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1302U - 一种插芯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芯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01302U
CN203201302U CN 201320172523 CN201320172523U CN203201302U CN 203201302 U CN203201302 U CN 203201302U CN 201320172523 CN201320172523 CN 201320172523 CN 201320172523 U CN201320172523 U CN 201320172523U CN 203201302 U CN203201302 U CN 203201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latch bolt
handle
paula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725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仁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andi Hard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ANY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ANY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ANY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7252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01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01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013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芯锁,其包括上盖、锁壳、面板支座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面板支座与锁壳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门内旋钮驱动组件、执手驱动组件、斜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保险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呆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芯锁可以实现当在门外用钥匙驱动呆舌和斜舌缩回达到解锁状态后,再次关门无需用钥匙或者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就可以达到锁闭状态;当不需要自动上锁状态时,操作门内旋钮旋转一个小角度即可转换为手动上锁状态;可以实现自动上锁和手动上锁状态的相互转换,可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灵活调节闭锁状态,增加了锁具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插芯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芯锁,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锁闭和手动锁闭状态相转换的插芯锁,属于五金锁具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门锁根据其执手的使用功能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执手纯粹是用于开门、关门的门锁,上锁动作由锁体及其钥匙完成,此结构的门锁较为常见,但使用不方便;另一种是执手兼备开门、关门和上锁功能的插芯锁,它主要由锁体、锁舌、锁芯、固定面板及其上设置的驱使锁舌动作的旋转执手构成,使用过程中,在锁舌的锁紧机构处于打开状态下,执手可向下任意角度旋转摆动,实现开门动作;若执手上提时,执手会带动锁紧机构将锁舌锁紧固定,门锁处于上锁状态,此时需要有钥匙才能将门打开。此结构的门锁因其执手兼备开门、关门和上锁功能,使用较为方便,通常装在室内套装门、防盗门上,已成为市场上最常见的锁具之一。 
但现有的插芯锁均存在以下一种情况:关门后利用锁芯或内部旋钮驱动呆舌组件伸出达到锁闭状态,当从门外用锁芯或门内用执手缩回呆舌组件后,再次关门,若忘记用门外钥匙或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时,门外执手是可以缩回斜舌组件达到开门目的;上述情况会造成漏锁,降低了锁具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锁闭和手动锁闭状态相转换的插芯锁,实现在门外用钥匙驱动呆舌和斜舌缩回达到解锁状态后,再次关门无需用钥匙或者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就可以达到锁闭状态,增加锁具安全性,减少锁具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漏锁,而且当不需要自动上锁状态时,操作门内旋钮旋转一个小角度即可转换为手动上锁状态,即,关门后需要用钥匙或者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达到锁闭插芯锁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芯锁,其包括上盖、锁壳、面板支座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面板支座与锁壳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门内旋钮驱动组件、执手驱动组件、斜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保险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呆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门内旋钮驱动组件包括内保拉座、内保拉杆、板弹簧、扁弹簧、内保方芯套、内保拨盘和内保推盘;所述内保拉座的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Ⅰ上,其另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Ⅱ上,且所述内保拉座能绕固定柱Ⅱ进行旋转;所述内保拉杆的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Ⅰ上,其另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Ⅲ上;所述内保拉杆与内保拉座相连接;所述板弹簧固定在锁壳翻起的凸台上,板弹簧的凸台与内保拉杆的凸台A相接触;所述内保方芯套、内保拨盘、内保推盘装配在一起,通过内保拨盘的圆台的一端与上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壳固定连接;内保推盘与内保拉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扁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Ⅳ上,其另一端由锁壳上的保险舌支架所限制,且所述扁弹簧与内保方芯套的上前端相接触;当内保拨盘做逆时针旋转时,内保拨盘的边A与内保推盘的凸台a相接触,内保推盘的凸台b与内保拉杆相接触;当内保拨盘做顺时针旋转时,内保拨盘的凸台Ⅰ与内保拉杆的凸台B相接触,内保拉杆与内保推盘的凸台b相接触;当内保方芯套做顺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的边a与内保拨盘的边A相接触;当内保方芯套做逆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的边b与内保拨盘的边B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内保拉座上设有限定内保拉座旋转位置的限位槽A。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内保拉杆上设有使内保拉杆做平行上下移动的导向槽A和导向槽B。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由内保方芯套的边a和边b形成的夹角与由内保拨盘的边A和边B形成的夹角间具有角度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执手驱动组件包括内执手拨盘、外执手拨盘、执手连盘、执手挡块和执手弹簧,所述的内执手拨盘和外执手拨盘均与执手连盘相装配,且外执手拨盘与上盖固定连接,内执手拨盘与锁壳固定连接;内执手拨盘和外执手拨盘均通过设在执手连盘上的销子Ⅰ带动执手连盘旋转;在执手挡块上设有限定外执手拨盘顺时针旋转过位的限位槽B;所述的执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执手连盘的挂耳上,另一端固定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Ⅴ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斜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斜舌、斜舌前弹簧、斜舌导向板、斜舌后弹簧、斜舌拉杆、斜舌U型座、拨片和工字拨叉,所述斜舌与斜舌拉杆连接,所述斜舌前弹簧、斜舌导向板、斜舌后弹簧和斜舌U型座均套设在斜舌拉杆上,且斜舌前弹簧、斜舌后弹簧和斜舌U型座均与斜舌拉杆滑动连接;所述的斜舌导向板固定在锁壳上;所述的工字拨叉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Ⅳ上,并能绕固定柱Ⅳ进行旋转;所述的拨片与工字拨叉相接触,以带动工字拨叉做逆时针旋转;且工字拨叉的前端与斜舌U型座相接触,以带动斜舌U型座向右移动;斜舌U型座与执手连盘的头部相接触,以使斜舌缩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保险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保险舌、保险舌支架、保险舌弹簧、摆杆、保险舌拉杆和小扭簧;所述保险舌设在锁壳上、与保险舌拉杆相连接;所述保险舌支架固定在锁壳上、且套设在保险舌拉杆上并与保险舌拉杆滑动连接;所述保险舌弹簧套设在保险舌拉杆上;所述摆杆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Ⅲ上,并能绕固定柱Ⅲ进行旋转;所述的小扭簧也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Ⅲ上,且一端勾住斜舌导向板,另一端勾住摆杆的翻边;当摆杆顺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置,保险舌拉杆的斜边与摆杆的下翻凸台相接触;当摆杆逆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置,保险舌拉杆的斜边与摆杆的下翻凸台相分离;摆杆的凸台与斜舌导向板相接触,以限制摆杆继续逆时针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呆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呆舌和呆舌拉杆,所述呆舌与呆舌拉杆相连接;在锁壳上设有限定呆舌拉杆做左右运动的限位槽C;在呆舌拉杆上设有梅花孔,所述梅花孔与内保拨盘的凸台Ⅱ相接触,使内保拨盘在做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时,通过凸台Ⅱ使呆舌伸出或缩回;在呆舌伸出时,呆舌拉杆上的凸台a与工字拨叉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换向螺钉,且在上盖和锁壳上均设有换向螺钉的安装孔,通过换向螺钉将内保拉座顶到另一侧以实现内、外执手换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保拨盘与内保方芯套装配成一体结构,通过内保拨盘与内保方芯套形成的组合件带动内保推盘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芯锁可以实现当在门外用钥匙驱动呆舌和斜舌缩回达到解锁状态后,再次关门无需用钥匙或者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就可以达到锁闭状态;当不需要自动上锁状态时,操作门内旋钮旋转一个小角度即可转换为手动上锁状态,即关门后需要用钥匙或者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达到锁闭插芯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锁具自动上锁和手动上锁状态的相互转换,增加了锁具的安全性,避免了锁具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漏锁,可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灵活调节闭锁状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锁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旋钮解锁执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至图3-4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门内旋钮驱动组件的部分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内保拨盘与内保方芯套形成的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执手组件的部分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6-1至图6-5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内外执手换向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8-1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斜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2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斜舌在换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3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斜舌在换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保险舌保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所述插芯锁的呆舌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执手缩回斜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锁闭后,门内执手缩回呆舌和斜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执手缩回斜舌、保险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旋钮伸出呆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锁闭后旋钮缩回呆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锁闭后钥匙缩回呆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钥匙缩回斜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1.1、安装孔;1.2、固定孔;1.3、换向螺钉的安装孔;2、锁壳;2.1、固定柱Ⅰ;2.2、固定柱Ⅱ;2.3、固定柱Ⅲ;2.4、固定柱Ⅳ;2.5、固定柱Ⅴ;2.6、锁壳翻起的凸台;2.7、固定孔;3、面板支座;4、面板;5、内保拉座;5.1、内保拉座的凸台;6、内保拉杆;6.1、内保拉杆的凸台A;6.2、内保拉杆的凸台B;7、板弹簧;7.1、板弹簧的凸台;8、扁弹簧;9、内保方芯套;9.1、内保方芯套的上前端;9.2、内保方芯套的边a;9.3、内保方芯套的边b;9.4、内保方芯套的U型槽;10、内保拨盘;10.1、内保拨盘的圆台;10.2、内保拨盘的方孔;10.3、内保拨盘的边A;10.4、内保拨盘的边B;10.5、内保拨盘的凸台Ⅰ;10.6、内保拨盘的凸台Ⅱ;11、内保推盘;11.1、内保推盘的凸台a;11.2、内保推盘的凸台b;12、限位槽A;13、导向槽A;14、导向槽B;15、销子Ⅱ;16、螺钉;17、内执手拨盘;17.1、内执手拨盘的凸台a;17.2、内执手拨盘的凸台b;18、外执手拨盘;18.1、外执手拨盘的凸台A;18.2、外执手拨盘的凸台B;18.3、外执手拨盘的方孔;19、执手连盘;19.1、执手连盘的凸台;19.2、执手连盘的头部;19.3、执手连盘的挂耳; 20、执手挡块;21、执手弹簧;22、销子Ⅰ;23、限位槽B;24、斜舌;25、斜舌前弹簧;26、斜舌导向板;27、斜舌后弹簧;28、斜舌拉杆;29、斜舌U型座;29.1、斜舌U型座的凸台A;29.2、斜舌U型座的凸台B;30、拨片;31、工字拨叉;31.1、工字拨叉的前端;32、销子Ⅲ;33、保险舌;34、保险舌支架;35、保险舌弹簧;36、摆杆;36.1、摆杆的翻边;36.2、摆杆的下翻凸台;36.3、摆杆的凸台;36.4、摆杆的前端;36.5、摆杆的斜边;37、保险舌拉杆;37.1、保险舌拉杆的斜边;38、小扭簧;39、呆舌;40、呆舌拉杆;40.1、呆舌拉杆的凸台a;40.2、呆舌拉杆的凸台b;41、限位槽C;42、梅花孔;43、换向螺钉;44、内保拨盘与内保方芯套形成的组合件;45、执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芯锁,包括上盖1、锁壳2、面板支座3和面板4,所述面板4通过面板支座3与锁壳2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门内旋钮驱动组件、执手驱动组件、斜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保险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呆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内旋钮驱动组件(详见图1、图2及图3-1至图3-4所示)包括内保拉座5、内保拉杆6、板弹簧7、扁弹簧8、内保方芯套9、内保拨盘10和内保推盘11;所述内保拉座5的一端套设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Ⅰ2.1上,其另一端套设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Ⅱ2.2上,且内保拉座5能绕固定柱Ⅱ2.2进行旋转;可在内保拉座5上设置限位槽A12以限制内保拉座5的旋转位置;所述内保拉杆6的一端套设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Ⅰ2.1上,其另一端套设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Ⅲ2.3上;在内保拉杆6上设有使内保拉杆6做平行上下移动的导向槽A13和导向槽B14;所述内保拉杆6通过销子Ⅱ15与内保拉座5相连接,以带动内保拉座5旋转;所述板弹簧7通过螺钉16固定在锁壳翻起的凸台2.6上,板弹簧的凸台7.1与内保拉杆的凸台A6.1相接触,以利用板弹簧7的弹性将内保拉杆6限定在上或者下的状态;内保方芯套9、内保拨盘10、内保推盘11装配在一起,通过将内保拨盘10上的圆台10.1的一端安装在上盖上的安装孔1.1内从而与上盖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壳2固定连接;内保推盘11通过设在其上的凸台b11.2与内保拉杆6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扁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Ⅳ2.4上,其另一端被锁壳2上的保险舌支架34所限制,且所述扁弹簧8与内保方芯套9的上前端9.1相接触,从而利用扁弹簧8的弹性使内保 方芯套9限定在顺时针旋转状态下或逆时针旋转状态下;门内旋钮通过内保拨盘10上的方孔10.2可以带动内保拨盘10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当内保拨盘10进行逆时针旋转时,内保拨盘10上的边A10.3与内保推盘11上的凸台a11.1接触,内保推盘11上的凸台b11.2与内保拉杆6接触,从而带动内保推盘11旋转,然后带动内保拉杆6向下移动;内保方芯套9的边a9.2与边b9.3形成的夹角与内保拨盘10的边A10.3与边B10.4形成的夹角间具有角度差,当内保拨盘10的边A10.3及边B10.4分别与内保方芯套9的边a9.2及边b9.3接触时,需要转过这个角度差;内保方芯套9顺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9的边a9.2与内保拨盘的边A10.3接触,带动内保拨盘10做顺时针旋转;内保方芯套9做逆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9的边b9.3与内保拨盘10的边B10.4接触,带动内保拨盘10做逆时针旋转;当内保拨盘10进行顺时针旋转时,内保拨盘10上的凸台Ⅰ10.5与内保拉杆6的凸台B6.2接触,内保拉杆6与内保推盘11的凸台b11.2接触,从而带动内保拉杆6向上移动,然后带动内保推盘11顺时针旋转。 
所述内保拨盘10与内保方芯套9可以装配成一体结构,通过内保拨盘10与内保方芯套9形成的组合件44(如图4所示)带动内保推盘11旋转,从而带动内保拉杆6向下运动,内保拉杆6带动内保拉座5的凸台5.1向下运动,与外执手拨盘18的凸台B18.2分离,达到解锁状态,而不再需要内保拨盘10继续旋转一个角度来实现解锁。 
如图1、图5、图6-1至图6-5及图7、图11所示:所述执手驱动组件包括内执手拨盘17、外执手拨盘18、执手连盘19、执手挡块20和执手弹簧21,内执手拨盘17、外执手拨盘18均与执手连盘19相装配,其中外执手拨盘18通过将设在其上的凸台A18.1固定在上盖1上的固定孔1.2内以与锁体固定,内执手拨盘17通过将设在其上的凸台17.1固定在锁壳2上的固定孔2.7内以与锁体固定;内执手拨盘17、外执手拨盘18均通过设在执手连盘19上的销子Ⅰ22带动执手连盘19旋转;通过设在执手挡块20上的限位槽B23限制执手连盘19上的凸台19.1,以达到限制外执手拨盘18顺时针旋转过位,由执手挡块20限制内执手拨盘17和外执手拨盘18逆时针旋转;执手弹簧21的一端固定在执手连盘19上的挂耳19.3上,另一端固定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Ⅴ2.5上,通过执手弹簧21可使执手连盘19复位;执手45通过外执手拨盘18上的方孔18.3可以操作外执手拨盘18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通过使外执手拨盘18的凸台B18.2被内保拉座5的凸台5.1锁住以防止外执手拨盘18的转动;但此时内执手拨盘17的凸台b17.2没有被内保拉座5的凸台5.1锁住,可以顺时针转动(见图6-4所示)。 
在上盖1和锁壳2上均设有换向螺钉43的安装孔1.3,通过换向螺钉43将内保拉座5顶到另一侧,可以实现内执手拨盘17和外执手拨盘18被锁住状态的互相转换,从而达到内、外执 手换向。 
如图1、图8-1至图8-3及图17所示:所述斜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斜舌24、斜舌前弹簧25、斜舌导向板26、斜舌后弹簧27、斜舌拉杆28、斜舌U型座29、拨片30和工字拨叉31,所述斜舌24与斜舌拉杆28连接,所述斜舌前弹簧25、斜舌导向板26、斜舌后弹簧27和斜舌U型座29均是套设在斜舌拉杆28上,且斜舌前弹簧25、斜舌后弹簧27和斜舌U型座29均可在斜舌拉杆28上移动,所述斜舌导向板26固定在锁壳2上;所述工字拨叉31套设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Ⅳ2.4上,可以绕固定柱Ⅳ2.4进行旋转,拨片30与工字拨叉31接触,以带动工字拨叉31做逆时针旋转,工字拨叉31的前端31.1与斜舌U型座29接触,以带动斜舌U型座29向右移动;斜舌24向左侧移动,超过锁壳2后,可以任意旋转,当旋转到与锁壳2平齐后松开,利用斜舌后弹簧27可以使斜舌24复位,从而达到斜舌换向的目的;钥匙带动拨片30顺时针旋转,可使工字拨叉31做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斜舌U型座29向右移动,进一步带动斜舌24向右移动,达到缩回斜舌24的目的,松开钥匙,斜舌前弹簧25可以使斜舌24复位;斜舌U型座29与执手连盘19的头部19.2相接触,以使斜舌24缩回。斜舌U型座29可以在斜舌拉杆28上滑动,通过销子Ⅲ32使斜舌24与斜舌U型座29、斜舌拉杆28互动。 
如图1和图9所示:所述保险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保险舌33、保险舌支架34、保险舌弹簧35、摆杆36、保险舌拉杆37和小扭簧38;所述保险舌33设在锁壳2上,与保险舌拉杆37相连接并可以在保险舌支架34上左右移动;所述保险舌弹簧35套设在保险舌拉杆37上可以使保险舌33复位;所述摆杆36套设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Ⅲ2.3上,可以绕着固定柱Ⅲ2.3进行旋转;小扭簧38也套设在锁壳2上的固定柱Ⅲ2.3上,且一端勾住斜舌导向板26,另一端勾住摆杆36的翻边36.1,使摆杆36有个逆时针旋转的力;保险舌拉杆37的斜边37.1与摆杆36的下翻凸台36.2接触,可以使摆杆36顺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置;保险舌支架34可限制摆杆36继续顺时针旋转;摆杆36的凸台36.3与斜舌导向板26接触,以限制摆杆36继续逆时针旋转;当保险舌33在关门后被锁扣板顶住,呈现保险也就是防撬状态,保险舌33向右移动,带动保险舌拉杆37向右移动到底,保险舌拉杆37的斜边37.1与摆杆36的下翻凸台36.2分离,摆杆36逆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置,斜舌24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被摆杆36的前端36.4限制住,不能继续向右移动,从而达到防撬的目的。 
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呆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呆舌39和呆舌拉杆40,所述呆舌39与呆舌拉杆40相连接,呆舌拉杆40上所设的凸台a40.1被限定在锁壳2上的限位槽C41内,使呆舌拉杆40只能在限位槽C41内做左右运动,使得呆舌39左右运动时保持平行;呆舌拉杆40上设有梅花孔42,所述梅花孔42与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相接触,使内保拨盘10在 做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时,通过凸台Ⅱ10.6使呆舌39伸出或缩回;在呆舌39伸出时,呆舌拉杆40上的凸台b40.2与工字拨叉31接触,以带动工字拨叉31旋转到一定角度。 
图12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锁闭后,门内执手缩回呆舌和斜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2显示:当门锁住后,门内执手(未显示)可以通过门内执手拨盘17上的方孔带动门内执手拨盘17顺时针旋转,然后通过销子Ⅰ22带动执手连盘19做顺时针旋转,执手连盘19的头部19.2与斜舌U型座29接触,带动斜舌U型座29向右移动,斜舌U型座29的凸台A29.1与内保方芯套9的上前端9.1接触,带动内保方芯套9做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呆舌39向右移动,达到缩回呆舌目的。此时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在梅花孔42的中间状态,内保拨盘10的边A10.3与内保推盘11的凸台a11.1刚刚接触,内保推盘11未旋转,没有带动内保拉杆6向下运动,内保拉座5的凸台5.1挡住另一侧的(也就是门外的)执手拨盘18,另一侧的(也就是门外的)执手拨盘18仍处于锁住状态。如图3-4所示,因为内保方芯套9的边a9.2与边b9.3形成的夹角与内保拨盘10的边A10.3与边B10.4形成的夹角具有角度差,内保拨盘10可以再旋转一个角度,直到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在梅花孔42的右边极限状态(如图2所示),内保拨盘10的边A10.3与内保推盘11的凸台a11.1接触(参照图10所示),内保推盘11逆时针旋转,带动内保拉杆6向下运动,内保拉杆6带动内保拉座5的凸台5.1向下运动,与外执手拨盘18的凸台B18.2分离,达到解锁状态。 
图13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执手缩回斜舌、保险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3显示:当保险舌33被保住状态,执手可以带动外执手拨盘18顺时针旋转,然后带动执手连盘19顺时针旋转,执手连盘19带动斜舌U型座29向右移动,斜舌U型座29的凸台B29.2与摆杆36的斜边36.5接触,带动摆杆36顺时针旋转到底,从而斜舌24可以向右移动到底。 
图14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旋钮伸出呆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4显示:当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与呆舌拉杆40的梅花孔42接触,内保拨盘10顺时针旋转,通过凸台Ⅱ10.6使呆舌39伸出。 
图15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锁闭后旋钮缩回呆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5显示:旋钮通过内保拨盘10的方孔10.2带动内保拨盘10逆时针旋转,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与呆舌拉杆40的梅花孔42接触,带动呆舌拉杆40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呆舌39向右移动。此时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在梅花孔42的中间状态,内保拨盘10的边A10.3与内保推盘11的凸台a11.1刚刚接触(参照图10所示),内保推盘11未旋转,没有带动内保拉杆6向下运动,内保拉座5的凸台5.1挡住外执手拨盘18的凸台B18.2,外执手拨盘18仍处于锁住状态。继续旋转内保拨盘10,直到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到梅花孔42的右边极限状态。内保拨盘10 通过边A10.3与内保推盘11的凸台a11.1带动内保推盘11做逆时针旋转,通过内保推盘11的凸台b11.2带动内保拉杆6向下移动,从而使内保拉座5的凸台5.1与外执手拨盘18的凸台B18.2脱离开,使得执手可以带动外执手拨盘18旋转。 
图16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锁闭后钥匙缩回呆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6显示:钥匙带动锁芯尾部的拨片30旋转,拨片30与内保方芯套9的U型槽9.4接触,带动内保方芯套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内保方芯套9顺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9的边a9.2与内保拨盘10的边A10.3接触,带动内保拨盘10做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呆舌39伸出;内保方芯套9做逆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9的边b9.3与内保拨盘10的边B10.4接触,带动内保拨盘10做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呆舌39缩回;当钥匙带动锁芯尾部的拨片30顺时针旋转,通过拨片30与内保方芯套9的U型槽9.4接触,从而带动内保拨盘10逆时针旋转,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与呆舌拉杆40的梅花孔42接触,带动呆舌拉杆40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呆舌39向右移动。此时内保拨盘10的凸台Ⅱ10.6在梅花孔42的中间状态,内保拨盘10的边A10.3与内保推盘11的凸台a11.1刚刚接触,内保推盘11未旋转,没有带动内保拉杆6向下运动,内保拉座5的凸台5.1挡住外执手拨盘18的凸台B18.2,外执手拨盘18仍处于锁住状态。 
图17显示了所述插芯锁在钥匙缩回斜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7显示:当钥匙带动锁芯尾部的拨片30顺时针旋转,拨片30与工字拨叉31接触,带动工字拨叉31做逆时针旋转,工字拨叉31的前端31.1与斜舌U型座29接触,带动斜舌U型座29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斜舌24向右移动,达到缩回斜舌24的目的,松开钥匙,斜舌前弹簧25可以使斜舌24复位。 
综上所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芯锁可以实现当在门外用钥匙驱动呆舌和斜舌缩回达到解锁状态后,再次关门无需用钥匙或者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就可以达到锁闭状态;当不需要自动上锁状态时,操作门内旋钮旋转一个小角度即可转换为手动上锁状态,即关门后需要用钥匙或者门内旋钮驱动呆舌伸出达到锁闭插芯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锁具自动上锁和手动上锁状态的相互转换,增加了锁具的安全性,避免了锁具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漏锁,可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灵活调节闭锁状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芯锁,其包括上盖、锁壳、面板支座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面板支座与锁壳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门内旋钮驱动组件、执手驱动组件、斜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保险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呆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门内旋钮驱动组件包括内保拉座、内保拉杆、板弹簧、扁弹簧、内保方芯套、内保拨盘和内保推盘;所述内保拉座的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Ⅰ上,其另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Ⅱ上,且所述内保拉座能绕固定柱Ⅱ进行旋转;所述内保拉杆的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Ⅰ上,其另一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Ⅲ上;所述内保拉杆与内保拉座相连接;所述板弹簧固定在锁壳翻起的凸台上,板弹簧的凸台与内保拉杆的凸台A相接触;所述内保方芯套、内保拨盘、内保推盘装配在一起,通过内保拨盘的圆台的一端与上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壳固定连接;内保推盘与内保拉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扁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Ⅳ上,其另一端由锁壳上的保险舌支架所限制,且所述扁弹簧与内保方芯套的上前端相接触;当内保拨盘做逆时针旋转时,内保拨盘的边A与内保推盘的凸台a相接触,内保推盘的凸台b与内保拉杆相接触;当内保拨盘做顺时针旋转时,内保拨盘的凸台Ⅰ与内保拉杆的凸台B相接触,内保拉杆与内保推盘的凸台b相接触;当内保方芯套做顺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的边a与内保拨盘的边A相接触;当内保方芯套做逆时针旋转时,内保方芯套的边b与内保拨盘的边B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在内保拉座上设有限定内保拉座旋转位置的限位槽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在内保拉杆上设有使内保拉杆做平行上下移动的导向槽A和导向槽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由内保方芯套的边a和边b形成的夹角与由内保拨盘的边A和边B形成的夹角间具有角度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手驱动组件包括内执手拨盘、外执手拨盘、执手连盘、执手挡块和执手弹簧,所述的内执手拨盘和外执手拨盘均与执手连盘相装配,且外执手拨盘与上盖固定连接,内执手拨盘与锁壳固定连接;内执手拨盘和外执手拨盘均通过设在执手连盘上的销子Ⅰ带动执手连盘旋转;在执手挡块上设有限定外执手拨盘顺时针旋转过位的限位槽B;所述的执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执手连盘的挂耳上,另一端固定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Ⅴ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斜舌、斜舌前弹簧、斜舌导向板、斜舌后弹簧、斜舌拉杆、斜舌U型座、拨片和工字拨叉,所述斜舌与斜舌拉杆连接,所述斜舌前弹簧、斜舌导向板、斜舌后弹簧和斜舌U型座均套设在斜舌拉杆上,且斜舌前弹簧、斜舌后弹簧和斜舌U型座均与斜舌拉杆滑动连接;所述的斜舌导向板固定在锁壳上;所述的工字拨叉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Ⅳ上,并能绕固定柱Ⅳ进行旋转;所述的拨片与工字拨叉相接触,且工字拨叉的前端与斜舌U型座相接触;斜舌U型座与执手连盘的头部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险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保险舌、保险舌支架、保险舌弹簧、摆杆、保险舌拉杆和小扭簧;所述保险舌设在锁壳上、与保险舌拉杆相连接;所述保险舌支架固定在锁壳上、且套设在保险舌拉杆上并与保险舌拉杆滑动连接;所述保险舌弹簧套设在保险舌拉杆上;所述摆杆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Ⅲ上,并能绕固定柱Ⅲ进行旋转;所述的小扭簧也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柱Ⅲ上,且一端勾住斜舌导向板,另一端勾住摆杆的翻边;当摆杆顺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置,保险舌拉杆的斜边与摆杆的下翻凸台相接触;当摆杆逆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置,保险舌拉杆的斜边与摆杆的下翻凸台相分离;摆杆的凸台与斜舌导向板相接触,以限制摆杆继续逆时针旋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呆舌组件及其驱动结构包括呆舌和呆舌拉杆,所述呆舌与呆舌拉杆相连接;在锁壳上设有限定呆舌拉杆做左右运动的限位槽C;在呆舌拉杆上设有梅花孔,所述梅花孔与内保拨盘的凸台Ⅱ相接触;在呆舌伸出时,呆舌拉杆上的凸台a与工字拨叉相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螺钉,且在上盖和锁壳上均设有换向螺钉的安装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拨盘与内保方芯套装配成一体结构。
CN 201320172523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插芯锁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1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72523 CN203201302U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插芯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72523 CN203201302U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插芯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1302U true CN203201302U (zh) 2013-09-18

Family

ID=49145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7252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1302U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插芯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13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6161A1 (zh) * 2013-04-08 2014-10-16 上海冠益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自动锁闭和手动锁闭状态相转换的插芯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6161A1 (zh) * 2013-04-08 2014-10-16 上海冠益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自动锁闭和手动锁闭状态相转换的插芯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5308B (zh) 一种可实现自动锁闭和手动锁闭状态相转换的插芯锁
US8997534B2 (en) Privacy override function for a door lock
CN104533183A (zh) 一种插芯锁
CN203201302U (zh) 一种插芯锁
CN105927057B (zh) 一种触发式锁具
CN201110068Y (zh) 一种门锁
CN205936032U (zh) 锁具及其汽车行李箱
CN203201301U (zh) 一种可实现旋钮解锁执手的插芯锁结构
CN202706690U (zh) 一体式转舌锁
US20160305167A1 (e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KR101777640B1 (ko) 개선된 내부구조를 갖는 디지털 도어락
CN204175053U (zh) 一种逃生安防锁体
CN203201300U (zh) 一种插芯锁的防撬结构
CN206888789U (zh) 一种防盗保险箱柜
CN107989483B (zh) 一种锁具
KR20120003983U (ko) 미닫이 창문용 버튼가압식 잠금장치
CN202299726U (zh) 一种暗装式复合防盗门锁
CN201533459U (zh) 一种改进的机械式防盗机箱
CN205908137U (zh) 一种易于切换左开门及右开门的多功能的逃生防盗门锁
CN106761165B (zh) 一种带全副实心板式门栓的金库门
CN213245311U (zh) 一种快启闭防盗门锁
CN209976224U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的锁止机构
CN109538065A (zh) 一种门窗系统
KR200475377Y1 (ko) 도어 잠금장치
CN203201260U (zh) 一种可实现斜舌换向的插芯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Xud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Renf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5

Address after: 237 room 2, building 16, Fuxing Road, Xitang Town, Jiashan County, Zhejiang, Jiaxing, 314102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JIANDI HARDWAR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7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Shihudang mayor road No. 558 building 3 layer 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GUANYI INDUSTRIAL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