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2673U -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82673U
CN203182673U CN 201320037809 CN201320037809U CN203182673U CN 203182673 U CN203182673 U CN 203182673U CN 201320037809 CN201320037809 CN 201320037809 CN 201320037809 U CN201320037809 U CN 201320037809U CN 203182673 U CN203182673 U CN 203182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tooth
pot
turned round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378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齐林
黎才振
柏长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Zhongshan Small Home Appliances Co Ltd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Zhongshan Small Home Appliances Co Ltd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Zhongshan Small Home Appliances Co Ltd,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Zhongshan Small Home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378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82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82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826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该扣合装置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锅盖的后端铰接在锅体的后端;锅盖的上表面设有以转动轴为圆心的弧形转动杆,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该弧形边缘与扣扭的上端接触;扣扭的中部铰接在锅盖的前端,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锅身的与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弧形转动杆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扣扭上端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扣扭上端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压力锅内的压力上升后,面盖与外壳罩的缝隙会变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力锅的锅盖合盖结构是通过锅盖上的锅牙在外锅对应的锅牙上旋转扣合后实现合盖的。由于在锅内的压力增大时,钢盖会向上冲,带动面盖也向上移动,使得上压后面盖与外壳罩的缝隙变大。 
综上所述,现有的压力锅的锅盖存在压力锅内的压力上升后,面盖与外壳罩的缝隙会变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解决在压力锅内的压力上升后,面盖与外壳罩的缝隙会变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 
所述锅盖的后端铰接在所述锅体的后端;所述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扣扭的上端接触; 
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锅盖的前端,所述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 扣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所述扣扭的上端靠近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 
在上述扣合装置中,所述锅盖:包括内盖和钢盖;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弧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内盖上; 
所述内盖上还设有弧形导轨,所述钢盖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使用的钢柱,所述钢盖通过钢柱和弧形导轨相配合的方式与内盖连接一起; 
所述弧形转动杆与所述钢柱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扣合装置中,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设有与所述扣扭的上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导轨。 
在上述扣合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第一扣牙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或者,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示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扣扭上端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在上述扣合装置中,所述锅体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锅牙,所述钢盖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锅牙配合使用的第二锅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边缘推动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逆时针转动,所述弹簧推动所述扣扭的下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脱离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脱离扣合。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压力锅,所述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 
所述锅盖的后端铰接在所述锅体的后端;所述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边缘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化,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扣扭的上端接触; 
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锅盖的前端,所述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所述扣扭的上端靠近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 
在上述压力锅中,所述锅盖:包括内盖和钢盖;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弧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内盖上; 
所述内盖上还设有弧形导轨,所述钢盖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使用钢柱,所述钢盖通过钢柱和弧形导轨相配合的方式与内盖连接一起; 
所述弧形转动杆与所述钢柱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压力锅中,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设有与所述扣扭的上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导轨。 
在上述压力锅中,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第一扣牙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或者,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示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扣扭上端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在上述压力锅中,所述锅体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锅牙,所述钢盖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锅牙配合使用的第二锅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边 缘推动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逆时针转动,所述弹簧推动所述扣扭的下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脱离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脱离扣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锅盖的前端设置一个扣扭,通过渐变弧形边缘的弧形转动杆推动该扣扭的上端,使得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锅身上的第二扣牙扣合,能够有效防止在锅内压力上升时,锅盖与锅身之间的缝隙变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是图5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锅盖的后端与锅体铰接在一起,在锅盖前端中间处设置一个扣扭,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锅身的与扣扭的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在开盖状态下,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相脱离,在合盖状态下,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紧密扣合。通过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的配合,使得压力锅在锅体内压力上升时,不会出现锅盖中的面盖与锅体外壳罩出现 缝隙变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扣扭铰接在内盖前端,可以前后转动。扣扭的上端与安装在内盖上的弧形转动杆的边缘配合使用,由于弧形转动杆的边缘为渐变的弧形结构,最左侧边缘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长,最右侧边缘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短,或者最左侧边缘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短,最右侧边缘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长。在弧形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会推动扣扭的上端向外侧移动,即远离锅体的方向移动,使得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咬合;在弧形转动杆逆向转动的过程中,扣扭的上端向内侧移动,即向靠近锅体的反向移动,使得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包括:锅体5、锅盖1、弧形转动杆2、扣扭3和转动轴6。 
锅盖1的后端铰接在锅体5的后端;锅盖1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2和转动轴6。弧形转动杆2以转动轴6为圆心转动,弧形转动杆2的边缘201与转动轴6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具体为,弧形转动杆2的最左侧边缘2011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的距离最短,逐步过渡到弧形转动杆2的最右侧边缘2012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的距离最长,弧形转动杆2的弧形边缘201与扣扭3的上端301相互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转动杆2的弧形边缘201与扣扭3的上端301相互配合具体为,弧形转动杆2的弧形边缘201与扣扭3的上端301接触,在弧形转动杆2的转动过程中,能推动扣扭3的上端往远离锅体5的方向移动。 
扣扭3的中部铰接在锅盖1的前端,扣扭3可以以中部的轴为圆心前后 摆动。扣扭3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302,锅身5的与第一扣牙302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501。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弧形转动杆2,实现第一扣牙302和第二扣牙501的扣紧和脱离。 
弧形转动杆2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扣扭3的上端301与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弧形转动杆2的弧形边缘201推动扣扭3的上端301远离锅体5,扣扭3下端靠近锅体5,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扣合。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弧形转动杆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弧形转动杆2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扣扭3的上端301与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扣扭3的上端301靠近锅体5,扣扭3下端靠近锅体5,扣扭3下端的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脱离。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弧形转动杆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最右侧边缘2012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短,最左侧边缘2011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长,则弧形转动杆2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扣牙302和第二扣牙501扣合,弧形转动杆2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扣牙302和第二扣牙501脱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包括内盖101和钢盖102;转动轴6和弧形转动杆2设置在内盖101上;内盖101上还设有弧形导轨1011,具体为在内盖101的在转动轴6与扣扭3之间设有弧形导轨1011,钢盖102的上表面固定有与弧形导轨1011配合使用钢柱1021,钢盖102通过钢柱1021与内101盖连接在一起;弧形转动杆2与钢柱1021固定在一起。弧形转动杆2转动时,带动钢柱1021移动,钢柱1021的移动带动钢盖102的移动,实现开盖或合盖。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盖101上设有多条弧形导轨1011,多条弧形导轨1011 均匀分别在内盖101上。设置的弧形导轨1011较佳为三条,即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再设置两条弧形导轨,所设置的三条弧形导轨1011等角度分布在内盖101的上,具体参见图1或图3所示。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在转动轴6与钢柱1021之间还设有:把手7;把手7与弧形转动杆2连接在一起,转动把手7时,能够带动弧形转动杆2转动。使用把手7可以使得开盖或合盖更加省力。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扣扭3在弧形转动杆2逆时针转动,即在开盖过程中实现回弹。该锅盖扣合装置还包括弹簧4,弹簧4的一端设置在扣扭的中部轴接处303与第一扣牙302之间的第一凸柱304上,弹簧4的另一端设置在锅身5的与第一凸柱304对应的第二凸柱502上。 
在合盖过程中,弧形转动杆2顺时针转动,弧形转动杆2的边缘201推动扣扭3的上端301远离锅体5,扣扭3的上端301距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变长,弹簧4受压收缩,使得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扣合。 
在开盖过程中,随着弧形转动杆2的逆时针转动,扣扭3的上端301距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变短,弹簧4反弹伸长,使得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脱离。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钢盖102和锅体5之间扣合的更加严密,在锅体5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锅牙503,钢盖102的开口处设有与第一锅牙503配合使用的第二锅牙1022。较佳的,在锅体的开口处设有6个第一锅牙503,该6个第一锅牙503等角度分布。同样的,在钢盖102的开口处设置与第一锅牙503对应的第二锅牙1022,即同样等角度设置6个第二锅牙1022。 
在合盖状态过程中,第一锅牙503与第二锅牙1022咬合。把手7顺时针 转动,带动弧形转动杆2以转动轴6为圆心顺时针转动,弧形转动杆2推动钢柱1021转动,转动轴6与扣扭3上端301之间的距离变长,弧形转动杆2的弧形边缘201推动扣扭3的上端301远离锅体5,使得扣扭3的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扣合,同时弹簧4受压收缩,并且第一锅牙503与第二锅牙1022扣合。 
在开盖状态过程中,第一锅牙503与第二锅牙1022错开。把手7逆时针转动,带动弧形转动杆2顺时针转动,推动钢柱1021转动,转动轴6与扣扭3上端301之间的距离变短;弹簧4推动扣扭3的下端远离锅体5,使得扣扭3的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脱离扣合;同时第一锅牙503与第二锅牙1022脱离扣合。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针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的锅盖扣合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盖前端中间处设置一个安装扣扭3的结构,将扣扭3与弹簧4安装在此结构上,其中,扣扭3可以前后摆动。在扣扭3对应的锅身5上设置一个与第一扣牙302互相锁紧的第二扣牙501。在内盖101的上设置一个边缘为渐变弧形的弧形转动杆2,在开合盖过程中渐变的弧形边缘201与弹4簧促使扣扭3的第一扣牙302与锅身5的第二扣牙501实现互相锁紧与脱离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开盖过程中,弧形转动杆2逆时针旋转,弧形转动杆2的渐变的弧形边缘201也向逆时针旋转,弧形转动杆2的弧线边缘201从右到左离转动轴6越来越小,当开盖旋转到位后,弹簧4慢慢恢复自然状态,扣扭3下部弹出,扣扭3的第一扣牙302脱离锅身5的第二扣牙501,实现锅盖打开。如图1、2。 
在合盖过程中,弧形转动杆2顺时针旋转,弧形转动杆2的渐变的弧形边缘201也向顺时针旋转,弧形转动杆2的弧线边缘201从左到有离转动轴6越来越大,将扣扭3的上部301往外推,扣扭3围绕着转动轴6转动,扣扭3的下部慢慢往内扣,弹簧4慢慢压缩,当合盖旋转到位后,扣扭3的第一扣牙302与锅身5的第二扣牙501完全锁紧,此时合盖到位。如图3、4。 
在合盖到位后,扣扭3的第一扣牙302与锅身5的第二扣牙501完全锁 紧,主要是使得压力锅锅内压力上升时钢盖102向上位移,不会带动设置在内盖101上面盖也向上移而产生面盖与外壳罩之间的缝隙变大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了所述锅盖扣合装置,解决了在锅内压力上升带动钢盖上升时难免会摩擦到面盖而带动面盖一起上升,从而造成上压后面盖与外壳罩之间的缝隙变大现象。 
实施例八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开盖状态下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俯视图,图8是图5中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的合盖状态下的剖视图。 
参见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合装置包括:锅体5、锅盖1、弧形转动杆200、扣扭3和转动轴6。 
锅盖1的后端铰接在锅体5的后端;锅盖1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2和转动轴6。弧形转动杆2以转动轴6为圆心转动,弧形转动杆2的边缘201与转动轴6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具体为,弧形转动杆200的最左侧边缘2001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的距离最短,逐步过渡到弧形转动杆200的最右侧边缘2002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的距离最长。 
弧形转动杆200的弧形边缘设有与扣扭3的上端301配合使用的第一导轨2003。弧形转动杆200的弧形边缘与扣扭3的上端301相互配合。其中,形转动杆200的弧形边缘的第一导轨2003的宽度均匀,并且与扣扭3的上端301的宽度相当。第一导轨2003的弧度与弧形转动杆200的弧形边缘的弧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转动杆200的弧形边缘与扣扭3的上端301相互配合具体为,扣扭3的上端301套设在弧形转动杆200的第一导轨2003中,在弧形转动杆200的转动过程中,能推动扣扭3的上端靠近锅体5或者远离锅体5。 
扣扭3的中部铰接在锅盖1的前端,扣扭3可以以中部的轴为圆心前后摆动。扣扭3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302,锅身5的与第一扣牙302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501。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弧形转动杆2,实现第一扣牙302和第二扣牙501的扣紧和脱离。 
弧形转动杆200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扣扭3的上端301与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弧形转动杆200的第一导轨2003推动扣扭3的上端301远离锅体5,扣扭3下端靠近锅体5,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扣合。在如图5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弧形转动杆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弧形转动杆200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扣扭3的上端301与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扣扭3的上端301靠近锅体5,使得扣扭3下端远离锅体5,扣扭3下端的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脱离。在如图5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弧形转动杆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八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扣扭3在弧形转动杆200转动过程中实现回弹。该锅盖扣合装置还包括弹簧4,弹簧4的一端设置在扣扭的中部铰接处303与扣扭上端301之间的第一凸柱304上,弹簧4的另一端设置在锅身5的与第一凸柱304对应的第二凸柱502上。 
在合盖过程中,弧形转动杆200顺时针转动,弧形转动杆200的第一导轨2003推动扣扭3的上端301远离锅体5,扣扭3的上端301距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变长,弹簧4自然伸展,使得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扣合。 
在开盖过程中,随着弧形转动杆200的逆时针转动,弧形转动杆200的第一导轨2003推动扣扭3的上端301靠近锅体5,扣扭3的上端301距离转动轴6的中心线601之间的距离变短,弹簧4受压收缩,使得第一扣牙302与第二扣牙501脱离。 
实施例十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压力锅,所述压力锅使用了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所述的锅盖扣合装置。具体为,该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 
锅盖的后端轴接铰接在锅体的后端;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 动轴;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弧形转动杆边缘与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化,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扣扭的上端接触; 
扣扭的中部铰接在锅盖的前端,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锅身的与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 
弧形转动杆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扣扭上端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 
弧形转动杆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扣扭上端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扣扭的上端靠近锅体,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十 
锅盖:包括内盖和钢盖;转动轴和弧形转动杆设置在内盖上; 
内盖上设有弧形导轨,具体为内盖的在转动轴与扣扭之间还设有弧形导轨,钢盖的上表面固定有与弧形导轨配合使用的钢柱,钢盖通过钢柱和弧形导轨相配合的方式与内盖连接一起; 
弧形转动杆与钢柱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十一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设有与扣扭的上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导轨。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十二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第一扣牙之间的第一凸柱上,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锅身的与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或者, 
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示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扣扭上端之间的第一凸柱上,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锅身的与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十三 
锅体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锅牙,钢盖开口处设有与第一锅牙配合使用的第 二锅牙; 
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弧形转动杆的边缘推动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扣扭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的同时,第一锅牙与第二锅牙扣合; 
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逆时针转动,弹簧推动扣扭的下端远离锅体,扣扭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扣合的同时,第一锅牙与第二锅牙脱离扣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锅盖的前端设置一个扣扭,通过渐变弧形边缘的弧形转动杆推动该扣扭的上端,使得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锅身上的第二扣牙扣合,能够有效防止在锅内压力上升时,锅盖与锅身之间的缝隙变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 
所述锅盖的后端铰接在所述锅体的后端;所述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扣扭的上端相互配合; 
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锅盖的前端,所述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所述扣扭的上端靠近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包括:内盖和钢盖;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弧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内盖上; 
所述内盖上还设有弧形导轨,所述钢盖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使用的钢柱,所述钢盖通过钢柱和弧形导轨相配合的方式与内盖连接一起; 
所述弧形转动杆与所述钢柱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设有与所述扣扭的上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第一扣牙之间的第一凸 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或者,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扣扭上端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锅牙,所述钢盖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锅牙配合使用的第二锅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边缘推动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逆时针转动,所述弹簧推动所述扣扭的下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脱离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脱离扣合。 
6.一种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 
所述锅盖的后端铰接在所述锅体的后端;所述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边缘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化,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扣扭的上端接触; 
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锅盖的前端,所述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 距离逐渐变短,所述扣扭的上端靠近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包括:内盖和钢盖;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弧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内盖上; 
所述内盖上还设有弧形导轨,所述钢盖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使用的钢柱,所述钢盖通过钢柱和弧形导轨相配合的方式与内盖连接一起; 
所述弧形转动杆与所述钢柱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设有与所述扣扭的上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第一扣牙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或者,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示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扣扭上端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锅牙,所述钢盖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锅牙配合使用的第二锅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边缘推动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逆时针转动,所述弹簧推动所述扣扭的下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脱离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脱离扣合。 
CN 201320037809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82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37809 CN203182673U (zh)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37809 CN203182673U (zh)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82673U true CN203182673U (zh) 2013-09-11

Family

ID=49099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37809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82673U (zh)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826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2854A (zh) * 2013-01-23 2013-05-08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CN107080455A (zh) * 2017-06-13 2017-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盖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109984588A (zh) * 2018-01-03 2019-07-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2854A (zh) * 2013-01-23 2013-05-08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CN107080455A (zh) * 2017-06-13 2017-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盖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107080455B (zh) * 2017-06-13 2022-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盖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109984588A (zh) * 2018-01-03 2019-07-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82673U (zh)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CN109209162A (zh) 站台门的滑动门和具有其的站台门
CN103082854B (zh)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CN202509883U (zh) 一种锁芯
CN204226273U (zh) 小型潜水泵的伸缩式手柄结构
CN206681518U (zh) 移门用门锁
CN203905655U (zh) 一种双钩舌移门锁
CN109571886A (zh) 瓶盖起模装置
CN207078073U (zh) 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按压式开启结构
CN207920322U (zh) 房车纱窗安防锁
CN205283633U (zh) 滑盖式手机护罩
CN107100455A (zh) 移门用门锁
CN202921704U (zh) 一种成型冷柜内胆正反30°组合专机
CN207670534U (zh) 一种自行车脚撑锁
CN203766578U (zh) 一种车载烟灰缸的开启装置
CN205867533U (zh) 全自动麻将机的上牌传动机构
CN210530558U (zh) 机柜开关装置
CN204738601U (zh) 一种新型的指纹锁结构
CN20815818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移动电源保护板
CN103452443A (zh) 一种舱盖结构
CN204275646U (zh) 滤芯筒体锁紧柱
CN206441914U (zh) 连接器卡座
CN201627450U (zh) 一种箱包多功能锁芯
CN204025440U (zh) 一种可回转单向器
CN203173470U (zh) 一种顶升旋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0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