一个横梁8、制动吊杆9和二系减振装置10,所述的两个测梁7之间连接有一个横梁8,在横梁8的下方设有二系减振装置10,在横梁7的两侧设有制动吊杆9。
所述的制动吊杆9是将构架的两个侧梁7实现径向连接,且在制动吊杆9上设有制动吊座,用于安装基础制动装置3。
所述的二系减振装置10为变摩擦减振装置,其包括几组钢圆弹簧11和一个减振托盘12,所述的钢圆弹簧11设于减振托盘12上,且减振托盘12的底部是半圆形面底部结构,通过半圆形面底部结构座于侧梁7之上,减振托盘12上钢圆弹簧11的垂向力使减振托盘12产生转动,产生减振托盘12和横梁8之间的夹紧力,进而产生二系减振装置10的摩擦减振力,满足了转向架的减振性能,提高了空重车的动力学性能,钢圆弹簧11为空重车提供了不同了弹簧刚度,减振托盘12能够把横梁受的垂向力转化为侧梁和横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转向架的减振功能。
如图4所示,所述的横梁7为双腹板结构,在横梁7两端各设一对相对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位于横梁7的侧面,且与侧梁7相配合。
如图5所示,所述的侧梁7为双腹板U型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的轮对连接装置4包括四个弹性承载鞍6和径向连接杆机构5,所述的弹性承载鞍6分别与径向连接杆机构5相连,其中,弹性承载鞍6为八字形,弹性承载鞍6上分布有弹性橡胶垫,达到了减振的效果,同时使两个轮对1处于径向位置,提高了转向架过曲线的性能。
所述的弹性承载鞍6为八字形,弹性承载鞍6上分布有弹性橡胶垫。
所述的径向连接杆机构包括第一径向连接杆13、第二径向连接杆15与一个交叉杆14,所述的两个径向连接杆为U型,且两个径向连接杆的开口端向外对称设置,中间通过交叉杆14连接在一起,两个径向连接杆的两端与弹性承载鞍6连接。
所述的制动装置3为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
所述的轮对连接装置4通过四个轴承与两个轮对1连接。
所述的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为现有的装置,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焊接构架2包含侧梁7、横梁8、制动吊杆9、二系减振装置10。二系减振装置10设置在侧梁和横梁之间。
如图6所示,横梁8为双腹板结构,分别在四边分布有凹槽,方便安装二系减振装置10。
如图7所示,二系减振装置10包括钢圆弹簧组11和一个减振托盘12。两级刚度螺旋弹簧11为空重车提供了不同了弹簧刚度,减振托盘12能够把横梁受的垂向力转化为侧梁和横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转向架的减振功能。
如图8所示,图1中的二系减振装置也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斜楔式摩擦减振装置。
如图9所示,图3中的径向连接杆机构5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结构,第一径向连接杆13和第二径向连接杆15与交叉杆14之间采用球铰连接。
如图10所示,图3中的径向连接杆机构5可采用如图10所示的结构,两个第二径向连接杆之间进行交叉。
如图11所示,图1中的制动装置3可采用如图11所示的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
Claims (10)
1.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构架、制动装置、轮对和轮对连接装置,所述的轮对连接装置包括四个弹性承载鞍和径向连接杆机构,所述的弹性承载鞍分别与径向连接杆机构相连,其中轮对与轮对连接装置相连,在轮对连接装置的上方连接有焊接构架,所述的制动装置与焊接构架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构架包括两个侧梁、一个横梁、制动吊杆和二系减振装置,所述的两个测梁之间焊接有一个横梁,在横梁的下方设有二系减振装置,在横梁的两侧焊接有制动吊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吊杆是将构架的两个侧梁实现径向连接的杆,且在制动吊杆上设有制动吊座,用于安装基础制动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系减振装置为变摩擦减振装置,其包括几组钢圆弹簧和一个减振托盘,所述的钢圆弹簧设于减振托盘上,且减振托盘的底部是半圆形面底部结构,通过半圆形面底部结构座于侧梁之上,减振托盘上钢圆弹簧的垂向力使减振托盘产生转动,产生减振托盘和横梁之间的夹紧力,进而产生减振装置的摩擦减振力。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为双腹板结构,在横梁两端各设一对相对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位于横梁的侧面,且与侧梁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梁为双腹板U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承载鞍为八字形,弹性承载鞍上分布有弹性橡胶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连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径向连接杆与一个交叉杆,所述的两个径向连接杆为U型,且两个径向连接杆的开口端向外对称设置,中间通过交叉杆连接在一起,两个径向连接杆的两端与弹性承载鞍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装置为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所述的轮对连接装置通过四个轴承与两个轮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焊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连接杆机构包括两个径向连接杆,所述的两个径向连接杆交叉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19750 CN203211321U (zh) | 2013-03-15 | 2013-03-15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19750 CN203211321U (zh) | 2013-03-15 | 2013-03-15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11321U true CN203211321U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9200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19750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11321U (zh) | 2013-03-15 | 2013-03-15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1132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2467A (zh) * | 2013-03-15 | 2013-05-22 |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WO2022041399A1 (zh) * | 2020-08-27 | 2022-03-03 |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无端梁的双腹板侧梁焊接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2013
- 2013-03-15 CN CN 201320119750 patent/CN20321132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2467A (zh) * | 2013-03-15 | 2013-05-22 |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CN103112467B (zh) * | 2013-03-15 | 2016-02-24 |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WO2022041399A1 (zh) * | 2020-08-27 | 2022-03-03 |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无端梁的双腹板侧梁焊接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90755B (zh) | 高速铁路货车转向架 | |
CN103112467B (zh)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
CN102490754B (zh) | 高速铁路货车转向架构架 | |
CN109747676B (zh) | 带涡流制动装置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204341077U (zh) | 重载货车转向架及车辆 | |
CN101857033B (zh) | 一种80km/h速度等级B型地铁车辆转向架 | |
CN203358608U (zh) | 一种低动力径向焊接转向架 | |
CN107600080B (zh) |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单牵引杆式转向架 | |
CN109878545B (zh) | 一种有轨电车及转向架 | |
CN102514584A (zh) | 一种窄轨距铁路车辆转向架 | |
CN103786739A (zh) | 一种低动力径向焊接转向架 | |
CN103723157A (zh) | 一种机车三轴径向转向架 | |
CN202987174U (zh) | 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 | |
CN202413831U (zh) | 高速铁路货车转向架 | |
CN206374754U (zh) | 一种铁路货车三轴转向架 | |
CN201432689Y (zh) | 机车用四轴高速转向架 | |
CN203593001U (zh) | 一种高速铁路货车转向架 | |
CN203888816U (zh) | 一种30吨轴重电力机车二轴转向架 | |
CN203543990U (zh) | 准轨距控制型铁路车辆转向架 | |
CN203211321U (zh) | 一种低动力作用径向焊接转向架 | |
CN212685551U (zh) | 一种轻轨车辆转向架和轻轨车辆 | |
CN203126869U (zh) | 一种铁路铺架装备用新型五轴转向架 | |
CN210822266U (zh) | 一种适应于高速运行的单轴转向架、车辆及动车组 | |
WO2021135198A1 (zh) | 适用于高速铁路货车的无摇枕构架式转向架 | |
CN101837792B (zh) | 米轨用拖车转向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2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