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0127U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80127U
CN203180127U CN 201320097157 CN201320097157U CN203180127U CN 203180127 U CN203180127 U CN 203180127U CN 201320097157 CN201320097157 CN 201320097157 CN 201320097157 U CN201320097157 U CN 201320097157U CN 203180127 U CN203180127 U CN 203180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ea
base portion
pin connector
terminal
shielding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971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971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80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80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801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导接,包括一基部,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域,一端子组,固定于所述基部,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进入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基部,所述遮蔽壳体一侧凹设一缺口,使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显露于所述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于所述基部,所述遮蔽壳体将所述基部紧密包覆,所述基部的强度较大,即使降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高度来满足薄型化的所述对接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强度仍然可得到很好的保证,提高了产品质量,有利电子产品体积小型化的发展。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指一种带有遮蔽壳体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申请案号为92206650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布了一插头连接器,其可与一插座连接器电性导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及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一端面延伸形成一舌部,所述舌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基部的厚度,所述舌部与所述金属壳体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对接端,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部表面,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对接口内,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互相接触,形成电性导接。
    随着电子产品日趋于小型化,电子产品功能却越来越多,设于电子产品内的所述插座连接器也越来越密集,特别是上下两个所述插座连接器之间的距离将越来越小,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对接口也跟着变小,将要求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厚度越小越好,但是,现有的所述插头连接器结构,所述舌部的厚度已较小强度也较弱,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端子排布规格化的情况下,为确保与所述插座连接器正常导接,若降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整体高度来满足越来越薄型化的所述插座连接器,必将导致所述舌部的厚度也跟着减小,从而强度更弱,在多次插接的过程中所述舌部很容易受到损伤,将影响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正常电性导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高度的插头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插头连接器,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域,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一端子孔组;
    一端子组,设于所述端子孔组中;
    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基部,所述遮蔽壳体一侧凹设一缺口,使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显露于所述缺口。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端子延伸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内,另一端延伸一导接部与一线缆导接。
    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分别与所述端子孔组连通的多个凹槽,所述接触部突显于所述凹槽表面但低于所述基部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一第二接触区域,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为平板面。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所述缺口呈对称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使得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显露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前端面具有至少一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基部的至少一凹陷部配合。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覆所述遮蔽壳体后端与部分包覆所述基部,所述绝缘壳体整体高度大于所述基部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二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及至少一对信号端子。
    一种插头连接器,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一侧凸设一基部;
    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基部,所述遮蔽壳体设一缺口贯穿前端以及上下两侧,使所述基部部分显露于所述缺口形成一第一接触区域以及一第二接触区域;
    一端子组,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组延伸一接触部进入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另一端延伸一导接部与一线缆导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为平板面,用以提供所述基部进入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支撑面。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上壳体以及一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结构相互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前端面具有至少一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基部至少一凹陷部配合。
    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分别与所述端子孔组连通的多个凹槽,所述接触部突显于所述凹槽表面但低于所述基部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二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和至少一对信号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于所述基部,所述基部为所述遮蔽壳体所包覆,所述基部与所述遮
蔽壳体紧密贴合,使得所述基部的强度更大,又,所述基部为自所述绝缘本体一侧凸设形成,
所述基部的厚度可以设得与所述绝缘本体同厚或较所述绝缘本体厚度大,也使得所述基部强
度更大,多次对接也不容易受损,可有效地降低所述插头连接器高度以满足薄型化的所述对
接连接器,更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顺应电子产品体积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插头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基部11 卡柱12 第一接触区域111
凹槽1111 端子孔组1112 第二接触区域112 凹陷部113
端子2 固持部21 接触部22 导接部23
遮蔽壳体3 上壳体31 下壳体32 缺口33
导引部34 扣持部341 破口35 通孔36
倒钩37 扣脚38 卡合孔39 线缆4
金属套筒5 导线6 绝缘壳体7 卡槽71
凸柱72 对接连接器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及图5,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可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导接,包括一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一侧凸设形成一基部11,一端子组,由复数端子2组成,所述端子组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一遮蔽壳体3,包覆所述基部11,复数线缆4,与所述端子组导接,一绝缘壳体7,部分包覆所述遮蔽壳体3,复数金属套筒5及复数导线6。
    请参照图1及图4,所述绝缘本体1为一方形结构,所述绝缘本体1前端面凸设形成所述基部11,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11与所述绝缘本体1厚度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基部11的厚度也可以较所述绝缘本体1厚,于所述基部11的上下表面分别凸设形成一第一接触区域111和一第二接触区域112,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相对设置,所述绝缘本体1上表面凹设形成一端子孔组1112,以收容所述端子组,所述端子孔组1112前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和所述基部11,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表面凹设形成分别与所述端子孔组1112连通的多个凹槽1111,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为平板面,用以提供所述基部11进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支撑面。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形成有至少一凹陷部113,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113有两个,所述二凹陷部113是由所述基部11的二侧边分别朝内凹陷形成,且所述二凹陷部11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之间,所述绝缘本体1的二侧边分别凸设形成垂直设置的二卡柱12,以与所述遮蔽壳体3和所述绝缘壳体7配合,所述基部11的二侧边与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连接处为弧形结构(未标示),有利于所述插头连接器100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
    请参照图1及图2,每一所述端子2具有平板状的一固持部21,固持于所述端子孔组1112内,所述固持部21前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接触部22,进入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内,所述接触部22亦为平板状结构,所述接触部22突显于所述凹槽1111表面但低于所述基部11表面,减免所述接触部22与外界的导电材料接触造成短路的现象,所述固持部21后端延伸形成一导接部23,所述导接部23与所述线缆4或一转接电路板焊接,本实施例选用成本较低的所述线缆4。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二接地端子(未标示)及位于所述二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端子(未标示),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也可以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未标示)及至少一对信号端子。其中每对与所述信号端子导接的所述线缆4均套设有一金属套筒5,而与所述接地端子或所述电源端子导接的所述线缆4均未套设有所述金属套筒5,所述金属套筒5通过所述导线6与所述遮蔽壳体3导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包括两对所述信号端子,两根所述接地端子及一根所述电源端子,其中一对所述信号端子位于其中一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之间。
    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遮蔽壳体3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遮蔽壳体3完全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及所述基部11,并与所述遮蔽壳体3及所述基部11形成紧密贴合,所述遮蔽壳体3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缺口33,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恰与所述缺口33对应,使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显露于所述缺口33,所述缺口33卡持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的后端及两侧,以限制所述遮蔽壳体3水平位移,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的宽度,使得所述基部11上下表面更多地被所述遮蔽壳体3紧密包覆,整个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强度更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缺口33为“U”字形,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V”字形、“C”字形或其它形状,只要能将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显露出来,使所述接触部22得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形成电性导接即可。所述遮蔽壳体3包覆所述基部11后,所述遮蔽壳体3上下表面较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高,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壳体3上下表面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平齐或较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低。所述遮蔽壳体3的两侧边各设有一破口35,所述二卡柱12恰卡合于所述二破口35,以定位所述遮蔽壳体3,所述遮蔽壳体3的两侧边前端沿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倾斜延伸形成二导引部34,所述二导引部34包覆所述弧形结构,所述二导引部34延伸形成二扣持部341,所述二扣持部341扣持于所述二凹陷部113,以限制所述遮蔽壳体3上下位移。所述遮蔽壳体3进一步可分为一上壳体31与一下壳体32两部分,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为可分离的两部分,且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的结构相互对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壳体3也可以为一件式。由于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结构相互对称,为方便叙述,以下凡涉及结构的描述,均以所述上壳体31为例,所述上壳体31两侧分别设有一扣脚38和一卡合孔39,所述上壳体31的所述扣脚38对应卡合于所述下壳体32的所述卡合孔39,所述下壳体32的所述扣脚38对应卡合于所述上壳体31的所述卡合孔39,以将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结合在一起,所述上壳体31表面设有二通孔36,所述上壳体31尾端具有向上设置的一倒钩37,所述倒钩37与所述二通孔36均可用于定位所述绝缘壳体7。
    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绝缘壳体7包覆所述遮蔽壳体3后端,且部分包覆所述基部11,所述导接部23与所述线缆4的一端均收容于所述绝缘壳体7,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仍然显露在外,所述绝缘壳体7包覆所述基部11后,所述绝缘壳体7的整体高度大于所述基部11高度,以此防止所述插头连接器100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时,所述插头连接器100过分插入造成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损伤。所述绝缘壳体7亦为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通过胶水或超声波的方式将所述绝缘壳体7的两部分紧密结合,所述绝缘壳体7设有多个卡槽71以对应与所述二卡柱12、所述二倒钩37干涉配合,所述绝缘壳体7还设有与多个所述通孔36配合的多个凸柱72,所述绝缘壳体7将所述遮蔽壳体3更加稳固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
    请参照图3至图5,所述插头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二导引部34导引所述插头连接器100进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口,所述二导引部34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金属壳体(未标示)接触,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未标示)接触,以实现所述插头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电性导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    所述遮蔽壳体3将所述基部11紧密包覆,仅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1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112显露于所述遮蔽壳体3的所述缺口33,且所述基部11的厚度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厚度相同,使所述基部11的强度较大,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多次对接也不容易受损伤,在满足端子排布规格化的情况下,即使降低所述插头连接器100的高度来满足薄型化的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所述插头连接器100的强度仍然可得到很好的保证,提高了产品质量,顺应电子产品体积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2.    于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设有所述凹陷部113与所述扣持部341扣合,可有效预防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多次插接后所述遮蔽壳体3前端上下张开而影响对接效果。
3.    所述遮蔽壳体3为可分离的两件式结构,在成型过程中可以分开成型,较所述遮蔽壳体3为一件式结构的成型工艺较简单且尺寸更精确。
4.    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结构一致,故在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同一模具中成型而无需更换不同的模具,更省时省成本。
5.    每对所述信号端子均位于每二所述接地端子或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有效降低所述信号端子间的信号干扰,提高传输品质。
    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插头连接器,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域,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一端子孔组;
     一端子组,设于所述端子孔组中;
     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基部,所述遮蔽壳体一侧凹设一缺口,使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显露于所述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延伸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内,另一端延伸一导接部与一线缆导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分别与所述端子孔组连通的多个凹槽,所述接触部突显于所述凹槽表面但低于所述基部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一第二接触区域,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为平板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所述缺口呈对称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使得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显露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前端面具有至少一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基部的至少一凹陷部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覆所述遮蔽壳体后端与部分包覆所述基部,所述绝缘壳体整体高度大于所述基部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二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端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及至少一对信号端子。
10.一种插头连接器,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一侧凸设一基部;
     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基部,所述遮蔽壳体设一缺口贯穿前端以及上下两侧,使所述基部部分显露于所述缺口形成一第一接触区域以及一第二接触区域;
     一端子组,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组延伸一接触部进入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另一端延伸一导接部与一线缆导接 。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为平板面,用以提供所述基部进入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支撑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上壳体以及一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结构相互对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前端面具有至少一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基部至少一凹陷部配合。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设有分别与所述端子孔组连通的多个凹槽,所述接触部突显于所述凹槽表面但低于所述基部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二接地端子和位于所述二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端子。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及至少一对信号端子。
CN 201320097157 2013-03-04 2013-03-04 插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0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97157 CN203180127U (zh) 2013-03-04 2013-03-04 插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97157 CN203180127U (zh) 2013-03-04 2013-03-04 插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80127U true CN203180127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6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9715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0127U (zh) 2013-03-04 2013-03-04 插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80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8425A (zh) * 2017-10-23 2019-04-30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8425A (zh) * 2017-10-23 2019-04-30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7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CN205069930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30309Y (zh) 电连接器
CN203800218U (zh) 电连接器
CN104112928A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159U (zh) 电连接器
CN106848665A (zh) 正反插usb连接器
CN204516985U (zh) 可接受插头连接器正反向插接的插座连接器
CN205693075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4927598U (zh) 电连接器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826598U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US2016009397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cking structures
CN2017083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203180127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885553U (zh) 一体式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4333366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7490164U (zh) 一种双排针结构的插座连接器及其保护结构
CN201383569Y (zh) 电连接器
CN201667440U (zh) 电连接器
CN204067678U (zh) 沉板式usb连接器
CN103545638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