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2720U -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82720U
CN203182720U CN 201320103872 CN201320103872U CN203182720U CN 203182720 U CN203182720 U CN 203182720U CN 201320103872 CN201320103872 CN 201320103872 CN 201320103872 U CN201320103872 U CN 201320103872U CN 203182720 U CN203182720 U CN 203182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pot lid
kettle
uncapping
guid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38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昭柱
施可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TECH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TECH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TECH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TECH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038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82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82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827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包括壶身、推杆组件和转动连接在壶身上的壶盖组件,壶盖组件包括有开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壶盖组件靠近推杆组件的一侧设有限位筋,推杆组件包括推杆和驱动推杆向前移动的驱动件和能使向前移动后的推杆具有向后移动趋势的弹性件,在驱动件作用下向前移动的推杆触动开盖机构而使壶盖组件向上旋转,壶盖组件向上旋转过程中限位筋与在弹性件作用下向后移动的推杆相抵靠而完成一次开盖,推杆在一次开盖后继续向后移动并脱离限位筋而使壶盖组件进一步向上旋转而完成二次开盖。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杆与限位筋的配合实现二次开盖,整个开盖结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且开盖过程中不会产生热水飞溅现象,使用更为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壶的壶盖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壶可以分为自动开盖和手动开盖两种开盖结构,通过开盖来实现水壶注水、壶身清洗等功能。自动开盖方式一般通过壶身、壶盖组件和推杆组件的配合来实现,手动开盖方式则用手将壶盖拉开。
目前,为了注水和清洗更为方便,不少水壶采用的是大壶盖结构。对于大壶盖的水壶而言,自动开盖存在如下不便:首先,由于壶盖面积过大,质量大,开盖就很困难,需要开盖扭簧具有较大的扭力;其次,在壶盖开启后,由于惯性大,壶盖不易停止,造成开盖到位时壶身产生震动而使壶盖甩水,甩出的高温水飞溅到人身上容易把人烫伤。虽然,采用手动开盖的方式来开盖大壶盖,不仅可以轻松把壶盖拉开,而且不会产生高温水飞溅现象,但是,由于采用手动操作,操作较为不便,并且开盖时壶盖温度较高,容易把手烫伤。
针对上述自动开盖和手动开盖的不足,人们提出了一种自动开盖和手动开盖相结合的开盖结构,具体是先自动开盖一个较小的角度,然后手动打开盖子,虽然实现了二次开盖,但手按壶盖按钮到手拉开壶盖组件,手要动作两次,操作还是略有不便,而且手拉开壶盖时,壶盖温度高,也容易把手烫伤。
又如专利号为ZL200920129149.4(授权公告号为CN20134996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带慢开盖机构的水煲》,该水煲包括煲体、盖子,盖子通过转臂安装在煲体上,盖子上固定安装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的圆心与转臂同心,煲体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构,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转轴、减速齿轮,减速齿轮通过转轴安装在煲体上,减速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簧的弹力对煲盖的开合起到阻尼作用,虽然可以缓慢开盖,能有效避免煲盖打开时出现高温水飞溅伤人的现象,但是由于采用了齿轮箱结构,成本较高,而且零部件较多,增加了装配难度和装配成本,不便于大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使用更为安全的水壶开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水壶的开盖结构,包括壶身、推杆组件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壶身上的壶盖组件,所述壶盖组件包括有一开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靠近推杆组件的一侧设有限位筋,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一推杆和驱动该推杆向前移动的驱动件和能使向前移动后的推杆具有向后移动趋势的弹性件,在驱动件作用下向前移动的推杆触动开盖机构而使壶盖组件向上旋转,壶盖组件向上旋转过程中所述的限位筋与在弹性件作用下向后移动的推杆相抵靠而完成一次开盖,所述推杆在一次开盖后继续向后移动并脱离限位筋而使壶盖组件进一步向上旋转而完成二次开盖。
所述的开盖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开盖机构包括滑动杆、滑动杆弹簧、左导杆、右导杆、左锁扣和右锁扣,所述的左导杆连接在滑动杆与左锁扣之间,所述的右导杆连接在滑动杆与右锁扣之间,所述推杆的前端与滑动杆的后部相抵靠并推动滑动杆克服滑动杆弹簧的弹力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滑动杆通过左导杆和右导杆使左锁扣和右锁扣同时与所述的壶身相脱离。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壶盖组件还包括装配成一体的下壶盖、上壶盖以及使装配后的上壶盖和下壶盖保持有向上旋转趋势的左扭簧和右扭簧,所述的开盖机构设于上壶盖和下壶盖之间,所述的下壶盖向上凸设有左凸柱和右凸柱,所述的左导杆呈L形,且左导杆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的左凸柱上,左导杆的后端安装在滑动杆上,左导杆的前端安装在左锁扣上,所述的右导杆呈L形,且右导杆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的右凸柱上,右导杆的后端安装在滑动杆上,右导杆的前端安装在右锁扣上。这样,滑动杆向前移动,带动左导杆和右导杆进行转动,并进而使左锁扣和右锁扣向后滑动,当左锁扣和右锁扣向后滑动到脱离壶身的孔位时,整个壶盖组件在左扭簧、右扭簧的弹簧压缩力作用下以壶盖的旋转轴中心线为轴,开始向上旋转。
限位筋可以设置在壶盖组件不同的位置上,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筋安装在所述的下壶盖上。当然,限位筋还可以设置在上壶盖或者滑动杆上。
所述的推杆组件可以用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推杆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块、开盖按钮和手柄盖,所述壶身的后侧设有一安装有所述手柄盖的手柄,在手柄盖的上端部开有一通孔,所述的开盖按钮穿过该通孔并与所述推杆的后部相碰而构成所述的驱动件,所述的固定块固定在壶身后侧的顶部,所述的推杆水平穿过固定块,所述的弹性件为一推杆弹簧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的固定块和推杆上。
为了使开盖按钮能更好地推动推杆向前移动,所述的开盖按钮底部形成有前端斜面,所述推杆后部具有与所述开盖按钮的前端斜面相配合的后端斜面。
为了对壶中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壶身的侧部设有一壶嘴,在所述壶嘴内设有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水壶的开盖结构通过外部驱动件使推杆向前移动,并且限位筋在壶盖组件向上旋转过程中与推杆相抵靠而实现一次开盖,一次开盖后,推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继续后退并脱离限位筋而使壶盖组件进一步向上旋转而完成二次开盖,可见,整个开盖结构不仅结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操作非常方便,开盖过程中不会产生热水飞溅现象,使用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次开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次开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盖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次开盖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次开盖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盖时去除上盖和手柄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盖时去除上盖与手柄盖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次开盖时去除上盖和手柄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次开盖时去除上盖和手柄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壶开盖结构包括壶身1、壶盖组件2、推杆组件3,其中,壶盖组件2转动地连接在壶身1上部,推杆组件3设于壶身1上部的后侧。
壶盖组件2包括有下壶盖21、上壶盖22、左扭簧23、右扭簧24和开盖机构,在下壶盖21的后侧部设有限位筋29,上壶盖22和下壶盖21相互装配在一起并在开盖时通过旋转轴27相对壶身1作旋转,开盖机构安装在上壶盖22和下壶盖21之间的空腔内,左扭簧23和右扭簧24安装在旋转轴27上并使壶盖组件2保持有向上旋转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开盖机构具体包括滑动杆41、滑动杆弹簧42、左导杆43、右导杆44、左锁扣45和右锁扣46。下壶盖21向上凸设有左凸柱25和右凸柱26,左导杆43呈L形且中部弯折处转动地安装在左凸柱25上,左导杆43的后端安装在滑动杆41上,左导杆43的前端安装在左锁扣45上;右导杆44呈L形且中部弯折处转动地安装在右凸柱26上,右导杆44的后端安装在滑动杆41上,右导杆44的前端安装在右锁扣46上。在壶身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卡孔11,合盖状态下,左锁扣45和右锁扣46卡在对应的卡孔11内,开盖时,滑动杆41克服滑动杆弹簧42的弹力向前移动,并通过左导杆43和右导杆44使左锁扣45和右锁扣46从壶身1的卡孔11内脱离。
推杆组件3包括固定块31、推杆弹簧32、推杆33、开盖按钮34和手柄盖35,在壶身1的后侧安装有手柄12,手柄盖35安装在手柄12上,在手柄盖35的上端部开有通孔36,开盖按钮34穿过通孔36并与推杆33的后部相碰而构成驱动推杆33向前移动的驱动件,固定块31固定在壶身1后侧的顶部,推杆33水平穿过固定块31,推杆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固定块31和推杆33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开盖按钮34能更好地推动推杆33向前移动,开盖按钮34底部形成有前端斜面,推杆33后部具有与开盖按钮34的前端斜面相配合的后端斜面。
该开盖结构实现二次开盖的工作原理如下:开盖时,按下手柄盖35孔内的开盖按钮34,开盖按钮34向下滑动,其前端斜面推动推杆33的后端斜面克服推杆弹簧32的压缩力向前运动,推杆弹簧32随着推杆33前移处于压缩状态,同时推杆33前端推动滑动杆41的后部克服滑动杆弹簧42向前移动,滑动杆弹簧42随着滑动杆41前移进入压缩状态。滑动杆41向前移动,与之配合的左导杆43、右导杆44分别绕各自对应的凸柱开始作旋转运动,左导杆43前端向中心移动,与之配合的左锁扣45向后滑动,右导杆44前端向中心移动,与之配合的右锁扣46向后滑动,当左锁扣45和右锁扣46各自向后滑动至脱离壶身1的卡孔11时,松开开盖按钮34,整个壶盖组件2在左扭簧23、右扭簧24的弹簧压缩力作用下以下壶盖21的旋转轴27中心线为轴,开始向上旋转,同时滑动杆弹簧42复位,推杆33在推杆弹簧32的作用力下向后退。由于壶盖组件2旋转速度快,推杆33在人手的正常操作速度作用下后退,推杆33在没有完全后退到位情况下,与旋转上来下壶盖21的限位筋29发生接触,整个壶盖组件2旋转开盖动作停止,完成第一次开盖。推杆33与壶盖组件2接触后,在推杆弹簧32的作用力下继续后退,当推杆33脱离下壶盖21的限位筋29时,壶盖组件2在左扭簧23、右扭簧24的压缩力下继续旋转,当壶盖组件2旋转至设于下壶盖21上的轴筋位28与手柄盖35筋位接触时,第二次开盖动作完成。
从上述二次开盖过程可知,第一次开盖结束时,壶盖组件2上的水珠由于震动,完全或大部分落入壶身1内,二次开盖时,壶身组件2已经减小了动能,二次开盖到位时,壶盖组件2已经不会或者很小震动,从而有效避免了热水飞溅现象,使用更为安全。该水壶的二次开盖结构新颖,操作方便,且又以组件形式装配到壶身上,便于安装和更换。此外,为了对壶中的水进行过滤,在壶身1的侧部设有一壶嘴,在壶嘴内设有滤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比如限位筋不仅可以设置在下壶盖上,还可以设置在上壶盖和滑动杆上,也可以单独增加一个零件设置在壶盖组件中,所有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包括壶身(1)、推杆组件(3)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壶身上的壶盖组件(2),所述壶盖组件(2)包括有一开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2)靠近推杆组件(3)的一侧设有限位筋(29),所述推杆组件(3)包括一推杆(33)和驱动该推杆向前移动的驱动件和能使向前移动后的推杆具有向后移动趋势的弹性件,在驱动件作用下向前移动的推杆(33)触动开盖机构(4)而使壶盖组件(2)向上旋转,壶盖组件(2)向上旋转过程中所述的限位筋(29)与在弹性件作用下向后移动的推杆(33)相抵靠而完成一次开盖,所述推杆(33)在一次开盖后继续向后移动并脱离限位筋(29)而使壶盖组件(2)进一步向上旋转而完成二次开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的开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盖机构(4)包括滑动杆(41)、滑动杆弹簧(42)、左导杆(43)、右导杆(44)、左锁扣(45)和右锁扣(46),所述的左导杆(43)连接在滑动杆(41)与左锁扣(45)之间,所述的右导杆(44)连接在滑动杆(41)与右锁扣(46)之间,所述推杆(33)的前端与滑动杆(41)的后部相抵靠并推动滑动杆(41)克服滑动杆弹簧(42)的弹力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滑动杆通过左导杆(43)和右导杆(44)使左锁扣(45)和右锁扣(46)同时与所述的壶身(1)相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壶的开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盖组件(2)还包括装配成一体的下壶盖(21)、上壶盖(22)以及使装配后的上壶盖和下壶盖保持有向上旋转趋势的左扭簧(23)和右扭簧(24),所述的开盖机构设于上壶盖(22)和下壶盖(21)之间,所述的下壶盖(21)向上凸设有左凸柱(25)和右凸柱(26),所述的左导杆(43)呈L形,且左导杆(43)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的左凸柱(25)上,左导杆(43)的后端安装在滑动杆(41)上,左导杆(43)的前端安装在左锁扣(45)上,所述的右导杆(44)呈L形,且右导杆(44)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的右凸柱(26)上,右导杆(44)的后端安装在滑动杆(41)上,右导杆(44)的前端安装在右锁扣(4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壶的开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筋(29)安装在所述的下壶盖(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水壶的开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杆组件(3)还包括有固定块(31)、开盖按钮(34)和手柄盖(35),所述壶身(1)的后侧设有一安装有所述手柄盖的手柄(12),在手柄盖(35)的上端部上开有一通孔(36),所述的开盖按钮(34)穿过该通孔并与所述推杆(33)的后部相碰而构成所述的驱动件,所述的固定块(31)固定在壶身(1)后侧的顶部,所述的推杆(33)水平穿过固定块(31),所述的弹性件为一推杆弹簧(32)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的固定块(31)和推杆(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壶的开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盖按钮(34)底部形成有前端斜面,所述推杆(33)后部具有与所述开盖按钮(34)的前端斜面相配合的后端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水壶的开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1)的侧部设有一壶嘴,在所述壶嘴内设有滤网。
CN 201320103872 2013-03-07 2013-03-07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2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3872 CN203182720U (zh) 2013-03-07 2013-03-07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3872 CN203182720U (zh) 2013-03-07 2013-03-07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82720U true CN203182720U (zh) 2013-09-11

Family

ID=4909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38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2720U (zh) 2013-03-07 2013-03-07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827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3254A (zh) * 2015-11-04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水壶及其开盖机构
CN106108644A (zh) * 2016-09-19 2016-11-16 余姚市富达电子有限公司 热水壶二次开盖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3254A (zh) * 2015-11-04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水壶及其开盖机构
CN106108644A (zh) * 2016-09-19 2016-11-16 余姚市富达电子有限公司 热水壶二次开盖结构
CN106108644B (zh) * 2016-09-19 2018-03-09 余姚市富达电子有限公司 热水壶二次开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9787B (zh) 一种多开式垃圾桶桶盖开闭驱动机构
CN203182720U (zh) 一种水壶的开盖结构
WO2013136238A1 (en) Detergent box of washing machine
CN107595225A (zh) 一种水槽洗碗机箱体门盖的启闭结构
CN202284012U (zh) 盖子开启结构
CN111616523A (zh) 一种基于连杆传动能够自动关闭柜门的橱柜
CN202959248U (zh) 一种全自动化妆盒
CN110151086B (zh) 一种嵌入式洗碗机
CN203943517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08551253U (zh) 液体容器
CN201734512U (zh) 电热水壶的二次开盖结构
US10238237B2 (en) Toaster
CN203555601U (zh) 阻尼件和具有其的液体加热容器
CN202843553U (zh) 一种洗碗机盖门上开式结构
CN201775498U (zh) 一种平稳开盖的电热烹饪器具
CN201510155U (zh) 防止容器盖开盖过程中发生干涉的电热容器的容器盖机构
CN201197620Y (zh) 一种可拆洗水罐的饮水机
CN211115508U (zh) 一种开门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07492612U (zh) 电热水壶
CN208957739U (zh) 一种具有预防自动弹盖溅水功能的电热水壶
CN114084070A (zh) 一种滑盖式储物盒
CN208551216U (zh) 上盖总成及烹饪器具
CN215838439U (zh) 一种开门机构及其家用电器
CN201256872Y (zh) 具有缓慢开盖结构的电饭煲
CN201294947Y (zh) 一种回形针等文具的收纳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