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5678U -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05678U CN203205678U CN 201320247593 CN201320247593U CN203205678U CN 203205678 U CN203205678 U CN 203205678U CN 201320247593 CN201320247593 CN 201320247593 CN 201320247593 U CN201320247593 U CN 201320247593U CN 203205678 U CN203205678 U CN 2032056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 plastic body
- standard
- plug
- wi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属于通讯线,现有远传通讯线连接工序多、防水效果不佳、接触不良、需要携带辅助装备,不容易接插、损坏率高,本实用新型通讯线的一端连接单头接线头、通讯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单孔接线座;单头接线头包括标准DC插头和头部塑料体,标准DC插头与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头部塑料体内,头部塑料体具有限制所述接线螺帽脱落的凸缘;单孔接线座包括标准DC插座和座部塑料体,标准DC插座与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座部塑料体内,座部塑料体外部具有可与接线螺帽连接的外螺纹。接插无需对位,无需焊接、缠绕等复杂工序,为工程施工接线节省人力和物力;标准DC插头、标准DC插座与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塑料体内,可以有效防水、防氧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线,具体是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背景技术
随着设备智能化的普及,远程监测控制成为必然。很多智能设备采用有线远传的方式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如其中的远传水表、气表。有线远传,必然涉及设备与通讯线的连接和密封。当前,通讯线多采用传统的焊接或者缠绕连接等接线方式,无论是焊接还是缠接都存在工序繁琐,耗时、耗力,并有接触不可靠、防水处理难度大等弊端。新近有少量通讯线接线应用双孔插拔式,但由于双孔具有方向性,并且在有限的体积内排列两个孔而导致尺寸偏小,因此在实际接线工作中插头很难对准插座,损坏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远传通讯线连接工序多、防水效果不佳、接触不良、需要携带辅助装备以及不容易接插、损坏率高等缺陷,提供一种能快速连接,防水、电接触性能优良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的一种方案是包括通讯线、接线螺帽、单头接线头、单孔接线座,其特征是:
所述的接线螺帽套在所述的通讯线上,所述通讯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单头接线头、所述通讯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单孔接线座;
所述的单头接线头包括标准DC插头和头部塑料体,所述的标准DC插头与所述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头部塑料体内,所述的头部塑料体具有限制所述接线螺帽脱落的凸缘;
所述的单孔接线座包括标准DC插座和座部塑料体,所述的标准DC插座与所述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座部塑料体内,所述的座部塑料体外部具有可与所述接线螺帽连接的外螺纹。
作为上述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的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接线螺帽内具有密封筋。连接在所述通讯线一端的单头接线头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头接线头的头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连接在所述通讯线另一端的单孔接线座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的另一种方案是包括通讯线、接线螺帽、单头接线头,其特征是:
所述的接线螺帽套在所述的通讯线上,所述通讯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单头接线头;
所述的单头接线头包括标准DC插头和头部塑料体,所述的标准DC插头与所述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头部塑料体内,所述的头部塑料体具有限制所述接线螺帽脱落的凸缘。
作为上述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的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接线螺帽内具有密封筋。连接在所述通讯线任一端的单头接线头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头接线头的头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的第三种方案是包括通讯线、单孔接线座,其特征是:
所述通讯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单孔接线座;
所述的单孔接线座包括标准DC插座和座部塑料体,所述的标准DC插座与所述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座部塑料体内,所述的座部塑料体外部具有外螺纹。
作为上述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的优选技术手段:连接在所述通讯线任一端的单孔接线座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带标准DC插头的单头接线头或/和带标准DC插座的单孔接线座,技术成熟、电性能稳定、通用性强,衔接密封牢固、接触优良;
2.接插无需对位,无需焊接、缠绕等复杂工序,为工程施工接线节省人力和物力;
3.采用多层电缆线,减少因外皮磨损而导致短路或断路;
4.标准DC插头与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头部塑料体内,标准DC插座与所述通讯线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座部塑料体内,可以有效防水、防氧化;
5.多种单头接线头、单孔接线座的组合方式满足不同远传通讯接线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通讯线;
02-接线螺帽;
03-单头接线头,31-标准DC插头,32-头部塑料体,33-凸缘;
04-单孔接线座,41-标准DC插座,42-座部塑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有多种结构形式,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通讯线01、接线螺帽02、单头接线头03、单孔接线座04:接线螺帽套02在通讯线01上,通讯线01的一端连接单头接线头03、通讯线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单孔接线座04;单头接线头03包括标准DC插头31和头部塑料体32,标准DC插头31与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头部塑料体32内,头部塑料体32具有限制接线螺帽02脱落的凸缘33;单孔接线座04包括标准DC插座41和座部塑料体42,标准DC插座41与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座部塑料体42内,座部塑料体42外部具有可与接线螺帽02连接的外螺纹。
该结构形式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单头接线头03可以插接在诸如接线盒上的单孔接线座上,单孔接线座04可以插接在诸如接线盒上的单头接线头上,接线螺帽02连接在单孔接线座上的外螺纹,凸缘33还配合接线螺母与单孔接线座上的外螺纹拧紧保证单头接线头与单孔接线座的连接可靠性,也可以将多根这样的远传通讯线串接以增加长度。
具体的,接线螺帽内具有密封筋,在拧紧状态下,接线螺帽上的密封筋由于受到单孔接线座前端面的挤压而变形,形成密封带,从而防止水气进入而腐蚀接插部位。连接在通讯线一端的单头接线头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头接线头的头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参见图4所示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连接在通讯线另一端的单孔接线座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参见图4)。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通讯线01、接线螺帽02、单头接线头03:接线螺帽套02在通讯线01上,通讯线01的两端分别连接单头接线头03;单头接线头03包括标准DC插头31和头部塑料体32,标准DC插头31与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头部塑料体32内,头部塑料体32具有限制接线螺帽02脱落的凸缘33。
该结构形式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单头接线头03可以插接在诸如接线盒上的单孔接线座上,接线螺帽连接在单孔接线座上的外螺纹保证单头接线头与单孔接线座的连接可靠性,也可以将这样的远传通讯线与图3所示两端都是单孔接线座的远传通讯线连接以增加长度。
具体的,接线螺帽内具有密封筋,在拧紧状态下,接线螺帽上的密封筋由于受到单孔接线座前端面的挤压而变形,形成密封带,从而防止水气进入而腐蚀接插部位。连接在通讯线任一端的单头接线头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头接线头的头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参见图4所示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通讯线01、单孔接线座04:通讯线01的两端分别连接单孔接线座04;单孔接线座04包括标准DC插座41和座部塑料体42,标准DC插座41与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座部塑料体42内,座部塑料体42外部具有可与接线螺帽02连接的外螺纹。
该结构形式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单孔接线座04可以插接在诸如接线盒上的单头接线头上,单头接线头上的接线螺帽连接单孔接线座上的外螺纹保证单头接线头与单孔接线座的连接可靠性,也可以将这样的远传通讯线与图2所示两端都是单头接线头的远传通讯线连接以增加长度。
具体的,连接在通讯线任一端的单孔接线座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参见图4所示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上述图1-3所示的远传通讯线均是在通讯线的两端连接一个单孔接线座或单头接线头,图4则示出了一种一端为一个单头接线头、另一端为两个单孔接线座的远传通讯线,该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远传通讯线在接插时,先将单头接线头插入单孔接线座,然后把接线螺帽拧紧在单孔接线座的螺纹上。
Claims (8)
1.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包括通讯线(01)、接线螺帽(02)、单头接线头(03)、单孔接线座(04),其特征是:
所述的接线螺帽(02)套在所述的通讯线(01)上,所述通讯线(0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单头接线头(03)、所述通讯线(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单孔接线座(04);
所述的单头接线头(03)包括标准DC插头(31)和头部塑料体(32),所述的标准DC插头(31)与所述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头部塑料体(32)内,所述的头部塑料体(32)具有限制所述接线螺帽(02)脱落的凸缘(33);
所述的单孔接线座(04)包括标准DC插座(41)和座部塑料体(42),所述的标准DC插座(41)与所述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座部塑料体(42)内,所述的座部塑料体(42)外部具有可与所述接线螺帽(02)连接的外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其特征是:所述的接线螺帽内具有密封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其特征是:连接在所述通讯线一端的单头接线头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头接线头的头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连接在所述通讯线另一端的单孔接线座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4.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包括通讯线(01)、接线螺帽(02)、单头接线头(03),其特征是:
所述的接线螺帽(02)套在所述的通讯线(01)上,所述通讯线(0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单头接线头(03);
所述的单头接线头(03)包括标准DC插头(31)和头部塑料体(32),所述的标准DC插头(31)与所述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头部塑料体(32)内,所述的头部塑料体(32)具有限制所述接线螺帽(02)脱落的凸缘(3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其特征是:所述的接线螺帽内具有密封筋。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其特征是:连接在所述通讯线任一端的单头接线头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头接线头的头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7.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包括通讯线(01)、单孔接线座(04),其特征是:
所述通讯线(0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单孔接线座(04);
所述的单孔接线座(04)包括标准DC插座(41)和座部塑料体(42),所述的标准DC插座(41)与所述通讯线(01)的连接处注塑于所述的座部塑料体(42)内,所述的座部塑料体(42)外部具有外螺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其特征是:连接在所述通讯线任一端的单孔接线座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单孔接线座的座部塑料体注塑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47593 CN203205678U (zh) | 2013-05-08 | 2013-05-08 |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47593 CN203205678U (zh) | 2013-05-08 | 2013-05-08 |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05678U true CN203205678U (zh) | 2013-09-18 |
Family
ID=49149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4759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5678U (zh) | 2013-05-08 | 2013-05-08 |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0567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6860A (zh) * | 2014-04-28 | 2014-08-27 | 无锡水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水表防水接头 |
CN104006861A (zh) * | 2014-04-28 | 2014-08-27 | 无锡水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大楼水表检测系统 |
CN104006859A (zh) * | 2014-04-28 | 2014-08-27 | 无锡水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大楼水表系统的检测方法 |
-
2013
- 2013-05-08 CN CN 201320247593 patent/CN2032056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6860A (zh) * | 2014-04-28 | 2014-08-27 | 无锡水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水表防水接头 |
CN104006861A (zh) * | 2014-04-28 | 2014-08-27 | 无锡水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大楼水表检测系统 |
CN104006859A (zh) * | 2014-04-28 | 2014-08-27 | 无锡水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大楼水表系统的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78201U (zh) | 内置局部放电传感器的智能高压电缆中间接头 | |
CN203205678U (zh) | 一种插拔接线的远传通讯线 | |
CN204696266U (zh) | 电力电缆l型连接端子构件 | |
CN202662935U (zh) | 并联式防水三通电源线连接件 | |
CN204760996U (zh) | 电力电缆t型连接端子 | |
CN214754387U (zh) | 一种防水防尘底盘线束 | |
CN203203649U (zh) | 一种单孔插拔接线的远传水表 | |
CN204315791U (zh) | 分线绝缘外壳 | |
CN204741099U (zh) | 电气设备用t型连接端子构件 | |
CN209358027U (zh) | 一种电源线 | |
CN209357992U (zh) | 一种新型防水结合连接器 | |
CN204179628U (zh) | 一种碳晶地暖用电缆防水接头 | |
CN203967714U (zh) | 多功能电缆防水接头 | |
CN202651386U (zh) | 电源线连接件 | |
CN207474809U (zh) |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 |
CN202940533U (zh) | 一种低压分支箱接头 | |
CN204706866U (zh) | 电力电缆t型连接端子头 | |
CN210576537U (zh) | 一种用于有线电视电缆接头的螺纹冷压头 | |
CN204741258U (zh) | 电力电缆t型连接端子构件 | |
CN205070360U (zh) | 架空线路绝缘导线引流装置 | |
CN203277884U (zh) | 一种射频转接装置及射频系统 | |
CN203205219U (zh) | 户外柱上开关用互感器绝缘密封引接线装置 | |
CN204156259U (zh) | 一种电梯曳引机用线束 | |
CN202651553U (zh) | 串联式三通电源线连接件 | |
CN220190135U (zh) | 一种重型叉车配电箱线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