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2188U -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02188U
CN203202188U CN 201320150114 CN201320150114U CN203202188U CN 203202188 U CN203202188 U CN 203202188U CN 201320150114 CN201320150114 CN 201320150114 CN 201320150114 U CN201320150114 U CN 201320150114U CN 203202188 U CN203202188 U CN 203202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control lever
lever shaft
operating handl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501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岩青
纪晓辉
郭明亮
武红超
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501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02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02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021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包括操纵杆,操纵杆适于在空挡位置、第一换挡位置和第二换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车辆的车体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操纵杆相连;操纵轴,操纵轴与传动组件相连;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其中操纵杆在空挡位置时,第一弹性件对操纵轴施加的第一作用力与第二弹性件对操纵轴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操纵杆在第一换挡位置时,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形变位置,操纵杆在第二换挡位置时,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形变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具有空挡位置定位精确、换挡感力变化平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操纵装置通过具有钢球的空档定位座与变速箱内部的具有V型块的换挡拨块配合来产生换挡感力。所述空档定位座安装在所述变速箱的壳体上。但这种现有的结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对V型块以及所述变速箱的壳体的安装位置要求高。因此现有的操纵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换档感力变化不平稳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操纵装置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所述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适于在空挡位置、第一换挡位置和第二换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操纵杆相连;操纵轴,所述操纵轴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其中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与所述换挡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操纵轴旋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操纵轴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均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变速箱接触,其中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一作用力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第一换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形变位置,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第二换挡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形变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且当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所述第一作用力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所述第二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从而可以使得所述操纵轴可以精确地定位在所述空挡位置上。而且,由于在换挡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变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变逐渐增大,因此可以使换挡感力(即用户在换挡时感受到的力)平稳地变化。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具有空挡位置定位精确、换挡感力变化平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操纵杆适于在所述空挡位置、所述第一换挡位置、所述第二换挡位置、多个第三换挡位置和多个选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其中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与所述选挡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操纵轴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所述操纵杆在多个所述第三换挡位置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或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由此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可以适用于多挡变速箱的变速操纵,从而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为扭簧。由此可以使换挡感力更加平稳地变化。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套装在所述操纵轴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更加稳固地对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进行安装。
所述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还包括:倒挡感力块,所述倒挡感力块套装在所述操纵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倒挡感力块相连;和互锁感力块,所述互锁感力块套装在所述操纵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互锁感力块相连。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更加稳固地对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进行安装。
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三形变位置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四形变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四作用力。由此不仅可以使所述操纵轴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在所述空挡位置上,而且可以使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的换档感力更加明显、更加平稳地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所述第一换挡位置和所述第二换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车体上;和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设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操纵轴伸入所述变速箱内,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变速箱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从而具有空挡位置定位精确、换挡感力平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设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以及设在所述箱盖上的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其中所述操纵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箱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止挡件接触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止挡件接触。由此可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更容易地与所述变速箱接触。
所述操纵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箱盖上。由此可以更好地支撑所述操纵轴。
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和所述箱盖一体形成。由此可以简化所述变速箱的制造工艺,降低所述变速箱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换挡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换挡位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包括车体(图中未示出)、操纵装置100和变速箱200。
首先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包括操纵杆(图中未示出)、传动组件(图中未示出)、操纵轴110、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130。其中,变速箱200设在所述车体上,操纵轴110伸入变速箱200内。
所述操纵杆在空挡位置141、第一换挡位置142和第二换挡位置143之间可移动地设在车辆10的车体上,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操纵杆相连。操纵轴110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其中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与所述换挡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旋转。第一弹性件120的第一端121和第二弹性件130的第一端131均与操纵轴110相连,第一弹性件120的第二端122和第二弹性件130的第二端132均与车辆10的变速箱200接触。其中,所述操纵杆在空挡位置141时,第一弹性件120对操纵轴110施加的第一作用力与第二弹性件130对操纵轴110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所述操纵杆在第一换挡位置142时,第一弹性件120位于第一形变位置,所述操纵杆在第二换挡位置143时,第二弹性件130位于第二形变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操纵轴110的伸入变速箱200的部分(即操纵轴110的后部)上可以设有换挡拨块,所述换挡拨块可以与拨叉轴相连,所述拨叉轴上可以设有拨叉,所述拨叉可以与接合套相连。其中,前后方向如图1-图3中的箭头A所示。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纵装置100进行换挡的过程:
当所述操纵杆处于空挡位置141时,操纵轴110在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一作用力与所述第二作用力的作用下保持在空挡位置141。
当所述操纵杆由空挡位置141向第一换挡位置142移动时,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逆时针旋转,操纵轴110通过所述换挡拨块带动所述拨叉轴向前移动以便所述拨叉带动所述接合套和与第一挡位(所述第一挡位是指与第一换挡位置142对应的档位)对应的齿轮连接。由此车辆10从空挡切换到与第一换挡位置142对应的所述第一挡位上。由于第一弹性件120的第二端122与变速箱200接触,因此在所述换挡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20的形变逐渐增大(即第一弹性件120产生的弹力线性增大)。当第一弹性件120达到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操纵杆位于第一换挡位置142。
当所述操纵杆由空挡位置141向第二换挡位置143移动时,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顺时针旋转,操纵轴110通过所述换挡拨块带动所述拨叉轴向后移动以便所述拨叉带动所述接合套和与第二挡位(所述第二挡位是指与第二换挡位置143对应的档位)对应的齿轮连接。由此车辆10从空挡切换到与第二换挡位置143对应的所述第二挡位上。由于第二弹性件130的第二端132与变速箱200接触,因此在所述换挡过程中第二弹性件130的形变逐渐增大(即第二弹性件130产生的弹力线性增大)。当第二弹性件130达到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所述操纵杆位于第二换挡位置143。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130且当所述操纵杆在空挡位置141时第一弹性件120对操纵轴110施加的第一作用力与第二弹性件130对操纵轴110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从而可以使得操纵轴110可以精确地定位在空挡位置141上。而且,由于在换挡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20的形变或第二弹性件130的形变逐渐增大,因此可以使换挡感力(即用户在换挡时感受到的力)平稳地变化。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具有空挡位置定位精确、换挡感力变化平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从而具有空挡位置定位精确、换挡感力平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传动组件可以包括拉线和摇臂,所述拉线和所述摇臂可以通过已知的方式将所述操纵杆与操纵轴110连接在一起。
如图1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杆可以在空挡位置141、第一换挡位置142、第二换挡位置143、多个第三换挡位置144和多个选档位置145之间可移动地设在车辆10的车体上。其中,所述操纵杆在空挡位置141与选档位置145之间移动时,所述操纵杆可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所述操纵杆在多个第三换挡位置144中的一个时,第一弹性件12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或第二弹性件130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由此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可以适用于多挡变速箱的变速操纵,从而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其中,左右方向如图1和图3中的箭头B所示。
换言之,当车辆10具有三个以上的档位时,操纵装置100从空挡位置141切换到第三换挡位置144时,可以先由空挡位置141移动到选档位置145,然后再从选档位置145移动到第三换挡位置144。
如图1和图3所示,下面以具有六挡变速箱的车辆10为例。其中,1挡、2挡、5挡和R挡可以与第三换挡位置144对应,3挡可以与第一换挡位置142对应,4挡可以与第二换挡位置143对应,N挡可以与空挡位置141对应,a和b可以为选档位置14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六档的变速箱内具有三根拨叉轴,即与1挡和2挡对应的第一拨叉轴,与3挡和4挡对应的第二拨叉轴以及与5挡和6挡对应的第三拨叉轴。
当车辆10由N挡切换到1挡时,所述操纵杆先由空挡位置141向选档位置145(a)移动,所述操纵杆可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向左移动,操纵轴110的所述换档拨块与所述第一拨叉轴相连。然后所述操纵杆由选档位置145(a)向第三换挡位置144移动,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逆时针旋转,操纵轴110通过所述换挡拨块带动所述拨叉轴向前移动以便所述拨叉带动所述接合套和与1挡对应的齿轮连接。由此车辆10从N挡切换到1挡,且第一弹性件120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在该换挡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20的形变逐渐增大。
当车辆10由N挡切换到2挡时,所述操纵杆先由空挡位置141向选档位置145(a)移动,所述操纵杆可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向左移动,操纵轴110的所述换档拨块与所述第一拨叉轴相连。然后所述操纵杆由选档位置145(a)向第三换挡位置144移动,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顺时针旋转,操纵轴110通过所述换挡拨块带动所述拨叉轴向后移动以便所述拨叉带动所述接合套和与2挡对应的齿轮连接。由此车辆10从N挡切换到2挡,且第二弹性件130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在该换挡过程中第二弹性件130的形变逐渐增大。
车辆10由N挡切换到3挡的过程与上述的车辆10由空挡切换到与第一换挡位置142对应的第一挡位的过程相同,车辆10由N挡切换到4挡的过程与上述的车辆10由空挡切换到与第二换挡位置143对应的第二挡位的过程相同,因此不再详细地描述。
当车辆10由N挡切换到5挡时,所述操纵杆先由空挡位置141向选档位置145(b)移动,所述操纵杆可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向右移动,操纵轴110的所述换档拨块与所述第三拨叉轴相连。然后所述操纵杆由选档位置145(b)向第三换挡位置144移动,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逆时针旋转,操纵轴110通过所述换挡拨块带动所述拨叉轴向前移动以便所述拨叉带动所述接合套和与5挡对应的齿轮连接。由此车辆10从N挡切换到与5挡,且第一弹性件120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在该换挡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20的形变逐渐增大。
当车辆10由N挡切换到R挡时,所述操纵杆先由空挡位置141向选档位置145(b)移动,所述操纵杆可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向右移动,操纵轴110的所述换档拨块与所述第三拨叉轴相连。然后所述操纵杆由选档位置145(b)向第三换挡位置144移动,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操纵轴110顺时针旋转,操纵轴110通过所述换挡拨块带动所述拨叉轴向后移动以便所述拨叉带动所述接合套和与R挡对应的齿轮连接。由此车辆10从N挡切换到与R挡,且第二弹性件130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在该换挡过程中第二弹性件130的形变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杆在空挡位置141时,第一弹性件120位于第三形变位置且第二弹性件130位于第四形变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小于第一弹性件120在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对操纵轴110施加的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小于第二弹性件130在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对操纵轴110施加的第四作用力。
换言之,第一弹性件120在所述第三形变位置时的形变小于第一弹性件120在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的形变,第二弹性件130在所述第四形变位置时的形变小于第二弹性件130在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的形变。也就是说,当所述操纵杆由空挡位置141移动到第一换挡位置142、第二换挡位置143和多个第三换挡位置144中的一个时,换档感力逐渐增大。由此不仅可以使操纵轴110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在空挡位置141上,而且可以使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的换档感力更加明显、更加平稳地变化。
有利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13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为扭簧。由此可以使换挡感力更加平稳地变化。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地,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13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套装在操纵轴110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更加稳固地对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130进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用于车辆10的操纵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倒挡感力块150和互锁感力块160。倒挡感力块150可以套装在操纵轴110上,第一弹性件120的第一端121可以与倒挡感力块150相连。互锁感力块160可以套装在操纵轴110上,第二弹性件130的第一端131可以与互锁感力块160相连。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更加稳固地对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130进行安装。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变速箱200可以包括箱体、设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210以及设在箱盖210上的第一止挡件211和第二止挡件212。其中,操纵轴110的一端可以穿过箱盖210(即操纵轴110的一端伸入到变速箱200内),第一弹性件120的第二端122可以与第一止挡件211接触且第二弹性件130的第二端132可以与第二止挡件212接触。通过设置第一止挡件211和第二止挡件212,从而可以使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130更容易地与变速箱200接触。
有利地,第一止挡件211、第二止挡件212和箱盖210可以一体形成。由此可以简化变速箱200的制造工艺,降低变速箱200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操纵轴110可以通过轴承安装在箱盖211上。由此可以更好地支撑操纵轴110。具体地,所述轴承可以是直线轴承,并且所述轴承可以与操纵轴110间隙配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纵杆,所述操纵杆适于在空挡位置、第一换挡位置和第二换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操纵杆相连;
操纵轴,所述操纵轴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其中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与所述换挡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操纵轴旋转;
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操纵轴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均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变速箱接触,其中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一作用力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第一换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形变位置,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第二换挡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形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适于在所述空挡位置、所述第一换挡位置、所述第二换挡位置、多个第三换挡位置和多个选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其中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与所述选挡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操纵轴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所述操纵杆在多个所述第三换挡位置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或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为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套装在所述操纵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倒挡感力块,所述倒挡感力块套装在所述操纵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倒挡感力块相连;和
互锁感力块,所述互锁感力块套装在所述操纵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互锁感力块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三形变位置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四形变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对所述操纵轴施加的第四作用力。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空挡位置、所述第一换挡位置和所述第二换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车体上;和
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设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操纵轴伸入所述变速箱内,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变速箱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设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以及设在所述箱盖上的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其中所述操纵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箱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止挡件接触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止挡件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箱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和所述箱盖一体形成。
CN 201320150114 2013-03-28 2013-03-28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2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0114 CN203202188U (zh) 2013-03-28 2013-03-28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0114 CN203202188U (zh) 2013-03-28 2013-03-28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2188U true CN203202188U (zh) 2013-09-18

Family

ID=49146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501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2188U (zh) 2013-03-28 2013-03-28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21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3029A (zh) * 2019-08-21 2019-12-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电动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3029A (zh) * 2019-08-21 2019-12-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电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5942B (zh) 一种六挡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
CN105715780B (zh) 用于车辆的一体式电子换挡杆组件
CN201385577Y (zh) 非接触磁感应式换档执行机构
CN201373091Y (zh) 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
US8893869B2 (en) Clutch actuator for vehicles
CN102644735B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选换挡装置
CN101504073B (zh) 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
CN202579994U (zh) 一种amt选换挡执行机构
EP3499093B1 (en) Gearshift control mechanism, automobile, and gear control method
CN102384254A (zh)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自锁装置
CN104999911A (zh) 用于变速箱的换挡装置
CN102758912A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换挡系统
CN201866218U (zh) 手自一体化换挡机构
CN105736693A (zh) 自动变速器驻车锁止机构
CN202056291U (zh) 具有王字型选换档槽的换档交位机构
CN109488758B (zh) 电子换挡器
CN205078771U (zh) 一种可靠的选档及其行程限位机构
CN203202188U (zh)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和具有该操纵装置的车辆
CN202418533U (zh) 一种新型变速器选换挡机构总成
CN104565336A (zh) 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CN201335150Y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互锁装置
CN111765243B (zh) 车辆的换挡器以及车辆
CN202251907U (zh) 选换挡感力块及汽车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
CN203162130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驻车锁止机构
CN201714926U (zh) 承载能力大的轻型汽车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