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0554U -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0554U
CN203170554U CN 201320055658 CN201320055658U CN203170554U CN 203170554 U CN203170554 U CN 203170554U CN 201320055658 CN201320055658 CN 201320055658 CN 201320055658 U CN201320055658 U CN 201320055658U CN 203170554 U CN203170554 U CN 203170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type
energy
combustion chamber
heat exchang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56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秋渊
孙博文
吴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5565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0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0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05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桥型加热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设备耗能较大的技术问题,包括:底板;桥型盖板,所述桥型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加热腔;输送系统,输送需加热的管道通过所述加热腔;和加热系统,包括燃烧室、第一风机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产生热量,所述第一风机连接至所述燃烧室并提供所述燃烧室所需的氧气,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燃烧室并将所述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输送到所述加热腔内。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达到节能环保的技术目标;实现减少设备整体耗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管加工工艺,特别涉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管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例如选自金属、高分子材料、陶瓷等大类中的两种以上物质,复合而成的管道。通过复合不同材料后,不同的复合管可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例如耐磨、抗静电、阻燃等,可用于煤矿等特殊环境中。
在复合管加工工艺中,为了将不同物质复合到一起,例如将橡胶涂覆到金属管道表面上,需要对金属管道进行加热。传统的加热设备,体积较大,为了保持符合要求的加热效果,需要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例如一个大容积的方腔内,执行整体性的加热。为了保持一个较大空间内的均匀恒定的高温,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并且每次对管道进行加热时,需要打开腔门,将管道固定于加热腔内,加热一定时间后,再次打开腔门取出管道,在腔门开关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热量损失。因此,传统技术中的加热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不符合目前节能环保的技术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披露了一种节能桥型加热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包括:底板;桥型盖板,所述桥型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加热腔;输送系统,输送需加热的管道通过所述加热腔;和加热系统,包括燃烧室、第一风机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产生热量,所述第一风机连接至所述燃烧室并提供所述燃烧室所需的氧气,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燃烧室并将所述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输送到所述加热腔内。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悬挂在所述桥型盖板下方的高温防火布。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为中空。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内外侧均设置隔热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桥型盖板的下边缘的高度减去所述底板的上边缘的高度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不超过20厘米。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第二风机、换热器和循环风道;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燃烧室内;所述第二风机将所述加热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循环风道吸入所述换热器,再通过所述循环风道回到所述加热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选自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P型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的集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外墙,所述隔热外墙包围所述底板、所述桥型盖板和所述输送系统。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设备耗能较大的技术问题;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达到节能环保的技术目标;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自动隔热、减小加热设备体积,实现减少设备整体耗能的技术效果,并进一步地减小设备整体造价,且便于实现生产线自动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图号标记分别表示:
1-底板;
2-桥型盖板;
3-输送系统;
4-加热系统,
41-燃烧室,
42-第一风机,
43-热风循环系统,431-第二风机,432-换热器,433-循环风道;
5-高温防火布;
6-隔热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不包括高温防火布5,包括:底板1;桥型盖板2,所述桥型盖板2与所述底板1之间形成加热腔;输送需加热的管道通过所述加热腔的输送系统3;和加热系统4,包括燃烧室41、第一风机42和热风循环系统43,所述燃烧室41内进行燃烧产生热量,所述第一风机42连接至所述燃烧室41并提供所述燃烧室41所需的氧气,所述热风循环系统43连接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燃烧室41并将所述燃烧室41内产生的热量输送到所述加热腔内。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桥型”指的是如图1所示的两头低、中间高的结构。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为三段直线段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设计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由样条、圆弧、直线段等组合而成的桥型结构,实现与本发明同样的技术效果,显然地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利用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自然法则,在所述底板1的上边缘和所述桥型盖板2的下边缘之间自然形成隔热线6,在图1中以虚线表示。隔热线6、底板1和桥型盖板2共同围成一个半敞口式的加热腔。需加热的管道通过输送系统3输送到加热腔内。燃烧室41中进行燃烧,第一风机42向所述燃烧室41内吹入空气,供燃烧室41内的燃烧所用。所述热风循环系统43连接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燃烧室41,将所述燃烧室41内的热量输送到所述加热腔,加热所述需加热的管道。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利用自然规律形成隔热线6,在隔热线6附近,冷热空气之间的对流较弱,半敞开式的加热腔与传统的封闭式加热腔相比,无需在加工中执行打开-关闭加热腔的步骤,不造成热量的损失;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加热腔体积比传统技术更小,因此所需耗费的能量进一步减小;经过实际测量,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在不带有高温防火布5的情况下,经实际测量,相比传统的大容积方腔式的加热设备,可节省能源30%以上。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技术在实施中无需另行设置隔热门,且设备整体体积较小,设备整体造价低。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技术在实施中可实现无间断的管道输送,更便于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节能桥型加热装置优选地进一步包括悬挂在所述桥型盖板下方的高温防火布5。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系统3采取为悬挂式输送,当所述需加热的管道在所述输送系统3的输送下通过所述高温防火布5时,所述高温防火布在无需人力或机械驱动的情况下自然卷起,使所述需加热的管道通过所述高温防火布5。高温防火布5在相邻的两根所述需加热的管道通过的间隙中,起到减少热对流的作用,达到强化保温的技术效果。经实际测量,该优选实施方式相比传统的大容积方腔式的加热设备,可节省能源50%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为中空。采取中空底板一方面可以降低设备整体造价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进出设备进行检修。
针对中空底板的优选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底板1内外侧均设置隔热层,降低所述加热腔内的热量通过所述底板1流失。
所述桥型盖板2的下边缘的高度减去所述底板1的上边缘的高度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零,自然形成水平隔热线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预设值为其他数值时也可以实现自然隔热的技术效果,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若所述桥型盖板2的下边缘的高度显著大于所述底板1的上边缘的高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隔热线,技术效果将显著降低。优选地所述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不超过20厘米。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循环系统43包括第二风机431、换热器432和循环风道433;所述换热器432位于所述燃烧室41内;所述第二风机432将所述加热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循环风道433吸入所述换热器432,再通过所述循环风道433回到所述加热腔内。优选地,所述热风循环系统43与所述加热腔通气,但不与所述燃烧室41内的空气相通,以免所述燃烧室41内燃烧产生的飞灰等进入所述加热腔内,粘附在所述需加热的管道上,降低管道质量。优选地在所述加热腔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所述热风循环系统43的所述循环风道的抽气口与吹气口,在所述加热腔内强化热空气对流,实现加热腔内的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432为板式换热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换热器432可以是选自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P型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的集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实现相似的技术效果,显然地也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节能桥型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外墙,所述隔热外墙包围所述底板1、所述桥型盖板2和所述输送系统3。所述隔热外墙进一步降低所述节能桥型加热装置的热量流失和耗能,且设置隔热外墙后有益于改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的工作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桥型盖板,所述桥型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加热腔; 
输送系统,输送需加热的管道通过所述加热腔;和 
加热系统,包括燃烧室、第一风机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产生热量,所述第一风机连接至所述燃烧室并提供所述燃烧室所需的氧气,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燃烧室并将所述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输送到所述加热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挂在所述桥型盖板下方的高温防火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中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外侧均设置隔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型盖板的下边缘的高度减去所述底板的上边缘的高度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不超过20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第二风机、换热器和循环风道;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燃烧室内;所述第二风机将所述加热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循环风道吸入所述换热器,再通过所述循环风道回到所述加热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选自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P型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的集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节能桥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外墙,所述隔热外墙包围所述底板、所述桥型盖板和所述输送系统。 
CN 201320055658 2013-01-31 2013-01-31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0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5658 CN203170554U (zh) 2013-01-31 2013-01-31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5658 CN203170554U (zh) 2013-01-31 2013-01-31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0554U true CN203170554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565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0554U (zh) 2013-01-31 2013-01-31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05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287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天源环保有限公司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287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天源环保有限公司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CN103962287B (zh) * 2013-01-31 2016-08-03 天源环保有限公司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9570U (zh) 具有余热回收系统的隔热砖烧制隧道窑
CN106066120B (zh) 超大型环保高效节能烘干箱
CN203432300U (zh) 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
CN203170554U (zh)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CN103962287A (zh) 节能桥型加热装置
CN205175097U (zh) 全自动燃气隧道炉的热风循环系统
CN105258500A (zh) 全自动燃气隧道炉的热风循环系统及其比例控制方法
CN103032956A (zh) 感应加热热风机
CN102650447B (zh) 一种电磁感应室内墙体加热系统
CN205833577U (zh) 一种喷漆用烘烤室
CN205939960U (zh) 超大型环保高效节能烘干箱
CN201751402U (zh) 浮法玻璃退火窑余热利用装置
CN204757701U (zh) 一种余热利用和平衡急冷风量的节能窑炉
CN208832977U (zh) 多层辊道干燥窑
CN203700171U (zh) 一种玻璃板加热炉
CN105767061A (zh) 多段隧道式食品加工烘烤设备及方法
CN202868838U (zh) 用于具有大高空间的建筑物的采暖装置
CN205807821U (zh) 一种可控温的燃气炉
CN204648988U (zh) 单棒加热炉热气回收装置
CN203704640U (zh) 窑体热循环送风侧管
CN205035248U (zh) 一种用于玻璃窑炉和工作池的烤窑器
CN105352329A (zh) 一种余热利用和平衡急冷风量的节能窑炉
CN204593555U (zh) 一种取暖器
CN205152068U (zh) 一种红外加热装置
CN205262179U (zh) 一种铝熔炼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1