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4095U -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 Google Patents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4095U
CN203174095U CN 201320009798 CN201320009798U CN203174095U CN 203174095 U CN203174095 U CN 203174095U CN 201320009798 CN201320009798 CN 201320009798 CN 201320009798 U CN201320009798 U CN 201320009798U CN 203174095 U CN203174095 U CN 203174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
aging
detecting unit
probe
detec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097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淑君
林咏翔
黄雪茵
施惠馨
蔡岳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ury Cosmetics (shanghai) Co Ltd
Ever Way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Speci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AIYUETE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ury Cosmetics (shanghai) Co Ltd
Ever Way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Speci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AIYUETE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ury Cosmetics (shanghai) Co Ltd, Ever Way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Speci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AIYUETE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ury Cosmet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097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4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4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40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包含一基板、一迭置于该基板的侦测面的检测层、一位于检测层的美白基因检测区以及一相邻于美白基因检测区的老化基因检测区,该美白基因检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分别包括一第一检测区及一第二检测区,其中该第一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该第一检测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核苷酸探针,第二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该第二检测单元包含有一第二核苷酸探针。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的空间配置关系,使涵盖特定的美白及/或老化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的探针能够有效且专一的与检测样本中具有完全互补序列的核苷酸相结合,快速且精确的检测美白及老化基因。

Description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因检测芯片,尤指配置有适当检测部件而可供用于快速且精确的筛检美白及老化基因的基因检测芯片。 
背景技术
个体的肤色主要决定于体内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其中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细胞在基底层里的数量和普通细胞比例为1:10,其分泌黑色素的功能会因人而异,例如黄种人皮肤中的黑色素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中,而黑种人除基底层外,细胞层及颗粒层有多数黑色素细胞存在,白种人则是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分布最少;黑色素也为皮肤、头发及瞳孔色素的来源,并且可以保护皮肤免于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因此当紫外光照射到皮肤上,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酵素就会被启动,刺激酪胺酸(tyrosine)转化为黑色素来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皮肤的新陈代谢会将过量的黑色素在皮肤中正常分解,不会影响肤色,但如果在短时间内被紫外光曝晒,黑色素无法通过肌肤新陈代谢排出表层外,就会沉淀在皮肤表皮层内;其中若黑色素是均匀沉淀,就会使肤色变褐色诸如日光浴的效果,但若黑色素是局部沉淀则会在表皮层形成斑点。 
皮肤的老化因素可分为后天因素以及先天因素。后天因素诸如抽烟、空气污染物质、所处地域的温度变化及阳光曝晒程度,其中阳光曝晒程度是造成皮肤老化最显著的因素,不但使皮肤出现细小皱纹、表面干燥、细小微血管扩张以及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淀诸如黑斑,也同时增加罹患良性及恶性皮肤癌的机率;先天因素则是个人基因差异性所造成,因此个体皮肤随年龄增加而失去紧实感及弹性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研究显示美白或老化的基因表现型与特定人类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 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有关。为了检测不同个体或者不同细胞的基因表现(gene expression)或者对偶基因型(allele genotype),过去已经发展出多种检测基因的方法,其中主要传统方式为北方墨点分析或者南方墨点分析,其原理为令经标定的特定核苷酸探针(nucleotide probe)与经电泳分离、转染而得的含有目标RNA或DNA的薄膜杂交(hybridization),进而透过经标定的探针的讯号以侦测目标RNA或DNA存在。然而由于此类方法操作上的限制,并不利于应用于大规模筛检,且一般而言对于SNP的检测,必须再透过核酸定序的程序予以重复确认。 
综言之,现有技术缺乏一种可同时检测与美白及老化相关基因的SNP,以帮助个体选择合适的美白或抗老化保养品或预防皮肤老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现有技术的基因检测技术多半用于侦测特定单一或少数基因表现的有无或表现量高低,而缺乏一种有效、快速、大规模的区辨单一核苷酸变异的技术,亦即侦测SNP的技术;特别是缺乏用于侦测美白及抗老化基因的SNP的技术。为此,本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侦测基因SNP的技术,然而此技术在单次流程通常仅能分析一个基因,无法一次检测多数基因,且需要针对个别基因订制的探针的制作成本昂贵,导致整体检测技术的成本较高,不利用于大规模的基因检测。 
虽然诸如以北方墨点分析或者南方墨点分析等利用探针与目标基因片段杂交的技术,具有应用于同时侦测十个或更多不同基因的潜力,然而其应用于同时侦测不同基因的不同SNP位点的困难点在于:各探针之间与样本内的核苷酸的杂交条件往往不同,其中当各探针于基因检测芯片上的空间配置不佳时,杂交过程中一探针与目标基因片段之间的结合效果可能会受到邻近探针的影响,而产生假阳性结果(false positive result),进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现有技术利用探针与目标基因片段杂交以检测复数基因的技术,倘若要应用于检测多数基因的SNP时,仍存有许多困难及技术手段亟待克服与改善。 
此外,现有技术应用芯片杂交探针的位置是随机分布,于分析比对时,需将产生讯号的基因个别对应查找该基因的对应位置,而无法在第一时间 对于基因群的态样有初步的了解与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缺乏一种可同时检测多数美白及老化基因的基因型的技术手段,亦即现有技术仍有无法大规模有效准确、快速检测个体的美白及老化基因以及无法于第一时间判别基因群的态样,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设有适当配置的检测结构,而可供用于快速且精确的筛检美白及老化基因的基因型。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包含一基板、一迭置于该基板的侦测面的检测层、一位于检测层的美白基因检测区以及一相邻于美白基因检测区的老化基因检测区,该美白基因检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分别包括一第一检测区及一第二检测区,其中该第一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该第一检测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核苷酸探针,第二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该第二检测单元包含有一第二核苷酸探针,其中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位置与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位置相对应。 
较佳的,所述的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二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 
较佳的,所述的美白基因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序列与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的序列分别包含一美白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ite,SNP site),且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位于选自于SLC45A2、KITLG、ASIP、TYR、OCA2、DCT及MC1R所构成的群组的对偶基因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SLC45A2”是指溶质载体家族45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45,member2),其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并为一种协助酪胺酸的运送蛋白,该基因若突变可能会导致白化症,其SNP位点为rs35391。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KITLG”是指干细胞因子(KIT ligand,又称stem cell factor,SCF),其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并对于黑色素细胞的定位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人体发育过程中,黑色素前驱细胞会从神经脊移动至皮肤表皮层,干细胞因子可引导黑色素前驱细胞移至皮肤表皮层,且干细胞因子可调节完全分化后的黑色素细胞的存活及增殖,其SNP位点为rs642742。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ASIP”是指刺鼠讯号胜肽(agouti signalling peptide),其基因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刺鼠讯号胜肽可让黑色素细胞倾向合成棕黑素(phaeomelanin),而使整体肤色变淡,其SNP位点为rs1015362。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TYR”是指酪胺酸酶(tyrosinase),其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中酪胺酸酶是参与黑色素代谢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的酵素之一,且酪胺酸酶活性增加,产生的黑色素便增多。其SNP位点为rs1042602。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OCA2”是指眼皮肤白化病二型(oculocutaneous albinism II),其基因位于第15号染色体上,此基因所合成出的蛋白称做“P蛋白”。P蛋白位于黑色素细胞中,可调节黑色素细胞的酸碱值,并参与酪胺酸的运送,此基因突变会导致白化症,其SNP位点为rs1800414。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DCT”是指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opachrometautomerase),其基因位于第13号染色体上,此蛋白是参与黑色素生成的酵素之一,并负责将多巴(3,4-dihydroxyphenylalanine,DOPA)转变成5,6-二羟吲哚-2羧酸(5,6-dihydroxyindole-2-carboxylic acid,DHICA),而后再进一步合成为真黑色素(eumelanin),其SNP位点为rs2031526。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MC1R”是指黑皮素-1受体(melanocortin1receptor),其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其是黑色素细胞促进激素的接受器,可调节皮肤颜色及发色。黑皮素-1受体位于黑色素细胞的细胞膜,属于G蛋白偶合受器(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并为一种穿膜蛋白,其是调节哺乳动物肤色及发色的重要蛋白。MC1R的受体是促黑素细胞内泌 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MSH)。促黑素细胞内泌素是由脑下垂体所分泌,当细胞照射UV而导致DNA受损时,该促黑素细胞内泌素的浓度会上升,而后与黑皮素-1受体结合而活化下游路径。活化黑皮素-1受体,可使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将棕黑素转成真黑色素,肤色变黑,其SNP位点为rs885479。 
较佳的,所述的美白基因的基因片段包含选自于SLC45A2-rs35391(T/C)、KITLG-rs642742(G/A)、ASIP-rs1015362(C/T)、TYR-rs1042602(C/A)、OCA2-rs1800414(G/A)、DCT-rs2031526(G/A)及MC1R-rs885479(A/G)所构成的群组的SNP位点。 
较佳的,所述的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二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选自于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 
较佳的,所述的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序列与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的序列分别包含一老化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且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位于选自于MMP1、TIMP1、SIRT6、SOD2、NQO1、TNFA及EPHX所构成的群组的对偶基因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MMP1”是指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其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是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此基因可制造出明胶酶(gelatinase),并破坏皮肤组织中第1型、2型及第3型(type I,II,及III)胶原蛋白。若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在皮肤组织异常过度表现,会使第1型胶原蛋白组成变少,导致皮肤松弛老化,其SNP位点为rs1799750。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TIMP1”是指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其基因位于第X染色体p区上,该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1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因子,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防止胶原蛋白被降解。当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两基因在皮肤细胞表现失去平衡,皮肤老化情况较容易出现,其SNP位点为rs4898。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SIRT6”是指去乙酰化酶(sirtuin-6),其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在动物实验中剔除该基因功能发现老鼠会有早衰现象,原因可能与该基因能调控生物体老化的机制,包含DNA修补、端粒维持及发炎反应,其SNP位点为rs107251。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SOD2”是指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其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2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的一种,可以将生物体所产生的超氧化物,转化成过氧化氢及氧气,降低对细胞的伤害,其SNP位点为rs4880。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NQO1”是指烟碱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醌1(NADPH dehydrogenase,又为quinone1),其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并为一种生物体内的还原酶,可将氧化态辅酶Q10(ubiquinone)转换成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的还原态辅酶Q10(ubiquinol),以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推迟老化,其SNP位点为rs1800566。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TNFA”是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其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并为一种细胞或组织进行免疫发炎反应时所产生的细胞激素(cytokines)。肿瘤坏死因子的表现与皮肤状态有很高的关联性,当皮肤因紫外光(UV light)或自由基使肿瘤坏死因子过度表现时,会使皮肤处于发炎状态而导致老化,其SNP位点为rs1800629。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EPHX”是指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其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上,并为一种转换酶,可将由抽烟或饮酒所产生的环氧化衍生物(epoxides)转换成反二氢化二醇(trans-dihydrodiols)后排出体外,具有去毒作用,其SNP位点为rs1051740。 
较佳的,所述的老化基因的基因片段是包含选自于MMP1-rs1799750(-/G)、TIMP1-rs4898(T/C)、SIRT6-rs107251(C/T)、SOD2-rs4880(T/C)、NQO1-rs1800566(T/C)、TNFA-rs1800629(G/A)及EPHX rs1051740(T/C)所构成的群组的SNP位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中,所述的美白基因检测区更设有一第三 检测区以及一第四检测区,其中第三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其包括有第三核苷酸探针,第四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其包括有第四核苷酸探针,且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的位置是与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位置相对应。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第三侦测区以及第二、第四侦测区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是位于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是位于对角。 
较佳的,所述的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三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的第三核苷酸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二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四侦测区的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的第四核苷酸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 
较佳的,所述的美白基因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的第三核苷酸探针序列与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的第四核苷酸探针的序列分别包含一美白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且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是位于选自于SLC45A2、KITLG、ASIP、TYR、OCA2、DCT及MC1R所构成的群组的对偶基因内。 
较佳的,所述的老化基因检测区更设有一第三检测区以及一第四检测区,其中第三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其包括有第三核苷酸探针,第四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其包括有第四核苷酸探针,其中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的位置是与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位置相对应。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第三侦测区以及第二、第四侦测区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是位于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是位于对角。 
较佳的,所述的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三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的第三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抑制 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二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四侦测区的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的第四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 
较佳的,所述的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三检测单元的第三核苷酸探针序列与第四检测单元的第四核苷酸探针的序列分别包含一老化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且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位于选自于MMP1、TIMP1、SIRT6、SOD2、NQO1、TNFA及EPHX所构成的群组的对偶基因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的检测层更包括有复数确认区,各确认区包含一预定序列的核酸片段,且分别设于美白基因侦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的外侧靠近基板的外缘处,以供作为确认检测效用之用。所述的预定序列的核酸片段可为任何已知的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只要杂交反应过程中加入一预定含量的经标示的对应核酸片段可与该预定序列互补而结合即可,其目的在于确认杂交反应的发生,所述的核酸片段例如,但不限于家管基因(house keeping gene)、独特的病毒蛋白基因等等,其具体的实施例包括肌动蛋白以及病毒鞘蛋白VP1。 
本实用新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的优点如下: 
1.美白基因侦测区、老化基因检测区及确认区配置于检测层,使涵盖特定的美白及老化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的探针能够有效与检测样本中具有完全互补序列的核苷酸相结合,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可快速且精确的评估受试者所具有的美白基因及老化基因,即可进一步制备专属于受试者的美白或老化保养品、针对特定老化基因进行预防疗法以及针对特定美白及老化基因所引起的疾病的风险评估。例如:黑皮素-1受体(MC1R)基因及刺鼠讯号胜肽(ASIP)基因与启动预防紫外线的生理机制有关,若受试者的MC1R基因或ASIP基因为突变型,即代表受试者较无法预防紫外线,因此可提醒受测者加强防晒措施;此外,酪胺酸酶(TYR)基因在体内负责黑色素的代谢,如果TYR基因为突变型,即表示受试者的黑色素较容沉积肌肤底层并于脸上长出斑点,因此,可提醒受试者尽量避免摄入含有酪胺酸酶的食物;再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 及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与胶原蛋白代谢相关,若受试者的MMP-1基因或TIMP1基因有缺陷,即表示受试者皮肤的胶原蛋白容易流失而产生皱纹,因此,可提醒受试者加强抗皱、防老的保健对策。 
2.本实用新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通过美白基因检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第二侦测区位于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位于对角,当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二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受试者的检体样本与固定于基板上的美白基因侦测区第一检测区与第三侦测区的探针完全互补时产生讯号,则代表受试者的倾向于产生黑色素,而老化基因侦测区亦同,可通过侦测该标示所产生的讯号以提供一目了然的检测结果。 
3.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核苷酸探针与对应位置的第四核苷酸探针的序列有一个核苷酸不同;第二核苷酸探针与对应位置的第三核苷酸探针的序列有一个核苷酸不同,而可辨别特定的美白基因的SNP。当本实用新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用于检测个体样本时,可用以区辨该个体的美白基因的基因型是属于对偶基因型的同合子(homozygote),或是对偶基因型的异合子(heterozygote),并且将分析结果与该个体的肤色表现型相比较,进而判定特定美白基因的SNP与个体肤色表现型的相关性;相同的,也可通过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特定的老化基因的SNP,进而判定特定老化基因的SNP与个体表现老化程度的相关性。 
4.当美白基因检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的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核苷酸探针分别具有核苷酸正性探针及核苷酸负性探针时,通过核苷酸正性探针与核苷酸负性探针序列上互补的特性,可做为检测效果的双重确认以增加检测的准确率。 
5.复数确认区设于美白基因侦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的外侧靠近基板的外缘处,可避免干扰美白及老化基因的检测,而增加整体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外观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外观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基板 
11侦测面 
20检测层 
30,30A,30B美白基因检测区 
31,31A,31B第一侦测区 
311,311A,311B第一检测单元 
3111B第一核苷酸正性探针 
3112B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 
32,32A,32B第二侦测区 
321,321A,321B第二检测单元 
3211B第二核苷酸正性探针 
3212B第二核苷酸负性探针 
33,33A,33B第三侦测区 
331,331A,331B第三检测单元 
3311B第三核苷酸正性探针 
3312B第三核苷酸负性探针 
34,34A,34B第四侦测区 
341,341A,341B第四检测单元 
3411B第四核苷酸正性探针 
3412B第四核苷酸负性探针 
40,40A,40B老化基因检测区 
41,41A,41B第一侦测区 
411,411A,411B第一检测单元 
4111B第一核苷酸正性探针 
4112B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 
42,42A,42B第二侦测区 
421,421A第二检测单元 
43,43A,43B第三侦测区 
431,431A,431B第三检测单元 
4311B第一核苷酸正性探针 
4312B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 
44,44A,44B第四侦测区 
441,441A第四检测单元 
50确认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如图1及图2A所示,包含有一基板10、一检测层20、一美白基因检测区30、一老化基因检测区40以及复数确认区50。 
该基板10为玻璃或者聚合物所制成的薄膜。 
该检测层20是迭置于该基板10的侦测面11。 
该美白基因检测区30及老化基因检测区40设于检测层20之上,该美白基因检测区30相邻于老化基因检测区40,且该美白基因检测区30包括一第一侦测区31以及一第二侦测区32,该第一侦测区31相邻于第二侦测区32。该第一侦测区31具有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311,该第一检测单元311包括有一第一核苷酸探针,该第一核苷酸探针是野生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且第一核苷酸探针具有野生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的片段序 列;第二侦测区32具有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321,该第二检测单元321包括有一第二核苷酸探针,该第二核苷酸探针突变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且第二核苷酸探针具有突变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的片段序列。 
该野生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突变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涵盖一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且第一检测单元311的位置是与第二检测单元321位置相对应,使一经标定的核苷酸样本与美白基因侦测区30内的野生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突变型黑色素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结合与否,以区辨样本与特定的美白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且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位于选自于SLC45A2、KITLG、ASIP、TYR、OCA2、DCT或MC1R等已知对偶基因型。 
该老化基因检测区40包括一第一侦测区41及一第二侦测区42,该第一侦测区41相邻于第二侦测区42。该第一侦测区41具有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411,其包括有一第一核苷酸探针,该第一核苷酸探针是野生型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且第一核苷酸探针具有野生型老化对偶基因的基因片段序列;第二侦测区42具有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421,其包括有一第二核苷酸探针,该第二核苷酸探针包含有突变型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第二核苷酸探针具有突变型老化对偶基因的基因片段序列。该野生型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突变型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涵盖一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且第一检测单元411的位置是与第二检测单元421位置相对应,使一经标定的核苷酸样本与老化基因侦测区40内的野生型老化对偶基因、突变型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结合与否,以区辨样本与特定的老化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且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是位于选自于MMP1、TIMP1、SIRT6、SOD2、NQO1、TNFA或EPHX等已知对偶基因型。 
各确认区50是设于美白基因侦测区30及老化基因侦测区40的外侧靠近基板10的外缘处,并且包含一预定序列的核酸片段,以供作为确认杂交反应作用发生。所述的预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是为肌动蛋白或病毒鞘蛋白VP1。 
前述的美白基因侦测区30、老化基因检测区40以及确认区50是通过所属领域的已知技术将指定的核苷酸探针与基板10结合固定,并藉由适当 的阻隔手段填补基板10的该(等)未与核苷酸探针结合的区域,形成所述的检测层20,进而避免芯片与待测样本之间发生非专一性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于实施时,首先,自一自愿受试者获取其含有核酸的检体样本,利用与特定的美白基因SLC45A2、KITLG、ASIP、TYR、OCA2、DCT或MC1R以及特定的老化基因MMP1、TIMP1、SIRT6、SOD2、NQO1、TNFA或EPHX基因的涵盖对应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序列的旁侧序列的引子对,进行聚合酶链锁反应,以扩增出大小约100至300碱基对的核酸片段,具有该等碱基对的核酸片段为对应前述对偶基因的基因片段的基因产物,所述的聚合酶链锁反应是使用5’端具有生物素(biotin)标示的引子进行聚合酶链锁反应。其次,如图2B所示,将前述之受试者的经标示的基因产物60与本实用新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于适当的杂交条件下进行杂交反应,通过前述具有标示的基因产物60与本实用新型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的美白基因侦测区30及老化基因侦测区40的探针完全互补时,基因产物60与探针结合而被捕捉固定于基板10上,并藉由侦测该标示所产生的讯号,以判断受试者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是否带有特定的SNP。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美白基因检测区30A包括一第一侦测区31A、一第二侦测区32A、一第三侦测区33以及一第四侦测区34A,其中第一、第三、第二及第四侦测区31A,33A,32A,34A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31A,32A是位于一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33A,34A是位于另一对角。 
第一侦测区31A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311A,其包括有一第一核苷酸探针,该第一核苷酸探针是分别选自于由野生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所组成的群组;第二侦测区32A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321A,其包括有一第二核苷酸探针,该第二核苷酸探针是分别选自于由突变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所组成的群组;第三侦测区33A包含有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331A,其包括有一第三核苷酸探针,该第三核苷酸探针系是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第四侦测区34A包含有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341A,其包括有一第四核苷酸探针,该第 四核苷酸探针系是野生型ASIP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 
所述的野生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突变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涵盖一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且第一检测单元311A与第二检测单元321A的基因片段序列的位置是相互对应;野生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突变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涵盖一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亦即第三检测单元331A的突变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第四检测单元341A的野生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的位置是相互对应,使一经标定的核苷酸样本与美白基因检测区30A内的野生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野生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突变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或突变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结合与否,以区辨样本内与特定的美白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 
该老化基因检测区40A包括一第一侦测区41A、一第二侦测区42A、一第三侦测区43A以及一第四侦测区44A,其中第一、第三、第二及第四侦测区41A,43A,42A,44A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41A,42A是位于一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43A,44A是位于另一对角。 
第一侦测区41A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411A,其包括有一第一核苷酸探针,该第一核苷酸探针是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该核苷酸探针具有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基因片段序列;第二侦测区42A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421A,其包括有一第二核苷酸探针,该第二核苷酸探针是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该核苷酸探针具有复数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基因片段序列;第三侦测区43A包含有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431A,其包括有一第三核苷酸探针,该第三核苷酸探针是突变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该核苷酸探针具有突变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的基因片段序列;第四侦测区44A包含有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441A,其包括有一第四核苷酸探针,该第四核苷酸探针是野生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该核苷酸探针具有野生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的基因片段序列。 
所述的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涵盖一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亦即第一检测单元411A与第二检测单元421A的基因片段序列的位置是相互对应;野生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突变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涵盖一单一核苷酸多型性位点,亦即第三检测单元431A的突变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与第四检测单元441A的野生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的位置是相互对应,使一经标定的核苷酸样本与老化基因侦测区40A内的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野生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或突变型抑制老化偶基因探针的核苷酸探针结合与否,以区辨样本与特定的老化基因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311A与第三检测单元331A产生讯号,而第四侦测区34A及第二侦测区32A并无讯号产生,即代表受试者的基因产物具有与野生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核苷酸探针及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核苷酸探针完全相同的互补序列,基于DNA双股互补的原则,判定该受试者具有野生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对偶基因SNP及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对偶基因SNP,进而可于第一时间通过在空间上相邻的第一、第三侦测区31A,33A产生讯号而判定受试者的皮肤较容易显现较深的肤色。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四检测单元341A与第二检测单元321A产生讯号,而第一侦测区31A及第三侦测区33A并无讯号产生,即代表受试者的基因产物具有与野生型ASIP抑制黑色素生成核苷酸探针及突变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核苷酸探针完全相同的互补序列,基于DNA双股互补的原则,判定该受试者具有野生型ASIP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SNP及突变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SNP,进而可于第一时间通过在空间上相邻的第四、第二侦测区34A,32A产生讯号而判定受试者的皮肤较容易显现较浅的肤色。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美白基因侦测区30B的第一侦测区31B的第一检测单元311B的第一核苷酸探针更包含有一第一核苷酸正性探针3111B以及一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3112B,其中第一核苷酸正 性探针3111B的序列以及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3112B的序列是相互补(complementary),且第一核苷酸正性探针3111B相邻于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3112B;第二侦测区32B的第二检测单元321B的第二核苷酸探针更包含有一第二核苷酸正性探针3211B以及一第二核苷酸负性探针3212B,第二核苷酸正性探针3211B的序列以及第二核苷酸负性探针3212B的序列是相互补,且第二核苷酸正性探针3211B相邻于第二核苷酸负性探针3212B;第三侦测区33B的第三检测单元331B的第三核苷酸探针更包含有一第三核苷酸正性探针3311B以及一第三核苷酸负性探针3312B,第三核苷酸正性探针3311B的序列以及第三核苷酸负性探针3312B的序列是相互补,且第三核苷酸正性探针3311B相邻于第三核苷酸负性探针3312B;第四侦测区34B的第四检测单元341B的第四核苷酸探针更包含有一第四核苷酸正性探针3411B以及一第四核苷酸负性探针3412B,第四核苷酸正性探针3411B的序列以及第四核苷酸负性探针3412B的序列是相互补,且第四核苷酸正性探针3411B相邻于第四核苷酸负性探针3412B并通过对偶基因的核苷酸探针序列上互补的特性,而可做为检测效果的双重确认以增加检测的准确率。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参考图4A所示,第一侦测区31B的第一检测单元311B的第一核苷酸正性探针3111B是野生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核苷酸正性探针,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3112B是野生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核苷酸负性探针;第三侦测区33B的第三检测单元331B的第三核苷酸正性探针3311B是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核苷酸正性探针,第三核苷酸负性探针3312B是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核苷酸负性探针3312B,当第一核苷酸正性探针3111B以及第一核苷酸负性探针3112B产生讯号,以及第三核苷酸正性探针3311B及第三核苷酸负性探针3312B皆产生讯号,而第二侦测区32B以及第四侦测区34B并无讯号产生,代表受试者的基因产物具有与野生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核苷酸探针以及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核苷酸探针完全相同的互补序列,基于DNA双股互补的原则,判定该受试者具有野生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SNP以及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对偶基 因SNP,进而判定受试者的皮肤较容易显现较深的肤色。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二侦测区32B的第二检测单元321B的各突变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核苷酸正性探针3211B以及促黑色素核苷酸负性探针3212B,以及第四侦测区34B的第四检测单元341B的野生型突变型ASIP抑制黑色素生成核苷酸正性探针3411B及核苷酸负性探针3412B分别产生讯号,而第一侦测区31B及第三侦测区33B并无讯号产生,即代表受试者的基因产物具有与野生型ASIP抑制黑色素生成核苷酸探针以及突变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生成核苷酸探针完全相同的互补序列,基于DNA双股互补的原则,判定该受试者具有野生型ASIP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SNP以及突变型MC1R、TYR及DCT促黑色素对偶基因SNP,进而判定受试者的皮肤较容易显现较浅的肤色。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若老化基因侦测区40B的第一侦测区41B的第一检测单元411B的野生型促老化核苷酸正性探针4111B以及核苷酸负性探针4112B有讯号表现,第三侦测区43B的第三检测单元431B的突变型抑制老化核苷酸正性探针4311B以及核苷酸负性探针4312B皆有讯号表现,而第二侦测区42B以及第四侦测区44B皆无讯号表现,即代表受试者的基因产物具有与野生型促老化核苷酸正性探针及核苷酸负性探针以及突变型抑制老化核苷酸正性探针及核苷酸负性探针完全相同的互补序列,基于DNA双股互补的原则,判定该受试者具有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SNP及突变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SNP,进而判定受试者的皮肤较容易老化。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迭置于该基板的侦测面的检测层、一位于检测层的美白基因检测区以及一相邻于美白基因检测区的老化基因检测区,该美白基因检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分别包括一第一检测区及一第二检测区,其中该第一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该第一检测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核苷酸探针,第二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该第二检测单元包含有一第二核苷酸探针,其中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位置是与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复数确认区,各确认区包含一预定序列的核酸片段,且分别设于美白基因侦测区及老化基因检测区的外侧靠近基板的外缘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以及第二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以及第二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选自于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美白基因检测区更设有一第三检测区以及一第四检测区,其中第三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其包括有一第三核苷酸探针;第四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其包括有一第四核苷酸探针,其中第三检测单元的位置是与第四检测单元位置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及第三侦测区、第二及第四侦测区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是位于对角,第 三、第四侦测区是位于对角;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及第三侦测区、第二及第四侦测区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是位于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是位于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是选自于野生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三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的第三核苷酸探针是选自于突变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二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是选自于突变型促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四侦测区的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的第四核苷酸探针是选自于野生型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美白基因是选自于溶质载体家族45成员2、干细胞因子、刺鼠讯号胜肽、酪胺酸酶、眼皮肤白化病二型、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及黑皮素-1受体基因所构成的群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老化基因检测区更设有一第三检测区以及一第四检测区,其中第三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三检测单元,其包括有一第三核苷酸探针;第四检测区具有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其包括有一第四核苷酸探针,其中第三检测单元的位置是与第四检测单元位置相对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美白基因检测区的第一及第三侦测区、第二及第四侦测区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是位于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是位于对角,其中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及第三侦测区、第二及第四侦测区是两两并排,并且位于一假想矩形的四个端角位置,且其中第一、第二侦测区是位于对角,第三、第四侦测区是位于对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老化基因检测区的第一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野生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三侦测区的至少一第三检 测单元的第三核苷酸探针的序列选自于突变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所组成的序列片段;第二检测区的至少一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核苷酸探针的序列是选自于突变型促老化对偶基因的序列片段,第四侦测区的至少一第四检测单元的第四核苷酸探针的序列是选自于野生型抑制老化对偶基因之序列片段。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老化基因是选自于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之组织抑制因子-1、去乙酰化酶、氧化物歧化酶2,、烟碱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醌1、肿瘤坏死因子及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所构成的群组。 
CN 201320009798 2013-01-08 2013-01-08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4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9798 CN203174095U (zh) 2013-01-08 2013-01-08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9798 CN203174095U (zh) 2013-01-08 2013-01-08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4095U true CN203174095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09798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4095U (zh) 2013-01-08 2013-01-08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4095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6645A (zh) * 2016-05-27 2016-08-24 福建爱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估皮肤抗皱情况的引物和探针及试剂盒
CN105886646A (zh) * 2016-05-27 2016-08-24 福建爱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估皮肤防晒情况的引物和探针及试剂盒
CN107305598A (zh) * 2016-04-19 2017-10-31 联邦应用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先天肤质信息的个人化保养品成分分析装置
CN107574238A (zh) * 2017-10-17 2018-01-12 深圳市小猎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因检测试剂盒
CN108342469A (zh) * 2018-02-27 2018-07-31 广州中安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基因检测的基因芯片
KR20180129695A (ko) * 2017-05-26 2018-12-05 (주)아모레퍼시픽 피부 온도 예측용 유전자 다형성 마커 및 이의 용도
CN108950013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江颖纯 一种皮肤相关基因位点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8998537A (zh) * 2018-07-27 2018-12-14 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肤色相关基因检测制定个性化护肤方案的方法
CN112522086A (zh) * 2020-12-11 2021-03-19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以纳米金为报告系统的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基因芯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5598A (zh) * 2016-04-19 2017-10-31 联邦应用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先天肤质信息的个人化保养品成分分析装置
CN105886645A (zh) * 2016-05-27 2016-08-24 福建爱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估皮肤抗皱情况的引物和探针及试剂盒
CN105886646A (zh) * 2016-05-27 2016-08-24 福建爱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估皮肤防晒情况的引物和探针及试剂盒
KR20180129695A (ko) * 2017-05-26 2018-12-05 (주)아모레퍼시픽 피부 온도 예측용 유전자 다형성 마커 및 이의 용도
KR102610856B1 (ko) 2017-05-26 2023-12-06 (주)아모레퍼시픽 피부 온도 예측용 유전자 다형성 마커 및 이의 용도
CN107574238A (zh) * 2017-10-17 2018-01-12 深圳市小猎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因检测试剂盒
CN108342469A (zh) * 2018-02-27 2018-07-31 广州中安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基因检测的基因芯片
CN108950013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江颖纯 一种皮肤相关基因位点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8998537A (zh) * 2018-07-27 2018-12-14 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肤色相关基因检测制定个性化护肤方案的方法
CN112522086A (zh) * 2020-12-11 2021-03-19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以纳米金为报告系统的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基因芯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4095U (zh) 美白及老化基因检测芯片
Liu et al. Colorful DNA polymorphisms in humans
Valenzuela et al. Predicting phenotype from genotype: normal pigmentation
Yoshikaw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genetic loci linked to the propensity for “behavioral despair” in mice
Stratigos et al. Melanocortin receptor-1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he risk of cutaneous melanoma in a low-risk southern European population
Scherer et al. Genetics of pigmentation in skin cancer—a review
Sturm Molecular genetics of human pigmentation diversity
Tully Genotype versus phenotype: human pigmentation
Candille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skin, hair, and eye pigmentation in four European populations
Davies et al. Inherited variants in the MC1R gene and survival from cutaneous melanoma: a BioGenoMEL study
Rajić et al. Influence of the polymorphism in candidate genes on late cardiac damage in patients treated due to acute leukemia in childhood
Andersen et al. Genetic analyses of the human eye colours using a novel objective method for eye colour classification
Feng et al. Evolutionary genetics of skin pigmentation in African populations
Hudjashov et al. Global patterns of diversity and selection in human tyrosinase gene
Rayner et al.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analysis of amelanotic and hypomelanotic melanoma patients
Ibarrola-Villava et al. A customized pigmentation SNP array identifies a novel SNP associated with melanoma predisposition in the SLC45A2 gene
Ret et al. Genes determining nevus count and dermoscopic appearance in Australian melanoma cases and controls
Quillen et al. Unpacking human evolution to find the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human skin pigmentation
Brancato et al. Forensic DNA Phenotyping: Genes and Genetic Variants for Eye Color Prediction
Seo et al. Forensic DNA phenotyping: a review in Korean perspective
KR20170124003A (ko) 피부 색소 침착의 예측 방법
López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transcriptional profiles of melanocytes from dark and light skinned individuals under basal conditions and following ultraviolet-B irradiation
Helland et al. Radiation-induced effects on gene expression: an in vivo study on breast cancer
Hyduke et al. Identifying radiation exposure biomarkers from mouse blood transcriptome
Siewierska-Gorska et al. Association of five SNPs with human hair colour in the Polish pop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